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0:01: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淡化語法下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實踐
近些年,同英語等外語教學注重語法教學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淡化語法的觀點極為盛行。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公然忽視語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置語法于不顧,給中文語言的傳承造成極大不便。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在之前的高中語文考試中,對語法知識的直接考點較少,而教材中關于語法知識的內(nèi)容也在不斷刪減,這導致了在現(xiàn)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由“淡”到“棄”,直至淡化語法呼聲四起[1]。在實踐中,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可謂“一貧如洗”。在初中的時候,語文教師對語法僅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延伸。這使很多學生在升入高中后語法基礎薄弱,部分學生語法知識極其淺薄,一旦句子過長,就不能很好地提取句子的主干[2]。這是語法知識缺失,無法有效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導致的。
二、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言是思想的定型”。在人們細讀文本并且想要領悟文字內(nèi)涵的時候,語法知識這個幫手是十分重要的。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認為語言是讓文學作品達到最高境界的載體。因此,教師在分析高中語文教學所選文學作品的時候,靈活并且準確地應用語法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表達能力,加強對詞、句、段閱讀理解的能力。這是高中語文語法教學最突出的實效之一。此外,在語文高考中,盡管沒有語法知識的直接考題,但有許多涉及語法的知識考點,如病句修改、句子壓縮、句式變換、仿寫等。而要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就要依靠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階段學校要拒絕語法淡化、加強語法教學的原因,同時,這也是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成效所在[3]。
三、淡化語法背景下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策略
動詞作主語語法考察
§1“主謂結構(S+V)”
1.0動詞加動詞的結構形式
首先我們采用馬慶株先生《自主動詞和非自主動詞》(1985)中的動詞分類,考察不同音節(jié)的動詞加動詞之間搭配規(guī)律和結構模式。如下:
(1)動賓結構:在動詞和動詞所有搭配中,形成動賓結構的比率最大。
A“非自主的能愿或屬性動詞+動詞”肯定構成“動賓結構”。例如:
能說。有變化。可以畢業(yè)。
語法教學現(xiàn)狀與策略透析
語法教學的實質(zhì)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知道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類,掌握其規(guī)律,訓練學生正確和熟練運用語言。按功能型教學大綱編寫的教材主要依據(jù)交際功能項目來編寫,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語法教學方法側重于歸納法。從理論上講,功能型教學大綱更趨于實用,合理,學習語法的目的是為了能更準確地運用語言。但現(xiàn)實情況卻與其有較大出入,因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現(xiàn)狀分析
1.現(xiàn)行的教材一變再變,但教師的觀念卻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
大部分的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策略上仍不能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仍采用傳統(tǒng)的演繹法來傳授語法知識,即在呈現(xiàn)、分析語法規(guī)則的前提下,做大量機械操練,鞏固語法知識。也有教師脫離現(xiàn)行的教材的目標要求,不僅閱讀課上講語法,口語和聽力課上也大講語法;語法課上更是實施“灌輸式”教學,絕大部分時間教師在“唱獨角戲”,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交際等語言運用能力。
2.忽略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訓練方法機械、落后。牛津教材編寫中注意了語言知識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語法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在教語法項目時,沒有注意語法教學的整體性,沒有做到適時歸納,沒有將新的語法項目與已學過的語法項目聯(lián)系起來教學。
3.語法課堂教學改革缺乏研究。語法教學在改革實施過程中,有的老師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即為“淡化”語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便不教語法,其后果是教師稀里糊涂地教,學生模模糊糊地學。
英語語法教學論述
英語的語法是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基礎的,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是語言的根本。但是有很多學生對于語法的學習心存恐懼,認為其枯燥而又繁冗,學習的效率因此大打折扣,與此同時很多的英語教學人士又過分地夸大語法學習的難度,降低語法學習的重要地位,進而導致學生既害怕學習語法又輕視語法學習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學生不愿意學就會學不好,學不好就更加的不愿意學……如此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了當今語法教學局面的尷尬。在很多很多學生的課堂問答和筆試作文中,“中式英語”屢見不鮮,這個局面必須加以改變,讓我們的英語語法教學走出惡性循環(huán)的誤區(qū)。對于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改革我做出以下幾點淺議:
