服務貿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12:49: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服務貿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服務貿易現狀
一、有關概念
服務貿易是指服務產品作為商品進行交易,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經濟行為。服務貿易按其發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提供要素的服務貿易,人員和商品移動引起的服務貿易,還有物化服務的貿易。所以國際服務貿易就是指跨越國界進行服務貿易的商業行為。學術界關于國際服務貿易的狹義定義是:當一國(地區)的勞動力向另一國(地區)的消費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時,并相應獲得外匯收入的全過程,便構成服務的出口;相對于服務的出口,一國(地區)消費者購買他國(地區)勞動力提供服務的過程,形成服務的進口。
根據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簽署生效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ST)中,對服務貿易的范圍和定義的規定,確認下列四種服務貿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種都屬于國際服務貿易的范疇。第一。過境支付,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提供服務。強調買賣雙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國境和邊界的只是服務本身;第二,境外消費。指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特點在于消費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服務;第三,商業存在,指一成員的服務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商業存在提供服務,要求服務的提供者和消費者在同一成員的領土內,此為四種服務提供方式中最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動。指一成員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通過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務。但與商業存在不同的是,服務提供者沒有在消費者所在國的領土內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世貿組織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定。將服務貿易分為11大類,如商業服務、通訊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等。
二、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數額不斷增加,領域不斷拓展。其中,服務貿易的產業基礎——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新產業、新部門不斷涌現,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我國國際服務貿易面向世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隨著開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為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取得的成績,但是我們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問題。
1、規模較小,長期處于逆差狀態。雖然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并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但是無論在“質”或者“量”上都很難與發達國家匹敵。2006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為17606.9億美元,貿易進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貿易順蘭為1774.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務貿易仍然是逆差89.1億美元。可以推測。一旦貨物貿易出現逆差,那么肯定會嚴重影響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協同發展迫在眉睫。
廣東服務貿易現狀
1.廣東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1.1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發展空間很大
當前,服務業迅速發展并且也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廣東省目前的國際服務貿易水平與其進出口貿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廣東省服務貿易總額215.6億美元,僅為同期全省貨物貿易額的3.4%,與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額與貨物貿易額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523億美元,廣東服務貿易在全國的比重僅為8.53%。同國內服務貿易發達地區相比,廣東服務貿易發展也明顯落后,2006年,廣東服務貿易收支總額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廣東服務貿易整體上嚴重滯后商品貿易。多年來廣東進出口總量占全國1/3以上,但是,長期以來,服務貿易總量占商品貿易總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雖然憑借地利在旅游、海運服務等方面占有優勢且得到較好發揮,卻在其他許多服務貿易領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開發,錯過了不少發展機遇。因此,廣東服務貿易尚處初級階段。發展空間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廣東各項服務貿易年增長率均達到兩位數,高于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同期年增長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和地區。在2001年世界經濟普遍低迷,服務出口出現負增長時,廣東服務貿易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2002年對外勞務合作的增長率高達40%以上,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的增長速度更高達125%。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服務貿易趨于自由化,鑒于目前廣東服務的輸出規模還很小,未來服務輸出還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1.2服務貿易外匯收支保持較快增長,且呈順差狀態
廣東服務貿易特點
一、2004年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2004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的大環境下,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加速發展,對外服務收入增速明顯高于服務支出。特別是電影音像、廣告宣傳、咨詢、運輸、保險收支規模大幅上升,同比(下同)增長40%以上;國際旅游業擺脫了2003年上半年以來低速增長的狀況,收支增長了30%。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資料,2004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服務收支總規模達到586.5億美元,增長31%;其中,服務收入263.8億美元,服務支出322.7億美元,分別增長37%和27%,服務收支逆差58.9億美元,下降6%。對外服務收支總規模占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
2004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1.服務貿易需求穩步上升
