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競爭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09:37: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貿易競爭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貿易競爭力

談論服務貿易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潮流,世界經濟格局始于來變更與調整國際貿易的焦點是逐漸的貨品傳統貿易傾向于到服務業貿易,服務貿易扮演在最近的的服務在世界的發展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并已初具規模。因此,中國的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能力,在服務貿易不發達狀態的理由進行淺析,討論,以提高的競爭力的中國服務貿易的戰略,具有重要的實際的重要性。對分析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能力,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的整體競爭能力較弱,在行業角度來看是有較大差異,已經眾多學者表示認同。中國學者們從各種角度發掘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的因素影響,并提出了建議,以加強對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的競爭力。無論是在服務的貿易的宏觀經濟的策略的擬議,對政府的作用,更多的小型企業的創新,涉及到不僅培養要素的形成機制,完善要素市場,涉及的服務需求和服務的品牌結構升級建立,但還涉及到龐大的服務企業集團,形成行業協會,工會以及自我約束的形成,促進城市建設,拓展服務領域,利用外資,加強國際協調等等,這些都是具有重要指導的意義,以提高競爭力的中國服務貿易政策的制定。

一、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現狀及限制因素

近幾年,中國在服務貿易的發展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進一步改善服務貿易結構,收入較高的增值服務產品有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歷史和國際短期內地位的經濟模式,可以不被變化和其它因素,中國的服務出口的競爭力,而且服務低質量,在國際競爭能力服務貿易和中國的崛起的國際地位在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發展不利因素,繼續努力需要改善的各種限制,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的目的。

二、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現狀

1.加強貿易服務的競爭力首先,中國的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增長較快增加。在90年進口全球貿易的0.7%和0.5%,1.99%和2.38%,在2000年,2.51%和3.0%,2004年,在世界上增長中國的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2.中國的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低首先,服務貿易在貿易總額中的份額相對較小,遠遠落后于貨物貿易的發展。其次,貿易服務的一個單一的結構,傳統服務行業繼續占據主導地位。第三,服務貿易伙伴高度集中。

查看全文

當前棉花貿易競爭力芻議

本文作者:張淑榮蘭德平劉朝敏工作單位:天津農學院

貿易競爭力分析

貿易規模競爭力分析1.從出口市場占有份額來看:無論絕對市場占有份額(MS)還是在相對占有份額(RCA)方面,與美國和印度兩個棉花主產國相比,中國棉花市場占有份額都處于較低水平,且呈逐步下降趨勢,如MS值從最高值6.9%(1991年)下降到2009年的0.27%,RCA值從1990年的2.85下降到2009年的0.03。期間雖在1999年和2000年有所提高,但并未改變這一總體趨勢,而美國和印度在世界棉花市場上的出口份額卻呈上升趨勢。2002年以來印度棉花在世界市場占有份額的增速遠超過美國,2002—2009年美國的MS和RCA的增速分別為3.11%和6.23%,印度的MS和RCA的增速分別為86.07%和70.01%。根據三國的MS和RCA數據值來看,目前中國棉花出口競爭力水平極弱,或根本不具有競爭優勢。美國與印度具有極強的競爭力。2.在考慮到進口規模及產業內貿易水平時,從TC值所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來看:除1993年、1999年和2000年表現為正值外,其他年份中國的TC值均為負值,即不具有競爭力,而從RCA值的表現來看,1990—1994年間中國棉花卻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由此說明了在此期間中國棉花屬于“大進大出”形態,而且進口大于出口,屬于典型的產業內貿易方式。從G-L指數數值上也證實了這一結果,在此期間G-L指數也處于較高水平。另外,在入世以來,尤其是2003—2009年期間,我國的棉花的TC數值不斷向-1靠近,幾乎接近于-1,說明近年來中國棉花貿易幾乎是處于完全進口地位,進而導致中國棉花在MS、RCA和G-L方向表現出較低的水平,從貿易規模上來看,幾乎已完全不具有競爭優勢。美國棉花的TC值卻表明1990—2009年期間基本上是處于完全出口地位,其市場份額(MS和RCA)相對穩定且處于較高水平,同時G-L指數處于較低水平,即美國棉花貿易方式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印度棉花的TC值變化波動較大,貿易形態不穩定,但近幾年以出口為主,從而表現為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如表1所示。表11990-2009年中國、美國和印度棉花外貿規模競爭力指標數值數據來源: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價格競爭力指標分析1.棉花價格總體競爭力分析。從總體來看,與世界平均出口價格相比,中國棉花出口價格有一定的競爭力,如圖1所示,1990—2009年期間中國棉花的APC指數基本上都大于1,美國的APC指數除個別年份外,基本與世界棉花平均出口價格相等,略低于中國棉花的APC指數,即在平均出口價格方面美國并不具有競爭優勢。印度棉花APC指數雖然從總體走勢上和中國趨近,但均略大于中國的APC指數。因此,從出口價格競爭力狀況來看,印度競爭力較強,其次為中國,美國最弱,2000年以來三國棉花價格競爭力波動較大,2000—2009年中國、美國和印度棉花總體價格競爭力波動較大,1990—1999年中國、美國和印度棉花價格比較優勢指數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251、0.050和0.220,2000—2009年中國、美國和印度棉花價格比較優勢指數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315、0.417和0.383。2007年以來三國價格競爭優勢減弱,其中中國和印度完全處于下降趨勢,且中國最弱,其主要是由于國際棉花投機商的炒作行為造成的棉花價格的不穩定以及金融危機對紡織業的負面影響。

