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美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12:26: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體育美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育美學論文

體育美學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美育

【論文摘要】本文就體育教學中的體育與美育的關系、體育的美育功能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應從教學目的與內容、教學組織與安排、教學場地與器材等方面實施美育。

體育教學體育和美育都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均屬于社會現象,它們的發展和社會教育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從培養人的角度上來講,體育主要是培養人的健壯體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審美風貌。所以說美是體育的內涵,體育始終與美育聯系在一起。體育是育人為健,而健是美的物質基礎,美又是健的生動客觀反映,健和美兩者猶如形和影一樣不可分離。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應把形體美、運動美、體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實施于體育教學之中,并通過體育教學這塊育人之美的陣地,教育與培養人的形體美、心靈美和美,從而增強青少年及廣大人民群眾表達美、觀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1.體育與美育的關系

美育和體育都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是美育的基礎,美育也參與并滲透于體育之中。在體育中,人體和人體的運動以其美的形式進入審美領域,使運動者在親身操作的運動中,積累了審美經驗,形成并發展了審美心理結構。同時,體育文化的各種形態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為審美教育的內容。

2.體育的美育功能

查看全文

體育內涵論文:陽光體育的美學內涵透析

本文作者:朱云松工作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陽光體育”的游戲運動美

游戲運動美,是體育本質的原始回歸,是體育價值實現的開始陽光體育提倡“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體育鍛煉的方式和方法更加靈活多樣,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課堂教學,弱化考評,注重體育的趣味性,青少年學生在自由、愉悅的身體活動中,能夠體驗到游戲運動美。正如席勒所說:“人只有游戲的時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時候才游戲。”[4]運動的游戲化,是體育的本質,是去“工具化”的,是非功利性的。青少年在自由、愉悅、忘我的游戲運動中,心靈參與陽光體育活動,在和諧的氛圍中友好、自然和隨心所欲的交往,在“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的境界中,體驗到自由、快樂,揮灑了汗水,體驗了情感,收獲了健康和成長。追求游戲運動美,是實施陽光體育的切入點無拘無束的自由釋放,在運動中有了運動的想象,有了想象和實踐的平臺,身心得到滿足,有了嘗試,成功,有了體驗,自我的努力創造,體驗到其他地方體驗不到的高興。游戲和娛樂的因素始終貫穿于體育運動之中,在沒有特意指定的目標和任務的情況下,通過運動,使人身心愉悅、健康,愉快的學習,寓學于樂,最大程度激發青少年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的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過程只盯著單一的目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青少年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需要。陽光體育中融入“快樂體育”,提倡輕體育、軟體育,就是游戲理論的具體應用。推行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和運動休閑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的青少年,通過“游戲”形成終身體育的興趣,張揚他們自由創造的個性[5]。陽光體育游戲化是符合“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

“陽光體育”的精神品格美

精神品格美是體育人文美,是陽光體育價值和目標的體現所謂陽光體育運動的精神品格美,是指青少年在體育競賽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精湛的技藝,以及鮮明的個性特色等全部表現。青少年的個性品質和道德情操的培養是現代體育教育的一個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任務。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更加重要的是在體育教育的特定情景和常規約束下,教導學生遵守紀律、尊敬老師、服從裁判、尊重對手、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倡導弘揚體育風尚和民族精神[6]。青少年在陽光體育運動競技中,不但能夠體會到美的精神享受,還會受到精神思想的教育。精神品格美外化為青少年的行為美,表現為心靈美在激烈、富有情趣的競技博弈中,優勢與劣勢、主動與被動、領先與落后進攻與防守、瞬息萬變,扣人心弦,讓人目不暇接,青少年發揮聰明才智,勇于拼搏,團結協作,獲得了比賽的最終成功,體會到了美的樂趣。青少年在競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養成了高尚的體育風格、良好的道德風尚、精湛的技術風格、敢打敢拼、勇猛頑強的風格、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風格。這些優秀的品格上升到非理性層面,形成了潛意識行為,形成了自我意識,成為了自覺行為。青少年在參與陽光體育的過程中,通過運動競賽,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華,塑造了陽光的人格。使青少年成為一個性格完善的人,一個全面的人,一個社會的人,從而實現體育服務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目標。

“陽光體育”的人文和諧美

查看全文

體育美學發展論文

摘要:本文就體育與自然美、人體美、社會美、藝術美的關系;美及美學原理;利用美學促進體育的發展和提高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供大家借鑒。

關鍵詞體育發展;美學;相互作用

美是勞動的產物,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自由創造的生動的形象體現。體育與美學都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漫長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它們緊密相連,形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發展的關系。美的基本形態有三種: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本文就體育與美學原理以及上述美的三種基本形態關系;對體育美學作些粗淺的探討。

