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集中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3:06: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文化集中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文化集中培訓

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探討

【摘要】現在的中國正在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的新時代先進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學習和發揚的中國文化。以先進文化為基礎,通過各種方法實現藝術文化的培訓和傳播,是目前藝術館所需要實現的目標。群眾文化教育的優秀進步,可以對建立和諧社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文化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群眾的素養,提升整個社會的風氣。以新時代先進文化背景為基礎,對群眾文化培訓進行探討,以做到群眾文化理念作為群眾的基本要求,群眾藝術文化作為群眾自我發展的客觀要求,實現群眾文化深入社會的目的。本文就新時代先進文化為背景下的群眾文化藝術培訓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先進文化;群眾文化;藝術培訓

先進文化是新時代的產物,中國的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十八大以后,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主要方針是要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實現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指導思想的時代化,使社會文化不斷進步,最終形成新時代的先進文化。

一、先進文化背景下的群眾文化藝術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

群眾文化藝術是提升群眾素養的重要方針,國民的素養決定整個國家的風氣。中國要堅持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文明和諧社會,就要重視群眾文化藝術的培養,提升群眾整體文化藝術水平,才能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的。和諧文化才能體現和諧社會,而和諧文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基礎,建立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凝集中國國民的力量,提升中國的實力,使中國國民在文明和諧的社會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發展。群眾文化藝術也是以中國特色社會為基礎,結合多種優秀的文化藝術而形成的新時代先進文化,它作為現代社會的主要文化藝術理念,是和諧文化必不可少的內容。作為和諧文化的基礎部分,提升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才能更好的實現和諧文化的發展,建設文明和諧社會。群眾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的魂,文化藝術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多功能的意義,對創建和諧社會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它可以增強社會的向心力。文化藝術還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藝術的提升,也可以增強群眾的創造性,使中國在這個極度發展的世界上,堅實的占據自己的位置。重視群眾的文化藝術的培訓,加強群眾的能力,實現和諧文化的發展,建設文明和諧社會。

二、先進文化背景下的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是自我發展的客觀要求

查看全文

文體旅游局民間演藝團體調查摸底通知

各鎮(街辦)文化服務中心、局屬各單位、各民間演藝團體:

為全面整合全市社會文化資源,規范文化市場,切實加強對民間演藝(培訓)隊伍的管理,促使其健康有序的發展,讓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文化事業發展成果,我局擬組建“市民間演藝(培訓)團體協會”。為切實做好組建協會的前期籌備工作,決定對全市民間演藝(培訓)團體進行調查摸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全市民間演藝(培訓)團體調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民間演藝業及文化藝術培訓業如雨后春筍,不斷發展壯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共有民間組建的演藝團體30余家,文化藝術培訓機構近20家。每年這些民間演藝(培訓)團體培訓文化藝術愛好者千余人,演出場次在3000場次以上,為繁榮我市文化市場、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由于少數演藝團體及培訓機構無證經營,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演出內容格調不高,加上市場監管不到位,致使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節目在群眾中傳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會影響,急需通過調查摸底后進行規范管理。

二、全市民間演藝(培訓)團體調查摸底工作的時間和步驟

(一)調查摸底階段(月5日至月30日)

查看全文

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一、積極搭建群眾文化平臺

嘉峪關是歷史文化的富集區。嘉峪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特色文化強市戰略,是依據嘉峪關的文化資源稟賦所做出的正確決策,必須一以貫之地貫徹落實。文化積累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尤其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甘肅省創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新的歷史時期,做好嘉峪關絲路文化和長城文化的挖掘工作,研究嘉峪關的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嘉峪關市文化館圍繞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大策略,開展嘉峪關特色文化研究,全方位整理歸納嘉峪關特色文化的內涵,為嘉峪關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來,開展了《嘉峪關城防設施研究》(市級重點科研項目、省文物保護重點研究項目)、《河西古建筑研究》《嘉峪關特色文化研究》等項目,有利地促進了嘉峪關市文化傳承、文物保護利用、城市建設、文化產業等方面的工作,發揮了文化館文化指導作用。積極搭建群眾文化展示平臺,促進群眾文化多元化發展。搭建群眾文化的創新平臺:為進一步推進嘉峪關市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鼓勵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實現全市文學藝術精品創作評選和扶持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制定《群眾文化創作扶持辦法》,一年獎勵10部優秀作品,內容以反映嘉峪關市日新月異變化的小品、戲曲、曲藝、歌曲等,以每部5000元進行獎勵。積極搭建業余群眾文藝團扶持平臺: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對已經成立的嘉峪關市文化館理事會、嘉峪關市群眾文化協會、嘉峪關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協會,對館辦五大社團——嘉峪關市歌舞團、嘉峪關市藝術團、嘉峪關市愛樂樂團、嘉峪關市秦韻藝術團、嘉峪關市民間藝術團實施演出補貼制度,由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制定《嘉峪關市群眾文化團體獎勵補貼辦法》,每年政府拿出15萬元對群眾文化團體進行獎勵和補貼。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從辦文化向管文化過渡,充分調動民間力量搞文化活動,發揮獎勵補貼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2011年以來,開展各類培訓1100多場次,赴農村、軍營、社區、學校、工廠演出100多場次,受眾人數多達45萬人次。

