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經驗范文

時間:2023-03-28 20:3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匯經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外匯經驗

篇1

1979年以前,我國依據“量入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實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為主的統收統支的外匯管理體制,外匯儲備數額每年基本在5億美元左右。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出口貿易多年保持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加。1996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突破2000億美元,2002年突破4000億美元,2004年達到6099億美元,2005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達到了8188億美元,2006年10月我國的外匯儲備超過了一萬億美元,最新數據2007年9月顯示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了14336億美元。持有如此巨額外匯儲備,機會成本巨大。因此,在充分考慮我國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同時,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經濟效益和資產回報率已成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2國際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成功經驗

2.1日本

1993年末日本外匯儲備達956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長期位居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到2006年11月底,日本外匯儲備仍高達8969.49億美元,其中外國證券7509.89億美元,外匯存款1249.56億美元,黃金儲備159.11億美元。從實際情況看,巨額外匯儲備不僅沒有給日本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帶來了較好的投資回報。2005財政年度,日本外匯儲備海外證券投資收益達788.79億美元。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由財務省負責,財務省主要通過日本銀行的外匯資產特別賬戶進行儲備管理,日本銀行按照財務省制定的目標和決策對儲備進行日常管理。針對日本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途徑,日本銀行把大量買入美元改為大量賣出美元。為了避免大量美元被拋進外匯市場導致美元暴跌,日本采取既控制外匯儲備規模、減少過剩外匯儲備,又避免沖擊美國經濟引起美元暴跌的措施。為此,日本銀行利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外匯儲備的有利時機,在2004年第一季度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急剎車之后,已快有兩年未進行買入美元的市場干預了。2004年,中國和“四小龍”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了2603億美元,約相當于日本銀行第一季度美元買入額的2.3倍多;2005年,中國外匯儲備又增加2089億美元。由于中國和“四小龍”迅速增加的外匯儲備足以抬高美元匯率、遏制日元升值的勢頭,日本銀行就見機行事,及時停止了大規模買入美元的市場操作。

2.2新加坡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系,是由財政部主導或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共同主導,由政府所屬的投資管理公司進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所謂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就是在滿足儲備資產必要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多余儲備則單獨成立專門的投資機構拓展儲備投資渠道,延長儲備資產投資期限,以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水平。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采用的是財政部主導下的GIC+Temasek+MAS體制。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新加坡經濟增長強勁、儲蓄率高以及鼓勵節儉的財政政策,新加坡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即新加坡的中央銀行,是根據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于1971年7月1日成立的。MAS持有外匯儲備中的貨幣資產,主要用于干預外匯市場和作為發行貨幣的保證。新加坡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控股負責。1981年5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成立。GIC主要負責固定收入證券、房地產和私人股票投資。它的投資是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和長期回報。其投資領域除了美、歐政府債券之外,也投資于股票、房地產以及直接投資,目前管理的外匯儲備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規模位居世界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

淡馬錫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企業。淡馬錫原本負責對新加坡國有企業進行控股管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淡馬錫利用外匯儲備投資于國際金融和高科技產業,至今公司資產市值達到1003億新元。淡馬錫的主要職能是對本國戰略性產業進行控股管理的同時,提升新加坡企業的盈利水平和長期競爭力。淡馬錫的投資原本主要在新加坡,但由于新加坡地理和市場空間狹小,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淡馬錫已經開始調整投資結構,大規模投資國外金融、高新技術行業。

2.3挪威

挪威外匯儲備的管理采取的是財政部和挪威央行聯合主導下的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加挪威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市場操作部體制,挪威也實行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戰略。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凈出口國,隨著石油收入的快速增長,挪威于1990年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外匯儲備的積極管理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財政部對石油基金的管理負責。挪威銀行于1990年開始對外匯儲備實施多層次管理,以全部外匯儲備建立了貨幣市場組合、投資組合以及緩沖組合。其中,貨幣市場組合以高流動性的國內貨幣市場工具投資,滿易性和預防性需求;投資組合以全球配置的權益工具和固定收益工具投資,滿足盈利性需求;緩沖組合,也就是政府養老基金,以油氣資源導致中央政府現金流入為資金來源,通過積極的海外投資滿足發展性需求。并且,外匯儲備資產可以根據貨幣政策、匯率政策以及國內經濟形勢需要,在貨幣市場組合與投資組合之間劃轉。截至2006年9月,投資組合、貨幣市場組合、緩沖組合在挪威外匯儲備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4.8%、3.58%、1.61%。其中投資組合是全部外匯儲備組合投資的主體,投資涉及42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

2.4中國香港

香港外匯基金成立于1992年,目前規模已超過一萬億港元。據統計,從1993年到2004年,香港外匯基金的復合年度回報率為6.7%,總體上取得了較好收益。外匯基金運作的目標是保障資本長期購買力,維持貨幣和金融穩定。外匯基金的具體運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外匯基金的機構控制與人員管理。根據《外匯基金條例》規定,財政司司長掌握基金控制權,但行使權力時必須首先咨詢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具體運作授權于財政司司長委任的金融管理專員。其次,確定合理的投資組合政策、投資基準和專業的投資管理團隊。①外匯基金分為支持組合和投資組合兩個不同組合來管理,支持組合主要持有為基礎貨幣提供足夠支持的流通性極高的美元證券,投資組合則主要投資于經合組織(OECD)的債券和股票市場以保證資產長期購買力。②投資基準規定了外匯基金對各國資產類別的投資比重及貨幣分配。一般來說,外匯基金資產的77%分配于債券,其它為股票及有關投資。貨幣方面,88%分配于美元區,12%為其它貨幣。由于金融環境的變化及市場的波動,投資基準會被定期修正以規避風險和實現收益最大化。③投資組合中的證券組合由金融管理局管理,而金管局通過外聘基金經理來負責具體的投資工作。外聘的基金經理主要分布于13個世界金融中心,管理部門通過增加雇用基金經理的數目和類型,以使投資分散于不同市場和資產類別。這些投資資產主要存放于幾個主要的全球托管人那里。再次,風險管理。外匯基金內設風險管理及監察處,負責選定投資基準,并對市場、價格、信貸等風險及外聘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與個人績效作出評估。我國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外匯基金通過外聘基金經理,在風險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投資知識和經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鑒及啟示

3.1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要多元化

據估計,我國外匯儲備總余額的70%左右為美元資產,20%左右為歐元資產,其余是包括英鎊、日元和韓元在內的其他貨幣資產。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過于單一,主要還是以美元資產為主。

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美元將以緩慢的速度溫和貶值。美元的貶值預期將使我們以美元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外匯儲備遭受資本損失,這構成了我們在儲備增量中減持美元的基本動機。另一方面,歐元區經濟復蘇進程依然脆弱,而日本經濟盡管消費疲弱,但自2002年2月開始的增長周期已經進入第58個月。雖然對各個貨幣區經濟進行準確預測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在照顧國際貿易構成和盡量減少匯率風險之間進行權衡,我國必須逐步實現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多元化,逐步減少美元儲備比重,增持歐元、日元,以及韓元、澳元、新加坡元等,藉以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幣種配置。

3.2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要多元化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多為美國國債、住房抵押貸款擔保證券和高投資級別的公司債券等,這些債券資產雖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動性,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要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以保證儲備資產購買力的穩定。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資產的配置。

(1)在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背景下積極地投資于非洲、拉美和中亞等的資源性項目。直接投資于這些項目比建立石油儲備在穩定能源價格和國家安全方面更加有效。

(2)增加黃金儲備的份額。我國的黃金儲備自200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1929萬盎司的水平。2003年以來國際金價從200多美元大漲至600多美元,在金價大幅上漲和美元貶值的背景下,增持黃金儲備對于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具有積極意義。

(3)在逐步開放資本項目管制和先期“藏匯于民”政策背景下,鼓勵資本流出,進一步擴大民間持匯,一方面民間持有的部分外匯不會形成央行“外匯占款”對應的本幣投放;另一方面,這也可以分散央行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

(4)在國際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支持企業走出去”,支持社?;?、商業銀行和工商企業等實體投資于國內外企業股權。股權投資具有比債權投資更高的收益率,當然更高的收益率對應著更高的風險,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一定的風險分擔機制來鎖定央行承擔風險的份額。

參考文獻

[1]榮立予.從體制改革入手改革中國外匯儲備管理[J].山西金融,2002,(1).

[2]關路.關于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3,(9).

[3]吳念魯.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探討[J].國際金融研究,2003,(7).

[4]胡慶.完善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建議[J].西南金融,2004,(4).

[5]王洪升.石油儲備:能源安全的防火墻[J].新安全,2006,(3).

[6]郭曉峰.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管理之探討[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6,(12).

篇2

關鍵詞:外匯衍生品;NDF;墨西哥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892(2009)01―0059―05

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上的外匯衍生產品日益豐富。但無論從交易規模還是發展速度上看,外匯衍生品的離岸市場都遠遠領先于在岸市場。由于離岸市場不受監管,交易價格不僅能反映人們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未來預期,也有可能影響在岸市場的人民幣價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我國遭受喪失人民幣匯率定價權的威脅。同時,面對人民幣衍生品在國際離岸市場上蓬勃發展的態勢,積極推動人民幣在岸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爭奪人民幣匯率定價權已成為大勢所趨。然而,人民幣目前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化的匯率決定機制,降低了市場參與者進行人民幣匯率投機、套利與套期保值的交易需求;而且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管制以及相應的結售匯制和實需原則,也極大地抑制了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規模。因此,我們應如何積極推動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呢?

