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7:35: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課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課改農村師資力量培訓

摘要:新課程改革受到了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新課程師資培訓得以順利地開展。但農村新課程改革師資培訓面臨具體問題,應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以期新課改農村師資培訓取得預期成效。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農村師資培訓;問題;途徑,辦法

我國目前正全力推進的基礎課程教育改革,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我國課程改革方面最偉大的系統工作。對這次改革,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思想上認識到位,行動中高度重視,促使新課程師資培訓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即使是在最邊遠的山村小學,新課改的名頭也是叫得最響的。但是農村新課改師資培訓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影響新課改師資培訓質量的一些問題。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予以剖析,以期引起重視,使新課改農村師資培訓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的學習心態。

新課改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在學習方式上特別強調和提倡自主學習?!督處熃虒W靠什么》一書指出,“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既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又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自主學習則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一面上?!薄白灾鲗W習是一種主動學習。它是自立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對應于他主學習的被動性,兩者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基于學習者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基于外在的誘因和強制”。因此,他主學習和自主學習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不一樣。但是面對新課改培訓學習,作為學習主體的相當一部分老師卻沒能擺正學習心態,沒有危機意識,沒能充分地、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改革給自己帶來的嚴峻挑戰,給自己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不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潛意識里反而覺得這是上邊下達的任務,能混則混,應付了事。遺憾地放過了許多極其寶貴的培訓學習時間。

查看全文

新課改后教育中缺陷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手段和方法也日益豐富和藝術化,師生關系變得前所未有的和諧,這些都是新改的可喜成績。但是,我們在欣慰之余不能不關注一些隨之而來的負面問題,單是教師自身發展來看,就存在明顯的失衡現象,一些教師步入了發展誤區,嚴重制約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那么,教師在應對新課程的挑戰中要找準自己的位置,走出教學中的幾個誤區。

一、重效仿“優秀教螬”,輕自我創新

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培訓和學習,但是參與培訓和學習不能一味地跟在別人的后面照抄照搬,全盤吸收。某些教師參與培訓或聽優秀教師示范課及學習時,只注重別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把學生調動起來進行互動、在內容講解時追求課堂熱鬧、花樣越多越好、如何板書等。如果單純是這樣,這樣的教師永遠不會有獨特的思想和建樹,更不可能成長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其實,教師發展關鍵靠自己,即如何懂得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何況一個人。就象樹林里找不出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世間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張面孔。新課改實施以來,經過不斷探索和梳理,每一個學科都已經形成各自潛在的教學模式和規則,因而教師的教法也各有千秋;為此教師在效仿“優秀教師”的同時,千萬別丟了自己的個性,要彰顯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身為一線教師有著他人無可比擬的教育資源,最有資本也最有能力成為一名最優秀的教育家??傊處熤挥猩朴诎l掘自身潛力,正視自身的價值,在實踐和反思中超越自我,把自己推向新課改的前沿,敢于創新、勇于向前威人士挑戰,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最終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二、重教學技巧應用,輕專業知識的鉆研和拓展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及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貫徹,某些教師在課堂上總是關注追求教學技巧及方法的應用上,就象一篇文章華麗的詞句用得越多,文章似乎就越精彩一樣,結果是課堂氣氛活躍了,可是教學效果卻甚微,特別是差生一節課下來什么都沒有學到,他們只知道課堂上一些所謂的“笑料”。甚至有時課堂上活躍得就象“孫猴子大鬧花果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查看全文

分析新策略推進新課改研究

在課程改革大潮到來之時,等待、觀望是無法進步的,守舊、封閉是難以發展的,模仿、復制是不能讓學生進行再創造的,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尓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苯逃虒W要前進、要發展、要出成績,我們教師就得對此做出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就得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而任何一項教學改革缺少我們教師的參與是不能成功的。那么,我們教師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怎樣去推進我們的新課程改革呢?我們認為,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策略。

1、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情境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①以與學生年齡特征相適應的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②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現時生活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這樣一來,教學就成為一種藝術,藝術的生命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去學習??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谶@個理念的支撐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教師通過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來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無窮興趣,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如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中第一章的《人人都能學會數學》,教學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生酷愛數學的興趣,就采用一個“大花貓捉老鼠”的實際生活游戲,在游戲中教師充當大花貓,學生充當老鼠,如大花貓捉了10只老鼠,將老鼠排成一排,并將逢單數的老鼠吃掉(吃掉的學生坐回原位),然后將剩下的老鼠再排成一排,再將逢單數的老鼠吃掉(吃掉的學生坐回原位)……最后讓剩下的老鼠(學生)任做一個數學游戲或者學一個動物叫等等,再把老鼠放掉。后來大花貓捉了20只老鼠,且上次那只幸免于難的老鼠再次被捉到,這只老鼠憑自己的智慧選了一個適當的位置得以再次逃生?(或者一些多才多藝的學生為了想展示自己的才華,選擇一個怎樣的位置才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呢?)讓學生去理解這只老鼠兩次分別在什么位置?那么40只,80只,100只呢?從這樣實際的生活例子,讓學生體味到學習數學不能一味蠻干,而要善于總結、善于找規律,這樣分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扮演大花貓與學生扮演老鼠進行角色表演時,適當的設計一些臺詞和動作,動作盡量滑稽,并富有表情地進行表演。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知識面,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采用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既讓學生學得輕松,又能取得好成績。由此可見,寓教于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數學活動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讓他們知道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助于學生真正體驗和理解數學。

