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建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7:41: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資源建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資源建設論文

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策略探求論文

摘要本文探討了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如何為新辦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服務等問題。

關鍵詞高等學校;新辦專業;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隨著社會發展對培養國家急需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校在院系整合的基礎上,對現有專業進行重組與整改,誕生了許多新辦專業。新辦專業擴展了辦學思路,優化了專業結構。新興學科專業的繁榮發展,是高校增強辦學活力,滿足經濟社會及個人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必然發展趨勢。學科專業是建立在占有一定數量的學科文獻基礎之上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科知識深厚累積的豐富文獻。我們認為要滿足新專業的文獻需求,就要在策略上重視下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方式方法上引起三個注意,采取三個措施,三個相關的操作對策,從而確保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效。

1重視開展學科建設與支獻需求調研。是面向本科教學落實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首要問題

學科專業的設立與發展,是以實施國家學科重點發展戰略為目標的。而大多數新辦專業是在以科學研究為主導,引入創新機制為靈魂和核心的前提下誕生的。因此,一些新專業一經建立就很快成為重點學科。我們必須認真著手總結、研究和規劃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構建適應激勵創新和具有活力的培養機制,逐步完善以適應培養國家建設與科技發展需求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深化以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改革。尤其對已成為重點學科的新專業、學科帶頭人或擁有高水平研究課題的導師,必須定期實施跟蹤服務,研究最大限度地滿足新專業文獻資源需求的有關問題。

1.1注意新辦專業學科發展動向

查看全文

特色庫建設資源共享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黑龍江省高校特色庫建設的現狀;圖書館在建設特色庫中存在的問題;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圖書館已全面啟動特色數據庫建設、數據庫的學科特色只限于紙本文獻的轉換,學科、地域特色不夠突出、建庫的標準化與規范化較差、數據的深層次加工與后續維護力度不夠,數據更新慢、檢索點設置與檢索系統不完善、重建輕用現象普遍、數據庫聯網使用率低、共享和市場化理念亟待提高、標準化、規范化、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集中有重點地開發某一領域或某一品種的數據庫、深層次加工原始文獻、完善的檢索工具、數據要及時更新、長期維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文章通過網絡調查方法,以詳實的數據闡明目前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建設建議。

【關鍵詞】特色庫現狀問題建議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文字識別技術、檢索技術、掃描技術的發展,我國高校依托館藏信息資源,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有利用價值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存儲,并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將本館特色資源數字化,建立起特色數據庫。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獨創性。所建特色庫如果上網,形成網絡資源,為更多的用戶會快捷方便獲取系統資源,這對形成資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體化無疑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然而就筆者對黑龍江省所屬11個高校所建特色庫的網上調查得知,實際的狀況不是十分樂觀,問題很多,感覺大多數學校的特色庫反而不“特”。本文以網絡調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問題、敘述現狀、并提出發展建議。

1黑龍江省高校特色庫建設的現狀

高校圖書館已全面啟動特色數據庫建設,在局部、個別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各高校能從多方面、多角度開發本館的特色資源,建立形式多樣的數據庫,但是,據表一和表二統計數據看出存在的問題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為建庫的重點,70%以上學校自建的特色庫還是處于自建自用的狀態,不能被外網訪問,沒有實現資源共享,紙質文獻的數字化沒有深入加工,數據更新、維護停滯表現出特色庫發展并不是沿著可持續發展勢頭進步,整體上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建設體系、共享體系和服務體系。

查看全文

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網絡環境醫學信息

[論文摘要]網絡環境下,作為醫院醫護人員信息服務機構的醫院圖書館,要更好地履行其職責并發揮好醫學知識導航和醫學信息服務的功能,就必須實現醫學信息資源建設從傳統環境到網絡環境的轉變,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模式。

隨著網絡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網絡化時代,信息環境的社會化和全球化趨勢日益凸顯,作為醫院有機體重要組成部分的醫院圖書館要更好地履行其為醫護人員提供信息服務的職責,必須實現從傳統環境到網絡環境醫學信息資源建設的轉變,并在網絡化浪潮下求得發展和進步。

