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20:24: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企業創新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企業創新文化建設
一、微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現狀及問題
在微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上首先表現出的是企業創始者創新文化建設理念相對滯后。微小企業創立初期,規模還小,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由于品種較少,企業規模普遍不大,組織機構相對簡單,管理方式較為單一,員工素質相對不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忙于生計,不被殘酷的市場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慮企業當前所處的位置和現狀,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對長遠利益的戰略無暇顧及,尤其是創新文化建設。很多微小企業的創始者覺得條件還不成熟,企業創新文化建設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因而忽略或不重視企業創新文化建設。
其次,由于創新文化建設的滯后,企業職工缺乏凝聚力與向心力。由于員工缺乏與公司共進退、共榮衰的發展目標,缺乏一種讓員工充滿激情的工作氛圍,造成員工跳槽現象頻發,因人才資源流失導致企業內部關鍵技術泄密現象在微小企業時常發生,由于創新文化建設的滯后影響了微小企業科技創新步伐。
再次,在微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方面表現出的是舊文化取代了創新文化。多數微小企業發展之初還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然而家族經營只是其中一個階段,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家族企業的局限性就暴露出來,這些局限性所產生的文化障礙是制約微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表現在:家長式的決策容易給企業帶來風險、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導致不懂企業管理的人走上領導崗位而降低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產生不公平的內部競爭環境,留不住人才,這種家長制決策文化、任人唯親文化、隨意性文化是自家族企業成立起就形成的缺限,也是微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微小企業加強創新文化建設途徑
微小企業在發展之初,如何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從那些方面著手而不至于使創新文化建設成為一種標榜呢?
創新文化企業信貸服務建議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文化產業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文化產業實現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2004年到2008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3439億元增長到76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高于國民經濟的整體增速。與此同時,由于融資渠道不暢,束縛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銀行信貸作為文化產業融資的核心渠道來源,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我們就銀行信貸與文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及其運作機理進行分析。
1銀行信貸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文化市場管理的逐步放開,一大批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起來,銀行信貸為文化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別是2009年國家九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出臺以后,國內商業銀行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正在逐漸加大。
一是通過銀行與政府合作,打通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通道。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積極采取包括融資扶持、設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等在內的各種措施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銀行通過與各級政府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憑借政府平臺引入政策支持,進行宏觀布局,攜手搭建各類文化企業融資服務網絡。2008年,中國銀行與文化部簽署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采取“文化部組織推薦、中國銀行獨立審貸”的合作方式,中行已為多個文化部推薦項目提供融資支持,項目涉及文化園區、工藝品制造、動漫游戲等多個領域。2009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與上海市簽訂了《推進上海市文化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將在5年內為上海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300億元融資規模。2010年10月,工商銀行湖北分行、中國銀行湖北分行與湖北省文改辦簽署協議,為湖北文化企業提供220億元的授信額度。銀行業通過與各級政府的合作,不僅為文化產業提供了貸款融資,還結合各地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嘗試在推動重點文化企業整合并購、上市、“走出去”和開發多元化金融產品等更高層面進行深度合作,探索銀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二是初步嘗試創新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方式。針對一些文化企業沒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擔保,只擁有版權等知識產權類的無形資產的實際,部分銀行逐步開展了以版權質押為核心、輔助專業擔保方式向文化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創新了文化金融服務產品。如北京銀行從2007年以來,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的中小型企業,推出了“創意貸”文化創意升級系列產品,積極研發集聚區商圈貸款、集聚區內文化創意組合聯保貸款等新產品;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則面向政府重點支持的影視、出版、演藝、藝術品經營、動漫與網游六大類型文化企業,開展專門用于文化企業的文化創意產業版權擔保貸款,貸款資金服務于融資項目的創作、制作、生產、銷售、推廣、衍生品開發等整個經營過程。