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市場風險分析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8: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企業市場風險分析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 未來的美國住房金融市場 克服道德風險重建美國住房金融市場信心 海南離岸金融市場的資本市場風險控制研究 農村金融市場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VaR視角下金融市場風險測度統計研究 農村金融市場風險理財工具供給研究 美國發展農村金融市場的經驗 我國現階段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研究 我國金融市場無風險利率選擇的研究 基于半參數的金融市場風險測度法研究 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形成的理論研究 商業銀行金融市場業務操作風險管理的研究與啟示 基于貝葉斯統計的金融市場若干風險測度研究 從美國次級債危機看中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風險 金融市場的風險值測量及動態分析 論離岸金融市場的風險與監管 淺談房地產金融市場的風險 離岸金融市場中利率與風險的探討 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探析 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Fannie Mae., 2011, "Fannie Mae Debt Securities", Retrieved from Fannie Mae: http:///resources/file/debt/pdf/understanding-debt/Callable_Brochure.pdf.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2011, Report to Congress, Washington D.C.: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2013, The Housing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Challenges in Managing Interest Rate Risks, Washington D.C.: 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Hubbard, R. G., 2003, "Evaluating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at Fannie Mae", Fannie Mae Papers, Volumn II, Issue 5.
Jaffee, D. July 2002, "The Interest Rate Risk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Retrieved from UC Berkeley Haas Business School :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jaffee/Papers/FFJuly31.pdf.
Poole, W., 2005, "GSE Risk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pp85-91.
Schmid, F. A., 2005, "Stock Return and Interest Rate Risk at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pp35-48.
Thomas, J., & Van Order, R, March 2011, "A Closer Look at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What We Know, What We Think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Know", Retrieved fro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Business: http://business.gwu.edu/creua/research-papers/files/fannie-freddie.pdf.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2014, "Summary of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 Leader' Bipartisan Housing Finance Reform Draf", Retrieved from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http://banking.senate.gov/public/_files/SummaryoftheBipartisanHousingFinanceReformDraft_update.pdf.
Weicher, J. C., November 2010, "The Affordable Housing Goals, Homeownership and Risk: Some Lessons from Past Efforts to Regulate the GSEs", Retrieved from 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http:///conferences/gse/Weicher.pdf.
責 編/樊保玲
篇2
[關鍵詞]勘探開發 風險分析 指標體系 模糊綜合評價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原油產量已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石油企業作為國家石油生產的特大型企業,對保障石油供應責無旁貸。開拓海外油氣市場是油田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實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油氣勘探的發現規模逐漸變小,勘探難度逐漸加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資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儲量,是勘探面臨的重要課題??碧酵顿Y組合和風險分析與管理將成為勘探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是根據油田開拓海外市場的需要而研究,旨在對跨國勘探開發風險分析和經濟評價工作能起到促進作用。
1 理論基礎
風險管理發源于美國,二戰后,開始傳入德國、法國和日本,研究的領域也在逐漸擴大。
在我國,風險管理剛剛起步,處于不斷發展完善中。雖己在各行各業開展研究,但大量關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評價和處理等過程的研究結果集中在金融業和保險業,而對于海外石油勘探開發,風險管理還處于未被人們認識的階段。
風險管理是指經濟單位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處置風險,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它包括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決策與實施兩大內容。
(1)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是指對風險的識別、估計和評價做出全面的、綜合的分析,它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分為風險識別、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三個階段。
風險分析的第一步是風險識別,其目的是減少項目的結構不確定性。風險估計是估計風險的性質、估算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減少項目的計量不確定性。風險評價是對各風險事件后果進行評價,確定其嚴重程度的順序和對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在實踐中,這三個階段常常相互重疊,需要反復交替進行。
(2)風險管理決策與實施
風險管理決策必須建立在對可行性進行周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它包括風險規劃、風險控制、風險監督三個階段。
風險規劃是制定風險規避策略及具體實施措施和手段的過程。風險控制是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實施風險管理計劃中的規避措施,并在項目情況發生變化時,重新進行風險分析、制定新的規避措施、進行風險控制。風險監督則是監視項目的進展和項目環境及其因素的變化,核對風險規避策略和措施的實際效果是否與預見的相同,尋找機會改善和細化風險規避計劃,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將來的決策更符合實際。
2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分析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風險分析是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對各種類型的風險進行描述,為風險對策研究提供依據。
2.1 油氣勘探開發風險的特征和識別
1. 油氣勘探開發風險的特征
石油天然氣的地質模糊性和流動復雜性,帶來了油氣開采行業的高風險性。具體體現在:(1)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2)綜合性風險高;(3)投資回收期長;(4)地下資源量的不確定性高;(5)高風險伴隨高利潤。
2.風險識別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區塊選擇的機會多,完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投資風險大,勘探開發的面積、時間和所獲利潤有嚴格的限制。
本文主要運用風險因素預先法、環境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風險進行分析。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詳盡分析,避免盲目投資,及早采取措施。
(2)利用環境分析法對項目所處環境給項目帶來的內在風險進行識別。
(3)利用問卷調查法,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較全面地識別和把握各類風險的特征,以便更好地采取相應對策。
2.2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的思路和原則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以一組較為客觀的指標體系對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風險進行綜合評價?;舅悸啡缦?
(1)評價要結合油氣勘探開發行業的特殊性,并緊緊圍繞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風險的基本構成要素及相互關系。
(2)評價指標的選擇盡可能的全面、客觀,突出綜合評價的特點。
(3)評價結果不僅滿足評價對象的排序,還要為改進和提高風險管理的能力提供思路。
同時,為保證油氣勘探開發風險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正確性、實用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在構建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綜合性原則,構建的指標體系要綜合地揭示海外勘探開發項目風險的整體信息。
(2)層次性的原則,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能準確反映各層次之間的支配關系,各指標有明確內涵,按照層次遞進關系,組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相互關聯的整體,保證評價的科學性。
(3)系統性原則,油氣勘探開發風險評價受各種因素及其組合效果的影響,采取系統設計、評價的原則,全面反映評價對象的優劣。
(4)可行性原則,選擇的指標應適應現行的勘探開發工作的實際,指標設計方法簡便易行、體系科學合理,含義清晰、數量得當,提高實際評估的可操作性。
2.3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選取
建立合理的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全面考慮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風險的構成要素,并結合油田的實際情況,選取的評價指標為:
1.環境風險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環境風險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經濟風險。
(1)政治風險是指在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中,由于未預見到的政治因素變化而給項目可能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有國有化風險、戰爭風險、政策變動風險和資金移動風險四種形式。
(2)法律風險主要指石油法規的變化可能帶來的損失。
(3)經濟風險是指由于項目運行過程中與項目有關的經濟因素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而產生的風險,經濟風險源主要有東道國經濟狀況、國際經濟環境及相關項目的運行情況。
2.地質風險
地質風險是可采油氣藏存在的風險,主要是來源于地質的復雜性與資料的缺乏和心理上的因素。它的評價指標分為五個單項地質條件:烴源條件、儲層條件、保存條件、圈閉條件和運聚配套條件。
