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獎勵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03:43: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企業獎勵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企業評選獎勵制度
第一條為充分發揮重點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調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主觀能動性,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縣政府決定對效益好、貢獻大的企業10強領導集體實行精神和物質獎勵。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考核評選的原則
堅持考核評比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科學”的原則進行考評;堅持以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和提高質量、效益相結合,鼓勵做大做強的原則。
第三條考核評選的范圍
凡**縣轄區內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商業企業(批發企業為2000萬元、零售企業為500萬元、餐飲企業為200萬元)和三級以上建筑、房地產企業(不包括非商品經營性的金融、保險、通訊等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企業”)。
第四條考核評選的指標體系
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獎勵制度
第一條為鼓勵和支持本省企業積極爭創中國名牌產品,全面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國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專項獎勵資金(以下稱獎勵資金)由省財政專項撥款,用于獎勵本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生產企業。
獎勵工作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省財政廳共同組織實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名牌戰略的組織管理,省財政廳負責獎勵資金的撥付、監督管理。
第三條獎勵資金的申報和使用,遵循公開、公正和企業直接受益的原則。
第四條本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生產企業名錄,以國家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公告為準。
中國名牌產品的申報工作,按照國家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的有關規定開展。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建設困境
【摘要】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依法確立了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其自行設立的教學質量獎屬于教學質量民間獎,與教學質量政府獎共同構成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獎勵制度體系。在分析高職院校教學獎勵制度的委托代理人、現實受益者和潛在受益者三類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上,深入闡述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建設面臨的三大現實困境,并就如何突破這些困境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利益相關者;困境;突破
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能否保障質量、提高質量都是辦學的中心問題,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在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其質量的標準是不同的。我國2019年正式開啟“雙高建設”,要建設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打造高等職業教育的標桿,引領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雙高”建設的中心就是提質,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離不開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教師。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等理論建立了內部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實施“三全育人”,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為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入教學一線的教育教學服務工作,激勵、表彰和獎勵提供優質教育教學服務的教師,很多高職院校設立了教學質量獎,并形成了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質量獎勵制度體系。獎勵的本質是“承認”。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實觀念下,為學生、學校、社會、政府等提供優質教育教學服務的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得到各利益相關者的“承認”和認可。
一、教學質量獎勵制度的概念
教學質量獎勵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質量。質量是什么呢?“一個關注質量的組織倡導一種通過滿足顧客和其他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來實現其價值的文化,這種文化將反映在其行為、態度、活動和過程中。組織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取決于滿足顧客的能力,以及對有關相關方的有意和無意的影響。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僅包括其預期的功能和性能,而且還涉及顧客對其價值和受益的感知。”質量包括兩個維度,即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既包括產品和服務本身的價值,也包括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價值的主觀體驗。基于對質量概念的認識,簡單地認為教學質量是教師教的質量和學生學的質量是不夠全面的。要準確理解教學質量,首先需要分析在教學質量領域有哪些相關方。學生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端,是高職院校的培養對象和服務對象,既是教學的主體之一,也是教育消費者,學生交學費、向學校購買教育服務。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供給端,國家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實際,制定出臺職業教育政策,引導支持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逐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建立了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和政府獎學制度,根據各地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向高職院校按生均數進行財政撥款,為學生提供國家獎學金,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企合作企業向高職院校學生提供獎助學金、實習崗位、就業崗位等獎勵和機會。