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傳統與革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2 11:26:00

導語:教育的傳統與革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的傳統與革新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巴格萊;教育與新人;要素主義

論文摘要:巴格萊是美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要素主義的提倡者及要素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與新人》是其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文中對《教育與新人》中的要素主義思想,從思想基礎、核心教育觀及現實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探討其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今教育改革的啟示。

巴格萊(WilliamC.Bagley)是美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是要素主義的提倡者及要素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與新人》是其諸多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也是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在該書中,巴格萊立足于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式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現實。站在謀求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高度,分析和研究了當時美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弊病,在承認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及教育實踐合理因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批判,并重新論證了已被近代資產階級傳統教育所證實的種種教育原理,試圖將進步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兩種理論的合理之處結合起來進行教育實踐的改革,強調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保存和傳遞人類文化中的基本要素,以培養有文化、懂科學、愛和平、可為人類文明進步做貢獻的新人。

一、思想基礎

(一)社會進化論

巴格萊以社會進化論為其研究的思想基礎。在《教育與新人》中,巴格萊開篇就從生物學角度對人類的進化過程加以描述,進而對人類社會進化的發展過程進行了探討,并多處談到人類社會所存在的戰爭、濫用資源、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等問題,認為這些問題均與歸結于教育作用的人類文明程度有關,對教育在社會進化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強調。他把社會進化定義為“積累和精化知識的過程”,并指出“教育是傳遞人類積累的知識中具有永久不朽價值的那部分的過程”,即認為教育是促進人類社會進化的—個基本活動,因此。教育能“使人類從欺詐、恐懼、迷信、過失中解脫出來”,具有防止社會退化的功能,如果教育這一重要功能被忽視,人類社會就會出現災難。從社會進化論及其引發的這些觀點出發,巴格萊在《教育與新人》中指出,一個國家如果教育質量低下、教育標準松弛、教育管理疲軟,必然不利于克服社會進化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一定要普及學校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以保證每一代人都可以有共同的理想和思想核心,并對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具有永恒價值的內容有共同的理解。

(二)知識觀

巴格萊指出,進步主義教育以“實用”作為衡量知識價值的尺度。巴格萊認為“知識具有高于和超越我們所設計的‘工具’的價值。知識可以作為背景,同時也可以作為工具,它的價值可以是解釋的。也可以是功利的”,即認為知識的工具價值是不可否認的,但這并非是判斷知識價值的唯一標準,知識更有超越于工具價值的背景價值,在許多情況下,人們獲得的知識只是作為個人的意識或生活內容的“背景”潛在地發生著影響,并不直接發生作用或解決現實問題。相應的,知識的功能包括工具性功能和背景性功能,二者都不可被忽視。另外,巴格萊認為知識還具有第三個功能,即訓練智力的功能,明確指出對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個人的思維力、理解力和判斷力等心智能力,還可以在訓練心智的過程中形成堅持性、意志力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質。

二、核心教育觀

巴格萊分析了進步主義的教育理論及其相應的教育實踐,認為進步主義存在著偏激或狹隘等不合理之處,也正是這些不合理主張,如強調以盈利為動機、以節約為教育原則、以直接有用為教育目的、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興趣為主和倡導活動課程等,致使當時的美國教育出現各種不盡人意的現象,巴格萊對這些都進行了剖析。提出了相應的教育觀。

(一)教育的指導原則:節約與浪費并舉

巴格萊認為進步主義所強調的以盈利為動機、以節約為教育原則、以直接有用為教育目的的教育主張都屬于短期的教育目標。巴格萊引證了大量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事實對進步主義的這種思想進行了駁斥。認為在這種教育思想支配下,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提供一些可以直接用于謀生的知識技能,必定不利于個人和國家的長遠發展。他指出,社會的發展變化迅速,根本無法預知人們在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到底能用到哪些知識技能,因此。一個人受教育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超出其日后實際應用的所需不是教育的浪費,而是教育的必須,即從長遠角度來講。掌握人類文明的永恒要素是必須的,即使是教育的浪費。也不可取消以知識作為背景的教育。所以。“教育不僅應該用節約原則支配,還應該用浪費原則指導。”在重視短期目標的同時,更要注重長遠目標,教育不應是急功近利、短期要求回報的活動,而應是一種長遠的投資行為。

(二)課程觀:以系統的學科課程為中心

對進步主義所提倡的活動課程,巴格萊認為“無論在小學還是在中學都有重要的地位,這點應給予肯定”,他指出學生通過非正式途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應提供多樣的機會來促進學生個人經驗的獲得,但這種學習不能占據教育的核心地位。

巴格萊強調“在全國的所有學校課程中,特別是在普及學校教育的課程計劃中,需要有相當天范圍的共同因素”,認為應把代表文化核心要素的系統的學科課程學習作為教育活動的中心,而這些要素不是靜止不變的,所以學校教育應持續不斷地探討和確定人類及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為此,巴格萊在著作中提出了一套學校課程體系。傳統的課程被重新解釋并加以強調,要求美國普通中小學重新審查它們的課程計劃,以保證學生學到最有價值的學科知識。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強調應該選擇能夠代表人類種族經驗中具有永恒價值的要素;在課程設置上,主張以包含人類文化中共同要素的學科為核心,設置基本科目來培養學生的讀、寫、算等基本能力。設置幾何、拉丁文等科目來訓練學生的心智能力,設置地理和歷史等科目來豐富個人的知識背景;在課程標準方面,針對美國各區教育課程自治的情況。提倡確立全國各地統一的課程標準;在課程教材的編排上,主張必須按照邏輯系統進行編寫。