3.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上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導致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項目預測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益存在差距的可能性,它對投資項目的效益影響很大,主要體現在市場的競爭狀況、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等。
4.工程技術風險
工程技術風險指所估算的油氣體積是否的確存在于地下,儲量和開采速度是否像設計的那樣。本文選取工程技術難度、地面環境和交通狀況作為評價指標。
5.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在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項目有關各方不協調以及其他不確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獲利能力的風險,包括:人力資源狀況、項目經理素質、組織結構、核心成員外流的可能性、合同風險、銜接風險、成員團結與協調狀況等。
2.4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
根據建模的目的和所遵循的原則,本文選擇多級模糊綜合評價作為油田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模型。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過程就是針對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評價指標、評價策略五個基本要素逐步確定問題。
目前,某油田正在操作和即將實施的海外勘探開發項目有18個,本文選取正在評估的埃及C區Ⅰ、Ⅱ區塊勘探開發項目風險指標作為評價對象。
通過運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對風險的分析,某油田埃及C區Ⅰ、Ⅱ區塊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被評價為小、較小、中、較大、很大的概率分別為:17.52%、19.83%、34.24%、14.38%、14.03%。按照最大隸屬原則,該項目的風險綜合評估等級為中。從一級模糊評價結果來看,此項目風險的地質風險、工程技術風險在5個被評價對象中風險分值為“中”,環境風險和市場風險等級為“較小”,管理風險綜合評價分值為“小”。但埃及C區Ⅰ、Ⅱ區塊勘探開發項目風險綜合評估等級卻為“中”。
從該油田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5大風險的22個指標權重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地質風險和工程技術風險所包含的8個指標的綜合權重分值最高。所以最終的結果將更加接近于地質風險和工程技術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判值,這和實際項目的風險評價結果吻合。
3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風險對策
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投入巨大,因此制訂項目相關的風險對策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實行全方位的“彈性外交”
(1)對于政治風險通??梢圆扇』乇?、保險、談判特許三種措施。
①回避是指除非投資前東道國或地區已經發生戰爭、暴亂、征用財產、國有化等極端狀況,一般不輕易停止投資計劃的實施。
②保險是對處于有政治風險的地區的資產保險。當風險發生并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后,保險機構按合同支付保險賠償金。
③談判特許是在實施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之前,應設法與資源國政府談判,并達成協議,獲得某種法律保障,盡量減少政治風險發生的可能。
(2)對法律風險,在項目實施前要詳細了解資源國對外資的立法形式和立法內容,對相關法律文件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從事海外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同時,通過有效合理的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盡量做到防范于未然。
3.2 采用先進科學技術
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就海外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地質風險分析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降低地質風險的途徑:
(1)用先進地震勘探技術提高數據的精度,建立適合不同類型的石油儲層的地質思維,在此基礎上對構造及油氣的存在做出恰當、準確的解釋,同時通過其它途徑收集盡可能多的資料。然后將利用這兩種方法得到的數據進行地質成功概率的計算,當所的結果較低時,要及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其它區塊。
(2)參與地質風險評價的人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對各種因素的認識保持客觀的態度,盡量減少主觀原因造成的計算結果失真。
(3)杜絕決策者的作風和各種私心雜念,使決策者做出的決策真正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
3.3 建立科學投資決策方法
減少海外勘探開發項目市場風險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通過有效的談判或影響力獲得特殊的有利條款;二是為降低一定比例的前期投入而自愿放棄一些項目股份。這些方法都要求合法的轉移風險。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堅持“兩增強、兩掌握”:增強技術評價的可靠性,把握項目的發展前景;增強經濟評估的實效性,把握經濟風險要點;掌握風險分割原理,合理分攤風險,有效地減輕企業的過分負擔;掌握石油企業財務策略,實現風險轉移,充分運用資本經營,選擇好資本經營杠桿的支撐點,使有限的資本發揮更佳的作用。
3.4 搞好項目工程技術論證
根據勘探開發對象的地質、地面條件,勘探開發階段和所要解決的地質問題,合理地選擇和配置各項勘探開發技術是項目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工程技術的論證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1)根據項目的地質任務,確定擬采用的工程技術種類。
(2)通過資料收集和評估,提出單項工程技術框架方案。
(3)完善工程技術方案,編寫論證報告。
3.5 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國際工程項目經理應該懂技術、懂商務、認真負責,能夠與收主、工程師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信任,與項目其他部門負責人形成一個團隊。
篇3
關鍵詞:物資采購;風險;風險防范
物資采購風險易對企業的資金鏈造成影響,對于經營實業的企業來講,資金鏈斷裂等資金問題是企業的“頭號威脅”。除此之外,物資采購風險還會對企業產品質量控制、庫存管理等方面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經營者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對待物資采購,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采購風險。
一、物資采購過程中的存在的風險
企業物資采購雖然具有強烈的可控性,但是受到了人員、制度、政策、經濟市場等變量因素的影響,給物資采購過程加注了更多的潛藏風險,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機。
(一)自然風險
企業物資采購需要通過不同的運輸方式將物資運送至指定地點,在運輸的過程中,自然災害是對物資最大的威脅,同時也包含了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的發生。在現實社會當中,每年都會發生高速公路貨車側翻、追尾等車禍事故,給當事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自然環境中的暴雪、海嘯、地震、洪水等也會引起采購風險。另外,工程建設、道路修繕等工程原因也會引發采購風險,致使物資無法在預訂時間內達到指定地點。自然因素往往是不可控制的,在實際的操作中只能依靠變化路線、運輸方式等手段進行預防。
(二)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是來自于企業自身以及政府。企業在物資采購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很可能作出項目調整、資金調整等變動,這勢必會對物資采購造成影響,而國家所制定的某些政策,如相關產品生產指標、生產原料控制等,同樣會對物資采購造成影響。
(三)市場風險
采購過程中,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動、產品市場價值發生改變、同類新產品的推出等將會導致采購風險,對企業產品制造與銷售造成打擊,從而影響該產品生產原料的采購。
(四)質量風險
物資采購質量風險很多時候是由資金風險和供應方誠信問題引起的。企業在采購前,對供應方未進行全面的考察,最后被供應方欺瞞,交付給企業劣質的物資。而資金風險則是由企業內部引起的,或是因為資金鏈問題,或是因為采購人貪污問題而引發的。
(五)招標采購風險分析
1、制度風險。企業采用招標方式進行物資采購一般都會制定一套招標管理制度,這其中便隱藏了物資采購風險,招標管理制度不嚴謹、存在漏洞、不符合法律,或者招標管理制度無法全面執行都會對物資采購造成影響。
2、計劃風險。計劃風險主要表現為:物資采購項目上報過遲;資金抽掉困難、抽調不及時或資金縮水;招標公布與文件發售時間安排不合理;招標文獻存在法律漏洞,招標流程不符合法律要求。
3、標物風險。招標周期過長,周期內標物價值與標價發生重大變化,出現貶值,將引起采購風險;短時間內標物供求關系、標物屬性等發生變化也將引起采購風險。標物風險主要表現為:
(1)集團對于標物存在多種標碼和描述,導致實際標物與標書內表述不符,標價前后出現嚴重差異。這樣的風險在很多的企業當中都存在。給其物資采購風險防范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資金編碼套用、物料描述錯誤等引起的報價錯誤,影響潛在投標人競標與報價。
(3)招標方案設計不完善、不嚴謹,為招標工作的進行帶來了阻礙。在實際的招標工作中,招標方案的質量決定著招標工作的成敗。
二、企業物資采購風險防范措施分析
企業管理控制物資采購風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完善企物資采購鏈條
企業物資采購需要擁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物資采購鏈條,并與鏈條上下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首先來講,企業應當制定明確的采購流程標準,保障采購物資品質與數量,穩定物資采購的供求關系;其次,還要加強對物資供應商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雙方之間的關系,建立信任;其三,則需要企業合理設計采購方式: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很多的企業都選擇使用招標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雖然有利于挑選更加優質的供應商,但是在供應關系管理與長期合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因此,企業在選擇采購方式的時候,需要謹慎考慮,不可盲目跟風;第四,則需要對運輸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巧妙避免自然風險,并降低運輸成本。
(二)建立完善的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機制
建立完善的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機制最為重要的步驟是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參考西方企業采購風險管理與控制制度,提升風險評估機制的有效性,準確對采購風險進行預警,建立健全風險防范體系,加強對各類型采購風險的控制與管理。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當建立一套物資采購監督系統,全程把關企業物資采購,對風險進行捕捉、識別和破解,加強采購流程的監督與控制力量,尤其要加強對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的監督和抵御,實施監控物資市場的供求關系與物資價值變動。
(三)加強對采購部門的管理
采購部門是企業物資采購的執行部門,對于他們的管理將能夠有效的削弱物資采購過程中的風險。加強對采購部門的管理應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聯合財務部,加強采購部門的資金管理:采購部門執行物資采購計劃,常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就是資金,內部時現資金外流、資金不足等情況;第二,加強部門運作的制度管理:企業需制定規范財務部門運作的相關制度,提升人員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加強對采購部門的監督,強化內部監督與控制力量。
結束語
物資采購維持了企業的運作,對于它的管理是整個企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需要企業管理者具備識別風險的敏銳“嗅覺”,沉著應對物資采購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作者單位: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潘輝.企業物資招標采購風險分析與防范[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15(02):315-316.
[2] 余祖光.企業物資采購存在的主要風險及防范對策[J].科技視界,2012(26):166-168.