高職院校結合本校實際為在校生提供學業獎學金、素質獎學金、勤工助學崗位等獎勵和幫助。學生、國家、校企合作企業、高職院校等都是重要相關方,其中學生是核心相關方。學生質量是教育質量的核心,要保證學生質量,必然要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活動和教學服務,高職院校全體人員都是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其中教師、行政教輔人員是教學活動和服務的直接提供者,也是重要相關方。教學質量就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教學和教學服務,為國家、企業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和市場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高職院校,讓高職院校全體人員特別是教師和行政教輔人員具有較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最終讓各相關方滿意。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就是獎勵為各相關方提供滿意的教學活動和服務的個人或團體,并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作為一項制度,教學質量獎勵制度對高職院校全體人員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服務具有評價作用、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
二、教學質量獎勵制度的類型
企業成本管理與企業目標的研討
提要成本戰略是現代企業取得產品競爭優勢的基本策略之一。在成本管理與企業目標創新方面,要體現成本管理理念和目標創新導向,堅持成本領先策略,建立基于企業目標的成本控制制度。
關鍵詞:企業成本;企業目標;企業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競爭,企業一旦成立,就會面臨競爭,并始終處于生存和倒閉、發展和萎縮的矛盾之中。企業之間、各產品之間、現有產品和新產品之間的競爭,涉及設備、技術、人才、推銷、管理等各個方面。
一、企業成本管理應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
任何一項管理行為,都將服務于一定的對象。對企業成本進行管理應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即獲利。企業的目標能否實現,其受到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的共同影響,眾所周知,利潤=(單價-單位成本)*銷量,對不同企業生產的同一產品,在單價、銷量相同時,成本低的企業獲利一定是最多的;在利潤、銷量相同時,低成本企業的賣價一定低于高成本的企業,也就是說低成本的企業有條件低價售出產品以占領市場。因此,低成本理念是每個員工都應該具有的,只有樹立低成本理念,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加以實施低成本、高質量和高產量的管理,企業的成本管理才能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
二、低成本理念應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探究企業成本管理以及目標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企業都無法回避競爭,企業一旦成立,就會面臨競爭,并始終處于生存和倒閉、發展和萎縮的矛盾之中。企業之間、各產品之間、現有產品和新產品之間的競爭,涉及設備、技術、人才、推銷、管理等各個方面。
一、企業成本管理應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
任何一項管理行為,都將服務于一定的對象。對企業成本進行管理應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即獲利。企業的目標能否實現,其受到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的共同影響,眾所周知,利潤=(單價-單位成本)銷量,對不同企業生產的同一產品,在單價、銷量相同時,成本低的企業獲利一定是最多的;在利潤、銷量相同時,低成本企業的賣價一定低于高成本的企業,也就是說低成本的企業有條件低價售出產品以占領市場。因此,低成本理念是每個員工都應該具有的,只有樹立低成本理念,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加以實施低成本、高質量和高產量的管理,企業的成本管理才能始終服務于企業目標。
二、低成本理念應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任何一項事業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種無形的精神,那就是共同的價值觀。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為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的所有員工都應該樹立低成本理念,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拓展思路,勇于創新,不斷探索降低成本的新途徑。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降低成本的可能,問題的關鍵是在你做事的時候,你是否真正地把企業的利益放在心里。雖然做事往往有制度,制度也固然重要,但制度是強制人達到標準,理念、意識卻能引導人超越標準。因此,低成本理念應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企業成本管理重在實施
企業安全生產獎勵機制研究
1引言
安全生產是我國一項重要政策,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生產關系到一個企業的長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在引發企業安全事故的眾多原因中,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也是最不穩定、最不利于把控的因素,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心就是要通過設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1]。一個好的安全管理體制,應有利于提高員工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獎勵機制在安全管理中體現出了特殊的重要性,通過正面引導、激勵尤其是獎勵的手段進行正強化,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安全管理的本質內涵和行為學的角度來說,獎勵手段是對人的正確行為的賞識、贊賞和對超過預期目標的獎勵,會形成良好的榜樣。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獎勵機制,并不斷完善創新,使之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安全生產形勢,尤其顯得重要。
2安全生產管理中人的問題
