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3:38: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法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英語教學應用價值
小學英語教學,是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訓練,使學生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掌握一定的詞匯和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日常會話能力以及拼讀、拼寫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他們喜歡英語并善于運用英語,為學生之后繼續學習英語奠定初步基礎。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我們的社會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人們的行動、生活、思維方式都已隨著這一新興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也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在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并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論文,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由粉筆、課本與老師口述所構成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龍源期刊。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內涵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或簡稱多媒體技術,對文本(text)、圖形(graph)、靜止圖像(still image)、聲音(audio)、動畫(animation)和視頻(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處理的能力,是在計算機平臺上對信息載體,包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文字的收集、加工、處理和再現,使信息表達更具綜合性和表現力,可以充分調動參與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者進行知識學習提供一個全方位英語學習的交互環境。
多媒體教學正是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容量大、全兼容和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各種教學信息以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并調動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能夠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教學的密度,提升教學質量。多媒體英語教室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借助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這必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賦予形聲兼具教育論文,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教學活動變得情景交融,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知力,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對英語的認知和表達也更加準確。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綜合處理能力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將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變成形象有趣、視聽兼容的動感內容,能創造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教學中栩栩如生的圖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輕松歡快的歌曲、chant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加深學生的印象;精心設計的Flash游戲對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復習鞏固新知識起到了積極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一個生動的教學過程通過多媒體表現出來,勝過教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多媒體能夠形象地突出課程的教學重點,使學生的學習任務變得明了,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簡練,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老師們都有這樣的同感教育論文,有的老師表示: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聽”來的忘得快,“看”來的忘得慢,“聽說看做”結合起來的記得牢。多媒體通過學生視覺與聽覺雙重刺激,加快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理解和綜合運用,增強了學生運用英語的意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龍源期刊。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多元化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由于受時空的限制和評價標準的制約,學生往往局限于課本或教師的教學思維框架之中,思維的發展與突破被遏制。現代的多媒體課堂打破傳統以“教師主動說學生被動聽”的課堂模式,課堂的重心轉移到“學生學”,成功發揮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學安排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智慧,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由于網絡資源的共享性和無限性等特點,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由于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都是不同的,所以對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經驗的積累也是多元化的,而多媒體課堂恰恰可以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有助于多元化教學和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口語的交際練習
當今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高效快捷地幫助教師傳遞大量教學信息,讓學生有空間進行語言實踐教育論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真正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考慮從教學目的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認真篩選,力爭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合理地壓縮出時間供學生開展口語練習,讓學生領會到英語學習并非枯燥無味的任務,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切實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五)多媒體英語教學有助于教與學的互動反饋
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在學習中可以及時將意見反饋給老師,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合理意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的良性互動。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使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
三、多媒體技術給英語教師的啟示
多媒體技術已在學校教育得到廣泛應用,教師的“教書匠”功能正在降低,教師的課堂引導角色越來越凸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工作也已被多媒體所代替。然而,即使有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仍是計算機無法替代的龍源期刊。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和手段,教師們應謹記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多媒體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多媒體工具而教學。因此教育論文,多媒體的使用取決于教師,教師應懂得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把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我們對多媒體要有正確的認識并加以合理使用。既要看到其長處,充分發揮其優勢,全面服務于教學;又要了解其缺點,合理適度的運用,切勿盲目依賴多媒體技術。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每位老師應該不斷探索,合理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英語教學相結合,為學生創造繽紛多彩的學習情境,使小學英語課堂真正達到最優化,進而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丹,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2002.3.31[2]曹金鑫、李小君,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誤區及其對策
[3]黃凱艷,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2002.3.29
[4]劉露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和弊端,2002.4.1
篇2
美國的法學在總體上是司法人才的教育,注重于對律師、檢察官等司法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整個教育和教學體制上無不致力于課堂教學和業務實踐的緊密結合。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有效的、有機的、高度的契合是美國法學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把法律實踐教學納入到法學院課程設置的強制性規范中。眾所周知,聞名遐邇的美國律師協會,其旗下設有一個理事會(后稱“美國律師協會理事會”)。該理事會接受美國政府委托對全美法學院法律教育進行管理。理事會的法學院行政管理規則規定:法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必須要有課外教學活動,諸如社會法律服務公益性課程和律師技能的培訓課程。由上可知,法學院是否開設實踐性課程已經不是校方辦學理念和學術自由的問題,而是國家管理的強制性規定。如果法學院無視實踐性課程的規定,那么,該法學院的畢業生就會被美國律師協會剝奪參與州司法考試的資格。一個畢業生就讀于沒有律考資格的法學院在美國是無法生存的,因為就讀期間絕大多數美國學生背負高額學費,高昂的就學成本,高學習壓力,畢業時已負債累累,入不敷出。選擇法學專業,畢業后就是為了能夠找到高報酬的律師工作,還清貸款,大展事業宏圖。如果法學院畢業的學生不能參加律考,就無法獲得律師資格,這等同于似乎沒修讀過法學專業,除非該學生就讀法學院原本就另謀其他出路或另有打算。