縱觀世界,不少國家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全球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有兩種不同的演進方式:一是由市場主導,在強烈的避險動機、巨大的獲利機會和成熟的市場主體的共同力量作用下,形成監管模式和交易品種都較為成熟的交易市場,如英、美等國;二是由政府主導,在國內市場發展動力不足或出現問題時,由政府法規和命令來引導外匯衍生品市場的走向,如我國和墨西哥在整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程中,政府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深入考察墨西哥和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盡管市場背景和發展進程不盡相同,但墨西哥仍然為我國在何時開放投機需求、央行的作用、市場結構、市場影響以及離岸市場挑戰的應對策略等五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

一、墨西哥與我國的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路徑比較

(一)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路徑

墨西哥的外匯衍生品最早出現在離岸市場上。1972年,墨西哥在實行外匯管制和釘住美元匯率制度時,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首次推出的外匯期貨就是墨西哥比索期貨交易。但由于當時墨西哥比索嚴格釘住美元,兩者之間的匯率幾乎是固定的,因此比索期貨并無太多炒作價值,交易量非常有限。1982年后,墨西哥在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下實施資本項目自由化,但這一政策組合具有無法調和的內在矛盾:開放的資本市場允許外資自由進出,而近乎固定的匯率則使比索的供求無法均衡。在通脹率高于美國、墨西哥比索高估和經常項目逆差的情況下,對墨西哥比索貶值的投機盛行。1985年10月,墨西哥中央銀行被迫禁止墨西哥銀行在芝加哥外匯期貨市場上到期交割比索,比索期貨市場停頓。在1985年至1994年比索大貶值前的10年間,墨西哥國內惟一存在的外匯市場只有銀行間外匯保值市場。在此期間,墨西哥中央銀行在這一市場上曾通過干預即期外匯交易來穩定匯率,也曾通過在銀行間市場上賣出比索看跌期權來減少匯率波動。但此期間的墨西哥國內銀行間的外匯保值市場,基本上為外匯現貨交易。

20世紀90年代初,墨西哥比索釘住美元與資本項目自由化的內在矛盾日趨激化,許多投機者預測墨西哥比索將貶值,由此引發了大量墨西哥比索離岸NDF交易的出現。當時,許多貨幣經紀商加入了NDF市場,其經紀功能提高了NDF交易的效率和流動性,使得墨西哥比索離岸NDF成為當時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NDF交易。與此同時,國內外匯市場上的遠期交易也開始出現。

1994年的金融危機和1995年的比索匯率自由浮動,給墨西哥外匯衍生品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墨西哥中央銀行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監管改革,放開了投資境外外匯期貨的管制,積極推動墨西哥比索/美元外匯市場的發展:1994年,墨西哥中央銀行允許外國銀行在墨西哥境內設立分行,以及墨西哥政府恢復CME的比索期貨交易并允許該交易通過墨西哥清算系統結算。自此以后,CME的比索期貨交易發展迅速。比索浮動后,墨西哥比索離岸NDF市場逐漸在CME的墨西哥比索期貨的替代下,規模日漸縮小。國內的“貨幣保值”市場也被取消,遠期交易則因需求日增而獲得了大發展。1996年10月,墨西哥中央銀行消除禁令,允許本國銀行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遠期產品的交易,進一步促進了遠期產品市場的發展。接著,墨西哥中央銀行相繼推出期權、貨幣掉期等新的金融衍生品,并允許獲得監管當局批準的金融機構在期貨市場及OTC市場開展外匯期權業務(王宇等,2005)。1998年12月,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Mexican Derivative Exchange,MexDer)成立,美元/墨西哥比索期貨成為墨西哥國內首只外匯期貨。2005年,歐元/墨西哥比索期貨開始在交易所內交易。2006年7月,美元期權上市。

這樣,墨西哥比索的外匯衍生品市場目前大致可以分為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在岸市場又由前述的OTC外匯衍生品市場(主要是銀行間市場)和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內的外匯期貨期權構成;而OTC交易規模遠大于場內交易規模。離岸市場則以CME的墨西哥比索期貨和期貨期權為主。從市場份額來看,在岸市場遠遠大于離岸市場,但CME的墨西哥比索場內衍生品交易又遠大于墨西哥國內交易所的外匯衍生品規模。

(二)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路徑

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銀行就開始客戶進行境外外匯期貨、期權、互換等業務,開創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衍生品交易的先河。1992年6月,上海外匯調劑中心首次推出外匯期貨交易,交易的外匯品種有美元、英鎊、德國馬克、日元和港幣。1995年“3?27國債事件”導致國債期貨市場倒閉,整個衍生品市場陷入停滯,直到1998年可轉債的發行才稍有起色。2004年2月,我國開始實施《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針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法規。該《辦法》從市場準入、內控機制、風險管理、處罰措施等方面,對我國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進行了總體規范。

2005年8月10日之前,中國外匯衍生品品種主要包括:人民幣與外匯間的衍生品交易即遠期結售匯交易、外匯間衍生品交易和離岸NDF交易。2005年8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促進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的重要舉措,其中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開展遠期外匯交易,并允許具備一定資格的市場主體開展掉期交易。除此之外,還有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NDO)、掉期(NDS)、與NDF掛鉤的存款、人民幣結構

性票據等多個交易品種。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上半年,我國在岸銀行間人民幣外匯遠期和掉期交易的成交金額僅為1440.44億美元,而同期人民幣離岸NDF的成交規模卻高達7500億美元左右。

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在岸與離岸市場的這一規模差異深受各界關注。NDF全稱為Non-deliverable Forward,是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其最重要特征在于NDF遠期合約到期時,由于存在貨幣自由兌換的限制而無法進行本金交割,只能采用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進行凈額結算。而一國正規外匯遠期市場中的遠期合約,由于符合政策規定,到期時可以進行貨幣兌換。例如,在境外離岸市場上交易的人民幣/美元NDF合約到期時,就統一采用美元進行凈額結算,以規避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限制;而在岸銀行間人民幣/美元遠期合約到期時,則因符合外管局規定,可以進行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兌換。NDF市場通常位于離岸市場上,不受監管與約束,主要由希望規避外匯制度約束的國際交易者組成。

無論從金融市場機理還是國際經驗來看,由于交易的低成本、便利性和靈活性,當一國貨幣的遠期市場比較發達時,市場信息往往先在遠期市場上體現而后傳導至即期市場,遠期市場成為引領即期價格的定價中心和波動來源。從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現狀來看,顯然位于離岸市場、不受監管的NDF市場相對發達、影響較大,從而存在NDF引領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人民幣匯率定價權的可能。2006年8月,CME推出人民幣期貨期權交易,也表明了其看好人民幣衍生產品的市場前景。

由兩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之處,但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墨西哥經歷了從固定匯率到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的轉變,經歷了資本項目自由化的沖擊;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與其匯率制度的變遷,和金融危機的演變有著密切的聯系;墨西哥金融管理當局在其外匯市場的開放及衍生產品的發展中,在市場監管、交易所發展和應對離岸市場沖擊等方面都發揮著主導作用。而我國目前正處于由固定匯率向浮動匯率制度的過渡階段,各種外匯衍生品的推出和外匯交易制度的放開,也與匯率制度的變遷緊密相關。此外,墨西哥的外匯衍生品在岸市場曾受到離岸NDF市場的威脅,這與我國目前的情況極為相似。因此,考察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變遷,可以獲得很多有益的借鑒。

二、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對我國的經驗借鑒

(一)對外匯衍生品的影響分析

1.外匯衍生產品與即期匯率的關系

1998年,Christian Jochum和Laura Kodres就新興市場國家外匯期貨交易對現貨市場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他們運用1995年4月25日到1997年4月4日的數據,分析了CME的墨西哥比索期貨價格與比索現貨匯率的關系,發現墨西哥比索期貨的交易降低了現貨市場的波動性,使得現貨市場更加平穩;同時方差分解結果也表明,墨西哥比索現貨市場的波動主要來源于現貨市場自身而非源于期貨市場。另外,他們還發現墨西哥比索期貨市場對信息的反應速度要快于現貨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央銀行對期貨市場的干預一定會降低現貨市場的波動。本文認為,雖然單憑一些特定期間和特定方法的研究結果,并不能完全描繪外匯衍生品市場對即期匯率的影響,但至少可以得出結論:外匯衍生品交易并不一定會對即期匯率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

但是,衍生產品始終是一把雙刃劍。在匯率市場化的正常情況下,外匯衍生品通常不會增大匯率的波動;但在宏觀經濟和政策面存在問題、發生金融危機時,外匯衍生品的交易通常會助長投機,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之一。如墨西哥20世紀90年代初離岸市場和國內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資金大量拋空比索,對比索匯率造成極大壓力,是導致1994年比索惡性貶值以及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外匯衍生品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理論界普遍認為,在過去的10-15年間,衍生品的推出對促進國際資本流動發揮了極大的作用(Peter,1998;Dodd,2001)。單就外匯衍生品的發展而言,它的推出為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渠道,因此能有效地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從宏觀經濟基本面來看,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推出以來,并無證據表明其具有顯著的不利影響。1998年,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等不利因素的沖擊下,墨西哥政府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實現經濟增長4.8%。2000年墨西哥經濟增長高達6.9%,居拉美國家首位。2001年受美國經濟減速和石油價格波動影響,經濟負增長0.3%,但宏觀經濟總體保持穩定,金融市場監控有序。擺脫金融危機之后,墨西哥的GDP一直按照比較穩定的速度增長,FDI一直處于較平穩或增長的狀態,外匯儲備也在逐年增加。此外,1996-1999年墨西哥的通貨膨脹率分別為27.7%、15.7%和18.6%,而近年來墨西哥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目標,將通脹率維持在4%左右。所有跡象均表明,墨西哥外匯衍生品交易并未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相反,宏觀經濟狀況的改善為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在國內市場,自央行于2005年8月推出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的各項措施以來,總體上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保持在相當穩健的水平上,經濟增長、物價和外貿形勢都相當良好,如2006年GDP增長達到10.6%,外貿順差達到1770億美元(王元龍,2007)。這也說明宏觀經濟與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二)在固定或釘住匯率制度下不宜開放外匯衍生品的投機需求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同時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因而在外匯市場中實行實需原則,不允許基于投機需求的外匯交易。而要推動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深入發展,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市場化、資本項目自由化和放開投機需求都是必需的步驟。但其中的先后順序是非常重要的,次序不當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不良影響。墨西哥的經驗向我們表明,在固定或釘住匯率制度下不宜開放外匯衍生品的投機需求。

在固定或釘住匯率制度下,匯率常常偏離其均衡價格。此時如果放開國內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投機需求,必然對固定或釘住匯率產生沖擊。特別是像墨西哥這樣先實現資本項目自由化,后推行匯率市場化的國家,開放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投機需求必將導致致命的結果。因為外匯現貨與衍生品之間的套利行為必然對現貨匯率造成巨大壓力。這也正是為什么在實行釘住匯率期間,盡管墨西哥比索的離岸衍生品交易非?;钴S,墨西哥中央銀行仍然抑制國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直到1994年墨西哥比索匯率自由浮動。據此本文認為,開放國內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投機需求,推動更多的外匯衍生品交易的發展,應該以匯率的市場化作為基

礎,否則將對中央銀行維護匯率水平造成極大的壓力。

2007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在CME交易墨西哥比索期貨的投資者進行了調查,分別統計了1999年以來交易的套期保值頭寸和投機頭寸。圖1是調查結果的一個反應,其左縱軸是投機頭寸的變化,右縱軸是比索匯率的變化。雖然圖1僅對離岸外匯期貨投機頭寸與匯率變化的關系做了一個初步的分析,但的確向我們揭示了外匯衍生品市場上的投機頭寸和匯率的變動是高度相關的。

(三)外匯衍生品市場結構應以OTC市場中的外匯遠期和掉期為主

在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規劃中,存在一些與市場結構有關的問題,包括應以OTC市場還是以場內市場為主、具體應以何種外匯衍生品為主、發展路徑如何選取等。從市場整體結構來看,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中最重要的是OTC市場,這與世界各國的經驗都是一致的,是由外匯衍生品交易的市場需求天然決定的。從發展路徑來看,墨西哥外匯衍生品市場基本經歷了從簡單產品到復雜產品、從初級市場到高級市場的漸進過程,這同時也是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經驗。從產品結構來看,在墨西哥比索衍生品的OTC市場中,市場份額最大的是外匯掉期,其后依次是外匯遠期、外匯期權和貨幣互換;在交易所市場中,主要是外匯期貨,而外匯期權交易量很小。這與其他國家的經驗也很相似。我國在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中,也應當把外匯掉期與外匯遠期市場建設作為重點。