一、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還學生們一個輕松學習的心態(tài)高中的學生們心智方面也完全成熟,對于困難的應對也不夠成熟,容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就要從各個方面去為學生減輕壓力,消除其畏懼心理,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學習英語的語法。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學生們認識到“語法就是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它非常有趣也非常的簡單。
二、改革英語語法教學模式,重視語法教學的重要性英語語法是英語教學的基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確有很多淡化語法、削弱語法地位的思潮,很多學生也對語法學習存在很大的抵觸情緒,這對于英語的教學是十分不利的。由于東方人的性格原因導致我國英語語言環(huán)境異常匱乏,絕大部分人不敢說也不愿意說,甚至有很多人壓根就不會說,這就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和使用英語。這個時候英語語法的作用就尤為突出了,學生可以通過語法的學習,在外界語言環(huán)境非常匱乏的情況下,系統(tǒng)規(guī)范并且高效地掌握英語。與此同時在語法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簡化語法知識,但是絕對不能降低語法的地位。只有讓學生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重視語法,我們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學習效果才能更好。同時在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語言環(huán)境的設置,脫離了語言環(huán)境的語言學習是生硬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用英語教學,強迫學生去適應英語的聽說讀寫,讓學生們敢于用英語開流討論,增加語言環(huán)境對于學生們的刺激。
三、對比式教學,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如果論語言的學習,我們的英語高材生也比不上英美國家的6歲孩童,這個原因不言而喻,就是語言環(huán)境的匱乏,這個不是我們英語教育者所能改變的局面,但是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由于對語法教學的輕視,導致了很多學生在表達或者是書面上出現(xiàn)很多的“中式英語”,例如我的一個學生就曾經(jīng)在他的作文當中有過這么一句:“Ithismorningandfather,mother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類似這樣的句子在很多學生中都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這個句子應該寫成:“Thismorningmyfather,motherandIwenttothesupermarkettogoshopping。”漢語的語序和英語的語序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的,這樣的區(qū)別歸類都在語法的教學中,因此我們?yōu)榱吮苊膺@種“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就要加大語法教學的力度,并且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利用對比教學,加深學生們對于英語語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加大引申力度,拓展學生的語法知識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們基礎的語法知識,我們還要對基礎的語法知識有一定的引申,例如“Sheisnotadriver”和“Sheisnodriver”這兩個句子看起來非常相似,卻差意很大,前一個是“她不是個司機”而后一個則是“她絕不是一個司機”,還有“Leohasbeenateacherallhislife”和“Leowasateacherallhislife”這兩個句子用了兩種不同的時態(tài)表達,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前者是“里奧到現(xiàn)在都是一個老師”而后者的意思則是“里奧生前是一個老師”這兩個句子很相似但是意思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語法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這些語法知識引申,因為如果放在閱讀或者是完形填空中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甚至是造成關鍵點的失誤。總而言之,為了適應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步伐,適應當今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目前課堂教學的語法教學模式勢必要改革。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對語法教學的重視程度,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對于語法學習的畏懼和輕視的態(tài)度,并且要增強課堂語言環(huán)境的設置,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和英語語法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成績。
漢語語法研究論文
