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核心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21:11: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核心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藝術核心教學論文
教學現狀。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干擾下,高中語文教學大量采用了條分縷析的“科學化”方法。做練習,講練習,似乎成了語文教學的“主旋律”。語文教學完全喪失了人文學科的獨特優勢,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也難以得到較好的培養和提高。我們作了部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一些學生在回顧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時說:“圍繞練習講授課文最沒勁”;“高三時整天做練習,煩透了,現在想來幾乎都是無用功”。許多老師也感慨: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語文教學已成了世紀性難題。為此,我們語文組從97年起開展了《構建“三化”高中語文教學模式》課題(市級)的研究,下面把我們近幾年在“藝術化”方面作的一些思考探索總結如下。
“語文教學藝術”的界定。長期來人們對教學藝術一直有著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種:
1、激勵樂學說。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德國教師教育指南》)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學的藝術》一書中認為,教育的藝術在于能激發出學生心靈的感情,而且這種工作做得愈細致,愈有感情,從孩子心靈深處涌出的力量便愈大。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教他以研究學習的方法”。葉圣陶先生也一貫主張“教是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
2、創造活動說。李密先生在《課堂教學藝術通論》一書中論證指出:“教學藝術乃是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而進行的獨創性教學實踐活動。”張武開先生在《教學藝術論》一書中認為:“教學藝術是使用富有審美價值的特殊認識技藝進行的創造性教學活動。”蘇靈楊先生也認為:“教師之所以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教師——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師和藝術家》,《教育研究》1981.3)
3、審美說。閻增武先生認為:“借助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感,可以給教學藝術下一定義:教學藝術是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淺析教育過程的審美感》,《教育研究》1987.2)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指出,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水平和各項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全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陶瓷茶具設計研究
[內容摘要]為明晰當代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的整體現狀,本文立足于相關專著、書籍、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70年間(1949—2019)有關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的文獻進行了相應分期分類的整理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展開綜述與簡評,為該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述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各類與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相關的研究文獻眾多。以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檢索基準,以1949—2019為時間區段,以“茶具”為主題詞檢索,共發現2688篇文獻,其中博士學位論文19篇;添加“景德鎮陶瓷”作為并含檢索詞,共檢索出122篇文獻,其中博士學位論文4篇。而以其所從屬的日用瓷范疇展開檢索,共發現1405篇文獻,包含博士學位論文4篇,多涉及陶瓷茶具設計研究問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已出版的89本專著、編著、編輯類書籍文獻,從分期與分類兩個方面對70年間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與述評,以期為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提供參考。
一、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簡況
當代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始時期,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結束(1949—1977)。該階段是景德鎮陶瓷產業的恢復期,以茶具設計為核心的主題性研究較少,多散布于史料整理、方志撰寫與日用瓷生產工藝技術梳理歸納類研究中,且在發現、總結其難點與成果的同時涉及傳統陶瓷茶具的生產制作問題,而后由于社會環境背景等諸多外界因素致使該階段研究停滯。第二階段為奠基時期,自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肇始期至20世紀末(1978—2000)。景德鎮陶瓷產業隨社會趨勢進入重啟階段,日用瓷研究領域側重于技術性問題的突破與相關產品質量標準的構建,為其設計實踐研究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客觀技術條件。同時學界針對陶瓷史論的研究在該階段漸成體系,使豐富的史料案例資料得以呈現,其中對代表性案例的闡釋方式與思路,即工藝美術史研究范式成為后期陶瓷茶具設計研究范式的基礎模板。第三階段為發展時期,自21世紀初至今。該階段陶瓷產業在工藝技術層面已形成完備基礎,原始產業體制隨市場經濟的改革也將其設計研究推向新的階段。具體表現為文獻數量的增加,相關專著、案例匯編、刊物發表已達數百篇;原本專注于陶瓷茶具史料案例的研究也與茶文化、飲食文化演進研究出現廣泛介入融合的態勢,多元的設計實踐研究拓展了其領域研究的維度,在擴充了研究視角的同時也豐富了陶瓷藝術設計學科研究的內容。
