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策略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23:47: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應對策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挑戰與應對策略
摘要:近年來,伴隨全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知識經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我國各行各業加強了內部結構的改革和創新步伐,同時,新時期也給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基于此,本文闡述了知識經濟環境下財務會計工作面對的挑戰,進而探討了相應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知識經濟;財務會計;挑戰;應對策略
1引言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先進的科技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相對于傳統經濟,知識經濟擺脫了以原料、資金、設備等為生產資料的經濟體制,轉變為以人類的知識為主體的新興經濟。知識經濟是一種新生事物,帶來了很多新的思想、新業務,給傳統企業的財務理論帶來了較大的沖擊,進而推動了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變革。
2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挑戰
2.1對費用要素的影響。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者需要積極了解當前新的技術,如信息技術、軟件應用等。會計屬于社會經濟的范疇,主要受到外界經濟的影響,并服務于相應的環境。在以往農業、工業時代,企業的會計主要以自然資源與物質資源為主導開展的。然而,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以后,企業發展中最注重的資源變成了知識與技能。這樣,依然應用傳統費用要素來核算是無法適應經濟的發展需求。此時代,企業的戰略資源逐漸從物力、財力,過渡到人力、知識技能。2.2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的資產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像商標、專利、信息軟件等無形資產占據較大的企業資產比重。因此,企業在決定展開新的投資時,需要將無形資產放在核心位置。而財務會計工作者也要運用相應的會計方法與經濟模型,具體核算即將投資的無形資產,同時,評估價值、風險、預定的收益等,以便做出最佳的融資計劃,還要通過具體的財務報告反映出來,讓企業的經營者清楚地掌握當前的資本構成。2.3會計工作方式發生轉變。會計是一個以財務信息處理為主導的重要經濟系統。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會計核算方式正從傳統的手工操作、電算化逐步發展到人工智能操作。會計信息由人力識別轉變為人工智能識別,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會計工作無紙化也將是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必然產物。電子信息借助互聯網技術快速傳播,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財務電子資料逐步取代了紙質資料,電子資料相對于紙質資料來說在生成、傳遞、保存等環節都具有極大的優勢,并且在環境保護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國際貿易挑戰與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科學技術十分發達,人與人之間交流越發密切,生活也十分便捷化,大數據技術也應運而生。在云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它的應用有其優勢之處,也被應用于各大行業中。特別是國際經濟貿易,它跨越國境貨品與服務交易,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促進國際貿易行業更好的發展。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大數據下國際貿易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以供借鑒和學習。
關鍵詞:大數據;國際貿易;挑戰;應對策略
1世紀的今天,可以說分析與利用數據對于企業將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現實意義。大數據時代下,其影響力已經擴大到很多領域中,如:衛生、教育、軍事等行業中,特別是國際貿易活動中,大數據對其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大數據環境下研究國際貿易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已經是一重大課題。
一、大數據時代概述
最早由肯麥錫公司提出了大數據時代概念,數據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各大行業中,是非常關鍵的一項生產要素,人們深入挖掘以及多方面使用數據標志著新的生成率增長以及消費者盈余時代的到來。數據的技術增長對于企業將來有著積極作用,在社會發展下,人們深度意識到數據對于提高企業發展能力的重要性。大數據時代轉變了人們的觀念與工作方式,大數據下,人們能夠研究源源不斷的數據,有時還可以分析與處理某個現象中的數據信息,并不是隨機的、盲目的進行數據采樣。大數據時代下,數據中有很多數量,對于大數據,人們只需要掌握其發展趨勢就可以了,準確把握好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使人們意識到事情正處于變化狀態中。
