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知識范文

時間:2023-04-09 18:05: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法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法知識

篇1

一、通過必要的任務型訓練進行語法教學

近年來,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被很多英語教學在課堂中大膽實施。任務型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讓學生在完成規定任務的過程中,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學語法規則在真實交際中得到靈活運用,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實踐,使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生動活潑,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Unforgettableexperi-ences的Warmingup之后,學生初步接觸了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我布置了如下任務:運用who,which和whose引導的定語從句與小組成員談談教室現有的東西和人物,然后各小組選手在全班陳述,最后評出優勝組,很多學生說出這樣的語句:Theboywho/thatisbehindmeisourmonitor.Thegirlwho/thatiswearingtheredcoatandapairofglassesismydeskmate.Thebookwhich/thatliesontheplatformisourEnglishteacher’sEnglishbook.Theclassroomwhich/thatisnexttooursisClass5.ThebookwhosecoverisyellowismyChinesebook.ThewomanwhoseshirtisblackismyEnglishteacher..

二、通過必要的對比和歸納進行語法教學

能夠準確靈活的運用語法知識進行練習、對話等學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還顯得比較困難。教學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會產生混淆,針對這種現象,教學需要對語法知識進行必要的對比和歸納,讓學生更好的辨別各種不同類型的句型使用的不同形式,有針對性的解決語法問題。

篇2

所謂補充短語,是由動詞或形容詞連同其修飾語一起組成的,因修飾語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后,對動詞或形容詞起補充說明的作用,所以被稱為補語。這類短語的前項(動詞或形容詞)為中心語,是謂語性的,可看作是短語中的主人;后項起補充說明作用,是附屬性的、服務性的,可看作是短語中的仆役。補充短語中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可戲稱為主仆關系。結構助詞“得”往往是補語的標志;其補語大都從結果、程度、數量、趨向、處所、狀態等方面來補充說明中心語,一般用〈〉來作標示。

基本特點

補充短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動補短語,其結構為:動詞+補語。

例如:洗得〈干凈〉(從結果上說明),翻了〈一陣〉(從時間上說明),抱〈起來〉(從趨向上說明),活躍〈在基層〉(從處所上說明),看〈清楚〉(從結果上說明),生〈于1918年〉(從時間上說明)。

一類是形補短語,其結構為:形容詞+補語。

例如:熱得〈出汗〉(從結果上說明),大得〈多〉(從程度上說明),圓〈溜溜〉(從狀態上說明),胖〈乎乎〉(從狀態上說明),密〈不透風〉(從程度上說明)。

從結構形式上看,補充短語最易跟動賓短語相混淆。二者明顯的區別在于:

1.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與后邊的名詞或代詞雖然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但前與后的地位卻是平等的,賓語有自己意義上的“獨立性”;而補充短語中前后兩部分之間只能是主仆關系,地位是不平等的。

2.動賓短語中的賓語一般在動詞后面回答“誰”“什么”的問題;而補充短語中,“動詞+補語”結構中的補語不能回答與動詞有關的“誰”“什么”的問題,內容上沒有獨立意義,只能作附帶補充,“形容詞+補語”結構中的形容詞后面則只能有補語,因為形容詞一般不能帶賓語。如,“讀三遍”這個短語是動賓短語,還是補充短語呢?當然是補充短語,因為“三遍”并非“讀”的內容,只是從數量上起補充說明作用。

即學即練

1.下列短語中不是補充短語的是( )

A.變得粗糙 B.走親戚

C.跑材料D.拿起來

E.放在這里

2.下列短語中屬于補充短語的是( )

A.長一點 B.走向生活

C.邀請他參加

D.過兩小時

E.裝一次車

F.說個明白

3.“寫文章”和“寫清楚”分別是( )

A.動賓結構、補充結構

B.補充結構、偏正結構

C.補充結構、主謂結構

篇3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知識學習;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2-185-01

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的重點還是應付高考,很多學習的內容都要圍繞著高考這個中心進行,所有學習都是為了中考或者高考這樣的硬性考試做準備,在初中的學習中,中考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高中也是這樣,新課標在這方面規定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并不是考試的內容,但不是說考試的時候不會考這些內容,考試涉及的問題也和這方面相關。

一、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的的語文語法知識教學幾乎都已經不存在了,在初中教材中雖然涉及到語法教學的內容,但是由于考試不考語法知識內容,老師也不會在這方面下工夫,學生為了高考也不會主動去看這些內容,這樣造成學生在進入高中以后,根本不明白漢語組詞的方式,也不知道漢語詞語的分類的知識,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樣的句子是病句和病句如何修改以及句群和句群內部的關系等等。學生作文中出現詞語隨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邏輯、表意不清的病句隨處可見。

例如:在學生的作文中出現:

1、幾天過后,那些關于各個學校招生分數線的報紙便訂了出來。”

2、我跑出去后,我看到的隊伍居然是一個葬禮。”