二、景德鎮陶瓷茶具設計研究分類概述
教育局教師職務評審條件的通知
各州教育局、人事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20*年《*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評審條件(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原青教職改字22號文同時廢止。
二*一年九月五日
主題詞:教育職稱條件通知
抄送:省屬中專學校,廳機關各處室。
*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評審條件(試行)
高職院校科研成果檔案數據分析
采用計量分析的方法,分科研項目、論文、著作、作品和專利類別,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08-2015年的科研成果進行了統計與梳理,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現了學校近8年的科研成果,便于學校充分掌握其科研現狀,為學校制定科研發展規劃、制定科研政策提供有效依據。文中所采用的數據來源于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科研成果登記檔案,納入統計的均為第一作者或獨著署名為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成果。
12008-2015年學校科研成果基本情況
1.1成果數量和科研人員數量
2008-2015年學校有檔案記錄的科研成果共計1577項,參與科研的人員累計648人。具體的科研成果數量和科研人員數量年度分布情況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學校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員基本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特別是近三年,科研成果數量增長迅速,2015年成果數量是2008年的3.68倍:一方面是學校加強內涵建設,逐步重視科研工作,2012年成立了獨立的科研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科研政策措施,如科研獎勵制度、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有效調動了教師科研積極性;另一方面學校規模化發展,教師規模擴大,到達年限需要晉升職稱的青年教師數量增加,有限的職數增加了職稱評審的競爭壓力,客觀上也調動了教師科研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成果數量相較于2009年有一個回落,諸多因素綜合作用造成了這一現象:2010年學校集中力量申報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全校教職工全力投入申報工作;科研工作具有周期性,科研成果的出版具有滯后性。
1.2科研項目情況
2008-2015年學校獲得立項的縱向科研項目共12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包括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省級各類項目97項,市級項目5項,校級項目19項,總研究經費818萬余元。具體的縱向科研項目年度立項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縱向科研項目立項數保持平穩增長趨勢,2010年相較2009年立項數減少,2009年湖南省教育廳新增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申報,學校有4項課題獲得立項,之后兩年該課題沒有組織申報;2013年立項數達到頂峰,之后有所回落,2013年學校組織了第一批校級課題的申報,資助了19項課題研究。
教師教育實踐研究論文4篇
第一篇
一、教育實踐的價值
教師教育是一門實踐的藝術,教師教育離不開實踐培訓,教育實踐的價值不言而喻。本文從現實價值和理論價值兩個方面來說明教育實踐對教師教育的價值。
(一)教育實踐有助于提高師范生的就業率
教育實踐是培養合格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教育實踐可以培養師范生的從業能力和職業人格。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未來教師人格全面生成和發展的主要源泉,它對提高師范畢業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尤其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通過教育實踐,師范生積累的專業理論知識有機會轉化為實踐知識,師范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教育實踐,有利于提高師范畢業生的就業素質和能力,增加師范畢業生的就業砝碼,最終將有助于他們成功就業。
(二)教育實踐有利于促進師范生的專業化發展
教育局職務資格評審的通知
各州教育局、人事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20*年《*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職務資格評審條件(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原青教職改字(20*)23號文同時廢止。
二00一年九月五日
主題詞:教育職稱條件通知
抄送:廳直有關單位,機關各處室。
*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高級職務資格評審條件(試行)
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建設思路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分析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城市品牌項目策劃的現狀和問題,在課程建設層面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提出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建設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四個關鍵問題:構建適用于應用型課程的交叉學科知識體系;形成適用于應用型課程的教學內容;探討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政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規劃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教學成果評價方案,以期為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建設和實施提供一定參考范式。