(四)墨西哥中央銀行在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中的作用與監管經驗

墨西哥的外匯衍生品市場是相對發達的,墨西哥中央銀行在這個市場的發展和監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主導作用。這對我國很有借鑒意義。 從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來看,墨西哥中央銀行起到了控制發展節奏的重要作用。在1995年墨西哥比索匯率自由浮動以前,墨西哥中央銀行抑制了國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并對CME市場上的比索期貨和離岸NDF的投機交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政策;匯率自由浮動之后,墨西哥中央銀行轉而積極推動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包括放開境外外匯期貨的投資限制,推動遠期市場的發展,推出OTC市場上的外匯掉期、外匯期權等衍生產品,推出外匯期貨和交易所外匯期權等。

而墨西哥對外匯衍生品的監管是由中央銀行負責的。墨西哥中央銀行至今仍對參與OTC外匯衍生品市場的交易者實行嚴格的審查和監管,其主要標準為機構的信用等級。只有得到監管當局批準的銀行、交易商、經紀商、其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才能進入這個市場。在具體的風險管理方面,墨西哥中央銀行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來防范市場風險,例如建立有關外匯風險敞口的主要框架,要求包括商業銀行和經紀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必須遵守,并規定了機構可以投資的產品和市場以及外匯風險敞口;同時還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流動性要求等。在具體監管方式上,墨西哥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外匯衍生品交易實行較為嚴格的在線監管,即要求從事外匯交易的金融機構必須通過電子方式報送逐筆交易信息。報送的內容包括進入國內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每筆交易的產品類別、交易對手、交易幣種和交易量。中央銀行如要了解市場趨勢,主要通過交易數據,并隨時與商業銀行溝通了解市場情況。由于數據涉及商業銀行客戶資料,墨西哥中央銀行承諾每日銷毀有關數據。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比索自由浮動和推出外匯衍生品之后,墨西哥中央銀行對外匯衍生品市場雖然實行較為嚴密的監管,但更多地還是通過對交易信息的收集與觀察,通過對交易者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來實現。這種做法是比較值得借鑒的。

(五)離岸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應對策略應以疏導為主

墨西哥中央銀行對離岸外匯衍生品采取的不同策略,對于我國很有借鑒意義。

對于CME的比索期貨,在釘住匯率的情況下,墨西哥中央銀行曾一度禁止墨西哥銀行交割到期的比索期貨,使其基本停頓;但到了1995年,在資本項目自由化和匯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墨西哥中央銀行恢復比索期貨交易并允許該交易通過墨西哥的清算系統結算,放開了投資境外外匯期貨的管制,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對其持鼓勵態度。

對于離岸NDF,墨西哥中央銀行在20世紀90年代初允許國內銀行參與離岸NDF交易,試圖通過在岸化將其更多地納入監管。1994年金融危機以后,資本項目的自由化與浮動匯率制的政策組合,使得NDF的交易需求自然消失;與此同時,墨西哥中央銀行通過大力發展國內OTC市場與場內交易市場,將對匯率風險管理、套利和投機需求引導到國內OTC和交易所市場中來,從而納入中央銀行監管的范疇,在岸和離岸NDF交易規模日漸縮小乃至消失。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宏觀經濟與政策面因素導致離岸市場的交易尤其是投機交易盛行時,在制度因素無法完全改變的條件下,離岸市場在岸化等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但無法根本消除離岸市場的負面影響。最根本的措施是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自由化。同時,墨西哥中央銀行的應對策略以疏導為主,如CME的墨西哥比索期貨交易雖屬離岸市場,但其屬于場內交易,交割通過墨西哥中央銀行的清算系統進行;墨西哥OTC與交易所的外匯衍生品市場均在中央銀行的監管之下。這樣的舉措,實際上是將外匯衍生品交易基本都納入中央銀行的監管范疇,是比較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三、結論

篇3

論文摘要:從中國現今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現實入手,分析了中國外匯儲備過剩的現狀,指出了現今過度的外匯儲備所帶來的困境,如通貨膨脹的積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以及資源的損失等問題,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

1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現實分析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以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外匯儲備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普通提款權和特別提款權。中國黃金儲備的各年變動量均為零,特別提款權等3個小項目在儲備資產增減額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所以儲備資產變動主要表現為外匯儲備的變動。在中國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幅度和外匯交易會員持有頭寸一直受到嚴格限制。因此在中國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雙順差”的制約下,外匯儲備只是中央銀行為了使外匯市場出清而被動交易的結果。其實,在固定匯率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下,中央銀行始終有干預外匯市場的義務和動機。這很有可能使國家外匯儲備的實際持有額與適度規模不相稱。1994-1997年,中國外匯儲備年平均增加額為301.21億美元,經過1998-2000年的低速增長后,2002年開始高速增長,到200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達1萬億美元,至2007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達1.53萬億美元。

但外匯儲備額并不是越多越好。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一些國家外債規模的擴大,一些經濟學家從外債與外匯儲備應保持一定的正比例關系這一角度來分析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即一國應把外匯儲備維持在其外債總額的40%左右。以外債規模來度量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標準,強調的是外匯儲備的支付和償債功能。用這一標準來衡量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中國存在嚴重的外匯過剩。

2過度外匯儲備的困境

外匯儲備的積累和減少是針對外部失衡而采取的臨時性緩沖政策。當出現外部失衡時,一國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選擇調整還是融資。如果選擇以融資為主,則主要是通過使用國際儲備來維持經濟穩定。如果選擇以調整為主,則必然要采取針對國際收支逆差的需求緊縮政策。因此,盡管各國的情況不同,但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保持適度的國際儲備規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過多地持有外匯儲備,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1)大量外匯儲備會積累通貨膨脹,降低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外匯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并持有的,它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項就是對外占款,而外匯占款構成中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體部分。由于中國目前債券市場還不發達,債券規模不大,根本滿足不了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于是為了對沖大規模的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央行不得不發行央行票據進行對沖,以阻止基礎貨幣投放過多所導致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但如此大規模的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發行嚴重制約了中國的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如果不發行央行票據對沖大規模的外匯占款,則勢必由于基礎貨幣投放過多而引發通貨膨脹。

(2)大量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匯率有很大的升值壓力。持續擴大的國際收支順差,造成了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明顯失衡,在中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政策操作下,其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這使人民幣處于不斷增大的升值壓力下。事實上,盡管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但必須承認,經常項目與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的存在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形成的關鍵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幣的升值勢必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對促進就業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3)外匯儲備過多會導致資源的損失。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主要為美元,外匯儲備的利用主要是投資于美國的國債,這從經濟上來看極不合算。第一,持有美元儲備意味著向美國上繳鑄幣稅。據美聯儲估計,美國每年獲取的鑄幣稅高達1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第二,存在利差損失。作為發展中國家,從國際金融市場籌措資金時要被強加風險溢價,而把外匯儲備投向流動性高的“安全資產”,即美國國債,則只能獲得很低的回報率。第三,美元匯率的變化導致美元儲備賬面損失。如近年來美聯儲連續下調其主要利率,結果使美元與歐元、日元匯率持續貶值,這給中國外匯儲備帶來了巨大的賬面損失。

3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出路

綜觀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原因,既有經濟層面的,但更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從經濟運行層面來說,外貿需求仍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因此貿易項目的順差仍將繼續。WTO過渡期的結束、服務項目的開放、外資并購的加速等因素使我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基地,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進入使資本與金融項目保持順差。中國國際收支仍將保持“雙順差”的局面,因此中國的外匯儲備仍將維持高增長。外匯儲備高增長的困境促使我們必須探討出路。外匯儲備高速增長的出路是一方面在既定的國際金融體系內提高對外匯儲備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尋求某些制度上的創新,破解外匯高儲備之兩難。

(1)改革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反觀眼前的外匯儲備問題,妥善管理才是較為現實可行的做法??墒且{整美元主導的資產結構,卻缺乏足夠的可替代資產。歐元前景雖被較多人士看好,但也難以承接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資產的轉換;日元自顧不暇,波動太大,日元計值債券市場發展滯后,流動性也不夠。至于增持部分與中國貿易量大的亞太經濟體貨幣,如韓元、澳元、新加坡元等,都不可能分流大部分美元儲備資產。而短期內將美元國債調整為美元公司債券或政府擔保的抵押債券,也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改革外匯儲備管理體制,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逐步調整單純利用外匯儲備平衡和干預外匯市場、維持國際支付、增強金融體系穩定性、防范金融危機的功能,加快金融制度的微觀變革,增強金融體系穩定性;通過適當的國際儲備管理戰略,協調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關系,使匯率政策兼顧內外部經濟的平衡,制定將外匯儲備在國際收支、戰略資源和軍事政治等領域運用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從單純服務于匯率、貨幣政策轉化為服從國家整體戰略。

第二,借鑒美英日、歐盟、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經濟體的經驗,由國務院牽頭,組成財政部、發改委、央行等部門參與的國家外匯儲備管理委員會,制定運用儲備干預外匯市場的戰略及儲備管理的指引意見,建立統一、多層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區分戰略決策和策略執行。

第三,通過多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外匯儲備經營機構,設立外匯平準基金,并將中央匯金公司納入財政框架之下,將其轉換為國有金融控股公司,增強匯金運作的透明度,剝離其為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的功能,并為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外匯融資。

最后,制定詳細的外匯儲備結構調整計劃,實現儲備資產的幣種多元化、資產多樣化與多個市場的選擇,逐步推進,優先在增量資產中實施。當然,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調整將是緩慢和長期的過程,而且應保持政策操作的隱蔽性,從而將短期的外匯市場波動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幅度。

(2)促進中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鼓勵外資企業境內融資。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些產業和企業已具備國際競爭力,有些產業還出現了過剩的生產能力,急需進行產業調整,客觀上提出了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要求。因此促進中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積極主動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既是進行產業調整的需要,也是緩解巨額的外匯儲備壓力的一個舉措。

由于國內儲蓄水平的提高,可以說中國資本已經比較豐富。但外國直接投資除了資金上的作用外,還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以及制度上的好處。因此,可以采取鼓勵合資企業向國內銀行借款,在國內發行股票和債券等形式獲得融資,減少外國直接投資中的資金流入的規模,而這又不會影響中國引進外國技術。另外,取消對外國直接投資的稅收優惠,為國內企業的發展創造與外資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有效利用外資的積極作用,抑制大量外資進入對外匯儲備造成的壓力。

(3)擴大消費需求,緩解由于經濟失衡而出現的貿易順差。

經過連續幾年的外貿高速增長,200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2萬億美元,貿易依存度超過67%,遠遠超過日本和美國,如此高的貿易依存度蘊藏著很大的風險。在對外貿易高增長的背后,中國國內消費率卻連年下降。從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可知,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經濟系統的內部不平衡需要相應的外部不平衡來彌補。中國目前內部不平衡的情況是國內儲蓄大于投資,內需不足,相應的外部不平衡主要是對外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增加。因此,我們認為解決外部不平衡的根本舉措還在于解決內部不平衡,就中國而言,關鍵就是要擴大消費需求。