3、那個身影慢慢地穿梭在人群中。”

4、希望他們的孩子生活如魚得水。”等等很多這樣的句子,從一個初中生的作文中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句子,由此看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為問題,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不應該淡化語文的語法教學,淡化語文語法教學的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初中語文語法教學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二、初中語文語法的內涵

從廣義的角度分析初中語文語法知識,語文語法是一種語言的結構規律,其中包含了兩種意義:一方面語文語法本身是民族語言存在的規律,要遵守一定的社會不成文規定。另一方面是一種語法的理論,是語言學家對語言的客觀認識,可以總結成抽象的理論,語法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語法著作,是先有語法后有語法著作,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要盡量的看懂這些知識,這樣才能夠使語言的組織能力上升到一定的檔次。 中學生本身就是民族語言學習的一份子,學習語言的重點在于要遵守語言的學習規則,不要只是學習語言的理論知識,要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把語言知識服務于實踐,也就完成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三、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好處

1、中學生學習語文語法能夠掌握語言的規律,從以往的感性認識語言上升到理性認識中,從小學開始學習的字詞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的材料逐漸增加,到了中學的階段學生通過語法的學習,把這些語言材料放置在一起,形成條例性的語言,這樣就自覺、主動的提高對語言的認識能力。

2、對于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口語表達能力更加規范化,中學生在學習語法知識的時候,對語言的認識是理性的,這是學習語法的第一階段,但是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這些語法規律,才能夠在語法的內容指導語言實踐,使口語和書面表達更符合語言規律、合乎語法規范,不犯或少犯語法錯誤,更好地表情達意。

3、學習語法知識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把握文章的內容,這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閱讀能力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學習語法知識,有利于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四、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措施

初中語文語法教學,老師和學生要明確語法學習目標是什么,端正學習態度,學習語法的目的并不是要當語言學家,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不要刻意的去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也不要帶著應付考試的心態是教學,需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明白語言的規律、應用習慣,提高語言知識的實踐能力。

其次,進行中學的語法教學要和教材聯系到一起,把課文作為進行教學的重點,從課文中找出一些語言的材料讓學生分析,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在初中的語文課本中,文章大都來自作家的名篇,符合語法規律,在這方面進行語法教學,學生不會感覺語法教學很枯燥,能夠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學到語法知識,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學會了語法知識,提高了語言的應用能力。

最后,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掌握語法的知識的而基礎上,掌握文字的運用規律,能夠在寫作的實踐中,有效的運用這些知識。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要集中的講語法知識,否則會使課堂變得乏味,教學效果不好。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語法教學是必要的,中學生應該學點語法知識,以便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月紅.初中語文語法知識教學之我見[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2.(6):6-7.

篇4

1.嚴重影響高三的復課備考

有過高三復課備考經驗的老師都有一個同感:學生語法知識的缺失使得復習舉步維艱。全國的十五套高考試卷,基本大同小異,很多考點都涉及語法知識。涉及語法的面廣、難度又大,如果沒有扎實的語法知識做基礎,要想做好一張高考語文卷并得到高分是不可能的。學生的語法知識嚴重缺失,要在短期補回來一是時間上不允許,二是短時間內學生也難以消化,這讓高三的語文老師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2.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發現不少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這除了語文科目自身特征以外,很大程度上與學生語法知識的缺失不無關系。仔細分析學生的每次考試試卷,發現學生的基礎題、文言文、詩歌賞析這些題目的失分率很高。在平時的復習中,很多學生明明很努力地學習,但看不到進步。有些考點的題目,不管怎樣復習、講解,總難見成效。

3.嚴重影響語文教學的開展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古文的教學難度很大,因為古文牽涉大量的特殊詞匯、特殊句法、詞類活用現象。這些無不與語法緊密相連,缺少語法知識基礎就會寸步難行。試想一下,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詞性都不清楚,老師跟他講詞類活用,無異于“對牛彈琴”;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主謂賓都分不清,老師跟他講倒裝句或省略句,這無別于“講天書”。再看看我們的古文,少了這些基本的語法知識,如何開展自主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正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無法回避的難題。

二、造成中學生語法知識缺失的原因

1.“淡化語法”的思想,使得語法教學重視不夠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語文教學提倡“淡化語法”。因為學習英語的過程也在強調“淡化語法,注重實際運用”。于是,不少老師認為漢語的教學也應該跟國際接軌,但是我們也許忽略了一個事實:東西方人思維習慣的差異,還有我們漢語與英語兩種語種的本質差異:表意與表音。這諸多的不同,導致我們學習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語文教學中該不該“淡化語法”值得商榷。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對“淡化語法”的錯誤理解,“淡化”不等于“不要”,我們很多人不是在“淡化語法”,而是在回避語法,拋棄語法。老師不重視,學生更加無所謂,長此以往,學生語法知識的缺失也就理所當然了。