上述價格競爭力只是體現棉花總體價格優勢方面,且極易由于棉花產品出口結構的差異影響到實際競爭力水平,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又進一步分析棉花出口產品結構及中國與印度、美國在各類棉花產品上的相對價格優勢。(1)中國、美國和印度三國棉花的出口結構以原棉出口為主。如表2所示,除個別年份,1990—2009期間的絕大多數年份中國、印度原棉出口金額占棉花出口總額的比重均在90%左右。美國原棉出口比重高于中國和印度,除1999年外,其他年份原棉比重均在95%以上。而三國的短絨棉、廢棉和梳理棉出口比重較小。表21990—2009年中國、美國和印度棉花出口結構單位:%(2)各類棉花產品出口比價,如表3所示。1992—2000年中國對美國棉花在價格上具有較強的的競爭力,在此期間中國對印度棉花也有一定的競爭力,1992—2000年中國與美國棉花出口比價均大于1,與印度棉花出口比價在1左右。主要是由于此階段中國棉花的出口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并有指定單位經營,進口則由中紡總公司獨家經營,仍屬于完全計劃經濟的范疇。入世以來,在市場經濟的調節下中國棉花對印度和美國價格競爭力較弱,且近年來逐漸減弱,對印度的出口比價由2006年的0.905降到2009年的0.664,對美國的比價由2005年的1.031降到0.660。從各類棉花產品出口比價來看,在原棉和短絨棉產品上中國與印度相比,已完全不具有價格競爭力,與美國相比雖然在部分年份曾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這一優勢并不明顯。另外,在這兩類產品上,近年來中國的價格競爭力還正趨于進一步下滑的明顯趨勢,中國原棉與印度、美國的出口比價分別由2007年的0.858和0.907下降到2009年的0.624和0.604,中國短絨棉與印度、美國的出口比價分別由2005年的0.750和1.037下降到2009年的0.479和0.737。在廢棉和梳理棉產品上,中國曾保持較長時期的價格競爭力,但2007年以來,這一價格競爭優勢也逐步轉向競爭劣勢,到2008年中國梳理棉與印度、美國的出口比價分別降到0.343和0.404。

結論與建議

中國棉花國際競爭力較弱,甚至失去競爭力從貿易規模競爭力來看,無論是否考慮進口或產業內貿易,中國棉花的國際競爭力都很弱,甚至可以說中國棉花不具有國際競爭力。從國際交換價格來看,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棉花出口價格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與棉花主產國美國和印度相比,中國棉花的國際競爭力主要以出口份額較小的廢棉和梳理棉來支撐,而大綜出口的原棉卻未能體現較強的價格競爭優勢,從而降低了我國棉花的出口收益。另外,更重要的是,無論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是與主要棉花生產國相比,2007年以來我國在各類棉花出口產品上均已喪失了價格競爭優勢,從而也導致了我國棉花的大量進口,其勢必影響到我國國內棉花產業健康發展。

查看全文

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策略

[摘要]服務貿易競爭力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中國已是服務貿易大國,也是服務貿易逆差第一大國,要向貿易強國轉變,必須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揚長補短,不斷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服務貿易;高質量;競爭力

隨著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貿易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于推進綠色發展、破解綠色壁壘,推動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當前中國服務貿易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但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依然過高,資本及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貢獻不足。