(4)積極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發展,促進亞洲區域貨幣合作,最終實現減持外匯的目標。

繼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亞國家積極探討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在《清邁協議》、亞洲債券基金及對話與監控機制的基礎上(包括東盟監督機制、馬尼拉框架組、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組織),進一步討論了東亞貨幣體系安排。同時,東亞國家在國際儲備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了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發展亞洲債券市場有助于吸收亞洲各經濟體的大量外匯儲備,防止大量資金在投向美國和歐洲市場后又回流的不利狀況,并將本地區的儲蓄在該地區內使用。而中國應大力推動人民幣債券在東亞國家的發展,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在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的高額外匯儲備,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減持美元外匯儲備。

4結論

中國的外匯儲備高增長是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結果,同時也是因國內經濟不平衡而過度依賴外部需求的表現。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探討高外匯儲備的綜合管理政策,另一方面,還需從多角度入手,化解經濟增長中的結構性矛盾,擴大消費需求,以保持內部平衡的方式化解外部不平衡。鑒于當前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國應該充分利用高外匯儲備的優勢,協同東亞高外匯儲備國家,通過合作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最終實現貨幣合作的目標。中國應在此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東亞貨幣合作中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同時,東亞各國也需要通過協調和磋商,不斷加強其自身內部的貨幣合作,而這可能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麥金農.美元本位下的匯率——東亞高儲蓄兩難[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2]李揚,曹紅輝.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研究[J].日本學刊,2005,(1).

[3]亞洲開發銀行編.東亞貨幣與金融一體化:發展前景[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4]李素琴.中國外匯儲備過剩的原因、負效應及其對策[J].新金融.2006.

[5]傅自應.中國外貿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J].中國對外貿易.2007.

篇4

強調多元參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西方社會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危機,特別是社會福利改革運動的興起,一些國家強調“參與式治理”,即國家力量與社會力量、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以及公民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強調“多中心治理”和“協作式治理”,政府、市場、社會三大主體不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標的 “伙伴式關系”,在地位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合作來解決問題。

政府向市場和社會放權,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體制。例如,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在英國撒切爾夫人政府和美國里根政府的推動下,歐美掀起了一場社會福利改革運動,一個普遍做法是將大量社會服務項目推向市場,或者在社會服務中引入市場運作理念。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協作。據統計,目前美國有150多種類型、140多萬個非營利性組織,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通過直接補助、減免稅費、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對這些組織進行扶持,而這些組織則提供了大量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做的社會服務。

注重發揮社區作用。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形成了政府組織指導與監控、社區組織和民間團體主辦、企業在社區內通過市場機構提供優質服務的社區治理體系,加拿大還規定中學生每年必須到志愿組織參加一定時間的義務勞動,否則不能畢業。

注重以人為本

注重改善民生。目前,盡管不同發達國家在保障水平上存在差異,但都將改善民生、增進國民社會福利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并不斷增加保障內容、擴大保障范圍,逐漸從過去的補缺型社會福利模式向普惠型社會福利模式轉變。

注重塑造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西方發達國家都比較重視從擴大中產階級或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入手調整社會階層結構。如日本通過就業、稅收、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成功塑造了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在這個有1.2億人口的國家卻有著“一億皆中產”的說法。

注重構建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以勞資糾紛為例,在發達國家,工會會周期性地與雇主協會就一系列涉及雙方利益的問題進行協商、談判;當談判陷入僵局時,由勞資雙方或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或政府直接出面調解、仲裁。

注重提供專業的社工服務。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工作制度,將社會工作作為一項正式職業,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化、人性化、高品質的社會服務。在英國,社會工作涵蓋了教育、司法、社區、養老等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而且社工的職業化程度很高,所有從業者都持有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證書。

建立預防機制

較之傳統社會,現代社會的復雜性、風險性大大增加,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大量存在,這使得現代社會的治理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這樣一個高風險社會,許多國家形成了“預防為先與動態治理”的理念。

篇5

一、“三根黃瓜”成就了中國“蔬菜之鄉”

在濰坊的第一堂課上,農學博士刁家連在講到濰坊市如何發展農業產業化時,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全國人都知道,中國的蔬菜在山東,山東的蔬菜在濰坊,濰坊的蔬菜在壽光,這些都應該感謝一個人,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1978年春節,王樂義的表弟從遼寧大連打工回家帶回了三根新鮮黃瓜,也許換成我們就是感覺黃瓜新鮮、好吃,最多會問一問這黃瓜是怎么來的,但王樂義第三天就到遼寧大連瓦房店找到種植大棚黃瓜的韓永山。在經歷了一番曲折后,王樂義終于用真誠打動了韓永山,并邀請韓永山到壽光給農民講解大棚種植技術,但當時沒有一個農民愿意試種。于是王樂義召集全村十多名黨員開會,商量決定由黨員干部先試種。當年,這十幾名黨員每畝大棚黃瓜收入達到2.4萬元。第二年,全村人都種上了大棚黃瓜,如今,整個壽光都在種植大棚蔬菜。20__年,壽光市蔬菜面積達到80萬畝,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蔬菜市場,蔬菜成為全市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試想,如果王樂義當初畏難而退,會有今天的蔬菜之鄉嗎?雖然種大棚蔬菜的人很多,但未必人人都能干成,王樂義卻干成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發展意識,靠的是敢想、敢干、會想、會干、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

二、沒有人文古跡和自然景觀的旅游名城

山東旅游業發展的非常好,但令我觸動最深的不是擁有中岳泰山的泰安,也不是依山傍海的青島,而是一馬平川的濰坊。

濰坊市沒有像濟南、泰安那樣的人文古跡、自然風光,更沒有像青島、威海、蓬萊等地依山傍海的人間仙境。但是,濰坊市卻提出了要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目標。在當時,可能大家都在想,人家濟南有大明湖、趵突泉,泰安有泰山、岱廟,青島有嶗山、大海,濰坊憑什么建成旅游城市。但濰坊人卻并不這么想,他們本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另辟蹊徑,開發出貼近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回歸自然感受、科技示范功能的農業觀光旅游模式,同時借助國際蔬菜博覽會、世界風箏博覽會兩個平臺,硬是建成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每年吸引著幾百萬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三、敢于率先發展,敢于爭創第一的典范

目前,濰坊有很多個中國第一,甚至亞洲、世界第一。這些都是濰坊人敢提高目標,敢謀大思路,敢干大事業的成功典范。濰坊市是農業產業化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80年代,濰坊還是以種植糧食為主,全市幾乎都種糧食,自1979年至20__年。先后進行了五次產業結構調整,每次結構調整都緊跟國家政策,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1995年,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如今已形成了以諸城為代表的貿工農一體化模式,以壽光為代表的市場拉動模式,以安丘為代表的品牌產品出口帶動模式,以寒亭為代表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模式,以高密為代表的種養加模式,以奎文為代表的城市旅游觀光模式,以昌邑為代表的農科教模式,以昌樂為代表的肉羊模式和農業高科技走廊模式。濰坊市把蔬菜做成全國第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蔬菜市場,每年的國際蔬菜博覽會吸引了上百萬人;把小小的風箏做成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風箏都;濰坊市委黨校做為地級黨校,建成了中央黨校三個科研基地之一和清華大學農業產業化培訓基地。濰坊人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謀事在人,成事更在人,人是決定性因素。

四、幾點思考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深感受到我們__同山東的差距,這些差距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有些是有形的差距,有些是無形的差距,有形的并不可怕,怕的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工作作風的差距。我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一旦確定,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因此,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們的思想觀念、發展思路、工作作風、干事方法,為干好本職工作,促進__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轉變觀念,勇于發展。去年8月,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用三年時間提前完成“十一五”奮斗目標,到20__年再翻一番,把__建設成為富裕、文明、和諧、在全疆有較強影響力的工業城市。有一部分人就認為,這個目標太高,任務太重,很難實現,畏難情緒很重。但我們想一想,我們__欠發達地區,和這次去的地方比,差距至少在十年以上。與天山北坡經濟帶的其他城市比,我們也處于落后地位。如果我們再畏手畏腳,按部就班的發展,我們如何追上別人,甚至趕超別人。我們面對現實,必須承認自己落后,但只有暫時的落后,沒有永遠的落后。市委提出的奮斗目標并不是不切實際的,而是通過深入客觀的調查研究、深思熟慮確定的,雖然目標有些高,但是只要我們直面困難,搶抓機遇,咬定青山不放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可以實現各項目標任務。坦率地講,全面完成市委制定的各項工作目標,我們面臨的困難很多。但是壓力就是動力,我們要把挑戰困難作為前進的動力,把謀發展的重點聚焦到破解難題上,越是困難越向前,唯有這樣才能引領__躍上更高的發展平臺。機遇總是和困難同在,抓住一次機遇就能成就一番事業,錯失一次機遇就會落伍一個時代。

二是轉變作風,勤于發展。目前,我們__市按照“突出特色抓產業,圍繞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創品牌,改善設施促增收”的思路,提出了“四區一線”發展戰略,非常切合我市實際。但思路確定之后,我們的工作只是做了一半,還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靠我們干部狠抓落實。英國大文學家狄更斯說過一句話,我們面前什么都有,我們面前什么也都沒有,如果我們努力,付出比別人多的心血和汗水,就什么都有,反之,我們什么都沒有。我們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我們要帶著感情去干工作,千萬不要再“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就罵娘”。一味的怨天尤人,一味的按部就班,一味的畏首畏尾,那樣,只會使自己處于落后地位。特別是我們干部盡職盡責的問題,要通過全方位的深入考核和考核成果的全面運用,從組織上、紀律上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對不正確履行崗位責任,部門工作平庸,管理渙散,干部隊伍精神不振,在促進部門工作和加快__發展的實踐中沒有建樹的干部,必須采取組織措施。今年以來,我市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召開專題會議并下發黨政機關工作作風建設的相關制度,對干部作風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 ,成立4個督查組對全市干部作風進行督查,并形成了干部督查長效機制,在督查過程中,對違反暫行規定的干部進行了嚴肅處理。通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我市干部作風有了明顯好轉。

篇6

關鍵詞:外匯儲備,基礎貨幣,經常項目,資本與金融項目,外匯投資公司

引言

200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高達10663億元,雄踞世界第一。它不僅反映了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也反映了我國在國際經濟、國際支付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但是,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積累太多,一定程度上將加劇國際經濟的失衡,不利于國際經濟穩定持續地發展,也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國際經濟秩序。如果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水平不能及時提高和完善,也將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造成通貨膨脹壓力。大量外匯資金以不同形式的金融資產存放在國外生息,意味著這筆龐大的資金脫離了國內現實擴大再生產的軌道,不能用來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且目前也不能用于海外直接投資、促進我國國際經濟的合作與發展,從戰略高度來看,實際上是對外匯資金的浪費。