提要研究漢語語法學史應該從語法學史的共性和個性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出發(fā)。漢語語法學史的研究,特別是在本世紀80年代以來取得了顯著成績。在這個研究領域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中國古代或在《馬氏文通》問世以前有沒有漢語語法學,根據(jù)什么標準評價漢語語法學史實,元代盧以緯的《語助》在漢語語法學史上占有怎樣的地位等。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并逐步取得共識,必將進一步推動漢語語法學史這個學科的發(fā)展。關鍵詞漢語語法學史研究主要問題作為中國文化史有機組成部分的漢語語法學中,具有一般語法學史的共性,又有自己的個性。這是我們觀察和分析漢語語法學史本身以及漢語語法學史研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我國的漢語語法學史研究,是有成績的。特別是在本世紀80年代以來,漢語語法學史的研究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取得的成果是以往任何時代都不能比擬的。但是,勿庸諱言,在這個研究領域里,也存在著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問題。諸如,中國古代或在《馬氏文通》問世之前有沒有漢語語法學,根據(jù)什么標準評價漢語語法學史現(xiàn)象或史實,元代盧以緯的《語助》在漢語語法學史上占有怎樣的地位等。這些就是值得引起注意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問題中的幾個。
一研究漢語語法學史,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在《馬氏文通》問世前有沒有作為語言學分支學科的漢語語法學的問題。綜觀以往的漢語語法學史論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意見是不一致的,概括起來有四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中國古代沒有語法學這門學問,甚至連語法學的觀念也沒有,語法學是19世紀末從西方引進的,1898年馬建忠的《馬氏文通》出版后,中國才開始有漢語語法學。
第二種意見認為:中國古代沒有比較完整和比較系統(tǒng)的語法學著作,可是這并不等于說中國古代沒有語法學,語法學的萌芽自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產(chǎn)生了。
第三種意見認為:中國古代的語法研究有自身的特點,既然虛詞是漢語語法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就該承認虛詞的研究具有語法學的性質(zhì)。
第四種意見認為:作為描寫和研究不同語言的語法學,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漢語語法學的雛形當以元代盧以緯《語助》問世為標志。
英語論文語法教學
“語法隱形,功能為綱”是新英語課程的一大特點。新課程到底還要不要教語法?回答是肯定的。問題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既突出語言的交際功能,又使語法知識“內(nèi)化”成正確應用語言的能力。
精講多練,促成內(nèi)化。淡化對語法概念、定義的講解和記憶,留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實例、實踐、實用;啟發(fā)、誘導、點化學生在反復接觸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和感知語言的規(guī)律性,培養(yǎng)學生探索、思考、創(chuàng)造的能力,使學生形成對語法知識自覺運用的習慣。
對比分析,求異存同。充分利用學生在漢語知識的基礎上已經(jīng)形成的對語言的普遍性規(guī)則的概念,發(fā)揮已有母語語法知識資源的優(yōu)勢;善于對母語與外語進行比較,找出兩種語言在一些語法現(xiàn)象上的相同與不同點,把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作為教學的難點,予以重視;防止學生將漢語語法規(guī)則作不恰當?shù)囊浦病?/p>
尊重習慣,了解文化。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習慣用法相對于語法規(guī)則是第一性的。在語法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不規(guī)則的、不規(guī)范的語言習慣用法,并針對這些例外現(xiàn)象,在必要時介紹文化、背景知識,以加深印象,擴大知識視野。
側重歸納,適當演繹。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把語法教學方法劃分為歸納和演繹兩種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有先歸納再演繹,或先演繹后歸納,近而使二者循環(huán)交替進行。新課程強調(diào)實踐、應用的能力,故應在兼顧兩者的同時,向歸納傾斜,以便更好地發(fā)揮語言交際的功能,達到熟練運用語法規(guī)則的目的。
及時復習,提高效率。研究表明一個人學習成功的關鍵不在于一次在學習上花多長時間,而在于學習的頻率即復習的次數(shù)。教師應注意語法現(xiàn)象的反復出現(xiàn),牢記已講解過的知識,結合新的語言現(xiàn)象,及時復習,使“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對學過的語法知識適時進行總結、歸納,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使其系統(tǒng)化、條理化
議語法判斷及邏輯分析
人們在閱讀英語時經(jīng)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有生詞、語法方面的障礙,還有不同文化習俗及背景知識方面的障礙.本文擬通過語法分析和邏輯判斷來解決疑難句子的理解問題。語法分析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疑難句子的結構,劃分詞的類別,理順句子中各成份的關系,從而達到準確理解句子及文章段落的目的.邏輯判斷則是借助于語篇結構,從邏輯上來研究句子及文章段落的真正含義.
一、閱讀中的語法分析。讀者在閱讀中對某個句子或句中某一部分的理解有困難時,首先應從語法上究其原因。的確,很多句子的理解障礙都是由于句子的語法關系復雜或由于沒有正確區(qū)分某一特定詞語的詞義所致。語法關系復雜的語句大部分為長句,即包含各類從句的復合句.讀者首先應采用語法分析的手段,明確地識別這類句子的主句、從句或其他修飾成份,然后才能準確地理解整個句子的句意.例如:Thehistoryofatreefromthetimeitstartsintheforestuntiltheboardswhiehit廠eldsareused,wouldformaninterestingand,inmanyinstances,anexciting,tory.讀者很容易誤認為“樹的歷史,開始于樹林中”·…”。顯然,閱讀者未能對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仔細分析,因而不能準確理解原文.此句理解的重點是確定Thehistoryof。treewouldform。nexeitingstory。從句為z)Itstartsintheforest.2)Theboards(whiehityieldsareused.3》··…whichit如elds.因此,此句似可譯為:“一棵樹,從它在森林里生長時起,直到被制成供使用的木板為止,這段歷史,會組成一個饒有趣味的,在許多情況下激動人心的故事.”