二、大數據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
期間藥劑科應對策略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病毒肺炎(簡稱肺炎)疫情下醫院藥劑科的應對策略。方法介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劑科)在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具體措施,包括制訂應急預案保障藥品供應、編訂肺炎用藥處方集、加強人員培訓、強化藥學人員防護、加強防疫物資管理、重視輿情、開展疫情相關科普宣傳、科學管理捐贈藥品等,并進行分析。結果醫院藥劑科優質完成了疫情期間藥學服務,確保了藥品不斷供、不漏供、不誤供及賬物相符,避免了患者院內交叉感染,且無一位員工感染肺炎,切實保障了藥學人員安全。結論醫院藥劑科疫情防控策略效果好且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值得參考。
關鍵詞:病毒肺炎;藥劑科;疫情防控;藥學服務;藥房管理
引發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肺炎)的病毒具有傳播途徑廣、傳染性強、病程變化快等特點,目前疫情已迅速在全球蔓延。雖然肺炎病死率低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1],但傳染性強。截至2020年3月5日24時,國內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055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53726例,累計死亡病例3042例[2]。我院作為成都市肺炎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發熱門診每天有大量患者來院就診,醫院包括藥劑科在內的醫務人員尤其是窗口人員每天接觸大量患者,在保障日常醫療的同時面臨疫情防控的巨大壓力。自疫情暴發以來,我院藥劑科全科上下立即行動,開展了多項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優質完成藥學服務工作的同時,無一例員工感染肺炎。現總結我科疫情防控期間采取的應對策略及措施,供參考。
1應對策略及措施
1.1充分保障藥品供應。春節期間,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加上假期人員流動頻繁,病毒傳播風險更大,各地紛紛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此時,醫院需要同時面對收治的肺炎確診患者、大量發熱門診患者,以及醫院正常就診的非肺炎患者,任務艱巨。為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我院藥劑科汲取之前地震災害和“非典”防控的經驗,提前介入,多渠道充分確保藥品(尤其是疫情診治方案涉及藥品)的供應。截至2020年2月25日,科室已為6批醫療救援隊準備了56種藥品、93批次,與醫療隊交接25次,其中包括捐贈藥品4批次,交接4次,無一差錯。同時,隨著中醫藥在本次肺炎防治中的良好表現,藥劑科中藥房及時根據最新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修訂版)》[3],結合我院中藥使用情況,對涉及肺炎治療的高頻使用中藥飲片進行提前預判并及時采購儲備,準備高頻使用中藥飲片20余種,保障臨床中藥用藥,確保不斷供、不漏供、不誤供。1.2編制應急預案,制訂應急藥品目錄。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4]。醫院也及時下發了相關通知,藥劑科根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防治病毒肺炎應急預案》實施管理,立即制訂藥劑科防控應急預案,對藥劑科各部門職業防護標準、備用物品、環境管理、患者管理作了詳細說明(防控措施見表1),以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為了充分確保肺炎防治用藥需要,藥劑科依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5]及醫院《應急藥品管理制度》,結合臨床實際需求,制訂了我院應急藥品目錄(表2)。目錄可根據肺炎診療方案變化進行相應增減,對應急藥品目錄藥品進行重點管理,保證藥品質量并確保賬物相符。1.3編制肺炎用藥處方集。為進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協助臨床醫師和藥師及時了解治療藥物的作用特點、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確保患者合理用藥,提高救治效果,臨床藥學部結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藥學會和部分省市藥學會、醫療機構等的最新診療方案,以及專家共識和相關文獻,匯編了《病毒肺炎及合并疾病常見治療藥物處方集(第一版)》,供臨床醫護人員及藥師使用。1.4加強藥學人員防護管理。藥劑科高度重視藥學人員的安全與防護,根據國家及醫院相關規定并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建立員工每日健康監測表,制訂藥學人員工作前、工作期間、工作后防護措施(表3),全面提升藥學人員自我防控意識,為藥學工作者提供藥學服務時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避免交叉感染。同時,每日對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用品穿戴情況進行監督,將督導結果如實上報醫院,對不合格者及時糾正,切實保障藥學人員的安全。1.5加強防疫物資管理。隨著疫情不斷發展,防疫物資嚴重短缺,藥劑科積極落實醫院要求,并參照《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用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規范指引(試行)》[6]對防護物資進行分級管理,防疫物質(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等)由專人負責領取,組長根據每日在崗的人數按需發放。