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03:59: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學

民法學與憲法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民法學/憲法學/對話

內容提要:民法學與憲法學是基于雙方研究對象的不同而形成的相對獨立的法學學科。雙方展開對話一是因民法學與憲法學作為對話主體對自身不自足性認識而產生的內在需求,二是“民法與憲法關系”的理論研究現狀不能滿足法學發展整體性要求的客觀必然性,三是民事立法的現實需要。無論對話是否達成較多共識,對話本身都有助于推進雙方的理性發展。在對話中,法學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通是漸進的。

這個年代,是一個走向交往“對話”的年代。無論是活躍于國際舞臺的政治家們,還是周旋于各種場合的社會與商業人士,都喜歡言必稱“對話”。對話一詞的運用,幾乎遍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對話的英文為dialogue,意指雙方主體就某一項議題展開溝通與交流,而這種溝通與交流不是各自言語的簡單闡發,而是在互相交流與溝通過程中收獲一些理解和啟示。早在古希臘,對話即是當時學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論證方式,也是學者之間進行學術研討、思想情感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①]如柏拉圖的著作、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回憶》、我國春秋時代的《論語》。

作為法學范疇的兩大學科由于自身相對獨立性的外在特征日趨強烈,同時也因為法學的發展以及共同的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發展,展開了對話。除2006年5月2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民法學與憲法學對話”研討會正式昭示著面對面的對話外,兩個學科之間的對話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兩門學科的對話實質上是關于兩者在研究對象上的態度、方法、以及研究過程中相互可以融通和借鑒等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基于兩學科之間關系的當前現狀,以及法學學科之間的割據狀態,本文試探討兩者對話的前因后果,以求學界能夠冷靜對待部門法學之間的關系,進而謀求法學內部的和諧發展。

一、對話的前提

查看全文

民法學與憲法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民法學/憲法學/對話

內容提要:民法學與憲法學是基于雙方研究對象的不同而形成的相對獨立的法學學科。雙方展開對話一是因民法學與憲法學作為對話主體對自身不自足性認識而產生的內在需求,二是“民法與憲法關系”的理論研究現狀不能滿足法學發展整體性要求的客觀必然性,三是民事立法的現實需要。無論對話是否達成較多共識,對話本身都有助于推進雙方的理性發展。在對話中,法學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通是漸進的。

這個年代,是一個走向交往“對話”的年代。無論是活躍于國際舞臺的政治家們,還是周旋于各種場合的社會與商業人士,都喜歡言必稱“對話”。對話一詞的運用,幾乎遍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對話的英文為dialogue,意指雙方主體就某一項議題展開溝通與交流,而這種溝通與交流不是各自言語的簡單闡發,而是在互相交流與溝通過程中收獲一些理解和啟示。早在古希臘,對話即是當時學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論證方式,也是學者之間進行學術研討、思想情感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①]如柏拉圖的著作、色諾芬的《蘇格拉底回憶》、我國春秋時代的《論語》。

作為法學范疇的兩大學科由于自身相對獨立性的外在特征日趨強烈,同時也因為法學的發展以及共同的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發展,展開了對話。除2006年5月2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民法學與憲法學對話”研討會正式昭示著面對面的對話外,兩個學科之間的對話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

兩門學科的對話實質上是關于兩者在研究對象上的態度、方法、以及研究過程中相互可以融通和借鑒等方面的溝通與交流?;趦蓪W科之間關系的當前現狀,以及法學學科之間的割據狀態,本文試探討兩者對話的前因后果,以求學界能夠冷靜對待部門法學之間的關系,進而謀求法學內部的和諧發展。

一、對話的前提

查看全文

法學本科中商法學教材設計

一、商法的地位與《商法學》課程

商法是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伴隨著商事交易關系的產生而建立、發展起來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英美法系商法繼續了其實證主義的立法理念,強調商法的靈活、便捷、安全,強調商人的自治、自律、自裁,通過對商法的修訂補充,使其本國商法繼續保持著適時性,極大的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在大陸法系國家中,商法出現了“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爭。無論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商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實行民商合一還是奉行民商分立,也無論是否編纂有商法典,當代世界發達國家,都設有商法學這一獨立的法學學科。1998年7月6日,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商法確定為14門法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作為開辦法學專業的最低要求,在教育部法律教育指導委員會領導下,制訂了對全國法律院校適用的商法學教學大綱,出版了全國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商法》,首次確立了商法在中國法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

