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7:03: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課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課標

語文新課標研究論文

語文教學改革二十多年了,但語文教學的現狀仍不盡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閉式、功利性仍普遭存在,面對語文教學的現狀,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21世紀的語文教學再也容不得花樣翻新式的把戲了,我們必須去掉“模式”和“步”的裝飾,恢復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語文教學應該反璞歸真了。

一.回歸到培養語文素養上

應當承認,當前的語文教學受高考和評價體制的限制,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中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真”。

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宇,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住往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查看全文

新課標文言文改進策略

內容摘要:新課標將傳統文化的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愈發重要。而當下文言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初中生文言文學習主動性差、教師教學模式化、教學評價單一化等問題依舊存在。因此,文言文教學應進行教學策略改革,調動學生積極性,更新教師教學觀念,落實多主體評價。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可以豐富初中生的語言世界,加強對祖國語言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可以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韻味,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文言文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載體,對文言文的學習也可以增強初中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文言文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巨大的潛在能量。但如今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語文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知如何學,教和學都面對著眾多難題,重點變成難點,無法發揮本身的教學意義,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的改進迫在眉睫。

一.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部編版教材相較于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選文數量有一定程度的減少,但文言文占比卻呈上升的趨勢。文言文占比從36%增加到了40%,甚至在八年級上冊文言文占據了選文數量的50%,這不難看出統編教材對文言文有著較高的關注度。[1]新課標也專門對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文言文教學研究也迎來了“小高潮”,引起了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一)豐富語言世界,提高語言鑒賞和運用能力

查看全文

新課標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

【摘要】政治,就其本身屬性而言,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因而,學習過程也相對枯燥、無味。另外,政治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政治教學效果并不顯著。目前,我國教育正在對新課程進行改革,初中政治教學在這一背景下,不僅要改變政治教學現狀,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初中政治教學應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為此本文主要從初中政治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新課標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與實踐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在我國初中教育方面,各方面學科都有了新的要求。初中生政治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并且對于初中生三觀的樹立都有著重要影響作用。新課改對于政治學科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政治知識,而且要積極幫助學生塑造人格。但是,初中政治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傳統教學方式的滯后,教學觀念的落后,大大影響著政治教學成果,因此,在新課標下進行政治教學創新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政治;教學創新

一、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第一,教學方法比較老套。傳統的政治教學大都是以老師講課為主,老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者,而且關于課堂的問題也較為老套,缺乏新意,完全不能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于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大大降低。第二,沒有正確的教學觀念。一些教師認為學習過程就是知識的直接傳輸,他們大都“照本宣科”,這種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他們能力以及思想的培養。另一方面,很多老師對于政治學科無法正確認識,沒有形成創新教育意識。政治教學中,他們往往把政治放在次要位置,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著重強調知識的理論記憶,忽視了政治教學在初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這種方式制約了教師教學思想,忽視了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新課標下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措施

1.新課改下,教師應順應教育潮流,改變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的學習的引導者,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身首先要具備相應的創新觀念,應該敢于打破傳統,吸收現代先進教學方法,把政治教學的新課改目標落實到實踐中去,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符合社會要求的實踐人才。另外,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2.創造課堂教學情境。初中政治理論性質較強,學生往往對于這樣的科目缺乏興趣,政治教學目標也不能實現。傳統政治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嚴重忽視了政治對于學生個人素質的影響作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而創造課堂教學情境正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初中政治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競爭與合作”這一板塊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職位的公司員工,體會在公司中常見的一些事情,讓同學們充分感受競爭和合作,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競爭與合作的意義和關系,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政治知識,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提高政治素養。3.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學生對政治課程沒有興趣,究其原因是課堂內容乏味,不夠生動有趣,純理論的講課方式等。那么該如何增加課堂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呢?第一,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中,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并且可在思想方面讓學生信服,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應豐富教學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師可利用現代設備,比如多媒體等進行教學,可以設置一些與政治教學內容相關的具有趣味性的話題或者設計一些討論題目,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可以以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作為一個話題,讓同學們分組進行提出問題、共同研究問題中涉及到的內容,讓同學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之后,教師可以把進行課本知識與實際例子結合,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理論與實際知識的學習。4.以比賽促學習。新課標背景下,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政治基礎知識,又要求學生形成創新及探索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初中政治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還應重視擴大自己知識層面,提高自身整體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活動中,在講解課本知識外,還可以給學生們增加一些關于國家時政方面的知識。初中生在這一年齡階段,處于思想活躍時期,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查看全文