1網絡環境下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網絡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化技術以及數字衛星技術為標志的現代網絡通訊科技飛速發展,網絡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醫院圖書館作為醫院需求的產物和醫院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環境下的文獻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醫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履行其服務醫護人員的天職。故要實現對醫護人員信息服務的網絡化和社會化,有必要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醫院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

1.1傳統環境下醫院圖書館的弊端

查看全文

科技資源論文:科技資源的建設機構謅議

本文作者:趙輝彭潔工作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資源基礎理論綜述

1.資源基礎理論的基本原理資源基礎理論是研究組織內生成長因素的重要理論之一。1959年,英國人彭羅斯(Edith.T.Pen-rose)在《企業成長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企業是建立在管理性框架內的各類資源的集合體的概念,認為“企業的成長則主要取決于能否更為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11]。1984年Wernerfelt提出,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特殊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方式上,企業的可持續成長需要打破利用現有資源與開發新資源之間的平衡[12]。企業可用的資源包括品牌、可用的技術知識、高級的雇員、貿易聯系、機器、資本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指出,企業應被看作是能力的集合體而非資源的集合體[13]。1995年,Barney融合了資源和能力的概念,指出企業要擁有有價值、稀少的、不可模仿的資源才能形成該企業的核心能力[14]。1997年,Olive將企業資源的范圍擴展到生產流程、專利、專有技術、客戶,甚至政府關系[15]。2000年,Helfat將知識管理能力納入到企業所擁有的戰略性資源中[16]。2.資源基礎理論的主要觀點從資源基礎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特殊的異質資源,企業可以利用的資源的種類從有形的物理性資源范籌,向無形的知識資源不斷擴充。企業能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的內在原因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資源與能力;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利用異質資源和能力獲取超額的利潤,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建立外部網絡等方式獲得這些特殊資源。另一方面,一個企業的核心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業為了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就要突出重點,發展有競爭力的部分。這樣做的結果必將導致企業資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客觀上要求企業從外部獲取新的異質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得不通過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的關系,以形成一種穩定的資源流動方式[6]。