2.1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國內很多中小企業技術門檻低,設備操作簡單,為節約人力成本,企業不愿雇傭高學歷人員,員工文化和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又沒有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對安全生產對其個人和企業的重要性不能給予足夠的認識。這類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缺乏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容易發生違章作業,不按規定佩戴或者不能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由此而引發職業病,甚至人身傷亡事件時有發生[1]。2.2監管人員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不能落實到位。隨著監管部門對安全生產問題的日益重視,大部分企業均按照有關規定,制定了安全生產制度,但個別企業存在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制度只是應付上級部門檢查使用,在平時生產運營時,并沒有嚴格執行,企業的安全監管人員在安全檢查中也僅僅是走過場,規章制度“執行不起來,落實不下去”,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的現象,甚至發現安全隱患也不予重視,不能認真整改,導致事故不斷發生[2]。2.3企業負責人對安全重視不夠,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受自身經濟實力以及追求利潤最大化思維的影響,個別企業主要負責人思想上并不重視安全生產,存在僥幸心理,違法生產經營,導致事故時有發生。企業應對安全技術器材、裝備、儀器、儀表定期檢查,并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更新維護安全設施設備,以確保滿足國家法律、法規、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但有些企業負責人為節省資金,在企業建設初期,就沒有嚴格遵守“三同時”制度,留下事故隱患;有的企業在工藝、設備已落后的情況下,不增加安全投入,生產條件極差,員工職業病發生率居高不下;有的企業不設安全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從業人員在沒有安全生產保障的條件下作業,很難保證安全。2.4安全培訓不夠,安全文化管理滯后。部分企業為適應短期生產的需要,或應對突然增多的訂單,有時會雇傭大量短期工或派遣工,由于他們在企業工作時間短,企業為節省時間沒有進行應有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就讓其直接投入到危險和復雜操作的作業,這些員工缺乏足夠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甚至不知道正確的安全生產方法。還有的企業安全管理文化落后,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工人很難養成自我保護意識,安全規則和注意事項只停留在口頭上,不能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管理之中。
3獎勵機制建立的意義
要想使安全工作更有效地推進,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獎勵機制則是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的根本保障。獎勵是“通過對受眾的心理刺激而促進其自發地去做某種行為的心理過程”。適度獎勵不僅是管理的手段,也是管理的藝術體現,因為滿足人的基本愿望,適應其心理需要,可驅使其主動配合管理人員要求,對安全工作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切實提高安全生產的工作效率,故可通過獎勵制度的制定和落實來加強員工安全生產的責任心和自主性。
科技獎勵論文:科技獎勵的現狀與提議
本文作者:李慶濤工作單位: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
中國科技獎勵制度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科技獎勵體制已經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但是獎勵體系的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科技獎勵結構不合理目前中國科獎勵體系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獎勵結構不合理。第一,獎項數量過多。從下頁表1可以看出,2006—2010年,這五年中,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數平均每年在30項左右,國家技術發明獎為50項左右,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多至250多項。僅此三類獎勵每年都要超過330項。第二,缺乏人物獎。中國目前的科技獎勵體系中,絕大多數是科技成果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獎勵的對象都是優秀科技成果,完成科技成果的單位或個人,則作為項目完成者在其成果獲獎時給予連帶性的間接獎勵,對人物的獎勵程度總體較低。第三,缺乏對青年科技人員的獎勵。青年科技人員是中國科技隊伍的核心力量,也是未來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推動者。目前,中國國家科技獎勵體系中沒有專門為青年科技工作者設置獎項,只有少數社會力量獎項中體現了對青年科技人員的獎勵。盡管一些獎項中的主要完成人包含青年科學家,受論資排輩等各類因素的影響,青年科技人員很難脫穎而出。如何在國家層面上突出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獎勵,已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第四,缺乏科技創新團隊獎。中國以科技成果為主的獎勵中,各項成果上報人數都有了規定,這樣難免會忽略一些人的勞動成就。一項優秀的科研成果是一個科研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雖然貢獻有大小之分,但是我們不能只顧及資格老、貢獻大的人員,而忽略了整個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這樣不利于科研團隊的培育和成長。第五,缺乏國際性獎勵。縱觀世界科技強國科技獎勵體系,都包含了不限獲獎人員國籍的國際性獎勵。目前,中國僅有一項政府設立的國際科技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且其國際權威性不強,國際聲望不高,國際影響力也不大。另外,各類獎勵評審中只有國內專家,沒有邀請相關領域國外優秀專家參與。設立國際獎勵,邀請外國專家參與中國科技獎勵評審,不僅有利于中國科技工作者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也有利于吸引世界著名科學家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激勵國內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科技競爭,提高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國際地位。(二)社會力量設獎相對薄弱隨著中國科技獎勵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社會力量設獎已成為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社會力量設獎與政府獎還處于非公平地位,多年以來中國社會力量設獎機構一直在200家左右,沒有明顯發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總是強調政府獎的主體地位,對社會力量設獎主要是進行規范與管理,嚴重影響了社會力量設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政府獎勵派生待遇多,社會力量獎項地位低。目前,各單位在職稱評級、職務晉升、津貼等相關的規定中,對獲得國家級獎勵、省部級獎勵等政府獎項都有明確激勵機制;一些科技工作者獲得某項國家獎勵后,即使以后不再有新的科技成就,優厚的派生待遇也能夠長期維持其聲望、地位及科研條件等,容易產生獲獎后的“馬太效應”。這一方面導致某些獲獎者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也會嚴重挫傷那些有貢獻卻未獲獎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削弱科技獎勵的激勵功能。