二、扎實創建群眾文化品牌

近年來,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嘉峪關市文化館注重品牌建設,以品牌帶動品質,以品質促進發展,創建了雄關大舞臺、雄關大講堂、雄關大展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雄關大舞臺:以雄關大舞臺為中心,以鄉村舞臺和社區舞臺建設為契機,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使群眾文化活動更加接地氣,惠民生。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編排新穎、豐富多彩的節目,全年演出55場,除了每周一次的雄關大舞臺演出之外,雄關大舞臺還將組織形式靈活的小分隊,赴農村、社區、礦區、學校、軍營演出,并不失時機地開展群眾文化展演、匯演、比賽等活動,拓展雄關大舞臺的內容和空間,使雄關大舞臺的觸角延伸到全市各個角落,讓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成果。雄關大講堂:邀請國內及本地知名專家開辦講堂,一年舉辦12場,每月1場,內容包括文學、舞蹈、音樂、美術、攝影等,全年培訓各類文藝骨干1200人。把文藝的種子真正播撒到基層,播撒到社區、農村、企業,使雄關大講堂成為全市文藝人才的培訓基地,成為精神文明的課堂,傳播正能量的陣地。雄關大展廳:每年舉辦各類展覽30場,內容包括書法、美術、攝影、工藝品展覽等。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在“請進來”方面,重點邀請全國知名書畫家來文化館舉辦展覽活動和藝術交流,讓我市書畫愛好者的書畫水平在學習和整合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在“走出去”方面,組織創作具有嘉峪關地域特色的美術作品,表現絲路文化、長城文化、鋼城文化等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爭取將這些作品到省內外進行巡展,起到介紹嘉峪關,宣傳嘉峪關,擴大嘉峪關在省內外的知名度。重點做好迎春書畫展、百姓書畫展、雄關情勞動美攝影展等。2011年至今,舉辦書畫展153場次,舉辦各類藝術培訓筆會53場次,受眾人數達100萬人次以上。

三、深入實施群眾文化工程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構建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載體,活動的形式、內容、質量都關乎人民群眾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只有做好策劃和設計,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思想健康、文化內涵豐富的活動送到人民群眾中間,才能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真正動能。近年來,嘉峪關市文化館堅持不懈地開展了“以村一戲工程”“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費藝術培訓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工程”“魏晉磚壁畫復制工程”“美麗雄關美術創作工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試點工程”“群眾文化宣傳工程”,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一村一戲工程:開展“一村一戲”送戲下鄉工程,每年在全市農村演出20場各類文藝節目,組織館辦團隊、吸引和激勵各級各類文藝演出團體深入農村,開展內容精美、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繁榮農村地區文化演出活動的長效機制,有效地實現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目標,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我省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費藝術培訓工程:積極響應國家方針政策,在加強公益性文化服務、普及群眾藝術教育的工作中,關注關愛弱勢群體,開辦“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費藝術培訓班”,采取寒暑假集中培訓,其他時間周末培訓的方式,內容包括書法、繪畫、舞蹈、聲樂、器樂等,幫助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獲得規范的藝術教育。今后,“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費藝術培訓”作為嘉峪關市文化館精心打造的未成年人文化品牌活動,將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真正實現文化惠民,文化為民,為懷揣藝術夢想的孩子們打造繽紛假日,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魏晉磚壁畫復制工程: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是嘉峪關文化的精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的現實再現。以嘉峪關魏晉磚壁畫為藍本,按照政治、經濟、軍事、宴飲等分類,以絹本、絲綢本、宣紙本臨摹,現已形成12大類百余個品種,使之成為宣傳嘉峪關的一個文化產品。美麗雄關美術創作工程:組織本館美術工作者,成立美麗雄關創作工作室,利用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一批反映嘉峪關當代風貌和社會變遷的美術作品,集中展覽展示,以激發全市人民的創造激情,為實現轉型跨越而奮斗。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試點工程:在城市社區、農村、工廠和學校選取了新城鎮野麻灣村、朝暉社區、嘉峪關市公路總段、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等為試點,全面指導這些單位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從文化骨干培訓、舉辦活動等大力支持,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全面推廣,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上水平、上檔次。群眾文化宣傳工程:創辦了《雄關大舞臺》周刊,《雄關大舞臺電視欄目》全面宣傳嘉峪關市群眾文化活動和群眾文化場所免費開放的情況,深入挖掘開展群眾文化的經驗和做法,深入宣傳群眾文化工作中的典型事跡和人物,廣泛宣傳各類群眾文化的人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針,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基層為重點,體現時展趨勢、符合文化發展規律,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查看全文

