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貸款業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14:45: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外匯存貸款業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匯存貸款業務

外匯存貸款業務研究論文

外匯存款與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經營的主要信用業務。外匯存款是單位或個人將其所有的外匯資金(國外匯入匯款、外幣以及其他外幣票據等)存入銀行,并隨時或約期支取的一種業務。外匯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資金合理有效地用于社會經濟中去的一種業務。

一、外匯存款的核算

(一)外幣存款

外幣存款按存款對象可分為三種:

第一,甲種外幣存款。此種存款的對象為:各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商務機構、駐華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民間機構;在中國境外或港澳地區的中、外企業、團體;在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學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

第二,乙種外幣存款。此種外幣存款的對象為:居住在國外或港澳地區的外國人、外籍華人_港澳同胞、短期來華者以及居住在中國境內的駐華使館外交官、駐華代表機構外籍人員、外國專家學者、海外留學生、實習生等,還有按國家規定有個人留成外匯的中國人等。

查看全文

外匯存貸款業務核算研究論文

外匯存款與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經營的主要信用業務。外匯存款是單位或個人將其所有的外匯資金(國外匯入匯款、外幣以及其他外幣票據等)存入銀行,并隨時或約期支取的一種業務。外匯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資金合理有效地用于社會經濟中去的一種業務。

一、外匯存款的核算

(一)外幣存款

外幣存款按存款對象可分為三種:

第一,甲種外幣存款。此種存款的對象為:各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商務機構、駐華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民間機構;在中國境外或港澳地區的中、外企業、團體;在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學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

第二,乙種外幣存款。此種外幣存款的對象為:居住在國外或港澳地區的外國人、外籍華人_港澳同胞、短期來華者以及居住在中國境內的駐華使館外交官、駐華代表機構外籍人員、外國專家學者、海外留學生、實習生等,還有按國家規定有個人留成外匯的中國人等。

查看全文

外匯存貸款業務的核算

外匯存款與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經營的主要信用業務。外匯存款是單位或個人將其所有的外匯資金(國外匯入匯款、外幣以及其他外幣票據等)存入銀行,并隨時或約期支取的一種業務。外匯貸款是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資金合理有效地用于社會經濟中去的一種業務。

一、外匯存款的核算

(一)外幣存款

外幣存款按存款對象可分為三種:

第一,甲種外幣存款。此種存款的對象為:各國駐華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商務機構、駐華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民間機構;在中國境外或港澳地區的中、外企業、團體;在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學校、國有企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

第二,乙種外幣存款。此種外幣存款的對象為:居住在國外或港澳地區的外國人、外籍華人_港澳同胞、短期來華者以及居住在中國境內的駐華使館外交官、駐華代表機構外籍人員、外國專家學者、海外留學生、實習生等,還有按國家規定有個人留成外匯的中國人等。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轉移價格論文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資金轉移定價(FundsTransferPricing—FTP)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管理職能日益受到業界的廣泛重視。目前國內對FTP的研究主要在三個層面:第一層面主要集中在研究宏觀市場層面,包括金融市場的制度建設、資金市場基準利率的選擇以及市場即期收益率曲線的構建等內容;第二層面研究在當前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各商業銀行如何結合自身情況,生成適合本行實際業務的內部收益率曲線;第三層面則是研究如何將FTP運用于商業銀行的日常管理。但國內研究對于具體的價格設計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從轉移價格的溯源出發,在明確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本質和特征基礎上,給出一套適合國內商業銀行實際的價格設計方案。

西方商業銀行FTP的價格制定方法

FTP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銀行最早實施這一管理模式。在設計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及其實現機制的過程中,西方商業銀行已經制定了許多基本的原則,經過整理完善得到建立FTP體系的基礎。

首先是全面性原則。要為所有資產負債項科目制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這意味著,銀行內部要對全部資產支付籌資成本和費用,對所有負債和權益資本支付轉移價格。其次是專門性原則。商業銀行總行專門成立資金部負責制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傂匈Y金部既要負責商業銀行內部、外部資金的調配,又要負責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制定。再次是風險集中管理原則。FTP應該保證業務部門不受利率缺口風險的損害。最后是同一價格原則。同性質資金具有同一內部資金轉移價格,以避免內部套利的發生。

確定FTP價格的流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選基線——調整基線(若到此結束則為多重資金池)若繼續——選點定價格(單一資金池)”。下面將詳細地闡述FTP價格的確定過程:

選擇基礎的FTP價格指數曲線(選基線)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可行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迅猛發展,其業務收入已占總收入的60%左右,有的甚至達到80%以上,表外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管理的重心。而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以存貸款業務為主,雖然表外業務有所發展,但大部分僅局限于低收費或不收費的項目,發展十分緩慢。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SheetActivity,簡稱OBS業務)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外,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為社會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包括無風險的結算、、咨詢等業務和有一定風險的擔保、承諾、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等業務。

表外業務具有不運用或少運用資金;無風險和低風險;委托;低成本和高盈利等特征。所以發展表外業務對商業銀行而言,既可以獲取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增加銀行的優質客戶群體。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可行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迅猛發展,其業務收入已占總收入的60%左右,有的甚至達到80%以上,表外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管理的重心。而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以存貸款業務為主,雖然表外業務有所發展,但大部分僅局限于低收費或不收費的項目,發展十分緩慢。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SheetActivity,簡稱OBS業務)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外,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為社會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包括無風險的結算、、咨詢等業務和有一定風險的擔保、承諾、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等業務。