篇4
關鍵詞 跨國投資 石油投資 風險 對策
一、引言
從2009年始,國有三大石油公司開始海外跨國投資業務,其主要投資方式為并購、服務合同以及貸款協議等形式。隨著,國內企業海外投資活動的日益增加,其所帶來的風險也日益增加。如何辨識這些跨國石油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對國內石油企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投資風險即投資者在東道國進行投資活動所遇到的各種類型的不確定的風險,從而給海外投資活動帶來損失。目前,國內石油資源不能實現自給自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狀況變得日益嚴峻。因此,到外國尋找新的經濟資源就成為企業與國家的共識。國家對跨國投資極其重視,并大力提倡“走出去”戰略,國內產業資本在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跨國投資活動日益增加。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這種趨勢得到了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在石油投資領域。
二、跨國石油投資的風險
跨國石油投資作為海外投資項目,具有—般投資項目所不具備的投資風險。通常涉及的是跨國因素,包括在投資地不同國家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跨國背景因素。文章結合國內外對跨國風險分類的研究,對跨國石油投資風險進行了分類,具體分類如下:
第一,人類社會無法抗拒的自然風險。該種風險是自然界作用下產生的風險,對跨國投資所帶來的潛在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如,在投資國展開的海上石油開采,這類跨國石油投資的自然風險就具有不可抗拒性,一旦發生,損失將極巨大。
第二,投資地區政治環境惡劣,特別是戰爭風險。由于政治風險國際被稱為所有投資風險中的第一風險,因而國內跨國石油投資者必須要對投資區域的戰爭風險進行有效、權威的評價。如,在中東地區的跨國投資就要充分考慮戰爭的風險,否則將給國內企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第三,投資所在區域的政治法律風險。政治法律風險與國家政權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由于突發性政治性事件以及東道國政府的法律法規政策等的不連續或者不穩定,會給我國跨國石油投資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第四,金融風險。目前,欠發達國家通常面臨著國際收支平衡問題,該問題的存在導致這類國家常常采用限制性的外匯管制措施,導致投資利潤與資產的轉移或輸出受到阻礙,致使跨國石油投資極易蒙受損失。
第五,市場風險。國際石油價格的變動為跨國石油投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該風險主要是因金融市場波動而導致發生的風險。包括股權、匯率以及利率等風險。隨著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穩定階段的結束,跨國石油投資的市場風險所造成損失的概率極大的提高,而國際原油價格的跌漲暴將成為最大市場風險之一。
第六,技術風險該種風險是跨國投資企業投資后能否因為技術而順利完成相關業務,為企業帶來利潤的風險。如果企業不能成功的開發產品,不能順利的進行石油勘探和開發,那么將給企業帶來預期收益的風險。
三、應對跨國石油投資風險的措施
跨國石油投資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文章在對跨國石油投資風險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應對對策體系,具體應對對策如下:
第一,加大對政治風險的評估和管理。在實施跨國石油投資前要全面、準確、綜合的對投資地區和國家的政局進行評估,仔細分析其在政治、法律、政策、法規等各種因素,盡量避免在政治風險高的區域進行投資。在遇到風險時,可以尋求中國政府的幫助,對所能遇到的潛在風險進行監控。借助國家力量對企業無法涉及的國家領域問題進行跨國交涉,以便企業對對投資區域的政治環境有深入的了解,避免風險的出現。
第二,加大對市場風險的應對。密切關注石油市場的風險,要對國際市場的趨勢,作出準確的分析,并將此結果作為跨國石油投資決策的參考。
第三,加大相關技術研發??鐕屯顿Y企業相關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企業能否獲得預期投資效果的影響極大。在國內石油公司所擁有的地質研究、人才儲備以及勘探設備等是跨國投資企業能否降低風險的硬性要求。要充分發揮國內企業在工藝、銷售等技術上的優勢,保證項目能正常運轉,降低跨國石油投資項目的風險。
第四,國內企業要采取正確的跨國投資策略。國內企業要實施本地化戰略,規避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本地化戰略的可以降低相應的進入門檻和政治風險,有助于國內企業在當地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降低政治敏感度,獲得優惠政策,進而降低風險。國內企業要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關系,注意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規避法律風險。
四、結論
海外投資項目通常涉及東道國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等背景因素的不同,因此涉及的潛在風險很多。目前,由于海外的投資活動存在著各種風險,對于國內企業實施跨國石油投資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挑戰對國內企業同樣是機遇。目前,國內理論界對此展開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文章在綜合過往研究的基礎上,對國內企業可能遇到的跨國石油投資風險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對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石油企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永康.跨國石油投資的風險管理[J].中國石化,2008(7).
[2]馮燕玲,劉峰,姚萬民.委內瑞拉石油投資風險及中國企業應對策略淺析[J].中外能源,2011(4).
篇5
關鍵詞:創業板上市公司 財務風險
創業板是為成長型、科技型以及創新型企業提供的一條新的直接融資渠道,創業板上市企業主要是一些達到《證券法》新規定的發行條件但尚未達到主板上市標準的中小型企業,創業板的設立為風險投資提供了退出渠道,從而推動風險投資快速發展。從全球范圍來看,創業板市場都以高風險性著稱,如著名的納斯達克市場企業退市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資料表明,1995年到2007年間,納斯達克的退市公司數量接近或超過同期新上市公司的數量,尤其從1999年到2001年3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占美國市場退市總數的比例達到40%。我國創業板市場自運行以來,市場風險已經顯現。從已經公布的2011年三季報可以看出,不少創業板公司上市之后和上市之前判若兩樣,業績下滑,財務狀況變差。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2010年間,創業板公司有32家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出現負增長,更有76家之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出現凈利潤呈現負增長。以“高成長”性著稱的創業板企業,其成長性墊了底。雖然由于運行時間短,創業板還沒有出現退市企業,但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終將會給創業板企業和投資者帶來損失。因此,加強對創業板企業財務風險研究,幫助廣大投資者認識創業板企業風險性,避免投資風險是非常必要的。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選擇及多元判別模型形式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由分析者通過對企業財務運行狀況、組織管理的各種風險綜合判斷得出風險結論的方法。常用的有標準化調查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三個月資金周轉表法、流程圖分析法及管理評分法。定量分析法是利用掌握的大量企業財務統計資料,運用數學模型或數理統計方法對統計數據資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得出分析判斷結論。定性分析依靠主觀判斷,主觀隨意性強,缺陷明顯,定量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引起更多關注和研究, 各種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定量分析模型陸續出現。按照所選預測變量信息的不同,已發展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有:一元判別分析模型(Univariate),即單變量分析模型;多元判別分析模型(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MDA);多元邏輯回歸模型(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MLR);人工神經網絡模型(BP-ANN)。我國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3種,即多元判別分析(MDA)、多元邏輯回歸(MLR)和BP人工神經網絡(BP-ANN)。
多元判別法主要原理是通過統計技術篩選出一些變量,這些變量滿足在兩組間差別盡可能大,但在兩組內部的離散度最小的條件,使得多個標識變量轉換為分類變量時信息損失最小。多元判別法具有數據易得、結構簡單、計算方便等優點,如果財務指標選擇合理,模型有很高的預測準確性。本文選用多元判別法構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數量分析模型。
判別分析是判別研究對象所屬類別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判別分析時必須已知觀測對象的分類和一些表明觀測對象特征的變量值。判別分析就是要從這些變量中篩選出能提供較多信息的變量,并使用篩選出的變量建立判別函數,要求建立的判別函數對觀測樣本分類時的錯判率最小。本文主要研究兩類分司:一類是財務風險公司,另一類是財務良好公司。通過找出反映這兩類公司相關性高的特征變量而建立判別函數,作為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模型。模型的形式是:
PS=a1X1+a2X2+a3X3+…+anXn+C
其中:PS為判別值,X1、X2、X3…Xn是反映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如財務比率。a1、a2、a3…an為各變量的判別系數,C為常量。
財務風險分析模型建立
(一)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我國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交易。28家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涉及6大行業,資產規模最小的為3.64億元人民幣,最大的為27.43億元人民幣,平均資產為9.90億元人民幣,具體行業分布和規模情況如表1所示。
(二)樣本選擇
樣本選自A股上市公司,數據源于證券時報網數據庫。樣本選擇原則是:樣本企業所在行業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相同,樣本企業規模(總資產)要與28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盡量接近。最后選擇了符合條件的樣本數量112家,其中有56家ST公司和56家非ST公司。樣本公司行業分布及規模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樣本企業總體平均規模與創業板企業非常接近,樣本企業平均資產與創業板平均資產比例接近1,僅有社會服務業偏差大一些,但所占企業數量有限,對樣本總體影響不大。
(三)財務比率選擇
財務比率可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四個方面來選擇,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特點和數據的易得性,本文選定如下11個財務比率作為分析的起點: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應收帳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凈額;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總資產;股東權益比率=股本權益/總資產;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上年總資產;凈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要業務收入)。
(四)模型建立過程
模型建立過程是根據已知觀測量的分類(0,1)和表明觀測量特征的財務比率變量,推導出判別函數,并把各觀測量的自變量值回代到判別函數中,根據判別函數對觀測量所屬類別進行判別。首先將112家公司隨機分成2組,第一組有56家公司,其中有28家ST公司,28家績優公司;第二組也有56家公司,其中同樣有28家ST公司和28家非ST公司。第一組樣本作為推導建立判別函數的估計樣本,第二組作為檢驗判別函數的測試樣本。然后將估計樣本組財務數據輸入SPSS統計軟件,利用軟件中的判別分析工具來幫助計算,建立模型。經過判別分析,從原來的11個特征財務比率變量中最后推導出只有6個變量的判別函數,即:
PS=0.002X1-0.034X2+0.414X3+
0.004X4+1.067X5+0.03X6-2.046
(1)
其中:X1為凈資產收益率,X2為流動比率,X3為經營現金流量對負債比率,X4為總資產增長率,X5為總資產周轉率,X6為股東權益比率。
(五)判別函數檢驗
表3給出了判別函數所能解釋的方差變異,可以看出判別函數解釋了所有變異的100%?!癢ilks`的Lambda”表格用來檢驗函數有無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從Sig值看,判別函數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都是很顯著的。
實證分析結果
估計樣本分類的準確性。用建立的判別函數對56個估計樣本可以很好分類,結果令人滿意,非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大于0.4,ST企業有25家判別分值小于0,如果將判別分值大于0.4作為非ST企業判據,判別分值小于0作為ST企業判據,原始樣本錯判2例,準確率達到96.4%(見表4)。
臨界值的確定。根據估計樣本判別值的分界線可以選擇0和0.4,但還需要測試樣本檢驗。為此,用建立的函數(1)式算出56個測試樣本公司的PS值(見表4)。結果表明非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49家企業PS值大于0.4。雖然有3家ST公司被誤判為非ST公司,但根據財務上的謹慎性原則,依然認為PS值大于0.4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良好公司。ST公司中,估計樣本和測試樣本共有56家,有50家PS值小于0。雖然有2家非ST公司被誤判為ST公司,可以認為PS值小于0即代表該公司為財務風險公司。另外在PS大于0小于0.4之間,ST公司有3家,非ST公司有5家,因此將PS值處于0到0.4區間的公司判定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據此可以得出以下判別法則:凡判別分(PS值)小于0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公司;凡判別分(PS值)大于0小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風險不確定公司,需要關注;凡判別分(PS值)大于0.4的公司被判為財務良好公司。
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分析
運用以上判別模型對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風險分析。數據來源于證券時報網,采用2010年年報數據,計算結果見表5,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PS分值不高,最高得分僅為0.78,遠小于估計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92和測試樣本組的最高得分2.47,說明首批上市創業板企業財務表現沒有預期的好。具體看,28家中有15家企業財務狀況良好,4家企業財務狀況有風險,有9家企業財務風險不確定,需要關注。
綜上,創業板自運行以來,表現難以讓人滿意。特別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成長性一般,估值水平偏高,有部分企業可能發生財務危機,因此對于創業板應該格外關注。此外,本文建立的模型變量少、數據收集容易,操作快速、簡便、成本低,預測效果佳,可作為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輔助工具,廣泛應用于證券投資實踐中。
參考文獻:
1.陳越.財務危機預替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5(2)
2.徐良平.中小企業創新融資與創業板市場[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篇6
關鍵詞:醫院 市場風險 財務管理 風險控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完善,當前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市場化改革不斷推行,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格局,國有、私營和中外合資等形式的醫療機構層出不窮,醫療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加劇。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醫院必須合理的拓寬融資的渠道,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才能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然而在醫院負債經營的時候,必然會伴隨著一定的市場風險,對財務風險的監控對保障醫院正常運行十分重要。因此,醫院必須重視對財務風險的監測,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實現對潛在財務風險的實時監控。本文對當前我國醫院面臨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分析醫院控制風險的對策。
一、當前我國醫院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
目前,我國醫院的財務風險的存在主要是因為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醫院獲得越來越多的私營權,這給醫院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不小的挑戰。許多醫院對醫療經費的增長幅度控制不當,運營成本持續攀升,這些都導致了醫院的發展遇到了困境。再加上醫院財務風險意識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導致財務風險不斷加大。目前,我國醫院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醫療改革的推進促進了老百姓的醫療需求的增長,政府財政不足以及醫院內部資金的匱乏導致醫院大量的舉債。通過舉債的方式來完成基本設施、設備以及人才的引進,以求吸納更多的患者。這種負債的發展方式使得醫院的運營成本急劇上升,大量的貸款使得醫院的資產負債率偏高,長期負債問題嚴重。醫院不斷吸收新技術和新項目,造成了公共醫療費用的攀升。這種負債經營很可能導致醫院的負債失控,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共同作用導致資金鏈的斷裂。
(二)醫療行業競爭的加劇,市場規則下,不斷有民營和中外合資的醫療機構出現,給市場上現有醫院造成巨大的競爭壓力。醫院不斷增加醫療設施的改進,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藥、收費,造成醫院支出超標,造成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應收賬款風險。隨著新醫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會對超低的價格產生過度消費,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此外,醫院的應收賬款管理缺乏應有的催帳觀念和風險意識,常常會錯過收賬的最好時機,給醫院造成大量的呆賬和死賬,使醫院蒙受巨大損失。隨著醫療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體變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財政補貼對醫院進行補助,但政府的財政補貼往往較長時間才能到賬,這也造成了醫院的資金周轉困難。
(四)為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醫院大量采購先進的醫療設備。但是在設備的采集過程中,由于缺乏對設備的技術、市場和財務的可行性研究,對設備的市場前景、設備的先進性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同時對設備使用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的影響預測,導致醫院盲目購買設備,造成資金的浪費,甚至使醫院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
二、新時期控制醫院市場風險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加強財務監督
隨著新時期醫療改革的推進,財務管理成為醫院控制市場風險的重要工作。想要做好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首先應該在思想上充分重視,明確新時期醫院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其次,醫院的管理者除了具備良好的醫療專業知識外,還要加強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學習,轉變以前只重醫療衛生建設,忽視市場風險和財務管理的觀念和做法。長期以來,醫院往往因為沒有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制,導致醫院的市場風險加大,嚴重的影響了醫院的發展,因此,新時期加強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對于規避市場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防范
隨著醫院所面臨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多,醫院想要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首先,醫院應該加強對成功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的學習,建立健全醫院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綜合的分析醫院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潛在的風險,利用各種會計方法,積極的對醫院的財務策略進行調整,有效的防范市場風險;其次,醫院的領導應該轉變管理思想,改變傳統的只重視醫療建設,忽視醫院財務管理的觀念。積極學習財務知識,增強風險防范的意識,正確的領導全體財務人員參與風險防范;最后,要樹立全體醫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健全良好的財務管理機制,提高醫院財務人員的素質,實行科學的績效考核制,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控制醫院潛在的市場風險。
(三)加強醫院內控制度建設
由于醫院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導致醫院的資產不斷流失,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以及醫院最終的經營管理失敗。通過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及時的發現醫院財務管理活動和醫院財務信息存在的問題,進而可以提高醫院會計信息的質量,不斷的改進醫院的管理,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如果醫院的規模較小,不能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也應該定期的聘請滋生的注冊會計師對醫院的會計賬目和財務報表進行系統的審核,及時的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醫院內部管理更加完善。醫院也可以指定專人定期或不定期對重要業務活動及信息進行審核,這樣可以減少重大問題的出現。
三、結語
隨著新醫改的推進,醫院所面臨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大量市場風險的威脅著醫院的健康發展。因此,醫院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強醫院內部控制工作,不斷提高醫院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操作風險;CAPM 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066-03
引言
資產證券化是20世紀70年代全球金融市場最具活力的金融創新之一,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最先使用這個金融創新工具進行融資,成功地改善了金融環境和促進了金融制度的發展。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實際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2005年11月,以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為試點項目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市交易,標志著中國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正式拉開序幕,時至今日,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中國資產證券化行進的腳步并非一帆風順,而是步履蹣跚、舉步維艱。究其原因:除了市場因素,不乏操作風險的影響。資產證券化結構煩瑣、操作流程復雜,要順利實施這項工作,對各參與方的協調配合、組織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存在的操作風險較多。