同時,一些銀行還積極探索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嘗試信貸、債券、基金、保險、信托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金融產品,做好文化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對接。一些商業銀行還加強對文化產業的行業細分,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如中國銀行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創意、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游戲、文藝演出等若干子行業,對于不同子行業的市場化程度、產業集中度、發展模式各不相同,不同領域文化企業的經營特點也存在較大差異的現實,有針對性地為文化企業提供具有良好適用性的金融產品。
2商業銀行信貸服務文化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
中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論文
摘 要: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可以對外樹立企業形象,對外宣傳,而且可以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言,文化建設十分重要。本文對中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的現狀和重要性進行簡單分析,同時對中小型企業如何進行企業創新文化建設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現實生活中中小企業創新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新應用;文化建設
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加強文化建設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可以引導企業職員與企業的價值觀相融合,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建設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通過構建企業文化來促進企業發展的方法被世界知名企業應用實踐。然而,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并未認識到進行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認為沒有必要像大企業一樣進行文化建設。有些企業模仿其他成功企業,但只看到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宣傳作用,并未認識到其深遠的戰略意義。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普遍較低,談到中小企業的發展,很少有人會提到文化建設,大多數人認為中小企業的關鍵是生存,甚至一些管理界的專家也認為中小企業談不上文化建設。但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樣,同樣需要進行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不是治病的妙藥,卻是強身健體的良方,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可以樹立企業形象,而且還可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的興衰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一個優良的企業文化,不但可以讓員工切身感受到企業的動力源泉,而且還能讓更多人了解企業創建的真正意義。每個企業的創建都應有一定的文化精髓,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中小企業進行文化建設,不但能激發年輕人的創業夢想,而且還能為今后中國文化的流傳奠定一定的優良基礎。“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不僅代表著中小企業奮發向上的拼搏,而且也體現了當代民族的文化氣息,彰顯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特色。
二、中小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探討
摘要:企業創新文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的源泉。本文以具體公司為例,從企業創新文化與提升競爭力的關系入手,主要研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公司的創新文化與公司的競爭力之間的關系。第二個是對創新文化的實證研究,以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以格力電氣公司為例。三是創新企業文化,提高公司競爭力。
關鍵詞:創新文化;企業競爭力;文化建設
一、企業創新文化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1.企業競爭力需要以優秀的企業文化作支撐。企業文化和企業競爭力的特征和水平表明企業文化的范圍和范圍與企業競爭力密切相關。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作用。2.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動力和源泉。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力,企業競爭力的生命力和動力源泉,其實質反映了企業生產力結果的進步。未來企業競爭的基礎必須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是企業競爭力的保證。(二)企業創新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分析。1.企業競爭的核心將在于企業創新文化。今天高度發達的技術逐漸消除了企業硬件的競爭。21世紀商業競爭的核心是文化,使企業能夠保持新世紀的長期競爭力。企業文化創新也從新的文化概念轉變為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在提高公司競爭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企業創新和發展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2.創新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創新的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制度下的重要指標和特色。它與過去公司廣泛實踐的企業文化活動之間的明顯區別在于,現代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活動與企業的實際利益聯系在一起。隨著公司內外情況的變化,企業文化得到調整,更新,加強和發展。一個成功的公司不僅需要了解當前的環境狀況,還需要了解其方向。他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企業文化來適應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依靠文化在艱難的市場競爭中提高生產力,從而提高競爭力。