表外業務具有不運用或少運用資金;無風險和低風險;委托;低成本和高盈利等特征。所以發展表外業務對商業銀行而言,既可以獲取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增加銀行的優質客戶群體。

查看全文

金融機構存差原因論文

摘要:從1995年我國金融機構首次出現存差開始,存差就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學者把存差大小作為儲蓄增長相對過快,信貸增長相對不足,資金閑置和使用效率低的反映。今年4月,我國的存差歷史性的突破了10萬億元的大關,不少學者更進一步把存差的激增歸納成為金融對地區經濟增長支持不足。本文從宏觀角度入手,力爭找出近年來我國存差不斷增大的主要原因,為提出解決存差增長過快提供依據。

關鍵詞:存差準備金資產多元化

存(貸)差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與各項貸款的差額,存款大于貸款是存差,貸款大于存款是貸差。存款余額的增加、貸款余額的減少,以及兩者的同時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存差的出現。下面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對存差的出現進行分析。

一、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占用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動性。它最初的功能是保證商業銀行應對意外的支付需求,而現在已經演變為中央銀行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輔助性制度安排或工具。而超額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從形態上看,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存款準備金的出現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是變相的減少了可以發放貸款的總量,有助于存差的形成。

在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過程中,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過熱”,從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先后5次調整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特別是2006年7、8月中旬先后兩次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各0.5%,調整后比1999年高出了2.5%,達8.5%。另外,各大銀行在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大約在3%左右,兩者合計達到了11.5%左右。按照這一標準,2006年8月末的銀行存款中約有3.7萬億元準備金不能用于發放貸款。

查看全文

我國金融機構存差形成論文

摘要:從1995年我國金融機構首次出現存差開始,存差就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學者把存差大小作為儲蓄增長相對過快,信貸增長相對不足,資金閑置和使用效率低的反映。今年4月,我國的存差歷史性的突破了10萬億元的大關,不少學者更進一步把存差的激增歸納成為金融對地區經濟增長支持不足。本文從宏觀角度入手,力爭找出近年來我國存差不斷增大的主要原因,為提出解決存差增長過快提供依據。

關鍵詞:存差準備金資產多元化

存(貸)差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與各項貸款的差額,存款大于貸款是存差,貸款大于存款是貸差。存款余額的增加、貸款余額的減少,以及兩者的同時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存差的出現。下面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對存差的出現進行分析。

一、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占用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動性。它最初的功能是保證商業銀行應對意外的支付需求,而現在已經演變為中央銀行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輔助性制度安排或工具。而超額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從形態上看,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存款準備金的出現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是變相的減少了可以發放貸款的總量,有助于存差的形成。

在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過程中,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過熱”,從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先后5次調整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特別是2006年7、8月中旬先后兩次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各0.5%,調整后比1999年高出了2.5%,達8.5%。另外,各大銀行在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大約在3%左右,兩者合計達到了11.5%左右。按照這一標準,2006年8月末的銀行存款中約有3.7萬億元準備金不能用于發放貸款。

查看全文

淺析我國金融機構存差形成

摘要:從1995年我國金融機構首次出現存差開始,存差就一直備受關注,不少學者把存差大小作為儲蓄增長相對過快,信貸增長相對不足,資金閑置和使用效率低的反映。今年4月,我國的存差歷史性的突破了10萬億元的大關,不少學者更進一步把存差的激增歸納成為金融對地區經濟增長支持不足。本文從宏觀角度入手,力爭找出近年來我國存差不斷增大的主要原因,為提出解決存差增長過快提供依據。

關鍵詞:存差準備金資產多元化

存(貸)差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與各項貸款的差額,存款大于貸款是存差,貸款大于存款是貸差。存款余額的增加、貸款余額的減少,以及兩者的同時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存差的出現。下面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對存差的出現進行分析。

一、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占用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動性。它最初的功能是保證商業銀行應對意外的支付需求,而現在已經演變為中央銀行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輔助性制度安排或工具。而超額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從形態上看,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存款準備金的出現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是變相的減少了可以發放貸款的總量,有助于存差的形成。

在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過程中,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過熱”,從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先后5次調整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特別是2006年7、8月中旬先后兩次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各0.5%,調整后比1999年高出了2.5%,達8.5%。另外,各大銀行在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大約在3%左右,兩者合計達到了11.5%左右。按照這一標準,2006年8月末的銀行存款中約有3.7萬億元準備金不能用于發放貸款。

查看全文

淺究商業銀行匯率風險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單一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大大增強。而后,通過增加外匯市場主體、引進做市商制度、提供遠期和調期等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對外匯資源的配置開始發揮一定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實現了有升有降的小幅雙向波動,總體上呈升值態勢??傮w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平穩實施,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和人民幣匯率向合理、均衡水平過渡奠定了基礎。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長期習慣于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商業銀行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在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如何盡快提高管理和駕馭匯率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求新的機遇,成為當前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面臨的匯率風險

2004年6月通過的《巴塞爾委員會新資本協議》,把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一起并稱為商業銀行經營的三大風險,而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則是商業銀行經營面臨的主要市場風險。

商業銀行經營中匯率風險主要是由于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以及幣種和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通常,我們把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三種類型。

(一)交易風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