新課標下初中語新教學決策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的人文科學,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同時語文學習也應是學生的心靈活動,應是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求知求真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急需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自覺摒棄以分數、應試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創初中語文創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語文創新教學的理念

新課標中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這是一項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學過程中的新舉措。在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使學生能自由、積極、靈活多渠道的鍛煉能力,從而掌握知識。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時間和空間,努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親近自然、觸入社會、認識自我的意識,以及關注自己的生活和關注自己周圍社會的態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換而言之,教師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也就是授之于“漁”,而不是給予“魚”。

因此,必須把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探究式的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

二、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策略

1.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

查看全文

新課標下語文的閱讀教學革新

閱讀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通過閱讀來吸收知識,學習語言,開闊視野,使思想更具體,更充實,為認識和理解新問題提供依據,同時閱讀中吸收的語言材料和思維材料,為表達作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從這一閱讀的本質出發,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就必須變深入分析為培養悟性,才能發揮閱讀教學應該發揮的作用。

一、新課標的理解與認識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無疑對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對具有創新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著指導和促進作用,它提出閱讀教學的目標:(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達到新課標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要求。新課標較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課改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教師既無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也不可能沿用傳統教法照本宣科。用理性的眼光審視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積極有利的因素和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地滲透新課標理念,實施新課改還是有章可循的。

二、具體的做法與嘗試

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走向學生,把結果講解給學生聽。因此,學生和課文的直接對話是閱讀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充分地與課文直接對話,在對話過程中獲得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使文章的意義處于不斷的,被創造性的理解流動之中。基于這一點,教師要認真地加以引導,首先就是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保證,不能僅僅是敷衍地預習一下。其次,要有計劃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閱讀背景資料(作者情況,寫作時間,寫作緣由,寫作意圖等等)。為此,閱讀期待,自由誦讀,應該成為閱讀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起始環節。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協同合作,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注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僅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和閱讀量等都作出了規定,而且要求學生要對閱讀理解所得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談感悟,談體驗。

三、閱讀的要求與指導

查看全文

藝術新課標改革論文

今年我市處于新的課程改革之中,新課程體系在結構、功能、內容等方面作了重大的改革、創新。這給廣大的實驗區的老師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與機遇,而藝術課作為改革較大的一門學科,也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這門融合了各種藝術種類(如語言、唱歌、舞蹈、律動、器樂、圖畫、手工、表演)為一體的具有鮮明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的綜合課程,其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改變是我最深得體會。

一: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今年的課本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新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等領域,藝術課程更是融合了戲劇、舞蹈、等方面內容,如此開放的教材給老師和學生帶來無限的發揮創造的空間,更給同學帶來想探索、想動手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想法。而老師以經驗來輔導學生,也從學生出吸取好的想法,這樣的課學生是會喜歡的。

二:氣氛

藝術本身是充滿想象力的,創造力的,那老師更不應該以灌輸的方法來讓學生學習,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發揮潛能。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可以調節學生興趣、氣氛的內容、手段溶入課程教育中。如多媒體教育、意境的創造、各種工具的使用,比如在《京劇臉譜》這課中可以用聽一聽、看一看京劇、拿鑼鼓敲一敲等很多調節氣氛的手段,在《秋天的節日》中參觀一下校園,朗誦一下秋天的詩歌,談談國慶的由來等都是學生喜歡的形式,又如在《藝術與數》中讓學生自己來設計黃金比例的東西,大家也會躍躍欲試的,這樣的課其氣氛一定不錯的。

三:交流

查看全文

新課標下語文實踐教學新舉措

【摘要】語文教學新舉措既來自理論的方面的指導,更是教學工作中親身實踐的體驗。教師要想教好語文這門功課,就要廣開門路,轉益多師,走進生活大課堂,利用好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將這股源頭活水引進語文教學。