二、《商法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時的安排

參考其他法律院校對《商法學》課程的設計,課時計劃不盡相同,有的安排是54學時,有的學校安排72學時,但無論是54學時,還是72學時,都無法滿足《商法學》課程內容的設計的要求。

查看全文

比較刑法學與教義刑法學探討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不斷提升和崛起,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隨著全球化組織的不斷發展與擴大,全球文化的交流日益加強,與此相伴越來越重視比較刑法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治建設從以立法為中心逐漸向以法律實施為中心靠攏,法治理念從強調依法轉向權利的保護,法律理論也從重視對外國的引介國際社會、法學學術界的目光慢慢向我國聚焦,共同關注中國崛起的問題,其中比較引入關注的轉向自主創新。如中國刑法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為了刑法學界學者廣泛討論和關注的課題。刑法教義學引入我國刑法學也不過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且最近幾年刑法教義學的發展勢頭比較迅猛。在此過程中,有兩位學者不得不提及———中國刑法教義學的“先行者”張明楷教授和中國刑法教義學的“先行者”陳興良教授。[1]2005年陳興良教授首次在《刑法教義學方法論中》首次提出了“刑法學的教義學”的學術命題,并上升到方法論的從層次,積極倡導發展刑法教義學,在此情況下,教義刑法學成為突破刑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正是為此,教義刑法學正成為當前刑法學學界熱議的新課題。從本世紀初,張明楷教授提出“只有以法哲學為基礎解釋現行刑法的科學,才是真正的刑法學”以及“沒有發達的刑法解釋學,就不可能有發達的刑法學”的觀點,極力提倡刑法學派之爭并要以解釋刑法作為重點和引領來重構中國刑法學。他們二者所提倡不同的理論形成了中國刑法學界特有的學派之間的爭論,為我國刑法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由于基于比較研究而形成的比較刑法學,離不開各國刑法基本原則、概念和理論體系及其背后的邏輯分析,其與教義刑法學具有天然的聯系,故本文將此兩個較為獨立又密切相關的知識體系進行比較分析,以厘清二者之間的異同點。