第二,美國法學院的實踐教學具有完整的、系統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歸結起來,美國法學院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一般可分為三個教學層次和系列:(1)課堂專業技能培訓課程;(2)診斷式教學實踐課程3)律師業務現場培訓課程。具體內容如下:根據美國律師協會理事會《2002-2010年美國法學院課程巡查顯示,課堂內專業技能培訓課程主要有: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上訴審庭辯仲裁、事實辯定實務、面見當事人與咨詢、調解、磋商談判、爭議解決談判、訴前庭辯、交易技巧、訴前庭辯基礎、訴前庭辯基礎精進等課程。診斷式教學實踐課程有:民事權利、刑事辯護、環境法、家庭法、政府利益、青少年法、物權法、稅法、交易法等課程;以事實簡單的輕微的民商事真實案件作為教學基礎,組織教學。律師業務現場培訓課程有:刑事、上訴法官、公司法務咨詢、政府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訴人、公益辯護人等課程。診斷式教學實踐課程與現場培訓課程最大的不同是:在前者,法學院主導對案件的受理和辦理,嚴格地說,屬于事務性的教學活動;而在后者,則由司法機關或實務機關主導案件的進行,是在教師監督和指導下的司法或法律活動。美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從課堂內培訓到近乎實戰的診斷式教學,再到完全實戰的法庭等現場實戰培訓,課程的設置不斷接近真實,有階段性和層次感,使學生從書本一步一步地走向真正的法律現實。
第三,為了實現課程設計的目標,美國法學院都開辦了實踐教學實體機構,并設立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各種模擬法庭比賽和獎勵制度。以美國阿爾巴尼法學院(AlbanyLawSchool)為例,該學院的實踐教學開設了各種法律教學診斷室(Clin-ics),(相當于我國法學院的各個模擬的專業律師事務所),如:家庭暴力診斷室、民事權利和殘疾人權利診斷室、醫患法律診斷室、訴訟入門診斷室(introductiontolitigationclinic)、稅務法律診斷室、實地訓練診斷室(fieldreplacementclinic)。學生在具有律師執照的法律教授指導下進行具體案件實際操作。診斷室所承接的案子一般事實比較簡單,學生容易實務操作。法學院對案件成功的學生在院內各種媒體上大肆表彰,形成了很強的崇尚實務的氣氛。此外,學院還頻繁地組織或參與全國地區和院內的各個部門法領域的模擬法庭比賽,并邀請在職法官一邊審判一邊指導學生進行比賽,教學效果非常突出。值得指出的是,美國的在庭法官對于作為當事人身份出庭的學生,往往在其職權范圍內會給與非常特別的關照和理解,在法庭休庭時還會主動地與學生打招呼,進行精神鼓勵和關懷,法官在法庭內也表現的很有人情味。事實上,美國法庭和法學院互動頻繁,法學院的教學需要法院的支持,同時,法庭也需要更多法學院學生到法院為眾多無錢請律師的窮人免費,以提高和加快法院案件的處理速度和質量。美國法學院的學生從課堂到社會,從教科書到實際案子,從模擬比賽到現場出庭,從學生身份到律師身份,從理論到實際,從實際再回到理論,法學院的實踐教育給學生提供的是高強度的,全方位的非常職業化的訓練。第四,在師資安排上,美國的實踐教學也配備了與實踐教學相匹配的師資隊伍。美國的法律實踐教學的師資是一批具有實踐專業素養,同時又具有法律職稱和學位的人員組成。一般課堂教學的教授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未必能夠勝任,需要一定時間的事務的磨練方能擔當。有許多師資則直接來自實務部門。在實踐教學領域,實務經驗比書本知識更加重要,在法學院學生即將走出學校大門的關口,學院通過優良的師資給學生提供真正的職業化訓練是學生迅速適應社會,進入職業角色的關鍵。由此,美國法學院專門從事實踐教學的師資的人數不少,約占到整個學院用人人數的二分之一。
二、中美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的比較與借鑒
參照美國法學教學的實踐和經驗,考察中國法學教育的體制和機制,檢查對照我國法學教學的現實情況,依我們看來,至少有如下幾方面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和思考。
第一,從中美法學院的培養目標看法律實踐教學的目標:法律“見習”和法律“實習”的啟示。從根本上說,美國法學院的法律實踐教學高強度和寬廣度,是由于美國法學院學生的主要出路是司法從職人員,而法律實踐能力不但是律考的門檻,也是職業的必備職能;而我國的法律教育體制不同,即便是多數中國法學院的學生希望畢業后成為律師、或公司法務或檢察官,但是,我國法學院仍然繼續沿著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辦學,不會把多數學生的愿望作為辦學唯一的指導思想,而改變貿院法學院培養經濟和貿易有關法律人才的辦學方向,而轉向純法律人才培養的方向。在這一點上,我國與美國法學院的市場化辦學有著天壤之別。由此,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法律實踐活動的場所就不會僅僅局限于司法領域。但問題是,我們在司法領域和非司法領域的實踐教育又進行的如何呢?坦率地說,我們的實踐教學主要還是著眼于法律領域,在廣度和深度上比較美國同行差距很大,其中美國學生在教師監督下,獨當一面的真正的法律實習,就比我們多數學生僅僅是做別人助手,或在一旁觀察別人辦案的法律見習要優越得多。當然,我們不能照抄照搬美國的法學教育的一套模式,正確的做法是:一方面,既要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和有益的經驗,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學生法律實習的機制。例如,法學院免費出租提供律師事務所辦公室,作為交換,法學院學生到事務所深度介入案件或在有監督條件下的單獨處理簡單的民事糾紛。駐入的律師事務所必須保證一年的接案量和我們學生的參與量,法學院通過辦公空間的免費出租,可以實現對律師事務所的部分有效的管理控制,保證我們學生在從法律事務方面進行深度實習,收到實效,而不是僅僅浮在表面上。長期以來,我國某些高校法學院的模擬法庭或模擬律師事務所利用率不高,有時經常處于閑置狀態,應該考慮如何激活和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
第二,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建立:如何認定我國法律學院實踐教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相比于美國同行的課程設計,我國法學院的實踐教學課程還遠遠沒有達到體系化的程度。對此問題,首先我們要自問,在我們的法學教育培養目標的大前提下有無必要使其體系化?從我國法學院的實際情況上看,有效的實踐課程的方式主要還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多揉進一些實務成分,例如案例釋法,聘請校外專家承擔課程部分內容等。本科大四長達十周和研究生一個學期的法律實習,實際上就是借名找工作、做論文;所謂學生的實習報告也就是校外特殊經歷心得而已,與有板有眼的實踐教學相距甚遠。美國實踐教學的壓力首先和主要是來自于市場的競爭,美國律師協會理事會的管理規則的硬性規定,也是由于市場對人才素質的特殊要求使然。雖然,中國法學院實踐教學的壓力有市場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從全國范圍看,有600多所高校有法學專業本科生,競爭壓力不可為不大,結構性的過剩和結構性的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出來。法學專業畢業生過剩的部分,大多無法適應市場對法學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端的涉外應用性人才每年約50%的速度在增長,這方面的人才卻往往處于短缺狀態,而我國不少法學院培養的法學專業仍拘泥于傳統的法學教育和實踐教學,不能適銷對路,因為傳統的法律服務每年僅增長10%左右。這種培養的規格難以與激烈的市場經濟的需求相契合。目前,市場的競爭和壓力還沒有完全影響到法學院的生存;壓力可能來自政府部門的要求,但政府部門對法學院的管理無法像美國律師協會理事會那樣是貼身的管理,這方面國內既無法做到,也鞭長莫及;再加上市場對法學院畢業生的需求較大,我國法學院實踐教學的內在推動力不足,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因此,課程體系化的問題似乎還屬于非常前瞻性的問題,并沒有將其擺在應有的位置。總之,我國法學院實踐課程體系化的問題還沒有提到急需解決的議事日程上,而參考和借鑒美國的做法,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和現實需求,優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篇3
例如:Sodidshe和Soshedid這兩個句型的用法。
我在大屏幕上打出Sodidshe,Soshedid,給學生留足時間自己復習。然后打出下面兩組句子讓他們比較、討論,說出為什么。
I.A:Ienjoyedthebook.(我喜歡這本書。)
B:SodidI.(我也喜歡真本書。)
II.A:Father,youpromised.(父親,你答應了的。)
B:Well,soIdid.(我是答應過了。)
學生舉手,爭著發言:前景句若是肯定句,此種情況也適合另外的人或物時,用So+助動詞(be,have,do,can,will….)+主語;前景句是肯定句,而后一句的句義對前一句的重復,用以強調時,用So+主語+助動詞(be,have,do,can,will….)。第I組句子中的兩個“I”是不同的兩個人,故用倒裝句語序;第II句子中的you和I是同一個人,故用陳述句語序。
我先表揚他們,接著又用英語問道:什么時候用neither/nor+倒裝句語序呢?學生回答以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練習如下,讓學生分組討論。
選擇正確答案填空:
1、MrChengisateacherandworkhard,_________hiswife.
A.sois;B.sodoes;C.soitiswith;D.itisthesamewith
2、A:Tomisastudentbuthedoesnotstudyhard.
B:______Mary.
A.Neitheris;B.soitiswith;C.Sodoes;D.itisthesamewith
3、A:Jackisn’tastudentanddoesn’tstudy.
B:______Mike.
A.Itisthesamewith;B.Nordoes;C.Soitiswith;D.Neitheris
4、A:Mencan’tlivewithoutairandwater.
B:_____animals.
A.Soitiswith;B.Itisthesamewith;C.Neithercan;D.Norcan
學生討論非常熱烈,爭論得很厲害。有的查詞典有的查語法書,各找各的根據。最后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我不發表意見。待學生講完之后,我進行總結:
1、CD;2、BD;3、AC;4、ABCD。因為Itisthesamewith…和Soitiswith….意思是“……也是一樣”,所以前景句所涉及的任何內容(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不管是表示狀態的,還是動作的。)只要適合另外的人或物,都可以用這兩個句型。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咱們交換一下,每人就有兩個蘋果。”
我們經常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口訣和順口溜等巧學妙記。例如
(1)以f結尾的名詞變復數,特殊情況有幾個?
一個農奴(serf)從海灣(gulf)來到房頂(roof)上,
有了證據(proof),
增加了信仰(belief),
加上-s成對成雙。
(2)以o結尾只加-es變為復數的名詞。
我們用這個句子幫助
集中。Negroesandheroeseattomatoesandpotatoes(黑人和英雄吃土豆和西紅柿。)
(3)基數詞變為序數詞。
我們利用下面口訣進行詳細地講解。
基數詞變為序數詞,一般要加-th。
一、二、三特別記,八去t,
九去e,f代替v和e,
y變為ie,然后加上-th。
基數詞若是多位數,只變個位不變十。
例如: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eight--eighth,nine-ninth,twenty-twentieth,thirty--thirtieth,twenty-one--twenty-first,onehundredandtwenty-one?onehundredandtwenty-first,etc.
