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應用研究
時間:2022-11-14 09:01:46
導語: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本文通過創建在線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課堂教學管理平臺、探究“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角色轉型策略三方面來探索“互聯網+教育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高職教師探索職業教育新模式并做好自身角色定位轉型提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專業課教育教學模式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應適應“互聯網+”所帶來的信息技術的新挑戰,主動應對,基于“互聯網+”視角下努力尋找更優化的資源配置方案。會計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嘗試“互聯網+教育教學”新模式,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升級對職業教育提升的新要求,滿足受教育者對知識多樣化、個性化的新需求。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一門集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于一體的學科,開設課程的普遍目標是以會計理論知識為基礎,能將理論應用到企業實際經濟業務中。但目前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數字化土著”學生一代。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參與度逐漸降低,學習主動性下降。高職會計課堂上“玩手機的低頭族”、“逃課找人代簽到”、“教師一言堂”、“布置任務無人參與”等現象非常普遍,教師授課成就感低。
二、“互聯網+”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必要性
(一)改進傳統專業課教學模式及課堂管理方法探究。“互聯網+教育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其根本意義在于尋找一種方法,改革現有專業課傳統教學模式中不適應的部分,而“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互聯網有著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線學習,打破了傳統“教與學”的時間、空間界限。利用這一特性,課上可利用互聯網資源完成課堂簽到、資料查找傳遞、隨堂實時測驗、學生反饋掌握學習效果、作業提交等一系列課堂教學和管理工作;課前和課后的“業余”時間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完成在線答疑、根據重難點制作微課程上傳、與學生有效溝通等。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完成角色轉型,由傳統單一的“知識講授者”,轉變成“教學引導者”,增強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教師專業課教學的成就感。(二)探究高職會計教師課堂角色定位及轉型策略。高職教師的定位與本科教師不同,因為高職的教育對象即學生在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上均不強,并且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與學,師與生的關系都受到了沖擊。因此,高職教師面臨著在新時代下如何重新定位教師角色的新課題,高職教師必須要通過教育教學實踐和科研項目研究,探索高職教師在“互聯網+”時代課堂角色定位及轉型策略,以便更好的服務于高職人才培養工作。
三、高職會計專業課“互聯網+教育教學”應用設計思路
針對高職學生培養目標,“互聯網+教育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從三方面展開,分別是“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課堂教學管理平臺建設”、基于“互聯網+教育教學”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來探究教師角色轉型策略。這三方面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循環。創建在線資源平臺,有利于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進而可以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與管理;根據“互聯網+教育教學”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探究“互聯網+”時代高職會計教師角色轉型策略;教師角色的轉型又可使教師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更積極地創建開發在線資源平臺,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將“互聯網+教育教學”應用于課堂教學和管理中。總體思路見圖1。(一)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但很多資源并不真正適用于職業教育教學。因此,建設真正適合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很有必要。在線資源共享平臺以課程為依托,為每個課程建立主頁,師生均可隨時登陸瀏覽與該課程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會計專業為例,共享平臺主要以會計專業課程的微課程為主,輔以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材等信息。微課程以重難點知識為主要內容,10分鐘左右,微課程建設方式采用校內自主開發及校企合作開發兩種模式,微課程制作完成后上傳到共享平臺中,通過開設賬號,師生均可隨時登錄觀看。會計專業微課程資源建設內容見表1。因共享平臺上的微課程不限時間,不限場地隨時可觀看,因此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因教師講授過快,忽略學生反饋等問題而導致學生難以實時理解重難點知識的問題。同時,因為有了線上資源,教師可以在教學模式上選擇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上線下交替進行,形成“線上自學/思考/診斷,線下教授/學習/分析考核”的新模式。(二)課堂教學與管理平臺建設。“互聯網+教育教學”在課堂教學與管理中的應用通過手機APP軟件完成,如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以藍墨云班課為例,可以完成課前資料上傳、預習要求、簽到、課堂測驗、傳輸資料、頭腦風暴、提交作業、觀看視頻、課后在線答疑、批改作業登記成績、學生自動排名等一系列課堂教學和管理工作。這些方式能增強師生互動,混合式教學方式能提高講授針對性,有效增強課堂學習效果的管理和反饋。能極大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的一些弊端。用好這個工具需要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工作。1.課前線上自學與思考課前準備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建設在線資源共享平臺,為“互聯網+教育教學”的應用提供線上資源支持,二是教師在教學準備中,應慢慢引導學生養成利用線上預先學習知識點的學習習慣,完成對重難點的反復學習。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線上資源,自主學習以彌補線下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教師由于對線上與線下學習側重點進行了預設和劃分,也使學生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率。