2.教材的編寫對語法沒有足夠的重視,更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語法體系

從初中到高中,從人教版教材到其他版本教材,都把語法知識放到了課本的最后幾頁,或者是單元小節的部分,或者是課文的練習題后面,都是一些“不顯眼”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語法知識的編排沒有系統性、整體性,因此也就沒有連貫性。還有語法知識的編寫也存在問題,哪些內容是中學該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也就導致不同的版本對語法的編排各具特色,更不用講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的建立了。這些使得一線的教學者無“本”可依,語法教學隨意性強。因而學生不重視語法,最終造成語法知識的嚴重缺失也就必然了。

3.受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影響,語文教學存在急功近利的行為

雖然素質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但為了高考、中考取得好成績,各學校都鉚足了勁趕進度,趕在高三,九年級前結束教材,好提前進入高考、中考的復習。要提速就必須對教材進行“瘦身”,而首先減掉的就是后面那些“不重要”的東西,語法也就自然首當其沖。當到了高三總復習時,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語法知識的缺失也就理固亦然。

三、解決中學生語法知識缺失的對策

(1)語文教育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應該高度重視。語法知識應做到規范化,即哪些語法知識應該在初中掌握,哪些應該在高中掌握,都必須有一個規定。教材中應該將初中、高中要掌握的語法知識系統化編排,冊與冊應該其有連貫性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使得一線的從教者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2)語文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高度重視。從教者重視了,學生才會重視。我們應該在小學、初中就要將語法知識分層次、分難易度教學,做到連貫一體。只有抓實抓牢,語法知識的體系才能構建起來。

總之,語文教學缺不了語法知識,我們只有真正掌握好了語法,才能更好地駕馭語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語文學習的“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1]姚.“淡化語法”何時休[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25).

篇5

關鍵詞:文言語法;歸類復習;必要性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學段古漢語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雖然不要求初中學生對古漢語語法知識有系統的掌握,也不作為語法概念納入中考范圍,但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向學生傳授一些古漢語語法知識,是十分必要的。中考復習階段,教師對分散在整個初中階段六冊語文課本里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加以歸類,初步給學生比較完整的古漢語語法知識體系,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古漢語,鑒賞古漢語,提高古漢語素養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古漢語語法知識的歸類教學,進入高中、大學學習的學生反饋的信息都是比較積極的。

初中語文古漢語語法知識大致歸納為如下幾種類型:實詞類活用現象,古今異義詞,通假字,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文言句式等。本文對文言句式歸類復習例舉。

初中階段學習的文言句式常見的有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幾種。組織學生復習時,可以按照上述四種句式逐一歸類復習。

一、判斷句

文言判斷句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通常情況下不使用判斷詞“是”。基本形式有:“……者,……也”,“……,……也”,“……者,……”,“……,……者”等。例如:“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句中“……者矣”和“……者……也”都是表示判斷的,相反“是”字作為代詞使用并不表示判斷。有時用“則”“乃”“為”“非”等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句中“則”表示判斷。“非”表否定判斷,可譯為“不是”,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二章》)這是一組雙重否定的判斷句,加上排比修辭的運用,使語氣更強。學生全面地了解了判斷句的格式,在閱讀文言判斷句時就能夠較準確地把握判斷句語氣和語義了。

二、省略句

文言文中省略句也和現代漢語一樣,通常有承前省略,承后省略和對話省略(語境省略)等。省略句顧名思義就是省略了某個詞或某一成分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時要聯系前后句,否則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語。如:停數日,(漁人)辭去。(《桃花源記》)(2)省略謂語。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3)省略賓語。如: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之)分人。”(4)省略句子。如:“忠之屬也。可以(之)一戰。”省略的“之”字代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全句。(《曹劌論戰》)(5)省略介詞:如:林盡(于)水源(《桃花源記》)。(6)省略量詞,古漢語中數詞后常省略量詞,數詞直接與名詞結合。如:林盡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記》)再如:一(只)狼得骨止,一(只)狼仍從。(《狼》)了解了省略句的特點,學生在翻譯時就必須把省略的成分補出來,否則句意就不準確,句子也就不順暢了。