醫療人員口罩、手套、帽子等廢棄物視為感染性醫療廢物,應嚴格根據國務院2005年頒布并于2011年修改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7]有關規定處置和管理,并由專人負責清理、轉運。1.6重視輿情管理。疫情期間,各類媒體不斷發聲,但內容良莠不齊。如有網絡媒體報道“飲用高度酒能抵抗肺炎”及“雙黃連口服液”等,導致公眾瘋狂搶購囤積,造成一定程度的社會恐慌。因此,做好輿情管理極為重要。醫院和科室通過多種方式對職工、進修生、規培學員、實習生等進行宣傳教育。每日定時轉發醫院COVID-19收治情況,便于大家及時準確掌握正確疫情信息,并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1.7重視員工培訓管理。為提高醫務人員對肺炎的認識水平,掌握和應用診療方案,并增強自我防護能力。藥劑科積極組織員工學習國家的診療方案和防控指南,以及本院制訂的相關制度和流程。通過電視晨會、QQ群、微信群、企業號等多種方式學習最新版《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6]、《肺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防護指南(試行)》等,督促員工高度重視自我防護。同時,積極按照政府部門、醫院要求,填寫上報各項數據,認真排查員工及其家屬、密切接觸人員,做到員工100%排查,扎實做好疫情期間內部防疫工作。1.8加強科普宣傳。藥劑科積極組織員工發揮個人特長,利用繪畫、撰文、短視頻等方式,開展疫情相關科普宣傳,通過醫院官網、科室公眾號、抖音等媒介平臺,從藥學專業角度正確引導員工和患者認識肺炎,學習防控知識和措施。1.9科學管理捐贈藥品。針對社會捐贈給醫院用于抗擊肺炎的藥品,成立捐贈藥品管理小組,建立動態捐贈藥品管理目錄,按藥品儲存條件專區、專柜存放,專賬記錄、專人發放、每日盤點、專人上報,保證藥品的數量準確、賬目清晰。藥劑科建立健全了捐贈藥品管理制度,規范捐贈行為,并逐步建立實用、高效的運作模式[8]。
2建議
國貿趨勢與應對策略
一、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
第一,交易方式網絡化和交易市場壟斷化。網絡貿易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電子方式所進行的貿易或商務活動,整個交易過程包括交易磋商、簽約、貨物交付、貨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電信網絡上進行。其交易的產品主要是數字化產品,也有實物產品交易。目前,網絡貿易發展十分迅速,2002年全球網上貿易總額高達3490億美元。網絡貿易將成為21世紀國際貿易領域中一朵鮮艷的奇葩。由于跨國公司壟斷了國際技術創新的70%-80%和國際技術貿易的90%,因此,在國際交易市場中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日益加強。
第二,交易對象高級化和利益分配兩極化。在科學技術知識對經濟發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國際貿易交易對象逐漸高級化:國際技術貿易在國際貿易的構成中發展十分迅速;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日益高級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都普遍重視科技的開發研究,實行科技發展戰略,把高科技產業作為制高點。(2)世界技術發明創造與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也是加快國際技術流動的重要原因之一。(3)與技術貿易有關的社會條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努力,為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法律環境。(4)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國的經濟合作與依賴進一步加深,國際技術交流更加頻繁。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所處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格局中,兩極化的趨勢將進一步明顯,即所謂“中心-外圍化”趨勢。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中,發達國家“中心化”和發展中國家“邊緣化”、“外圍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劇。這是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科學技術發明與創造中處于不對稱地位,發達國家基本壟斷了世界科技發明與創造;在國際貿易分工和產業升級換代中,發達國家也處于領先地位。
第三,發展動因知識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知識產業為主要標志的知識革命迅猛發展,我們正在邁向一個以智力資源和知識要素占有、分配、生產和消費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實力將代替資本成為競爭的根本要素,智力資源的豐缺盈余程度將成為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決定性因素,自然稟賦狀況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資源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逐漸被以知識和技術為中心的國際分工體系所代替,科學技術知識將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的重要動因。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也證明了科學技術知識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率不斷上升;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也主要是通過科學技術進步獲得的。