操作風險是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① 2003年,國際清算銀行(BIS)下屬的巴塞爾委員會(Basel Committee)將操作風險納入風險資本的計算和監管框架。從而金融風險被定義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三大主要風險 [1]。
目前,中國對資產證券化風險的研究還限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而隨著證券化實施項目的深入,對操作風險的研究也事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將操作風險理論運用到中國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中,文章試圖從量化的角度對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的操作風險進行評估。并通過實際風險分析給予檢驗。使我們真正認識到操作風險的存在,也為資產證券化的監管機構全面而系統分析金融風險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一、 操作風險研究文獻綜述
從全球范圍看,盡管操作風險近些年來給不少金融機構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巴塞爾新協議也從制度化的角度對操作風險管理提出了近乎標準化的要求,但迄今為止,已經建立起有效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的金融機構并不多見,操作風險的管理結構、程序、方法、工具和模型也遠遠沒有信用風險管理和市場風險管理那樣成熟。特別是定量化研究,還處在一個探索與發展的階段。
盡管操作風險的定量管理難于其他風險管理,但人類不畏困難、勇于追求的腳步一刻都不會停止。由于操作風險涉及到人的因素,以及它涵蓋了很多低概率但是損失程度大的損失事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操作風險一直被視為是不可度量的,或者至少是很難用數量方法度量的。但是隨著監管機構對操作風險的重視、更多成熟的統計方法和模擬計算技術的介入,以及損失事件歷史數據累積日益豐富,最近兩年出現了一些用來度量操作風險的數量模型。巴塞爾委員會2004年提出了計算操作風險監管資本要求的三種方法:基本指標法(Basic Indicator Approach)、標準法(Standardised Approach)和高級衡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后來,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巴塞爾委員會的方法,如在險價值方法,極值理論,波動率模型,神經網絡模型,CAPM模型,信度理論、Delta-EVT模型等。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模型的度量也不是萬能的,其效果還有待檢驗,真正成熟、準確的模型還沒有出現。按照操作風險度量的出發角度不同,有學者將這些數量模型分成兩個大類: 由上至下模型和由下至上模型 [2]。
由上至下模型(Top-down Models)是在假設對企業的內部經營狀況不甚了解,將其作為一個黑箱,對其市值、收入、成本等變量進行分析,然后計算操作風險的值。使用這種思路建立的模型包括:標準法、基本指標法、CAPM 模型、波動率模型;由下至上模型(Bottom-up Models)是在對企業各個業務部門的經營狀況及各種操作風險的損失事件有了深入的研究之后,然后分別考慮各個部門的操作風險,最終將其加總作為整個企業的操作風險。按照這種思路建立的度量模型包括:高級衡量法、在險價值方法、極值理論、神經網絡模型、信度理論、Delta-EVT模型等。
21世紀以來,國內學者對金融領域操作風險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巴曙松(2002)分析了操作風險的特點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于操作風險相關規定的演變,并討論了當前國際金融界通常采用的操作風險衡量方法;沈沛龍、任若恩(2002)對新巴塞爾協議中關于操作風險資本金計算的理論依據和計算框架進行了剖析;葉永剛、顧京圃(2003)等學者依托中國建設銀行,對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了分析和設計,其中專門論述了操作風險控制問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2003)也從自身實際出發對內部控制與評價的理論和實務問題進行了研究,大量援引內部案例說明了操作風險防范問題;蔣東明等學者(2004 )從管理程序和組織結構再造的角度研究了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問題,并設計了一種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程序的模式 [3]。
這些研究工作從操作風險的度量技術、管理機制、監管機制要求等方面出發,對操作風險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設計,極大地推動了操作風險理論的發展。
二、定量研究
在金融領域的內部損失數據建立不完全的情況下,對操作風險定量研究最好的選擇是由上至下模型,從公開報道中獲取需要的數據達到我們的目的。本文使用CAPM 模型,針對中國資產證券化的試點項目: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進行定量研究。
(一)模型引入
CAPM 即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縮寫,最早由Chase Manhattan Bank使用,是金融領域廣泛應用的資產定價模型,最簡單的CAPM模型討論了特定資產的預期回報率或要求回報率同回報率的不確定性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即在有效市場上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4]。套用CAPM模型衡量操作風險時,考慮各個風險因素對目標變量的影響。計算目標變量的方差,然后將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因素所造成的方差從中剔除,將剩余的方差作為操作風險值。因此,按照選取目標變量的不同,就依次有了證券因素模型、收入模型、成本模型等。其中,收入模型的度量結果優于其他模型(樊欣、楊曉光2003),因此,本文實證分析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以收入為目標變量的CAPM模型。
收入因素模型將企業的凈收入作為目標變量,然后考慮可能影響凈收入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因素,凈收入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這些因素解釋,而余下的那些不能解釋的部分將被作為該企業由于操作風險引起的波動。模型如下:
rt=a+b1 +b2 +b3 +…+c
其中,rt 是企業的收益率,pit是第 i 個風險因素的收益率,bi 代表了對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即系數。由于操作風險引起的凈收入波動:
σ2=σ2total (1-R2)
假設凈收入的波動服從正態分布,那么根據正態分布的特點,我們將 3.1 倍標準差作為操作風險,這樣就包括了 99.9%的置信區間。這樣基本就可以包括了操作風險引起的未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
OpRisk = 3.1σ
該方法的前提是市場的有效性,即認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各種風險因素已經在凈收入中表現出來。
(二)數據選取及變量分析
2005年11月,中國以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為試點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建行建元發行有效期從2005.11.10~2037.11.26 ,開元一期從2005.12.21~2007.6.30。為了交流和研究的需要,專家和學者們專門建立了資產證券花網站(省略),里面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本文從中選取了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受托機構公開報道的財務數據,這些數據翔實、準確、可靠。
根據CAPM模型對數據的要求,分別以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凈收入為被解釋變量,一般來說,影響凈收入的因素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而操作風險的度量大小是除去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剩余值,因此,文章轉換為研究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對凈收入的影響關系。在資產證券化項目中,決定信用風險損失的因素是貸款人違約(LGD)或提前償還貸款(prepayment);決定市場風險損失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變動或二級市場流動性不強以及國家GDP、CPI等。證券化項目的收入來源于資本和利差,由經驗與多次試算,本文選取影響凈收入的變量:違約率、提前償付率、利差,本金①等作為解釋變量。因此,模型的形式為:
Income=a+b1(capital)+b2(Loan-Deposit)+b3(prepayment)+b4(LGD)
(三)統計結果
用SPSS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回歸計算,分別計算凈收入總方差、R-Square.操作風險對應的方差、操作風險對應的標準差,以及0.1%水平下操作風險的估計值。得出結果如下:
表1 統計結果
在上表中,操作風險對應的方差= 凈收入的方差×(1- R2),操作風險對應的標準差為操作風險對應方差的平方根值, 0.1%水平下操作風險的估計值為 3.1 倍操作風險對應的標準差。
方差分析表中的R-Square 值反映了因變量的方差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模型所解釋,它的值越接近于 1,說明模型的解釋能力越強。在本文的模型中, 能被模型所解釋的那部分是由于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造成的,不能被模型解釋的方差被認為是由操作風險引起的。在建行建元的結果中,R-Square 值為 0.859, 說明 85.9%的方差可以由模型解釋, 即操作風險占到總方差的 14.1%。在開元一期的結果中, 回歸模型的R-Square 值為 0.975,即模型可以解釋方差中的 97.5%。同時也說明操作風險在總的方差中占到 2.5%。在國際上, 業界一般認為操作風險在總風險中占有比例為 10%~ 20%,本文的實證結果與國際判斷基本吻合,無論是事實,還是偶然,至少我們可以斷定,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試點項目中存在操作風險。
表1還可以看出,從操作風險的絕對值看,開元一期大于建行建元,但開元一期2005年11月發行證券化貸款額度為41.77億元,而建行建元發行額度為30.17億元。從相對值來看,開元一期單位資本金的操作風險小于建行建元。
三、實際風險分析
為了更進一步驗證上面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考察實際的情況,雖然不能取得內部損失數據,但可以通過公開的信息資料作出判斷。從2005年12月至2007年4月,收集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兩家受托公司披露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的信息情況,對他們的經營管理水平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下表是截至 2007 年 4月1 日建行建元和開元一期的訴訟仲裁對比數據表(見表2):
表2 資產池中進入處置程序的信托財產情況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建行建元在2005年至到2007年初,涉及到訴訟處置18起,非訴訟處置39起,而開元一期在這期間沒有發生信貸資產中進入法律訴訟程序的情況。但開元在2007年第一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收入數額因未能達到最低募集資金額而失敗。
對建行建元來講, 雖然每次報告幾乎都有訴訟或非訴訟的司法程序出現,并且時間越后情況越嚴重,但多數是由于信貸資產拖欠、違約等情況,應該歸于信用風險; 同時也不排除受托機構或貸款服務機構在運營過程中內部控制不足出現錯誤產生糾紛、或者資產選擇的失誤等,這部分損失屬于操作風險。
在上面的結果中, 我們驚訝地發現:開元一期在本文考察的時間段內沒有發生一訟或非訴訟的司法案件。難道真是開元的經營管理無可挑剔嗎?通過對比,建元的基礎資產是15 162筆住房抵押貸款,開元是由51筆涉及電力、電信、鐵路、石油、采礦等行業的資產組成,與建元相比,開元基礎資產優良、管理難度小,因而經營管理中的操作風險小,而這一基本事實能夠在CAPM模型的定量分析中反應出來,說明了模型的運用有其合理與可信的一面。
開元2007年發行的失敗客觀上歸咎于市場因素,發行時,中國資本市場利空消息不斷涌現,已發行債券產品流動性不佳,但主觀上也反應了人員的操作失誤:選擇時機不成熟,選擇對象不合適,產品設計不合理等等,與操作風險有關。
結論
