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0篇
時間:2022-02-17 10:02:52
導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現有理念、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顯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突出表現在:工作“問題”導向,“管”多“育”少,心理工作集中于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少關注積極面。事實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滿激情和活力,是“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富有感染力的工作。而近年來興起的積極心理學思潮,正是研究如何喚起生命價值和意義,給人類灌注希望、快樂和幸福的理論,符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因此,運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能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活力,提高教育實效性。
一、高職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國家教育部在2014年3月《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能力標準》),定義輔導員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因此,本文界定的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輔導員的工作內涵一致。同時,筆者認為,高校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包括育人,因此,本文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包含教育和管理兩方面的內容。另外,《能力標準》明確規定了輔導員九方面的能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學業指導、日常事務管理、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危機事件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筆者認為,這也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高職院校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此界定范圍內。
二、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積極心理學起源于人本主義心理學,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羅杰斯、馬斯洛和弗洛姆等。積極心理學與亞洲文化和哲學有著緊密聯系,致力于幫助人們運用自身優勢獲得人生的美滿幸福。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個體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積極體驗;二是個體美德、樂觀等積極的個人特質;三是影響個體成長和發展的積極組織環境[1]。綜合以上三方面內容,人們就會有滿意的生活狀態,從而減少心理問題產生。
三、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積極教育觀的構建
(一)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體驗包括積極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要是客觀事物能滿足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情緒反應與心理體驗[2](P104)。積極的情緒是短暫的,主要指人的感官體驗,如身體的快感;積極的情感是持久的,主要指人穩定的情緒狀態,需要運用自己特有的力量完成所從事的活動才能體驗,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目標,解決了困擾自己的難題等。積極情緒和情感體驗不僅是個人幸福感的重要標志,而且是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生產力,促使人長壽的重要因素。要增強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必須在高職生日常思政教育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教育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個性,強調人文關懷,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在思政教育中,采用多種形式(如談心、座談、社會實踐活動等),了解學生,幫助他們提高處理各種學習、生活困擾的能力,從而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以學生為本,要求高職生思政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獲得主觀幸福感,增加積極情緒體驗。
(二)增加輔導員對學生教育的積極認知
積極認知是指對現實中的他人和自我進行的積極取向的認識和評價,即不僅看到事物的消極方面,也看到積極力量,并對事物進行積極評價、感知和判斷[2](P109)。塞里格曼認為,人們有兩種不同解釋事物的風格——樂觀解釋風格和悲觀解釋風格。樂觀的人把消極事件或體驗歸因于暫時的、外部的和特殊的因素,這不是定性評價,如當前的環境等;悲觀的人則把消極事件或體驗歸因于穩定的、內部的和普遍的因素,這是一種定性評價,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如個人失敗。積極心理學倡導樂觀解釋風格,啟發人們對問題做出積極解釋。第一,在高職生思政教育中,教育者要改變“問題”學生的傳統認知模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關注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往往更關注學生身上的消極因素,如自私、逆反、個人中心等,而較少關注學生的積極品質,如勇氣、樂觀、助人等。思政教育者如果用開放、欣賞的眼光來看學生,更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內在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提高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學生成長。第二,在高職生思政教育中,教育者要善于創造積極的氛圍來引領學生。可利用學生身邊的典型、優秀事跡,開展如“校園之星”的評比或展示活動,用積極的因素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三)改進思政教育方法
積極心理學為高職思政教育提供了更豐富的教育方法。它強調個體心理、情感和需要的重要性,注重個體的主觀感受,把思政教育和情感培養結合起來,采用理解、尊重、接納、肯定等積極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者可通過情感激勵法,挖掘學生的情感源泉。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加強師生間的信任和交流,改變傳統思政教育單一理論說教的模式。教育者通過科學設定學習任務難度,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共鳴;精心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引發學生的積極體驗;促進學生反思,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力量和良好品德。
(四)創造積極的外部環境
1.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
積極心理學認為,他人很重要。當今的理論學者認為,擁有愛的能力以及被愛的能力是人類的本質傾向。在人生歷程中,這對健康和幸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P179)。在發展家庭以外的關系時,學生必須處理好友誼、信任、贖罪、原諒以及感激等問題,以提升心理和生理上的幸福感。因此,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并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發展學生情商。
2.創造良好的學校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個人能獲得更豐富的經驗與更好地成長。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彼得森認為,感覺良好的心理學體驗都是在道德的環境中出現的[3](P34)。因此,良好的環境能塑造積極的人類經驗。首先,學生管理者要為學生創造感到安全的環境,自然激發學生的真善美。其次,輔導員要指導學生樹立恰當、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增進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投入學習。最后,思政教育工作目標要突出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提升學生幸福感,并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具備高尚品德的社會成員。
參考文獻:
[1]陳曉英.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積極心理學[J].教育與職業,2010,(15):79-80.