(4)不規則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我們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
形容詞副詞比較級,不規則的要牢記。
合二為一有三對,
壞(bad,badly,)病(ill)兩多(many,much)兩個好(good,well),
一分為二有兩個,
一個“遠”(far)來,一個“老”(old),
還有一詞(little)有雙意,
只記“少”來,不記“小”。
即:bad/badly/ill-wore-worst;many/much-more-most,good/well-better-best,far-farther/further-farthest/furthest,old-older/elder-oldest/eldest。little作“小”解,沒有比較級/最高級形式。
當復習到動詞不定式(短語)作賓語補足語時,我們就進行了綜合集中,把動詞不定式(短語)作賓語補足語不帶to的所有及物動詞進行了歸納。我們用了這樣一個口訣幫助學生學習。
(5)不定式作賓補何時不帶to?下面口訣給幫助。
“兩聽”、“五看”、“一感覺”,使役動詞有三個。
help,find之后可帶可不帶(to),它們可以排在外。
兩聽,即hear,listento;五看,即see,watch,notice,observe,lookat;一感覺,即feel。
(6)接-ing作賓語的及物動詞有那些?我們用了這樣一個虛構詞“madpsfmeicarfe”,其漢語諧音為“賣的不是發霉咖啡”幫助歸納記憶。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英語單詞。m-mind(介意),a-avoid(避免),d-delay(推遲),p-practise(練習),s-stop(停止),f-finish(完成),a-advise(建議),m-miss(錯過),e-escape(逃脫),I-insiston(堅持),c-can’thelp(禁不住),a-admit(承認),r-risk(冒險),f-fancy(認為,想象),e-enjoy(喜愛)。
當我們復習到及物動詞后賓語從句的謂語動詞用should+動詞原形時,我們就用這樣一個口訣進行集中:
(7)一堅持,二命令,三建議,四要求
其賓語從句用“should+動詞原形”,
should既可以省略,
should也可以保留。
一堅持,即insist;二命令,即order,command;三建議,即suggest,propose,advise;四要求,即ask,demand,require,request。
(8)所屬關系用to的情況我們這樣集中:
鑰匙答案紀念碑,注釋索引和附錄,
出口入口橋與路,參觀介紹多用to。
例如:thekeytothebike自行車的鑰匙,
theanswertothequestion問題的答案,
the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人民英雄紀念碑,
thenotetothetext課文注釋,
theexittothecinema電影院出口,
thebridgetoknowledge知識橋梁,
thewaytotheschool去學校的路,
payavisittotheGreatWall參觀長城等。
復習時態、語態時,先把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集中歸納。然后將各種動詞形式歸納比較,解決規則動詞形式變化和各種時態構成的問題。例如:(9)1AAA式putputput,setsetset,cutcutcut等。
2ABB式buyboughtbought,bringbroughtbrought,spendspentspent等。
3ABA式comecamecome,becomebecamebecome,runranrun等。
4ABC式dodiddone,drawdrewdrawn,flyflewflown等。
(10)1現在進行時與過去進行時
am
主語+is+動詞現在詞
are
was
主語++動詞現在分詞
were
2現在完成時與過去成時
have
主語++動詞過去分詞
has
主語+had+動詞過去分詞
3一般將來時與過去將來時
shall
主語++動詞原形
will
am
主語+beis+goingto+動詞原形
are
should
主語++動詞原形
would
was
主語+begoingto+動詞原形
were
我們把這六種時態集中比較,就可以讓學生把握其中的規律,對于中學英語時態了如指掌。
我們把Hedoeshishomeworkeveryevening.這個句子變成八種時態,然后再把它們變成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反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這樣既復習了八種時態,又復習了各種句型轉換。
篇4
關鍵詞:英語語法;探究;生活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課堂成為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可在聽課、學生問卷調查及與周圍教師的交流中發現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常常出現“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濤聲依舊”的現象,即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給出語法規則,舉例講解語法規則,然后讓學生機械操練、套用規則以達到鞏固目的。筆者把此種現象稱為英語語法教學瓶頸現象并在日常教學行為中不斷思索、探究與實踐以期突破。
一、何謂英語語法教學瓶頸?
從教師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是教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詳細講解,輕反復練習;重書面練習,輕口頭練習;重語法分析,輕語法使用;重掌握規則,輕掌握實例。
從學生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多,主動探究少;機械訓練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樂趣味少。
從課堂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表現為課堂沒有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不見靈活的智慧在閃現、在流動、在煥發異彩。
從生成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表現為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方法單一,學生靈活運用能力無望提高,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
二、如何突破
(一)主動探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究,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它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因此,“主動探究”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研究為手段,實踐為途徑,過程體驗為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
1.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探究氛圍
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必須處于與學習主題基本內容相關、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豐富情景當中。而且豐富合理的情景使語法教學能在一種活的環境中輕松愉悅地進行。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輕松快樂的環境使學生無外界壓力與壓迫感,學生完全自覺自愿、全身心的參與;而活動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由不經意中貫穿知識的滲透、能力的培養、道德的熏陶與習慣的沉淀。因此,語言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營造運用語言的氛圍,使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輕松愉快學會及運用語法。
例如,在學習比較級與最高級時,我先通過實物及圖片比較(三個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樓房)、和學生問答,引出這個語法項目的結構、功能。
T:Thisisabasketball.Thisisafootball.Whichisbigger,thebasketballorthefootball?SI:Thebas-ketballisbigger(thanthefootball.)……T:Rigllt.Sothetabletennisballisthesmallestofthethree.T:Whataboutthebasketball?It''''sthebiggestofthethree.(邊說邊在屏幕上出示所講的比較級最高級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試著用比較級最高級的句子來說。接著讓學生以班中同學、教室中的物品等為話題以pairwork形式操練比較級與最高級。最后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發現比較級與最高級的使用特點及語法規則。
在以上情景活動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從而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創設情境,引出比較級、最高級,激發學生探求比較級、最高級使用規則的欲望并歸納總結(即發現、探究問題)。
2.合理構建,生成有效探究活動
建構主義課程觀。不認為課程基本決定于外部環境因素(例如學科結構、社會價值等因素),而是考慮到學習者帶進學習情境的先前知識。什么樣的經驗和概念在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產生中是有效的,變成了—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把課程看成是促進特定學習結果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為了確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標。
在研究了《牛津初中英語》六冊書后,我發現賓語從句這個語法項目要到9B才教。而學生在小學時就學過像“Ithinkyouareright.”這類簡單的賓語從句,在《牛津初中英語》第一至第五冊書中也經常出現賓語從句的句子。因此,我決定從初一起就合理構建學生學習這個語法項目的過程。積累學習經驗。為最后的有效探究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在7A第一單元Reading部分PartC題目要求中出現TheClass1,Grade7studentswanttoseehowwelltheyknoweachother時,我沒有特意去講這是賓語從句而只是問學生是否明白題目要求。7A書中多次在題目要求中出現了賓語從句。每次我都只是讓學生看一下并理解句子含義就好。在7A期末復習時。我讓學生把書翻到第5頁看這兩個句子:Howwelldothestudentsknoweachother?TheClass1,Grade7studentswanttoseehowwelltheyknoweachother.然后引導他們發現兩者間的區別:第一句多了一個“do”。接著幫助學生構建這樣的經驗——在陳述句動詞后出現的疑問句不需要助動詞。當學生在7B中再見到類似句子時,他們的這個經驗自然會得到鞏固。進入初二后,學生在課本及課外閱讀材料中會經常看到“Idon''''tknowwhereheis.”“Canyoutellmehowoldsheis?”等此類的賓語從句。這時,我就幫助他們構建這樣的經驗——當陳述句或疑問句動詞后再接一個疑問句時所接的句子要用陳述句順序。通過初一、初二的合理構建,學生對賓語從句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到初三9B第二單元學賓語從句這個語法項目時,學生會因為先前積累的豐富經驗而容易對教師設置的探究活動感興趣,進而他們會表現為投入、激動、興致勃勃。
3.合作交流,探究發現語法規則
“交流”是師生間、學生間、教學內容和相關信息與教師、學生間的相互溝通與應答。合作學習不僅僅是教學組織形式的簡單變化。它聯系著問題解決的“寬帶”和縱深度。合作交流意義的建構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基礎。以調整學生群體間的交往行為、開展合作學習為重點。著力營造引起學生心理共鳴、思維共振的“交往場”。這種學習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小組學習”,在“交往場”中,教師是學生的同伴和朋友,問題的解決須是在個體能動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群體協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交往場”中,師生互動、共創與共生。
在教9A“Reportedspeechwithtensechanges”時。我就給每組發課前準備的有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句子的紙片,讓他們先每人自己看紙片上的句子后合作交流總結出時態變化的規律。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很高,小組交流也很投入,幾分鐘后學生踴躍地匯報了自己小組發現的語法規則。
(二)回歸生活
盧梭讓愛彌兒回歸自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皮亞杰的知識建構理論,無非是想闡明這樣一個觀點:學生是在自己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學習者走進教室時并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課程改革之所以非常強調“回歸生活”,是因為在現代人(尤其是學生)的生長家園中,“生活世界”被嚴重地剝離了。于是在學校教育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出現了空前的危機。教育過程豐富生動的主觀性被冷冰冰的知識授受和機械的理智訓練所代替。因此必須重返“生活世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與動力。