三、倒裝句

句子成分中某個成分沒有出現在他固有的位置,出于表達的需要,被提前或移后了,這樣的句子就叫倒裝句。倒裝句常見的有:謂語前置(主謂倒裝)、賓語前置、修飾語后置(分定語后置和狀語后置)等。(1)謂語前置(主謂倒裝)。為了突出謂語,將謂語置于主語前,以增強表達效果。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將謂語“甚矣”前置,就起到了強調謂語的作用。(2)賓語前置:①代詞賓語前置。如:“吾孰與徐公美?”(《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②介詞賓語前置。如:“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③依靠“之”字前置,在這里“之”是助詞,無實在意義,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銘》)(3)修飾語后置有兩種情況:①定語后置。在文言文中,為了突出表達效果,有時將修飾語置于中心詞之后。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千里”是做中心詞“馬”的定語,后置在“馬”的后面,突出了日行千里的本領。②狀語后置。在現代漢語中,狀語都是放置在中心詞前面的,如果放在中心詞后面,就叫做補語。古漢語中,處在中心詞后面的補語必須要按照狀語加以理解,這種語法現象就叫做狀語后置。如:“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于長勺”是做“戰”的狀語,按現代漢語語法要求狀語與中心語的關系應是“于長勺戰”,但是,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強調修飾語,可以將狀語放置在中心詞的后面,這就有了“戰于長勺”。了解了文言文這種獨特的語法現象,在理解、翻譯句子意思時,就要按照狀語來理解、翻譯,絕不可以按照現代漢語把它理解成補語。(4)被動句。主語是接受謂語動作行為的,即主語是受事者。例如:小樹被風吹倒了。“風”是施動者,主語“小樹”是受動者。古漢語中的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①語義上的被動句,就是不使用被動詞的被動句。這類被動句中的動詞本身帶有被動意味,理解時需聯系上下文,翻譯時需加上“被”字。如: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帝感其誠”中主語“帝”不是施動者而是受動者,因此應翻譯為:天帝被他的誠意(挖山不止的精神)所感動。②有標志詞語的被動句,初中階段常見的有:①用“于”字表被動的,如:“百里奚舉于市。”(《孟子二章》)“舉于”即“在……被舉薦”。②用“為”“為……所……”表示被動。如:“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為”即“為……所用”,其作用是引出動作行為的施動者。這樣的復習使學生對古漢語被動句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必將對學生準確地理解、翻譯文言被動句有很大幫助。

篇6

半命題作文是中考作文的一種重要命題形式,是中考作文復習的重點之一。2007年中考作文就是半命題作文:“動力來自于……”劉雪倩老師談到,往年很多考生在寫半命題作文時容易離題偏題,因此,掌握半命題作文的一些寫作技巧比較重要。寫半命題作文,首先要填補題目的空缺內容,這也是寫半命題作文最關鍵的一步,填補空缺的過程就包括審題、選材、立意等。填題目空缺主要包括填補前一部分空缺、填補后一部分空缺、填補中間部分空缺和填補前后空缺4種類型。考生補題時要反復斟酌,仔細琢磨。

填補題目空缺時考生需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考生要仔細琢磨缺的是詞組的哪部分內容,如果填補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考生要考慮是填中心詞還是修飾部分,要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如題目“我倆的誤會終于解除了”,考生既要注意寫誤會,也要注意重點突出“終于”,從語法的角度確定重點也是理解題意的過程。

寫半命題作文時審清命題者的意圖很重要。半命題作文寫作的選材范圍、時間段、材料重點都要由題目來決定,要注意命題限制,如“動力來自于……”就限定了考生一定要寫動力,并寫清楚動力來自于哪里,要突出重點。審題過程中考生還要注意題目的提示語,提示語中往往有隱含信息,提供了選材的范圍、思路。

在寫作過程中,考生要有總體構思,先列出提綱,寫作過程中隨時審視自己是否跑題,有的考生寫了題目的前面,忘了后面,有的內容不是自己填補的。如果考生想在半命題作文中用上以前積累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側重點的變化。在選材上最好選取近期生活中的事情,以便有感而發。

篇7

[關鍵詞]語法教學;數學知識

簡單的、具體的、形象的事物總是令人容易接受些,復雜的、抽象的事物難免令人接受不了。倘若能運用簡單,形象的方法來理解、解決復雜的、抽象的問題,這更能適合人們的認識過程,尤其是對思維能力、概括力還不夠強的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了一種較為直觀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即試圖把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對語法知識的教學上,使學生能較為形象地掌握語文語法知識,這是可行的。在表面上看來,語法和數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數學和語法研究的對象不同,語法研究漢語言中字、詞、詞組(短語)、句子的組織規律,研究的是一些組詞造句的規則問題,有很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數學研究的是數理,雖然也是一門抽象科學,但是在具體運用時,它們之間還是有路可通的,還是有一定的共同語言的,即可運用一定的數學知識來理解語法規則。

在漢語中,漢語言由五級語言單位構成,句群由句子構成,句子由詞組(或短語)構成,短語由詞構成,詞由語素構成。在這五級語言單位中有一定的大小關系:一般說來,從大到小依次是句群大于句子,句子大于短語,短語大于詞,詞大于語素,語素為最小的語言單位。在每一級別的語言單位中又有自己的一定的構成方法,但它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聯系的,有一定的可推性。

譬如說:語素有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而比語素大一級的單純詞就有單音節單純詞、雙音節單純詞、多音節單純詞;語素的構成組合方式有多種,如并列式(聯合式)、偏正式、支配式(動賓式)、補充式、陳述式(主謂式)等,這樣由語素構成的合成詞也有這幾種構成方式。比詞大一級的短語,它的構成方式也不外乎上述幾種,有并列、偏正、支配、補充、陳述等關系。在句子中也有這類聯系,如有由主謂關系構成的短語,就有由主謂語短語構成的主謂句子。因此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去總結,用推理的方式切實掌握合成詞、短語及句子的構成等等。