[2]周圍.積極道德教育——積極心理學視域中的道德教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3]可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徐紅,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作者:宋一棟 劉月紅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摘要:將網絡語言應用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進行平等交流,從而實現教育信息的高效傳遞,為提升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網絡語言;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語言逐漸在年青人中流行起來。網絡語言就是網民在網絡平臺上所應用的交流語言,與傳統的口頭、書面語言相比,具有創新性與形象性,更具有流行性與形象性,同樣具有粗俗性。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網絡語言,能夠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更能夠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使學生能夠有效辨別網絡平臺上的各類信息。
一、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第一,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平等交流。人們愿意參與的交流活動是他們可以通過交流獲取其需要的信息,獲得情感支撐,感受到伙伴關系的交流活動。受到年齡、社會角色、閱歷以及表達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師生交流很難實現平等化。而網絡語言具有流行性,利用網絡語言進行交流,可以緩解交流的氛圍,促進師生關系的平等化,提高師生交流的質量。第二,有利于教育信息的傳遞。語言是信息的傳播載體,網絡語言在傳遞信息方面具有便捷性,傳播范圍更廣。在網絡平臺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想到傳播的信息用鍵盤輸入到電腦中,點動鼠標到網絡平臺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網絡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能夠促進教育價值的發揮。積極與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互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反映問題,解決問題,能夠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有利于滿足大學生心理發展需求。社會人才競爭的激烈化以及貧富差距的加大,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學業壓力,遭遇情感問題等。在高職院校的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無法用口頭或者書面語言去表達自己內心的困惑,也找不到合理的途徑去解決心理問題。網絡平臺具有開放性,能夠讓大學生將心理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教師用網絡語言與高職學生進行溝通,說說心里話,能夠了解學生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
二、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在網絡語言越發豐富的今天,教育工作者應當規范網絡語言應用行為。在揚長避短的過程中,讓網絡語言發揮其教育積極作用。
(一)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網絡語言應用能力。在信息化時代快速來臨的今天,網絡生活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生活模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這樣的新形勢,改變傳統的說教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積極轉變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適應新環境并利用新條件。在工作之余了解網絡語言,并學習網絡語言的應用技巧。只有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利用網絡語言,才能深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習慣大學生喜愛的交流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與行為變化。
(二)利用網絡語言深化師生交流。網絡世界與真實世界不同,在網絡世界中,每一個個體都是絕對平等的,教師與學生并沒有身份上的差異。因此,利用網絡語言,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與大學生進行平等且真實的交流。用符合大學生思維邏輯與語言應用習慣的網絡語言與之交流,首先在態度上做到了平等。平等的交流,是大學生向往的交流模式。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建立一個班級群或者年級群。教師要經常保持在線狀態,利用網絡語言融入到學生群體中,而不是忽視學生的交流,經常保持隱身狀態。
(三)利用網絡語言做好心理咨詢。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白天需要上專業課程,很少有時間能夠與思想政治老師交流。許多高校的思政辦公室都是公共辦公室,缺少私密的交流空間。一些學生遇到問題,不愿意與學生交流。一些學生想交流,但礙于沒有私密交流空間,不愿意與教師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開辟網絡通,鼓勵學生在一切時間與自己進行交流,借助網絡語言的魅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用網絡語言進行交流,能夠減小師生之間的隔閡,做好保密工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
(四)利用網絡語言寓教于樂。利用網絡上的文字與圖片資源,組織一些網絡平臺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變得更有趣味性。與校園中現實的文化娛樂活動相比,網絡文化娛樂活動具有天然的優越性。聲音與圖片語言,能夠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沖擊學生的多個感官,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網絡語言環境下,網絡的虛擬性與互動性得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棋、牌、球等益智類游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更可以在網絡語言的支持下,進行愛國類的征文活動,給學生表達個人思想政治觀點的機會,促進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積極作用的發揮。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重視網絡語言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開發網絡語言的優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點進行正確引導,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的達成。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讓網絡語言的應用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方向相符合,能夠推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伍文忠.論網絡流行語的流行機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4).