科技資源共享組織成長的內生因素分析

1.科技資源共享組織的產生在科技資源管理的初期,科技資源管理職責往往由單個人承擔,而且是兼職從事資源管理工作。對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與固定資產管理沒有太大差別,多從保護、保值的角度出發,很少考慮怎么提高利用率。對于科技文獻、科學數據、自然科技資源等,基本上零散地保存在研究人員個人手里,由課題組統一管理的情況都比較少見。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加,以及資源獲取技術、手段、方法的增多,我國的科技資源總量大幅提升[17],由單人兼職負責科技資源的管理已經不能勝任科技資源發展的需求,而科研機構的管理者也對科技資源價值的認識越來越深,加強科技資源管理逐漸成為各級科研管理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一大批科技資源專職管理和服務機構應運而生。20世紀80年代組建了一批國家分析測試中心;90年代開始組建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儀器協作共用網和國家農作物種質保存中心等;2000年,由7家科技信息和情報機構參加的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成立。更有一批隸屬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資料室、情報室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環境下,轉變為信息中心,開始提供信息和數據服務。這些專業機構的出現,標志著科技資源管理工作的專業化。2.科技資源共享組織的資源和能力分析在科技資源共享機構中,存在著兩類不同的資源,一類是可供共享的物理資源或信息資源,另一類是資源管理技術、資源服務技術、品牌、高技能的資源管理人員或服務人員等能力資源[18]。根據資源基礎理論,科技資源共享機構對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的擴充需求呈現不同的階段?;旧峡梢苑譃橘Y源/能力積累、資源/能力充分利用和資源/能力創新與再生3個階段。(1)資源/能力積累階段。該階段主要指共享機構成立初期,其關注點在于保持自然狀態、持續運行,反映了對物理或信息資源占有的初始需求。(2)資源/能力充分利用階段。該階段表現為科技資源共享機構對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能力的利用,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過程。其關注點在于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對于資源管理與服務技術、品牌經營等更加重視,在資源層面開始注意資源的篩選和評價。(3)資源/能力創新與再生階段。處于該階段的科技資源共享機構,對資源的管理能力很強,人員素質和水平也相當高。共享機構此時的管理重點已經不再僅僅關注資源和相應的管理技術,而更加注重對人員智力、能力和經驗的開發利用,以期通過具有創新技能的人才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或者引入新的資源,開拓新的業務。我國的科技資源共享機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資源單位。例如,儀器中心、數據中心、文獻中心、種質所等。這類單位普遍有一定數量的資源積累,因此都擁有一定的資源管理能力,也擁有若干資源管理人員。資源單位的資源和能力狀況呈現兩級分化。對于國家氣象中心、國土資源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中心和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這樣的具有一定行政職能的機構來說,國家每年有充足的經費支持,資源持續更新、管理規范、技術先進、人員配置較為充足,人員素質也較高。但是對大多數儀器中心,以及沒有行政職能的數據和信息中心來說,普遍存在資源總量小、質量低、人員素質不高、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等問題[19]。資源單位的發展會體現在上述三個階段。隨著科技資源建設投入經費的增加,資源積累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對資源管理技術和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如果資源單位想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則需要在資源/能力創新與再生上進行重點投入和培養,此階段對人員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第二種是資源服務單位。例如,生產力促進中心、儀器協作服務網、數據共享網等,這些機構的特點是本身幾乎沒有資源積累,以為資源擁有機構和資源需求用戶提供中介性服務為目標,具有一定的服務能力和人員隊伍。但是這類機構與資源擁有機構相比,在科技資源共享價值鏈上處于弱勢,難以吸引優質資源加入自己的服務體系,進而影響服務質量,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現階段,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一家名為“數據堂”的公司,利用免費的數據集存儲空間和共享服務平臺,吸引了眾多計算機領域的機構用戶在平臺上共享高質量的數據集,也吸引了很多個人研究者在平臺上索取數據集,數據共享中介服務做得有聲有色。他們利用這樣的免費服務平臺,加上自身在計算機領域深厚的專業背景,也為自己吸引了專業的計算機領域數據生產和加工訂單,實現了自我發展的服務模式探索。這種現象也說明,資源服務單位如果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服務能力,就無法有效吸引資源擁有單位與自己合作,共同開展資源服務。所謂專業的知識背景和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在人才隊伍的專業化,以及領域知識的專業化。

促進科技資源共享機構成長的對策建議

查看全文

水資源核算體系建設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水資源核算體系

論文摘要:基于建立綜合環境經濟核算、完善現代水利統計體系和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需要,我國應創建水資源核算體系。對環境衛星帳戶的子系統水資源核算帳戶進行了初步探討,介紹了水資源核算體系的由來、基本構成和特點,并結合現狀分析了在我國開展水資源核算面臨的問題。

近30年來,世界人口激增,生態被破壞,環境惡化,經濟發展受阻,使人們開始全面而深刻地反省自身的發展方式。在1992年“世界環境和發展大會”上發表的《21世紀議程》中就明確提出進行資源與環境核算是世界各國的迫切任務,并作為重大戰略行動來實施。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中也明確提出:“研究并試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準確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

資源環境核算(亦稱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日益關注和急需建立的統計領域。水資源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在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抓緊研究和建立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以下簡稱“水資源核算”)制度及體系框架,已成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水資源核算體系的由來

1.1國民核算中心框架及其局限性

查看全文

地方資源建設綜合管理論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各地區都推出了旨在適應新世紀挑戰的課程改革舉措,呈現出的共同趨勢是倡導課程向兒童經驗和生活回歸,追求課程的綜合化。于是,歐美諸國紛紛倡導“主題探究”活動與“設計學習”活動,日本在新課程體系中專設“綜合學習時間”,我國臺灣省則把“綜合活動”作為新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之一。

追求課程的綜合化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2001年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边@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既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整體走勢,又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現實需要?!熬C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與各學科課程領域有著本質區別的新的課程領域,已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傳統和優勢、學生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這些也為我們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資源確立了理論依據和政策導向。