當然,某些句子并不很長,而且所用的每個詞都很簡單,句子卻不易理解。這類句子一般屬套語或有修辭手法的語句等。如:1)Iti,awisefat卜erthatknow,hi。ownchild.2)1amnot。urehei。notcrueltohiswife.3)Itmightbeaelaw,forthefleshthere15uponit.例句l)為固定表達法。根據(jù)Curme的說法,It15…that…句型的語法功能為描述性時,受到強調(diào)的名詞并不具體明指,而是起描述作用.因此,例句l)只能理解為:“再好的父親也往往認不出自己的兒子”.例句2)中有兩個否定詞,這實際上只是英語修辭上的委婉肯定窩意于雙否定中。此句應理解為:“我相信他對妻子殘忍。”例句3)從語法上講,帶情態(tài)動詞m咭ht的虛擬語氣與for短語連用,強調(diào)for的賓語所指的事物不存在,在這種句型中for不表原因而表范圍,for短語的意思與judgingfrom…近似,全句的語法功能是用虛擬語氣表達否定的意思。此句似可譯為:“那上面沒有一點肉,仿佛是只爪子.”
讀者還可能遇到一些不完整的句子,這類語句一般都是由于習慣而形成的省略句。解決這類句子的最好辦法也是通過一定的語法手段,把句中所省略的某些成份補充完整,才能正確理解全句的內(nèi)容.如:The。auseofhisdeathwereoverwork。ndinjustieeandinjurydonehim。ndwhatnot.這個句子的疑難部分顯然是whatnot,只有先弄清Twhatnot是一句省略體:“Whatarenotamongtheeases?”意譯為:“還有其他理由”。從用法上講whatnot比e比在情緒上更激動些.現(xiàn)在我們明白,全句的句意為:“他的死是由于過度勞累,受到非難、傷害,還有其他原因.”
造成句子的理解障礙很多,其中有些貌合神離的短語或習慣用語也經(jīng)常引起讀者的誤解。如:1)Themissingletterwasinhi:卯eket,ifyouplease.2)1amshyif”ulike.兩句中的pleaes與like的字面意義的確相差甚徽,但相似而不相同的短語多數(shù)是慣用法,不能簡單地按字面意思理解.Longman解釋ifyouplease為“某事令人難以里信”或“驚訝”“豈有此理”。至于ifyoulike這一結構,《簡明牛津字典》解釋為Lim-itedassent,就是說“我承認怕羞,但不承認怕人”.因此,ifyoulike表示“一面承認,一面不服氣”,或意譯為“是呀,但有什么關系呀”.有時,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短語或結構,在不同的句子中卻是不同的含義.例如:1)weare30lifromshanghai.2)wearegoingtomeetadelegationfromshanghai.例句i)中的fromshanghai表示遠離上海,是指從這里到上海的距離。例句2)的from表示“來自……什么地方”,是指從彼方到這里。兩例中的介詞短語的語法功能都起狀語作用,只是介詞含義不同。因此,同一個短語在不同的搭配中,意思也就不同了。這樣的例句不勝枚舉。有時,謂語動詞的時態(tài)或動詞的性質(zhì)也能決定同一個詞語有其不同的含義.例如:Hewrotetheletterintwohours理解為:“他用T兩小時的時間來寫這封信.”但在Hewill決ginwriting。
letterintwohours句中,卻理解為“他將在兩小時后開始寫一封信”。這兩例的結構形式上是一樣的,介詞短語intwohours均屬狀語,只是謂語所用的時態(tài)不同,以致于兩個介詞短語的含義不同.又如:h15threeyearssincetheylivedhere的句意是:“他們從這兒搬遷已有三年T.”但It15threeyearssineetheybegantolivehere卻理解為:“他們在此已住三年”。兩句不僅結構相同,時態(tài)也相同,但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卻相反.這是由于begin和】ive的性質(zhì)不同所致。begin表示瞬間動作,live表示持續(xù)動作。
語義語法及語用論文
語義語法及語用論文
摘要:數(shù)的概念在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中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具備原子概念的功能,體現(xiàn)一定的語法意義,并表現(xiàn)出模糊或清晰的語用化傾向。在實際言語交際過程中,表達數(shù)的概念的語言符號會在語義、語法及語用三個層面上獲得意義。通過漢語和英法語言的對比分析,從認知角度探討了數(shù)的概念在對立關系的確立、表現(xiàn)形式的異同,以及語境狀態(tài)下的擴充、延伸和轉移等諸多因素,描述了這一基本概念對語言使用者所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數(shù);語義;語法;語用
認知語用學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交叉學科,它在語言哲學、語言與思維等方面的研究上有了長足的進展。認知語用學所關注的是一個人腦中的基本概念,是怎樣通過符號來“表現(xiàn)”交際意圖,并達到某種預期的交際效果的。數(shù)是人類最早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任何語言中都有表達數(shù)的概念的符號,但這種符號表達形式并非都是通過語法手段來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語言符號表現(xiàn)數(shù)的概念并不總是顯性的。在不同語言系統(tǒng)中,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關系的體現(xiàn)會不盡相同。本文通過對數(shù)的概念在語義、語法、語用三個層面的不同表現(xiàn)的分析,探討如何在具體語境中推斷出與目的意圖相關的“數(shù)”。
一、數(shù)的概念與概念疊加
認知學認為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抽象概括。可以想象,人腦中數(shù)的概念的建立,一方面是因為外部世界大多數(shù)的事物是“可數(shù)的”,一方面也因為客觀世界中至少存在著一種單復數(shù)的對立關系——即有些事物是可數(shù)的,而另一些事物則相反是不可數(shù)的。