在分析句群關系時也可從復句的關系中推理而出,復句中的單句之間有并列關系、承接關系、假設關系、條件關系、解說關系等。在由句子構成的句群中,句子之間也有很多關系,這些關系基本上和復句中單句之間的關系是相同的,有并列關系的句群,也有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及解說等多種關系的句群。

在如何掌握合成詞的構成方法的教學中,也可運用數學關系中的加法形式來表示。譬如:

并列式的合成詞可理解為:

A+B(A、B可以是一組反義詞或同義詞)

支配式(動賓式)合成詞可理解為:

動詞+賓語

補充式的合成詞可理解為:

動詞+補語

陳述式(主謂式)的合成詞可理解為:

主語+謂語

其他較詞復雜的短語,也可用這種方法,用數學關系表示出來。雖然這里的“+”和數學上加號的意義是有所區別的,我們可把它理解為連接的意思,這樣可使學生對某一級的語言單位的構成有一個較為形象的認識,因為大家對“+”這個符號太熟悉不過了。

在語法教學中,還可把數學關系運用到長句、短句的變換中。

漢語的句子在結構上有多種多樣的形式,在具體運用時對句式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此,學生應該很好地掌握句子句式的變換。在四種句式的變換中,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變換因為大家接觸較多,因此容易接受,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變換較為簡單,語氣不同而表達相同意義時也可根據語氣來判斷。唯有第四種長句和短句的變換經常出差錯,或在長句變短句時變漏了些內容,或在短句變長句時變多了不必要的內容,經常會弄巧成拙,影響文章表達的需要。

句子有長有短,各有各的用途。所謂長句并非一個嚴格的語法概念,只是相比較而言的。它能適應人們表達精密的思維,可以表述豐富細致的思想內容,特別是在論說性語體中,這種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容量大的句子是經常用到的。從形式上來看,長句中字數多,形體長,結構較為復雜,往往給我們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困難。短句中詞語少,結構簡單,合理運用短語能達到簡潔、明快、有力的表達效果。因此在具體運用時,要按實際情況將長句變為短句或將短句變成長句,但在變換時容易出現顧此失彼、搭配不當或出現多余、殘缺現象。倘若用一種簡單的數學關系來理解、表示,可能會使學生取得更好的效果,更能把握關鍵。因為長句之所以長,是因為把中心語擴展開來,增添了若干修飾成分而已。因此,長句變成短句也好,短句變成長句也好,關鍵在于找出句子表達的中心語以及修飾語。找出以后我們可把若干附加成分看作若干項,把中心語看作是一個公共項,那么長短句之間的互換可用數學上的一個等式來表示:

ab+aca(b+c)(b+c)a

其中a表示中心語,是公共項,b、c等是用來修飾中心語的附加成分,中央的等號表示長短句互換后意思基本上一致,這個公式在數學上稱為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在合并同類項或分解因式時用到。這里把它運用到語法上來時,乘、加就并不是數學意義上的乘、加,而是指短語或句子之間的連接,在長短句互換中運用這個公式就是借助于其中的形似而非神似。

長句和短句的互換有兩種方法:

(1)把長句中的附加成分找出來使之單獨成句。如下面長句:

本著可開可不開的會議不開,可緩開的會議緩開,必須開的會議做好準備,縮短會議時間,能下去開的會議就下去開的精神,第一季度就減少了四次全縣性會議,需要召開的會議也縮短了召開時間。

在這個復句里,“精神”一詞帶動了四個并列的動詞性短語作修飾語,可以把“精神”提出來,看做是公共項a,再把其中四個修飾語分別看作b、c、d、e,這樣原句子前半句的意思可理解為:

(b+c+d+e)a

b表示可開可不開的會議不開

c表示可緩開的會議緩開

d表示必須開的會議做好準備,縮短會議時間

e表示能下去開的會議就下去開

改成短句時,把公共項“精神”提出來,使四個附加成分b、c、d、e,各自獨立成句,即:

a(b+c+d+e)

整理成句子:

本著精簡會議的精神(a),可開可不開的會議不開(b),可緩開的會議緩開(c),必須開的會議做好準備,縮短會議時間(d),能下去開的會議下去開(e),這樣,第一季度減少了四次全縣性的會議,需要召開的會議也縮短了會議的時間。

再舉例子:

板凳上捆著一個頭發又長又臟,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一片的人。

這個長句中,中心語是“人”,修飾它的是由三個主謂短語并列而成的,這樣可把原句理解成:

(b+c+d)a的形式

b表示頭發又長又臟

c表示胡子像野草

d表示衣服破成一片一片

把公共項提出來,使變換后成為下面形式:

a(b+c+d)