2、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支架”

教師的任務是把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形式,新課改的教學過程實質就是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達到的目標——不是培養學生“學新知識”,而是“生長新知識”;也是培養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維方法和應用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發展學生敢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作了有益的嘗試。在“用字母表示數(要經過探索規律的過程)”這課時,我們教師先讓學生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四個學生為一組,看誰搭得又快又多,搭了多少個,并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搭一個正方形需4根火柴棒,搭兩個正方形需7根,搭三個正方形需10根……的結論。讓學生在感受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尋找出其中的數量關系,學會用符號表示數,體會用符號表示數的優越性,給學生以簡潔美的感受。

該“支架”的教學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呈現為出發點,把探究落在具體的事物上,給學生以親切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整堂課也力圖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這種課堂氛圍下,許多教師反映他們“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查看全文

政治新課改探究論文

誤區一:強調感性分析,忽視理論深化

仔細分析一下新教材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傳統教材中的理論性強、抽象、難以理解的文字被刪減,代之以圖文并茂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或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或是根據學生以往的直接經驗能感知的。新教材內容的變化是為了遵循人類認識的普遍規律,即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深化,不斷提高。

這里要提出的是,新教材內容的變化,不是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即只對知識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而是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的認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進而對抽象理論的深刻理解。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改精神的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層次,而忽視理論的深化。

筆者曾聽過一節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的內容,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就是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教師通過一些數據來論證這個結論。這些數據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中,非公有制經濟的比例越來越多,如果讓學生從這些感性數據分析,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非公有制經濟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否非公有制就沖淡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呢?教師沒有解開這個疑團。很顯然,教師只停留在感性分析層面,沒有作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因此本節課結束以后,學生對公有制經濟在數量上越來越少,卻仍然起著主體作用,沒有辦法理解。如果教師再作深入分析: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是體現在數量上,而是體現在控制力上,那么學生的感性認識就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

誤區二: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搞成自由放任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它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針對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學習,在探索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首先執行科學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自主性學習不是無師自通,因為學生很難把握自己該如何學習以及學到何種程度才符合要求。所以,自主性學習沒有教師的指導是無法完成的。

查看全文

政治新課改分析論文

新課程無論從內容的編排還是從對學生的要求來講,都發生了質的飛躍。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或對新課改理解不到位,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走進了一些誤區。

誤區一:強調感性分析,忽視理論深化

仔細分析一下新教材特點,我們不難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傳統教材中的理論性強、抽象、難以理解的文字被刪減,代之以圖文并茂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或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或是根據學生以往的直接經驗能感知的。新教材內容的變化是為了遵循人類認識的普遍規律,即從感性到理性,不斷深化,不斷提高。

這里要提出的是,新教材內容的變化,不是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即只對知識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而是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的認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進而對抽象理論的深刻理解。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改精神的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層次,而忽視理論的深化。

筆者曾聽過一節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的內容,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就是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教師通過一些數據來論證這個結論。這些數據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的所有制結構中,非公有制經濟的比例越來越多,如果讓學生從這些感性數據分析,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非公有制經濟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否非公有制就沖淡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呢?教師沒有解開這個疑團。很顯然,教師只停留在感性分析層面,沒有作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因此本節課結束以后,學生對公有制經濟在數量上越來越少,卻仍然起著主體作用,沒有辦法理解。如果教師再作深入分析: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是體現在數量上,而是體現在控制力上,那么學生的感性認識就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

誤區二: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搞成自由放任

查看全文

歷史新課改教學

第一,改變了以往的課程目標,反對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新教材強調知識和技能,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加入了一些佐證這些結論的史料,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再是干巴巴的只記住歷史結論。過去的課本只是明確地告訴學生什么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產生了什么影響;現在則不強調對史實的記憶,而是讓學生結合史實,自己得出結論,或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習方案以獲取歷史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第二,從具體課程內容上看,強調改變過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更多的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在實施過程中,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思考。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在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于強調考試的選拔功能,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方式既有基礎知識的檢驗,也有基本能力的考查,還有社會實踐的測評。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領導。面對新課改的情況,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教材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也必須有跟上改革的潮流。