一、比較刑法學

(一)比較刑法學淵源。比較刑法學的產生和發展與刑法學的產生和發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即比較刑法學是伴隨著刑法學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比較刑法學的發展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比較刑法學的形成階段。早在19世紀初,法國的巴黎法學院第一次開設了比較刑法講座,這次比較刑法學講座的開設將意味著比較刑法學的產生,也是比較刑法學創立的重要標準。從此以后比較刑法學不僅僅在法國開始傳播,還在整個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陸續產生與興起,一時間比較刑法學成為了歐洲大陸國家刑法學研究與討論的新領域。同時比較刑法學對拿破侖刑法典和巴伐利亞刑法典及歐洲和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伊朗等國家的刑法的產生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1869和1895年在法、英兩國分別建立了比較刑法學會,對推動世界上其他各國刑法學與比較刑法學的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比較刑法學進入了科學發展興起的階段。在19世紀末初次建立了國際刑法學會以及1900年比較刑法學國際大會,這對比較刑法學的深入發展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動力,一時間國際上掀起了各種各樣的比較刑法學研究機構,大量學術成果紛紛面世,深度廣泛的對比較刑法學的理論、性質、特點、適應環境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從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出,當時的比較刑法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只注重法條之間的的比較,進而轉向理論層面的系統研究和邏輯分析,然而,從刑法學研究的廣度來看,由過去的只對刑法學的比較研究,轉向刑法理論、學說、原則、規則以及司法實踐等全面的研究。在這一階段,美國的犯罪教育學、監獄學、以及刑法方面的經驗,緩刑制度以及在對未成年刑法犯罪的處理,少年犯的處遇等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這一時期處于戰爭環境下,受到戰爭的影響,法學研究處于停滯狀態,比較刑法學的研究也難逃厄運。在這一時期,比較刑法學的研究沒有出現新的進展,更多的是停留在以往的研究水平上。四是二戰后至今,比較刑法學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度停滯,戰爭結束后法學研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期,比較刑法學的研究也出現了新的氣象,隨著世界各國比較刑法學研究隊伍的不斷壯大,比較刑法學的研究機構和組織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期,機構組織更完善和健全,比較刑法學的研究變得異常的活躍。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提升,經濟全球化水平的進步,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與交流越來越緊密,犯罪呈現出國際化趨勢,各種各樣的犯罪形式和手段正挑戰著刑法的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進行全球化的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維護地區、國家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成為了各國刑法學界與刑法學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此之下,推動了刑法學界對比較刑法學研究的深入。現如今,比較刑法學不僅僅被作為一種刑法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其研究內容也不僅僅停留在法規范的比較或立法經驗的批判借鑒,而是通過系統的研究,將其理論化、系統化,使其逐步發展為刑事法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學科。(二)比較刑法學概念、特點及研究對象。比較刑法學就是將本國刑法與其他不同法系國家的刑法或將相同法系國家的刑法進行比較研究的一門學科。比較刑法學的研究對象有廣、狹兩義之分。狹義上的比較刑法學僅限于對世界上各國現行的刑法規定進行比較研究;廣義上的比較刑法學則比狹義的比較刑法學研究的范圍更廣泛,其包括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法系、司法實踐等縱向、橫向的比較研究。比較刑法學不能僅限于某一地區、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刑事法規,也不是超階段的、中立的、附屬性的法學學科,它是通過對各國的刑法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和探討而形成的獨立的刑事法學科。比較刑法學特點:一是比較刑法學與刑法學,兩者不同,比較刑法學研究的內容比刑法學廣。比較刑法學研究的范圍大到不同法系、不同國家的刑法、刑法理論、學說等,小至世界上不同國家刑法中的某個原則、規則甚至具體的概念,而刑法學在研究的范圍要比比較刑法學小得多,一般只對本國的刑法原則、規則、概念、犯罪形態、刑罰制度、刑種、定罪量刑的標準等進行研究和分析,而不超出本國范圍之外。二是比較刑法學與其他比較法學不同,比較刑法學是專門對與刑事法相關的領域進行學術研究,其中包括犯罪學、刑罰學、刑罰執行學、刑事政策學等學科,以及與刑法學聯系緊密的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等學科。三是比較刑法學不同于外國刑法學,它不僅限于對外國刑法介紹、評價外國刑法,而是將本國的刑法與世界各國的刑法進行對比、研究、分析。比較刑法學雖然以比較的方法為主,也同時會運用其他的方法,例如邏輯分析法、歷史對比法等。(三)比較刑法學研究方法。比較刑法學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一種是宏觀的比較法,按照不同屬性將全世界主要國家的刑法進行比較研究。當前全世界按照不同的屬性可以分為社會主義法系和非社會主義法系兩種。社會主義法系如中國、朝鮮等,非社會主義法系一般指的是西方資本主要法系,在資本主義法系中還可以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另一種是微觀的比較法,這種比較方法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就同一法系對不同國家刑法進行的比較分析研究,例如中國刑法與朝鮮刑法進行發對比分析研究,另一種觀點是對具體的某一法律制度、刑法理論、具體問題進行比較研究,也稱之為比較研究。還有其他分析方法,通過縱向或橫向的方法來對刑法進行比較研究。無論我們運用那種研究方法對刑法進行比較研究都離不開對刑法條文、刑法理論等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要對刑法本質問題進行比較,還要進行一些形式方面的比較。