二、企業創新文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實證研究
(一)格力電器公司概況。格力電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中國最大的專業空調制造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格力電氣在珠海,重慶,合肥,鄭州和武漢設有生產基地。它擁有超過80,000名員工,并開發了20多個空調,包括家庭和商業。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利和多項技術專利。其中包括內部開發的超低溫數字多線組,高效直流變頻渦輪制冷機,多功能地暖家用中央空調,1赫茲變頻空調,R290環保制冷空調,超高效恒速壓縮機等產品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二)格力電器公司創新文化的具體內容。格力電器的創新文化是一個具有公司特色的文化體系,引導員工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采取創新行動。1.創新精神文化。格力電器將“質量興企”視為創新的價值。這反映了格力電子公司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并將質量視為公司發展的基石。公司將“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理念”和“綠色創新理念”視為創新價值觀。它反映了格力電器的“創新”源于客戶和市場需求的創新。2.創新制度文化。(1)格力電器公司為激勵科研創新,獲得年度科技進步獎和科技人才獎,最高獎金100萬元。除了為員工提供高薪外,格力還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幫助他們成長的平臺。該公司還透露,勤奮,勤奮和熟練的人才總是提供一個上升的渠道。(2)格力電器公司實施有功就賞、有過就罰的獎懲機制。在格力電器中,技術骨干,中層管理人員甚至高級領導都來自格力電器的研發團隊。核心骨干已經培育了10多年,占研發團隊總數的20%。3.創新行為文化。這主要包括企業家的創新行為,領導者的創新行為以及員工的創新行為。公司的業務決策方法和行動主要由企業家組成,格力電器的領導在企業創新行為中起著主導作用。以“大工業精神”為創新方向,鼓勵員工進行創新。格力電器從上到下創造了一種創新氛圍格力員工是格力電器創新行為的基礎。4.創新物質文化它主要包括企業產品和商業服務。產品質量是制造企業生存和競爭的基礎。格力電器有限公司始終堅持“質量第一,質量發展”的原則,努力實現“零缺陷”。結合上述內容,格力電器的創新文化是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思想文化,是通過不斷追求,加強和轉變業務的長期實踐。那么轉型后的思想文化也將在公司中創造一種新的行為文化。這兩個過程繼續流傳,為格力電器的創新文化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系統。(三)格力電器公司創新文化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作用。1.質量興企的創新價值觀作用。質量是產品最重要的基準:公司產品的質量直接影響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可以說,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格力電器有限公司始終致力于確保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公司及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水平。質量的品質和堅持意味著格力的產品質量不僅得到了市場和中國人的認可。它還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榮獲“中國世界級品牌產品”和“國家質量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綠色觀念的創新價值觀作用。格力電器公司把“綠色創新”的深深融入公司生產和管理各個方面的創新價值觀堅持環保,低碳研究和節能。這不僅在節能和環保方面帶來了可觀的效益,還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3.創新激勵制度的作用。創新是業務發展的動力。在格力電氣,可以說研發投資沒有上限。公司提供專項研究經費:只要研究方向明確,格力電器有限公司無論研發時期如何,都要提供支持和鼓勵。格力電器有限公司為所有員工正式化并推薦活動。每位員工都可以就技術創新,流程改進等提出自己的建議。公司可以使用各種獎勵。
科技創新實力指標系統研討
一、目前研究的現狀
檢索國內外文獻發現不同學者對區域創新能力建立了多種評價指標體系,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如邵云飛、譚勁松(2006)把區域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分為技術創新潛力、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產出以及技術創新的環境支持。謝玲等(2010)對區域創新能力的評價中注意到了知識能力這個因素,但是對于知識創造能力和知識流動能力的二級指標項目還略顯不足,不能完全反映一級指標的內涵。朱海就(2004)對創新能力評價的時候,注意到了倫德瓦爾所提出的“網絡能力”的重要性,把企業創新能力、網絡創新能力、創新環境作為三個一級指標。但該指標體系僅作了理論研究,并未進行實證。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從2002年開始持續對中國30個省域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評估,并《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該報告建立了包含100多個評價指標的體系,分為知識創造能力、知識流動能力、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創新的環境以及創新效績五個要素。縱觀相關文獻,發現現有的指標體系尚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所有指標體系中,都缺少創新文化的指標。如創新意識,對失敗的容忍度等。事實上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對創新實力的作用非常大;(2)現有指標體系對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不做區分,一概而論。這樣無法區分某一區域是科學發現主導還是技術創新主導;(3)雖然看上去關于區域創新能力的評價研究層出不窮,但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不同指標的線性組合;(4)在指標的選取上,過度重視R&D投入、專利產出等硬指標。
二、科技創新實力的內涵