關鍵詞: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的最終效果取決于直接面向學生的課程建設和實施,本文以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專業的應用型課程城市品牌項目策劃為例,分析課程建設和實施的現狀與問題,系統化構建應用型課程建設方案,并通過課堂教學檢驗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課程建設層面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論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應用型課程建設的內在聯系。
一、藝術設計學應用型課程建設思路
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培養滿足創意經濟發展要求的高級應用型復合人才,即以該專業的學科視角科學構建藝術學、設計學、傳播學、營銷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的交叉學科知識體系,培養懂藝術、能設計、會經營、善管理的創意策劃與設計管理人才。課程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主要通過學科的完整性、理論敘述的詳盡性、思想觀點的統一性、結構體系的嚴密性、教材編寫的規范性來提升高等教育質量[3]。為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專業視角與核心素養,藝術設計學專業依據交叉學科知識體系重構了基礎型課程體系,同時開設了應用型專業選修課,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如新媒體項目策劃、會展項目策劃、藝術市場項目策劃,以及本文的案例課程——城市品牌項目策劃。案例課程的內容包括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傳播、城市品牌文化等以城市為主體的品牌管理理論的應用與延伸,通過項目調研、項目策劃、品牌設計、項目管理等訓練方法鞏固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下面,筆者以城市品牌項目策劃為例,分別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這四個層級,闡釋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思路和方法。
(一)課程理念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合唱比賽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藝術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為宗旨。堅持以學校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培養青少年健康的審美和良好的藝術修養,展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教育廣大中小學生勿忘國恥、緬懷先烈、謳歌祖國的偉大成就,激發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積極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二、活動主題
藝術節主題:“陽光下成長”。展現當代中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現代壯家少年在“陽光下成長”的幸福情景。
三、活動內容以及相關要求
(一)XX市中小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合唱比賽。
藝術設計畢業設計模式探析
摘要:社會的發展給藝術設計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是我們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畢業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必經過程,本人將從畢業設計的角度出發,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個人意見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畢業設計等質量,從而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藝術設計;畢業設計;人才培養計劃;畢業論文
1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不管是就業情況還是學生的招生情況,都很容易看出,藝術設計專業是越來越吃香,只是每年隨著大量畢業生涌入市場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畢業生的整體設計能力不能達到市場的需求,很多學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學校期間也會嘗試一些社會工作,但是目的并不明確,有的甚至僅僅了為了貼補些許家用,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引起了很多校企合作單位的不滿。本文就從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入手,來進一步研究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2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意義及現狀問題
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不是簡單的藝術創作,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實戰”,需要學生對大學四年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對選定的課題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才能完成的一副“作品”。可以說,畢業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并沒有很好的按要求執行畢業設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藝術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度不夠。畢業設計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因為面臨著考研,就業,出國,考公務員等各種人生規劃中,精力也就被消耗掉了很多,自然對于畢業設計就“簡而化之”。與此同時,很多學生錯誤的以為畢業設計就是一門平常的課程,隨便做做,能過就行了,對于畢業設計就是消極應對,自然出不來好的作品,也就嚴重影響了藝術生畢業設計的能力的提高。