1中國服務貿易的短板

1995—2019年,中國服務貿易連續25年逆差,2019年逆差規模達1.5萬億元,僅旅行服務一項逆差就達14924.6億元,通過貨物貿易辛苦賺取的外匯又流向國外。傳統服務業不具比較優勢,作為貨物貿易大國,中國理應在運輸服務領域占據較大優勢,但實際上運輸業務長年存在巨額逆差。產業鏈低端的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企業過多,規模小、結構散、沒有集團優勢、缺乏品牌效應,影響服務貿易質量提升。服貿結構亟須優化,跨境交易服務目前有一半以上已經實現數字化,中國由于制造業長年以代工為主,抑制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現代服務產品不能滿足需求,中國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國家,現代高端服務業需求增長迅猛,但是高品質服務供給不足,需求大量外溢。人力資源結構不盡合理,高校專業設置不合理,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學生缺乏動手能力;職業培訓市場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技能提升途徑,服務業高層優秀管理人才更是匱乏,以上種種,造成服務貿易領域人才結構失衡。

2中國服務貿易面臨的挑戰

查看全文

論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

人們常常根據“比較優勢”原理來思考中國的國際服務貿易問題,但往往不能系統把握其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新特征,并相應制定科學的競爭戰略。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的確有一定的“比較優質”,然而,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衛星、數碼技術進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擴張對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研究與開發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服務貿易結構正在全球性優化、升級,像金融、保險、房地產、商務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在服務貿易進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從長遠來看,中國服務企業如果不注重高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不注重提高勞動生產率及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現有的“比較優勢”將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國際化而喪失殆盡,甚至轉變為“比較劣勢”。本文對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結構與競爭力進行了實證性國際比較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思路與建議。

一、中國高等服務要素稟賦狀況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02年11月12日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2002-2003年的微觀經濟競爭力在80個國家中排名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據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制度環境有所改善。然而影響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子指標國家技術水平的排名,中國從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為中國在人均專利數量、人均的信息技術投資、公司購買技術專利等方面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發展中的印度和巴西。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從發展前景看,一國服務貿易能否構建國家競爭優勢,關鍵取決于它是否擁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優越的要素生成機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電訊網絡、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機構和領先學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給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競爭力還較弱,如1998年中國每千人擁有電話主線70條(注:世界銀行.2000年世界發展數據手冊[I].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66.),僅相當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567條)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條)的48%;另外中國每百萬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只有高收入國家的14%,發表于科技刊物的論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術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詳見表1)。

表1中國部分高等要素供給狀況的國際比較

附圖

資料來源:根據《2000年世界發展指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為世界銀行出版)數據整理。

查看全文

當代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本文作者:賈雯工作單位:廣東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加入國際服務貿易帶給我國貿易的好處。在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下,我國必然有條件的開放國內市場,引進和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強對我國企業的管理和提高生產力的大幅發展。加大外商投資環境建設,增強我國市場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更多地引進外國資本。為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國內產業結構化調整,增強我國企業間的市場競爭能力,讓我國企業發展更加適應全球化的為發展形勢。國際服務貿易進入中國服務市場更進一步的提高了我國人民的生活環境,購物選擇的品種更加多樣化,提升了人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也更大程度上的促進了就業率的提高。各方面的不斷提升,使得我國經濟更好的得到穩定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才有安居樂業的保障,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才能越走越遠。

加入國際服務貿易帶給我國貿易的壞處。隨著我國服務業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國外服務行業直接搶占國內服務業市場,使得從事國內服務的企業失去在國內市場上應有的份額,大大增加了國內服務領域之間的市場競爭力,某些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在大的市場沖擊下無處立足,面臨淘汰的危險。加入WTO后,對我國汽車、農業、電信、計算機、金融等七大行業沖擊力較大,如汽車行業,國內汽車生產水平較低,性能使用情況也遠不如國外汽車的生產,當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接軌的同時,關稅的大幅降低,將導致國外汽車更多的進駐中國市場,使得我國本土的汽車產業受到巨大的市場沖擊,可能使得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一蹶不振。服務貿易的擴大開放,使得我國服務出口額必然會低于進口額,加劇了服務貿易的逆差,服務貿易的擴大開放也進一步取消了地域限制,一定程度的加劇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我國法律制度與WTO規則的差距,也必然影響著我國對外經貿活動的規范與管理。在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沖擊下,我國經濟必然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變革,適者生存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體現。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進入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給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為應對沖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采取的主要對策有;

與各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為各國提供從服務貿易中獲益的機會,為經濟和社會活動有序地開展提供保障。以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為主要手段,使各國之間互相學習,互惠互利,更好的促進各國服務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的優化。

立足于優勢,提升其他行業服務競爭力。立足于我國自身在服務貿易方面的優勢行業,保證其在服務貿易行業中占據更高的地位,取其精華,舍其糟粕。提高國內其他行業的生產水平,國家在經濟政策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行業發展努力接近國際化標準,進入國際化市場競爭中去。