1.聯系生活,激活認知
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經驗的相互作用,來認知、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故而我在語法教學別注意激活學生的認知,通過聯系生活,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的原有知識活躍出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成新認知結構的活力。
例如,在學習“Usedto”時,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張照片。然后說到:Pleaselookatthispicture.Who''''she?Dpyouknow?學生猜測后我說到:He''''smysen.Heusedtobeasmallboy.Nowhe''''sabigboy.Heusedtobeastudentinourschool.Nowhe''''sastudentofTaicangSeniorHigllSchool.Heusedtogotoschoolfivedaysaweek.Nowhegoestoschoolsixdaysaweek.Heusedtogetupat6:40a.m.Nowhegetsupat6:15a.m.(邊說邊在屏幕上出示我兒子的一些相關圖片,然后在屏幕上出示usedtobe/do)。這樣,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usedtobe/do的含義。接著讓學生拿出事先布置他們帶的他們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用usedtobe/do來講自己小時候的事。
2.回溯生活,拓展時空
德國思想家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是直觀的、具體的、現實的和歷史的,因而也是豐富的。杜威把教育的本質理解為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生活就是有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經驗”便是從這種相互作用中產生的。
篇5
依法治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實踐需要為教育法學學科發展提供了現實依據和實踐動力,但是一個學科的發展還需要有其內在的生命力。這個生命力就是教育法學本身的獨特視角,其固有的學科內涵和特點。教育法學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教育學和法學的結合,而且這種結合不是簡單的1+1=2,而是“1+1>2>N”,起的不是簡單的拼接作用,而是化合的作用。教育法學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育法學關注法律的主體性
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重視人的主體性。有的西方漢學家認為,中國思想的精髓就在于強調流動的主體性。對于流動的主體性,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來理解。縱向歷史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精神一直是在生生不息的流動,在每個時代都煥發各自奪目的色彩。從法律發展看,歷史上有不同的法律、法典,從秦律、漢律、唐律直到明清律,生生不息的發展流動。從橫向空間的角度來看,中華文明空間主體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空間功能在不斷的轉換。這說明中華民族具有一種空間上主體的流動性。中國的教育法律文化要注重這樣的主體性。法律的主體性就是要強調法律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始終貫穿的是法律的價值,都蘊藏著法制的精神。教育法律上的人更有特點。教育法律上講的“人”,比簡單的法律上的“人”含義更加深厚。比如說在教育法律上,把人分成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比刑法、民法上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含義更深,體現了對人的主體性更加深刻的關注。教育法律的主體性有其獨特的屬性。學生作為教育法律的主體,和一般的“人”是不一樣的,和一般的公民也不一樣。比如學生有發展性,發展性是學生的本質。發展可能不是一個成年人最核心的本質,但對學生來說,發展性是最核心的本質,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在發展,是在流動當中發展的人。學生具有開放性,他的心思是開放的,可以接受好的東西,也可以接受壞的東西,所以古人講“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比如教師,教師也有不同于一般的人的特點,教師具有神圣性,古來今往、各大文明的早期文化都強調教師的神圣性。孔子所謂的教師“萬世師表”,強調的也是神圣性。神圣性就是具有獻身的精神。現在有的教師沒有這種神圣性,有的是世俗性,比的是工資待遇。此外,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也有它的特點。
2.教育法學關注法律的教育性
有人會問,法律是剛性的東西,怎么還有教育性?法律不是天生就是剛性的、利益導向的。古代的法律注重法的精神性、道德性、價值性和教育性。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律越來越追求解決利益問題、解決權利問題。在這樣的法律引導下,社會大眾的思想就變得越來越世俗,越來越利益化。有的人出來維權,維的不是尊嚴,而是金錢。這樣一些觀念在法律上得到了正當的確認,法律的精神性、教育性日益降低。1878年德國著名法學家耶律內克講,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為什么守法變成最低的道德,為什么守法、執法不能成為最高的道德,甚至起碼達到道德的中間度?按照這個邏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僭越道德的行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要在法律當中得以解決。教育法學要關注法學的教育性,在執法立法的同時想到要提高人的思想覺悟、思想價值,要促進人們的精神發展,只有這樣法學才會有新的活力。
3.教育法學關注教育的規則性
過去講教育的時候,更多的是說“教育就是愛”。是的,這個話沒有錯,強調教育的彈性,是很重要的,但也是不完全的。教育也要強調規則,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強制。比如說,《義務教育法》就特別強調它的強制性。如果教育法學在教育的規律性和規則性方面取得進展的話,就會解決學校和教育活動當中的很多問題。現在在教育問題上,有一種觀點是學校不敢作為,老師不敢作為,政府不敢作為,因為一旦作為,就可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批評和指責。所以,必須要加強教育的規則性。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則性,教育事業就不能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二、教育法學面臨的問題與任務
教育法學作為一個學科,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已經日益顯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教育法學學科體系建設有待于得到進一步重視。教育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已經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形成了以“教育法學”或“教育法律”與政策命名的博士、碩士學位點,但是教育法學的學科地位還有待提升。在很多高校,教育法學的博士、碩士培養還位于教育經濟與管理或教育學原理等專業下面,作為一個培養方向進行招生。甚至在一些高校,師范專業的本科生、甚至是教育學專業的本科生都沒有將教育法學列入必修課。在法學研究當中,教育法學往往被列為行政法學的一個方向,也缺乏獨立的學科地位。教育法學學術著作的創新性有待于進一步突出。近些年,出版了一系列題為《教育法學》或近似的學術專著,但是一些教育法學專著照搬法理學、民法學、行政法學的理論體系,而缺乏教育法學的獨特性視角,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已經形成一種相似的固定結構,即首先比照法學的概念對教育法學的基本原理做些移植工作,在分別對現有的各部教育法逐一進行闡釋”。這也是教育法學難以在法學研究領域取得應有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的教育法學研究,尤其是教育法學方向專著的出版,要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取得新的突破。要突破教育法學研究對其他法學研究的依賴性,就必須加強教育法學本身的原創性,形成教育法學自身的概念體系、話語體系,使得其研究在原有基礎之上取得新的突破。交叉學科的復合型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教育法學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其研究需要教育學和法學兩門學科基本理論的復合型應用。但是由于研究者知識結構的單一性,法學研究人員往往僅從法理的角度對教育法律問題進行法理性分析,而脫離人的發展規律的教育法學研究無疑是機械的教育法學研究,甚至有可能是局限人的潛能和個性發展的教育法學研究。另外,教育學研究人員習慣于教育學的研究思維與研究范式,缺乏對法學研究的深入學習、借鑒。教育法學的研究也是法學研究體系當中一個部門法的研究,脫離法律的語言、法律的思維、法律的體系、法律的理論,這種研究是難以取得可持續進展的。所以,以上這些情況使得屬于交叉學科教育法學研究難以得到實質性的突破,這是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教育法學的實踐指導作用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當前的教育法學研究過于集中于學術性的探討,這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法學研究的實踐意義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在法學的分類當中,有以研究內容區分理論法學與應用法學的分法。而教育法學的研究,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更加偏重于應用研究。但是,在當前我國教育法學研究當中,應用研究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同教育法學偏重應用法學的分類都是不相適應的。在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教育的依法行政、學校的依法治校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校長、班主任和教師對于教育行政管理以及教育教學當中基本的法律問題掌握還缺乏一定的引領,需要更多的學者深入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育法學的研究成為真問題的研究,并且通過教育法學的研究確實推進基層學校依法治校的進程,提高辦學水平。教育法學的研究視角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在當前的教育法學研究當中,對于新出臺的教育法律法規關注較多,對于當下教育熱點問題關注較多,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法學的研究更要發揮引領實踐發展的作用,在研究的視角上進一步拓展。例如對于即將立法的教育法律,教育法學的研究人員應當充分對其立法的體例、立法的原則和立法的內容進行充分的研究。對于尚未納入立法機關視野的教育法律、甚至是今后的教育立法趨勢,教育法學的研究人員都應當進一步的關注。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為教育立法服務,發揮教育法學的應用法學作用。
三、加快推進教育法學二級學科建設
篇6
1.1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
本次調研中,女生占絕對主體,占樣本量的86.87%,男生僅為13.13%,再現旅游專業學生性別現狀。少數民族學生占總調研樣本量的33.13%,主要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滿族。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反映喜歡的教學方法依次為:實習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和實驗法,不喜歡是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和練習法,見表1。其中,實習法的喜歡度高,新疆教育學院學生對直觀演示法的喜歡度高達17.86%,實驗法在8.33%~14.41%之間;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的喜歡度較低。教育學院對教學方法的喜好度幅度差距最大,在17.86%~0%之間。新大學生最為接受的方法為直觀演示、實習、討論法和參觀教學法,新財大最為接受的是現場教學、直觀演示和實習法,新農大喜好實習、現場教學和參觀教學,教育學院的學生喜歡直觀演示、實習、現場教學法和實驗,烏職大接受現場教學、直觀演示、實習和討論法。