民族文化進校園推行方式

摘要:民族文化進校園其目的是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進校園不僅是學校的事情,由國家倡導、地方政府支持、學校培養三方面結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立體化方式,經費、資源、師資有充分保障,民族文化進校園才能有效推行。對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理論探索將促進推行機制的完善。

關鍵詞:民族文化進校園;推行方式;教學實踐

民族文化進校園是民族文化傳承、推廣和創新的重要渠道。以校園為場所進行文化傳承和教育實踐的結合已逐漸成為民族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模式,這一模式不僅弘揚了民族文化,也保留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樣性。民族文化進校園不再是起初的興趣小組模式,而是已成為普及性教學,由國家倡導、地方政府支持、學校培養三方面結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立體化機制。這種機制為民族文化進校園提供了經費支持、資源支持、師資支持,有效保障了民族文化進校園的順利推行。民族文化進校園的推行機制對文化傳承的實踐成效有直接影響,科學的評估可以促進推行機制的完善。民族文化進校園模式多種多樣,合理的推行機制可以使各種模式發揮更好的作用。

1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理論研究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推動理論。關于“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理論研究多集中在學校吸收民族文化的狀況和對某一學校推行民族文化的調查,研究的程度各省參差不齊。筆者在知網搜索“民族文化進校園”這個主題,顯示312篇相關文章、報道,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豐富的省份。其中,貴州推行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報道和研究就有100篇,這個占比可以看到貴州的重視,其次為湖北、湖南、廣西壯族自治區等。雖然這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全國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研究現狀,但從中可以窺視到當前各省的學校均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對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研究正在興起。目前對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研究局限在學校所采取的方式及學校開設了某一民族文化的課程記錄上。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研究,一方面,應把國家政府的推動與學校執行相結合來探討,合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和資源。明確國家、地方政府和學校各自所擔任的職責,相互支持才能合理發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應持續開展,地方政府通過建立“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組織領導方式,可以極大地推動各級學校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各類活動持續、全面開展;另一方面,民族文化進校園的課程應進行取舍及系統性研究。民族文化進校園的項目取舍是一個大問題,對進校園的文化選擇及其文化背景、采取的形式等方面都主要系統深入的研究,應涉及相關習俗、道德、禮儀、宗教等。對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研究不僅要關注開設的課程,還要注意實現課程開設目的所需的條件,如教師配備、教師專業素養、學校的條件、資金支持等。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必須,因此少數民族地區應更多關注自身的優秀文化,盡量選擇本地域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進校園應以傳承民族文化為主,以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人為輔,課程的設置應考慮到此。民族文化進校園后是否發生改變,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保留,這些問題都在探究民族文化進校的形式和內容時一并考慮。

2民族文化進校園推行機制現狀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培訓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越來越高。強化公共文化培訓來豐富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已經成為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基層的職工群眾公益性輔導在針對基層群眾上有其特殊的地方,需要我們以基層輔導的主題出發去考慮問題,遵循客觀規律,做到“以人為本”的強化民眾的公共文化生活。

關鍵詞:文化生活;文化宮;公共文化;豐富文化

現如今的職工群眾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身處基層,其最根本的是基礎建設工作。要想真正提高基層廣大職工群眾的整體素質,最直接的工作方式就是利用文化宮的公益性輔導職能來提升基層民眾的文化生活質量。