3、我校地處蘇南太湖之濱的“華夏第一鎮”——盛澤,它被”譽為“東方的絲綢明珠”,籠罩著濃郁的絲綢文化氛圍中。從1990年起,我校開展了“以絲綢文化為背景,提高小城鎮兒童素質”綜合實驗的研究。該課題被江蘇省教科所列為省“八五”、“九五”規劃課題。經過三年一輪,共九年的探索,形成了在絲綢文化背景下,蘇南小城鎮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思路、原則和操作方法,初步摸清了地方經濟、區域文化和小學素質教育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為促進的關系,初步形成了適應地方經濟和文化現代化發展的小學素質教育的模式,闖出了小城鎮小學“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教育現代化辦學道路。課題成果獲得了省科研成果一等獎,使我校從一所小城鎮弄堂小學一越成為蘇南地區乃至全國科研名校。2001年起,我校又進一步深化絲綢文化課題的研究,把研究重心指向學科教學,開展了《絲綢文化背景下的學科特色教學建設研究》的課題研究,該課題被列為省教科所“十五”重點規劃立項課題。經過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該課題研究獲得了重大成果,現正準備在四月中旬進行結題工作?!笆晃濉逼陂g,以絲綢文化為主題的系列研究的重心將指向“綜合實踐活動校本特色課程”的研究上來。

近三年,在新課程背景下,我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從一開始就自覺地嘗試與絲綢文化地方資源相融合,對絲綢文化進行了初步的開發,精心規劃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開設了“普及篇”、“研究篇”和“精華篇”三個板塊80多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因此,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課程逐漸走向開放,教師逐漸理解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活動逐漸主動起來。這些都為我們深入探索絲綢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構建校本特色課程奠定了實踐基礎,也促成教師們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是,我們覺得前期對資源開發的研究僅僅停留在操作層面,缺乏理念支持;活動內容缺乏科學歸類,不能形成合理體系;開發目標不明確,缺乏對價值的評價判斷,因此還很難上升為系統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還沒有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資源開發模式。為此,我們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深入開發絲綢文化地方資源,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校本特色課程》的實驗研究,它是我校利用絲綢文化資源深化素質教育研究的延續和深入。本課題試圖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理念和校本課程開發理論為依據,主要探討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如何發揮自己的區域優勢,開發和利用本地獨特的環境資源,逐步形成具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開展“校本化”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實踐問題。

查看全文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論文

1概述

伴隨著網絡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逐漸的加快,遠程教育已經成為人們很熟悉的一種教育途徑。在遠程教育中,網絡教學資源直接的決定了教學的內容和質量。盡管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再不斷的探索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整體上看,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就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來講,還有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還需要對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增強資源的規范性,提高網絡教學資源質量,進而達到提高網絡教育質量的目的。根據目前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應當結合遠程教育的特點及規律,開發更加高效、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具體,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2給予遠程教育準確的定位,積極開發和建設網絡教學資源

隨著國家及社會對網絡教學資源重視程度的提高,近些年以來,我國在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及開發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精品課程的評估方面。但是,就目前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不管是在資源的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同網絡學習著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整體來看,我國目前的網絡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還存在實用型及共享性差、教學設計粗陋的問題。另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還受到觀念以及資金方面的限制。網絡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的借助網絡的優勢,為廣大學習著提供一個幫助他們學習的平臺和環境。而在網絡教育中,教育的核心就是網絡教學資源。因此,網絡遠程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結合遠程網絡教育的自身特點及規律,積極的建設和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在建設和開發網絡額資源的過程中,應準確的把握網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準確的定位遠程教育,規范網絡上繁多的教學資源,加強其規范性及共享性。要充分的了解到網絡教學同傳統教學之間的區別,網絡教學并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將書本的圖文信息轉變為數字化的音像信息,在教學內容方面及教學形式上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具有著網絡所特有的特點及優勢。針對我國現代網絡教育教學資源重復性比較嚴重的問題,在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應嚴格的遵循現行的行業規范來進行開發和設計,為了方便于教育資源的共享,國家及地區應整合優質資源,建立完善的資源庫,在此過程中減少重復性資源的建設。同時,為了確保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建立符合遠程教育特點及發展規律的資源共享機制。

3重視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加強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人員培訓力度