1.2六門專業核心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本次調研的教師均為中青年,女性占主體,占樣本量的67.57%,碩士占較大比重,學士和博士比例相當,講師和副教授比例幾近92%,教齡多樣,少數民族教師占總調研樣本量的32.5%,主要有維吾爾族、回族和哈薩克族。綜合來看,各院校教師在各課程中至少采用三種教學方法,講授法均有提及。新疆教育學院《旅游規劃與開發》講授法所占課時比例高達90%;《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采用的教學方法較多樣,5—7種;新農大在每門課程中均采用任務驅動法,且比例較高,尤其是酒店管理專業核心課高達70%。橫向比較來看,教育學院講授法在每門課程中所占比例均較高,40%~90%之間,新財大和烏職大相對其他院校,各門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較多元化,見表2(本表僅列舉三種教學方法)。
1.3六門專業核心課學生喜好的教學方法
學生調查表中,請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填寫6門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本文僅選擇所占比例較高的4種教學方法,為此,每門課程中教學方法比重加和小于1。統計發現,學生非常期待多元教學方法,講授法必不可少,在不同院校不同課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較大,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中,講授所占比例在10.48%~38.89%之間。
1.4教師教法與學生喜好“教法”的比較
根據表2和表3,學生期待教師采用多樣且合適的教學方法及課時比例。相對來說,新財和烏職大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被學生認可、接受,新大教師要靈活運用講授法,新農大應弱化任務驅動法的使用,教育學院需降低講授法所占課時比例。《導游業務》中,教師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數量明顯少于學生期待的。學生期待的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均所占課時比例較高,分別在22.50%、10.47%以上,新疆教育學院教師的講授比例高達70%,遠高于學生期待的29.96%;烏職大體現就業導向,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所占比例45%,但學生不買賬,不認可該法。《旅游規劃與開發》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有新大、新農大和烏職大,新財大學生期待任務驅動法。新農大任務驅動法在教師教學和學生期待該法中比例分別為25%、8.2%,說明學生認可該教學方法的同時,希望所占課時比例降低,新大的學生基本否定任務驅動法。新財大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占總課時的50%,學生希望教師能使用任務驅動法。教育學院常用的教學方法只有兩種,且講授法為絕對優勢,學生期待通過練習法、討論法、案例和直觀演示將其內容具體化、直觀化。《旅游市場營銷》中,學生偏好的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所占課程比例幅度差距較小,分別在17.95%~27.91%、16.48%~10.64%之間。新大和新農大學生期待教師使用讀書指導法,且比例在10%左右,說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新農大和烏職大應稍降低其比例。相對來說,教育學院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樣。從調查看,《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高校中采用教學方法最多的課程,并與學生期待的較為吻合。其中,講授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教師均有采用,除教育學院外,其他4所高校還選擇了實習法。這樣看來,烏職大采用的教學方法及其比重最為學生青睞。新大和新財大采用情景模擬法,其他三所院校通過參觀教學法讓學生了解旅行社業務操作流程。新農大教師講授法所占《餐飲管理》的比例僅為15%,其他4所院校均在40%左右,除新農大外,其他院校均采用案例教學法。新大采用直觀演示且比例高達40%,學生希望降為8.16%;教育學院采用練習法,比例高達40%,學生希望采用直觀演示和參觀教學法,且占課程比重分別為15.09%、11.33%。新農大、新財大、烏職大均有任務驅動法,且比例依次為70%、21.67%和15%,學生對該法的認可度非常低,在6.12%~0%之間。由此,新農大急需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新財大應弱化講授、討論和任務驅動,強化現場教學、實習和練習的比重,新大應適當增加任務驅動法。《前廳與客房管理》是學生喜好教學方法重復率最高的課程。除講授外,學生均提及實習法、現場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的運用,案例教學和練習法出現頻率也較高。新大學生期待的講授比例接近30%,其他院校在17.31%~11.11%之間;烏職大現場教學比例需降低,教育學院要大幅降低講授,增加實習比例。
2.總結與不足
2.1總結
本文通過對新疆五所代表性高校旅游管理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實習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較受學生歡迎,學生對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較為抵觸。六門專業核心課中,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教師采用較多,學生期待教師運用更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優化各種教學方法所占課時比例。相對來說,新財大和烏職大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被學生認可、接受,新大需要根據課程性質適時適量選擇講授法,新農大教師應弱化任務驅動,教育學院要降低講授比例。目前,教師教學方法使用和學生認可的教學方法存在較差異大的是《旅游規劃與開發》,《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教師采用最多教學方法的課程,并且與學生期待的教學方法較吻合,《前廳與客房管理》是學生期待的教學方法相同度最高的課程,主要有講授法、實習法、現場教學法和直觀演示法。
2.2不足
篇7
二、任職特點:兼課多,課務忙,沒有職稱壓力
香港的中小學教師兼教學科不分主次,新聘體育教師兼教語文或數學在香港是很正常的事情。香港中小學現行五天或長短周五天半教學日,中小學教師每周課時數可達30多節,每天5~6節課,還有其他的課務。經常可以看到教師背個大大的包,里邊有各種不同的學科教學用品,急急忙忙換教室。學校教師辦公室白天幾乎無人,學生放學以后下班前后的時間,辦公室里才有教師伏案工作。雖然忙,教師們因為職業穩定,收入高,大多數心態很好。
還有,香港的中小學教師不能兼“有償家教”,補習學校和考試培訓類學校的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分類清楚,若違規收費會導致被解聘。
香港的教師薪水有年資的不同,新入職教師與老教師收入差距比較大。由于沒有教師職稱,學校里教師之間的關系比較平和,不會為此而競爭,教學基本上屬于“單干”,主要是教師個人教學經驗的積累,也不重視教育科研。近幾年,香港教育統籌局也在推廣中小學新課程,不斷推廣觀課文化,過去教師間互相不觀課、不重視教育科研的現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們漸漸開始互相聽課切磋教學經驗。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認真態度,他們申報科研課題,一定是個人愿意投入,喜歡研究課題。申請課題當然有研究經費,一般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但是這與教師的個人收入無關,學校和教師熱情投入教育科研就是為了追求教育理想。
三、個人發展:重進修,重學歷,重才能
香港中小學和辦學團體比較重視非學術的進修培訓和聯誼活動。學校教師的活動,如假日“行山”(遠足爬山,在香港叫做行山),暑期旅游,節日聚餐等等,這些活動經費實行AA制,教師踴躍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大多數不是教育學術類的活動,比如請管理專家作講座講管理方法,開展團體游戲活動,音樂唱詩等等,教師自愿報名參加。香港中小學教師的學校文化生活豐富,工作忙,聯誼活動多,而學術進修則是教師個人的事情。
教育學術類活動,有辦學團體辦的,有大學辦的,有政府有關部門辦的。政府部門辦的教育學術活動、經驗分享會,免費報名參加。有的學術團體辦的活動需付費參加,有的教育培訓進修要收費,教師可以向學校有關專項經費申請資助,資助費用一般很少,大部分費用需要教師個人自理。香港的中小學教師大多數積極參與這類活動,自己掏錢聽學術講座和業務進修。因為自愿參加且付費,所以與會認真,教育學術活動會場的氛圍往往很好,討論常常很熱烈。
香港是一個重學歷的社會。新受聘教師學歷不同,薪水的起點不同。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一邊工作,一邊在學習。香港的大學為中小學教師提供教育碩士、教育博士等學歷教育課程。
篇8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成人英語教學教學理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對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許多人已經認識到英語在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社會工作人員積極接受繼續教育學習英語,為自己的工作增加動力。成人學習英語與青少年學習英語存在著許多的差異。如何能使成人學好英語?交際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將就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二、交際教學法的概念及理論基礎
1.交際教學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指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它包括具體的教學步驟、教學活動和教學技巧,也包括有關教與學的一般性原則。理想的英語交際教學法應該是借助有效的交際教學手段,實施交際教材提供的任務,達到交際大綱所規定的目標。
2.交際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主要受三大方面學說的影響,即社會學與社會語言學、哲學和語言學。在社會學和社會語言學方面,德爾•海姆斯首先提出關于交際能力的學說。他和岡珀斯等人,強調語言使用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哲學方面主要有奧斯汀和塞爾提出的言語行為學說。這一學說對英語交際教學法理論有間接影響。語言學方面的影響主要有韓禮德關于語言的功能、語言的銜接與連貫和社會符號學方面的學說。此外,辛克萊和庫爾特哈德的語篇分析學說也對交際法英語教學法理論產生影響。
三、交際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1.以交際為中心
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活動,活動的內容圍繞教學目的展開,從而使學生在交際環境中學習語言。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學生能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
2.模擬真實交際過程
交際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盡可能地在課堂上重現語言使用的交際過程,一般而言,交際過程中出現的交際特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信息填補、自由交際和信息反饋三個要素。首先,交際雙方應互相提供一些對方所不知曉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填補。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上學生所從事的交際活動和練習都必須有信息交換,否則這只是簡單的句型操練。因此,教師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有信息交換內容的活動和練習,并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進行交際。其次,交際雙方交際的內容和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自由交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最后,交際雙方應根據對方的信息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時,應使交際教學法的課堂練習力求讓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判斷對方語言、語氣和態度的能力,提高自己做出相應的語言反應能力,以求達到自己的交際目標。
3.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交際教學法區別于其他教學法的又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特別是語法錯誤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創造語言結構,不斷判斷語言使用正確與否的過程。交際教學法強調意思的相互傳遞,語言的自由選擇和交際目的的實現;交際教學法認為有錯必糾的做法會使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誤而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會妨礙學生的自由交際,成人學生更是如此。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以求不斷接近完美。其次,根據英語交際教學法的觀點,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此種語言學習、工作和生活,即以交際為目的。最后,交際教學法不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不做糾正而是對錯誤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由此可見,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不斷接觸和使用語言直至最終掌握此種語言。總之,由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幫助其他同學發現錯誤,或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錯誤糾正,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的做法對學生的學習更有效。
