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實踐教學新舉措
時間:2022-11-18 11:41:56
導語:新課標下語文實踐教學新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文教學新舉措既來自理論的方面的指導,更是教學工作中親身實踐的體驗。教師要想教好語文這門功課,就要廣開門路,轉益多師,走進生活大課堂,利用好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將這股源頭活水引進語文教學。
【關鍵詞】新課標;課程資源;語文教學
各地的教學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整合”教學也被提上日程,但是,教學越改革,越令我不知所措,直到研讀了小語文新課標,我才茅塞頓開,尤其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節的內容。“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國各地區都蘊涵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此時,我如醍醐灌頂,原來語文課程資源的范圍這么廣泛,原來生活本身就是學生們活生的課堂和教材,原來語文課程資源俯拾即是,原來開展各項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么多新鮮的“原來”,都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從來都沒想到過的。與上述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前一段時間觀摩的一節語文公開課,語文課堂教學成了文章“解剖課”。所有的文章被肢解成識字、解詞、段篇、作者情感、寫作背景、寫作意圖等幾大塊。經典美文所固有的語言美,情景美被拆得七零八落、蕩然無存了。這樣的語文課,切斷了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雙向互動,形式陳舊,內容單調,早已成了禁錮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發展語文能力地枷鎖。我決定將我們生活的這一源頭活水引入我的語文課堂上,引入學生們的心里,為我班的孩子開辟學習語文的新基地,使學生無時不在語文實踐中,無處不在語文情景內。根據經驗,我總結了三個方面。
第一,因課制宜,積極設置各種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形式語文嘗試。教材和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著向生活本身拓展的巨大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結合所學的課文,開展了演課本劇、新聞會、演講比賽、社會調查、辯論會、快板、當小導游、作推銷員、三句半、競選主持人等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又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成效。比如,在學習《新型玻璃》一文中,除了按照課文內容讓學生推銷新型玻璃之外,我又組織了一個“家鄉土特產展銷會”,要求學生把這些土特產推銷給外來游客。同學們看到大屏幕上的這些土特產圖片,躍躍欲試。經過小組精心設計,他們爭先恐后地上臺,個個妙語連珠,逗得同學哈哈大笑,不時掀起一個個高潮,以至于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第二,積極開發當地所蘊含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外延。地方課程資源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只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可以作為課程資源的好材料。我們當地是自然、人文的名城,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各種景觀、人物、歷史、傳說數不勝數。從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古城,到大運河、萬畝石榴園,名人墨子、賈三進、匡衡等等,無一不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優良資源。例如,五年級下冊習作4,要求學生寫一處家鄉的名景,我提前一周放題,讓孩子跟隨家長游覽臺兒莊古城和京杭大運河。學生親眼目睹了縱橫交錯的流水、小橋,泛舟河上,觀光整座城的美景,體驗著盡收眼底的快感。他們就有了寫不完的話,抒不完的情,孩子們侃侃而談,內容詳盡生動,描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
第三,緊扣時代的脈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時將國內外重大的事件和日常生活話題引入語文教學中。國內外大事件和日常家庭生活通常為學生所熟知,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適當地引入這些課程資源,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和真實體驗,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責任感。在美國征收中國出口商品關稅的消息出來后,我建議學生關注事態的發展,廣泛收集相關資料。通過精心準備,我們召開了控訴美國的訛詐行為的新聞會。會上,同學們紛紛發言,控訴美國的訛詐行為,有理有據,聲情并茂,有些同學還情緒激昂地作了長達15分鐘的演說。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先后寫了《和諧共處互惠互利》《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兩篇文章。同學們都寫得情真意切,感受深刻,立志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在為我校生病的小娟同學捐款一事中,孩子們非常積極,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短短的兩天時間,為小娟同學捐款五千多元。事后,我讓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讓同學寫了《讓愛架起一座友誼橋梁》《愛在校園》等文章。無論在寫作方面,還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學生都受益匪淺。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教好語文這門功課,學生想學好語文這門功課,就廣開門路,轉益多師,走進生活大課堂,利用好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將這股源頭活水引進語文教學,引進語文課堂,正所謂,“源頭活水清如許,潤物無聲滾滾來”。
參考文獻:
[1]馬艷.“新課標的精神小記”語文教法與學法[J].山東教育學刊,2007,(06):90.
[2]語文課標準.2011.
作者:張春華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文化路小學
- 上一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研究
- 下一篇:語文實踐課滲透傳統文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