二、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的貿易對策
在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21世紀,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將不可避免,因此,應及時把握邁向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調整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采取符合我國國情的應對措施,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我國貿易現狀應對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外貿出現快速增長,躍居世界第三,隨著貿易額的快速增長我國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貿易利潤也在不斷下降,還面臨巨大的資源壓力。基于此,本文對我國外貿現狀進行詳盡分析,并提出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策略。
[關鍵詞]貿易強國長線策略創新
一、貿易大國的確立
2004年,我國外貿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進出口總額達11547億美元,超過日本,由1978年的第32位躍升世界第三位,我國出口貿易額在世界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已經由1978年的0.75%上升到6%左右,貿易大國的地位得到鞏固。2005年,外貿繼續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年實現了進出口貿易總額14221.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2%,其中出口7620億美元,進口6601.2億美元,貿易順差是1018.8億美元。在1980年~2005年期間貿易總額年均增長,進出口額年均增長都在15%左右,遠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和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
二、外貿現狀分析
1.快速發展動因分析
現代鋼琴教學應對策略
1.現代鋼琴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首先,現代鋼琴教學忽視了讀譜問題。事實上,讀譜對于現代鋼琴教學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通過讀譜可以知曉鋼琴曲目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對于鋼琴曲目譜面的了解可以有利于透徹的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音樂信息,理解音樂的內涵和實質,這是二度創作所需要的重要要素。現代鋼琴教學卻只注重手指技巧的訓練,忽視了讀譜的重要性,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的時效性,經常帶著學生去練習,學生失去了是靠的機會,導致不會識譜,長此以往,對于學生的鋼琴學習十分不利,會導致學生練琴速度的降低,甚至失去學習鋼琴的興趣。讀譜作為鋼琴學習的一個重要要素,必須經歷漫長的過程才能熟練掌握。其次,對于手指條件的過分挑剔。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對于手指條件好的人來說,一定會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是并不是說必須要有修長、寬大的手才能彈鋼琴。歷史上的很多鋼琴家也擁有各種樣式的手指,但是他們都可以彈出優美的旋律,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手指并不是決定鋼琴演奏水平的一個重要條件。只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加強對手指的訓練,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彌補不足。相信,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以及選擇適合自己彈奏的作品,必將在鋼琴演奏技上去的應有的成就。第三,鋼琴教師素質低,能力差。現代鋼琴教學質量受到鋼琴教師素質直接影響,教師作為學生鋼琴學習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必須要注重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我國鋼琴教師存在著缺乏高素質教師的情況,很多鋼琴教師專業素質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不能達到專業水平,不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指導和培訓作用。另外,還有一部分鋼琴教師雖然自身樂理知識掌握的十分純熟,演奏技巧也十分高潮,自身鋼琴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將鋼琴技巧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習的時候卻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