一、群眾文化建設下公共文化輔導的需求

(一)基層廣大職工群眾迫切需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民眾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如果沒有較為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建設,那么就會讓舊社會腐朽封建的文化死灰復燃,也會讓邪教、賭博等危害社會的行為乘虛而入。因此,為杜絕上述的腐朽文化入侵,需要我們通過豐富的群眾活動來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強化基層群眾的基礎文化建設。在這種形勢下,文化宮發揮先進文化載體作用,利用自創品牌“唐宮學堂”開展了一系列的在職職工、退休中老年及青少年兒童的一系列公益性輔導培訓。培訓項目眾多,涉及到舞蹈,書畫,器樂,健身等等,受眾面至基層各街道,企事業單位,學校,輻射面大,影響力廣。在內容和形式上多站在民眾的角度出發,真正落實和達到民眾給予我們的要求,提高民眾參與文化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群眾建設和諧社會的凝聚力。(二)社會發展需求。長期以來,在民眾的公共文化生活的建設中都存在著基礎文化建設的專業化程度部不足,而且開展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相對落后,對于提升民眾文化和普及知識的效果較低。同時,群眾文化生活建設的創新能力不高,特別是針對現代的新興科技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內容少之又少,對于文化生活建設的覺悟還有待提高。“唐宮學堂”針對這種情況,聯系本地勞動部門,開設了“下崗職工再就業技能培訓”,包括:計算機應用課程、衣物織補、插花等等。目前的民眾文化生活建設還存在著顧此失彼的問題,只注重經濟方面的建設,反而忽視了文化生活的建設。積極開展群大眾文藝眾文化的輔導培訓,不僅可以讓基層文化建設得到很好的提高,還能促進基層文化建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1。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增加文化輔導的內容,加強工作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從而實現逐漸深入基層文化建設的目標,讓建設工作者了解民情,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在工作內容中得到文化建設的快樂,這種正循環將周而復始的影響基層工作者和群眾,落實思想道德的建設工作。(三)平等享受需求。自國家免費開放保障制度以來就明確說明,要滿足群眾對于文化建設的服務需求,提高人們對于文化生活參與的服務體驗。還要在達到民眾公共服務的前提下,豐富公共文化培訓的方式,增加多樣化、人性化的服務,同時將服務對象重點關注在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以及未成年人群上,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有助于社會形成良好和諧的風氣。上述的事實就足以證明,國家對有關特殊群體的重視程度,積極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另一方面,文化宮也將對有關的特殊群體開放服務,對特殊群體展開個性化的文化輔導,這從側面體現了文化服務的人性化和公平化。隨著國家的相關免費開放政策的頒布,文化宮將成為繼學校教育對社會大眾開放文化教育輔導的延伸。文化宮的建設對青少年的藝術專業能力、體育能力的培養更具針對性和開放性,有利于青少年未來發展能力的培養2。各個地區對于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具有特色的文藝表演團隊也像雨后春筍一般百家爭鳴,讓群眾的各種文化都融合在了一起。如“唐宮學堂”每學期結束后,都會有學習成果展示表演,雖然學員們不是專業的表演者,但是也為一學期的努力付出交上一份自己滿意的答卷。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基礎文化的建設當中,開展職工群眾的公益性輔導培訓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開展文化輔導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查看全文

社區藝術教育發展現狀及方向探索

【摘要】社區藝術教育是通過各種藝術活動產生一定社會影響的活動,是社會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社區藝術活動藝術類型多樣,包括藝術培訓,表演等,其特點是強調大眾參與,培養社區居民的團隊精神與人文素養。

【關鍵詞】社區教育;藝術教育;現狀分析

一、社區藝術教育的意義

社區藝術教育主要作用包括鍛煉參與者體魄,宣傳正面思想,大眾休閑娛樂等。在商業運作模式下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能夠提高社區居民參與者的凝聚力,社區藝術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有利于改善人機關系,提高參與者的藝術素養,推動地區性藝術文化的傳承,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社區藝術教育中,參與者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在藝術教育活動中參與者共同學習,相互幫助,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區藝術教育鼓勵社區居民參與藝術教育活動,使其在生活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參與者學習美術,樂器,舞蹈等藝術知識技能,帶動家人參與,改變以往不健康的休閑娛樂活動方式,豐富家庭文化生活。

