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際理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6:21: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交際理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化交際理論

文化差異對比研究對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培養學習者與目的語國家的人交往時盡可能照顧對方的文化禁忌和交際規則。事實上,即使交際者了解和熟悉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禁忌和交際規則,也難以完全消除文化沖突。其原因在于,交際者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傳統沿襲、思維模式、風俗習慣、交際規則、價值觀念等,沒有“知己知彼”的情感認知和文化認同,容易造成交際信息的誤解,甚至產生文化沖突。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能忽略母語和目的語之間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要培養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解決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文化矛盾和文化沖突的能力。

由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畢繼萬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與應用》一書,從文化差異對比研究的視角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該書將理論研究、案例分析、實踐教學三個方面的內容融合起來,比較全面系統地探討了跨文化交際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方法。作者的主要觀點有:要學習第二語言就必須學習跨文化交際,必須正確認識和恰當處理第二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跨文化交際不僅僅指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第二語言學習者需要不斷增強跨文化意識,學會識別和處理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培養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該書共有七章。

第一章梳理了近20年國內文化教學研究成果,評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內涵與意義。第二章評介了中外九部相關論著,討論了第二語言教學的性質和目的。第三章評析了文化差異與文化對比研究,強調文化差異對比研究是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第四章提出了中國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的新階段與新展望,指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調整方向,不斷排除來自方方面面的干擾與障礙,將我國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推入一個新的階段,即破除歐美中心論的統治,從東方文化的角度探索適合中外交往的跨文化交際理論體系。第五章是在第四章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跨文化比較論和跨文化交際論的異同和關系。第六章延續前兩章,討論了“面子”與“關系”兩種研究理論分歧帶來的啟示。第七章總結歸納并討論了語言與文化教學和習得問題,強調對跨文化交際中所遇到的問題,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道怎么辦,要“學會三個‘什么’(是什么、為什么和做什么)”,從三個層面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文化誤解和文化沖突,保證跨文化交際正確而得體。

各個章節結構縝密、邏輯清晰,開頭部分都從研究問題入手,介紹和分析相關研究理論及面臨的問題,提出本章節將討論的問題,引導讀者對章節主要內容有一個思考性認知;正文部分通過理論研究分析、案例闡述和分析,詳細介紹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際中文化誤解和文化沖突的各種表現,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結語部分則闡明作者的觀點,最后都落腳到如何恰當應對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不斷增強交際者的跨文化意識。

總體而言,該書梳理了近年來國內外語言與文化、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之間關系的理論研究成果,既澄清了相關概念,也突出了自我觀點,能夠幫助讀者充分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作者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理論聯系實際,將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相融合,進行了大量的實例分析,應用性和操作性強,能夠指導廣大第二語言的教學者和學習者通過文化差異對比研究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值得第二語言的教學者和學習者認真研讀。

作者:陳莉娜

查看全文

關聯理論框架下翻譯論文

摘要:關聯理論作為一種認知語用理論,強調了語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譯是一個對語言進行認知推理的交際過程,二者都是對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進行研究。因此,在關聯理論的框架下對翻譯這一交際過程進行研究,能夠全面、科學地理解話語,使交際獲得成功。

關鍵詞:關聯翻譯交際語境效果

1.引言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的關聯理論是在H.P.Grice的交際理論與會話含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合著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對其有很精辟的闡述。關聯理論作為認知語言學一個理論給西方語用學界帶來了極大影響。它將關注的核心投到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方面,其影響力已超出了語用學領域,延伸到翻譯領域。因為自然語言中的每個話語都可以有多種理解,要正確的理解自然語言,就必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然后根據話語和語境的關聯進行推理。而翻譯中為達到語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確地理解自然語言。因此,關聯理論就成為可以指導翻譯的語用翻譯理論。

2.關聯理論

Sperber和Wilson主張用“關聯原則”來解釋人類的交際。他們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交際雙方之所以能夠配合默契,是因為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即“關聯”。關聯由兩個因素決定:語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類認知活動的目標就是在認知過程中力圖以最小的心智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人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于最為“關聯”的信息,以獲取信息和語境的最佳關聯。最佳關聯是指在話語理解時以一定的心智努力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

查看全文

跨文化交際與高校德語教學探討

摘要:跨文化交際作為高校德語專業的必修課程對提升學生除語言知識外的交際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中德跨文化交際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應在課堂中正確運用相關理論,并結合實例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學生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與包容性,用客觀視角分析交際行為的差異,從而指導其在日后交際場景的行為模式。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跨文化能力;高校德語教學;文化差異

隨著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經濟越來越緊密的連接,全世界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學術、日常旅行還是商務合作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隨著各行各業方方面面交流的增加,學外語、會外語的人也不斷增加。外語課堂中更多的是將學習重點放在語言層面,也會結合文化因素進行講授。

