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學生革新思維水平培育

時間:2022-12-28 03:20:00

導語:新課改下學生革新思維水平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下學生革新思維水平培育

21世紀是一個知識創新的世紀,江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特別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前正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時代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己任。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上具有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一、營造展示自我的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

1.民主型的教風

任何一個教師在課堂上都有自己的教風,或支配型的,或專制型的,或民主型的。支配則學生依賴,專制則學生服從,民主則學生活躍。顯然前兩者容易使學生產生惰性心理,后者則可讓學生思維活躍,利于創新。

課堂上要形成一個民主的教風,應注意以下幾點: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既不能刻意在師生之間制造知識高下的鴻溝,也不能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學生不做鑒定性評價,特別是評分,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精神壓力,由此產生一種防衛心理;為大多數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或分組討論,或“接龍式”提問,還要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切忌粗暴打斷學生的發言;教態要親切自然,不吝惜自己的微笑,不吝惜表揚的話語,不要把家庭或同事間的不愉快情緒帶到課堂中。

2.相信學生

只有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才能滿腔熱情地期待學生。而“期待”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國有不少特級教師到外地上課,他們對學生既不了解又不熟悉,他們為了要把課上好,唯一的辦法就是滿腔熱情地期待學生,誠心誠意地相信學生,用“心”去上課。教師的每一句話都飽含熱情,每一個眼神都對學生寄予希望,每一個手勢都表達著對學生的尊重,每一個動作都給學生鼓勵和信任。這樣,在教師的影響下,課堂氣氛就會由緊張到活潑,學生也漸漸進入了爭先恐后發言的狀態。這時,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興趣、情感等都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動進入了“最佳狀態”。教師對學生充分相信的結果是:給學生鋪設了創新的坦途,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幼芽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3.熱愛創造型的學生

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般教師都喜歡規規矩矩,百依百順的學生。而創造型學生的特點是:頑皮、淘氣、荒唐與放蕩不羈;所作所為時逾常規。德國心理學教授戈特弗里德•海迪特指出:“創造型學生在班級體中通常不太受歡迎,他的行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對集體活動的興趣很小。”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剖璞見玉,善意引導,揚長避短。只要不違背道德規范,不妨礙身體健康,用不著多干預、管得過死。要為學生創新才能的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

二、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保證

興趣是成才的先導,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原因和內在動力。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活動興趣的產生與該種能力的發展密切聯系,并且是他發展的出發點,如果一個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在歷史學習時就會表現出積極的思維狀態,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并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興趣的產生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利用各種方法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興趣,包括以情激趣、以美激趣、電教激趣等多種渠道。例如,針對歷史事件無法再現的特點,我在上全市公開課——《宗教改革的背景》一課時,編的一部歷史劇《卡諾莎之辱》:安排:一人旁白,一人演教皇,一人演亨利四世,兩人演隨從。(旁白):1077年1月的下旬,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鵝毛般的雪花漫天飛舞,刺骨的寒風發出陣陣呼嘯。在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道上,行進著幾個騎馬的人,他們頂風冒雪。為首的是一位年僅26歲的年輕人,只見他雙眉緊蹙,心事重重,不住地揚鞭策馬前進。他就是德意志國王亨利四世不久,亨利四世一行來到了卡諾莎城堡外。(渲染氣氛,要讀得舒緩)在進入城堡之前,他翻身下馬,脫下厚厚的衣帽,把一條表示悔罪的氈毯裹在身上,不顧從天而降的雪花,緩步走進城堡第一道圍墻。亨利四世又脫去靴子,光著腳站在城堡內的雪地上。他痛哭流涕地懺悔著,還不時拍打著胸前,苦苦哀求教皇赦免他。當教皇知道自己已是勝利者時,卻拒絕接見亨利。

(旁白):一天、二天、三天過去了,亨利仍然站在雪地里懺悔,絲毫沒有離開的跡象。一些主教和修道院長看著亨利真誠悔過的樣子,開始為他向教皇求情。

(旁白):到了第四天,教皇決定傳見他。這時亨利四世眼含淚水,戰戰兢兢地說:“教皇陛下,我的主人,我已經認識到我的罪過,這次特地來向您懺悔,祈求您的寬恕。”(盡量講得卑微和低聲下氣)

教皇的怒氣還沒有完全消除,他冷冷地回答:“上帝是非常寬容和慈愛的。我們曾經很友善地告誡過你,希望你不要濫用上帝給你的權力,來阻礙教會的自由。可是你不僅不感謝上帝的恩典,反而固執己見,一再分裂教會。為此,我們不得不遵奉上帝的旨意,對你進行絕罰。”(盡量講得冷酷無情、高高在上,尤其要表現教皇的傲慢和蠻橫)亨利四世聽了教皇的嚴厲訓斥,不敢爭辯,只是不停地伏地痛哭。這時,教皇身邊的主教和亨利身旁的貴族紛紛代亨利求情。這時,教皇才說:“看來你的懺悔是真誠的。為了上帝的慈愛,我決定讓你重新回到教會的懷抱中來。但是,你必須在上帝面前立下誓詞,痛改前非。”亨利四世謝過教皇的恩典,當場寫了一份誓詞,表示愿意遵照教皇的旨意,改正以前的過錯。最后教皇說:“看在你的誠意上,我就赦免你的罪,現在我恩準你按照禮節親吻我的手。”亨利四世于是單膝跪下,親吻了教皇的手背后,這才帶著隨從離開卡諾莎城堡。

通過四五個個學生的演出,將全部學生帶入到歷史情境中,讓他們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歐洲中世紀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的大一統局面”的主題思想,繼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呢?”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發現”了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正如孔子所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興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把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來完成,以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而使高中歷史新課改真正進入全新的軌道。

三、大膽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必由之路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善于發現問題,勇于大膽懷疑,是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核心在于一個“疑”字。質疑本身就表現為一種探索精神,蘊涵著創新。俗話說:“讀書有疑,方始是學”,“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習歷史最關鍵的就在于質疑,提出問題。可以這么說,是否能提出問題,是學生能否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他們創新思維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作為歷史教師,一方面要誘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其質疑習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創造意境、制造懸念、創造一些問題情景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求索。例如:在講述鴉片戰爭影響時,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去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西方列強在侵略中國的同時,有沒有給中國帶來其他東西?如果沒有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按其原有方式發展,有將會是怎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比較封建社會,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思路馬上得到了拓展,思維在不知不覺中被打開,其創新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

四、因人制宜,傳授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俗話說:“授人以魚,當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其中,傳授終身受用的“漁”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大綱規定的基礎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索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有了這種能力就能隨時產生思維火花,就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從而使學生最終擺脫“拐杖”學會自己“走路”。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對教師所提的要求。因此,要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就必須通過創造的“引導者”——教師,應用創造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提供創新的環境,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些討論題,少一些歷史結論的表述;而是通過引導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創造者”——學生的創新動機,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

總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細致而艱巨的任務。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轉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環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更完善;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