其實換個角度想想,畢業設計一生中能有幾次?為什么不用所學的知識為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2)畢業設計資源缺乏。其實,隨便看看近幾年藝術生的畢業設計就可以發現,大家的畢業設計題目甚至是內容是如此的相似!不是學生惡意抄襲,而是不管是自己定的題目,還是導師選定的題目,在網絡上一搜,就會出來很多類似課題的研究,不自覺的一翻閱查看,就會在心里留下印象,后期論文闡述觀點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的“沿用”了之前的論點論據,成了“雷同文”;若有人發現了這樣的問題,想不在網絡找資源,又不知道在哪里尋求借鑒,因為圖書館的書也很陳舊了,無法為快速發展的藝術行業提供有效的借鑒內容,久而久之,畢業設計也就失去了其意義,也違背了藝術生該有的創造性教學理念。3)指導教師使得畢業設計落實不到位。一方面,很多高校都面臨著教師不足的問題,尤其是發展迅速的設計行業,使得師生比明顯不均衡。在畢業設計中,很多不是對應專業的老師也被安排擔任指導教師,自然不能對畢業設計的專業問題進行解決;另一方面,畢業設計周期較長,指導教師需要對每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從開題到調研,從方案到解決問題,從設計到論文,每個環節都需要指導老師進行一對一對指導,工作量也較大,而一般高校教師的工作量本身就比較大,無法實現對畢業設計專業細致的指導,肯定也影響了畢業設計的創作質量;再一方面,有的指導教師缺乏對市場的熟悉,畢業設計雖然與實際項目接軌了,但是施工圖或者結構圖并沒有市場的實用性與規范性,理論與實踐脫離,大部分設計作品都是“虛擬”設計。
探討環境設計教育理念
一、研究概念解析
理念字面意為理性概念,在《辭海》中理念有兩種解釋: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理論、觀念、思想,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觀念被稱為理念。在《新詞語大詞典》中認為理念是對事物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念。從理念釋義中可以看得出,理念不同于感性認知,是人類理性認知的成果,經歷了從想法到思想的形成過程。環境設計是指在尊重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重視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需求,運用系統整體的方法對人類環境空間進行優化研究。本文中環境設計教育是指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實踐能力、學識結構為主要內容,其中價值觀包含環境設計學和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倫理價值,實踐能力包含實踐應用和業務能力,學識結構包含學術知識與學術修養。
二、中國近20年100篇環境設計教育理念研究文獻分析
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探討環境設計教育理念——基于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模式STUDYONTHEEDUCATIONCONCEPTOFENVIRONMENTALDESIGN:BASEDONTHEEDUCATIONMODELOFTHE‘THREE-IN-ONE’INTSINGHUAUNIVERSITY一級學科簡介中,提出環境設計是研究自然、人工、社會三類環境關系的應用方向,以優化人類生活和居住環境為主要宗旨,環境設計尊重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景觀的完整性,既重視歷史文化關系,又兼顧了社會發展需求,具有理論研究與實踐創造、環境體驗與審美引導相結合的特征。中國環境設計專業名稱幾經更名,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屬于藝術學設計學專業類,被授予藝術學學位。從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到新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加入生態文明建設,環境設計學科建設在60年的歷史大背景下走過了從室內裝飾到環境設計的發展歷程[1]。環境設計教育理念多體現在實踐項目中,梳理和歸納近年來環境設計教育理念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還有助于學科建設。如維克多·馬戈林(VictorMargolin)曾提到設計研究的核心課程建設需要對期刊論文搜集與整理,重新闡釋和評估關鍵文獻的研究,如同社會學、人類學、文學和藝術史領域的學者所做工作一樣[2]。本研究選擇中國近20年來100篇討論環境設計教育理念的論文作為分析材料,包含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碩博論文三種類型。(一)題名中出現環境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情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明確界定和使用“環境設計”用語,如圖1所示,自2011年開始題目中出現“環境設計”的論文增長較快,2013年開始呈現顯著增長態勢。“環境設計”從環境視覺藝術形式拓展到環境的生態、心理、文化、信息等領域。尤其是在2018年處于頂峰,正因為環境設計研究范圍和應用領域的擴大,更引起各學科的關注度和研究興趣。另外,題目中使用了“環境藝術設計”的論文在2010年達到頂峰,在2018年也出現一次峰值,當“環境設計”得到關注的同時,“環境藝術設計”也不曾缺席,這說明學者們并未完全放棄使用環境藝術設計,而且整體來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態勢起伏較多,但具有持續關注度。另外,以“環境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為題的論文關注熱點不同:使用“環境藝術設計”作為題名的論文較多關注創新思維、審美文化、設計思維、視覺藝術、地方特色;使用“環境設計”作為關鍵題名的論文多關注知識交叉、協同創新、工程教育、創新能力、整體系統、實踐應用。(二)教育理念關注熱點的歸納與分類。本文通過分析論文核心用語以找到研究者關注的熱點,100篇論文包含205組關鍵詞,如圖2所示,一是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是環境設計教育關注的熱點;二是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統一、市場需求等途徑,強調設計的實踐應用;三是形成了整體、綜合、系統、多元、協同的認識方法;四是提出了可持續、價值觀、本土化等思想觀念。近20年來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理念可以歸納為“知識結構、實踐應用、價值觀念”三個層面。基于前文研究結論,結合圖1所示“環境藝術設計”與“環境設計”題名出現的峰值年份,選擇2006年、2010年、2013年、2016年、2018年5個峰值節點,從“知識結構、實踐應用、價值觀念”三個方面觀察各時間節點的理念發展情況。