二、社區藝術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社區藝術教育研究發展起步較晚,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廣泛參與的良好現狀。各地不斷提升社區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相關會議成功舉辦對社區藝術教育理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目前社區藝術教育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開展社區藝術教育活動缺乏科學化,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社區藝術教育活動參與者教學者不具備專業藝術素養。社區藝術活動大多是居民根據興趣自發開展,居民能夠逐漸形成團隊,團隊通常為自發組織建設,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沒有固定的條例制度限制,社區藝術教育活動無相應的規范準則,很多情況下社區活動無法順利開展,甚至由于缺乏相關條例規范,社區藝術教育活動開展中出現民事糾紛問題。據調查統計,發現當下社區藝術教育團隊中的參與者年齡結構普遍固定,社區藝術教育面向對象呈現單一化,目前大多數社區團隊人員年齡主要集中于青年與老年人群體,造成藝術教育活動形式內容較為單一,活動的重要內容集中于群眾性歌舞演奏,青少年活動以舞蹈為主,青少年在社區藝術教育活動中相互學習。社區藝術教育活動開展需要有高素質的專業教授者指導,目前社區藝術教育活動開展中教授者與參與者具備的專業素養較低,導致社區藝術素養不能快速提升[1]。

查看全文

文化局履行職責情況匯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局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教育工作的發展思路,把握教育政策,始終立足于全區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人事人才管理工作的職能作用,提高認識,強化服務,創造條件,積極有為,全力支持和服務于教育發展工作。現將2009年—2012年我局履行教育工作職責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職責。

我局依托中心城區實際,積極發揮文化中心的優勢,在大力發展教育普及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方面,主動配合,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在區綜治委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把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來抓,充分發揮文化主陣地作用,為我區青少年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為區委區政府出點子,當“參謀”,積極提出文化宣傳方面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二、發揮專長,培育骨干。

我局發揮文化系統文化藝術骨干技術精、專業輔導能力強的優勢,積極為豐富校園文化搞好服務。局機關和文化館常年配合學校搞好藝術教育,開展文化進校園活動,免費為中小學生進行文藝輔導、培訓,配合學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展示活動。在全省少兒文化藝術節中,特意安排中小學校選送優秀節目參加活動,如其中反映留守兒童期待守候遠方媽媽的電話,真實感人的少兒舞蹈《期待》榮獲舞蹈類一等獎,反映童真童趣的表演唱《芭比娃娃》榮獲聲樂類二等獎。同時,為豐富中小學生課外文化生活,展示藝術才華創造了良好平臺。每年還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舉辦美術、書法、舞蹈、器樂等培訓班,對愛好藝術的青少年進行培訓指導。每年組織各類培訓8期,達360余人次。對在校學生少兒合唱、舞蹈等進校組織專業輔導,推薦優秀人才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各類文化藝術比賽等。

三、齊抓共管,狠抓落實,強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查看全文

廣電局婦兒工作總結

2014年,我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發展思路和工作大局,認真落實州婦兒工作中的各項任務,加強統籌協調,著力完善機制,切實履行職能、促進了我州婦女兒童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將婦女兒童工作納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健全了婦女兒童工作機構,分管領導牽頭抓,兼職干部具體抓的工作機制,保障了婦女兒童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利用業務特長做好宣傳工作

(一)為了更好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今年我局利用送“文化下鄉”活動,積極以各種文藝形式宣傳《婦兒權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二)利用圖書館服務宣傳周,面向青少年推出了有獎知識問答活動。工作人員制作了200條知識題目,內容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科普知識等,并挑選圖書500余冊、字帖、玩具作為獎品。活動現場讀者云集,爭相搶答,場面熱烈。圖書館為每位答對題的小讀者現場發放了精美的圖書400余冊。通過有獎知識問答,既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識面,又宣傳了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知識。

查看全文

文廣新局開展文化進軍營活動計劃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喜慶之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做好今年的文化擁軍工作,對于增進軍政軍民團結,加強雙擁文化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為深入貫徹省雙擁辦、省文化廳《關于廣泛開展“文化進軍營”活動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強軍地文化融合,全面提升雙擁文化品質,充分利用市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建設成果,深入開展文化擁軍工作,現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慶祝建軍86周年“文化進軍營”活動計劃如下。

一、活動宗旨

圍繞廣大軍民實際需求,加強與駐鎮部隊軍地聯動,共同開展慶祝建軍86周年“文化進軍營”活動,唱響雙擁文化主旋律,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為堅定不移向著基本現代化目標邁進提供保證。