經過上面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資產證券化的操作風險可以使用CAPM模型進行度量。盡管其結果可能不太準確, 但是仍然可以從結果中對證券化業務操作風險的數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為它畢竟給了操作風險一個可以衡量的工具??梢允褂盟鼇韼椭O管機構或者投資者評估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管理水平;證券化機構也可以使用它來改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管理水平。(2)以收入為被解釋變量的模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操作風險值的大小。通過實證研究,從2005年12 月至2007年4月,中國資產證券化試點項目所產生的操作風險在合理范圍內。目前,開元一期的操作風險小于建行建元。(3)損失數據的質量與數量是影響研究結果可靠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歷史太短, 并且是公開報道的數據,排除了內部欺詐、隱瞞的可能,僅僅反應的是高頻率低風險的那一類損失,在操作風險中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影響了我們對結果可靠性的判斷。資產證券化操作風險乃至于對其他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量化分析與評估還任重而道遠。因此, 為有效地測定操作風險, 金融機構本著對自己負責的理念,應當收集和積累“實話實說”的內部損失數據,盡可能地讓數據更加完整、更加真實,為發展由下至上理論模型,建立更加實用、有效的操作風險度量研究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省略,1998-09.
[2]樊欣,楊曉光.操作風險度量: 國內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J].系統工程,2004,(5):44.
篇8
關鍵詞:電力企業,風險管理,定量風險評估
0、引言
電力作為高風險產業,不僅源于其公用事業屬性,以及技術資金密集、供求瞬時平衡、生產運行連續等特征,同時電力項目投資額巨大、建設周期長、沉沒成本高,而且,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進程的深入,市場主體越來越多,電力交易關系復雜,不同主體之間協調困難,電力行業規劃建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大、電力市場風險增加。根據“十一五”期間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面對我國電力市場化發展的現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風險觀念,加強風險管理將是電力企業的重要任務。本文在闡述了企業風險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及方法,以期推動電力系統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1、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風險作為客觀存在,要求人們考察研究風險時,要從決策角度認識到風險與人們有目的活動、行動方案選擇及事物的未來變化有關。風險的形成過程和風險的客觀性、損失性、不確定性特征共同構成風險形成機制分析和風險管理的基礎。
人們一般對風險持厭惡態度,都想減小風險損失,追求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優化。風險管理的提出與發展與企業發展狀況、社會背景密不可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學科,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之后傳到西歐、亞洲、拉丁美洲。美國大多數企業都設置專職部門進行風險管理,許多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都開設風險管理課程。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計;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學科理論指導,還需要多種方法支持。
源于風險意識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三大部份。根據風險形成的過程,風險分析需要進行風險辨識、風險估計。風險估計需要進行頻率分析與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通過風險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統所有風險的風險估計,對此再參照相應的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判斷系統的風險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這就是風險評價。風險分析與風險評價總稱為風險評估。為進行風險定量化估算,要進行定量風險評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對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風險,即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不僅要定性分析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狀況,而且要盡可能基于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對風險進行定量評價。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工業企業也希望將風險損失價值化并給出貨幣衡量標準。風險管理就是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三者密切相聯的動態過程,見圖1。
2、風險管理的組織實施與基本流程
為有效實施風險管理,企業應由專門的組織及相關人員按一定程序組織實施風險管理工作。據《幸福》雜志對美國500多家大公司的調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層以上的經理人員負責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趨勢是董事會下屬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風險管理,組織實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風險管理規劃;②風險辯識;③風險評估;④風險管理策略方案選擇;⑤風險管理策略實施;⑥風險管理策略實施評價。如圖2所示。
3、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QRA)
電力企業QRA的建立與發展從內部來看,不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各專業分析作基礎,從外部而言有電力用戶、政府與社會公眾、咨詢機構等眾多相關主體的關注。電力企業QRA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QRA有利于企業將風險水平控制在規定標準的風險水平之內,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則;通過開展QRA可幫助企業全面識別風險,并按輕重緩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將精力、財力、物力集中于風險控制的重要緊急領域,使風險管理決策更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過對各種風險控制方案或安全改進措施進行QRA,使決策者對方案措施進行優劣選擇,為公司提出決策支持。電力企業的風險將對其它企業和主體帶來連帶影響,并產生放大效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高效、優質是各行各業和政府管理部門共同的愿望。電力企業實施QRA具有現實意義。
3.1 電力企業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電力企業QRA是指在工業系統QRA的基礎上,考慮電力系統的技術經濟特點及運行規律,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及電力市場化進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方法。為便于實施風險管理,保證風險評估質量,滿足風險評估過程各階段的不同要求,構建如圖3所示的適用于電力企業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體實施時,允許依實際情況而有所改變。
3.2 電力企業QRA的主要工作內容
(1)確定目標及范圍。包括風險管理的目的與意義,待分析系統的設備配置、工作流程、資金、人員、管理、信息、地區、人文環境等,即確定QRA實現目標和實施條件等。
(2)風險辨識。即找出待評價系統中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進行初步分析,通過安全檢查看系統是否達到規范要求。風險辯識的基本途徑有歷史事故統計分析、安全檢查表分析、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樹分析(ETA)、事故樹分析(ETA)、風險分析調查表、保單檢視表、資產風險暴露分析表、財務報表、流程圖、現場檢查表、風險趨勢估計表等。為配合保險公司對出險事項的處理,可采用從下至上的歸納法、從上至下的演繹法及兩者綜合運用。針對特定風險,可選用基于系統平面布置的區域分析、隱含事件分析、德爾菲法及基于事故樹分析的風險事故網絡法等。風險辯識不只局限于系統硬件,還應考慮人為因素、組織制度等系統軟件。
風險綜合集成是指對所有風險按其特性類型分門別類加以匯總整理。因電力工業特點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特點,把電力系統風險按廠網分開的行業結構進行分類。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主要有電源規劃風險、報價競價上網風險、供求平衡風險、市場力抑制風險、備用容量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項目風險、中介機構風險等。對于電網企業而言,主要有電網規劃風險、電網融資風險、購電電價風險、電力交易轉移風險、輔助服務風險、成本分攤風險、輸電阻塞風險、輸電能力風險、備用率風險、電力監管風險等。另外,電力企業還將面臨電力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風險及電能質量風險等。
風險綜合集成后的初步風險分析是對已辯識出的風險進行初步分析評估,確定風險的等級或水平。風險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計或僅作定性評估,風險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礎上,進行定量評估。
(3)頻率分析。即確定風險可能發生的頻率,其方法主要有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故障樹分析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是根據有關事故的歷史數據預測今后可能發生的頻率。因此要建立
風險數據庫,既作為QRA的基礎,又作為風險決策的依據。故障樹分析作為一種自上而下的邏輯分析法,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系統失效(頂事件)與基本部件的失效聯系起來,根據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計算出頂事件的發生概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是在歷史數據與專家經驗的基礎上,采用某種失效理論模型來計算風險發生頻率。
(4)風險測定估計。根據風險特性及類型,運用一定的數學工具測定或估計風險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觀估計法、客觀估計法、期望值法、數學模型法、隨機模擬法和馬爾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風險在某種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及損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情景分析通過事件樹模型分析特定風險在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損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對其它事物的影響及利益損失并歸結為某種風險指標。
(6)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應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則。ALARP原則是指任何系統都存在風險,而且風險水平越低,即風險程度越小要進一步減少風險越困難,其成本會呈指數曲線上升。也就是說,風險改進措施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最終趨于零,甚至為負值。因此,必須在風險水平與成本間折衷考慮。如果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所得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之上,則該風險被拒絕,如果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線之下,則該風險可接受,無需采取風險改進措施;如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與可接受線之間,即落人ALARP區(可容忍區),這時要進行風險改進措施投資成本風險分析或風險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結果如果證明進一步增加風險改進投資對電力企業的風險水平減小貢獻不大,則該風險是可接受的,即允許該風險存在,以節省投資成本。ALARP原則的經濟學解釋類似投入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一樣,風險與風險措施投入間的風險曲線也呈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3.3 電力企業QRA常用方法