完善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建議
中國科技獎勵體制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針對新時期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中國的科技獎勵制度。(一)調整科技獎勵結構第一,獎勵對象要以人為主。改變目前國家科技獎勵主要將給優秀科研項目的現狀,重點要突出對優秀科技工作者個人的獎勵,強化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這樣做既有利于在科技領域樹立榜樣,也能夠避免一些“搭便車”行為,有利于凈化科研環境,提升科學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論資排輩和平均主義現象,讓科研業績突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第二,增加針對青年科技人員的獎勵。對青年科技人員進行獎勵有助于增強其信心,使其獲得優厚的科技資源,為其進一步開展研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對青年科技人員獎勵,在給予獎金和榮譽的同時,要為其提供三至五年的科研經費支持,改善其工作環境,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為中國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打下堅實基礎。第三,設立科技創新團隊獎。在重視對科技人才個人獎勵時,還應注重對科研團隊(課題組)的獎勵,使那些長期配合默契、科技成就突出的科研集體得到應有的認可。這樣不僅有助于團隊內部科研人員的快速成長,也將吸引更多科研人員加入科技創新團隊,從而促進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第四,增設國際性獎勵。當今科技獎勵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國科技獎勵開始積極與國際接軌,我們要積極借鑒國際性科技獎勵的經驗和做法來完善自己。在已有的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基礎上,增設新的國際科技獎,并使之逐漸成為國際知名的權威大獎。這一獎項應該首先在中國參與的區域合作共同體(如金磚國家、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等)中開展,逐步擴大這類獎項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使其與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形成互補作用。(二)積極發展社會力量設獎,合理減少派生待遇隨著科技獎勵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獎勵在中國科技獎勵中的數量和地位應該明顯提升,不僅有利于科技獎勵體制的完善,也會為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第一,減少政府獎勵數量。從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國政府獎勵每年評定的項目數量在330項以上,從下頁表2我們也能看到每年獲獎人數多達2300人以上,這樣獎勵項目多、獲獎人數多的政府科技獎勵體制,受獲獎項目、上報人數的限制,很難做到該獎則獎。這樣不僅浪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影響了各類獎勵的公平性、合理性、權威性。而且政府獎勵派生待遇多,獎勵人數、項目的有限性與獲獎后的“馬太效應”形成巨大反差,極易影響科技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既然獎勵不能保證全面性,就獎勵最突出的科技人員。為此,在調整科技獎勵結構的同時,要減少政府獎勵設置規模。政府獎勵就是要少而精,這樣才能保證政府獎勵的權威性。政府獎的減少,有利于人們積極關注和重視社會力量設獎,促進社會力量設獎的發展,提高其影響力。第二,科學引導社會力量設獎。政府獎勵減少了,要鼓勵學術團體、民間機構、企業和個人等社會力量設置科技獎,發揮社會力量設獎對國家獎勵的有效補充作用,激勵各學科科技人員勇于創新,多出成果。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對社會力量設獎進行依法監督,適度管理。對于遵守法律和規章的社會力量獎項,政府應盡量不干預,使其按照登記的內容規范運作,增強它們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對社會力量設獎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尤其是針對一些非盈利的研究機構。同時,政府應出臺措施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社會力量設獎(如為捐資的企業減稅),保證社會力量設獎資金來源的持續性、穩定性。第三,合理減少派生待遇。科技工作人員在獲得科技獎勵時,已經獲得了物質和精神獎勵,如果派生待遇過多容易造成“馬太效應”,為此,要逐步調整派生待遇政策。首先,規定科技獎勵獲得者享受各類派生待遇的年限,最多不能超過五年,五年之后的待遇恢復正常水平;也可采取一次性獎勵,而不增加派生待遇的方法。這樣既能激勵已獲獎者持續努力、不斷創新,又能保證未獲獎者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提高對社會力量設獎的認可度。在各類派生待遇政策規定中,政府獎勵、社會力量獎勵應一視同仁,不應有差別或不承認社會力量設獎,這樣可以增加科技將工作者獲得認可的渠道和方式,也促進了各類社會力量設獎的發展。總之,減少政府獎勵數量,促進社會力量設獎,合理減少派生待遇,對更好地發揮科技獎勵的激勵作用,構建中國合理、健全的科技獎勵制度具有積極意義。四、結語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是中國科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對科學技術發展實施宏觀調控的有力杠桿。面對目前中國科技獎勵體制存在的問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完善中國的科技獎勵制度,進一步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奮斗熱情,努力實現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再一次飛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企業實施平衡計分法的步驟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企業實施平衡計分法的步驟
1、建立公司的遠景與戰略。公司的遠景與戰略要簡單明了,并對每一部門均具有意義,使每一部門可以采用一些業績衡量指標去完成公司的遠景與戰略。
2、在企業的高層管理層中對公司的遠景及戰略達成共識。成立平衡計分卡小組或委員會去解釋公司的遠景和戰略,并建立財務、顧客、內部業務、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3、為四方面的具體目標找出最具有意義的業績衡量指標。
4、加強企業內部溝通與教育。利用各種不同溝通渠道如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信件、公告欄、標語、會議等讓各層管理人員知道公司的遠景、戰略、目標與業績衡量指標。
5、確定每年、每季、每月的業績衡量指標的具體數字,并與公司的計劃和預算相結合。注意各類指標間的因果關系、驅動關系與連接關系。
崗位匹配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一、前言
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所謂的崗位匹配,企業所采取的基于崗位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企業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傳統的人與崗位匹配理論著眼于為某一特定工作崗位挑選恰當人選,具有一定的缺陷。人與組織匹配強調員工特點與組織特點的匹配和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有利于提升員工的忠誠度,提高組織的效能。企業要創新傳統的人與崗位匹配的模式,實現企業內部崗位更傾向于人與組織的匹配,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效的最大化。