科技創新實力是指創新主體在創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總體力量,它是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相互影響和作用的綜合表現。用函數形式表示就是:科技創新實力=F(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創新環境,創新文化),其中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是科技創新硬實力的表現,而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則是科技創新軟實力的表現。科技創新實力的內涵遠比科技創新能力的內涵更廣泛,它包含了科技創新能力以及使科技創新能力得以發揮的各種外在條件,它還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內容。科技創新能力的指標體系更多的是均量指標和增量指標,而科技創新實力要突出總量指標和存量指標。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是硬指標,如R&D投入、專利數等,而科技創新實力突出區域創新的軟指標,如創新氛圍、創新文化等。這些軟指標雖然難以測量,但是卻是決定區域創新實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區域(或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指標。硬實力提升容易,軟實力的改進則需時間的累積,未來區域創新實力的競爭可能更多地依賴于軟實力的提升。科技創新硬實力包含了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兩大支柱,但是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科學發現的主體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而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在區域科技創新的實踐中,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未必一體化。如北京是典型的科學發現為主的城市,科研機構和高校集聚,科學發現的成果突出并服務于全國;而深圳是典型的技術創新為主的城市,企業申請專利數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例全國最高。如果科技創新實力指標體系中不做區分,就無法發現二者的差異,無法制定差異化的區域創新政策。科技創新軟實力主要包含了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兩大支柱。“創新文化是一種粘合劑,是整個創新組織團結一致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支持,可以激發創新主體創新的靈感。創新文化一旦形成,就會輻射到每一個人,形成創新的環境和創新的氣氛”。不同地區,創新文化有很強的差異性。比如上海典型的“白領文化”,江浙的創業文化,深圳的“移民文化”,北京的“中關村文化”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創新精神和斗志。由于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是鼓勵人們創新的一種精神狀態和物質的總和,因而難以用數據進行度量。本研究試圖將創新文化的內涵分解,并逐一找到可獲得的相關指標和替代指標。
三、科技創新實力測度的指標體系
科技創新實力的指標體系把科技創新硬實力和軟實力作為一級指標,然后通過綜合分析法,把度量目標劃分為四個子系統: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創新環境、創新文化。并逐步細分這四個子系統,直到每個子系統都可以用相應的統計指標來描述。在參考了相關文獻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指標的可獲得性,初步選擇了若干指標作為基礎指標體系。然后運用全國各省科技創新實力的數據,進行指標的相關分析。如果兩個指標的相關系數非常高(本文設定高于0.90),說明可以用其中一個指標的信息量可以高度替代另一個指標,因此刪除其中一個。根據皮爾遜相關系數遴選過的科技創新實力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文化建設
摘要:新形勢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創新能力逐漸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因素。此文淺談了國企作為我國經濟的主體力量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什么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文化的問題。
關鍵詞:新形勢;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文化
一、引言
在新形勢下的企業競爭中,創新這個軟實力已經是市場競爭制勝的最關鍵因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想要在國企中建設創新文化,必須借助政治思想教育的力量。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及飛速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競爭也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來自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沖擊更為強烈。國內外經驗都表明,只有創新,才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競爭的有效途徑。新形勢下,正是因為具有比較強的創新能力,中小微和一些大的民營企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創新型企業。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積極開展市場化改革,目前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效,國企的創新能力已經大大提升。但創新文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因此建設創新文化是當前國企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國企內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促進國企創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國企中,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建設同等重要,而且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借助于黨組織的思想文化教育,能夠樹立員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社會服務意識,起到塑造、鞏固企業文化的作用。同時,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被認為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被認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手段之一。但其實,這兩者是不完全一樣的,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差異,他們在企業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對國企的發展都很重要,建議企業應當將兩者結合起來以充分發揮兩者的作用。轉變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不僅作用于國企中正在就職的人員,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離開國企后,依然能夠以自身的思想去影響周圍的人,帶動周圍人向著積極、創新、有擔當等美好品德方向發展,成為真正能夠承擔起新形勢下國家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的人。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不僅不能忽視國企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設企業創新文化當中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新形勢下,國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了新的困難和挑戰,這也加大了國企創新文化的建設難度。