二、教義刑法學

(一)教義刑法學概念簡析。教義刑法學是德國刑法學界的一個重要的刑法概念,教義刑法學是司法論的產物而不是立法論的結晶。立法論和司法論是刑法兩個不同的研究視角,立法論是以刑法應當如何制定的應然性為出發點的,其理論追求是為刑法的修改完善提供理論指導。而司法論是以刑法應當如何理解的實然性為出發點的,其根本目的是為刑法的適用提供理論依據。這種以刑法釋義為主要內容的刑法學就是教義刑法學,它是直接為刑法的司法適用提供理論資源的一種研究方法,但它也并非完全是理論上的東西,而是會結合大量的案件審理來進行研究,一方面減少刑法中的漏洞,另一方面實現教義刑法學的完善和進步。自2005年,我國刑法學者開始涉足和研究教義刑法學。在教義刑法學的定義上,學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認為刑法信條學是關于刑法基礎理論的科學,即刑法學科中被廣泛認同的基本理論。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刑法教義學是關于已經存在的刑事制定法中發展興起的一門學問,是對刑法法定規則的系統化和學術、司法判斷所探討的理論進行系統化的科學。觀點一比較通俗,但概念模糊不清,表達不夠具體準確;觀點二直接援引了德國學者對該問題的論述觀點,雖然對教義刑法學的特征作了定義,但是對其本質屬性沒有明確表現出來,對具體的特征也描述不夠詳盡全面。筆者認為作為法律和司法實踐的橋梁的教義刑法學,需要在對司法實踐進行批判性檢驗、比較和總結的基礎上,對現行法律進行系統的解釋,以便利于法院適當地、逐漸翻新地適用刑法,其研究范圍是現存的刑法規則與原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正當地解釋與適用現存的刑法,使法律解釋與推理的過程中更加具有正當性,從而達到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法律的公正價值。(二)教義刑法學的研究方法教義。刑法學是刑事實體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因此它的研究方法顯得非常重要,從研究角度本身來講,教義刑法學的研究目標和任務得到確立后,應該確定一套科學系統嚴謹的研究方法,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和不著邊際。1.理論的定義在教義刑法學的研究中,應該首先將教義刑法學的概念的研究作為基礎,并基于此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刑法教義學的研究方法。它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對教義刑法的外延和內涵做基礎的定義,將研究工作落實到具體的法學者身上,讓他們憑借專業的能力和客觀的事件,進行刑法教義學的研究,通過自己的觀點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案件來定義刑法的含義和內容,同時需要引入一定的個人意見。二是要會借助歷史的角度來進行理解,與第一層意識相比更客觀,其研究結果也更具有說服力。2.實踐的衡量科學的理論是從客觀實際中抽象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理論。因此,用實踐來衡量理論,是教義刑法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從客觀上說實踐理性的衡量,能夠更好的減少主觀因素的干擾,實現在促進刑法執行和完善的過程中法不容情的效果,為刑事案件的判定提供公正的法律依據和標準。從主觀上講,實踐來衡量理論,是更好的對人們主觀意愿的制衡,在刑法面前不能用人們的主觀來衡量對與錯、是與非,而必須通過規范的刑法進行衡量。用實踐來衡量理論,也會必須結合客觀事實,避免造成冤假錯案,保障刑法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我國的社會穩定提供堅實的保障。

三、比較刑法學與教義刑法學關系梳理

查看全文

警察法學在法學的地位綜述

本文作者:王運生單位: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法律系

公安院校主要是為各級公安機關培養復合型、專業性的高素質警務人員,公安院校實施的課程教育對警員未來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F有的研究分析表明:絕大多數警校畢業生認為警校教育對自身取得職業成就有影響。[1]這種有效影響的存在基于學科、專業、課程的科學設置和結構優化。各公安院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面向公安機關實戰需要,結合本校特色,多對本校的課程結構、課程學時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合理安排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綜合課程和單一課程等。部分公安院校依托學科調整,立足專業變化的實際和專業特色,增設了相關課程,比如,開設警察法學課程。在警察法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警察法學課程中的部分內容與行政法、刑事法、公安學等相關學科內容的重復和交叉。警察法學課程不僅面臨著與諸如公安實用法學概論課程之間替代的考量等問題,而且還面臨著各專業開設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的考量問題。作為警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安法學教育更是對警員執法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警員無論是代表國家行使公安行政權還是刑事司法權,在依法治國的今天,都要嚴格依據法律規定進行,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司法。隨著社會民眾控權意識和程序意識的覺醒,警員行使警察權力時刻面臨法律的實體和程序的監督,警察執法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警員的執法素質、執法能力、執法水平,影響著警察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權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入發展,使公安機關由過去的單一的“刀把子”角色逐漸向管理服務型角色轉變,這對公安機關警察權力的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社會境況下,公安機關及其警務人員只有具備法治觀念、權力邊界理念、民主理念,方能在執法實踐和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創新中正確作為。警校的公安法學教育對培養警員的前述理念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直面前述問題,考量警察法學和公安法學教育的關系,需要厘清警察法學在公安法學教育中的定位。