整理成句:

板凳上捆著一個人(a),頭發又長又亂(b),胡子像野草(c),衣服破成一片一片(d)。

(2)把長句中的聯合成分拆開,或把并列的修飾語拆開,再加以直接和中心語相配。舉例子:

這出戲一開始就給觀眾展現了草原上欣欣向榮的大好風光和牧民群眾為開辟草原牧場,架設橋梁而戰斗的動人場面。

在這個長句中,我們找出中心語“展現”,把它作為公共項a。把聯合成分“草原上欣欣向榮的大好風光和牧民群眾為開辟草原牧場,架設橋梁而戰斗的動人場面”拆開來,看做是“草原上欣欣向榮的大好風光”和“牧民群眾為開辟草原牧場,架設橋梁而戰斗的動人場面”兩項b、c,這樣原句可以理解為a(b+c)的形式。改成短句,把中心語和已拆開的兩項分別相配組成句子,成為ab+ac的形式。

整理成句子:

這出戲一開始就給觀眾展現了(a)欣欣向榮的大好風光(b),展現了(a)牧民群眾開辟草原牧場,架設橋梁而戰斗的動人場面(c)。

再舉一個例子: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勤勞勇敢和富于創造精神的民族。

在這個長句中,句尾的“民族”就是中心語,是公共項a。把并列的修飾短語“悠久的文明歷史、勤勞勇敢和富于創造精神”拆開來成為三項,分別用b、c、d表示,這樣原句可理解為(b+c+d)a形式。改造短句,把中心語分別和已拆開的三項相配成為ba+ca+da的形式。

整理成句子: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的文明歷史(b)的民族(a),是一個勤勞勇敢(c)的民族(a),是一個勇于創造精神(d)的民族(a)。

篇8

【關鍵詞】語法;文言文;高考古詩文閱讀

說起語法知識,不少教師對“主謂賓,定狀補……”這樣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訣還記憶猶新,它曾經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后來因為中考不作要求,初中教師就干脆不教,結果導致高中生語法知識欠缺。有的連最基礎的實詞、虛詞、詞的構成、詞類及短語的劃分都不懂,從根本上給高三復習工作帶來極大阻力,古詩文閱讀解題能力弱就是其中一種表現。高三語文教師及學子只要思想上充分認識,實踐中靈活運用語法知識,這種現狀將得以改觀。

古詩文閱讀分文言文閱讀和古代詩歌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1)文言實詞。文言實詞大多是多義詞,除靠學生自身積累外,教師應教授學生掌握借助語法結構分析推斷實詞的詞義和用法等方法來確定其在特定語境中具體含義。在漢語語法體系中,詞、詞類的語法特點是:名詞、代詞大多充當主語、賓語,動詞、形容詞大多充當謂語,代詞、形容詞大多充當定語,而形容詞、副詞大多充當狀語,據此,看實詞的語法位置就可確定詞性并推斷意思。

例1.“閱讀【明】陶安《游龍鳴山記》,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選項為履蒼莽中履:鞋子,【相關句子】予以未登絕頂為怏,與三二友決意直上……褰裳援蘿,履蒼莽中。①”,(選自2012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題第2小題,文言文閱讀部分)

【教師分析】此句為省略句,承前省略了主語“予”,“履”在句中處于謂語位置,它不是形容詞就是動詞而不可能是名詞,結合語境推斷,它應為動詞,譯為“踏或踩”。

(2)文言虛詞。文言虛詞的“用法”與“意義”聯系非常緊密,如果用法不一,意義也基本不同。這“用法”,一般指的就是虛詞在某個語言環境中體現的語法地位及表達作用。

例2.“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選項⑴天下其有不治乎⑵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③”(選自2008年福建省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試題第4題)

【教師分析】選項(1)“其”在句中表揣測語氣,譯作“難道”,(2)句中“其”作定語,修飾“盾”,代人,譯作“他的”。

(3)文言翻譯。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古漢語中,一個語素往往單獨成詞(即單音詞)。文言中單音詞占多數,居主導地位,翻譯時應“對號入座”,一一對應,特別注意文言中的諸如“中間”的兩個單音詞不可翻譯成現代漢語中一個同形的雙音詞。文言文出現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處理,如定語、介詞結構后置,謂語、賓語前置,省略句等。

例3.“閱讀【元】虞集《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記》,翻譯文中劃橫線句子:(1)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2)觀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見其為人矣。④”(選自2011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題第5小題,文言文閱部分)

【教師分析】第(1)句“新”是形作動,應譯成“新修”;“更”此處應是動詞“重新”,“題”是名作動,應譯成“命名或題名”;第(2)句是省略句,譯時要補出“我”這一被省略的主語。綜上可知,翻譯涉及到單音變雙音、形作動,名作動,主語省略等多個語法現象。