2004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對境外服務的需求回升,增速開始加快。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和保險是中國服務貿易支出的主體,分別占總支出的36%、26%、11%和9%,合計占總支出的82%。在貨物貿易快速增長的帶動下,2004年上半年,運輸支出增長40%,達到114.9億美元,超過旅游支出30.9億美元,成為中國對外服務支出的最大項目。除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政府服務支出下降外,其余11項服務貿易支出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運輸、旅游、保險、其他商業服務和技術咨詢費支出增加較多,同比分別增加32.8億美元、11.1億美元、8.2億美元和6.2億美元;電影音像、廣告宣傳服務增幅最大,分別增長3.1倍和69%。
2.服務出口競爭力增強
服務貿易決擇探析論文
服務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也是大國間經濟競爭的焦點,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將是我國走向經濟貿易強國的必然抉擇。在目前我國服務貿易處于競爭弱勢的情況下,要取得后發優勢,就要進一步認識決定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因素,找出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規律,在總體上科學把握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走勢,在實踐上抓住發展主線,正確選擇發展戰略,從根本上全面推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加快我國由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型,走出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服務貿易快速發展之路。
一、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因素與其他因素的關系
影響服務貿易發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工業化、服務業、貨物貿易、商業存在和生產性服務貿易等。這些因素間存在著密切相連、相互作用的內在關系,在這些關系中,工業化發展水平是決定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其他因素緊緊圍繞著工業化這個基礎性因素存在和發展,進一步理清基礎因素與其他因素的關系,明確各因素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深層次上認識服務貿易,從總體上更好地把握和推進服務貿易發展。
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工業化進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服務貿易依托服務業而發展,是服務業的國際化。服務業的發展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之上,工業化發展程度、類型和側重點的不同,決定了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程度、類型和側重點。如美國在電信、英國和澳大利亞在金融業、印度和愛爾蘭在IT服務外包、法國和中國在旅游服務貿易等方面,根據本國工業化或依托別國和地區的工業化狀況,形成了具有各自優勢的服務貿易類型。一國服務貿易的發展類型不僅直接影響著該國服務業的發展方向,而且對工業化進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引導工業化發展方向,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化進程。
貨物貿易結構調整能夠增大服務貿易數量、質量并引導工業結構調整。一國貨物貿易結構體現了該國工業化水平和類型,貨物貿易的技術含量影響服務貿易的規模和質量。機電高新技術產品是貨物貿易中產生最大服務貿易規模和最高技術含量的類別。我國貨物貿易中三資企業占半壁江山,且主要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但所產生的服務貿易我們卻難以獲得。加大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機電高新產品出口,不僅有利于改變貨物貿易結構,加大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數量、質量,而且將在引導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生產性服務貿易可以加快工業化發展進程。生產性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直接為工業化服務,能夠集中反映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生產性服務貿易也制約著消費性服務貿易的發展:一方面,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可以帶動消費性服務貿易的發展,推進消費性服務貿易的結構調整和內容更新;反之消費性服務貿易的發展,又會引導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方向和提高其水平。另一方面,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可以提高工業化發展速率,促進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社會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加快工業化和市場化進程。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
1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貿易不斷發展,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排名不斷上漲,貿易額不斷加大。隨著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不斷提升,中國越來越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之一。服務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服務貿易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于當前中國服務貿易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1.1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整體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體競爭力
2007年,在世界15個經濟體中,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與服務貿易進口額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規模較前幾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務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為3.9%,位居世界第7位,與美國、英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占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9%,而我國服務出口占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9.44%,在15個經濟體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計算,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自1992年以來基本為負數,且變動幅度不大。
1.2中國服務貿易知識含量不高,結構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運輸和旅游收入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計占服務貿易總規模的56%。而對于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專利、版稅和許可證費用等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現出貿易逆差。
服務貿易現狀論文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思路研究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當今,服務貿易以高于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競爭的重點也從商品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本文從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出發,結合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問題發展思路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內涵