針對上述情況,在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總理指出:“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的使用渠道和方式,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溫總理的講話,公開表明了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戰略意圖,明確了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的改革方向。

當前,經濟理論界和有關部門的學者對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構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體系提出了不少積極的建議和構想。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構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必須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形成、性質、特點再做深入的認識和分析。只有在充分、深入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建設符合我國實際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制度。

一、對我國外匯儲備形成的分析

(一)外匯儲備是一國擁有的特殊債權。在反映國家對外債權、債務的國際收支表中,外匯儲備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凈流入,另一個是資本與金融項目的凈流入。這兩者之和構成外匯儲備(在此沒有考慮錯誤與遺漏項目,該項目金額時大時小,變化較大時對儲備的增減有很大影響)。如果外匯儲備主要是由經常項目凈流入形成,即主要由貿易和非貿易盈余形成,則這種來源的儲備相對穩定,因為它所形成的儲備是靠我國商品和勞務的出口換來的。這部分可稱作債權型的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主要是由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凈流入形成,也就是說,外匯儲備主要由國外資本流入形成,即外國直接投資(FDI)、證券投資、國際借貸等項目所形成的盈余。從根本上講,這部分盈余屬于最終必須歸還的資金,只不過付息方式和還款期限有所不同。嚴格來說,它不是真正具有債權性質的儲備。因為當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形勢發生變化時,很可能引起外資流出和儲備的流失。

(二)外匯儲備是國家用人民幣置換來的特殊外匯債權。由于我國基本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可以說,國家外匯儲備,無論是經常項目和資本金融項目的凈流入,都是中央銀行用人民幣從擁有外匯的企業和個人(包括外企和外國人)手中購買的,對央行來說也是一種特殊的人民幣負債。如果誰要用外匯,比如企業要用外匯進口,個人需要外匯出國旅游,必須用人民幣購買外匯。

二、外匯儲備的增減變化受經濟政治形勢的影響和制約

(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外匯儲備的變動與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當我國經濟、世界經濟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時,我國國際收支無論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都是順差,外匯儲備也相應地增加。如從2002年底至2006年底的五年中,外匯儲備從2684億美元增加到10663億美元,增長了7799億美元,平均增幅約40%。如此巨額的增長在世界各國外匯增長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每年的增幅也是極為罕見的。然而,當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動蕩、危機時,必將波及和影響外匯儲備的增減。比如,1980年底,由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實施了錯誤的“洋冒進”政策,外匯儲備急劇下降,減少到-12.96億美元;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東南亞各國貨幣紛紛出現大幅度貶值,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我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我國政府堅持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承諾,外匯儲備沒有減少,但增長速度大大放緩。因此,不僅要關注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問題,而且還要高瞻遠矚,看到外匯儲備未來會下降的可能性o

(二)密切關注外商投資企業所實現的貿易順差和利潤的使用和投向。如前所述,貿易盈余所形成的外匯儲備具有穩定性,屬于債權型是外匯儲備。但是,我們在分析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和人民幣資金運動時,絕大多數外企在經營外貿出口時,先從商業銀行獲得人民幣貸款用于購買原材料,進行加工,完成產品生產直至出口,待收到外匯后向銀行結匯換取人民幣,歸還貸款及支付生產經營費用,余下的即為獲取的利潤。對此。應認真分析外企利潤的形成、外貿順差和外企利潤的關系,并關注結匯后人民幣資金使用和投向。因為從理論上說,外企是隨時可以把利潤匯出的,這樣勢必對外匯儲備的規模和結構帶來不確定的影響。

(三)關注和分析資本與金融項目中,外資流出入的狀況和規律。我們知道,資本與金融項目的凈流入是形成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外商直接投資都在500億美元以上,我國是FDI流入最多的國家,FDI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有的學者把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原因歸咎于外商直接投資。但是,我們都知道,利用外資的最好形式是直接投資。一般來說,直接投資(FDI)一般不會造成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因為FDI百分之七八十都表現為商品形態的實物資產,而不是外匯資產。也就是說,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通過設備、半成品、原材料等實物,以及技術、專利等折算成金額,統計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而企業把直接投資的外匯資金直接換成人民幣的做法,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為什么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從表面上看FDI的凈流入增加了外匯儲備,這是因為國際收支核算是采取復式記帳的方法,即以實物商品形態的直接投資記錄在經常項目的貿易進口項下,即在全部進口中,包含了商品形式的直接投資進口,雖然在統計中,這筆外匯已經支出,但卻沒有實際支付外匯,因此,從統計角度上看,仍然增加了一筆外匯儲備。要改變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順差,應加快我國對外投資的步伐,而要減少貿易順差必須相應增加進口。

從去年以來,據相關數據顯示,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我國的直接投資中,直接結匯換成人民幣的比重大幅增加,造成外匯儲備的增長。這種現象有悖于直接投資的性質,對此,需特別關注。

(四)關注并加強監管證券投資和國際借貸等資金的流入動向。由證券投資渠道進入的外匯,絕大多數兌換成人民幣,購買國內的股票、債券或進入房地產;而通過國際借貸進入的資金,多數是國內外資企業或中資企業的海外融資,這部分外資也要換成人民幣投資于國內金融資產或房地產。它反映在我國對外短期外債的增加。截至2006年底,我國外債余額約為3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其中短期外債增長16%,短期外債占全部外債余額的比例達到57%左右,處于歷史最高水平,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外債的85%以上為長期債務,短期債務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這種現象表明,以短期外債形式的資金流入增長迅猛,同時潛在風險也在增加。需要指出的是,這兩部分外資的流入,一方面造成外匯儲備的增加,加大了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另一方面推動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境外資本投資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金額達到82.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57.9%。同時,大量資金進入股市,造成股市的波動加劇。由于上述資金都屬于短期資金,具有極大的流動性、投機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破壞性,對此必須警惕它可能帶來的危害和負面影響。

三、把握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真正原因,積極探索改善的途徑

(一)外貿順差是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最主要原因。對此,必須徹底改變鼓勵外貿企業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實現“出口創匯”的經營理念。在一切為了創匯的政策指導下,出口部門盡量壓低企業員工、特別是農民工的工資。尤其是一些來料加工企業。它們出口的附加值本來就不高,其利潤和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壓低工人工資上。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年2月27日的報導,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約6.5%,在大多數原材料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中國出口產品的利潤和數量仍有所增長。該報指出,即便是紡織業這樣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在承受升值壓力的條件下,利潤仍然增長了3.5%.這更加表明,在一切為了“出口創匯”的經營理念下,不是用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是拼命壓低工人工資來實現利潤。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居民工資收入占我國GDP的比重,已從1998年的53%降到了2005年的41%。因此,如何保障企業工人應得的報酬和福利,改變靠壓低工資成本增加競爭力、提高利潤的做法,是出口部門應該認真對待并加以解決的問題。

(二)積極引導外資投向,調整外商投資企業的結構,改變對外資的過度優惠政策。2006年底,我國累計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高達57.4萬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6919億美元。2005年外資企業銷售收入達27024億元,占全國銷售收入總量的37.5%,2006年,外資企業共繳納各類稅收款7950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量的21.12%。據有關資料分析,這50多萬戶企業,80%以上屬于加工制造類的中小企業。全部外企的出口占我國全部出口的2/3,上述資料表明,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并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該肯定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外資的政策和外企對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沒有它們,我國外貿不可能出現持續巨額的順差。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長時期以來,外企享受了過度的優惠政策,特gU是與國內企業在稅收上的差異極大。近幾年,地方政府處于對政績的追求,實現GDP的快速增長,又采取其它優惠手段加大對外資的招商引資力度,這也是造成外企出口產品成本較低的原因。雖然國務院2002年2月21日頒布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該規定詳細地說明了鼓勵類項目、限制類項目和禁止類項目,問題是如何認真切實地執行這個政策。2007年3月召開的全國十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明確規定內資外資企業適用于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新稅率確定為25%。這改變了對外資的過度優惠政策,體現了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原則。

當前,外商投資由過去投資設廠為主擴大到股權投資和并購等方式,由加工制造業等傳統領域逐步向通訊設備、計算機等高新技術領域以及金融、保險和證券等金融服務業領域,這是外商投資的新動向。如果外國機構投資參股的企業、商業銀行、保險或證券公司,他們把外匯換成人民幣,必然會增加外匯儲備,這一動向應密切關注。需要指出的是,外資企業的產品核心技術掌握在外方手里,因此我國制造業必須提高自主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產品競爭力。

]

(三)辨證地看待匯率因素造成儲備的高增長。人民幣匯率低估是造成我國外貿巨額順差的原因之一,但絕不能把它當成主要原因,更不能把國際經濟失衡、特別是中美貿易之間的失衡歸結于人民幣匯率。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重估人民幣匯率對全球貿易不平衡及美國貿易逆差所產生的影響十分有限。假設人民幣匯率升值10%,只能使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36億美元。對美國貿易平衡來講,從中國進口減少的部分很可能會被亞洲其它國家增加的部分所抵消。升值無法解決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匯率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綜合性問題。由于人們對人民幣匯率有較強的預期,因此,雖然從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升值6.9%,但仍未能減少外資的進一步流入,同時也沒有緩和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美國等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仍未放松。對此,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必須堅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筆者認為,為了進一步實現匯率反映市場供求的原則,從參照一籃子貨幣到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機制改革需要有一個相當的過程。即便實現了釘住一籃子貨幣,美元、港幣在籃子中的比重應該在3/4以上。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籃子貨幣和貨幣的權重進行調整。與此同時,應增加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進一步提高外匯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完善做市商制度,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完善奠定基礎。

(四)從戰略上改變外貿依存度偏高、儲蓄率偏高、內需不足的狀態,這也是造成外匯儲備增長的重要因素。據海關總署統計,2006年我國外貿總額為1.76萬億美元,占GDP約為68%,出口總額為9690億美元,占GDP約為36%。兩組數據都說明對外貿易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過高。1775億美元創紀錄的巨額順差,表明在進出口收支相抵后,我們把1775億美元的商品和勞務提供給其它國家消費,其中美國成了由我國提供消費晶的大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濟增長主要應該由國內的消費支撐,發展內需是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根本所在。然而,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和社會轉軌的特殊階段,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我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費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9%,處于歷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居民儲蓄高達16萬億元,但是分配極不平衡,20%的人占有80%的儲蓄,這種儲蓄結構決定了居民消費傾向偏低,造成儲蓄過度、消費不足。當國內經濟無法吸收大量儲蓄時,必然有一部分儲蓄以外匯(外貿順差)的形式表現出來;與此同時,或由于某些制度(如對民營企業的歧視),國內投資一定程度上被具有優惠條件的外資所擠占。因此,為了減少國民經濟的波動,必須降低對外需的過度依賴,刺激內需,加快和完善包括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為擴大內需創造條件;進一步促進和完善資本市場的發展,增加金融產品的種類,使儲蓄從單純的銀行存款轉變為多元化的金融資產,實現儲蓄、投資和消費的良性循環。