[2]李炳元.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芻議[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3]謝平,胡遠超.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際溝通———基于溝通分析理論的探索[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作者:馬薇 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
第三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對策探討
1、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1.1高職政治思想教育的模式陳舊
在市場經濟不斷革新的時代,要想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注意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是,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陳舊,多元文化社會背景下,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會在不斷創新的教育模式中慢慢被淘汰,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同時,在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過程中,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令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排斥心理。
1.2高職政治思想教育的實踐意義不強
思想決定意識,思想意識決定實踐行動,高職學生最寶貴的是擁有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政治思想,但是實際上,高職政治思想教育的實踐意義卻非常薄弱。在這多元文化背景下,作為新世紀的學生群體,應該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論修養的同時,依然不忘政治思想的集中匯報,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要以踏實求實的態度和信念,提高政治覺悟。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會理論性地向學生宣講政治知識,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意義。
2、政治思想教育的創新對策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揚長避短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外國思想教育是很開放的,各方面思維也比較活躍,教育體制管理比較隨意,不受太多的約束。而中國思想教育總體相對傳統保守,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提倡開放思想,打開國門走出去,但是體制管理各方面還是很限制,并沒有做到真正的開放思想,管理也很統一化,這樣雖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但是在思想上還是很統一凝聚力量的。此外,從古至今,我國經歷了無數次的文化改革,每次改革都尤其時代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值得借鑒之處。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為了讓高職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不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排斥,高職教師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方法同時結合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揚長避短,進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革新。
2.2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積極性
高職教師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盡量避免被動的填鴨式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變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建議如下:(1)在不違反道義的前提下,堅持去做好開放思想,努力做到實事求是。高職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應當結合當前的時事政治,社會現象,歸納總結,探究本質,讓學生在聽到各類事件的同時,領悟其中的思想,從而提高其自身的思想修養。(2)不斷創新,以人為本,讓實踐和生活相貼切,緊密聯系,努力提升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性、感染力和實用性,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品德品行等各方面素質,積極營造一個人人爭做的社會建設合格者的氛圍。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高職政治思想教育內容的改革創新
人要發展,就不能僅僅局限在自己有限的思維里,更不能抑制自己去學習更多更好更適應時展的思想養分的想法。在提高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在思想教育內容上也應該與時俱進。此外,為了保證各高職教育效率,教師可以運用嚴謹的方法,有效的研究調查,以高職學生的思想品德現狀和對高職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為研究對象,從調查分析入手,針對高職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現狀,表現其高效實踐性,必須理論實踐相結合來進行深入探究,提出改革與創新的新思路。
2.4強化理論指導與實踐的統一性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就是為了更好的在實踐中有所應用,理論和實踐是難以隔離開的,只有統一起來,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才有更好的意義。換句話說,“理論源于實踐”,實在的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人的思維在接收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會通過一種思維模式轉化成在行為意識上的指導,所以高職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強化理論指導與實踐的統一性是很有必要的,更能在實踐中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實可行性,而不再是空洞的讓人去排斥的口號。
3.結語
總之,立足于高等教育大眾化和高職教育大發展的多元化背景,圍繞高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進行改革,適應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職教育體制還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養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高職人才。
作者:趙躍遠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第四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學內容,將二者進行結合,是對高職教育的一種創新。推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就是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業性。高職院校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院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服務于學生的職業發展。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高職院校的教育價值才能得以發揮。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意義與可行性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在高職院校中,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將學生視為學校教育的服務者,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技能提高,也要重視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讓其具有職業素養,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人員。第二,有利于德育目標的實現。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通過專業課程與實踐活動,培養具有品德與職業能力的人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的結合,能夠讓課內外的教學資源結合起來,促進教學資源的豐富以及有效利用。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教育的對象一致。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職業素養教育,其教育的對象都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兩種教育的施教主體都是高職院校的教師以及班主任。統一的教育對象與教育資源,使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第二,教育目標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職業素養教育,是為了提升學生在職場中的思想素質。雖然教學內容不完全一樣,但目標都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個人成長,提高其綜合實力。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是其統一的目標。第三,教學內容交叉。高職思想政治與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學習有關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內容,引導學生建立遠大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學生職業情感培養以及良好職業習慣的引導。職業道德教育是職業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二者在內容上的交叉,使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素養培養工作的綱領性思想。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為重要內容,職業素養教育也不能缺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思想地位,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中明確建立個人發展的思想與素養目標,才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結合。比如,在對采礦專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重視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等幾點內容;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意精準、細心等內容;對學前教育專業,注重愛心、耐心、細心等,并將這些良好意志品質的實現作為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目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都適用的目標,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才能讓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直線上升。
(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