(三)教師觀:中心化、專業化、高要求

巴格萊對進步主義“以兒童為中心”、“以興趣為主”等觀點給予了批評,從社會進化的角度,認為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因素,應在整個學校教育中處于中心地位。巴格萊指出,未成年人對成年人的依賴是人性所固有的。教師作為人類知識的擁有者,掌握著學科的邏輯體系,了解教育過程和兒童的身心特點,所以能夠且必須掌握在教育中的主動權,而教師的指導,則是促進學生學習獲得實質性進步的最基本因素,如果教育忽視教師對兒童的適當教導和控制,僅以兒童及其興趣為主進行,將不能充分發展和實現人所具有的潛能。巴格萊認為教師培養不力及教師的素養不足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眾多教師教育機構的開設和運作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是必須的。其通過對一些教師教育成功實例的客觀分析提出了教師教育觀。如強調教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重視教師的知識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并且,巴格萊還指出需要設立一個強有力的專業組織來保證教師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及待遇等,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

巴格萊還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教師的整體素養方面,認為不僅要具備必需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諸如文學、藝術、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等豐富的背景知識。在教師的功能方面,要求教師應將教學看作一項藝術創造的事業,充分發揮自身應有的功能,包括在設計教學和活動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功能、口頭講授使學生有成效地掌握母語的功能、發現和培養學生特別天賦的功能、用人格因素來影響學生的功能等。在教師的職責方面,要求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知識,還要“用人類的經驗教育學生,鼓勵學生有生活熱情和加深對生活意義的理解”,更要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生的個別需要,關注學生的健康,尤其要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還要發現和開發學生的興趣、天賦及才能并引導其積極發展。

三、現實意義

巴格萊在《教育與新人》中的要素主義教育思想,傳統但不僵化,理性卻不保守,雖然在許多方面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其基本觀點對現今的基礎教育改革仍有啟發意義,值得我們借鑒。

(一)樹立符合當今實際的知識觀,重視教育的“浪費原則”

對“什么知識最有價值”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知識觀。不同的知識觀對教育改革進行著不同的指導,可以說,知識觀的確立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符合社會發展的知識觀,才能給予教育改革以正確的指導。當前社會發展迅速,符合或適應社會發展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巴格萊著重強調的知識的背景價值及進步主義所強調的知識的工具價值都非常重要,巴格萊所提出的知識的背景、工具和訓練心智三大功能對現在的教育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對于學生現實生活的實際效用,也應重視和遵循教育的“浪費原則”,重視學生對可以作為背景的知識的學習。另外,也要非常重視知識對人的心智的訓練功能,只是訓練的方式并不是學習拉丁文等那些古典的方式。而是創造機會去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和創造等能力。

(二)學科課程占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巴格萊指出,基礎知識是人類社會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具有永恒價值的最基本的經驗。對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僅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必需,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必需。因此,無論何時都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礎知識多是間接經驗的,并以系統的學科課程的形式呈現,所以在學校教育中。應以系統的學科課程作為主體,而輔助以活動課程和經驗課程,我國的課程改革不能忽視這一點。并且,科目及學科知識的選擇不應是固定不變的,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更新,要能滿足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在近年的課程改革中存在著一些誤解,如有些人極端地認為課程改革就是減少一些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多開設活動課程和研究性課程,或多增加一些藝術類或體育類課程,或者認為減少甚至不布置作業就是對學生的人性關懷,就是適應現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正因為這種誤解,影響到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和基礎教育的質量,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實際上,這次課程改革的主旨并不是要削弱系統學科課程中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是要進一步的加強,《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就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正確認識和理解當前教育改革的主旨及理念,盡量少一些誤解和形式化的革新,在強調學生個人活動和經驗的同時,依舊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理性認識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加強教師職業的專業化建設

巴格萊重視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其所提出的有關教師素養、功能、如何培養教師及提倡教師職業專業化等思想,對正確認識師生關系、教師作用與地位以及制定教師教育的改進措施都有重要的啟示。近年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出現了一些過分強調學生自主而降低教師地位及應有作用的現象,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理性認識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不應重此輕彼。另外。我國的教師教育有了很大的改進,師資的整體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也在不斷提高和改善,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因此,必須繼續重視和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加強我國各個師范院校的建設,建立獨立的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其次,繼續改革現有的教師教育模式,構建靈活開放的教師教育新體系,培養滿足現在社會發展及教育改革需要的優秀教師;再次,在師范類院校加強教育實踐類的教育課程并適當延長教育實習的時間,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加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奠定教師專業化職業基礎;此外,還要拓寬基礎課程,使師范生具有深厚而廣泛的知識底蘊,為從事專業課程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還要培養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進行學習,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以滿足學生和社會對教師的需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