四、外匯儲備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外匯儲備的使用方向

(一)外匯儲備管理應遵循的原則是:1,保持外匯儲備的貨幣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2,根據進口商品、勞務和其它支付需要,確定各種貨幣的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3,在確定儲備貨幣資產的形式時,既要考慮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也要考慮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4,密切注意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調整不同幣種儲備資產的比例。因此,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靈活、保值、增值”。第一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礎。但由于儲備資產是支付工具,應該隨時能變現,因此必須具有靈活性,這兩者缺一不可。當然,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是貨幣匯率、利率風險的防范,更重要的是變現、流通、兌換風險的防范。因此,為減少儲備資產風險,在考慮對外支付的情況下,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手段,把儲備當作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和運營。在保值的基礎上,不僅僅要獲取基本利息的收益,還要努力爭取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實現儲備資產的增值。

(二)外匯儲備最主要的需求是滿足進口支付。外匯儲備的使用,主要是為進口企業提供外匯支付。2006年,我國全國進口用匯超過7916億美元,這是主要的需求。進口企業用人民幣購得外匯,同時中央銀行從市場回籠了基礎貨幣。當然在出口結匯的同時,出口企業又用外匯換取了人民幣,使得外匯儲備增加和基礎貨幣投放的減少。因此,要合理安排進口付匯的時間以及出口結匯的時間,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率。為此,應在外匯市場上開展遠期、期貨等衍生產品的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學者提出,我國外匯儲備過多,可以用來購買石油等戰略物資,進而化解儲備水平居高不下的狀態。這些學者誤把外匯儲備當作央行的免費資源,有權用做各種用途。他們沒有認識到,如果企業要進口石油,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民幣,向央行購買外匯。如果央行直接用外匯儲備進口石油,就等同于央行用發行貨幣的方法進口石油,采取這種手段來降低儲備水平是不正確的。

(三)外匯儲備做好為企業“走出去”服務。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內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過去由于資本項目嚴格管制,國內企業的對外投資步伐緩慢。目前我國對外投資的管制已有很大程度的放開,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在國外進行收購兼并、參股投資,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有助于改善國際經濟失衡,促進國際關系和諧、協調地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國際資本的流入上面,同時也要關注我國資本流出的規模和方向。鑒于我國資本流出規模的不斷增長,有的學者建議,加快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步伐,個別學者更期望能在2008年完全放開,甚至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雖然目前資本項目下的多數管制都已放開,但是對于完全放開,尤其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必須慎之又慎。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幣幣值堅挺,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看好中國概念股,預期人民幣升值。但是,我們并不能保證,在我國今后十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出現經濟低迷或危機。如果過早開放資本項目,過早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一旦經濟滑坡或出現危機,不僅外資會迅速撤走,老百姓也會用人民幣購買外匯,使資產流向國外。到時候,你就是有多少外匯儲備也不能抵御兌換的壓力。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已經十分深刻。據媒體報導,近年來大陸居民在香港的銀行的開戶數量猛增,香港特區政府已批準允許內地企業可以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在香港實際上可以流通和自由兌換港幣,加之內地企業可以在香港發行H股上市,也吸引了內地企業、基金和個人投資者投資香港股市。筆者認為,這無形地為我國資本流出開了口子,一旦人民幣匯率升值到預期水平,或者出現下跌預期,都可能造成大量資本流向香港或者海外。

五、對外匯儲備管理構架體系的認識和分析

當前,有的學者主張把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組織架構分成兩個部分,即中央持有官方外匯儲備,滿足支付和穩定貨幣政策的需要,這部分占大的比重,可稱為流動性部分。另一部分由其它經濟部門設立的外匯投資公司管理和運作,可用于國內外投資參股,追求盡可能高的收益,這部分在外匯儲備中占較小的比重,可稱為投資性部分。無論是哪部分在管理上都遵循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即“安全、靈活、保值、增值”,只不過投資性部分更具有增值、盈利的傾向,這樣做的好處是:1,可以減少外匯儲備過多的存量;2,可以減輕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壓力,即劃出去的投資性部分外匯資金,必須用人民幣予以置換,這樣就減輕了央行貨幣的發行;3,外匯投資公司可以按公司治理原則來組建,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提高外匯儲備的投資運作水平,特別是從事國際性的投資,從而為調整我國經濟結構發揮積極的作用。

筆者同意和贊賞上述的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的構想,但是如何認真落實和實現新架構的優點則需深入細致地探討和研究。

(一)如何減少外匯儲備的存量。減少儲備存量的方法很多,而且也較容易實現。比如成立一家專業化的外匯投資公司,由該公司發行人民幣特種債券,并用人民幣把外匯儲備從央行買出來;由財政部發行人民幣特種國債,由該債券直接從央行把夕,、匯置換出來,財政部可把這部分置換出來的外匯儲備交由一家專業投資公司運作;由財政部發行特種國債,所得人民幣交給專業投資公司,由該公司把外匯儲備買出來等等??傊疁p少儲備的方法很多,但原則是必須用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加以置換。

(二)對外匯投資公司發行債券購得外匯儲備的分析。我們知道,央行擁有的外匯儲備是用人民幣置換而來。外匯儲備增減的同時,也勢必導致人民幣相應地增減,從而實現二者的平衡。有的學者認為,只要成立專業化的外匯投資公司,由它發行人民幣債券獲得資金,用于購買外匯進行投資,這就可以阻斷外匯儲備和央行基礎貨幣的聯系,減少目前過剩的流動性。表面看來似乎可行,但實際上問題很多。我們姑且撇開外匯投資公司發行如此數量龐大的債券如何銷售等具體問題。假設外匯投資公司為了購買1000億美元的外匯,即它要發行7740億人民幣的債券,如果發行成功,用人民幣購買了外匯。這就意味著央行回籠了7740億人民幣。但是,我們要知道,這筆龐大的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不僅涉及利率、期限結構等諸多問題,而且這筆債券由誰購買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一般來說,真正的購買者還是商業銀行或其他機構投資者,雖然也會有居民,但不可能成為購買的主體。問題是,絕大部分債券的持有者商業銀行與機構投資者,不可能保證其長期持有,商業銀行隨時可以向央行貼現,也可以在同業市場參與回購,居民也可以在二級市場出售。這種方法雖然一定時期內回籠了部分人民幣,但從整個資金市場來看,實質上并沒有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也實現不了阻斷的目的。而且,也會從資本市場的層面對市場產生沖擊和影響。當然我們可以分批發行,每次的金額會小一些,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也會小些,但從長期來看,其后果是一樣的。

(三)對財政部發行債券置換外匯儲備的分析。我們再進一步分析,由財政部發行人民幣特種國債,用于購買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財政部應負擔發行特種國債的利息,這是購買外匯的主要成本。這種做法是利用財政部的特殊地位,實現人民幣和外匯特殊形式的置換,置換的風險由財政部承擔下來。如果財政部把這部分外匯儲備交給專業投資公司運作,只能是減少了央行的外匯儲備,并沒有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和過剩的流動性資產。只不過改變或增加了央行儲備的投向。如同央行持有美國國庫券一樣,又增加了持有我國財政部人民幣特種債券。

(四)如何同時實現外匯儲備和基礎貨幣的雙減少。筆者認為,可采用的辦法有:1、無論是專業的外匯投資公司還是財政部發行特種債券,期限都應該在10年以上甚至更長,利率應該更優惠,購買者應長期持有,不允許進入二級市場交易或向央行貼現。只有嚴格限制人民幣特種債券持有者的交易,才能真正減少貨幣投放;2、外匯投資公司持有的外匯,原則上只能用于海外的投資參股、收購或購買戰略物資。如果投資國內企業,國內企業原則上不能將外匯換成人民幣使用。

(五)明確外匯投資公司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這家公司必須由人大立法,是一家非銀行金融企業,具有法人地位,直接隸屬于國務院或財政部。對該公司的資本金或營運資金在置換外匯的方式或手段上,可給于特殊政策。外匯投資公司承擔匯率風險以及人民幣債券的利息;在組建上可借鑒新加坡、韓國等國家政府投資公司的模式和運作方式。同時必須加強對外匯投資公司的監管,可由銀監會或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其實施監管。

篇7

信用在辭典中的含義是指“遵守諾言、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的信任”。西方國家通常將信用分為三大類:公共信用、企業信用和消費者個人信用。公共信用是指一個國家各級政府舉債的能力。企業信用指一個企業法人授予另一個企業法人的信用,其本質是賣方企業對買方企業的貨幣借貸。消費者信用是指消費者以對未來償付的承諾為條件的商品或勞務的交易關系。

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其信用制度形成的歷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信用管理體系模式。從發達國家征信體系的建立過程來看,西方國家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可以分為政府或中央銀行為主導、企業為主導和特許經營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各具特色。

(一)以政府或中央銀行為主導的模式

通過政府建立公共的征信機構,強制性地要求企業和個人提供征信數據,并立法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這種模式又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中央銀行建立的銀行同業信貸登記為主體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征信數據登記的內容包括企業信貸信息登記和個人信貸登記。中央銀行建立全國數據庫的網絡系統,征信加工后形成的產品主要供銀行內部使用,服務于商業銀行防范貸款風險和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及貨幣決策。管理機構是非贏利性的,直接隸屬于于中央銀行。二是政府直接投資和管理的經營模式。即主要由政府出資組建征信機構并對其實行直接經營管理。其特點在于,能夠在公共數據比較分散或缺乏的條件下,由政府協調社會各方面,強制性地讓各部門將各種數據公布出來,以便在較短時間內集中各種力量迅速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征信數據庫。這種模式以歐洲部分國家為代表,如德國、法國等。

(二)特許經營模式

由政府建立征信數據庫,然后由指定的公司進行商業化經營,或者由政府指定的具有從業資格的民間企業建立征信數據庫,并進行商業化的經營。其特點是,由政府負責建立征信數據庫,但又不直接經營,而是交由民間企業進行商業化的運營,兼具了政府和企業自由經營的特點。這種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由銀行協會建立的會員制企業征信機構與商業性征信機構共同組成信用管理體系,日本銀行協會建立了非盈利性的銀行會員機構“日本企業信息中心”,會員銀行可以共享信息。

(三)企業為主導的經營模式

由企業依法經營信用調查和管理業務,政府不直接參與經營,但通過立法對其進行約束。其特點是,從業者可以根據市場需要來建設數據庫和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競爭機制促進了服務范圍的擴大和質量的不斷提高,非常有利于征信產品和服務的本地化。企業為主導的經營模式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完全依靠市場經濟的法則和運作機制,由民間投資建立商業性征信機構的模式。

二、美國現行社會信用體系

美國信用體系于19世紀30年代開始建立,經過1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發達的信用服務業為主要標志的成熟的市場主體、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中介機構和有效的管理體制。

