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分制學籍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17 08:43:59

導語:高職學分制學籍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分制學籍管理研究

一、TOC理論和學分制的來源

約束理論(TheoryofConstraints,TOC)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顧問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M.Goldratt)在他開創的優化生產技術(Opti-mizedProductionTethnology,OPT)基礎上提出的管理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在制造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界定和消減制約因素而采取的一些科學、規范的方法或措施,以支持連續性的優化和改進。它把企業在生產管理活動中顯性或隱性的制約因素稱為“約束”或瓶頸,通過排查和消除這些“約束”或瓶頸,使得企業的改進路線與發展規劃更加清晰明確,從而促進企業順利實現目標。[1]學分制的來源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于20世紀初提出,并在今后多年實踐中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隨后,學分制在西歐國家大多數院校廣泛推行。[2]當時,我國的高等教育制度還一直沿襲著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學分制。1952年,借鑒和參考前蘇聯的教學經驗,我國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分制進行了全面否定并中斷學分制的實施,轉而改為學年制。改革開放后,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了盡快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學分制學籍管理模式逐漸成為高職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高職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不順暢。在實施學分制管理模式中,部分學生因為沒有修完足夠的學分而不能如期畢業,如此他可以選擇邊工作、邊學習,但由于不在學校住宿給教學管理工作帶來很多難題,這主要體現在學生成績的匯總、分析和處理。[3]同時,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實行的是績點制,這樣在統計學生平均績點方面比起以往算術平均數的算法,增強了數據處理的復雜性,影響到學生成績統計的準確性。而成績管理工作存在于整個學期,由于學校對于前期未能順利通過考試的學生要進行補考、重修,而導致了成績管理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信息缺乏及時性和準確性,甚至加重了成績處理(如輸入、輸出、查詢、修改等)的工作量,直接影響對成績的系統分析,更加不利于發揮成績管理在教學上的促進作用。(二)教學資源配置不協調。學分制學籍管理制度的靈魂就是選課制。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不同特質的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學分制管理模式為學生自主選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實行完全學分制后,就意味著每學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課表進行學習,無需一致的上課時間與地點,這就要求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課程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等方面更加的完善和先進。除此之外,與之相連的輔助部門,后勤服務部門應該調整相關場所的開放時間,如圖書館、宿舍、食堂等,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要求。但由于近年來高職擴招,導致部分高職的教學資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完全學分制的推行。(三)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有些高職在成績記載方面采用學分績點制,而沒有建立與之相匹配的信息管理平臺,使得學分績點制管理模式未達到預期目標。[4]學分績點制實施后,學校教務處的職能較以往得到加強,但是二級教學單位的職能被削弱,學籍管理方面的職能都集中到學校層面。目前,部分學校將學分績點制管理模式單純視作學籍管理制度,所以沒有發揮學分績點制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同樣,由于完全學分制是近幾年才被大多數高職納為教育教學制度,正處于從學年學分制向完全學分制過度的時期,各項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與此同時,受到高職一些內部的被動性改革的制約,如人事、薪酬、財務制度的改革與完全學分制之間的縫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制約了完全學分制的實施。(四)課程體系不完善。保證高職的選修課程數量至少為學年學分制下的2倍是成功實行完全學分制的基礎。這要求高職提供的課程與應選課程的比例不得低于3:1.但在這種硬性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下,教學資源的匱乏和師資力量短缺,新的問題也就接踵而來:資源與師資的嚴重缺乏,選課種類過于單一;學生選課空間太小;增加了學生的課內學時,減少了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壓力過大,無法提前畢業,等等。這一系列的新問題嚴重阻礙了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高職的教育管理改革中。(五)學生選課不合理高職學生由于長期在一種應試教育環境中學習,自然就形成了學習上的惰性,即上課被動化,下課自由化,考試范圍化。同時,他們又對社會缺乏全面的了解,對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缺乏科學的規劃,致使大多數學生在選課時不能結合自身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通常表現為盲目性、隨大流、跟風性。例如,僅憑興趣,選課隨意;避難撿易,刪繁就簡;高低年級選修課的開設差異明顯,前者開設的專業課程“門庭冷落”,而后者開設選修課程“人氣爆滿”,在多數情況下,還出現了多選多退,選而不修,修而不學的現象。這樣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極為不利,同時,也成為阻礙學分制推行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TOC理論的高職學分制學籍管理優化措施

(一)提高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成績管理工作對嚴謹性、準確性要求極高,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或遺漏,就會出錯,就會導致成績管理工作缺乏可信度。因此,教務管理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道德素養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技能,要熟練運用成績管理系統,加強對成績管理工作的監控,保證所提供或者獲取的信息的全面、完整、準確。(二)加強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加強教學資源的整體優化和配置是實施學分制的前提,是實現績點學分制管理的基本保障。學校要開設更多的課程供學生選擇,有更多的教室和實驗設備等基礎設施供學生使用。學校的教學輔助部門和后勤服務部門要以教學為中心,切實做好教輔和后勤保障工作。(三)建立健全相應規章制度。隨著學分制的不斷推行和完善,學分制改革已然成為今后高職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經之路。這就需要各級部門領導的重視,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適時更新教學觀念,作出科學規劃,順應形勢發展。(四)優化選課和成績管理。1.對現有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按門類或一級學科對各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整合,建立不同類型的課程平臺,規定選修順序,建立柔性的個性化人才培養計劃,適應學分制管理的需要。2.對現行的“一鍋燴”的選課模式進行改革。就目前而言,學生選課的時間相對集中,缺乏嚴密的監控,導致選課質量不高。因此,為了方便教師和學生互動,學生選課和教學開課信息必須建立常態化共享機制。3.對現行的考核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從最原始的集中安排課程考試轉變為依課程教學需要創建人性化考核管理模式——因課而考,因時而考。4.對學分制管理系統平臺的優化。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必須,創建網上互動學習平臺,即把教師和學生從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機會,保證學生選修課程的自主性,形成既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又能兼顧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和管理模式。(五)強化對學生選課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長和愛好,指導學生精心選擇課程、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進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我國高職學分制的改革存在著一個由淺入深、去偽存真的過程,更多地表現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政治經濟領域改革的適應性。從傳統計劃經濟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及深化。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學分制改革仍將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這也是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在我國高等教育方面的具體表現。由于我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偏低、地區經濟發展失衡等諸多因素決定了我國學分制改革的迫切性,但也不能依葫蘆畫瓢,照搬照抄任何一個國家的學分制管理模式。因此,在國內高職進行教育教學制度改革時,不僅要借鑒西方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中的成功經驗,也要及時結合國內的具體國情和不同院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分制學籍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曹青林.基于TOC理論的高??蒲泄芾砹鞒虄灮?a href="http://m.ushengzhilian.com/lunwen/guanlilunwen/xjgllw/201801/661624.html" target="_blank">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7):150-153.

[2]郭艷春.實施績點學分制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1(1):45-46.

[3]鄭亞杰,我國高校學分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14):10-11.

[4]萬慶生.淺談學分制條件下的成績管理[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88-89.

作者:李曉曼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