1定義

跨文化交際,顧名思義就是在跨文化環境中的交際行為。課程的出發點和目標即讓學生在課程學習后,增加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以及在跨文化交際情境中建立合適的交際方式。文化因素的準確定位與導入對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正確實現性至關重要。跨文化交際課程設立于德語專業課程的高年級階段,不同于國情與文化課程。

1.1文化

查看全文

商務英語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引言

隨著G20峰會在中國杭州的盛大開幕,世界再次將目光聚焦在經濟全球化上來,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成功涉外商務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商務人才不僅要掌握較高的語言技能,同時還需要掌握國際商務運作的規則,能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務人士進行合作與交流,而商務英語是融合了商務知識與術語,針對商務溝通,商務談判而成的一門專業英語,它側重于商務環境中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及其培養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多元文化中,通過不同的途徑實現人際之間的有限交際能力。不同領域的學者對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定義,Ruben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靈活機動的能力、不急于批評他人、能容忍不確定的情形、交流時尊敬對方、洞察交流者個性和觀念的能力、移情能力和交談時的話語輪換能力這七個緯度。另一位學者Byram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又由知識、技能和態度這三個要素構成,與之相對應的說法是認知、行為與情感。(二)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國游玩、學習與商務活動的人數也同比增長,由于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人們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也截然不同。在社會交往中人們慣以自己的思維來衡量他人,由此可能導致交際雙方的誤解和沖突。我們處于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交流是一門深的學問,復雜性與雙面性是交流的基本特點,圓滿順利的商務合作與交流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反之,不順利的商務交流就會妨礙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商務英語專業正是結合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操作,同時也是英語語言專業,此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語言功底和熟練操作業務的復合式優秀人才,因此,在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習中,必須重視夯實英語語言基礎,還要熟悉不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保證將來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調查

當前在我國高校商務英語的學習中,大多數上都是按照:“英語知識+商務知識”的教學模式,即傳統的英語專業基本課程附加一些簡單的商務方向的相關課程。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減少跨文化交際的機會,缺乏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商務英語專業時,學習重點仍為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在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同學對本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具有不敏感性,然而在交際中,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習慣與禁忌是首要的,因而在跨文化交際方面我院學生能力有所欠缺,他們會用母語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模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因為文化差異會產生矛盾,甚至產生誤解和沖突,會對商務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產生影響。因此,在學習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變得更為重要。

查看全文

關聯理論下的翻譯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關聯翻譯交際語境效果

論文摘要:關聯理論作為一種認知語用理論,強調了語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譯是一個對語言進行認知推理的交際過程,二者都是對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進行研究。因此,在關聯理論的框架下對翻譯這一交際過程進行研究,能夠全面、科學地理解話語,使交際獲得成功。

1.引言

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的關聯理論是在H.P.Grice的交際理論與會話含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合著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對其有很精辟的闡述。關聯理論作為認知語言學一個理論給西方語用學界帶來了極大影響。它將關注的核心投到人類交際與話語理解方面,其影響力已超出了語用學領域,延伸到翻譯領域。因為自然語言中的每個話語都可以有多種理解,要正確的理解自然語言,就必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然后根據話語和語境的關聯進行推理。而翻譯中為達到語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確地理解自然語言。因此,關聯理論就成為可以指導翻譯的語用翻譯理論。

2.關聯理論

Sperber和Wilson主張用“關聯原則”來解釋人類的交際。他們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交際雙方之所以能夠配合默契,是因為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即“關聯”。關聯由兩個因素決定:語境效果和心智努力。人類認知活動的目標就是在認知過程中力圖以最小的心智努力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人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于最為“關聯”的信息,以獲取信息和語境的最佳關聯。最佳關聯是指在話語理解時以一定的心智努力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

查看全文

幼兒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職責培養研究

摘要:“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斷盛行,并與教育更加緊密結合,高職幼兒英語教師承擔著多元文化身份,從而如何培養高職幼兒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職責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高職應用英語專業《語言與文化》課程中“英漢委婉語”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為例,探索高職幼兒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職責培養策略。

關鍵詞: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際職責;培養策略;英漢委婉語

當前,隨著主席在黨的提出的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多次在多種場合對“文化自信”理念進行闡釋、強調和倡導,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也與教學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在課題的前期研究和高職幼兒英語教師培養過程中,對幼兒英語教師多元文化身份進行了定位,這為幼兒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職責培養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當前高職幼兒英語教師專業學生學習情況不佳,主要表現為學習能力偏弱、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較低、英語基礎不扎實等。但是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這一觀點,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高職英語教學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也應注重文化養成,尤其是跨文化交際知識的傳遞和能力的提高。本文立足于適應社會需求的文化自信理念,以英漢委婉語為例,進行教學設計,致力于探索培養高職幼兒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職責的策略,并進行實踐檢驗。