一、我國警察法學的研究現狀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幾位教授率先展開了對警察法學學科地位的論證,并就警察法學的體系、內容進行了各自架構,初步提出了警察法學的含義、內容、作用、地位。盡管當時國內學者對警察法學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遠未達成一致意見,但仍然有部分學者推出了警察法學專著或教科書,對警察法學獨立學科地位的相關論證也不時見諸公安報端。隨著公安法律法規的不斷增多,部分學人以敏銳的眼光,發現警察法學具有其他部門法學不曾具有的獨特性,為更有針對性地適應公安實踐需要,積極論證、推動警察法學學科的成立,為我國警察法學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近期對警察法學的研究呈現出團體化、團隊化趨勢,警察法學會議不斷召開,相關年會不斷開設警察法學論題,并匯總學者警察法學研究成果,結集匯編。警察法學相關論題的論文不斷公開發表,中國警察學會于2002年出版了《中國警察法學》一書,反映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各地警察院校也有部分學者,或個人或集體持續地對警察法學展開研究。部分公安院校開設了警察法學課程。警察法學的研究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狀態,反映了警察法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無法回避的是,我國警察法學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時間短,研究人才不足,對警察法學獨立學科的地位缺乏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和多方面的論證,警察法學在學科體系中的定位,對警察法學在公安法學教育中的地位等還未形成統一意見。警察法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不足,對警察法學的定義還存在很大爭議。警察法學與相關法學學科的關系尚未明確,警察法學與邊緣法學、交叉法學的關系尚未厘清,完善的警察法學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對警察法規缺乏科學分類,對警察法學缺乏深層次的追問和思考。因此,在警察法學研究領域,既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又有著明確的理論研究方向、空間和機遇。

二、警察法學的內涵及其內容體系

(一)警察法學的內涵界定

查看全文

刺法灸法學教學初探

1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就是利用電子計算機設備模擬產生出全新的世界,能夠將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并借助傳感設備讓用戶可以身臨其境,進行探索研究,可以更加直觀而又自然地參與到事情中去[1-2]。

2刺法灸法學的教學特點

刺法灸法學是針灸推拿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針灸技術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學科,又是將經絡腧穴學與針灸治療學兩門核心課程相互聯系的橋梁課程[3]。針灸治療疾病的過程是基于中醫基礎理論,將經絡腧穴學與刺法灸法技術相結合的過程。刺法灸法技術操作是否正確,可對針灸治療疾病的臨床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刺法灸法的實訓練習也因受到課堂、學生人數多、教師人數少等限制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4]。刺法灸法學是針灸推拿專業的基礎操作課程,知識豐富、操作種類多且復雜,操作要求高,基于刺法灸法學及高職高專培養人才的目標特點,刺法灸法學教學內容安排上除了注重理論知識講解外,還需注重技能訓練力度及操作水平[3]。

3高職高專學生特點

我校學生的來源主要是普高和中職類畢業生,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大部分學生學習狀態還停留在中學階段,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但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5-6]。基于這種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接受大量的理論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故本課題組將虛擬現實技術用于刺法灸法學的教學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查看全文

法學教育

教育產業化引發的法學教育中的競價交換,積極的方面在于提升了法學教育機構的社會交換能力,終結了80年代中國法學教育者令人不勝欷歔的經濟窘迫――正是中國法學教育家在80年代擁擠的住房、明顯不合身的花白中山裝,讓斯時無數投身法學研究的學子,不敢對“法學者”的社會角色產生向往――直到后來,人們才知道這叫做“經濟人理性”。當法學研究生樂于進入個人收益方面具比較優勢的社會組織后,上帝知道,我們的社會,將會為此付費。

社會中有兩種人須由聰明漢擔當,一是法律人,一是醫生。他們是為社會組織或個體排解疾患的人。如果他們是由基因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的人士來頂替,哪怕他們的社會角色再響亮,他們也往往僅能敷衍塞責,致社會或者個體機體病態更嚴重。因此,選擇和培養法學良材,考據個人基因質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會主義”的。

