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05 12:41:00

導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職生應占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隨著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調整,高等職業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幾年,高職畢業生人數占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從前幾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達到258萬人[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職生已經接近高校學生的半壁江山。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重視,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許多高職院校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感棘手,感到課難上,事難管,而且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誤區。例如,高職學生的求學動機、學風養成、角色認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負等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學校,學校也因此進行了大量的轉化工作,有的針對性地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的還配設了心理咨詢教師,開展心理咨詢指導,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正確認識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相應的對策對于做好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高職院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側面反映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總體上來說不容樂觀,其主要問題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夠,落實不力。

(一)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隱患

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比較高。一些調查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在一所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里,兩年內就有十幾個學生因嚴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學或退學;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2]。而對于高職學生這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來說,問題更突出。徐炳謙等對河北某高職院校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29.3%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9.7%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礙[3]。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張敏、蔣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編問卷,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二年級的362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人際關系不協調、焦慮、抑郁是困擾高職護生的主要心理問題[4]。陳啟山、溫忠麟使用SCL-90對廣東某高職院校187名畢業生進行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5]:高職大學畢業生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占21.9%,主要表現為強迫(45.5%)、人際敏感(41.7%)、偏執(33.6%)、敵對(29.9%),較低的為恐怖(15%)、軀體化(10.7%)。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學生檢出率較高,最高高達45.5%。近期,邱開金使用隨機抽樣法對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的797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6],結果發現,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大、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差、學習成就感弱:進職業院校學習是學生本人意愿的為43.8%,由父母決定的占20.1%;選擇就讀職業院校的關鍵因素是“升學考試成績不好”者約占50%,認為“進職業院校讀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熱愛所學專業者僅占29.8%;26.5%的對完成學業“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這表明,高職學生進職業院校學習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體的學習期望與現實矛盾大,使職業認同(或角色認同)度低,影響了學習能動性的發揮,厭學情緒大;讀職業院校認為是“無奈選擇”,學生“傷痕心理”較重,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研究同時還發現,高職學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同學間相處不和諧(占47.6%),心理發展存在一定障礙的學生也不是少數。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部分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心理問題的形成一般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漸進性,而我們常常錯誤地估計“有心理問題者畢竟是極少數”,沒有特別明顯的反常行為便難以被覺察。所以,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實質性地疏導,導致問題積蓄越來越多,這無異于為日后埋下了一顆“隱形炸彈”。而一些高職院校領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認為它是軟任務,只要保證學生別出事、別走極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無所謂。

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認識上的誤區則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深入開展。高職院校應該把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7]。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實環節有諸多問題,成效不明顯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機構,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但實際運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同度不高,主要問題在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單調,學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識和提高心理調適能力的途徑單一,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跟蹤不及時,針對性不強;沒有建立長效機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在于,搞活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體系。

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堅持整體性原則,要求各方面協調配合、相互支持,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心理和諧需要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與學校、家庭、同學、環境、氛圍、教師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性情。

首先,學校可以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如開展團體遠足踏青、書法比賽、知識競賽、運動會、文藝聯歡、登山采風、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從活動中感觸時代的脈搏,體驗交往的情感和人際關系和諧的愉悅,開闊心胸、培養情趣,懂得互相協作的重要,培養和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證明,給學生提供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僅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也能使心胸狹窄者學會寬容,在情緒上做到自我疏導。

其次,重視校風、班風建設。幽靜的校園、優美的環境和文明端莊的言行自然會讓人心情舒暢、氣氛和諧,為轉變學生思想、調整學生心態和行為創造有利條件。嚴明的班級紀律,優化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把班級建成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關系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溫暖集體,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際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列入課程計劃之中。同時,要根據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體系,編寫或選擇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學習指導書,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與一般課的教學不同,它屬于活動課程,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動有趣的方法,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心理體驗,掌握實用的心理知識和心理調節技術,促進心理健康地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的教學和訓練,如,自信心、情緒控制、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就業心理調適等。重點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上下工夫。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如:采用情景式、討論式、模擬式、現場咨詢式等多種方法,注重訓練一些心理實用技術,如人際交往訓練、心理放松訓練、對自卑者的自信心訓練、對抑郁的合理認知技術訓練、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訓練、就業心理指導訓練等。在課程考核環節,多采用案例分析、自我剖析、心得體會、心理調研等方式,通過手抄報、實踐活動和討論答辯等來進行。

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師都應具備心理學、教育學和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方法,發揮其心理潛能,減輕其心理壓力,淡化學生的自卑情緒;通過運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采用強化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的心靈,創設民主、平等的教書育人氛圍,這不僅能增加信任,增進溝通,還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