2.鋼琴教學所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首先,加強學生的讀譜訓練。對于學生讀譜知識的訓練,首先必須要讓學生養成科學、正確的讀譜習慣,把讀譜訓練當作鋼琴訓練的一個重要基礎知識。在鋼琴教學的初期就要教給學生認識調號、拍號、以及譜號,進行彈奏訓練的時候就要使學生學會識別音符的時值、音區、指法、表情符號、休止符以及踏板記號。此外,還要注意提高學生自身的視奏能力,選擇難易適中的曲目,通過樂譜的默讀,聯想琴鍵的位置,再進行彈奏。讀譜熟練之后,還要背譜,熟練的背誦樂譜之后才能將所有注意力劇中在手指和琴鍵上,有利于專心演奏。其次,注重虛實結合,綜合的運用各種條件。要想使鋼琴的演奏技巧得到充分的提高,必須注重多方面的配合和協調,不能單純的注重樂感與手指條件,也要注重虛實結合,促進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實指的是作品演奏時的演奏技巧,例如,作品的旋律、曲式、風格、演奏要求和演奏技巧等方面。虛則指的是演奏者素質和作品之外的其他因素,是演奏者對音樂樂曲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再穿做,能夠充分的體現作者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是不能通過訓練迅速提高的,只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去領會,隨著時間的累積,可能會有所提高。對于實來講需要學生對作品風格、旋律等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方法加以理解,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理解能力、領悟能力和記憶能力。對于虛來講,則要求教師需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激勵學生通過自身對樂曲的充分感悟而進行在創作。
3.注重提高鋼琴教師的素質
現代鋼琴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因此,教師對于也隨之不斷的擴大,鋼琴教育體系也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挑戰,因此,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是鋼琴教師面臨的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加強現代鋼琴教師專業技能和樂理知識的培養,必須注重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必須確保鋼琴教師在基礎知識方面充分的進行學習和提高,以便能夠在教導學生的時候柔韌有余。在演奏技法方面也應該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才能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在鋼琴教師授課過程中還需要運用靈活有效的鋼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借以促進課堂實效性的提高,有效的在課堂有限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鋼琴知識。第三,鋼琴教師要注重不斷更新和補充新知識,學習和借鑒新的教學方法,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有利于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的高素質演奏人才。
全球養老金應對策略及啟示
在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不確定條件下,國內養老金機構的風險應對需要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政策制定與監管部門也要有定力和擔當,充分理解和把握長期資金短期波動和長期風險補償。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下,金融市場一度劇烈動蕩,各國養老金也受到較大沖擊,引發對養老金資產安全性的擔憂。對養老金等長期資金而言,如何調和“風險與收益,短時沖擊與長期業績”的矛盾?本文通過回顧2000—2002年互聯網泡沫、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嘗試從更長的歷史周期中尋找經驗和答案。
全球養老金應對金融市場極端沖擊的短期策略及做法
2000—2002年互聯網泡沫、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1900年以來全球四次大熊市中較近的兩次,期間股票年化虧損分別達44%和41%。在危機期間及隨后1—2年內,養老金也受到較大沖擊。不過,因受益于多元化配置,養老金受到的沖擊要遠小于同期股指跌幅。例如2008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養老金投資損失分別為23%、19%、18%,同期三國主要股指跌幅分別達到38%、42%和兩次大危機中,多數養老金成為“逆行者”,執行了再平衡的加倉操作,成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例如,根據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DennisBams教授等2016年的統計:在兩次危機期間,全球978家養老金普遍加倉,股價下跌造成的股比偏離,恢復了8—9成。IMF(2013)進一步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挪威、意大利、波蘭等多國養老金實施了再平衡,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美國DB(DefinedBenefit)養老金存在拋售行為。研究顯示:養老金的再平衡并非是“一步到位”的,股市大跌后各國養老金股比從下降到恢復戰略配置比例,平均約需5個季度。再平衡策略的實施,在操作上也不“對稱”,養老金喜歡在熊市加倉,而非在牛市減倉。2007—2008年金融危機后,養老金機構的風險偏好呈現分化。美國57%的公共養老金打算增持全球股票,原因是投資框架得到檢驗,愿意承擔更高風險;或者希望重新回到危機前的收益水平。但54%的企業養老金打算增持債券,或采用免疫策略,使任何利率變化引起的資本損失,都能被再投資的回報所彌補,原因是發現利益相關方的風險偏好其實并沒有危機前預想的那樣高,或者這些機構在老齡化、公允價值計價等趨勢之下被動壓降了風險敞口。