四、交際教學法的主要關系
1.教師與學生
傳統教學法強調知識的傳授,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交際教學法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很大區別,主要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具體的講,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教師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交際需要。教師應該認識到作為交際過程的促進者(組織和向導),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指導、促進學生自己學習,及組織學生開展交際活動。作為教學資源本身,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服務是咨詢。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動,不“喧賓奪主”,不干擾交際,它既是交際的一方,又是一個觀察者。作為交際過程的參加者,教師在參加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學生們有許多潛在的能力和期望可供教師探索和利用。最后,教師也是一個研究者和學習者。交際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交際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課堂上,教師只有真正的讓學生控制他們自己的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學生們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學習。交際教學法強調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學習是相互依賴的行為,應該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教師應在各個教學實施環節都關注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后,在交際教學法里,學生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信息反饋者。總之,在交際教學法里,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除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規律。
2.準確與流利
英語教學往往有兩種不同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的語言形式正確恰當、符合規范。另一種要求是學生在使用外語時能夠像使用母語一樣自然、流利。區分準確與流利對英語教師有重要意義。從理論上講,教師希望學生使用的語言既準確又流利。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法比較重視準確,而交際教學法則強調流利。我們的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學習語音是為了學習說話,為了能聽懂別人的話;學生學習語法是為了能理解別人,也為了能讓別人理解自己;學生學習閱讀是為了能獲得信息、得到消遣,增長知識。過分強調準確會影響學生在流利方面的發展,妨礙語言的自然使用。因此,我們要加強語言流利性的培養。
3.學習與習得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的第三對關系是學習與習得。學習指有意識地去獲得語言知識,了解和認識語法和語言規則,能夠談論這些規則。習得是個潛意識的過程,類似學母語的孩子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一樣,不是去可以追求,而是自然發展。心理語言學家克拉申認為習得比學習更重要。學習能使語言準確,但習得能使人自然流利地使用語言。如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一點語言習得作用的話,教師就不會急功近利,上課滿堂灌,下課搞題海戰術,陷學生于書面語法作業之中。我們也許會花時間多創造一點自然的語言學習與語言使用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通過交際學會一門語言,而不僅僅是通過課堂句型練習來習得語言。
交際教學法所提供的交際活動鼓舞著潛意識的語言習得,因為在交際活動中,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意思方面,而不是在形式方面。語言使用中出現的語言學習,必定主要是潛意識的。因此,正確處理學習與習得之間的關系也是交際教學法的任務之一。
五、成人英語學習特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成人加入到學習英語的行列中來。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成人學習英語成為英語教師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兒童是不一樣的,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采用針對他們的有效教學方法。1.成人學習英語的特點
成人學習英語有其不同于其它學習者的特點。(1)年齡偏大。大多數處于20歲至45歲。(2)工作和家庭壓力大。日常時間安排緊張,不僅有兼顧工作和家庭,還要利用晚上和周末到學校進修。(3)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職業競爭力。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意識到。在城市,尤其是像廣州這樣的大型城市,對外交流多,很多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要和外籍人士打交道。為了在職業上能有更大地發展,許多在職人員不得不來高校進修英語,提高語言技能和學歷水平。(4)學習方法和策略不當。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學校多年,學習習慣和策略不能適應現在高校英語學習的環境。(5)語言學習環境缺乏。工作和生活中,較少使用英文,害怕開口說英文。(6)文化背景缺乏。閑暇時間,他們較少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這也成為他們學習中的障礙。(7)學習動力大。成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強,主要是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和學歷證書的獲得。(8)社會經驗豐富,理解力強。
2.目前成人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我國的很多課堂教學中,許多的英語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如語法—翻譯法等。這種在英語課堂中使用母語的教學方法,有其不利的影響。駱微微,程幼強認為其不利影響主要在于:(1)教師或學生只有把目的語(外語)翻譯成母語,才覺得真正理解了語言內容。(2)教師或學生很難辨別兩種語言在形式、語義及語用特征上的不同,只簡單地使用一些并不準確的翻譯。(3)即使當學生有能力使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們也習慣性地用母語和教師交流。(4)學生不能隨時意識到課上應該只講目的語(外語),避免使用母語。這使得許多的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仍然局限于擅長做語法、翻譯題,而不能熟練、恰當的使用地道的英文,口語和聽力水平仍達不到自由交際的目的。教師如何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幫助成人學生掌握英語?張伊娜認為究其實質,交際教學法倡導的是一種以方法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它給語言教師的信息是不管在何種環境下、教何種學生、為何種目的、學習何種語言,教師所要做的最要緊的事便是以各種方法制造交際語境,幫助學生投入到教學所預設的交際活動中。下面就交際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談談筆者的觀點。
六、解決方法
要使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真正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符合教學目標的需要,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語言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
1.積極營造和諧的交互情境
和諧的交互情境是實施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基礎。首先,老師要給學生,同時也給自己營造平等、合作的教學氣氛。其次,教師要給學生一份愛心,要善于理解學生。最后,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程度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2.明確交互的要求
英語教學需要課堂交互。課堂的一定時間應用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互動上面。從學生角度來說,了解教師課上的交互意圖很重要。明確交互的要求,也利于師生平等地位的確立,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時間有效監督創造條件。另外,在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過程,聽取學生對教學交互的意見,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交互的需要和愿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交互才有可能朝著有效交互的方向發展。
3.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并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方式,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交互,設計問題應著眼于以下幾點:(1)問題應對學生有吸引力,使學生進入所創設的問題情境。(2)所提問題要形成逐級上升的序列,能吸引學生向交互的縱深發展。(3)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所要回答的問題。(4)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此外,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對預先準備的一些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修正和完善。簡言之,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方式時,既要注意課前的充分準備,又要注意課堂的隨機應變,確保交互之路暢通。
4.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
英語教師應切實提高對英語課堂交互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首先,教師應不斷探究英語課堂教學的交互模式。其次,教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互動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克服語言交際的心理障礙。教師有必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會話技巧,幫助學生把握必要的交際策略,使他們的互動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布置實踐性作業、利用網絡為學習載體等方式幫助成人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七、結語
本文論述交際教學法的概念、理論基礎、基本原則、主要關系及我國成人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交際教學法在成人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文章旨在說明在成人英語教學中,語言教師能積極營造良好的交互情境、明確交互的要求、精心設計提問和問題以及加強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的研究,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和重點放在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上,運用符合我國成人英語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劉玉梅,肖肅.英語教學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3]PaulDavies.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Press,2002.