【關鍵詞】新課標;課程資源;語文教學

各地的教學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整合”教學也被提上日程,但是,教學越改革,越令我不知所措,直到研讀了小語文新課標,我才茅塞頓開,尤其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節的內容。“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國各地區都蘊涵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此時,我如醍醐灌頂,原來語文課程資源的范圍這么廣泛,原來生活本身就是學生們活生的課堂和教材,原來語文課程資源俯拾即是,原來開展各項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么多新鮮的“原來”,都是我在語文教學中從來都沒想到過的。與上述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前一段時間觀摩的一節語文公開課,語文課堂教學成了文章“解剖課”。所有的文章被肢解成識字、解詞、段篇、作者情感、寫作背景、寫作意圖等幾大塊。經典美文所固有的語言美,情景美被拆得七零八落、蕩然無存了。這樣的語文課,切斷了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雙向互動,形式陳舊,內容單調,早已成了禁錮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發展語文能力地枷鎖。我決定將我們生活的這一源頭活水引入我的語文課堂上,引入學生們的心里,為我班的孩子開辟學習語文的新基地,使學生無時不在語文實踐中,無處不在語文情景內。根據經驗,我總結了三個方面。

第一,因課制宜,積極設置各種生活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形式語文嘗試。教材和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著向生活本身拓展的巨大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結合所學的課文,開展了演課本劇、新聞會、演講比賽、社會調查、辯論會、快板、當小導游、作推銷員、三句半、競選主持人等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又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成效。比如,在學習《新型玻璃》一文中,除了按照課文內容讓學生推銷新型玻璃之外,我又組織了一個“家鄉土特產展銷會”,要求學生把這些土特產推銷給外來游客。同學們看到大屏幕上的這些土特產圖片,躍躍欲試。經過小組精心設計,他們爭先恐后地上臺,個個妙語連珠,逗得同學哈哈大笑,不時掀起一個個高潮,以至于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第二,積極開發當地所蘊含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外延。地方課程資源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只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可以作為課程資源的好材料。我們當地是自然、人文的名城,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各種景觀、人物、歷史、傳說數不勝數。從天下第一莊—臺兒莊古城,到大運河、萬畝石榴園,名人墨子、賈三進、匡衡等等,無一不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優良資源。例如,五年級下冊習作4,要求學生寫一處家鄉的名景,我提前一周放題,讓孩子跟隨家長游覽臺兒莊古城和京杭大運河。學生親眼目睹了縱橫交錯的流水、小橋,泛舟河上,觀光整座城的美景,體驗著盡收眼底的快感。他們就有了寫不完的話,抒不完的情,孩子們侃侃而談,內容詳盡生動,描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

第三,緊扣時代的脈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時將國內外重大的事件和日常生活話題引入語文教學中。國內外大事件和日常家庭生活通常為學生所熟知,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適當地引入這些課程資源,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和真實體驗,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責任感。在美國征收中國出口商品關稅的消息出來后,我建議學生關注事態的發展,廣泛收集相關資料。通過精心準備,我們召開了控訴美國的訛詐行為的新聞會。會上,同學們紛紛發言,控訴美國的訛詐行為,有理有據,聲情并茂,有些同學還情緒激昂地作了長達15分鐘的演說。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先后寫了《和諧共處互惠互利》《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兩篇文章。同學們都寫得情真意切,感受深刻,立志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在為我校生病的小娟同學捐款一事中,孩子們非常積極,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短短的兩天時間,為小娟同學捐款五千多元。事后,我讓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讓同學寫了《讓愛架起一座友誼橋梁》《愛在校園》等文章。無論在寫作方面,還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學生都受益匪淺。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教好語文這門功課,學生想學好語文這門功課,就廣開門路,轉益多師,走進生活大課堂,利用好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將這股源頭活水引進語文教學,引進語文課堂,正所謂,“源頭活水清如許,潤物無聲滾滾來”。