查看全文

對外貿易競爭力

1技術性的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指一國或一個區域組織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性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市場準入上的影響,即達不到設定的技術標準,就不能順利的出口;另一個是對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企業技術、環保及為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產品成本,企業要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也相應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從而喪失了產品價格優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知識產權貿易壁壘

貿易中關于知識產權的糾紛很多時候是包括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之中的,但是在這里我們單獨把它拿出來討論是因為與其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相比較,它有其特殊性,而且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對中國的外貿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知識產權壁壘是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下,對含有知識產權的商品,如專利產品,貼有合法商標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權的書籍、唱片、計算機軟件等實行進口限制;或者憑借擁有的知識產權優勢,實行“不公平貿易”。中國屢遭國外知識產權的調查,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產品的出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同發達國家技術差距的不斷縮小而造成的出口對其國內產業的威脅的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我們同發達國家真實技術差距的存在。

產品附加值通俗的講就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中所凝結的技術、創新、人力勞動、品牌和附加服務等價值的增值。它與產品的價值增值鏈的長度,技術含量,創新程度,附加服務的質量和產品品牌價值等有很大的相關關系。日本經濟學家關志雄先生的“附加值”理論告訴我們:在一個產品的業務鏈上,組裝的附加值最低,研發的附加值最高;中間值的生產雖有技術含量,也會慢慢遞減,而到了銷售和售后服務,附加值會隨之高漲起來,因為它有品牌和健全的售后服務體系。由此可見,在組裝的上游,是技術、信息與知識;在組裝的下游是包裝、銷售及服務。而在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是廉價勞動力在創造財富.中國的出口產品基本上集中在初加工的產品、棉紡織品和機電產品上,這些產品的技術含童低,加之中國的國際名牌少,尤其是機電產品甚至包括高新技術產品都是處于產品的中游組裝階段,這是中國利用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結果,但是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出現所謂的“豐產不豐收”現象。這主要是由我國技術能力低所導致的。

3貿易條件惡化

查看全文

論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然而,由于中國服務業發展的起點低、起步晚、基數小,整體競爭力落后。自1992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連續出現逆差(除1994年外),且1996年后逆差不斷擴大,似乎表明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有下降的跡象(注:非要素服務貿易逆差從1992年2億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75億美元。要素服務差額變化甚至更大,則從1992年3億美元順差變成到1999年180億美元逆差,然而,在把這些數據解讀為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指示器時要小心,因為很多服務被計入貨物出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要降低市場準入壁壘,逐步開放服務市場,并允許外資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實行國民待遇,這勢必會給中國服務業發展帶來挑戰。因此,認真分析和評估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僅可為政府采取合理的經濟政策提供客觀依據,促使服務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指導服務貿易的發展,減小服務貿易逆差,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

一、中國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狀況的國際比較

(一)中國服務貿易開放現狀

在服務貿易對外開放方面,早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有關服務貿易的談判中,我國就已承諾進一步開放航運、專業服務、銀行業、廣告、旅游、近海石油勘探等6個服務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在我國開設合資旅館,并允許在我國12個度假區或旅游區開設合營的旅行社。外國公司可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大連、天津等地開設服務行業的合資公司,并在廣東、福建和海南省的5個經濟特區開設合資零售商店。后來,我國又將開價單擴大到其他8個部門:保險、內河、公路運輸、建筑工程、計算機服務、陸上石油服務和租賃市場。實際上,我國也履行了上述承諾,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目前,在商業零售方面,允許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航運業方面,已經有條件地開放海運和貨運市場;建筑業方面,允許外國監理提供服務,允許監理中外合資、合作的工程承包企業;允許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提供一定范圍內的服務。此外,對律師服務、租賃服務、旅游等領域也實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放。

1999年和2000年中美、中歐分別達成了關于中國加入WTO的協定,中國除了承諾開放銀行業和證券業外,還將開放專業服務市場,包括法律、會計、醫療等服務。總的看來,中國服務貿易開放幾乎涉及服務貿易的各個領域,采取逐步的和漸進的方式,大多經過合營、控股和獨資三個不同階段,開放的地域也從部分限制逐步擴大。