如圖3所示:一是知識結構方面不斷豐富,逐漸關注多學科交叉、關聯、協調以及智性教育,拓展了環境設計教育的多維語境。2018年環境設計教育文獻呈現更科學、更多元、更理性的視角,更側重從整體視角構建教育教學模式,避免局限于已有的教育教學框架中。如借鑒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等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二是實踐應用的目標不斷明確,逐漸關注市場需求、職業能力、居住需求等客觀條件,運用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制、科研項目等方式;三是價值觀念方面不斷多元,形成具有不同視角的多維價值判斷范疇。圖2中國近20年環境設計教育理念文獻題目關注熱點的詞頻統計圖示(來源:使用HTML5WordCloud制作)圖3各峰值年份教育理念的關注熱點及歸納情況圖示(來源:依據各年份文獻關注熱點歸納統計結果繪制)圖4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來源:依據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繪制)(三)從教育理念關注熱點看問題。一是環境設計專業界定與專業特色模糊。伴隨經濟建設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環境改造與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專業招生規模隨之擴大但環境設計專業教育建設不完善。從“環境藝術設計”到“環境設計”用語的轉變并不是學科內容的徹底轉變,環境設計應避免在多元化研究方法的浪潮中迷失學科方向。二是環境設計專業教育過程和體系不完善。在教育傳授者和組織者方面,現實問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專業趨同化、教學手段單一、課程設置不系統等。在教育接收者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是專業能力、理論意識、創意思維以及科學理性思維的欠缺,在設計素養、文化素質、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社會責任感方面有待加強。三是環境設計教育研究缺乏整體思維。環境設計具有“藝術”與“科學”雙重含義,學者們基于理論研討與教學實踐提出豐富的學術成果,但較多關注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的某一階段特征或某一部分結論,缺少對環境設計教育教學體系化和整體化認識。綜上分析與討論,環境設計的專業界定與未來發展、環境設計教育教學過程、環境設計的整體思維等問題都與教育理念密切相關,作為頂層設計的教育理念不容忽視。
三、借鑒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前文通過分析中國近20年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理念的研究文獻,歸納關注熱點、主要內容及類別,“知識結構、實踐應用、價值觀念”共同構成環境設計教育理念的框架。本文進一步借鑒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的經驗和優勢,為環境設計教育理念的探討提供實踐依據。(一)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概述。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清華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清華大學在2013年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確立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清華大學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清校發[2014]29號)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作為總體目標,如圖4所示。在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中,將價值塑造放在首位,培養學生具有健全人格、社會責任、國家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學為人并重的宗旨;其次是能力培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創新思維能力;最后是知識傳授,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寬厚的學識基礎。2017年,謝維和在“清華教育理念”系列報告會中,指出價值塑造是清華大學本科教育的基本原則與定位,是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價值塑造處于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的第一位。楊斌提出“三位一體”育人理念與清華大學辦學傳統一脈相承,并指出清華大學“三位一體”已得到廣泛共識,而且在社會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踐行“三位一體”教學理念需要更加明晰其中價值、能力、知識的內涵,探索將理念在實際育人過程中落地和深入的途徑和方式。(二)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教學成果與實踐經驗。自2013年實行以來,清華大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已經在多個學科取得有效教學成果,并獲得學校和社會的認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如何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根據2018年清華大學召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匯報會的內容,有11位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驗教學、教材建設、畢業設計、通識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教學成果和經驗。以“創新創業、創新人才、體育教育、通識教育”實踐經驗為例,如表1所示,圍繞產業與技術建設跨學科平臺,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索,如圖5所示創新創業訓練“三位一體”框架,構建“三位一體、三創融合”的創新創業訓練體系;將“價值塑造”嵌入培養體系,構建全過程培養體系;通過開發“4+2+2”教學模式,強化“引導”和“督促”,實現全方位體育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文理相長與通專融合探索創新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