網絡課程是網絡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網絡教育能夠得以實施的核心資源。網絡課程不僅能夠體現出網絡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還體現出了網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等內容。就目前我國網絡教學資源來看,很大一部分的網絡教學資源都是教材的電子版或者網絡版,復制傳統課程的現象非常嚴重,缺乏課程教學的設計。在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當將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作為重點,并加強對開發流程的規范化管理。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建設過程應該嚴格的按照規劃、設計、開發、集成、測試,這五個步驟來執行,在開發及建設過程中結合網絡教育中師生時空分離的特點,圍繞“以學習活動”這一中心來建設課程資源,并且嚴格遵循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的相關建設標準,確保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規范化。在建設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式,重視資源信息的交互性,通過網絡教育技術的運用,圍繞學習者,為其開發和設計更加合理的學習資源和活動。在選取媒體的形式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科的內容以及不同學習者之間學習條件上的差異性,為學習者提供多樣性的學習資源及傳播途徑。同時遠程網絡教育應當借助網絡的優勢達到指導學習者們學習活動的作用,同時給學習者們創造一個網上自主學習以及彼此間協同學習的條件,因此,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必須要把握好課程導入、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等關鍵環節。遠程教育的教學設計是一項技術性及應用性都非常強的工作。就我國目前的基本情況來看,在高校的遠程教育中,教師普遍是有其他教師兼職,很少存在有著很多遠程教育經驗的專門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教師。為了讓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更加的合理和完善,高校必須要加強對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同時應該對主講教師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網絡授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對遠程教育教師培訓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他們網絡教育理念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他們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設計方法方面的培訓,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并進行設計實現,使其更加符網絡學習者的學習特點,以更好地促進網絡教育的發展。

查看全文

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論文

1電子政務建設概況

全球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美國政府在2001年7月成立了電子政務特別工作小組,聯邦機構2003年全部實現上網。在美國,電子服務領域被分為四類:政府與公民(G2C)、政府與商務(G2B)、政府與政府(G2G)、政府的內部(IEE,內部效率和效能),美國電子政務建設特點有如下三點———網站多:聯邦級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門、州及地方政府都擁有規模不小的網站;分類細:凡是在日常生活中與政府點關系的事情,總是有相關網站提供信息或服務;網連網:聯邦部門的網站不只介紹本部門的情況,提供相關服務,而且將下屬機構的網站相連起來。德國總理施羅德2000年9月18日發起了“聯邦在線2005”電子政府倡議,德國政府口號:讓數據而不是公民跑路,要求聯邦政府到2005年將所有可在網上提供的服務在線提供。聯邦在線2005項目行動內容:制定統一的電子政務規劃,376個基礎服務項目(容易占49%,中級占38%,復雜占13%),用戶分四個層次:8200萬公民、16個聯邦州數千個地方政府以及歐盟、1萬戶大型企業及1200萬職工,330萬戶中小企業及1800萬職工。該系統2001年開始實施,2005年完成,總投資16.5億歐元。我國信息化正式起步于1993年,到2000年,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中指出:信息化是國家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由此,我國信息化建設進入了發展階段。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以信息化建設的成果為基礎,大致經歷了辦公自動化階段、“金字工程”實施階段、政府上網階段以及正在實施的電子政務實質性應用階段四個階段,電子政務已經被列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在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戰略框架中,電子政務建設主要是:①建立統一電子政務平臺,實現政府部門辦公業務“政務內網”的連接,面向公眾的“政務外網”與互聯網連接;②建設信息資源,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持,為社會提供服務,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2貴州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情況

貴州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具有土地、礦產、測繪、地災的綜合管理職能,是政府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也是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成分。2000年貴州省國土資源廳成立以來,歷屆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大力推進以應用為目標,以“窗口辦文”為主要形式,以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為基本要求的電子政務建設。經過多年不懈努力,貴州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貴州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跨越式發展。貴州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

2.1“一個主干網”建設

網絡建設是電子政務應用的基礎,目前貴州省國土資源“一個主干網”四級聯網覆蓋全省并運行良好,9個市(州)國土資源局、88個縣(區)國土資源局、12個開發區國土資源分局和15個廳直屬事業單位實現了與省廳的遠程專線聯接,省、市(州)、縣三級國土資源信息網絡構架初步形成,并通過互聯網連接全省國土資源鄉鎮所。