然而,由于服務業本身具有的一些天然壟斷(如水、電、氣、鐵路等)和人為壟斷性質(如因國家經濟大局導致國家對銀行、保險、郵電等行業的政策性獨立),中國服務業與國外服務業相比,其開放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眾所周知,在中國,絕大部分服務業是由政府嚴格管制的,主要的企業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市場的能力,如金融、保險、電信、民航和鐵路等,在其他一些領域,像住房、醫療、城市交通、教育等,普遍比較重視在社會福利方面的作用(注:參閱陳富良.《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政府管制》,85頁,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通常,這些政策往往會導致市場準入壁壘和價格管制,從而不利于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產品的創新,導致許多種類的服務無法提供或者價格極其昂貴,而且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高成本的服務,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都是一種負擔,不僅不利于國內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而且會削弱中國經濟競爭力。

查看全文

中國農產品貿易競爭力分析

一、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貿易迅速增長,結構穩定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農產品的進口與出口貿易額大幅增長。中國農產品的出口額從2005年的28711百萬美元增長到了2012年的66175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也從3.37%增長到了3.99%。而中國的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增幅更大,從45189百萬美元增長到了156823百萬美元,占世界比重從5.03%增長到了8.99%。盡管在2008、2009年進出口貿易額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但中國農產品貿易所占份額呈上升趨勢,說明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形勢良好。中國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幾種農產品上,結構較為穩定。從中國主要出口的農產品種類來看,采集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0年5個時間樣本,排名前十的中國出口農產品種類中,有7種相同的品種,分別為HS3、HS7、HSl6、HSl2、HS20、HS5和HS9,由此判斷,十多年來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結構較為穩定。因此,本文將主要分析這七類農產品的RCA指數來分析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力。

(二)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且發展不平衡

盡管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但增速低于農產品進口。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逆差,從2005年的16478百萬美元擴大到2012年的90648百萬美元。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表明我國在農產品貿易上處于不利地位,并且,這種不利形勢仍在加劇。中國農產品貿易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如中國農產品貿易內部失衡,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少數幾種產品上,且變化很小,其他農產品的貿易發展緩慢;農產品貿易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三)小結

查看全文

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論文

一、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許多學者利用各種服務貿易優勢指數或指標,如RCA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CA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或TC指數(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等,對中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情況進行了測度,大多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總體水平不高,整體國際競爭力較差。

經過測度,有學者指出,加入WTO后,盡管中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較弱,比較優勢指數已呈現小幅升勢,說明我國的服務貿易在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但競爭力較弱的情況在近期仍不會有明顯改善。研究也表明服務部門間發展是不平衡的,國際競爭力存在較大差異。如對運輸部門的貿易競爭力進行測度與國際比較,結果表明中國運輸貿易出口競爭力極弱。隨著遠洋集裝箱運輸方式的盛行,這項服務越來越向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方式轉變,而中國在資本、技術兩方面基礎較為薄弱,以致于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劣勢突現,逆差增大。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如我國服務貿易各項目的凈出口指標顯示出我們的競爭優勢集中于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服務貿易仍主要集中于運輸和旅游項目。2008年上半年,運輸和旅游收入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支出的33%和23%。兩項收入總額占服務貿易收入的55%;支出總額占57%,收支合計占服務貿易總規模的56%;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仍處于相對劣勢。在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的服務貿易領域,國際競爭力較低。

從具體行業上看,只有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貿易競爭力指數一直保持在正數狀態,具有一定的競爭力。2007年,中國在運輸、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服務上的競爭力指數均為負數,說明這些行業競爭力低下。旅游、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其他商業服務競爭力指數雖為正值,但都比較小,表明其國際競爭力不強。

從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也能看出競爭力較弱的現象。一個國家(地區)服務貿易整體國際競爭力強弱直接表現為其服務貿易出口。一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即國際市場占有率。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達到1464.5億美元,排名雖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國際市場占有率僅為3.9%。三、阻礙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因素

(一)服務業要素中高等生產要素相對匱乏

查看全文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探討

1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1.1服務貿易規模逐年擴大,增長快,占比高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迅速,根據最新中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由2000年的600億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7130億美元,平均增速達17.37%,全球出口額占比至2014年達4.6%,排名第五,進口額占全球比重8.1%,僅此于美國。作為中國大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今年服務貿易發展迅猛,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1年的95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1966.7億美元,年均增速24.7%,高于同期全國年均服務貿易增長率。

1.2上海服務貿易結構日趨合理

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中,進口額增速整體大于出口額增速,且差額有擴大趨勢。從行業結構的角度看,上海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傳統服務貿易規模擴大,結構趨于合理。根據商務部2011年中國服務貿易統計的數據,上海出口服務貿易中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比重高于全國水平,運輸和旅游產業仍然占據上海服務貿易中的主要部分,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如金融、信息等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雖然迅速,但發展仍相對滯后。

1.3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迅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