二、問題與挑戰
認識到國企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文化建設的關系之后,也要明白,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國企創新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盡管絕大部分國企在組織結構上實現了市場化,思想文化卻并沒有隨之實現同等程度的市場化,不少國企仍然存在隱形的官僚化作風,這大大限制了國企發揮其體量的優勢,也限制了國企創新文化的建設。第一,國企部分工作人員在思想上對企業創新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創新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這個主要是因為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發展轉型給國企文化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企業文化多元化和員工思想多元化,這些會帶來國企內部不同思想之間的矛盾,市場化的要求與以往的思想文化之間的沖突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部分員工表現出了對企業主導文化的認識不夠清晰的問題。在市場化深入背景下,部分員工沒有很好地認清到底公司應該堅持的是哪一種思想和應當追求哪種價值,尤其是新進入的員工,對國企本身的思想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在市場化改革浪潮下,多種思想和文化沖擊著國企員工的大腦,意志不夠堅定或者本身思想就不清晰者就出現了企業文化認識模糊和過度追求個人利益的情況。這些與建設新型的良好的創新文化有所背離,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難度。第三,部分員工缺乏改革創新的信心。創新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敢于直面困難,積極解決困難,有困難才會有創新的思想、工作等。但現實情況是有些國企畏懼變化,難以提出或推進創新。與其他類型的企業相比,大多數國企中已有的改革和創新僅僅是因為政策要求而實施,并非是國企內部自發的要求,即創新的自主性還不夠。沒有創新的土壤,很難培育出創新的文化。第四,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激勵不夠。雖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國企必要的一項工作,但長期以來,自上而下的固化形式導致這項工作的激勵不夠。一個是對這項工作本身的獎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被默認為是國企與生俱來的隱形責任與義務,實施該項工作的人被認為是理所當然應當承擔這項工作的。另一方面,對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員工來說,是否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對其在國企中的工作影響并不大,而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是讓這部分員工產生排斥心理,因而缺乏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激勵。另外一點是強調創新,可能會觸及傳統方式下管理層的話語權和支配權,這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阻礙國企創新文化的建設。針對這種情況,如何設置有效地工作激勵機制,以使得能最大程度減少這種阻礙,是國企在建設創新文化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第五,國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與新形勢的要求有所出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創新的強調不足,企業內部缺乏創新的氛圍,甚至談創新“色變”。而且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繁多,過多的內容反而會限制企業創新。當然,在新形勢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繼續堅持,但也要根據新情況做出調整。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也要做出適當改變,才能為更多地員工所接受。
企業文化監管不同于企業文化構建
企業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管理的調研報告不僅僅是文化體系的前提,更是文化深植和系統變革的前提。好的文化管理調研報告和匯報直面管理問題,用報告征服企業領導,并能獲得企業員工的普遍認同。它能夠客觀公正、條分縷析、數據翔實、定位準確、一針見血地解析企業的發展個性基因、關鍵成功要素、主要問題及其成因、戰略需求、員工的期望、發展方向和企業變革的關鍵點和節點,并全面分析企業所有部門、所有成員機構、所有群體的亞文化狀態。既高屋建瓴,又振聾發聵。
后期落實的方式不同
1、規劃不同
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一般不注重后期文化工作的執行規劃,而是比較喜歡制定很排場的《企業文化發展綱要》等,但一般這樣的作品內容空洞、千篇一律,幾乎沒有什么針對性和個性。綱要一旦經過企業通過,就基本被束之高閣。
新農村建設需大力普及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是與科技創新活動相關的文化形態,集中反映在關于創新的一般觀念和相關的制度設置這兩個層面上。價值觀念是創新文化的核心,制度建設是創新文化的保證。
我國科技的產出效率不高、重大的創新成果依然匱乏、原始性創新難以涌現、科學大師屈指可數的現狀,除了受制于投入、條件和人才上的硬約束外,也缺乏創新文化的有效支撐。我國目前的科研管理中,在聘用、職稱、評估、獎勵、資源分配等環節,也還沒有形成以創新價值觀為基礎的、協調合理的制度安排。
要充分發揮評價體系在創新活動中的杠桿和調節作用,改革和完善現有的評價體系,把各類創新主體的興奮點和積極性,引導到有利于原始性創新、有利于市場轉化、有利于國家目標的創新活動上來。改革評價程序,提高評價水平,保證立項評估的公正性。
在宏觀管理層面上,充分利用政府手中的各種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形成有利于創新的資源配置和制度安排。在微觀管理層面上,建立公平競爭機制,確立以專業獎項為主的社會化科技獎勵制度,防止科技榮譽的“官本位”傾向;建立科研人員誠信體系與相關數據庫,查處學術違規等。
政府、企業、學校、個人等各種力量應多方投入,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新基金,開展適宜不同人群的創新實踐活動。廣泛利用各種宣傳教育途徑和大眾傳媒,動員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會科學家,在社會中倡導普遍尊重創新、鼓勵創新的風氣,樹立創新的文化價值觀,使追求創新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以激勵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扶持中小發明,促進習慣養成,在全社會范圍內培養創新意識,普及創新文化。