首先,教師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教學需要一碗水,老師就必須有一桶水的知識儲備。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課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塊,這么眾多知識的教授,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老師要多涉獵歷史知識和一些原始史料,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不只是在“量”上掌握還必須在“質”上進行把握。從而在教學的時候站在高處,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感覺,把歷史課教好。

其次,注意現代網絡技術的運用?,F在的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斥著網絡文化的社會。歷史從廣義上講,凡是過去發生過的一切的事情都是歷史,上包天文,下括地理。無所不包。歷史教師必須精通本專業知識,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光有歷史課本上的知識把握是不夠的,所以,作為教師也必須廣泛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充分利用網上資源不斷的豐富自己。尤其是現在信息時代,資源共享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可以達到知識在不同地域的充分交流,從而使各地的同學科教師能有一個很好的知識交流,既豐富了自己又使知識共享。

查看全文

中職思政新課改教學初探

摘要:中職思政課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展開,面對轉型發展期的新要求,亟需新舉措解決教學中的新難題。文章以“職業道德與法治”為例,著眼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探討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中職思政課;新課改;職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

當前職業教育已進入轉型發展期,面對新時代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新要求,適應新時期培養大批德才兼備技術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現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亟待改進。2020年2月14日,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教材〔2020〕2號)的通知。其中,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幫助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對照新課標,本文以“職業道德與法治”為例,對單元教學實施提出以下策略。

1單元教學內容設定

新課改將“職業道德與法治”設置為中職二年級下學期開設思政必修課,共計36學時。該課程分為道德與法治兩個部分,由于新教材還未出版,我們選取的教學單元是舊教材《職業道德與法律》中的法律部分,具體內容是:第六課——第十二課,命名為“少年的你——與法同行,與愛相伴”。

2單元教學實

查看全文

新課改下的德育管理

新課程改革,為學校德育創造了新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增強學校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堅持德育為首的教育指導思想

在新課改的情況下,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必須先面對智育和德育孰輕孰重的選擇。就學校實踐而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為辦學宗旨,不僅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會深得家長的擁護,使自身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從社會意義上講,道德教育能培養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公民,不管這個公民是學者還是商人。而智力教育卻只能培養專業人才,這種專業人才一旦道德缺失,將會危及社會,其破壞力不可估量。因而,學校管理要堅持優先發展德育的管理理念,在教學管理、總務后勤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堅持大德育思想,切實把德育工作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切不可空喊口號。

二、建立健全學校管理機制和德育工作體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按照總體目標和學生的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階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要把黨團組織和學校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政治理論課、思想教育課等全部納入德育體系之中,統一領導,統一安排,分工合作,建立統一的德育領導小組,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充分發揮“五支隊伍”的作用

查看全文

新課改培訓述職述廉材料

有教師之間的平等交流,培訓中。來自實踐中的問題和困惑也能向于會的教師請教;這里可以與所需相統一,這能很好地讓教師驅走困惑,頭腦中注入真正的可以轉化為教學行為的新理念。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于培訓給予的清泉,要讓它細水長流。更要把這次培訓的精髓貫徹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去,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新的突破和提高。特別是陸華山老師執教的大江保衛戰》讓我感受頗多,聽了陸老師的這節課,收獲很多。課堂給我帶來的最大思考是語文課到底該教什么?這節課中陸老師關注的本篇課文中非常典型的語言現象,比如對文中對仗句和排比句的感受、學習,扎實有效,注重培養的學生的讀寫能力。陸老師在整個課堂中沒有使用華麗的課件,沒有播放煽情的音樂,但卻是著眼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課。陸老師通過讓學生圈畫、作批注、朗讀感悟、比較等方法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不僅關注文本寫了什么,更為關注是作者是如何寫的怎么學習這種寫法。想,這節課,看似隨意,但透射出陸老師深厚的底蘊,折射出他對語文獨特的理解,對我今后的語文教學有著方向性的引領,今后努力的方向。

收獲很多,兩天半的培訓結束了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感觸也很深,對課改的實施有了更新的認識。

意識到知識淘汰的加速,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迫切地希望來充實自己知識的儲備,來改變自身知識結構和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貧乏,上進之心催促著我工作之余的學習不能滿足需求,而培訓無疑給我帶來了希望,渴求借此機會得以滿足。集中培訓的這段時間內,認真地聆聽幾位專家、教授的講座以及具體案例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集中培訓中我掌握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使自己對語文教學與教研工作有了新的審視和思考。

掌握了本學科的一些發展動態,通過培訓我加強了對本學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明確了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課該上什么和怎么上,有茅塞頓開之感,有解放的喜悅,有收獲的快樂,真是不虛此行!

查看全文

物理新課改探析論文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之際,物理教育之路該如何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想學,樂學。

一、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事業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教育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于科學研究精神。從我國古代指南針、地動儀、火箭的發明,到現代的"兩彈一星"和"祌舟號"成功收回。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物理課的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切中他們的脈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1、學生的親身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