1跨文化交際職責

幼兒英語教師要履行跨文化交際職責,一方面必須深刻理解其理論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弄懂跨文化交際職責的履行所帶來的深遠意義。外語教師的跨文化職責是教師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跨越不同國家與民族文化的界線,通過不同文化體系間的理解促進不同語言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具體包括: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的內容[1]。外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職責具體表現在維護本族語文化,傳遞目標語文化,促進跨文化理解。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念,保護民族文化精髓,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基本的跨文化職責。幼兒英語教師進行外語教學,不能脫離外語文化的傳遞,因此架構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技能,并有辨別地融入外語文化,樹立學生多元文化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際職責內涵。在堅定本族文化自信和傳遞外語文化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理解特定的外語文化思維方式,促進準確交流,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是跨文化交際職責的實際體現。如果跨文化交際職責無法成功履行,不僅會造成學生對漢語與外語的文化差異理解不當,還可能直接影響學生綜合使用語言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在現實情景交際中產生語言和行為方面的交際障礙。因此,跨文化交際職責的培養意義具有多重性:有利于幼兒英語教師接觸異國文化,開拓文化視野,同時培養國際視野,超越原有思維的局限性,并加深對本族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有利于幼兒英語教師認同自己的多元文化身份,重新審視本族文化與外語文化的關系,加強自身專業的發展和成長;有利于幼兒英語教師以開放、包容、思辨的心態對待外來文化,并進行本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差異的比較,適應文化多樣性時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本族優秀文化“發聲”,致力于本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教學設計背景

查看全文

當前漢維文化交際的綜述

本文作者:夏文熠工作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遷徙和文化交流的大舞臺。在中華民族文化圈中,新疆文化有獨特的文化特質,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在中華文化一體格局內的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對于新疆多民族人民之間日常交往的影響是重大的,客觀上存在文化差異使文化因素成為人們交往中無法回避的因素。在這個多元文化中,又以維吾爾文化最為重要,由此帶來的問題是,漢維跨文化交際是新疆人民交往不可回避的現實,也是漢維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英漢跨文化交際的發展相似,漢維跨文化交際最初也是由一些外語教師或者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授課的漢語教師在語言對比研究中開始涉及的。如文化差異對維漢翻譯的影響,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的翻譯現狀及對策,新疆維吾爾族社會文化心態的分析,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開發現狀、問題及對策,維吾爾諺語中的數字文化,維吾爾族茶文化,維吾爾傳統文化中的婦女觀等,分別從漢維翻譯、民俗學、社會學等視角進行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對新疆文化進行比較深入、系統研究的是崔延虎教授,他運用社會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新疆文化進行研究,探討了在將社會文化人類學本土化過程中學術探討的重要性,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規范化問題。[2]針對民族教育問題,崔教授探討了普適教育與多元文化現實的矛盾,從新的視角認識民族教育的特征,提出了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和跨文化交際教育,在西部大開發和新疆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他提出了跨文化交際研究對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會格局穩定有序發展的意義,歸納了新疆各民族跨文化交際的特點,區分了新疆跨文化交際的類型。[3]聯系新疆現實,他還提出了新疆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具有跨文化交際的特征,并且從文化認同、地方認同、空間格局、制度因素方面分析了多民族間跨文化交際的問題。[4]由此可見,新疆跨文化交際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觀認識方面,針對漢維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基本都還在語言中的文化對比方面,且不成體系,只有一些學者和教師零星的。對于新疆文化特征的認識,崔延虎等學者的觀點基本被廣泛認可,而跨文化交際中的其他研究方面,如非語言交際、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經營管理、價值觀、跨文化交際障礙與跨文化訓練等問題,基本還是空白。

在新疆開展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有著重要且特殊的意義。首先,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是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尤其是在新疆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的一般順序來看,隨著英漢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日益成熟,研究的重點理應由原來的跨國研究轉向跨民族研究,這是這一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與要求。“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交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信息的編碼、譯碼是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進行的交際。”[5]由此可見,漢文化與維吾爾文化之間的交際可以定位為跨文化交際,那么也就是跨文化交際學將要涉及和進行研究的對象。隨著漢英、漢俄、漢法等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國內民族間的跨文化交際研究必然會成為該學科的研究熱點和重點,這是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發展的趨勢和走向,也是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發展成熟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其次,新疆跨文化交際研究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跨文化交際學引進于80年代初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需要的,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敞開了對外的大門,同時也面臨著在經貿合作、中外交流中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際問題,由此要求跨文化交際學在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從而促進了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發展,尤其是漢英跨文化交際研究的迅速發展。當前,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霍爾果斯和喀什的經濟開發區的設立,新疆聚居的維吾爾族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漢族同胞之間的交往會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新的歷史條件下,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也刻不容緩。另外,漢維跨文化交際對于新疆的雙語教育和民族教育有著特殊的作用。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最初是由新疆的雙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開始研究的,由于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教學中難免遇到跨文化交際問題,包括詞匯文化內涵意義的差異、語用中的文化因素和非語言跨文化交際等,這些與語言密切相關的跨文化研究將對雙語教育在新疆的實施起到特殊重要的作用。對于新疆的民族教育,很多學者拿普適教育理論來套用,這是不符合新疆民族教育實際的。作為一個多元一體文化的地區,如果忽視這里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是沒法順利開展民族教育的,因為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身就存在跨文化特征,而漢維跨文化交際又是最主要的交際類型,所以在新疆開展跨文化交際研究,對于新疆的民族教育有著特殊的意義。