二、基于崗位匹配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人力資源是影響企業發展的諸要素中最有價值、最具創造力以及最為活躍的因素,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員工與崗位匹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核心環節,是決定企業與組織能否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企業的短期績效和長遠發展都有重大影響,是企業與組織必須面對和克服的管理難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企業的崗位匹配滿足了企業員工的崗位需求,發揮了企業員工的潛力,確保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利益的最大化。
1.企業要保證“人需其崗”、“崗需其才”
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要運用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樣不管是對外招人還是對內選拔都有利于選擇適合崗位的合適人才,發揮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也能夠獲取豐富的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企業的崗位匹配有利于保證企業員工和外入人員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企業在匹配崗位的時候要大膽用人,善于發掘潛在的人才,要做到“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為熟”。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知人程度而單方面的去人用員工,由于人生活或者工作的局限性所以很容易造成對一些人的認識不足以及選擇范圍的狹隘;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要盡職盡責,在匹配企業崗位的時候要征集群眾的智慧,合理用人,要盡量激發所匹配人才的優勢和長處,避免和克服短處;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要不計前嫌,任用具有創新精神,不畏犯錯的優秀人才,任用真正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人才。企業在崗位匹配的時候要將“人需其崗”、“崗需其才”落到實處,真正實現崗位匹配的合理與高效化。
為建設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推出十舉措
2006年5月25日,國防科工委在青島召開科技工作會議,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全國科學大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研究把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成創新型產業的問題。國防科工委黨組書記、主任張云川做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的報告,全面闡述了國防科技工業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戰略使命、奮斗目標、戰略重點和主要舉措。會前,國防科工委正式下發了《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會議代表對《國防科工委關于實施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進行了熱烈討論,會后將實施。這次會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自主創新作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戰略主線和實施轉型升級的中心環節,確定新目標,實施新舉措,開創新局面,是進入“十一五”之際國防科技工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必將極大地激發國防科技工業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把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成創新型產業,為國防和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做出新貢獻。
會議確定,《綱要》中提出到2020年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的目標是:實現“三個顯著增強,兩個基本滿足,五大跨越”,即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國防科技保障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國防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基本滿足現代化武器裝備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基本滿足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國內外競爭的需要;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化、軍工制造技術、國防基礎與前沿技術實力、國防科技創新保障能力等五個方面實現重點跨越,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防科技工業。
為實現這樣一個宏偉藍圖,國防科工委將采取十大措施:
第一、完善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體系,為自主創新提供組織保證。積極穩妥地推進國防科研院所改革,加大對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積極引導部分應用研究類及工程開發類研究所向企業化轉制;通過國防科技體制改革和跨行業的專業重組,形成核心精干、內外開放、軍民互動、競爭協作的體制機制。建成一個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軍工骨干科研院所和企業為核心,集成高等院校及民口科技資源和科技力量,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
第二、強化基礎科研,為自主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要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和協作的國防基礎科技創新體系。強化軍工基礎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知識發現、前沿探索中的主力軍作用。加大基礎性科學研究在國防科研經費中的投入比例。設立國防科技基礎研究創新基金,鼓勵自由申報、自主選題,支持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和前沿技術的探索研究。
第三、實施國家重大專項工程,為自主創新搭建廣闊的舞臺。根據國家戰略需要,依托國家整體科技力量,積極參與或組織實施“大型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專項,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帶動技術的成體系突破。通過國家重大專項和國防科技基礎能力科技工程,突破系統集成和基礎研發的瓶頸制約,帶動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躍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