二、活動時間

重點活動安排在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關工作貫穿全年。

三、活動內容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建設與服務論文3篇

第一篇

1.公共文化服務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認為,所謂的基層文化建設就是對群眾開展文化教育工作,就是辦幾次講座,辦幾次培訓,搞幾次愛國主義教育,亦或請幾位專家做一些理論演講。其實,人們對于這些枯燥無味的“理論”并不感興趣,這些形式的文化建設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現在,很多基層文化建設的開展模式大多是采用宣講會、報告會的形式,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這種形式不能搞,但對于新時期的基層群眾而言,單調陳舊的文化宣傳手段已經不能夠有效地引起他們的參與熱情,并且有些文化設施、地點設置也不盡合理,并沒有真正深入到最基層群眾集中需要的地方,這種不合理布局,不僅會讓一些公共設施形成分配不均的狀況,而且對于居住地較偏遠的群眾也不能夠起到文化宣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教育的傳播效率。

2.群眾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務形成矛盾。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生活質量的整體提高,群眾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日益高漲。但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確十分貧乏且內容單一,缺少吸引力,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即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群眾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舉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在一些城鎮或鄉村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每當有人去世,就會有一些迷信低俗的歌舞節目出現,而且現場會人頭傳動,熱鬧非凡。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這是由于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度空虛,出現空白。人們需要文化,需要藝術,需要我們用高質量的文化產品來填補他們的精神空白。這種現象正是對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提出了挑戰。老百姓并非是真正喜歡那些低俗的民間文化,很多人是不得以而觀之,他們同樣喜歡高雅藝術,每一次省市劇團送戲下鄉演出時出現的那些熱烈場面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

3.文化隊伍建設的滯后和管理體制上的僵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亟待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基層文化服務部門因條件差、待遇低、難以營造招攬人才的良好氛圍,導致人才流失,出現專業文化人才斷層和年齡老化現象。仍以我縣為例,縣劇目工作室、縣文化館、縣淮海劇團,這些單位和部門人才難得。原因是這些單位專業性強,對人才要求高,且人才培養周期又長。所以一旦斷層,這些問題絕不是三五年能夠解決得了的。這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各地文化館、站大同小異,正式專業人員編制偏緊,業務人員也不足,往往是很有藝術造詣的人才進不來,沒有藝術細胞且派不上用處的人硬是往里塞,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就塞了進來,甚至連文化主管部門的領導都不知道。其實,任何部門和單位,人才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人才任何事情都辦不成,辦不好。尤其是近年來,由于文化單位的福利待遇所限,人才流通渠道又不暢,因此就形成了基層文化單位——尤其是專業性強的單位,難以對人才產生吸引力的現象。目前,在管理機制上還未建立起規范統一的管理形式以及良好的協調機制。在具體工作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事不分、管辦不分、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宏觀調控乏力,所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機制的形成和人才的進出。

4.地方特色文化意識淡薄。基層群眾長期處于相對閉塞的環境中,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設才能夠激發出他們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帶動他們學習、工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文化建設品質方面,可以在特色文化中加入現代化的文化建設元素,結合群眾自身特點來開展文化活動。例如,政府可以舉辦“文化節”、“文化周”等活動,通過加強友鄰鄉鎮的溝通,達到和諧的宣傳氣氛。據筆者統計,在一個具有若干個村的小鎮上,若是舉辦鄰居節活動,參與人數能夠達到70%以上,形成“大工程、小切口”的局面,小舉措也能夠達到全面建設基層文化的作用與效果。筆者仍以我縣為例,響水先后舉辦了八屆文化藝術周,每屆藝術周活動都能幅射到村鎮社區及民間文藝團體,效果十分明顯、有目共睹。

5.文化活動內容單一。政府進行文化建設并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講座、演講比賽等層面,可以通過招募、引進等形式,向外界尋求多種文化資源。據統計,以講座形式開展的文化活動,群眾的參與率不足20%,通過對這些群眾的調查得知,大部分講座的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且講座的互動性不強,觀眾在臺下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在舉辦文藝演出時,群眾的參與率能夠達到90%以上,遠遠超出了講座的效率。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些地區,一些思想上較為先進的領導已經開始以微電影、微電視、服務機關和企業聯歡會的形式來加強文化方面的交流。錢花得不多,效果卻很顯著。我們響水在這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微電影已進入群眾文化的視野,系列微電影《不倒翁》已拍攝完成,而且受到組織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這樣一來,政府部門就能夠直接感受到文化建設方式不同帶來的效果。因此,在文化建設方式上,文化部門應該加強創新,越是新穎的文化活動就越能夠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如開展社區文化、節慶文化、廣場文化等。推進文化建設的網絡化、網格化與信息化,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來豐富文化建設的和內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