(三)開展全面心理咨詢與輔導,進行重點的專題教育

首先,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如艾森克個性量表測量、人際關系測量、考試焦慮測量等)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長、智力測試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測試及分析和心理咨詢記錄等,把存在不同心理問題的個案進行分類整理,建立個人心理檔案(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從宏觀上把握學生的心理軌跡,便于教師更有效掌握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在和諧環境中成長,并對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及時治療,從而提高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從微觀上防患于未然。

其次,開展全面心理咨詢與輔導。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個體、解決困擾、注重發展為原則,分層次、分階段、多途徑推進。這不僅可以指導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轉化,同時也可以及時發現神經或精神方面有疾病征兆的學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不僅僅是針對部分異常心理的學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體學生。其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自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再次,要進行重點的專題教育。根據大學生活各階段、各層次、各學科門類學生、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講座的形式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譬如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點應放在適應新環境等內容上,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幫助他們解決專業思想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以及戀愛、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困惑;對于畢業生,主要是配合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職業特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做好就業心理準備。針對大學生共同的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問題,應開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如“新生的心理調適”、“進入社會前的心理準備”、“女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等等;對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小群體進行團體心理訓練,比如為貧困生減壓,幫助有社交恐懼的學生走出心靈陰影。

(四)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生活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獲取知識和信息,與他人進行溝通的一種重要手段。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使得教師對學生在網上進行心理咨詢和即時心理輔導成為可能;由于網絡的隱蔽、虛擬性,學生處在一個寬松無需戒備的交流環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壓抑、苦悶、困惑傾訴出來,也便于學生就一些敏感的問題向老師求助。如,利用學校已有網絡資源,開設資源共享的心理網站,向學生介紹心理健康知識、緩解或調適心理壓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測試或實施心理健康調查等等;開通網絡咨詢熱線,運用QQ、BBS實現師生心靈互動。學生不用擔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會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實地表述自己的問題和期望,從而彌補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五)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并體現其主體參與,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實現。自我教育是學生自我或學生之間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發揮和挖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和群體互相影響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學院應積極支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團組織,通過舉辦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動,如:在每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舉辦“5·25”心理知識宣傳周、優秀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戲對抗賽、心理攝影比賽、心理漫畫展,舉辦經典系列心理影片展播,開展名著心理、生活心理討論,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心理劇、進行心理藝術系列匯演等,強化學生的自覺參與意識,使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意識深入學生人心,營造大學校園健康活潑向上的心理氣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

(一)學校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相關制度

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常常被歸屬于學生處,有的也歸屬基礎部、黨委或者團委管理,但這會導致心理干預的專業性丟失,工作的目標也難以明確。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獨立出來是一種發展趨勢。例如,北師大心理咨詢中心在1999年之前還歸屬于學生處,現在已經獨立出來運作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負責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工作規劃,具體組織實施和督導,并建立心理咨詢室。學校撥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場地、訓練設備等硬件和軟件建設,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如咨詢教師值班制度、心理咨詢工作管理規定等,建立快速危機干預機制,及時主動解決學生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同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體系,強化對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督導評估,本著“以查促改、以查促進”的原則,推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化發展。

(二)提高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為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及決策依據

目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點是進行理論的探討,系統、深入的實證研究還不多。所以,要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積極組織開展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活動,系統調查、全面分析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高職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探索適合高職生心理特點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同時,要借鑒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成果,積極推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三)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學校心理學工作者的資格和訓練提出三項要求:一是具有教學文憑和教師資格證書;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三是系統修完有關心理學課程。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匱乏,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有計劃地定期舉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邀請知名心理學專家教授講學;也可以通過研討、座談、開展學術交流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直接選送人員到師資培訓班學習深造,也可以直接選調心理健康專業的畢業生和咨詢師來校工作。同時,學校也要注意加強兼職人員的培養,壯大師資隊伍,比如對輔導員、班主任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師也要制訂計劃,進行相關培訓,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學生心理自助體系

建立學生心理自助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力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這種體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彌補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張的問題,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學生心理健康自助體系由三級機構組成:一是院級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以院團委、學工處為領導,心理咨詢中心、心理研究所為指導,開展全院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二是各系部學生心理沙龍,協助學院開展系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三是班級學生心理成長小組,由志愿為同學服務且心理素質較好的學生組成心理志愿者,在與同學朝夕相處的學習生活中,給予那些心理需要關懷的學生以經常性的幫助,并能將有嚴重心理障礙學生的情況及時地向所在系部及學院的心理保健機構與組織反映,避免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