(4)文言斷句。古人讀文進行斷句加標點,叫“句讀”,但古人著書基本上不加標點,要求給文言段落填加標點、斷句也是文言文考查的一種形式。對文中一些屬上還是屬下的、難以判定的詞,通過語法知識就可巧妙并準確地劃分主、謂、賓等結構并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例4.“閱讀《陸續傳》,給‘少子褒力行好學不慕榮名連征不就褒子康已見前傳’斷句。【相關文段】長子稠,廣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樂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學不慕榮名連征不就褒子康已見前傳⑥”(選自2013年龍巖市質檢卷第5小題,文言文閱讀部分)

【教師分析】我們先找文言句子中的主、謂、賓等主干部分,尤其是謂動詞,再依據動詞位置及和前后詞語的關系進行推斷即可。本句的謂語動詞是“好學、不慕、不就、見”,人名“褒”和“康”充當主語,據此可得出答案:褒/學/名/就/康/已見前傳

二、古詩詞閱讀

2013福建高考《考試說明》提出:“鑒賞古代詩文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鑒賞古代詩詞的語言,前提是讀懂詩歌,讀懂的前提是了解古代詩歌語言的語法特征(主要有:省略、跳躍、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等),做題時對有語言變形現象的地方應給予還原。

例5.“閱讀【宋】李綱《望江南》,下闋表現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系詩句簡要談談。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⑦”(選自2012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題第7題,古詩歌鑒賞部分)

【教師分析】下闋有不少倒裝及省略,補充還原為:“(于)云水遠煙暮中,(釣翁)歸去。……(釣翁)入縮鳊圓鯽(于)輕籠。(釣翁)(聞)有兒童歡笑。”整合答案,下闋表現了詩人的情感為:清幽的環境帶來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生活簡樸、愉悅以及溫馨和歡樂。

三、結論

磨刀不誤砍柴工,語法知識在解答高考古詩文閱讀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三復習課堂,無論時間怎么緊張,教師都要將初高中語文語法知識“斷層”銜接起來,指導學生掌握相應較全面的語法知識,為其沉著應對古詩文閱讀乃至高考的全面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①②③④⑤⑥⑦試題材料內容均來自網絡資料.

篇9

西安京翰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77685

【經開區】經開校區

西安學大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0843

【經開區】西安中學校區

西安智康教育-免費咨詢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84595

【開發區】經開校區

 

【招生對象】小學一年級—高三學員

【熱門課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奧數作文閱讀

以上的是各個學校的免費咨詢電話,課程費用因年級不同、科目不同收費不同,家長如需給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可直接撥打上面400免費電話咨詢。

免費預約試聽電話:400-0066-911轉分機10843

溫馨提示:400免費咨詢電話使用方法--先撥打前十位,聽到語音提示“請輸入分機號碼”后按“轉分機”后的幾位分機號即可。您可以咨詢最近校區、價格、師資等情況!

瀏覽十個廣告,不如一個400免費咨詢電話了解快!

********************************************

西安小學英語培訓去哪 五年級語法基礎知識鞏固 ,有些考生的聽力基礎知識部分做的還比較好,但是英語語法卻只能做對一兩道,有的甚至對英語語法產生了恐懼心理,導致全軍覆沒。其實只要我們有信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加上一定的技巧,英語語法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對完形填空心存恐懼,是導致失誤的根本原因,有些考生滿腦子的畏難思想,殊不知這種情緒只會使得自己的全部思想游離題外,根本無法進入思維,還談何理解文章的內容呢?所以,集中思想、樹立信心、平心靜氣、去除雜念才是做好英語語法題的保證。

瀏覽全文能獲得更多的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并根據文章的內在邏輯意義、貫穿文章始終的主線以及作者行文的走向,把握文脈,調整并定位自己的解題思路,從而做出比較終的判斷。如在Compuer一文中,作者貫穿文章始終的主線為Computers are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但到了比較后,作者筆鋒一轉,提出Are you afraid if computers can really think one day?作者的行文走向是一種擔心和憂慮,所以讀者既要善于聽話聽音,也要把握準文脈,及時調整、定位自己的思路,就會發現上述問題的正確回答應該是Yes,we are afraid.。

篇10

關鍵詞:語法翻譯教學法 大學英語教學 現實價值

一、語法翻譯法的形成及發展

語法一翻譯法最早是在歐洲用來教授古典語言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外語教學方法,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中期隨著現代語言作為外語進入學校課程開始被用來教授現代語言。

它可分為三個時期:18世紀上半葉,以外語譯成本族語為主要具體方法,內容偏重于機械背誦語法規則,其實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語。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末,以本族語譯成外語為主要方法,內容注意到了閱讀。其實用目的似是用外語表達本族語的內容。20世紀至今,在眾多學派的沖擊和促進下,語法翻譯早已吸收了許多學派的方式方法。

