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實踐課滲透傳統文化途徑

時間:2022-11-18 11:45:43

導語:語文實踐課滲透傳統文化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實踐課滲透傳統文化途徑

一、開展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原因

中國有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很多東西無論聽多少遍都不如親自看一眼,很多事情看別人做一千遍也不如自己親自實踐一遍,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如此。語文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是非常普遍的,通過文字所表達的含義了解詞語、句子的含義,通過語文知識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具體感情,通過語文技巧撰寫一篇篇精巧的文章,等等。語文學科作為我們認知民族語言必學的一門課程,無論是在學習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具體實踐運用方面,都是值得重視的。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多是教授語文學科的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方面并沒有多加教導。郭元祥在談到教育新理念新策略的時候提到這么幾個觀點:一是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上,教師要改變之前傳統教育中師者高高在上的形象,重視內在結構的調整,巧妙地處理好師生關系。二是在所要傳授的內容的處理方面,要多關注學生和社會生活的聯系,密切關注學生的道德觀念、社會觀念、審美觀念和人生觀念,多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讓學生充分地認識、了解、感受和思考。三是在傳授知識的方法上,不僅僅要有傳統方法的督促,還要有新方法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帶領學生去探究問題;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何小忠、趙文平、王平亞等多名學者也認為,在語文教學新理念新策略中,建立和諧、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尤為重要的。他們認為,語文的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回歸社會,教學內容要聯系生活、聯系社會。綜上所述,現代語文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和現實,這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目的。然而,在現階段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只重視對學生智力水平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精神層面的關注和引導。學生為了升學而學習,為了獲取知識而獲取知識,忽略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但事實上,語文學科知識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中無處不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語文實踐課堂,引導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傳統文化、在運用知識中學會傳統文化,并引導學生多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二、語文實踐課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方法

1.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的“民主、和諧、平等、友善”同樣可以用來作為新型師生關系的標準。傳統的師生關系一般只停留在教師傳授學生考試大綱范圍內的知識,但在語文實踐課堂的教學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友善的。在新型的師生關系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應從課本、考試延伸到課外知識、個人情感、人生經驗等方面。教師不應僅教學生應付考試,還應是學生發生情感問題時的好朋友、需要獲取人生經驗時的引路人以及獲取課外知識的百科全書。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是平等、和諧的,是雙向的、相互理解的,最終可以使雙方得到知識的更新和經驗的共享。語文教師對學生要有人文關懷,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積極、樂觀、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正面的情緒。在生活中,語文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種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

2.教學內容生活化

語文產生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在實踐應用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新理念,應該是激發學生除應付考試之外的更貼近于生活的動機,不斷幫助學生提高生活素養和語文素養,完善其精神世界,促進其整體發展。在傳統文化的滲透方面,語文實踐課堂起著很大的作用。語文實踐課堂,換言之也就是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將原本的理論知識轉換為生活中具體的真實活動,幫助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增進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而正是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聯系在一起,更好地幫助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具體在以下三點。首先,用生活語言材料完成知識積累。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根據科學的規劃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體系進行的合理安排,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智力水平,然而如今的時代瞬息萬變,人們每天所更新的知識幾乎不能勝數,教材的變化無法跟上時代和知識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將網絡與傳統文化課堂有效地結合起來,將社會發展、流行文化、經濟現狀、科技前沿與語文課本知識相結合。比如在學習古代兩袖清風清廉之官的故事時,老師可以聯系《人民的名義》這部大火的電視劇向學生講解清廉的重要意義和國家的一些制度舉措。在學習一些比較難懂的傳統文化時,盡量從生活中舉例,因為這些例子都是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由身邊的事情引到遙遠的傳統文化會更有真實感。而將當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的實踐課堂,也正是增強了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收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傳統文化素養。

其次,在語言運用中完成自我提高。在完成課堂教學后,還要有一個課后鞏固的過程,那就是作業,這個過程同樣重要。老師在設計課后鞏固習題的時候,要注意作業內容形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課后作業不僅要對課堂知識有所鞏固,還要對課外知識有一定的擴充;并且要拋棄唯一答案的做法,支持多元化的解題思路和答案。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比如學過《鄒忌諷秦王納諫》后可以布置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的作業,讓學生親身體會文章的情感以及故事情節。最后,在閱讀理解中感悟鑒賞。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老師去引領學生讀萬卷書。但是這個讀并非盲目地讀,而是要學會融會貫通地讀。在不了解這本書的時候就記住這本書的表面意思,然后在讀完之后提煉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在經過人生閱歷的豐富、知識面的擴展之后,自然可以豐富當時讀此書的感悟。正所謂“深入淺出,厚積薄發”。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提煉信息的能力,還可以提高探究發現的能力,最終提高感悟鑒賞水平。

3.授課方法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很多插圖,因為圖片比較直觀,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目前教材中的課文普遍較短,所以教師如果想要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就需要發揮多媒體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桃花源記》時,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一些網絡上的相關圖片,或者播放一個小的視頻片段。學生會因此有更好的視聽感受,不僅會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而且會激發學習的欲望。教師在講《記承天詩夜游》時,可以請學生起立讀一個片段,讓學生聯想到自己在夜晚都會做些什么,從自身的體會聯系到詩人的體會。課文的內容比較枯燥,所以觀看視頻,或者與其他學生一起探討想象詩文的場景,可以使傳統文化在課堂上的滲透度更高。并且,傳統文化一直都在生活中有所體現,一些社會熱點甚至十分貼近傳統文化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教材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積極主動地將教材的內容應用到實際中。

4.生活與學習相融合

語文學習與生活是分不開的,學生平時可以游覽著名的古跡,閱讀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書刊,聽一些講解傳統文化的廣播,這些活動對于傳統文化學習很有意義。例如,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愛好,如果學生喜歡看動漫,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一些和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作品。

三、語文實踐課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運用

語文實踐課將傳統文化生活化,這使得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認知,提高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水平,在傳統文化知識的運用上也表現得更加靈活。對于生活在校園中的學生來說,在未正式踏入社會之前,學生的價值觀念都未能完全定型,還處于正在完善的階段。語文實踐課堂營造了一個輕松、包容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行為認識,形成良好的性格。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師在語文實踐課堂教學中,不只是教給學生課本的內容,也將語文教學不斷拓展到日常的生活中來,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通過教學內容聯想、教學內容生活化,將傳統文化轉化為更加輕松活潑的內容,由此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有效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

作者:高棟彥 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