查看全文

新課標作指導管理論文

為新課程做準備——“滲透課標精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會議總結安溪縣教育局汪小安2002年11月29日各位校長、主任、老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滲透課程標準精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學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今天就要結束。怎么評價這次研討會?會前,有人認為會開得早了。會是不是開得早了?會議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通過觀摩課堂教學,聽取教學反思和城關三小的經驗介紹,通過比較深入的討論,全體與會者對語文、數學、科學、品德與生活等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認識到今后實施新課標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深遠意義,這是會議最可貴的收獲,也說明會議開得適時,為明、后兩年開始實施新課程作了認識上準備,輿論上的準備和教學實踐上的準備。我想,這次會議歸納起來,有以下收獲:一、從三小的教學實踐堅定實施新課程的信心三小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數學主要以修訂大綱為指導,自然以試用大綱為指導,思品課以《小學思品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滲透新的課程標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學校領導和老師認識到,修訂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有一致的東西,如語文的修訂大綱和課程標準,在體現“時代性、人文性、實踐性、靈性、創新精神”方面精神基本一致,而新課標在“鮮明的理念”,“立體化的目標”及“有效的指導”方面又有新的發展。因此,實施修訂大綱,滲透課標精神,兩者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得益彰,既為實施修訂大綱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和實踐的空間,同樣為今后實施新課標新課程積累經驗。在實踐中,三小的領導和老師還認識到,根據修訂大綱修訂或編寫的教材,雖然不是實施新的課程標準的最佳載體,但它在體現新的教育理念,體現新的學習方式方面,還是有出色的表現。用好現行教材,就能在今后用好課標教材。從三小的實踐中,與會者認識到明、后兩年,我縣實行新課標新課程是可行的,是可以走好這一步的,從而堅定了實施新課程的信心。二、從三小的實踐看到實施新課標新課程的艱巨性三小的領導和老師在滲透課標精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課程目標的三維性與教學的實際效果存在不確定性;教師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不熟悉,不熟練或使用不當使教學效果存在不確定性;舊的教學觀念的頑固與盡早轉變教學觀念的要求之迫切存在極大的矛盾。從三小的實踐和體會中,與會代表感到實施新課標新課程的艱巨性。認識實施新課程的艱巨性,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才不會陷入盲目的樂觀。三、從三小的實踐體驗實施新課標的適時性三小在“滲透課程標準精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中,做到:領導有責任心,教師有積極性,學生有基礎。領導有責任心,從校長到教導主任到教研室主任,既分工又合作,使工作能有條不紊、深入地進行,在分管領導幾次出差的情況下,研討會籌備工作仍卓有成效地進行,足以說明領導班子的責任心和協調一致。教師有積極性,每個教師都能努力學習新課標,并付之實,和做好點滴經驗的積累。學生有基礎,由于老師都能致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態度方面,在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體驗等方面,都有了一個新的開端。好開端,待以時日,就有好基礎。從三小的實踐中,與會代表一致認識到,明、后兩年我縣開始實施新課標、新課程是適時的。在教學中“滲透課程標準精神,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還要做那些工作,下面提幾點建議:一、從三個維度認識學習方式的轉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綱要》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絕不單純是學習方法問題,而是涉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這在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有更具體的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有關“閱讀”的學段目標共有10條,其中涉及知識、能力的有7條,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3條,如“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活,對感興存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而且,每一條均涉及過程與方法的問題。《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1-3年級)就明確具體地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提出學段目標,并反復使用“經歷……過程”,體現了過程與方法。《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標準具體明確地從“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四個方面提出第一學段(1-3年級)教學目標。《科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九年義務教育3-6年級《課程目標》部分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三個方面提出學段目標。縱觀《綱要》和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是情感態度上的問題,要主動參與,樂于合作,樂于探究,另一方面才是學習方法的問題,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去感悟、體驗。如果只是把它單純地作為學習方法問題,那是認識上的以偏概全,在教學實踐中將出現嚴重的失誤。二、正確認識和充分發揮教師在轉變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思品與生活》都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各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概括各學科課程標準,教師的作用主要有:1、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思品與生活》指出:“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的教學方法要富有兒童情趣和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教師的言語動作要力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引導兒童自己得出學習的結論……。”可見,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有多重要。2、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品德與生活》指出:要“關注每一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發展”《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兒童在科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特點,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實現個性化發展。”3、根據學科特點,引導學生探究學科不同,探究方法也就不同,教師的指導也要不同。語文學科中的探究,是感悟和體驗,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數學中的探究,是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的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思品課中的探究,主要指在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中形成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揮,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科學教育,學生主要是學習科學探究,教師要“引導兒童自己得出學習的結論,盡量少用或不用專業術語和抽象定義,尤其要避免在教學過程的初始階段把結論告訴學生”。此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者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它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為前提,沒有學生個體的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無從談起。無論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學習要有學生的主動性。三、滲透課程標準精神,改進現行教材的教學在教學中“滲透課標精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是好高鶩遠,而是面向實際,適當超前,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抓手,改進現行教材的教學。為此,強調以下幾點:1、要把新課標的學習同學習修訂大綱(大綱)結合起來,并以修訂大綱(大綱)為主,找到新課標與修訂大綱(大綱)的共同點和新課標的發展處,全力實施修訂大綱,同時滲透新課標精神,使新大綱的實施有更高的起點,更廣闊的天地。2、要把新課標的學習同大修訂教材的學習實踐結合起來。在大修訂教材中,如何體現“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什么特點,要把它一一梳理出來,在教學中,既努力體現大修訂教材的特點,又要盡量彌補其不足,盡量體現轉變學生學習方式。3、要改進已掌握的教學技能和形成新的教學技能。新的教學理念如果不能轉化為相應的教學技能,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深入到教學中去。要努力掌握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教學技能,比如:(1)創設情境的技能。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模擬生活情境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適合學生體驗的條件,引發學生的思維等。(2)引導討論的技能。如,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全班的討論,討論的問題的提出,討論的時機的掌握,討論的引導等。(3)講解的技能。講解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給學生釋疑解惑等。還有開發課程資源的技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技能等。我們有不少老師在學習新課標中有不少好的設想,希望能在教學中和廣大老師一起完成從設想到技能的轉化,使更多教師和學生能從中受益。“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實施新課程的潮流勢不可擋,我們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勇于實踐,為我縣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精力和才智。