美國的信用服務機構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從事個人信用服務機構,主要業務是向客戶提供記錄消費者還款歷史的信用報告、來自司法機關及其它方面的公共記錄、按一定規則整理的信用數據以及各類消費者的信用評分,供各種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和雇主單位作為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二是企業資信服務機構,是對各類企業進行信用調查、信用評級等資信服務的信用中介機構。三是為企業融資服務的評級機構,主要是對國家、銀行、證券公司及上市大公司的信用進行評級。美國的信用服務業高度發達,信用體系健全,信用產品和服務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為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極大便利,擴大了社會消費,維護了良好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美國信用體系的特點:

(一)尊重經濟規律,突出市場的主導作用

美國信用體系發展的根本動因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先進科學技術以及居民貸款消費基礎上產生的巨大信用消費需求。美國在信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始終強調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依靠市場經濟的法則來運作。

(二)逐步建立健全法律體系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涉及信用信息服務業的法律體系,將信用產品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全過程納入法律范疇。

(三)聯邦政府對信用服務業建立了分工明確的管理體制

聯邦貿易委員會負責對個人征信機構的監管。涉及商業銀行和存款類金融機構信用管理和評級的業務監管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貨幣監理署,涉及資本市場評級的業務監管機構是證監會。

(四)組建信用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美國的信用服務行業協會是在信用交易發展基礎上,根據信用服務企業的要求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影響較大的信用行業協會有:全國信用管理協會、消費者數據業協會、美國國際收賬者協會、美國銀行公會等。行業協會的主要職能是:聯系會員單位,為業內的信用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提供交流的機會和場所;進行政府公關或議會的院外活動,為本行業爭取利益;開展專業教育,舉辦培訓、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等活動;制定技術標準;為客戶提供商帳追收服務和決策咨詢服務等。

(五)建立失信懲戒機制

美國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的主要措施,一是把交易雙方失信者或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失信行為,擴大為失信方與全社會的矛盾,從而對失信者產生強大約束力和威懾力。二是對失信者進行經濟處罰和勞動處罰。三是司法配合。由于美國的信用交易十分普遍,信用制度完備,使得缺乏信用記錄和信用記錄歷史很差的企業和個人被披露于相關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從而對其生存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六)開放信用信息,規范信用產品的使用,保持信用產品客觀公正

美國法律對于正常取得企業資信調查征信數據沒有任何限制;對于消費者個人信用數據的傳播,法律規定除個人隱私外都可以采集,信用局收集消費者個人信用信息不需要經過被記錄者同意,大多數授信機構也會將消費者的不良記錄主動提供給信用局,使失信消費者的信用記錄增加負面信息。

三、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信用體系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從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加快建立和發展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

(一)加強總體協調,建立分工明確的管理體制

首先要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基礎信用信息服務的網絡。推動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依法披露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提高政府各類信用信息的透明度。盡快實現銀行企業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工商登記信譽管理系統以及稅務、質檢、公安、司法、海關、證監等部門和各類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之間的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和依法向社會的公開披露。逐步形成政府、協會、企業、中介不同層面的、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的社會信用體系。

(二)盡快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

應盡快研究制定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逐步規范信用信息采集、披露、使用等行為,規范信用服務機構的運行規則,使信息公開、信息公共服務以及信息監管法制化。加強征信市場監督管理,逐步建立失信懲戒制度,使失信行為受到法律的懲罰。抓緊信用服務行業市場準入及標準化的制定工作,加快《征信管理條例》的出臺,制定《信息披露條例》和《政務信息公開條例》,規范社會征信機構業務經營和征信市場管理。

(三)按市場運行規則培育和發展信用服務機構,逐步開放征信服務市場

社會信用體系的主體是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包括信用調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評價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信用咨詢公司等。社會信用中介機構主要是要獨立、公正、客觀、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產品或服務??刹扇≌龑А⑸鐣嘣顿Y、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積極培育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積極發展專業化的社會征信機構,培育信用需求市場,建立健全各類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逐步開放征信服務市場,加強政府對各類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監管,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和機構的作用,鼓勵建立行規行約,完善行業自律制度等,推進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

篇8

[關鍵詞] 醫學生;實習;臨床帶教;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 R6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8(a)-126-02

臨床實習是每個醫學生都必須經歷的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階段,是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基礎的階段。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聯系的橋梁[1]。醫學生的醫德醫風、臨床思維及操作能力的培養,取決于實習階段的教育。因此,如何當好實習帶教老師,提高臨床教學質量,臨床教師要不斷改進和探索。現總結幾年來外科帶教工作體會,供大家探討。

1 職業道德培養

醫生必須具有良好的醫德,實習生進入臨床以后,帶教老師應要求學生學習良好的醫德醫風。醫德是醫生職業的靈魂,是醫術發揮良好作用的基礎[2]。具備良好的醫德,才可能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提倡學生從患者的角度著想,用心感受患者的痛苦,努力為患者解除痛苦,給患者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配合醫生治療。

2 正確處理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對實習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患者對實習生不信任,或者為了保護隱私,拒絕實習生檢查身體。為了不發生糾紛,有的帶教老師不肯讓實習生進行簡單的操作,這使得學生的實習質量無疑大打折扣[3]。臨床實習是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階段,外科帶教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深入病房,主動和患者溝通,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進食及傷口愈合情況等,增進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和合作,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實習效果。

3 臨床思維能力培養

實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各種疾病的專業理論,所學的知識是分散的,思維方式是順式的。臨床實習以后,面對患者時實習生會感覺患者的臨床表現沒有書本上介紹的那么典型,對于未經臨床訓練的學生,面臨患者時都會感覺無從下手。例如結腸癌并腸梗阻的患者有腹痛和腹脹,但嘔吐不明顯,還能少許排便排氣,能否做出腸梗阻的診斷?實習生如何對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診斷,這是一個反向的思維過程,又是一個橫向的思維過程。這就要求帶教老師要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促進實習生從順向到逆向思維、從縱向到橫向思維的轉變,在實習期間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提高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避免工作中一些誤診病例的發生,為培養優秀臨床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4]。臨床思維是臨床能力的核心[5],只有提高臨床思維能力,才能提高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避免發生誤診誤治。良好的臨床思維貫穿于醫生對一個患者的診斷、確定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并發癥的預防、疾病的轉歸,以及對這一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總結、縱向和橫向比較[6]。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是外科教學的重點,在外科帶教過程中,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疑難病例講解前首先由實習同學發言,讓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啟發創新思維,逐步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4 臨床操作能力培養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是醫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7]。學生必須多接觸患者,以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帶教老師要加強床邊教學,指導學生采集病史和正確查體,例如對骨折病史的搜集,不僅詢問有無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還要詢問致傷外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部位等,使學生對骨折形成整體的認識。書寫病歷是實習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帶教老師應強調病歷的重要性,指導學生正確獲取病史,正確地進行體格檢查,全面系統地完成住院病歷的書寫,并對學生的病歷認真修改。

病房是實習生最好的實踐課堂,讓學生參與臨床第一線,每人分管3~4張病床,跟蹤觀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變化,以培養其觀察能力;讓他們獨立分析病情,以提高思考能力。多觀察、勤思考、多練習才能使學生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培養學生正規的診療思維框架和基本診療能力[8]。外科帶教過程中要重視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如無菌觀念,換藥、拆線等,沒有扎實的臨床操作技能,就不能成為外科醫生,外科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重點。給患者換藥時,帶教教師應戴口罩、帽子和手套,要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形成無菌觀念。無菌技術、敷料更換、換藥、拆線、灌腸、導尿、膿腫切開等基本操作,帶教老師必須親自示范,并讓學生動手做。按實綱要求,讓學生參與簡單手術如闌尾切除手術、腹外疝修補術等操作,使實習生學會穿手術衣,戴手套,掌握切開、縫合和打結等外科基本操作,樹立正確的無菌觀念。

5 教學查房與病例討論

教學查房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最好途徑,是臨床實習帶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9]。外科教學中,堅持每周2次查房,帶教老師要熟悉病情變化和診療經過,讓學生匯報病史,并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在帶教過程中,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討論,有助于正確治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充分利用好疑難及危重死亡病例討論,以促進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對臨床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復習所學過的理論知識,有利于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每周選出疑難或死亡病例,組織學生進行病例討論分析,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診斷及治療方面提出新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病例討論對豐富學生的臨床經驗,避免思維定勢,開闊視野,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6 搞好學術講座

帶教老師要按教學要求搞好專題講座,每周舉行1次外科專業的學術專題講座,營造良好的學術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專題講座能幫助學生們了解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新理論,對于開拓大家視野,提高思維能力,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提高實習醫師的臨床思維能力,每周安排知名外科專家就有關疾病的最新進展和動態開設學術講座,把實習生感興趣而又與臨床密切相關的新進展傳授給學生[10],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7 嚴格考核,加強實習生管理

要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就要嚴格實習管理制度。選擇責任心強、理論技術全面的老師擔任帶教工作,要強化勞動紀律教育,培養實習生組織紀律性和嚴謹務實的工作精神。每天考勤,對需請假的學生,應征得帶教老師同意。對遲到早退的實習生提出嚴肅的批評,嚴重違紀者通知學校或取消其實習資格。根據教學要求,實習生必須參加出科考試,將理論、操作、病歷書寫和平時成績綜合評定,檢驗學生的病例分析和實踐能力,有利于醫學生的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喬俊英,欒斌.兒科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體會[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12(4):601-602.

[2]劉超.臨床實習帶教體會[J].時珍國醫國藥, 2007,18(6):1537.

[3]王媛,顏偉,肖文剛,等.醫學生臨床實習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1):90.[4]江毅,肖聯平,田永剛,等.對學生進行臨床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20(1):47-78.

[5]黃永洪.醫學生臨床實習帶教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26(3):121-122.

[6]汪建初,蒲澗,韋建寶,等.醫學實習生外科臨床思維的建立及意義[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30(6):1100-1101.

[7]王志虹.醫學生臨床實習方法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8):20-21.

[8]從亞麗.學以致用中醫德醫學倫理教學培訓班體會[J].醫學與哲學,2003,24(2):62-64.

[9]徐波,謝克基,侯之啟,等.提高普外科臨床教學質量的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07,2(21):54-55.

篇9

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眼睛有害,日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是不是也對眼睛不好呢?請問多強的紫外光才對眼睛構成危害?

熱心讀者

紫外線是一種波長100~400納米的輻射線,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線主要來自陽光。紫外線雖然有殺菌、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等有益作用,也對人體有一些不良影響。如對眼睛,大量紫外線的照射會引起眼角膜炎、結膜炎,輕者癥狀為雙眼有異物感和不適,重者會感到燒灼、劇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等,如反復發病,可引起慢性瞼緣炎和結膜炎,過強的紫外線還可造成眼底損傷。在雪地上,因為雪會反射大部分的陽光,也會對人眼造成損害,這就是造成雪盲癥的原因。所以,在陽光非常強烈時,外出要采取防護措施,如戴墨鏡等;避免直視太陽。

日光燈發出的光譜中紫外線含量很少,不會對眼睛造成危害。

啤酒中有致癌物嗎?

