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國際米價上漲應對策略
時間:2022-03-26 04:54:00
導語:淺探國際米價上漲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8年以來,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不斷上揚,本文將對米價不斷上漲的原因進行初步探究,并結合當前中國的大米市場現狀,分析中國應當采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米價上漲中國策略
1、國際米價上漲概述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世界糧食價格指數2006年上漲9%,而2007年則上漲40%。進入2008年,世界糧食市場至今未見有回調跡象。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27日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而全球大米庫存卻降至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為7210萬公噸。泰國米價的大漲加劇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國際米價不斷上揚。
2、國際米價上漲原因分析
1。供給量減少。據統計,由于全球性溫室效應和工農業用水的增加,全球有20%的耕地正在鹽堿化,同時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土壤的生產力下降。因此,在糧食的生產力不能提高的情況下,世界糧食的產量不排除下降的可能性。在重要的農產品種植和出口國澳大利亞,經歷了連續兩年的干旱天氣,使該國的農業產量受到了嚴重影響,并宣布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飼料和糧食。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4的歐盟,今年也因澇災影響了糧食生產。中國南方2008年初經歷的雨雪和冰凍天氣,對糧食的生產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作為全球1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的安全供應涉及國計民生。由于氣候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大米減產,使得大米的主要出口國紛紛限制大米出口或調高出口價格,以維持國內大米價格穩定。越南大米的出口量減少了22%;印度將出口大米的最低價格大幅調高近5成;柬埔寨27日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泰國大米出口量減少,同時價格提高。
2。需求量增加。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原油價格的高漲,世界范圍內正在掀起糧食能源化的浪潮,作為世界農業出口大國的巴西把35%的玉米用來提煉乙醇;美國27%的玉米也用來提煉乙醇。美國的《新能源法案》將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將達到360億加侖。
雖然糧食能源化消耗的是玉米,但玉米的需求使原來種植水稻的耕地被用于玉米種植,加劇了水稻耕地的進1步短缺,從而減少大米的供給,由于人們的消費習慣在短時間內不會輕易改變,即對大米的需求近乎是剛性的,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大米的供求關系會日益緊張,最終導致大米的價格的上漲。
3、我國大米市場供應現狀
1。價格基本穩定,局部出現上漲。2008年4月6日市場監測顯示:國內大米重要產地東北價格整體平穩,局部波動,黑龍江、吉林等地10公斤袋裝大米價格基本為3500元每噸,基本持平;京津地區,東北米批發價2880元每噸,回落20元每噸。黃淮地區,張家口東北大米批發價格2880元每噸,回落20元每噸。南部地區,福建福州東北大米批發價格為2800元每噸,上揚40元每噸。但近來中國香港特區米價暴漲,市民搶購,東莞大米批發價全線上漲,進口香米漲幅20%,國產大米平均漲5%。但是廣東省糧價總體平穩,目前全省國產大米供應正常,貨源穩定,進口米略有上漲,但對大米市場價格影響不大。
2。水稻種植減少,警惕潛在危機。在中國南方很多本季應該開始種植早稻的地區,由于農資成本上升,農民種糧意愿正在持續降低。湖南省農業廳糧油處的調查數據顯示,該省今年農耕成本同比上漲40%~50%。且水稻雙季改單季的面積連年擴大,并成為1種趨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謹慎對待全球米價上漲和國內水稻種植面積減少的雙重壓力。
4、我國應對米價上漲的策略分析
1。實行大米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大米最低收購價政策,可以保障農民的收益,進而激發農民種糧的熱情,保障大米的供應。但是最低收購價容易致使市場上預期糧價走高,有加速價格上漲的風險。筆者認為解決的方法是建立長期的米價穩定計劃,當米價低于1定價格時,由政府按最低價格收購,保護稻農利益;當米價上漲幅度較大時,由政府拋售低價時收購的庫存,穩定價格,保障人民生活。這種方法可以使得米價維持在1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既顧及農業生產者收入,又顧及居民利益。
2。限制出口。通過取消大米出口退稅,征收出口關稅,以及實施出口配額管理等措施都可以限制大米的出口數量,從而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穩定米價水平。中國政府從2007年年底開始頻頻出臺糧食出口調控政策。去年12月20日,中國取消了糧食及其制粉出口退稅;當年12月30日,財政部宣布今年全年對57種糧食和制粉征收出口暫定關稅;今年1月1日,商務部也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糧食制粉實行了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
3。加大“3農”財政支出。政府要大幅度增加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用以降低農民種糧成本,增加種糧收益,進而加大種糧積極性。同時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和林業工程建設,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能力。針對氣候異常的現象,要重點支持和提高防災減災的工程,以及抗災能力建設,避免由于氣候原因造成包括大米在內的糧食供應的大幅度下降。
4。建立信息平臺。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引發價格上漲的傳言,造成商戶囤積居奇,消費者爭搶購買。這是米價上揚的助推器,并會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所以,相關部門應建立信息平臺,及時物價及供求相關信息,穩定市場秩序。并通過發揮價格的引導作用,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同時為商家正確的市場信息,引導商家的合理經營。
參考文獻:
[1]陳寧:印度尼西亞穩定大米價格的措施與成效。世界農業,1998(1)
[2]南方:糧價上漲政府如何面對。中國農村科技,2007(8)
[3]趙麗芬杜超:我國糧價上漲原因及解決方法探析。農業經濟,2007(11)
- 上一篇:談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和發展趨勢
- 下一篇:論出口企業發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