最后,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是新疆民族團結教育新的切入點。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疆地處反分裂、反恐怖斗爭最前沿,周邊地區局勢復雜多變,反分裂斗爭形勢非常嚴峻,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新疆也正面臨著發展的大好機遇,隨著新疆工作會議的召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推進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實施方案》的提出,新疆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迎接大發展的到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團結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從以往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來看,主要集中在“五觀”、“三史”、“四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等的教育上,這其中都有涉及對于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新疆民族歷史文化的認識等問題,而這些也都是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將要涉及的問題。除此之外,漢維跨文化交際的研究還將給新疆民族團結教育提出新的方法和手段,從全新的跨文化視角促進漢維文化之間的學習、理解和融合,促進新疆和諧社會的建設。綜上所述,作為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的新問題和新方向的新疆漢維跨文化交際研究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從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發展要求來看,它是學科業內研究的處女地;從新疆社會文化發展方面看,它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新疆的教育來看,它是貫穿于新疆雙語教育和民族教育始終的必要內容;從新疆民族團結教育來看,它是建設和諧新疆,保持社會長治久安的新思路。

查看全文

經貿漢語本科教學詞匯大綱商務文化研究

【提要】本文以文化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理論為指導,以《經貿漢語本科教學詞匯大綱》文化詞語為研究對象,《國際漢語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大綱》文化詞語為參照對象,對比分析商務文化詞語特點,以期對商務漢語教學及教材編寫提供些許依據,對在線教學應用提供啟示。

【關鍵詞】商務漢語;文化詞語;特點;在線教學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不同階段商務文化詞語選擇一直編排差異較大且影響教學效果。筆者對商務文化詞語特點進行考察,以期幫助教師科學規劃商務文化詞語教學、教材編寫及在線教學應用。

(二)研究對象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應對策略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外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將跨文化交際教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符合當前我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育人目標。分析我國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策略

我國新版《大學英語指南》將大學英語的課程定位和性質確立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目標主要指跨文化教育,旨在培養具備一定跨文化知識,有較好跨文化交際能力,能理解不同文化現象,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睦共處、有效協商、平等互利合作的跨文化人才。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具有文化自信,運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1](77-92)[2](2-10)。

1.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重要意義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只注重教授學生具體的語言知識如單詞、語法、句型等,強化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忽視在生活和職場尤其在跨文化交際情景中如何恰當地運用英語,實際是一種較偏頗的做法。單純的語言技能培養無法使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跨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巧的匱乏會使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無法正確理解和應對跨文化交際場景中出現的問題,造成誤解,遭遇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在中國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倡導文化自信、傳播中國好聲音的時代背景下,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跨文化英語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中國走向國際舞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2.我國大學英語跨文化英語教學研究的現狀

查看全文

語用翻譯探討論文

一、關聯理論的主要觀點

1.推理是語言交際的核心

一般地說,語言交際的模式有兩種:代碼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語言交際會同時涉及這兩種模式,但在交際過程中,認知—推理過程是基本的,編碼—解碼模式過程則附屬于認知—推理過程[2]。

依據關聯理論,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兩種意圖: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前者指話語的字面意義,是交際者向交際對象傳遞某種信息的意圖,后者則指交際者傳遞該信息意圖的意圖。交際者為使聽話人懂得自己的意圖,總是以明示的方式表達信息;聽話人為了了解交際者的意圖,必須將信息進行演繹推理。語言交際實質上是一種明示—推理過程。交際者對聽話人的認知環境和交際情景加以評估,并據此通過話語向聽話人示意/傳達自己的交際意圖;聽話人則依據該話語提供的信息和相關的語境信息,在關聯原則的指導下進行解碼和推理,最終是對交際者的交際意圖的認知。因此,交際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編碼—解碼過程,而是更重要的對話語和語境信息的動態推理過程。例如:

A:Doyoulikerugby?

B:IamaNewZealander.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