企業制造創新的文化氣氛研究論文
[摘要]縱觀科學技術發展史,每次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都伴隨著文化的大發展,文化是科技進步的先導,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創新型企業文化也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先導,企業的自主創新也根植于創新型的企業文化。
[關鍵詞]創新型企業文化自主技術創新文化氛圍
自主技術創新與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增強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對社會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企業角度看,不同的企業文化模式,對于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自主技術創新在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綜合實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業早已著手實施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甚至有的已經取得了許多技術創新成果,提升了整體競爭實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過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雖然一開始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卻不能進行持續技術創新,創新缺乏動力機制,生命力脆弱。這固然和企業科研能力、資金狀況、設備先進程度等硬件有關,但是,從根源上說,應該是這樣的企業缺乏一種鼓勵企業進行長效持久技術創新的軟件,即創新文化。
一、研究綜述及理論基礎
1.從科學技術哲學史的角度看創新型文化與科技創新的關系
縱觀科學技術發展史,我們發現每一次科學技術的偉大進步都伴隨著創新型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科技創新是特定文化環境的產物,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臘曾經出現過極為繁榮的科學文化,其直接原因是當時出新了許多學派,各派之間自由爭鳴,促進了學術思想的活躍和學術探索的深化。形成這種學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爭鳴的局面的重要條件是古希臘特有的人文傳統。近代科學肇始于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歌頌人性,反對神性;提倡人權,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反對宗教桎梏。17世紀,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轉移到英國,是因為17世紀、18世紀,那里有較為寬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亞等人推波助瀾的人文主義思潮,為牛頓、胡克、波義耳等科學家們進行自由的科學探索并提出有創見的理論提供了優越環境。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科學中心轉移到了法國,這與法國啟蒙運動和科學精神傳播有關。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盛世”,其中心從法國轉向了德國。德國的科學發展得益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橫掃歐洲的啟蒙運動,以及康德、黑格爾等思想家對科學方法的總結和傳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領導的浪漫主義運動。美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也是文化與創新互動的結果。美國開放性的移民文化為各種文化觀念的撞擊創造了條件;人們在競爭、遷徙中形成了實用主義思想觀念,導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為模式。因此,二戰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轉移到了美國,使得美國的經濟、科技等都搖搖領先于其他國家。
企業文化與創新的聯系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先生在其《大力構建創新文化環境》一文中指出:“觀念的創新、科技的創新、體制的創新,無不回歸于文化的創新,這不僅是邏輯的必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實現體制和科技上的創新,必須把建立創新文化當作一個重要的前提。”
那么,文化與創新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聯系,揭開歷史的畫卷,可見一斑。
日本人湯淺光朝經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近代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的歷程是:
從上述歷程中不難發現:科技中心轉移的取向是有解放的思想、寬松的環境、對人才、技術、資金有吸引力的區域。為什么近現代的科技革命繞過了曾經有過輝煌巔峰時期的近現代中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道路和速度與其文化傳統、思想體系密不可分。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國三個世紀抗拒西方科學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創新文化的底蘊是我們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很難有大作為的緣由”。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移到美國高技術園區的發展。有人說,“文藝復興之后的全部事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硅谷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硅谷對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影響。事實上,在美國,跟硅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硬件環境的技術園區不止硅谷一個。
位于波士頓旁的128號公路區,附近有MIT、Harvard等知名大學,其創新力量絲毫不遜于斯坦福等大學,美國政府早期對128號公路區的支持在某種程度上比西部硅谷還要大,且128號公路區更靠近世界著名的NY金融中心。但128號公路處于老的工業基地,新英格蘭的老傳統如等級觀念,多層管理,重技術、輕市場等觀念深深地影響著園區的發展。而硅谷是一個由創新者、創意、金錢等要素無限組合、急劇變化的特殊“星團”,是適于創新創業、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創業公司的“棲息地”。硅谷的文化特點是: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