全球養老金應對金融危機的中長期策略及做法
當時間窗口延伸到危機后2—5年或更長時間,可以看到養老金機構在投資、風控、運營等領域做出的應對危機的改革經驗,以及較強的盈利修復和投資能力。其一,“后危機”時代進一步分散投資,調整大類資產配置框架與考核導向。一是資產配置框架更加多元。金融危機期間,一些看似分散的投資組合,仍遭受較大沖擊。有的機構嘗試穿透資產,推行因子配置;或者依據不同宏觀情景下的敏感度對資產進行配置;或聚焦某些主題,進行跨資產類別的布局;或者判斷歷史與相對估值,應對戰略配置目標的戰術偏離;或者重倉少數標的,主動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一些小機構則開始采取負債驅動投資策略(LDI),以控制利率風險。二是資產種類更加分散。有的機構增加新興市場投資,以分享其增長成果;或者加大房地產、基建、大宗商品等實物投資,抵御通脹并匹配長債;或者投資對沖基金,從而提高預期收益并降低波動。三是優化投資業績計量。有的機構為克服從眾心理,開始考核絕對收益目標。有的機構除市值外,還會參照股息或利息(更穩定的收入變動)對業績進行計量。還有的機構引入“減值評估”,來判斷損失是市場情緒波動下暫時性的沖擊,還是趨勢改變所導致的永久性虧損。其二,夯實風險管控,強化流動性管理和壓力測試。一是流動性管理。很多機構增配了流動性資產,以滿足危機發生時預期之外的現金需求。例如,資產無法迅速變現,風險分散效果欠佳,風險偏好下降,或者投資機遇乍現但缺乏現金買入等問題。二是壓力測試。有的機構在決策中,對極端市場沖擊進行充分論證和沙盤推演,并在事前與監管部門和上級領導等利益方達成共識。例如,挪威GPFG2015年決定將權益比例從60%提高至70%,就曾公開推演比“一戰、大蕭條、二戰、1970年石油危機、2000—2002年互聯網泡沫以及2007—2008年金融危機”還嚴重的市場沖擊,對政府和公眾的風險承受力進行摸底。肺炎疫情的沖擊,并沒有超出這一情景設定。三是滑降曲線調整。2007—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2010年即將退休的職工持有的目標日期基金(TDF)最大回撤高達36%。危機后,很多機構有針對性地調整了滑降曲線,以能為即將退休的職工提供更多保護。據Morningstar統計:2009年即將退休職工投資組合的股票比例平均為50%,2020年已降至45.3%。四是尾部風險管理。一些養老金投資了尾部風險基金,以尋求對極端風險的保護。其三,在跨越危機的長周期內,養老金展示了較強的盈利修復和投資能力。長期盈利對短期波動提供了較為充分的風險補償。據OECD(2019)統計:2004—2018年,全球有數據披露的26個國家養老金年化收益全部為正,普遍戰勝了通脹且回報超過3%。OECD(2008)對2001—2005年跨越互聯網泡沫危機階段的研究,也有類似結論。此外,新西蘭超級年金、瑞典AP4、加拿大CPPIB等代表性養老金,過去10年的年化回報均超過10%。CPPIB年報還申明:“對長期資金而言,市場下跌恰恰是買入時機”。
本次疫情以來全球養老金的最新變化與應對策略
淺探國際米價上漲應對策略
摘要: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不斷上揚,本文將對米價不斷上漲的原因進行初步探究,并結合當前中國的大米市場現狀,分析中國應當采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米價上漲中國策略
1、國際米價上漲概述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世界糧食價格指數2006年上漲9%,而2007年則上漲40%。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市場至今未見有回調跡象。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27日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而全球大米庫存卻降至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為7210萬公噸。泰國米價的大漲加劇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國際米價不斷上揚。
2、國際米價上漲原因分析
1。供給量減少。據統計,由于全球性溫室效應和工農業用水的增加,全球有20%的耕地正在鹽堿化,同時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土壤的生產力下降。因此,在糧食的生產力不能提高的情況下,世界糧食的產量不排除下降的可能性。在重要的農產品種植和出口國澳大利亞,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干旱天氣,使該國的農業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并宣布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飼料和糧食。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4的歐盟,今年也因澇災影響了糧食生產。中國南方2008年初經歷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糧食的生產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原因及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美摩擦問題的不斷加深,我國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從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爆發到我國政府對關于貿易摩擦問題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文章通過對貿易摩擦問題的發展歷程和原因,從我國的治理體系、促進消費及產業結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進行剖析,中國政府在迎接挑戰的同時,更要加強提升自身的能力,用“以合促建設”的態度,尋求一條共同建設新型合作戰略關系的新道路。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原因分析;應對策略
