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歷史課堂教學思考
時間:2022-06-03 08:51:00
導語:新課改歷史課堂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歷史課堂教育,由于目標定得多而細,課堂教學承載量大,思想教育目標往往流于空泛。在加強歷史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高中歷史教學的育人功能應充分發揮出來。筆者通過幾年來的高中歷史教學,親自實踐課堂教學改革,頗見成效,經認真分析,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思考: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作為教師應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明確“教”是為了讓學生“學”。學生要成為教學活動的全面參與者;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這樣,一則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地處理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二則,可以使課堂教學帶有開放性和探索性。教師的主要任務也應從傳播知識轉為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教會學生面對眾多的信息,進行選擇和認知歷史的途徑。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且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在深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著重從課堂教學設計人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改理念,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啟發式教學方法:這是目前教改中采用的主要教法,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1.課前備課: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課前備課非常重要。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幾點:①備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事件線索明了清晰,不必面面俱到。②備學生:了解自己學生的水平,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設計不同的問題。③備教法: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
2.課堂教學:
運用啟發式教法,教師應首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駕馭知識,而且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進行思辨性的討論。一般歷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經過、結果影響三大塊,具體分析如下:
(1)課前導語一定要突出新穎化,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講到新航路開辟時,可以和中國鄭和七下西洋進行對比,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何在?講到鴉片戰爭時,可以問學生:英國當時到中國需海上航行3個月,為何不遠千里來侵略中國?講到二戰時,可以在講課之前,先讓學生談談自已記憶中的希特勒是什么樣的。
(2)背景分析首先應將分析背景的方法告訴學生,以探索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一般涉及中外歷史事件的背景應從內因、外因兩個方面分析,其中內外因中又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諸多因素,例如鴉片戰爭的背景分析。除此之外,有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分析,還可以從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去分析。其次應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因為歷史的每一部分內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即中國歷史發展離不開世界,同樣世界歷史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尤其是新教材改革以來,高一年級學生學的是中國史,沒有世界史知識如何去理解西方列強的三次侵華高潮,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拓展。如能做到以上要求,那么在分析背景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教師要做的是歸納、總結。例如,講到洋務運動的背景時,前面已經講到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就讓學生看著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就可以自己分析出在此時中國的地主階級為何著急進行改革?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根據前面的方法都可以分析“內憂外患”,必須進行改革,達到“師夷長技以自強”。
(3)經過講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此項是非重點,不宜用時太長,可一定要趣味性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大家熟悉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應讓學生自己去講,教師再加以補充就可以了。
(4)結果、影響分析有了前面學習的內容,對結果、影響分析也完全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對鴉片戰爭影響的分析,教師引導應從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分析。學生就會根據講的內容得出結論:a.政治: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革命任務變化。b.經濟;自然經濟開始瓦解,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c.外交:中國被迫開放。運用啟發式教法,還需要將知識化復雜為簡單,通過對內容的加工重組,提取記憶要素,可以借鑒語文學科的學習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點詞,簡化句子,概括出關鍵詞。同時,也可結合數學的“集合”概念,對各條信息按一定的規律進行重組,形成明確的知識框架,便于系統掌握,已達到最終目的,讓學生“樂”學,讓學生“喜”學。
3.課堂討論式教學方法:
在精心準備和掌控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將全班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小組總結,最后教師提煉精華,及時抓住學生思維中的火花,分析問題的價值,樹立起更想學好的信心。
4.收集分析資料式教學方法
學會收集資料是新課程在能力和技能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對于教材中的某些課程可以這樣做,學生課下去圖書館或上網收集資料,在課上交流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運用資料來解釋說明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資料的能力。經一年努力,在我們的指導和在課堂教學中鼓勵下,2003屆高一學生自我思考,自我認識的能力逐步提高。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了飛躍。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綜合與教學手段的更新
1.教學內容的綜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展脈絡,尤其還要重視對內容的深度廣度作出恰如其分的拓展,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學。
(1)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對歷史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能力,是學生建構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關鍵,也是高考能力測試的重點。所以歷史教師在從高一的教學中就應注重內容綜合。從橫向聯系上,可尋求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區域、不同方面歷史事件間聯系,分析其相互作用。例如: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一成一敗的比較等。在縱向聯系上,可尋找同一專題所屬的各時期中外歷史相關內容,分析其相互關系,比較異同點。例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從產生之后的三次發展、兩次萎縮及其結束。
(2)跨學科知識的滲透重視跨學科知識滲透是當前教改的一個趨勢,也是近年來高考能力考察的重點。在教學中應注意指導學生以正在學習的內容為立足點,聯系其他學科中與之相關的知識進行分析,從多學科的角度更為完整地理解知識,并能運用綜合知識解答當前問題。如學到美國西進運動,可以聯系當今中國西部大開發這一政治時事熱點問題,同時又可以聯系中、美兩國西部地理因素進行比較。
(3)教學手段的更新、多樣化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目前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聲音和圖像的最佳結合,它能使歷史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記憶的效果。
總之,在要求教育創新的今天,課堂既是學生智慧開發和發展的場所,也是學生的情感世界發展和完善的場所。這要求教師改進教法,進行研究和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 上一篇:農業局干部培訓指導意見
- 下一篇:市廣電部門全年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