學生的個人素質,是由不同的部分組成的。在高職教育過程中,以課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個人道德,促進學生對思想政治觀念形成系統性的認知,是必要的方式。針對學校的發展需求以及學生的就業方向,建立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整合課程體系,做好教育規劃,才能保證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首先,在入學第一年,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思想觀點進行理性認知。給學生接觸與接受正確思想觀點的時間,讓學生在第一學年認知自己,認知正確的思想觀點,在反思中進步,于進步中反省。其次,在第二年,引導學生大規模地實施自我行動。經過一年的思想政治學習與職業素養學習,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專業有了全面的認知,更能體會到職場對自己的需求。讓學生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職業素養教育活動中的內容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綜合素質,才能促進學生改變。最后,在踏入社會之前,教師讓學生對自己的個人思想政治水平與職業素養進行總結,并鼓勵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對自己專業的理解,促進學生在交流中進步。
(三)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創建校園文化
加強校園文化的建立,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得以自然結合。企業文化創造校園文化,讓學生感受更真實的社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更能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素養提高的重要性。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具有無形的育人作用,做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學生快速成長。高職教師可以利用各個專業歷史文化知識的講解,像財經專業或者貿易專業的教師,可以講一講絲綢之路與京杭大運河等經濟類的歷史事件,向學生傳遞貿易企業的工作內容與氛圍。多種元素融入校園文化中,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全面建立,促進學生職業素養與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綜上所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高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建立有直接影響。學生只有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提高職業素養。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結合起來,給高職學生更加明確的職業與人生引導,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用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結合的方法提高高職教育質量,是高職院校適應教學改革的重要實踐。
作者:王曦 單位: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神木校區 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第五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除了掌握專業課程知識,還需積極參與思想政治學習,通過樹立思想政治意識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今后參與社會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因而,高職教育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高職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早期辦學理念中,高職院校僅注重專業課程教改工作,校內工作重點集中于專業課程安排,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隨著政治體制深化改革,國內高校開始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對高職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時代變革的主流趨勢。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1、科學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黨政思想為依據,對高職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這是時代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高職教育發這關系著社會人才發展水平,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也要堅持科學性。例如,堅持科學的教學理念,堅持科學的教學方法;積極融入科技教學模式,開辟思政教育新格局等,這些都體現了教育的先進性與科學性。
2、持續性。思政教育并非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而是要圍繞高職學生長期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從近期與長期兩個角度進行規劃,在某個時間段內采取不同的思政教育方式。例如,前期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灌輸,后期重視政治實踐培養,從雙方面培養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這些都帶動了思想政治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3、差異性。新時期我國高職教育步入現代化改革進程,高中學生政治思想建設關系著人才戰略實施情況。為了進一步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義,高職院校需開展多方面改革工作,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是教育之根本。要結合學生實際教學情況,對高職教育工作進行多方面調整,提出切實可行的思政教育改革模式,從政治思想、政治實踐、政治課程等多方面展開調整。
三、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徑
思想政治工作源自于黨政體制建設,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立足于黨政思想,才能確保思政教育達到預定的目標。近年來,國內對高職院校辦學機制提出深化改革,要求各地區高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求,以學生教育為中心思想,不斷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筆者認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考慮多方面內容,具體如下:
1、政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意識的提高,追求人的自由,人的全面發展。隨著我國高職教育深化改革,教育部門對地方高校要展開一系列的指導工作,倡導以高職生為中心的思政教育模式,從多個方面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性輔助平臺。
2、學校方面。高職院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按照專項人才培養要求采取改革策略,從而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學校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這些都將提升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3、教師方面。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引導者,針對高職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堅持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思想,從學生角度開展科學的教學模式。要努力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凡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的外來文化,特別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均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念,為高職生教學提供有利環境。
4、學生方面。從學生個體角度出發,要積極參與思政政治教育活動,按照學校教育要求參與政治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意識。現階段,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教育管理經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若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必然帶動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
四、結論
總之,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改革轉型,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不斷優化學校教學改革機制,成為高職院校改革重點內容。向高職學生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體現了時代教育發展之需求,也是我國人才戰略培養的中心思想。為了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須從教育政策、學校管理、教師改革等多個方面展開工作,才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發展。
作者:祁慧琳 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第六篇:中國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整合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個人、民族與國家的夢想三位一體,這是中國人共同命運中感情、力量的表達,也是普通人希望、追求的表達。這樣的中國夢折射出每一個中國人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體現出中華民族持久而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以“中國夢”統領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1、“中國夢”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國夢”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受所處時代的生產力的制約。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提出來的理想是不一樣的。“中國夢”是在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所創新的精神成果,是黨在我國國情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相結合和分析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反應了時代的要求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旳關系。所指出,“中國夢”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既是對百年來中華民族奮斗歷史的渴望和追尋的概括,也是當下中國人對自己未來的期許;不僅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優秀文明的傳承,是對近現代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更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偉大實踐的高度凝練。它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它的提出進一步強化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意識,表明了我們黨對近代以來至中國現代革命以來建設社會主義堅持固有的價值觀,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和奮斗目標。這是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把握,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前進方向。