中美貿易摩擦一直是當今的熱點話題,從1979年中美恢復經濟貿易,雙方簽訂和建立雙邊貿易協定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雖然發展迅速,但也摩擦不斷。尤其是在2017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愈加濃烈,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問題、農產品貿易問題、貿易進出口問題以及知識產權問題等,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發展的主要問題。從2018年1月以來,美國政府不斷采取一系列單邊“高強度”的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美國宣布對鋼和鋁進口征收25%和10%的高額關稅,并根據“301調查”考慮對中國的進口產品加收關稅;此外,美國了對華“301調查”項目下加收征稅的產品清單,包括了中國將近1300個稅號的產品,涉及了醫藥、機械、機器人、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航天航空等多項行業,價值約500億美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依據“301調查”,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額外1000億美元商品加稅是否合適;5月7日,美國對我國出口的石英臺面提出了雙反調查,導致了中美雙方貿易戰的不斷升級,這無疑是美國從戰略上遏制中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的集中體現(見表1)。2018年,美國政府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收10%的關稅措施正式生效,這無疑對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關稅不僅對國際貿易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也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種濫用反傾銷的行為給世界貿易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如今,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作為“應戰方”,如何妥善解決好中美之間的關系,如何應對兩國經濟利益的沖突,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完善和發展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建立一個健全完整的反傾銷機制,都給政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同時,在面對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增多的國際局勢面前,如何繼續堅定的維護國家利益,推動改善多邊貿易體制,也要求政府需要擁有新的能力和對策。“得其大者可以兼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經濟貿易關系不僅是兩個國家的問題,也關乎著整個全球貿易的體系。正如主席所言,這是整個人類共同體的大局。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中美貿易摩擦涉及產品種類不斷翻新,開始集中于技術性貿易方面。1999年至2000年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初級階段,伴隨著美國取消對華封閉的政策,中美經濟貿易關系開始逐漸起步。中國生產力水平不足導致中美貿易摩擦的產品類型主要集中于一些低端產品,涉及的產品種類少,摩擦額小。摩擦涉及產品主要有塑料、紡織、生活等初級產品。從2000年到2010年期間,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晉升階段。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出口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多樣的同時也導致了中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產品種類更加廣泛。中美貿易摩擦涉及的產品種類已經開始由初級產品發展為高能成品。這一階段中美貿易摩擦開始集中于勞動力密集的高污染產業,如礦質燃料及有關原料、成品等。自2010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開始進入高級階段,這一階段逐漸從勞動力密集的產品摩擦向技術型產品演變。中美貿易摩擦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學、金屬及其制品、機械設備。這類產品遭反傾銷調查的案件數量一共是584起。占中美貿易摩擦總案件數的7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美貿易摩擦也開始涉及更高尖端產品。綜上所述,中美貿易摩擦由初級商品逐漸晉升到中高端產品上,貿易摩擦程度一直在加深。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展開,本身由歐美控制的高端制造業受到了中國強有力的沖擊,從這方面看,當今無疑加劇了中美貿易摩擦的新局面。摩擦具有長期性,未來的中美貿易將可能會帶來整個全球貿易的新變動。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圖
海外財務共享困難及應對策略
摘要:為適應大型企業集團業務全球化發展,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滿足海外財務管理及資金管控,必須建立海外財務共享中心及支付中心,確保國內外財務工作一體化運行。伴隨著企業國際化業務的拓展,財務管理也要適應全球化管理,海外財務共享建設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分析海外財務共享存在的困難,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海外共享;困難;應對