此外,由于線上教學分流了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反而可以利用更多的課堂時間進行實操或練習環節,答疑解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2.課中線上線下相結合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同時開展,二者為一個整體,互為補充。線上可以應用藍墨云班課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完成譬如課堂簽到、資料在線隨時上傳、課堂頭腦風暴、課后作業在線提交、學生自動排名等一系列工作;線下就是傳統的以教師課堂講授、解答學生通過課前線上資源預習而提出的相關問題等。比如《基礎會計》講授“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與結賬”內容時,線上學習主要結合在線資源共享平臺中微課“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與結賬”這個核心內容,學生按照教師要求進行線上學習,也可根據需求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滿足學生對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線上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這個知識的重難點,并整理出相關問題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向老師求解,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整個設計是互動式的,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根據學生學習效果給出正確判斷,利用頭腦風暴,討論區等功能開展互動式教學,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進度。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一些高職的課堂常見問題。“簽到”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逃課找人代簽到”現象;“課堂頭腦風暴,在線討論”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限制學生“上課玩手機”現象;“課前資料上傳”可以將微課程上傳到平臺上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使用;“學生自動排名”可以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帶動起學習動力不強的學生,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風。3.課后線上診斷與分析考核教師借助藍墨云班課,通過課前線上學習、課中在線互動等指標,分析總結出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可以使教師不斷進行總結反思,明確教學過程中側重講授的重點。同時利用藍墨云班課,還可以記錄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每名學生學習的數據庫。(三)研究教師角色轉型策略的探索研究。根據“互聯網+教育教學”在高職會計專業課中的探索與實踐,筆者以北京市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財務管理實務》一個學期的課程教學中通過應用軟件“藍墨云班課”來實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然后通過調查問卷方式,探究學生們對在線教育的看法和感受,并據此探究高職教師在“互聯網+”時代角色轉型策略。調查問卷共設計29道題,涵蓋的內容主要有四方面:快速增長的在線教育對職業教育產生的影響;教育的直接服務對象學習者們是否認可在線教育;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習者們心目中最喜歡的課堂模式。通過問卷研究分析,可以總結出高職教師應對“互聯網+”時代的角色轉型定位。第一,高職院校教師應不斷提升課堂設計能力和教學能力。由于高職學生有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等特點,因此,教師在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仍不容忽視;第二,財經類學科專業性強,教師應多到企業中實踐,提高自身實務水平,建立教學案例資源庫,真正做到講授內容貼合實際,滿足學生將所學應用于實踐的渴求;第三,對“互聯網+教育教學”的興起,高職教師不必過分恐慌,短時間來看,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面授。每種教學模式都有它的土壤,都有喜歡、適應這種模式的族群。因此,努力提升教學能力和業務實踐經驗,提升對“互聯網+”教育技術的認知和應用,完善知識框架體系才是一名職業院校教師立足之根本[1]。
四、應用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微課程建設缺乏系統性,存在重復建設問題。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中,因在線微課程建設通常采用以及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通常采用分項目開展的分式,不同的項目年份不同,建設時間段不同,建設教師團隊也不同,這些項目的開展使得在線課程零散、缺乏統籌及系統性,并存在內容重復建設問題。因而,需要院系統籌布局,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財力,減少不必要的低效投入。(二)共享資源平臺建設缺乏后期維護,有些課程使用效率不高。在線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目前因政策資金等原因后續支持力度不足,使得平臺建好后使用率并不高,教師缺乏后期維護升級動力。因而,“共享”變為“鮮有人去享”,尤其對于部分對“互聯網+教育教學”并不熱衷的教師來說幾乎不用。因而,學校應在政策層面給與獎勵與支持,提高教師建設與應用的積極性。(三)學校需要相應政策支持,制定激勵政策。“互聯網+教育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開展一個重要環節是微課程制作。而制作微課程需要技術手段來實現。如果校內資源沒法配合教師完成,那么需要利用校外比如聘請微課程制作公司來幫助實現,這需要支付一定的報酬,需要學校資金支持。此外,微課程設計制作絕大部分是教師個人或團隊的智力成果,制作一個效果很好的微課程將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因而為教師折算成工作量,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是必要的,還需要在科研考核、職稱評審等方面能夠給予認可,才能真正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宋磊,佟凡.在線教育在高職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6(4).
[2]張樂天.“互聯網+”視角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6).
[3]李向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36).
[4]韓先滿.“互聯網+”視野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教學與管理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4).
作者:佟凡 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上一篇:銀行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風險控制研究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