2、“中國夢”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自我價值是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另一個方面,是指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社會對個人和自己對自己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系。社會價值是個人與社會、他人的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滿足社會或他人的物質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貢獻和承擔的責任。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外在體現。中國夢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當代青年高職學生正處于從不成熟的“社會人”到獨立成熟的“社會人”角色轉變中,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因此,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正確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并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貢獻于社會,從而使遠大的理想信念為高職學生提供精神動力和內在驅動力;同時,當代青年高職學生要更新思想觀念、激發思想活力,推動將思想轉化為外在行為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當代青年高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二、以“中國夢”創新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理想信念教育屬于教育的范疇,是知識、情感、意志在實踐過程中的綜合反映,因此理想信念的形成不僅是要掌握相關理論還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主觀體驗,還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自身認識能力等問題,不具有自發性,正如列寧指出的“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多層次多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來幫助社會成員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如社會實踐、社會學習、社會教育等。十八大以后,“中國夢”的提出既豐富了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使得當代高職學生理想信仰培育的歷史時機更為成熟,給高職學生理想信仰帶來正面影響,也從思想引領、文化培育、實踐成才三個維度創新了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在我國理想信念教育特指社會主義一共產主義信仰教育,它是人類社會實踐和人類智慧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建立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科學的理想建構。人們一旦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這種信念就會統領其他信念系統,面對困難和失敗時才敢于犧牲。正如鄧小平所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犧牲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很明顯,用“中國夢”指引高職學生的人生,就可以為他們指引人生目標,提供人生動力,提高人生境界。我們應該用“中國夢”推進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將“中國夢”教育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包括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選拔先進典范活動等主要途徑,引導他們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人的自我價值;要引導他們反對只講權利不講義務、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享受不講創造的片面觀點等。
三、以“中國夢”形成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
1、堅持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首先是通過主渠道作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同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構筑精神支柱,積極投身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的教學,鞏固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指導地位,指導高職學生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理性的、科學的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時代特征、社會需求展開,著重凸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榮辱觀教育。要從高職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展開教育,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錘煉合乎中國夢需求、具備較高道德修養與品質的“四有新人”。以及充分發揮并利用其他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重要職責。例如《形勢與政策》、《中共黨史》、《倫理學》等學科的作用,提高高職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積極引導高職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確立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念。其次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環境教育,幫助高職學生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本質在于他的社會屬性,所以高職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輿論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在社會環境中大力弘揚“中國夢”的主旋律,為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形成實現“中國夢”的社會風氣。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實現“中國夢”的校園環境,發揮校園文化的建設對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2、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在理想信念教育形成的兩個規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內化的階段,高職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成效,就要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獲得自己親身經歷旳體會和感受,才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取得他們對理論的科學性給予高度贊同和支持,使高職學生自覺的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認知。其次是在外化階段,有了良好的內化基礎,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把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通過外化的過程表現出來,在實踐中不斷的接受檢驗和錘煉,才能不斷的激勵高職學生奮發進取不斷追求理想信念的強大精神動力。理想信念教育要貼近實際情況、貼近生活情況、貼近學生的情況,要立足高職學生所關心的就業問題、升學問題、戀愛等現實問題。同時加強對我國具體國情的教育,提升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讓高職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壞境所帶來的機遇以及他們的現實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關系,引導高職學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分析已經存在的各種思潮,在現實環境中實踐自己的理想信念。
3、強化教育隊伍建設
教育隊伍既承擔著對高職學生進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他們也擔負著引導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任。自改革開放以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學歷層次、年齡結構、教師職稱、理論素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在新的形勢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在結構上,平均學歷水平偏低,高學歷人才較少,缺乏學科領軍人物;在科研水平上,科研成果質量不高且不均衡;在知識獲取上,有針對性的培訓交流較少,其知識更新較為緩慢,等。因此,提升以“中國夢”統領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績效、實現“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的內在需求,更好地將中國夢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建設一支優秀的、一流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首先要提高他們中國夢的思想理論素養。“育人先育己”,教育者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只有共時態上把握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基本內涵,掌握好中國夢在根本上是人民夢的本質屬性,從歷時態上認清中國夢與民族夢、世界夢的內在聯系,中國夢與他國夢的本質區別,才能真正廓清高職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論認知。其次,師德建設與中國夢相結合,增強他們的職業素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夢”必須忠于黨的事業、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愛生如子。“教師夢”作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是將崇高的職業道德作為自己教學過程的重要遵循。再次,抓好“三育人”把教育落到實處。通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使教師、干部、職工,在從事自己本職工作的過程中上下聯動,形成教書、管理、服務同育人在時間和形式上的有機統一。
作者:李純斌 單位:湖南化工職院
第七篇:高職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就業問題是我國當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高校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是學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應著手要做的主要任務。本文將從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意義以及如何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職學生;就業;思想政治工作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事業也不斷地在進步。正是如此,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及高職畢業學生越來越多,并且畢業生現在找工作存在“自己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他/她”的現象,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所以,加強對高職學生就業的思想政治指導,著力轉變學生的錯誤就業觀已成為當前的各大學校的共識。