查看全文

PDF文檔網絡資源建設論文

【摘要】目前最流行的電子文檔格式--PDF文檔,集多媒體信息于一身,交互方式豐富,并且可在Web上和傳遞具有獨特優勢。本文在分析PDF文檔和Web數據庫進行雙向數據傳遞機理的基礎上,對如何利用PDF文檔結合ASP技術開發網絡學習資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PDF文檔;ASP;網絡資源

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成了新世紀人們生活的一種狀態。每個角落、每個部門、每個領域都滲透著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的大撞擊,網絡學習資源使教育也在發生質的飛躍,給遠程教育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面對眾多紛繁的網絡學習資源,也存在一個物競天擇的問題。PDF文檔作為一種跨平臺的通用電子格式,對文檔信息及多媒體信息的傳播有獨特的優勢。

一、PDF文檔在Web上的技術優勢

1.PDF文檔集多媒體信息于一身

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攜文檔格式)為Adobe公司開發的一種電子文檔格式,它將文字、字型、格式、顏色、圖形圖象、超文本鏈接、聲音、動態圖象等信息封裝在一個文件當中的一種通用電子格式,目前已成為數字化信息上的一個工業標準。和普通的Web不同,PDF文檔能將多媒體信息捆綁在一起,文件位置發生變化時根本不用擔心其他信息的丟失。利用PDF文檔在網絡上傳遞多媒體信息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查看全文

資源建設開放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多年從事教育資源的課題實驗研究工作,曾對要地區的中小學使用資源庫的情況作過調查和研究,發現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是購買軟件公司的成品,有的甚至還安裝了若干套,這些教育資源庫在實際應用中暴露出不少問題,表現在:內容陳舊,抄襲嚴重,內容重復,兼容性差,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這些問題概括起來,表現為現有資源庫在體系結構、功能設計和資源內容本身的設計和制作上跟實際需求還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教育資源需要建設一種具有開放式、功能強大、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統,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分布建設和分布管理,實現對不同資源站點間資源的共享和互操作,解決資源建設實際共享需求問題,這樣第三代開放的分布式資源管理系統就應運而生了。

管理平臺的體系結構

分布式教育資源管理平臺的建構,目的就是要營造數字化信息資源共享環境,它的建設應遵循標準規范、共建共享和保證質量的原則,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互聯優勢,打造新一代資源開放共享應用的資源管理平臺新體系。

開放的分布式教育資源管理平臺是由多個資源站點組成的,資源網內每一個提供資源信息的站點都是網內的一個節點,資源節點之間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權關系進行資源互訪和共享,是實現網內資源分布式存儲、分布式管理和提供共享資源信息的服務體系。其特點是基于元數據標準規范,充分開放,充分共享,形成能上連省、國家信息資源中心,下連縣市區、學校資源管理平臺,橫向連通史弟地市信息資源中心的一個資源服務網絡體系。

在教育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數據的存儲與分布問題,存儲與分布數據的方式決定了教育資源的應用體系結構。新型的教育資源管理平臺采取了一種開放式的應用體系,可以將資源的核心元數據集中存儲到一個中心節點,進行統一的管理,而資源本身的物理存儲則可以采取集中和分布兩種方式,既可以存儲到公共資源庫中,也可以保留在分布的節點或者原來的系統中,形成分布式的教育資源。整個平臺系統的核心是中心節點,它的作用主要有:

資源注冊所謂資源注冊,就是對已有的資源進行資源編碼,將一系列最基本的元數據描述信息(注冊信息)添加到注冊庫中,注冊信息包括資源名稱、資源類型和資源的地址等元數據規范標準描述的所有信息,對資源進行元數據編碼是實現資源共享和分布式存儲的基礎。資源網內的各節點可以利用中心節點的資源注冊服務進行注冊,將節點資源納入統一的教育資源庫中,而資源本身可以保留在原來的系統中,不會受到任何干預。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將資源本身直接存儲到公共資源庫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