查看全文

語文新課標管理論文

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新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從理念到目標、從實施到評價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縱覽語文新課標的內容,主要凸顯了十大關鍵詞:

1.人文。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這一提法,符合母語學習的習得規律和語文能力形成的特點。

3.素養。"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可以說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

4.對話。"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新課標引進"對話"這理論,就是要讓學生從目前課堂上"被訓聽"、"被追問"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5.自主。"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查看全文

新課標背景中職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內容摘要:近年來中職學校招生規模逐步擴大,每年會向社會輸送大量技術型人才。中職語文教學雖然并非專業職業技術教學,但是也能夠發揮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學習的作用,關系著學生職業文化素養的提升,中職生通過語文課程學習,有利于發展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語文教學與專業課堂學習同等重要,這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思想理念,注重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確保語文在中職學校育人中的作用得到體現。本文將簡述中職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并探討了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中職語文;高效課堂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中職生也有了更高要求,但很多中職生科學知識水平不高,將注意力側重于專業技能掌握方面,語言表達水平不高。很多中職生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積極性不高,這需要教師加強引導,以新課標為教學指導,促使學生將更多精力放在語文課程上,保證中職語文教學目標逐步實現。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效果,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繼續學習等創造有利條件。

一.中職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在中職語文教育中,要求學生系統的學習語文知識,這在提高學生溝通交流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促使學生文化視野不斷拓寬,實現各項能力的提升,增強社會適應能力。語文這門學科有著工具性、人文性等特點,也是中職教學中需要重視的內容,關系著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由此可見,中職教育也要關注語文課程,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是每個教師需要深入探究的課題。對很多中職學校來說,對專業技能培訓比較關注,而語文等無法直接促進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提升的課程存在忽視的現象,不僅師資力量不夠雄厚,所需教學設備也配置不完善。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很多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語文,長時間下來學生語文學習效率難以實現提升。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中職學校教育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課程,這對中職學生專業學生有很大幫助。這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將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充分激發出來,促使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才能為今后職業發展鋪平道路。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標要求,采取多種方式構建高效課堂,提升語文學習水平。這樣學生才能積極、自主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實現全方位進步的目標,不僅在中職學校掌握了專業知識與技能,更實現了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