二、高職院校在學生就業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由于社會各方面的進步發展,我國對于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大大的提高,應勢之下,職業教育學校不斷的增多并發展,而高職院校的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畢業生,其人數也在急劇的增加,社會的就業競爭壓力也隨之而來,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形勢下,使學生在高競爭下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至關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保障。而高職院校在學生就業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正做了這至關重要的一步,為學生的未來保駕護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通過開展一定的論壇學習,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符合社會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的一種手段。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化軟實力,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素養成為他們就職的利器。
(二)增強學生的思想創新能力
毫無疑問,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類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創新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一個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體現,是就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模式。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以新思維來看待問題,勇于開拓新的思維領域,提高創新能力,這可以使他們在就業過程中給其就業單位帶來一種新氣象,新風氣,使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促進企業與個人的雙向發展。
三、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密切關注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
社會上人都認為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不同,他們都會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不如本科院校畢業的學生,因為會造成高職院校學生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高考的落榜讓他們不能接受良好完整的教育,對事物的認知存在不足,導致他們對學習根本就沒興趣,感覺自己“低人一等”,所以更是不愿意進取。如果高職院校學生一直承受這種壓力或是一直抱有這種心態學習,那么他們將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是被當代社會所淘汰。一旦學校發現有學生存在這種消極心理,就應立馬對學生進行教育輔導,及時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增強其自信心。隨后讓學生確定遠大的目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二)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在實習中培養職業素養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學生的理論知識都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但當今我國在教育上,對學生實踐的活動重視較少,因此,學生在實際操作技能方面不能得到提高。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增強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習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階段。學生在實習中,不僅能讓學生把課本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上的生存技能,而且還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在工作中責任心與認真態度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學校的各種實踐活動中,還是在實習中,學校的目的都是在于為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與服務,把實踐與思想政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培養自己的就業素質,讓學生能就此形成正確的就業觀,為今后找工作的路途做鋪墊。
(三)創新思維模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中國的就業市場是極其廣闊的,有著各式各樣的就業需求,然而在每年數以萬計的畢業生的前提下,就業市場依然競爭激烈,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說,擁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其就業成功的保證,并且在現代社會里,就業不僅僅就職技巧與社會信息的競爭,更是個體中和素質的競爭,而擁有創新思維模式,能夠很好的個人的職業關鍵競爭力以滿足社會的就業需求,促進就業的成功。一個人競爭力的提高,尤其是思維方面,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就業者的雙向配合,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從學生的各個方面去發掘學生的創新思想,在其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實踐中激勵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校中的各種創新大賽都是進行創新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而言,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改變思維模式以培養自己的團體合作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創新的思想去看待生活,并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自己在就業過程中增加強勁的競爭力。
四、結束語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的就業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怎樣使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就業能力有效的結合,促進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對于畢業學生而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業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極其困難的任務。
作者:周娟 單位: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第八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和行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實踐型人才的搖籃,承擔著為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以儲備高技能人才和實踐應用人才的重要任務,是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補充,在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成為社會衡量用人標準的尺碼。為此,我們在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應該讓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思政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高技能“專業”人才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有用”人才,使二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才能滿足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用”人才的要求。
一、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環境變化,且表現出三個主要特點:個性特征完善;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呈積極狀態;能保持正常的自我調控能力。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與否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業以及將來如何走向社會。一般而言,絕大多數學生能顯現出心理健康的標準,能較好地適應環境變化,符合上述三個特點的要求。當然,也有少量學生在日常行為表現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心理健康的某些隱患。
1.心理健康存在隱患的表現。從各類媒體中我們發現,從名牌高校到高職院校,因宿舍之間學生嫉妒而投毒,因家境原因而弒父,因情感困惑而自殘等現象比比皆是。不難看出,高校如果只一味重視專業教育的學習、研究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會導致個別學生道德的淪喪、素養的缺失和行為的失常,繼而引發一系列不堪設想的后果。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在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灌輸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教育和引導,將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和發展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工作重點來抓。
2.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從現實角度看,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家長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于子女能否高考進入大學,當子女考入大學后又寄希望于取得優秀成績,取得好成績被認為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因此,家長們對子女的成績特別關注,這也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加大。當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能力出現偏差的時候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繼而會對教師的期望產生叛逆的心理。其二,學生在校期間往往存在互相攀比的現象,虛榮、拜金的不良思想時有作祟,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可能會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當然,學生的心理出現困惑或問題時,多半是因為自己不能以客觀、公允的角度看待問題并以正確理性的態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其三,社會的外部環境、學校的教育和引導以及家庭矛盾的發生等也是致使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推手。
二、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要學做事,更要學會做人。是否會“做人”,一則反映了學生素養的高低,二則反映了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宗旨是在會做人的前提下會“做事”。“會做人”,包括對學生人際交往的教育、情緒控制的疏導等。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的有關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指示,我們在做學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咨詢和引導,通過問卷調查,在線心理咨詢、微博、博客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對人生事物所持有的基本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和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于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并促使其正能量發展。