二、語法翻譯法的特點

語法翻譯法是通過先詳細分析語法規則,然后將這些語法知識應用在目標語、母語互譯的實踐途徑教授外語的方法。它的的語言學基礎是傳統語言學;心理學依據是官能心理學;哲學基底是惟理主義。其特點如下:

1.借助原“希臘—拉丁語法”的規則,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統的語法教學體系。

2.重視詞匯和語法知識的系統傳授,注重語言規則的歸納和列舉。大多數的語法翻譯課本中,教學大綱以語法知識點的順序編排,并試圖有組織、有系統地教授語法。

3.把第二語言教學看成是一種特殊的智力訓練,把教學看成是發展心理的一種特殊途徑。

4.強調不同語言的共性,強調第二語言學習中母語能力和翻譯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試形式自然是目的語和本族語的互譯。

5.強調閱讀和寫作,幾乎沒有系統地注重聽力和口語。

6.強調精確。

7.強調對書面語的分析,著重原文的學習。課文主要作為語法分析的材料。其語言教學模式是閱讀—分析—翻譯—講解—背誦。

三、語法翻譯教學法的現實價值

1.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決定了語法翻譯法的價值

(1)師資條件

大學英語教學量大、面廣,大部分的英語教學工作仍由中國教師完成。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在國內學習英語的,即使有些教師有短時間到國外進修的機會,口語水平仍達不到接近母語的程度。語法翻譯法對教師的口語要求較低,采用其進行教學繞過了對教師的口語要求。

(2)傳統語文教學

語法翻譯法比較接近傳統語文教學,都注重字、詞、造句、閱讀、作文的訓練;都采用逐詞閱讀的方法;學習方法上都強調背誦,強調“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傳統語文教學的潛在影響下,語法翻譯教學法的運用對于中國教師和學生來說得心應手和順理成章,易于操作。

(3)課堂規模

中國大學英語課堂規模大,在大的課堂規模中進行教學,語法翻譯法比較容易執行。學生在單位課堂時間學到的知識點多,教學效率高。

(4)學習方式

對中國學生來說,外語必須經過有意識的、系統的講解才能掌握。對他們而言,“語言十分復雜,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繁多的句型、大量的習慣用法、困難的發音,這些內容很難在只重意思表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過有意識的反復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 (5)學習動機

動機是制約語言學習的一個因素。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既沒有出國深造的機會,在短期內也沒有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需要,他們學習外語的目的最大莫過于通過各類學歷、學力考試。英語考試內容重點總是放在語法、詞匯、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在考試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確率。語法翻譯法強調語法規則、詞匯的記憶、句子在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互譯、目標語材料的閱讀,強調精確,因此在短期內要想通過一門外語考試,語法翻譯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2.語法翻譯法的優越性決定了其自身的價值

(1)其強調的語法有利于外語學習

Canale和Swain認為交際能力應該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語言教學不可能完全脫離語法”。

就連倡導交際法的Wilkins也認為:學習的第一階段可側重rules of grammar,第二階段偏重rules of use。

廖巧云做的調查顯示,不涉及語法教學的交際法對大、中學生是行不通的,語言基礎知識不過關的學生雖然努力學了四年,但進步甚微。

可見,“語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在外語教學中如何把語法教學擺在恰當位置上的問題。”足見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翻譯法強調語法、詞匯學習,其好處如下。

①語法翻譯法有完整的語法體系,這一體系有利于學習者較快、較好地掌握目的語的整個結構。建立在“希臘—拉丁語法”規則上的英語語法體系有利于外語學習者認識目的語的形式、不同的詞類、句子組合等,有利于學習者掌握這一體系。

②通過有限的語法能夠生成無限的句子,這是語言的生成特征。人們可以記憶有限的語法規則,卻無法記憶無限的句子,而教授語法知識正是“授人以漁”。

③盡管語法本身不等于語言,但它總結了語言本身的規律,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語言。

④有利于學習者打好語言基礎,在注重讀寫譯的同時,為聽說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語表達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即潛在的表達素質和實際的產出能力。潛在的表達素質是一個量的積累,實際產出能力則是運用所積累量的技能問題。作為口語表達的說,如果缺少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結構,也就是相應的口語表達素質,往往開不了口。聽,當然也需要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結構,我們常說的聽不懂,關鍵的問題就是詞匯量不夠和語法不清。可見語法翻譯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綜合表達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實現母語和外來語間的對比

成年人學習外語跟兒童不同。成年人的腦海里已經蘊涵了龐大的母語參照體系,他們必然要利用其母語知識去類推、理解、把握外來語。

在母語和外語有差別的地方,學習者的母語知識會干擾外語,而在母語和外語有相似之處時,母語則會對外語學習有積極的幫助。這個過程叫做語言遷移。在兩種語言相似之處,遷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別之處,遷移便起負面作用。

語法翻譯法通過比較二者在語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利用漢語正遷移,排除負遷移的影響,引導學習者在向目的語迂回靠攏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