高中語文語法教育
一、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現(xiàn)行中學語法教學內(nèi)容基本都安排在初中,內(nèi)容抽象,難掌握,學生對語法學習普遍有畏難情緒。特別是.現(xiàn)在純語法知識大多是只學而考得很少甚至不考,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與學生均感到花時間教、學語法不值得,所以往往對它淡化處理甚至不屑一顧。“淡化語法”呼聲四起.這導致了許多高中生語法基礎薄弱。而高中語文教材本身則基本不直接涉及語法.是否在教學中結合語法知識完全由教師掌握.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基本處在一種無序狀態(tài)。許多高中生連一些簡單的語法現(xiàn)象都不能解釋。有一次就有一個學生拿著一張報紙來找我.這是2006年6月20日版第1822期《雜文報》,里面登了劉安平同志的一篇題為《我對齊藥事件的一點看法》的文章。文章第一段中“而長期以來從事醫(yī)藥開發(fā)、生產(chǎn)的單位、企業(yè),在由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等等構成的以藥品為‘食物’鏈條上始終處于弱勢地位”這一句話不好理解,把這學生難住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長單句而已,如果這個學生懂得運用一點語法知識進行結構分析,這個句子就不難理解了。下面我就來為這個句子劃分一個結構:而(長期以來從事醫(yī)藥開發(fā)、生產(chǎn)的)望僮全,[在由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等等構成的以藥品為“食物”鏈條上1f始終1處<于弱勢地位>。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看出.句子主語是“單位、企業(yè)”.“處”是謂語。這個句子之所以難理解,關鍵在于句子謂語的修飾成分——狀語與補語上.謂語“處”前“在由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等等構成的以藥品為‘食物’鏈條上?始終”兩個部分是狀語.“處”后面的介賓結構“于弱勢地位”是補語。而其中最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的是“在由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等等構成的以藥品為‘食物’鏈條上”這個部分。但仔細分析.這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狀語結構.其主干“在??鏈條上”是一個介賓結構,而“由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使用等等構成”和“以藥品為‘食物”’這兩個動詞結構則是充當介賓結構中“鏈條”一詞的定語而已。經(jīng)這樣分析.這個學生的臉上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事實上,因缺乏語法知識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xiàn)種種理解障礙的情況還有很多,學生在語法知識方面存在的這種缺陷最終是可能會影響到其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的。
二、在高中階段加強語法教學的意義
1.加強語法教學能指導學生語言實踐我們已經(jīng)知道.語法是詞的變化規(guī)律和組詞造句的規(guī)律。有人或許會說,一個小孩不學語法,不是也逐漸學會了說漢語:有些人從未學過語法。也在利用漢語交流思想。并達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事情確實如此。但是,如果一個人學習了語法,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他們可以使語言表達得更準確,更符合漢語的習慣,自覺地避免語法錯誤。語法產(chǎn)生于人們的語言實踐.又反過來指導人們的語言實踐,使人們的語言實踐更符合規(guī)律,更科學。這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淡化語法”實際上就是忽視語法理論對語言實踐的指導作用。
語法隱喻對教育的啟迪
本文作者:張艷臣工作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應用英語學院
語法隱喻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導入語法隱喻,因為語法隱喻的運用使篇章成為一個整體,對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翻譯文本的一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譯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用語法隱喻研究的成果,在介紹翻譯技巧和方法的同時,鼓勵學生有意識地搜集整理語法隱喻語料,使學生在翻譯時不局限于字面含義,而是理解其隱含的真實意義和情感,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隱喻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其翻譯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一)在翻譯教學中導入語法隱喻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和語境意識傳統(tǒng)翻譯教學的缺陷主要在于教師僅僅把詞匯、句法、語法作為翻譯教學的重點。大多數(shù)翻譯教材也主要是講解如直譯、意譯、增詞、減詞、拆句、合句、調(diào)整句子順序等以詞匯和語法結構為基礎的翻譯技巧。