1.法制安全教育應常抓不懈并形成常態化教學模式。高職院校設置法制安全教育課程,從道德層面、法律懲戒和安全教育等方面以規避學生不良行為的出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約束、震懾的教育作用。但由于目前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單調陳乏,課程設置量的短缺,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部分心理不健全和對問題看法有失偏頗的學生,在不自覺中出現了意識的模糊、思維的桎梏、心理的驚怵和能力的限制等問題。
2“.兩課”教育應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并成為行為指南。“兩課”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課堂,也應成為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南針,是培養大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主要方式。但不容樂觀的是,在“兩課”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只一味傳授灌輸而忽視學生德育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未能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和“主陣地”,為學生傳授更多“兩課”中涉及的要點、重點、難點并要有效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而起到對學生人格教育手段的多樣性、素養教育的多面性、能力教育的多層性以及學生心理健全的普及性的教育效果。
3.輔導員應主動引導學生養成正常人格。輔導員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平時,他們經常與學生打交道,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有重要影響。輔導員可以主動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況,針對性地組織各種活動疏導學生壓力,幫助學生樹立抵制攀比、虛榮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踏實、求實的習慣,完善人格。
三、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有一顆善良充滿愛的心。專業教育對學生成長可以作為一種“有用”的武器,幫助他們掌握專業知識,但還不能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和諧而全面發展的人。因此,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兒得到充分的發展,即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個體的發展。首先,高職院校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學校教育整體規劃中去。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標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高職院校需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變化建立一套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利用當下通用的自媒體和多媒體網絡渠道,從學生的輿論和探討中,掌握學生的心理要求和健康狀況。另外,通過特別的時段,如“5.25心理健康日”等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情趣高雅的文體活動或戶外活動,以在活動的組織、策劃、實施過程中,窺測學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學生的心理素質,了解學生對抗壓、抗逆、抗挫的承載力。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讓心理健康達標的學生在思想上加固正確的認知方向,從而提供他們引領校園環境建設;另一方面,可以讓心理健康有隱患的學生在思想上及時得到矯正,從而減少校園環境建設中的負面能量。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融為一體,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功效
心理健康教育體現在一切教育活動中,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參差不齊的基礎功底和不一的心理健康狀況,各高職院校都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師和獨立相對封閉的咨詢室。但硬件設施的投入和專業人員的配備,并不能證明學生心理健康達到了預計的期望值。通過咨詢和了解,造成學生心理健康的“殺手”,不僅有家庭環境的原因,也有個體情感的問題,還有個體抗壓能力的脆弱等。當然,很大程度上還源自于學生自身認識問題的淺薄、“三觀”的浮躁和素養的缺失等。為此,在學生的行為教育和理論傳授的前提下,將思政課程的教育宗旨和教學要求行之有效地引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失為一種“一箭雙雕”、“雙管齊下”的教育教學效果。讓學生們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正常的生活,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是非觀,培養健、樂觀、積極的心態,而思政教育正是將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民族精神和愛國情結,與國家的發展榮辱與共意識的培養貫穿始終的一個有效的平臺。
作者:崔小云 單位: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第九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科學布局,消除方式單一現象
經過多年摸索和實踐,我國高職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師生思想認識、合力推進高職的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體系改革的大趨勢既給高職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同時帶來更多的問題和挑戰。首先,從高職屬性看。對高職教育而言,既要給予高職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也要高度重視其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心理適應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后者,更是關注重點。其次,從高職生源整體素質看。高職生既不像高中生思想單純,可塑造性強;也不如高等院校學生學術概念深厚,學習目標明確。選擇高職,是考生達不到錄取線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選擇,所秉持的學習成績不如他人的消極心態,導致在入學時就萎靡不振,得過且過。這樣的素質結構,給高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指向性和實踐性都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第三,從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并非純理性的概念,不是理論和意識的概括,而是對事物有功能作用的產物。但在實踐中,思想政治工作經常囿于理論概念的講解,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因此,要以科學布局的思維,整合院校黨組織、行政、共青團、學生會等各方面的力量,以科學的視角和合理的方法來解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單一的問題。
二、以學生為本,尋找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思想意識的結合點
(一)宏觀意義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當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所蘊含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用于高職教育之中時,其核心是凝聚思想共識,宏揚先進文化;其價值是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目的是用于解決理想失守、誠信失缺、道義失卻、紀律失去的現實問題。理想、信念、道義和紀律的建設問題,是高職著力于對學生所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問題。
(二)微觀意義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年青人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極具跳躍性的思維特征,決定了他們容易受到多種思潮的影響,這其中有正確地思潮,也必定會有錯誤的思潮。因而,高職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關注他們整體成長的過程中,運用從“他識”到“自識”的教育方式,把外界健康的理念轉化成為他們自我規范的意識。這種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今后人生發展目標的確定,也關系到他們能否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社會的發展。
三、活動為冀,形成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一)教育思路的創新
對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寓教于樂”。英國著名哲學家康福德說“寓教于樂’是一種學習過程,學習對象包括行為方式和反應方式,以其有效性而為社會成員所普遍接受”。高職生習慣于通過實踐來接受教育,他們期望有身在其中的感覺。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目的置于娛樂過程之中,能夠通過娛樂活動的心理暗示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以活動的感性方式作牽引傳授到高職生的意識當中,并令其欣然接受。
(二)學習模式的創新
在這里所強調的學習模式的創新指的是要充分利用高職生的自學能力來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滲透。正確的人生觀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職生自我意識的形成。組織高職生學習思想政治,不是對著他們念報告,學文件,而是引導他們通過自我學習而自識,因自識而自覺,因自覺而自我凈化。
(三)活動方式的創新
有一位高中老師圍追堵截他迷戀于網游的學生時,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如果我們的說教,也像電游般的有趣就好了。這話看似感慨,實則道出了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病:我們的教育語式實在是太枯燥乏味了,對思想活躍的高職生灌輸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往往是事半功倍,吃力不討好。因此,要把教育的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趣味活動、演講、主題競賽等方式傳導出去,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接受,在接受中升華,在升華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落到實處。綜上所述,讀書做人,教育為本。做好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從理論上研究其內涵和特征,又要在推進的過程中探索實踐,努力實現“三個滿意”。一是在推進教育方針的落實上有所作為,讓黨和國家滿意;二是在勇擔責任、滿足社會對后續人才隊伍需求的培養上有進步,讓人民群眾滿意;三是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高職學生根本利益上有建樹,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滿意。