一、體育中的美學原理

1.1什么是美及美學原理。古漢語的“美”字,本意為頭戴羊角或羽毛載歌載舞的大人。這告訴我們,美是人的形象,美的本體之根源深深扎在人的話動之中,美的問題的解決,前提是人的問題解決。美學家獨德羅認為,美在關系,美是關系,關系越復雜,事物就越美。換句話說:美以關系為轉移,隨關系而產生、增長、發展而變化。由于這種變化能引起人類的精神愉悅,這樣精神愉悅就是美感,能引起人的精神愉悅的對象,就是美。

美學原理是以事物形式各部分之間的和諧、對稱、均衡、秩序和適當比例的方式存在著,并可用嚴格的數量表達出來。身體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對稱”。

查看全文

體育美學下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分析

摘要:體育舞蹈作為體育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并通過人們對體育舞蹈美的認識而廣泛傳播。本論文通過查找文獻的方法,解釋體育舞蹈體育美學的概念和表現形式,并從體育美學的角度,對體育舞蹈所展示出的內在與外在的美學特征進行詳細的論述。從體育美學的角度,重新探索體育舞蹈所帶給人們的美學體驗。

關鍵詞:體育美學;舞蹈;美學;特征

上個世紀80年代,體育舞蹈作為一項體育藝術相結合的運動項目從美國引進到中國。體育舞蹈是通過身體肢體語言的展示與服裝搭配進行的舞蹈藝術運動。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個體與集體的競賽項目,主要分成拉丁舞和摩登舞兩個大項,同時根據舞蹈所展示出的風格不同分為多個小項。體育舞蹈演員運用各種肢體動作,在音樂節奏的伴奏下,進行各種難度動作的展示,渲染出音樂本身所帶給人們的各種藝術效果,此運動項目深受廣大年輕群體的喜愛。作為一項具有觀賞性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們在練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外在體現美,更多的是運用肢體與音樂的搭配演繹表現出整個作品,帶給人們歡快或悲傷的各種感情。體育舞蹈源于拉丁美洲,展示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愿望,展示出人們在困難時期樂觀積極的心態。人們通過體育舞蹈運動能夠很好地起到社交的作用,通過體育舞蹈所展示出的各種優美的動作,從深層次培養了人們對于美的體驗。同時,舞蹈者本身所表現出的各種肢體語言的特點,也能夠展示出體育舞蹈所帶來的魅力。體育舞蹈在演練的過程中所展示出的美的特征,不僅僅表現在外在的肢體動作。更多的是通過練習者相互之間的交流,以及節奏配合下肢體動作快慢和技術動作的展示,給人們帶來賞心悅目和快樂的心情。并且通過舞蹈的各種演示,讓人們在每一部作品當中,以自己的角度去觀看體育舞蹈表現的外在美,內心體驗出不同的對于美的認知。體育舞蹈的練習者通過外在形象所展示出的形象美,最終通過舞蹈本身展示出具有內涵的舞蹈藝術魅力,給人們帶來美的升華。優秀的體育舞蹈作品所展示體育美的呈現,給人們帶來社會學和思想意識上的極大共鳴。這也是編舞者通過體育舞蹈作品的創作和鑒賞,給現實社會帶來的積極意義。在整個作品的演繹過程中,舞蹈動作的連貫呈現,能夠更加全面的地詮釋出整個作品的內涵。肢體動作的運用,則更加烘托出舞者在演示和表演過程中內心的變化。流暢銜接促成了舞蹈作品的生成,讓人們在整個欣賞過程中,更容易跟隨著舞者的表達,體驗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情感變化。觀眾通過舞者肢體語言特點的變化,能夠更加理解作品的內容和意義,更利于產生與舞蹈作品的情感共鳴。

1、體育美學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體育美學在體育學領域過程中,是一門通過各種對美的理解和認知所組合的體育學科,它是體育學與美學的邊緣分支。在體育學方面,體育舞蹈所展示出的是運動美,與美學過程中所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體驗相結合。人們通過體育運動所表現出的外在和內在美的結合,來認知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美的形式。體育美學所表現出的形式主要是以肢體語言與音樂相結合,帶給人們更多的是以視覺體驗為主。簡單的表現形式是整齊劃一,層次分明。相互對照展示出的各種線條與對稱之美。體育舞蹈運動員通過對于自身肌肉的線條控制與音樂節奏相結合,展示出帶給人們更多的外在形象美。

2、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展現

查看全文

國外體育管理學期刊刊文信息分析

《體育管理期刊》(JournalofSportManagement,JSM)、《歐洲體育管理季刊》(EuropeanSportManagementQuarterly,ESMQ)和《體育管理評論》(SportManagementReview,SMR)分別作為北美、歐洲、大洋洲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區域體育管理組織的官方期刊,刊載了來自整個體育管理領域的文章,發文作者具有國際性。本文選擇JSM、ESMQ和SMR三份SSCI來源期刊為樣本,截至2018年共獲取有效文獻數據1480篇,以此分析三份期刊的發文量時間分布、高被引文獻、高產作者、高產國家、機構等信息,可有助于了解國際體育管理學期刊的刊文發展動態。