根據電力企業QRA的工作內容和實現要求,結合電力企業本身特點,電力企業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檢查表即實施安全檢查的項目明細表;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技術和故障模式影響分析與致命度分析(FMEACA)技術;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技術;事件樹分析技術;基于概率影響圖技術、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可靠性工程技術期望值法、風險主觀、客觀估計法、模糊評估法等。
篇9
關鍵詞:電力企業,風險管理,定量風險評估
0、引言
電力作為高風險產業,不僅源于其公用事業屬性,以及技術資金密集、供求瞬時平衡、生產運行連續等特征,同時電力項目投資額巨大、建設周期長、沉沒成本高,而且,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進程的深入,市場主體越來越多,電力交易關系復雜,不同主體之間協調困難,電力行業規劃建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大、電力市場風險增加。根據“十一五”期間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面對我國電力市場化發展的現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風險觀念,加強風險管理將是電力企業的重要任務。本文在闡述了企業風險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及方法,以期推動電力系統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1、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風險作為客觀存在,要求人們考察研究風險時,要從決策角度認識到風險與人們有目的活動、行動方案選擇及事物的未來變化有關。風險的形成過程和風險的客觀性、損失性、不確定性特征共同構成風險形成機制分析和風險管理的基礎。
人們一般對風險持厭惡態度,都想減小風險損失,追求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優化。風險管理的提出與發展與企業發展狀況、社會背景密不可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學科,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之后傳到西歐、亞洲、拉丁美洲。美國大多數企業都設置專職部門進行風險管理,許多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都開設風險管理課程。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計;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學科理論指導,還需要多種方法支持。
源于風險意識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三大部份。根據風險形成的過程,風險分析需要進行風險辨識、風險估計。風險估計需要進行頻率分析與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通過風險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統所有風險的風險估計,對此再參照相應的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判斷系統的風險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這就是風險評價。風險分析與風險評價總稱為風險評估。為進行風險定量化估算,要進行定量風險評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對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風險,即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不僅要定性分析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狀況,而且要盡可能基于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對風險進行定量評價。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工業企業也希望將風險損失價值化并給出貨幣衡量標準。風險管理就是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三者密切相聯的動態過程,見圖1。
2、風險管理的組織實施與基本流程
為有效實施風險管理,企業應由專門的組織及相關人員按一定程序組織實施風險管理工作。據《幸?!冯s志對美國500多家大公司的調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層以上的經理人員負責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趨勢是董事會下屬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風險管理,組織實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風險管理規劃;②風險辯識;③風險評估;④風險管理策略方案選擇;⑤風險管理策略實施;⑥風險管理策略實施評價。
3、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qra)
電力企業qra的建立與發展從內部來看,不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各專業分析作基礎,從外部而言有電力用戶、政府與社會公眾、咨詢機構等眾多相關主體的關注。電力企業qra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qra有利于企業將風險水平控制在規定標準的風險水平之內,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則;通過開展qra可幫助企業全面識別風險,并按輕重緩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將精力、財力、物力集中于風險控制的重要緊急領域,使風險管理決策更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通過對各種風險控制方案或安全改進措施進行qra,使決策者對方案措施進行優劣選擇,為公司提出決策支持。電力企業的風險將對其它企業和主體帶來連帶影響,并產生放大效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高效、優質是各行各業和政府管理部門共同的愿望。電力企業實施qra具有現實意義。
3.1 電力企業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電力企業qra是指在工業系統qra的基礎上,考慮電力系統的技術經濟特點及運行規律,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及電力市場化進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方法。為便于實施風險管理,保證風險評估質量,滿足風險評估過程各階段的不同要求,構建如圖3所示的適用于電力企業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體實施時,允許依實際情況而有所改變。
3.2 電力企業qra的主要工作內容
(1)確定目標及范圍。包括風險管理的目的與意義,待分析系統的設備配置、工作流程、資金、人員、管
理、信息、地區、人文環境等,即確定qra實現目標和實施條件等。
(2)風險辨識。即找出待評價系統中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進行初步分析,通過安全檢查看系統是否達到規范要求。風險辯識的基本途徑有歷史事故統計分析、安全檢查表分析、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樹分析(eta)、事故樹分析(eta)、風險分析調查表、保單檢視表、資產風險暴露分析表、財務報表、流程圖、現場檢查表、風險趨勢估計表等。為配合保險公司對出險事項的處理,可采用從下至上的歸納法、從上至下的演繹法及兩者綜合運用。針對特定風險,可選用基于系統平面布置的區域分析、隱含事件分析、德爾菲法及基于事故樹分析的風險事故網絡法等。風險辯識不只局限于系統硬件,還應考慮人為因素、組織制度等系統軟件。
風險綜合集成是指對所有風險按其特性類型分門別類加以匯總因電力工業特點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特點,把電力系統風險按廠網分開的行業結構進行分類。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主要有電源規劃風險、報價競價上網風險、供求平衡風險、市場力抑制風險、備用容量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項目風險、中介機構風險等。對于電網企業而言,主要有電網規劃風險、電網融資風險、購電電價風險、電力交易轉移風險、輔助服務風險、成本分攤風險、輸電阻塞風險、輸電能力風險、備用率風險、電力監管風險等。另外,電力企業還將面臨電力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風險及電能質量風險等。
風險綜合集成后的初步風險分析是對已辯識出的風險進行初步分析評估,確定風險的等級或水平。風險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計或僅作定性評估,風險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礎上,進行定量評估。
(3)頻率分析。即確定風險可能發生的頻率,其方法主要有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故障樹分析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是根據有關事故的歷史數據預測今后可能發生的頻率。因此要建立
風險數據庫,既作為qra的基礎,又作為風險決策的依據。故障樹分析作為一種自上而下的邏輯分析法,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系統失效(頂事件)與基本部件的失效聯系起來,根據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計算出頂事件的發生概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是在歷史數據與專家經驗的基礎上,采用某種失效理論模型來計算風險發生頻率。
(4)風險測定估計。根據風險特性及類型,運用一定的數學工具測定或估計風險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觀估計法、客觀估計法、期望值法、數學模型法、隨機模擬法和馬爾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風險在某種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及損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情景分析通過事件樹模型分析特定風險在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損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對其它事物的影響及利益損失并歸結為某種風險指標。
(6)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應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則。alarp原則是指任何系統都存在風險,而且風險水平越低,即風險程度越小要進一步減少風險越困難,其成本會呈指數曲線上升。也就是說,風險改進措施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最終趨于零,甚至為負值。因此,必須在風險水平與成本間折衷考慮。如果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所得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之上,則該風險被拒絕,如果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線之下,則該風險可接受,無需采取風險改進措施;如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與可接受線之間,即落人alarp區(可容忍區),這時要進行風險改進措施投資成本風險分析或風險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結果如果證明進一步增加風險改進投資對電力企業的風險水平減小貢獻不大,則該風險是可接受的,即允許該風險存在,以節省投資成本。alarp原則的經濟學解釋類似投入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一樣,風險與風險措施投入間的風險曲線也呈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3.3 電力企業qra常用方法