隨著服務業在全球的崛起,1986年9月開始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首次將服務貿易列入談判議題,從而引發了全球服務貿易研究大熱潮。此次談判的重要結果是產生了《服務貿易總協定》,根據關貿總協定(GATT)1994年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將服務貿易歸納為商業性服務、銷售服務、金融服務、娛樂服務、通訊服務、教育服務、衛生服務、運輸服務、建筑服務、環境服務、旅游服務和其他服務12大類。同時,根據GATS的定義,服務貿易有以下四種方式:
1.過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從一成員國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國境內提供的服務。
論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然而,由于中國服務業發展的起點低、起步晚、基數小,整體競爭力落后。自1992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連續出現逆差(除1994年外),且1996年后逆差不斷擴大,似乎表明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有下降的跡象(注:非要素服務貿易逆差從1992年2億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75億美元。要素服務差額變化甚至更大,則從1992年3億美元順差變成到1999年180億美元逆差,然而,在把這些數據解讀為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指示器時要小心,因為很多服務被計入貨物出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要降低市場準入壁壘,逐步開放服務市場,并允許外資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實行國民待遇,這勢必會給中國服務業發展帶來挑戰。因此,認真分析和評估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僅可為政府采取合理的經濟政策提供客觀依據,促使服務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指導服務貿易的發展,減小服務貿易逆差,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
一、中國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狀況的國際比較
(一)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現狀
在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方面,早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有關服務貿易的談判中,我國就已承諾進一步開放航運、專業服務、銀行業、廣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6個服務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在我國開設合資旅館,并允許在我國12個度假區或旅游區開設合營的旅行社。外國公司可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大連、天津等地開設服務行業的合資公司,并在廣東、福建和海南省的5個經濟特區開設合資零售商店。后來,我國又將開價單擴大到其他8個部門:保險、內河、公路運輸、建筑工程、計算機服務、陸上石油服務和租賃市場。實際上,我國也履行了上述承諾,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目前,在商業零售方面,允許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航運業方面,已經有條件地開放海運和貨運市場;建筑業方面,允許外國監理提供服務,允許監理中外合資、合作的工程承包企業;允許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提供一定范圍內的服務。此外,對律師服務、租賃服務、旅游等領域也實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放。
1999年和2000年中美、中歐分別達成了關于中國加入WTO的協定,中國除了承諾開放銀行業和證券業外,還將開放專業服務市場,包括法律、會計、醫療等服務。總的看來,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幾乎涉及服務貿易的各個領域,采取逐步的和漸進的方式,大多經過合營、控股和獨資三個不同階段,開放的地域也從部分限制逐步擴大。
然而,由于服務業本身具有的一些天然壟斷(如水、電、氣、鐵路等)和人為壟斷性質(如因國家經濟大局導致國家對銀行、保險、郵電等行業的政策性獨立),中國服務業與國外服務業相比,其開放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眾所周知,在中國,絕大部分服務業是由政府嚴格管制的,主要的企業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市場的能力,如金融、保險、電信、民航和鐵路等,在其他一些領域,像住房、醫療、城市交通、教育等,普遍比較重視在社會福利方面的作用(注:參閱陳富良.《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政府管制》,85頁,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通常,這些政策往往會導致市場準入壁壘和價格管制,從而不利于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產品的創新,導致許多種類的服務無法提供或者價格極其昂貴,而且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高成本的服務,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都是一種負擔,不僅不利于國內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而且會削弱中國經濟競爭力。
論國家服務貿易體制
[內容提要]美國、歐盟、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六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服務貿易起步早、發展快,因此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形成了一套法規完備、分工協調、運行高效的政府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本文擬對上述六個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改革的政策建議。
一、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分類
由于各國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發展狀況不同,在服務貿易管理中也各有側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據服務貿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們將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管理體制歸納為三種類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協調型和服務推進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務貿易的管理權限相對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門的類型。美國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務貿易種類的繁多,各國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管理機構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機構和部門。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美國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相對集中,形成了以美國商務部為核心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因此,我們稱之為核心管理型。