一、期刊發文量時間分布

WOS對三份期刊的文獻收錄起始年份分別為1993年(JSM)、2008年(ESMQ)和2011年(SMR)。期刊發文量時間就此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3—2007年JSM的發文量,總計251篇;第二階段是2008—2010年間JSM和ESMQ兩個期刊的發量,總計193篇;第三個階段是2011—2018年JSM、ESMQ、SMR三種期刊發文量,總計1036篇。三個階段發文量總計1480篇(圖1)。JSM作為創刊最早的、最具權威的體育管理類期刊,其發文量可分為三個發展時期,1993—1995年為初創期,1996—2007年為培養期,2008—2018年為成長發展期。JSM三個時期的發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管理學的三個發展階段。

二、高被引文獻

論文的引用率是評價個人學術水平和判斷論文內在價值的標志。三大期刊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是《Economicimpactanalysisofsportsfacilitiesandevents:Elevensourcesofmisapplication》(《體育設施和賽事的經濟影響分析:11種誤用源》);排第二位的是《Consumerloyalty:Themeaningofattachmentinthedevelopmentofsportteamallegiance》(《消費者忠誠度:依戀在運動隊忠誠發展中的意義》);排在第三位的是《Developinganunderstandingofbrandassociationsinteamsport:Empiricalevidencefromconsumersofprofessionalsport》(《體育團隊運動中的品牌關聯性探究:來自職業體育消費者的經驗證據》)。

三、高產作者

查看全文

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評價方法淺探

摘要:評價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學術論文質量的方式應為:1)堅持成果形式評價和成果實質評價相結合、2)學者評定和期刊評定相結合、3)數量評定和質量評定相結合的“三結合”方式制定評價標準。個人認為這是針對不成熟學科的學術成果的暫時性的但不失其合理性的短期評價標準所應當堅持的原則

關鍵詞:體育人文社會學學術論文評價質量方式方法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的政治,經濟及人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變,如首次成功取得奧運會的主辦權,物質文明的提升,余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加快,大規模多渠道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都無時不刺激廣大民眾根據自身需要,同時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熱潮之中。由于這種需要的普遍存在自然促進了體育理論界的空前繁榮,據調查自2001年以來我國大陸地區圍繞這個主題的論文平均以每年18.3%的速度遞增,2004年我國大陸地區體育方面的論文約794xxx篇,其中人文社會學方向約63%。這樣看來作為我們體育人對能取得這樣成果是有理由驕傲的,可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三個問題。1.論文質量不高2.論文格式很不規范。很多教師缺乏對論文寫作標準的認識。3.論文中論據的闡述說服力不強,引用的數據少,實例不充分。以上問題在人文社會學方向尤為突出。筆者認為存在以上問題和我們這個學科發展較快且不夠成熟有很大關系,但同時認為因沒有較權威的學術論文評價體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特撰寫此文以探討此方面的問題,以期拋磚引玉為本學科發展貢獻一份薄力。

1:概念界定

概念是對莫一事物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由其外延和內涵兩部分組成。個人認為入一個事物沒有確定概念或概念不明確都會影響到學科的正常發展,因此有必要再此重提一下相關概念。

1.1學術論文

查看全文

國內電視藝術研究現狀及展望

[摘要]本文從電視藝術基礎理論研究、電視藝術類型研究、電視藝術史論與鑒賞研究、電視藝術實務研究以及存在問題與展望進行分析,梳理出40年來電視藝術的發展脈絡,同時站在新時期的當口對電視藝術研究進行審視。

[關鍵詞]電視藝術;新時期;發展脈絡

2018年是中國電視發展5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有必要回望歷史,尋找1978年至今中國電視藝術發展脈絡,把握新時期電視藝術的走向。40年來,隨著電視藝術的不斷發展,電視藝術與電視技術工作者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研究視角置于電視研究之上。也正因此,近40年來研究電視藝術的文章不僅數量和篇幅上有所增大,質量上也有所提高。40年歷程,中國電視碩果累累,電視藝術不斷發展,電視產物不斷增多,在改革開放的宏觀背景下,在政治環境、學術環境一片大好的良好環境中,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本著敢于創新的精神,對電視藝術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化解讀。隨著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大部分學者除卻對電視本體諸如電視藝術的本質、思想內容以及產生發展等問題進行研究外,還開辟了對電視市場與產業、電視美學、電視政策背景、電視與其他學科的交融等方面的探析。由于研究成果多,研究視域廣,將所有論文、著作進行整理收集難度較大,故而在初期寫作中首先選取了100多篇論文進行分析,其中胡智鋒從2003年到2014年間對論文及著作的年度化整理而作的《XX年中國電視研究著作述評》《XX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以及《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等文章成為本文論述的重要依托。