作者:李湘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第十篇:淺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1新形勢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無論是社會結構、經濟體制,還是利益格局、文化理念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都在發生著巨大而又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西方的一些消極觀念的涌入,使得許多高職學生出現政治信仰偏差、人生理想缺失等問題。因此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2高職學生本身的缺陷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難度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乃至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學生都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這決定了絕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但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等都比較差。而且由于他們過于追求個性,功利心強,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誘惑和影響。因此,必須對其從思想上進行糾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緊迫性
2.1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認同現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煉和集中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4方面的內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在一份有關4個方面的問卷調查中,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態度得到了充分體現。本次問卷主要針對我國南方地區某5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發放問卷總共10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900份。其中,在對“你認為在當今社會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建設的指導意義如何”進行問卷調查時,有效回收的問卷中有80%的學生認為“它對我國的建設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有15%的學生認為“有作用,但是作用不大”,有5%的學生回答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的高職大學生中,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贊同和肯定,它仍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在對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行調查時,大部分學生的回答也都表現出了對社會主義的擁護,對共產主義的期待,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認同,以及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肯定[2]。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大部分高職大學生所了解和接受,但仍存在一部分學生對其不是很了解或了解不深。因此,當前進一步加強對高職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
2.2加強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的緊迫性
加強對高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以及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迫切需要。我國是世界大國,無論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GDP總量的不斷攀升,一些西方國家感覺到了威脅。再加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不同,使得雙方時有矛盾。當前,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政治、經濟的優勢,持續加大對我國的文化輸出力度,推行霸權文化,妄圖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尤其是當前對我國當代在校大學生進行滲透的力度和強度比任何時候都強。因此,滲透與反滲透、分裂與反分裂、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一直存在。而高校作為思想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場所,作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要基地,對當前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刻不容緩。因此,高校要加大對西方腐朽思想的抵制力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國家觀念和文化觀念。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院校的重要意義
3.1有利于高職院校確立正確的辦學方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我國的具體國情以及時展的潮流緊密相關,它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具體國情,緊貼時展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在確定自身的辦學方向時,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和前提,緊貼時代前進的趨勢,才能促進自身的快速穩定發展。
3.2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將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高職大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高職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但具有穩定的一面,同時也有主觀片面的一面。而大學階段正好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也是糾正具有偏頗性思想觀念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職教育中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內容相結合,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和目標,能夠有效的培養高職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3有利于高職大學生成長為符合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作用、對社會的全面進步以及對個人自身的全面發展都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高職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國家、民族觀念,使自身的發展更加符合我國未來事業對人才的需求,成長為符合國家需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途徑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大批具有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并加大培養的力度,不斷創新教育模式,積極探索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好的承擔起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和重擔。具體來講,高職院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從以下2方面來進行。
4.1以“三位一體”模式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覆蓋
“三位一體”模式是指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三者的影響下,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培養。首先是學校。高職大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因此學校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將課堂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并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加深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也可以組織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在娛樂中進一步體會、體驗和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其次是社會。高職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市場經濟的發展、政治輿論的趨向、社會主流觀念的改變以及道德文化的轉變都對高職大學生的行為、思想觀念等有深刻的影響。因此,在社會上具有政府職能作用的部門,一定要做好高職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引導工作,促使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不與社會主流形勢發生背離和沖突,最終達到一致。最后是家庭。家庭對高職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家庭要創造健康、向上、積極、和諧的家庭環境,對高職大學生從小形成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庭主要成員的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言行,對于不良的言行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同時,家庭成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必須要言行一致,做好孩子的表率作用,最終使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和性格。
4.2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陣地,強化教育引導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可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強化教育引導,抓好“兩個堅持”。一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目前我國全社會齊動員學習的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理論聯系社會現實,既能夠有效提高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又能夠使高職大學生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以及進一步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的環境中順應潮流,不斷前進。二是堅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和基礎,創新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模式。比如:可在思政課的課堂上融入一些貼近生活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相關的素材、視頻、教育片,或者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小品、演講、辯論會等活動,既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外化為學生的行為。因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增加了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頭腦、進思想。
5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而高職大學生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高職大學生自身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長足發展。
作者:孫志方 單位: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情感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實踐
- 下一篇:初中體育教學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