作為一名關注社會分配正義的人,對于自90年代以來法學教育者經濟狀況之改善,是欣喜的。法律人經濟上沒有尊嚴,會導致法律沒有尊嚴。法律制度,是社會中相當高級的一種設計,需要用充足的、庸俗的物質成果來保障。它和任何社會加魅裝置一樣,是需要“扮靚”的。法學教育者經濟尊嚴的獲得,亦是“社會主義”的。

當法學教育在不斷滿足自身基本需要之后,教育組織者忘記服務社會之目的,僅僅變成權勢和金錢的俘虜,就需要對分配正義矯正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再行矯正。尤其是需要關注貧窮無勢者的法學教育權利,保障法學教育產業化中,此類“最少受惠者”權益不被剝奪。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剝奪弱者則滿足不了“強者”的分配份額,于是法學教育進入了弱肉強食的“野蠻時代”。

法學教育事不關己,但是對法學教育之野蠻時生的各類現象,人們難免會產生遺憾――這和遺憾80年代中國法學教育者的經濟窘迫一樣。不合理之社會機制運轉,是需要額外付費的,并不是沒有代價的――它直接導致“幼稚的法學”成為得志后的“癲狂法學”。所謂“癲狂法學”,就是講不清道理、仍然叫“法學”的“法學”?!鞍d狂法學”,無疑是法學教育野蠻時代之學術衍生物質。

查看全文

法學研究現狀

一、正確理解“精品”的含義,并鼓勵“精品”的創作

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要求作為社會科學的法學的繁榮和發展。我們已經擺脫了改革開放初期的“法學的”幼稚階段,但法學研究的現狀,總的來說,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主要表現在我國法學研究的成果,無論就其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質量上來看,這些年來,法學研究具有標志性的成果不多,主編的作品多、獨著的成果少,匯編的成果多、專著成果少。翻譯的精品不多,潛心考證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要繁榮和發展法學,當然要鼓勵原創性的成果,多出精品,也要求成果的數量上要達到一定規模。因此,我建議:

第一,要鼓勵學者多出成果。大學應當是教學和科研并重,每個法學院都應當成為既培養學生,又培養學術成果的園地。我們應當進一步形成和完善獎懲機制,鼓勵教師從事科研,推出更多的成果。并且要形成一套約束機制,刺激教師從事科研。實際上,傳播知識、傳承文明,更需要的是著作,而不僅僅是面對學生的講授。

第二,要正確理解精品的含義。精品實際上是個人知識長期積累和學界學術逐漸發展的產物,在法學發達的今天,很難設想一部精品完全是個人的話語。在法學研究方面,我不贊成簡單的、低水平的重復,但我也不贊成輕率地將某部作品冠以低水平而簡單地加以否定。一部作品只要有其閃光點,有其思想的火花,給人某些啟示,即使這些火花只是星星之火,也有其存在的價值。

第三,要正確理解原創性的含義。原創性不是說一部書從頭至尾都是獨到的觀點,百分之百的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在某一問題以及問題的某一方面有新的觀點,在體系編排、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收集等方面有一定的獨到之處,就可以認為具有原創性。

第四,要進行善意的學術批評。我們需要對他人的創作勞動給予足夠的尊重,理解作者創作的艱辛。對作品的疏漏和缺陷,有必要進行商榷甚至批評,但這種批評應當是和風細雨的、善意的,不能采取挖苦、諷刺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不能把學術批評演化成相互攻擊或出名的手段。

查看全文

黨校法學專題課思考

黨校是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黨校法學專題課,是黨校法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黨校法學教師對法學理論及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綜合、提煉加工后,形成的邏輯嚴密、結構完整的內容體系。如何上好黨校的法學專題課是每一位黨校法學教師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要堅持黨校姓黨

1.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黨校教師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執著和堅守,堅持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要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黨校教師要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不斷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在黨校講臺、公開場合對重大政治和理論問題發表觀點和看法時,應自覺維護黨的威信、維護黨中央權威,自覺維護黨校形象。3.要不斷增強黨性修養。黨校教師要按照黨性要求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不斷提升精神“鈣質”,培養正能量,煉就堅強黨性,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學員。