一、海外財務共享的必要性
1.海外財務共享的背景根據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153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流量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58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和荷蘭。我國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流量占全球比重連續5年超過10%,2020年占20.2%;存量占6.6%,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世界500強企業90%已經實施或計劃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國內上榜企業有62家完成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中石化2020年業務遍布66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境外收入占比近25%,國內已經全部完成財務共享,2021年啟動海外財務共享建設,計劃三年全面完成。國際化企業必須有國際一流的財務做支撐,構建戰略型集約化財務管控體系。華為作為我國國際化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業務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2006年起統一體系規范,陸續建立七大區域財務共享中心,加強公司總部對全球業務的財務控制,成為財務內控有效實施的最強有力的保障。2.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海外財務共享提供可靠支撐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新興技術加速推廣應用,智能化對傳統會計產生顛覆性影響,財務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共享服務的基礎上,財務將更加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成為企業的“數字神經”,為企業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分析與決策。3.財政部對財務共享的政策支持財政部2014年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推動管理會計功能的有效發揮。鼓勵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專業化分工和信息技術優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促進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4.實施海外財務共享的必要性傳統的財務管理流程復雜、效率低下、數據滯后、業財不融合,嚴重影響國際化企業的管理決策,在國內外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既是適應企業財務長遠發展,也是財務轉型的推手。實行海外財務共享可以把分散世界各地的會計業務統一標準,強化制度執行及監督,推動資源優化和整合,促進企業財務提高運行效率,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二、海外財務共享存在的困難
由于國內外語言、法律法規、稅收、資金管制等各種因素錯綜復雜,國內外財務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給實施財務共享帶來困難。有的企業采取分步走方案,先在國內上線財務共享,海外業務采取并表的方式出具集團財務報告;也有的企業采取聘請國外財務咨詢公司,境內外同時上線財務共享,困難較大。海外實施財務共享主要存在以下困難。1.流程非標準化問題境外業務的商業模式、作業方式多元,境外企業長期以來形成貼合各自經營模式和內部管理模式的境外財務管控模式和業務處理流程。實施財務共享,統一管控要求,實現流程標準化、核算結果統一,這既是實施境外財務共享的主要目的,也是最大難點。2.內外賬差異問題海外財務共享中心為了滿足國內外財務報告披露、稅收監管、納稅申報等需要,經常采用內賬(滿足本國準則)、外賬(當地準則)兩套賬處理方式,重復記賬,增加核算風險。實現內賬與外賬一個標準、一條路徑、數據不間斷、方案能落地,這既是實施海外共享的主要方式,也是實施的另一難點。3.準則及法律差異問題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符合自己國家國情的會計準則,會產生大量財務處理差異。即使使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國家,一般也只能是準則趨同和接軌,會根據本國國情做細化。實施海外財務共享必須研究當地會計準則,按當地規定處理賬務業務。各國法律對合同、稅收、外匯管制等規定差異巨大,共享財務人員必須深入研究相關的法律條文,規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工作量巨大。4.國際化人才緊缺問題當前會計人員整體過剩,但人員結構不平衡,國際化會計人員緊缺。國內財務人員不熟悉境外業務,聘請的當地財務人員也不熟悉中國法規,融合困難,財務人員素質無法滿足國際業務發展的需要。5.財務軟件兼容問題我國企業在國外一般使用與母公司一樣的財務軟件,但有些國家對使用何種財務軟件需要備案與驗收,以滿足當地監管的需要,甚至要求使用他們認可的財務軟件。6.時差及溝通問題由于國內外時差、交通距離、語言差異,財務業務協調、溝通困難,財務指令未能及時傳達、執行。7.多幣種核算問題海外財務核算面臨著多幣種、多匯率差異,核算業務復雜,對財務人員、財務軟件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