[4]王慶,張鴻.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風格差異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
[5]晨梅梅.探索與變革:轉型期的英語教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6],黃金巖.實用英語教學論[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7]于秋波,隋巖,戴衛平.論成人英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J].石油教育,2007,(1).
[8]遲振峰.成人英語教學的特點與對策[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3).
[9]駱微微,程幼強.英語專業學生對課堂使用母語和目的語的矛盾心理[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
[10]張伊娜.交際教學法問題之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4).
[11]呂飛飛.對英語課堂教學交互活動的認識與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
篇9
盡管外語教學一度數次出現改革熱潮,但是語法翻譯法由于其根深蒂固的起始地位,仍然在外語教學中占有不應有的分量。誠然,國內的英語教師對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法日益耳熟能詳,如“聽說領先教學法”、“交際英語教學法”、“情景英語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還有隨著2001年新課標的大力推行逐漸進入中小學課堂的“任務型教學法”。然而有了這些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并不代表這些教學方法真正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切實實施,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必須加以考慮,如教師的業務水平、客觀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等,這些都可以影響特定教學方法的選定。如果教師英語口語能力欠佳就很難采用“自然法”或“直接法”教學,缺乏語音設備、教師口語水平又不理想的地方就很難實施“聽說領先教學法”等。(李建夫,2001)教學人員的更新換代需要數十年的時間,而意識層面的更新則是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思維定勢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會在長期內與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并行。目前形勢下,迫切需要廣大教師警惕和主動克服的語法翻譯法給人帶來的思想惰性和思維慣性,要有意識地變教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這種十幾年不變的知識點講解方式為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和感受知識、教師指導和點撥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往課堂教學中輸入新鮮的血液,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因時制宜、因人而異的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這樣的英語課堂才會重新煥發出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
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論是早期的行為主義理論
20世紀80-90年代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還是90年代日益盛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都強調了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主體地位,即學生感受外部刺激———接受信息———加工處理、消化吸收———主動建構知識意義,最后轉換為有用的信息輸出,從而使得語言學習中的輸入與輸出有機結合(胡偉華,2002)。隨著國內外語學習熱和教學改革的繼續升溫,國家也對英語教學非常重視,曾數次發文提出改革要求。其中九十年代以來,國家教委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指導性改革要求,要變原來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填鴨式教學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實際能力培養教學。教育部于2001年7月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曾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使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而十年后,即2011年剛剛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修訂后的英語課程標準既保證了與實驗稿在理念上的一致性,又鼓勵教師在嘗試采用任務型教學這一先進教學途徑的同時,根據需要采用其他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任務型教學時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基礎上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英語教育的最新發展成果。它是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與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在“干”中學,在“用”中學,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一些有志于英語教學方法改革的有識之士已經在嘗試進行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型的教學方式。如黃月圓和顧曰國曾提出過“自發治學理論”(黃月圓&顧曰國,1996),就是基于“學生自發學習的效果遠遠超過非自發、甚至強迫學習”這一常識性認識,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的大膽嘗試。此外,鄭樹棠曾主張采用“學習---中心的原則”,甚至直接提出了“Task已成為交際語言教學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鄭樹棠,1997)。無論是國外走在教學研究前沿的學者專家還是國內這些外語教學改革先行者們的自發嘗試,都證明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走出傳統教學誤區,培養高層次外語人才的關鍵所在。
3.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需要正確定位
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教學絕不意味著教師責任的減輕和對學生放任自流。其實事實正好相反,若想在真正意義上實施好任務型教學,教師的責任和擔子其實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是加重了。作為一個教師,以下這些都應該是時時要考慮的問題:如何制定適合學生、可操作性強的任務?如何不僅在任務前、任務中還要在任務后啟發學生的思維,恰當的引導學生?如何對學生的“輸出”進行恰當的監控?這些問題的充分考慮為每次任務型教學的圓滿實施和完成提供必不可少的保證。因此,如何切實有效的實施這一教學方法,不讓其流于形式是每一個進行任務型教學的老師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布置任務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把任務圓滿收回,同時給予學生正確及時的反饋,讓學生在執行任務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知道如何改正或是改進。有的老師布置學生閱讀任務,課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派每組找代表陳述自己組的看法,每個組依次說完就算結束。這樣的操作過程,學生確實是占了主體地位,但是老師的作用卻被降到了最低點。沒有了老師的點睛之言和適時的監督和指導,正像初學繪畫卻無人指點一樣,繪畫者總是在低水平重復,很難達到質的飛躍。因此,后期的反饋尤其重要,這是學生對下一個任務保有熱情的重要條件,也是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能力、最終成長成為高水平英語人才的重要保證。
4.結束語
篇10
一、職業教育特別是高中階段和高中后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以及大量從業人員崗位培訓,這是21世紀相當長時期我國人力結構和教育結構調整時必須考慮的關鍵環節,它的發展關系到行業和企業的生存、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全局。
(一)21世紀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必將對我國人力結構和教育結構體系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的表現之一,就是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初中級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我們國家目前并在相當長時期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對21世紀的挑戰,我們面臨著加快實現工業化和迎接知識經濟的雙重任務。從經濟發展形態來說,目前全國實質上是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以及處在萌芽狀態的知識經濟等多種狀態并存的狀況。不同的行業、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生產組織方式、自動化機械化程度都很不相同,對人才的層次、規格、類型的要求也是多樣化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是我們研究教育結構體系的重要依據。最近,我們組織了8個包括農業、電子、電力、冶金、建筑、鐵道、商業、金融等不同的行業領導部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研究分析各個系統人才的整體結構,并且注意他們合理的配比關系。結果表明,科學家(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以及能進入世界高新技術前沿攻堅和不斷開拓新的領域的科技帶頭人以及高級管理人才,在行業和企業發展中起統帥、引導作用,這類人才在人才總量中雖然只占少數,但他們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水平,乃至國家的綜合國力水準,目前這方面的人才不足,已嚴重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研究我國教育結構體系和人才培養,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生產的發展和提高,還需要有相當數量的在產品研究開發和生產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應用型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在當前仍然還是我國教育結構中的薄弱部分,它使我國大量先進技術只能停留于樣品、展品而無法轉化為產品。同時,任何時期也不能忽視勞動者也即大量操作人員的培養。人們可以從外國買到科研成果,但買不到生產的質量,這是靠生產者的技術、知識和正確的勞動態度創造來的。在這方面,本文擬多用一點篇幅。以農業生產為例,全國種植業生產的人力結構,目前仍以兩億農戶為主,以家庭經營為主要特征。當然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農戶家庭也發生很大變化,根據調查,按農戶的經營規模、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大體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1)企業型農民。這些農戶從事的農業生產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程度較高,他們所受的文化與專業教育的程度也較高,大部分是中專和大專生。這是未來農業勞動者發展的方向,但是現在為數還很少,僅占10%左右。(2)技術經營型農民。這些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較高,產品有較大的專業性和商品性,接受新技術能力強,是農村采用新技術和進行專業生產聯合體的骨干。這類農民的素質,一般應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術操作及經營能力。1998年這類農民的數量約占20.2%。(3)初級技術農民。他們具有當地農業生產的一般知識和掌握一般的生產技術,能在上述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下,較快地采用新技術、新成果。這類農民應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并經過一定的農業推廣培訓和應用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此類農民在相當一段時期仍是多數。(4)普通農民。是指較多地使用傳統生產經驗和知識技術的生產勞動者,目前一般是小學畢業或文盲。其數量將逐年減少,到2010年都應達到初級技術農民水平。1999年,我國農業勞動者中,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9.5%(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半文盲占46.75%)。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如日本,農民中受過高中階段和高中后教育的已達80%以上。在提高我國農業勞動者素質方面,對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存在著巨大的需求。