二、要科學選題

選題即是確定授課的方向及范圍,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選好法學專題是提高授課質量的前提。1.選題要結合實際。所選的題目要有針對性,要時刻關注中央會議精神,突出法治熱點、難點問題。要了解授課對象,符合學員需要,如學員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法學理論或實踐問題,這樣的課程才會受到學員的廣泛關注。通過教師的講授,學員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指導,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還能提高依法執政能力,進而彰顯學習成效。2.選題要體現教師的法學研究領域。黨校法學教師要選擇有研究基礎、專業教學特長、自己熟悉的內容,把其轉化為教學專題,如把自己的科研課題轉化為教學專題。不同的班次學員職務不同、來源不一、對法治問題的關注點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所講授的題目也要適應不同班次學員的需求,要符合各班的特點。3.選題要適中,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如果題目太大就會涉及較多的內容,不易講深講透,難以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容易使學員感到蜻蜓點水似的不解渴。如果題目太小又會使涉及面太窄,過于具體不宜教師的發揮。

三、要精心備課

查看全文

非法學本科生的法學論文寫作研究

本科畢業論文是系統全面檢驗高校本科生通過四年專業學習(某些進行試點改革和允許提前畢業的高校為三年)所獲得之各種學習成果、思維能力、綜合素質及獨立從事科研調查水準高低的主要依據。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由單一專才型向寬口徑復合通才型轉變,兼之“依法治國”、“法律至上”等觀念日漸深入人心,不但各高校法學專業本科生撰寫了數量龐大的法學畢業論文,許多非法學專業①的本科生也紛紛結合本專業實際,從個人興趣、教師引導以及就業需要②等方面出發選擇撰寫同本專業相關的法學畢業論文。譬如諸多國際貿易專業本科生選擇撰寫國際經濟法方面的畢業論文,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選擇信息安全法類的畢業論文,哲學專業本科生選擇法哲學、法倫理學類的畢業論文……凡此種種,舉不勝舉。平心而論,這可謂一種令人欣喜的現象,它既反映了目前我國本科教育的寬口徑培養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彰顯,又折射出年輕一代法治理念質的飛躍。

不過有一點需著重指出的是,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畢竟與法學本科生有著較大差別。他們往往在四年本科學習中僅上過寥寥幾門和本專業相關的法律實務課程(如新聞學專業開設的《新聞傳媒法》等),個別興趣濃厚的學生充其量也不過課余翻閱了部分法學書籍,負責指導他們畢業論文撰寫的教師很多也僅為本專業而非法學課程教師。雖然在選題視野開拓度層面他們或許會寬于法學本科生,但在理論研究深度上,便著實難同法學本科生相提并論。③如此一來,我們就必須根據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撰寫相關法學畢業論文之具體癥結,一一對癥下藥,從而保證其能真正完成一份高水準的本科畢業論文。

一、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撰寫相關法學畢業論文暴露的主要問題

1.論文選題不深入,主題不突出所謂好的選題乃成功之一半,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由于屬“跳出法學看法學”,在研究視野開拓度上便有不少要寬于法學本科生。根據筆者在湖南長沙、衡陽、湘潭三地部分高校所做的抽樣調查,同樣打算寫作合同法方面畢業論文,一些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可能會結合自己專業特點選擇B2B或B2C等網絡無形交易下的新型合同法律問題來寫作,而法學本科生則因受電子信息技術知識匱乏束縛,往往更多傾向于探討傳統合同法問題。不過,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雖然在視野開拓度上較之法學本科生具備一定優勢,但他們法學理論功底則有所不及,從而導致選題不深入,時常出現選了一個較新穎方面問題開始寫作,最終結果竟是簡單就事論事甚至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的情況。譬如某些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選擇了虛擬貨幣的法律問題進行寫作,但往往淺嘗輒止,要么便簡單就事論事通篇缺乏法言法語和法律思維像一份記者的新聞報道,要么就從最宏觀政府話語層面大而化之地發些空洞無用的議論。

此外,與選題不深入接踵而來的便是主題不突出的問題。

正如湯維建先生所言,論文選題決定了論文主題,它給論文主題劃定了范圍,[1]既然我們許多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存在著選題不深入的毛病,那主題自然也會不突出,常常令人不知所云。如某些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選擇了非政府組織的法律問題進行寫作,由于選題不夠深入,在主題上也變得模模糊糊,洋洋灑灑通篇論述了很多非政府組織的起源、類型和特點,但究竟要探討的是什么具體法律問題,到結尾都沒有完全交待清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