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法和語言能力,從而忽視對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語境和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在翻譯過程中,要達到忠實于原文的目的,除了弄清詞、句、段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字面意義,還要理解附加在詞語上的文化信息和隱喻意義。語法隱喻的理解與語境密切相關,是語法隱喻的字面意義和語法隱喻所在語境中的聯(lián)想意義的動態(tài)順應過程。語境對創(chuàng)造和理解語法隱喻的聯(lián)想意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法隱喻聯(lián)想意義的理解是在選擇、建構和順應動態(tài)語境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例如“Lifelikeaplay”這句話的隱喻意義就要通過其字面意義不斷順應動態(tài)語境來獲得。如果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者感慨“Lifelikeaplay”,他是在回顧自己的人生和對人生多變、人世無常所做的感慨。如果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說“Lifelikeaplay”,則表示他對未來精彩人生的熱切期盼。這樣,對“Lifelikeaplay”這句話的隱喻意義的理解就隨著語境不同而不斷改變。因此語法隱喻聯(lián)想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復雜性、差異性和選擇性決定了翻譯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境意識和語篇意識。(二)在翻譯教學中導入語法隱喻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語篇內(nèi)容和作者意圖的總體認知能力語法隱喻是一種思維模式,人類的思維過程是隱喻性的。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根本上是隱喻性的。在翻譯教學中,學生會頻繁接觸到作為修飾功能及認知思維方式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其特殊的深層語義特征往往會使他們對語篇內(nèi)容和作者意圖的理解帶來困難。學生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盡管單詞都認識,但是對句子的意思不甚理解或根本無法理解,只好看一句譯一句,碰到生詞翻詞典。這樣的譯文不可能做到貼切地表達,也不可能再現(xiàn)原語的精髓。究其原因,主要是句子中出現(xiàn)了語法隱喻性單詞以及對語法隱喻的不理解所致。因此,對語法隱喻的理解與否直接影響到對文章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在翻譯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語法隱喻的組合創(chuàng)新能力來理解原文,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和觀察能力。語法隱喻可以增強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組合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表現(xiàn)在既能借詞造詞,又能賦予舊詞新義,從而增加語言的內(nèi)涵,豐富語言的表達方式。(三)在翻譯教學中導入語法隱喻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和翻譯質(zhì)量在翻譯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習和掌握一種語言的語法隱喻用法,進行不同語言的語法隱喻比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不同民族的社會文化異同,才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語文本,才能掌握語言翻譯的實質(zhì),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提高譯文的質(zhì)量,所以在翻譯教學中導入語法隱喻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在翻譯教學中,教師應講授語法隱喻的用法,使學生能夠在目的語中尋找恰當、靈活的表達方式,準確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傳達源文中的信息,提高譯文質(zhì)量。教師可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語法隱喻進行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選擇英語和漢語中具有顯著相似性和差異性的語法隱喻作為翻譯教學重點,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相同到不同,循序漸進地揭示如何在翻譯過程中識別和使用語法隱喻現(xiàn)象。翻譯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認知方式,翻譯質(zhì)量取決于譯者能否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覺運用語法隱喻的認知方式,巧妙地利用譯文語言范疇去解釋、表達源文語言范疇。因此教師應盡力提高學生的語法隱喻意識,使其自覺地運用語法隱喻這一認知工具,處理好翻譯中的具體問題,提高翻譯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