(二)從我國各行業現有人力結構學歷水平來看,初中及以下階段學歷層次從業人員還占較大比重,對發展高中階段和高中后職業教育存在著巨大的需求。
據199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在全國6.79億從業人口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比例占73%左右,同時還存在10%左右的文盲率。這兩者所占比例高達83%。以鐵路運輸系統為例,到1997年底,受過大專、中專、技工等專業技術系統訓練的僅占26.5%;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員仍高達42.3%以上。因此,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對發展各種職業教育和培訓,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從當今世界情況看,根據1998年世界經合組織(OECD)28個國家和亞太經合組織11個國家共39個國家的統計資料,初中后分流(即高中階段教育分為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兩種)的國家和地區有29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波蘭、俄羅斯、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等等;高中后分流的國家有4個,包括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小學后分流的國家有5個,包括愛爾蘭、墨西哥、菲律賓、智利、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智利、巴布亞新幾內亞小學教育的學制為八年)。這些都說明,當前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的需求。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如果忽視或者削弱中等職業教育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二、大力發展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是當前和相當長時期我國教育結構體系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緊迫任務。
(一)由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普及以及我國正處于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學齡人口的高峰,發展高中階段和高中后各種層次和形式的職業教育,顯得更為緊迫。
去年初中在校生已達到5811萬。根據1999年當年的統計資料,全國有1589萬初中畢業生,盡管當年普通高中招生增長10.23%,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共招生779萬,其中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383萬,將近1/2。特別是高等學校當年招生年增長率高達47%。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還有810萬初中畢業生(占初中畢業生總數50%以上)和174.5萬高中畢業生,不能升入高中階段各類學校和高等學校,需要在就業前進行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因此發展高中階段和高中后職業教育的任務將是十分艱巨和繁重的。
(二)在業人員和非在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任務將十分繁重。
前面已經談到全國6.98億從業人口文化程度總體上較低的狀況。另外,據1995年的統計資料,全國尚有近兩億16歲以上不在業的勞動力人口,約有1500萬人有尋找工作的要求。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要求,以及他們不同的志趣、愛好和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不僅有利于他們個人的生存、發展和提高,而且對促進各行各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對發展和改革職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發展和改革職業教育首先要轉變對人才的觀念。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則有不同的人才觀。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1999年5月編制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我國職業劃分為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這些不同類別的職業活動都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相互關聯、相互服務、不可缺少的社會活動,并都具有相當長時期的穩定性、規范性和群體性。這些不同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同志最近強調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對我們當前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是有深刻意義的。對所有的兒童、青少年和社會成員來說,只要對社會對人民有強烈的責任心,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刻苦鉆研,無論在哪一行,都會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都會對社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成為人們尊敬的人才。有位教育家總結數十年教育工作的經驗說,“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我認為是說的很有道理的。樹立新的人才觀,首先是我們教育部門的任務。當今世界,在教育觀上正在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化或者革命。教育的空間已由學校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工作場所,教育的時限已由在學校學習,延續為每個人的一生。教育的價值不再僅是培育少數“精英”,而在于能否為各種不同潛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才能的機會和途徑,把成才之路鋪在每個人的腳下。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教育改革的先導,發展職業教育也是如此。
(二)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學習的終身化,職業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
為了使職業教育能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應當進行改革。這里我想突出強調兩個問題。
(1)要緊密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辦出特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擇業觀的教育,使學生有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做有覺悟、有技術能力的勞動者和各類技術、管理、服務人員的志向和意識;要大力加強和企業以及實際工作部門的緊密聯系和結合;在教學工作中重視對學生的技術能力特別是新技術能力的培訓。
(2)根據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產業結構、技術結構變化比較大的特點,要根據終身教育的思想,進行重大的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他們一生的工作接收繼續培訓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融合和銜接,努力構建和發展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社會成員對學習多樣化需求的終身教育體系。
從世界范圍看,許多國家從初中階段開始,就把職業指導作為學生的必修課。1991年6月美國勞工部發表了《2000年的美國,要求學校做什么樣的工作》的報告。該委員會對所有學校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無論直接參加工作的學生,還是計劃進一步接受教育的學生都應獲取五種基本能力(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獲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綜合與系統分析能力、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和三部分基礎(基本技能、思維能力和個性品質)。對這八項都制訂了詳細明確的標準。這份報告反映了美國用人部門對包括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的要求。不少國家的初別是普通高中都相當普遍地開設各種職業選修課,以滿足一部分學生進入社會的需要。同時,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體系中,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有經過中間教育機構的文化補習,進入上一級學校學習的機會;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也有通過一定的教育機構的培訓進入社會就業的機會。逐步縮小中等教育階段普通學校與職業學校的差距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這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相當長期的發展過程,但是加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溝通和銜接,對我們來說則是十分緊迫的。
(四)積極發展非正規(非學歷)職業教育。
我國當前初中和高中后教育結構存在某些混亂,同社會需求存在某些不相適應的問題之一是教育結構中過于學歷化的傾向,加之教育管理又常常以學歷教育規范各類教育,這就促使許多本應由非學歷教育承擔的教育培訓采取了學歷教育的形式,造成了教育結構的混亂和教育資源的浪費。大量事實表明:在社會從業人員中,需要在初中或高中畢業文化基礎上通過正規學歷教育就業的只是一部分,相當數量的則只需要通過非學歷教育培訓。我國江蘇陽光集團、三毛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現代化的毛紡集團之一,企業的裝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年銷售額連續幾年都在一億元以上,從人員構成來說,三毛集團職工6000人,其中生產第一線工人有5000人,據這個企業的總經理說,由于設備自動化程度很高,對工人在操作上的要求比較簡單,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初中畢業生經過三個月培訓,就可以上崗。這個總經理詼諧地說,如果招大學畢業生做這個工作,不僅對這些學生是大才小用,而且這個企業也會因生產者沒有積極性而倒閉。同時,隨著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終身教育思想的實施,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更為廣泛和多樣,單一的學歷教育不可能滿足日益增加的社會教育需求。在普及基本教育的基礎上,著重發展各種非學歷非正規教育,是適應社會對教育多樣化和終身學習需求的必然趨勢,應該確立其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五)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發展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并為構建和發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社會化、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提供了難得的良好機遇。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