電視藝術基礎理論研究

1.電視美學研究

電視美學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產生,對電視美的創作、美的傳播、美的本質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但這只是對電視美學的傳統研究,是將各種電視類型看作是獨立的文學、戲劇等特征,沒有將電視創作、電視藝術文本之間的整體關系把握住。后期,研究者在美學方面的研究上,嘗試總結標志著總體審美的一般規律。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對于美學的探究也開始不斷進行自我更新,高鑫教授在《技術美學研究》中將美學與大眾美學、信息美學以及通俗美學聯系起來。

查看全文

音樂副修辦學模式理念與實踐研究

摘要:本文筆者記述了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副修辦學模式的辦學理念、課程計劃、發展歷程、教學成果。通過對副修辦學模式理念和實踐的研究,彰顯其辦學特色,為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同仁提供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理念;探索;辦學模式;藝術實踐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副修是指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學習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系統音樂專業學習,音樂副修課程具有系統的音樂課程和藝術實踐,以音樂為載體、注重音樂對創造性思維與智力的開發,培養具有藝術思維的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2005年,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為研究方向的碩士點最先在首都師范大學建立,標志著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這門學科建立。首師大從事普通高校教育研究近四十年,在全國普通高校中首次創辦音樂副修辦學模式。并將音樂副修定位在培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我國培養“音樂與文學”、“音樂與考古”“音樂與美術”等交叉學科研究領域的專門人才,開拓音樂學新的研究領域。

一、音樂副修發展歷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我國音樂副修的初始。我國的副修的辦學模式早在解放前就出現了雛形。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專科學校”蕭友梅為科主任,他和趙元任增設音樂體育專修科,也即議定以體育為主科的學生必須以音樂為副科,學習成績按學分計算。1931年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規定體育為主科的學生應選音樂為副科,培養目標為兼職音樂老師。1932年私立華西協和大學文學院設音樂副修,目的是培養藝術師資與宗教音樂人才,實行學分制,修完規定學分方可畢業。此后至1978年前暫時沒有資料顯示有從事關于音樂副修的研究。(二)創辦音樂學副修專業的雛形。1978年,首師大為學生開設了系統、獨立的音樂專業課程。并結合外語學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目標,一、為了培養我國具有良好藝術素質的高級外交人才,二、使有外語專科學歷的學生同時學習音樂專業,為北京各學校培養兼職音樂教師。當時開設的課程有音樂課程十余門,形成了音樂學副修的雛形。創立了獨立的音樂課程設置,從視唱練耳與樂理、音樂的構成(和聲、曲式、復調)、詞曲創作,到史學類課程—中西方音樂史、20世紀西方現代音樂史、音樂鑒賞和表演類課程—鋼琴、聲樂、器樂、合唱藝術等;也含有研究性課程——音樂美學與評價和音樂與交叉學科研究;實踐類課程等,摸索了一條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培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新的辦學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系列課程。(三)創辦音樂副修學歷教育。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于1995年開設了音樂副修專科學歷,于2002年開設音樂副修本科學歷。首師大音樂副修模式雛形,經過近20余年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副修的辦學模式,提升了副修的辦學理念,并創設了音樂副修獨立的課程和教學計劃。(四)副修開設課程科目及比例。音樂副修專業的音樂技術及音樂理論課開設10門課占比50%,包括:《視唱與樂理》、《音樂鑒賞》、《合唱與指揮》、《音樂的構成(和聲)(復調)(曲式分析)》、《中西方音樂史(含近現代音樂史)》、《聲樂》、《器樂》、《詞曲創作》、《電腦音樂制作》、《音樂工程》;交叉學科及有關課程6門課占比40%,課程包括:《音樂商業管理》、《音樂文化修養》、《音樂美學與評論》、《音樂與多學科交叉研究》、《音樂治療》、《音樂與文化研究》;其他課程4門課10%,包括:《藝術實踐(創編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美學》。

二、首師大副修專業辦學本科學歷層次及課程教學計劃

查看全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育教學促進作用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紀健康教育的主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高校體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徑和方法。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屬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原國家教委曾對12.6萬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和測試,發現存在明顯心理障礙者達到20.23%;更有資料表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面臨著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早日成才。因此,開展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現代大學生的特殊性

查看全文

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育教學促進作用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紀健康教育的主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高校體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徑和方法。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屬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原國家教委曾對12.6萬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和測試,發現存在明顯心理障礙者達到20.23%;更有資料表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面臨著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早日成才。因此,開展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現代大學生的特殊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