根據電力企業qra的工作內容和實現要求,結合電力企業本身特點,電力企業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檢查表即實施安全檢查的項目明細表;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技術和故障模式影響分析與致命度分析(fmeaca)技術;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技術;事件樹分析技術;基于概率影響圖技術、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可靠性工程技術期望值法、風險主觀、客觀估計法、模糊評估法等。
篇10
關鍵詞:電力企業,風險管理,定量風險評估
0、引言
電力作為高風險產業,不僅源于其公用事業屬性,以及技術資金密集、供求瞬時平衡、生產運行連續等特征,同時電力項目投資額巨大、建設周期長、沉沒成本高,而且,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進程的深入,市場主體越來越多,電力交易關系復雜,不同主體之間協調困難,電力行業規劃建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大、電力市場風險增加。根據“十一五”期間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面對我國電力市場化發展的現狀,增強風險意識,樹立風險觀念,加強風險管理將是電力企業的重要任務。本文在闡述了企業風險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及方法,以期推動電力系統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1、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風險作為客觀存在,要求人們考察研究風險時,要從決策角度認識到風險與人們有目的活動、行動方案選擇及事物的未來變化有關。風險的形成過程和風險的客觀性、損失性、不確定性特征共同構成風險形成機制分析和風險管理的基礎。
人們一般對風險持厭惡態度,都想減小風險損失,追求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優化。風險管理的提出與發展與企業發展狀況、社會背景密不可分。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管理學科,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之后傳到西歐、亞洲、拉丁美洲。美國大多數企業都設置專職部門進行風險管理,許多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都開設風險管理課程。風險管理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計;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學科理論指導,還需要多種方法支持。
源于風險意識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三大部份。根據風險形成的過程,風險分析需要進行風險辨識、風險估計。風險估計需要進行頻率分析與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通過風險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統所有風險的風險估計,對此再參照相應的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判斷系統的風險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這就是風險評價。風險分析與風險評價總稱為風險評估。為進行風險定量化估算,要進行定量風險評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對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風險,即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不僅要定性分析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及損失狀況,而且要盡可能基于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對風險進行定量評價。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工業企業也希望將風險損失價值化并給出貨幣衡量標準。風險管理就是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三者密切相聯的動態過程,見圖1。
2、風險管理的組織實施與基本流程
為有效實施風險管理,企業應由專門的組織及相關人員按一定程序組織實施風險管理工作。據《幸?!冯s志對美國500多家大公司的調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層以上的經理人員負責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趨勢是董事會下屬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公司風險管理,組織實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風險管理規劃;②風險辯識;③風險評估;④風險管理策略方案選擇;⑤風險管理策略實施;⑥風險管理策略實施評價。
3、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QRA)
電力企業QRA的建立與發展從內部來看,不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各專業分析作基礎,從外部而言有電力用戶、政府與社會公眾、咨詢機構等眾多相關主體的關注。電力企業QRA對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QRA有利于企業將風險水平控制在規定標準的風險水平之內,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則;通過開展QRA可幫助企業全面識別風險,并按輕重緩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將精力、財力、物力集中于風險控制的重要緊急領域,使風險管理決策更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通過對各種風險控制方案或安全改進措施進行QRA,使決策者對方案措施進行優劣選擇,為公司提出決策支持。電力企業的風險將對其它企業和主體帶來連帶影響,并產生放大效應,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高效、優質是各行各業和政府管理部門共同的愿望。電力企業實施QRA具有現實意義。
3.1電力企業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電力企業QRA是指在工業系統QRA的基礎上,考慮電力系統的技術經濟特點及運行規律,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及電力市場化進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方法。為便于實施風險管理,保證風險評估質量,滿足風險評估過程各階段的不同要求,構建如圖3所示的適用于電力企業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體實施時,允許依實際情況而有所改變。
3.2電力企業QRA的主要工作內容
(1)確定目標及范圍。包括風險管理的目的與意義,待分析系統的設備配置、工作流程、資金、人員、管理、信息、地區、人文環境等,即確定QRA實現目標和實施條件等。
(2)風險辨識。即找出待評價系統中所有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進行初步分析,通過安全檢查看系統是否達到規范要求。風險辯識的基本途徑有歷史事故統計分析、安全檢查表分析、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樹分析(ETA)、事故樹分析(ETA)、風險分析調查表、保單檢視表、資產風險暴露分析表、財務報表、流程圖、現場檢查表、風險趨勢估計表等。為配合保險公司對出險事項的處理,可采用從下至上的歸納法、從上至下的演繹法及兩者綜合運用。針對特定風險,可選用基于系統平面布置的區域分析、隱含事件分析、德爾菲法及基于事故樹分析的風險事故網絡法等。風險辯識不只局限于系統硬件,還應考慮人為因素、組織制度等系統軟件。風險綜合集成是指對所有風險按其特性類型分門別類加以匯總整理。因電力工業特點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特點,把電力系統風險按廠網分開的行業結構進行分類。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主要有電源規劃風險、報價競價上網風險、供求平衡風險、市場力抑制風險、備用容量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項目風險、中介機構風險等。對于電網企業而言,主要有電網規劃風險、電網融資風險、購電電價風險、電力交易轉移風險、輔助服務風險、成本分攤風險、輸電阻塞風險、輸電能力風險、備用率風險、電力監管風險等。另外,電力企業還將面臨電力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風險及電能質量風險等。
風險綜合集成后的初步風險分析是對已辯識出的風險進行初步分析評估,確定風險的等級或水平。風險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計或僅作定性評估,風險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礎上,進行定量評估。
(3)頻率分析。即確定風險可能發生的頻率,其方法主要有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故障樹分析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歷史數據統計分析是根據有關事故的歷史數據預測今后可能發生的頻率。因此要建立風險數據庫,既作為QRA的基礎,又作為風險決策的依據。故障樹分析作為一種自上而下的邏輯分析法,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系統失效(頂事件)與基本部件的失效聯系起來,根據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計算出頂事件的發生概率。失效理論模型分析是在歷史數據與專家經驗的基礎上,采用某種失效理論模型來計算風險發生頻率。
(4)風險測定估計。根據風險特性及類型,運用一定的數學工具測定或估計風險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觀估計法、客觀估計法、期望值法、數學模型法、隨機模擬法和馬爾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風險在某種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及損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與損失分析。情景分析通過事件樹模型分析特定風險在環境作用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損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對其它事物的影響及利益損失并歸結為某種風險指標。
(6)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風險標準及可接受性應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則。ALARP原則是指任何系統都存在風險,而且風險水平越低,即風險程度越小要進一步減少風險越困難,其成本會呈指數曲線上升。也就是說,風險改進措施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最終趨于零,甚至為負值。因此,必須在風險水平與成本間折衷考慮。如果電力企業定量風險評估所得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之上,則該風險被拒絕,如果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線之下,則該風險可接受,無需采取風險改進措施;如風險水平在不可接受線與可接受線之間,即落人ALARP區(可容忍區),這時要進行風險改進措施投資成本風險分析或風險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結果如果證明進一步增加風險改進投資對電力企業的風險水平減小貢獻不大,則該風險是可接受的,即允許該風險存在,以節省投資成本。ALARP原則的經濟學解釋類似投入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一樣,風險與風險措施投入間的風險曲線也呈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3.3電力企業QRA常用方法
根據電力企業QRA的工作內容和實現要求,結合電力企業本身特點,電力企業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檢查表即實施安全檢查的項目明細表;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技術和故障模式影響分析與致命度分析(FMEACA)技術;風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技術;事件樹分析技術;基于概率影響圖技術、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可靠性工程技術期望值法、風險主觀、客觀估計法、模糊評估法等。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