美國商務部承擔著服務貿易戰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統計以及服務出口促進和貿易救濟的具體工作。美國商務部的國際貿易管理局設有服務業司,負責美國服務業的管理工作。其對服務業的主要管理職能是:與私人企業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為美國企業提供出口幫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場準入條件,參與和推進雙邊和多邊服務貿易談判(包括與WTO、NAFTA、APEC的談判和雙邊協議),促進談判協議的落實;為美國服務業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務;進行美國服務貿易市場環境與競爭力的統計分析,并為國會及相關部門提供信息。其下設服務業辦公室、金融辦公室和旅游業辦公室分別負責各服務貿易領域的出口促進、談判與執行、政策指定與咨詢以及項目設立與管理等。同時,美國商務部還負責制定推動服務出口發展戰略;為服務企業對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務。此外,為更好地實施服務貿易管理,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小企業發展局、國家電信與信息委員會、專利與商標辦公室以及國際貿易管理局下屬的貿易促進與商業服務管理司、進口管理司及市場準入與執行司也分別參與服務貿易的出口促進、貿易談判、標準制定和貿易救濟與援助等管理和服務工作。服務貿易的統計分析則主要由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完成。
國際運輸服務貿易論文
1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
1.1貿易競爭指數分析(TC指數)
貿易競爭指數,即TC指數,是國際貿易競爭力分析的常用指標,指的是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其中,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出口,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進口。通常TC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取值大于0,說明比較優勢大,且越接近1,行業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比較優勢小,行業競爭力也越小。從TC指數來看,我國的TC指數一直為負值且越來越小,我國是運輸服務貿易的凈進口國,在運輸服務貿易上比較優勢較小。當然TC指數為負,這與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逆差有很大關系。
1.2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RCA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可用來衡量一國某類產品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該類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額的比重。如果RCA(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如果RCA(1.25,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如果RCA(0.8,1.25),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如果RCA(0,0.8),則表明該國出口產品競爭力較弱。從RCA指數來看,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從2006年到2012年之間一直在1附近波動,自2009年后開始減少到1以下,但一直大于0.8。雖然從數據上說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與世界運輸服務貿易的主要國家相比,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是比較低的,丹麥的運輸服務貿易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它的RCA指數達到了3以上。
1.3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服務貿易政策影響因素
一、引言
傳統的貿易理論分析其實是把貿易政策當成了國家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工具,是外生的,而新政治經濟學在分析貿易理論時,考慮到公眾等方面的因素,其實根本上來說是內生的。因此我們在做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時候要考慮到公共選擇,也就是要從政府自身的目標,利益集團等方面著手。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公共的利益表達相對于以前更加突出,但是我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集中制,和西方國家的分權制是不一樣的。貿易政治決策主要是以中央政府為主。在發達國家各種利益集團游說要進行注冊登記,是合法的行為,是一個很龐大的團體,對政策的制定實施很有影響力。雖然有各種利益團體存在,利益表達并不是非常明顯,主要通過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間進行聯系。相對來說中央政府在服務貿易的決策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關于政治決策對貿易政策影響的模型有阿蘭•希爾曼(ALHillman)構建了政治支持模型,以斯蒂格勒(Stigler)與皮斯曼(Peltzman)提出的經濟管制理論為基礎,將關稅稅率視為政府在政策抉擇上的最優化問題。政府需選定一個均衡關稅水平,使來自于利益集團與消費者的總體政治支持最大化[1]。芬德利(Findlay)與威爾士(Wellisz)提出游說支出模型,構造了一個對立利益集團之間的游說競爭模型。格羅斯曼(Grossman)與赫爾普曼(Helpman)提出了影響當權政府的政治捐獻模型——“保護待售”模型,認為利益集團的政治捐獻應集中于已勝出的當權政府,其目的與動機便是通過捐獻直接影響當權政府的貿易政策,政府為實現其自身福利最大化,依賴于獲得的總的捐助和選民的福利。許多經濟學家基于上述模型對利益集團對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做了研究。格羅斯曼與赫爾普曼通過1995年的游說揭露法案第一個收集了關于利益集團聯合游說花費的數據,建立數據系統來來記錄美國行業部門政治性組織游說的程度。指出行業競爭越激烈,更傾向于一起游說。有更高集中度和產品差別的行業則傾向于獨立游說。在最近文獻中,特定利益集團也被用來加入模型中,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使模型更全面。莫妮卡•興法爾(MonicaSinghal)關于財政聯邦主義提出了一個新的理性模型[2],加入了特定利益集團的潛在作用來影響公共基金的分配。巴勃羅•斯皮勒和桑尼•廖)(PabloT.Spiller,SannyLiao(2006)在調查中提供一個框架來理解特定利益集團參加公共政策決定。發現立法者有重要政策制定角色的情況下更傾向于發展更多明顯和直接的利益集團行為。競爭貢獻,游說和訴訟之間的權衡也被體制環境的性質影響。強調公共機構環境的作用來理解利益集團策略。我國的許多經濟學者運用了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對許多國際和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合理和全面的分析。高建從小布什上臺執政后美國現行貿易政策的特點入手,進行政治經濟學分析,指出美國貿易政策帶有重商主義,針對美國的貿易政策中國采取的相應對策,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3]。胡海波在《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綜述了貿易政策決定的政治經濟學模型,并對國內進行貿易政策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文獻進行概括[4],仝娜利用中點選民模型對產生保護貿易政治原因進行分析,并進行數學化推導[5]。
以上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符合現實情況,但是在模型設立上有很大缺陷,他們沒有考慮到中國的政治制度和西方國家的分權制是不同的,他們把地方政府作為分析的目標,地方政府高度自治。而且把中國內部市場按地區劃分,但是中國是一個民主集中制的國家,中央政府在政策決策過程中占的絕對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選取變量的時候都是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綜合做出判斷,并且在選取的也是按服務貿易部門來分類的,而不是按照地區來劃分。
二、中國服務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從國內外形勢來看,政府的政策導向對于企業對外投資發展至關重要。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下面分析影響我國政府制定服務貿易各部門開放度的具體影響因素,這里我們考慮比較重要的和服務貿易關系比較大的因素,按照服務貿易中政策決策過程中的影響方面來分析。
(一)國家自身利益,實現經濟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