有人說啤酒中含有致癌物,是不是真的呢?

熱心讀者

研究表明,在一些啤酒中,可以檢出微量的致癌物二甲基亞硝胺。

二甲基亞硝胺屬于N-亞硝基化合物。研究顯示,N-亞硝基化合物具有較為明顯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啤酒中的二甲基亞硝胺是在啤酒釀造過程中,大麥芽在窯內直接用火加熱干燥時產生的,但含量很低,其對人體的危害也還在進一步研究中。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啤酒中的二甲基亞硝胺會增加腫瘤的發病率。

要減少N-亞硝基化合物對身體的危害,可以增加大蒜、茶葉、獼猴桃等防護食品的攝入。另外,維生素C也有阻斷亞硝基化的作用。

肝硬化病人能喝酸奶嗎?

肝硬化病人經常吃酸奶好不好?

河北林茹

肝硬化病人,特別是發展到晚期時,腸道的有益細菌減少,致病菌增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如細菌移位到小腸上段,過度繁殖后會產生大量有毒代謝產物,如內毒素等,人體吸收后會刺激脾臟腫大,引起微循環障礙,加重肝壞死。酸奶含有活的乳酸菌,是腸道的有益菌群,可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減少內毒素的產生,消除腸功能紊亂,對伴有腹瀉、便秘等腸道癥狀的肝硬化病人更為有利。另外,酸奶中的乳糖含量比牛奶少,對于因乳糖酶缺乏而不耐奶制品的成人來說更為適宜。所以,常喝些酸奶對肝硬化病人是有好處的。

納豆是什么?

納豆是什么?怎么吃好呢?

天津張松波

納豆(Natto)是日本的傳統大豆發酵食品,類似于我國的豆豉,是以大豆為原料,經納豆芽孢桿菌發酵而成的。納豆不但營養豐富,還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質,所以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如溶血栓、抗腫瘤、抗氧化、降血壓、助消化、預防骨質疏松、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等,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體、護肝美容,被認為是日本人長壽的“秘方”。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引進納豆,在很多超市都可以見到袋裝或盒裝的納豆出售。

從外觀上看,納豆呈大豆顆粒狀,表面帶有薄薄的白霜,色澤灰黃、口感酥軟,用筷子挑起時有很多長長的拉絲樣黏液物質。納豆口味較怪,傳統的傳統的日本吃法是將生雞蛋打碎后,加入納豆攪勻,然后將其拌入剛蒸好的米飯中,利用余溫將雞蛋加熱后就可以吃了。如果不習慣的話,可以最后再將和好的米飯蒸一下,但要注意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降低它的營養價值。

什么是支鏈氨基酸?

我是一個健美愛好者,最近朋友推薦我服用支鏈氨基酸。什么是支鏈氨基酸?它有什么特殊作用?

河南趙曉

支鏈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三種,這三種氨基酸都具有支鏈結構,且是人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由食物蛋白提供的必需氨基酸。除了醫學臨床使用外,支鏈氨基酸在運動中的特殊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

支鏈氨基酸能夠參與長時間持續運動的供能;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對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市場上出售的支鏈氨基酸一般是為運動員增加熱量、抗疲勞的營養補充劑,因為可以促進肌肉生長,也受到健美人士的青睞。

食物過敏都有什么癥狀?

食物過敏都有什么癥狀?如何分辨呢?

安徽袁明明

食物過敏是食物不良反應的一種,表現為食用過敏原食品后,數分鐘到數小時內會產生過敏性反應。其癥狀可能表現為腸胃道、皮膚、呼吸系統或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如腸胃道的反應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反應可能會出現風疹塊(或稱蕁麻疹),或于眼睛及嘴唇周圍產生腫脹,皮膚瘙癢及脫皮的現象;呼吸道的現象為打噴嚏、瘙癢、鼻塞、喉嚨腫脹、呼吸困難,嚴重的會發生哮喘;而全身過敏反應可能會導致過敏性休克。

食物過敏原種類繁多,一般來講,有八類食物比較容易導致過敏。

1.花生及花生制品

2.甲殼類食品(蝦、蟹、龍蝦、小龍蝦等)

3.魚類(海及淡水魚類)

4.蛋類及蛋類制品

5.乳類及乳類制品(奶酪、酸奶及發酵制品)

6.堅果類(杏仁、胡桃、山核桃、巴西果、榛子等)

7.大豆及大豆衍生物

篇10

企業環境成本會計的研究和理論的運用,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J專統的環境成本會計,實際上只是企業外部自然環境或生態環境成本會計。筆者認為,企業所處的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從成本會計角度來看,企業外部環境是指對企業成本有實際或潛在影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自然因素;企業內部環境因素亦稱企業內部條件,基本的內部環境因素包括所有者所有權收益和經營者經營權收益、企業資源(不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因素。

本文研究的環境成本會計是企業外部環境成本會計,即以外部環境因素為對象的成本會計。企業五個外部基本環境因素用Political'Economic'Social&cultural、Technological和Nature這五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外部環境成本會計就是PESTN環境成本會計,即完整的環境成本會計。

二、自然環境成本會計問題

1. 自然環境成本的概念和構成。關于環境成本的定義,可分為兩類觀點:一是認為環境成本包括環境保護或治理成本和罰款、罰金、賠償等環境損失成本兩部分;二是認為環境成本僅指由采取環境保護措施和為達到環境保護目標而發生的有關成本,不包括環境損失成本。

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企業環境成本包括資產化成本和費用化成本兩部分。企業環境資產化成本是指符合資產確認標準的與環境管理有關的成本,環境費用化成本是指計人當期損益的與環境管理有關的銷售產品環境成本、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是指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中的環境費用以及除違反環境法規和條例而發生的罰款、賠償外的營業外支出,如環境捐贈支出和自然災害損失。也就是說’與環境有關的營業外支出并不全是費用化成本,環境費用化成本中也包括非正常條件下發生的環境損失。

其次,要明確企業成本的發生是以合法性活動為條件的。違反環境法規而發生的罰款、賠償等損失不列人環境成本中。目前一般將環境違規損失列為稅前利潤的減項,筆者認為,出于維護國家稅收利益考慮,應將這部分支出列為稅后利潤的減項。和計人稅后利潤的環境損失兩部分。自然環境成本是企業進行自然環境管理獲得資產和收人的代價。

關于自然環境成本的構成,有多種不同的觀點:①將環境成本按不同功能分為彌補巳發生環境損失的成本、維護環境現狀的成本和預防將來可能出現的不利環境影響的成本(花愛梅,2001)。②按是否由企業承擔分為內部環境成本和外部環境成本;按環境成本驅動因素分為為達到環境保護法規所規定標準而發生的費用和政府采取經濟手段保護環境而發生的成本費用(樂艷芬,2002)。③將環境成本分為符合資產確認標準的資本化成本和作為費用計人當期損益的成本。④以環境資源流轉平衡為基礎,將環境成本分為事后環境保護成本、事前的環境保護預防成本、殘余物發生成本、不含環境成本費用的產品成本(林萬祥,2001)。⑤環境成本包括資源消耗成本、環境支出成本、環境破壞成本和環境機會成本(浙江省教育廳課題組,2001)。⑥環境成本包括環境保護成本、環境損失成本、資源閑置損失、恢復成本、替代成本和機會成本。

對自然環境成本的劃分應滿足環境成本管理和環境成本會計研究的需要。筆者認為,按提供財務會計報告和對內進行環境成本管理的要求,可將自然環境成本分為主要滿足財務會計報告需要的環境成本和滿足內部管理需要的特殊環境成本。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環境成本,按是否計人當期損益分為長期性資產成本、短期性資產成本和費用化成本。這是根據財務會計報告的要求對環境成本所作的劃分,也反映了環境成本的基本構成。

環境成本按環境管理的環節分為環境預防性管理成本和環境保護中的控制成本。環境預防性管理成本是進行與環境有關的預防工作而發生的成本,包括為預防、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環境所購置的機器設備成本和其他預防費用,環境保護中的控制成本包括維護、治理環境、加強環境保護的成本費用和環境保護失控所造成的損失性成本。在進行環境成本決策時,企業經營管理者可考慮確定環境機會成本和其他特殊環境成本因素。

2. 自然環境成本的報告。環境成本報告應披露與環境學術交流

出有關的長期性資產成本、短期性資產成本、費用化成本和作為稅后利潤扣減項的損失。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自然環境成本包括:①為購買和建造用于環境預防、治理和保護的固定資產(如處理廢水、廢氣和廢渣的設備、其他廢物處理和回收利用設備)、無形資產(如環境資源的使用權)等長期性資產而發生的成本;②計人產品成本的環境成本,主要包括耗用壞境材料成本、直接從事產品生產與環境管理有關的人員的環境保護補貼和工資費用、車間排污費等;③環境期間費用,包括企業排污費、綠化費、環境管理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專設環境保護機構的經費;④非違規性環境支出,如環境非常損失、環境捐贈支出等;⑤列為稅后利潤扣除項的因違反環境法規而發生的罰款、賠償等。在對環境支出信息和資料進行披露時,除實際發生的支出外,對一些預計的環境支出也可予以說明,以充分滿足環境成本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有必要編制自然環境成本報告和計人稅后利潤的環境損失報告,以了解環境支出和確定企業的環境管理績效。

三、PEST環境成本會計問題

PEST環境成本會計理論是從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方面探討環境成本管理的理論??紤]到企業因政治法律因素'而要求提供一定的自然環境成本信息的情況’因此在PEST環境成本會計中不再包括這一內容。PEST環境成本也包括資產化成本和費用化成本,費用化成本包括抵減稅前利潤的不屬違規性支出的營業外支出的內容,與PEST環境相關的違規性支出應列為稅后利潤的抵減項目oPEST環境成本會計報告的內容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環境成本。除報告環境成本及其管理的信息和資料外,PEST環境成本會計還為全面和長期的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信息。

1. 政治法律環境成本會計問題。政治法律環境成本是指受重大政治法律因素影響的企業環境成本。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政治制度和體制、政局和社會的穩定性等;法律因素主要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的制定及其執行情況。政治法律成本會計應著重把握那些重大和直接的環境影響因素。政治法律環境成本中,有些是不同企業受到相同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成本,有的是個別企業受某些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成本,如食品生產企業會受《食品衛生法》影響而發生的成本。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分析確定在一定時期對成本有重大影響的政治法律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成本。通常情況下,企業可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列出受重大政治法律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成本和不計人成本的損失,如稅法和外貿法規的變動所導致政治法律環境成本的變動、違反《食品衛生法》所受處罰的損失。企業既要計量、記錄和報告過去重大政治法律影響因素影響下的成本及其變動情況,也要對現在和將來的政治法律環境成本和成本變動情況進行預測、分析和調控。

2. 經濟環境成本會計問題。經濟環境成本是指受國家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及趨勢等因素影響而發生的成本。對企業成本會產生影響的經濟環境因素具體包括銀行利率和外匯匯率的變化、銀根的松緊、失業率的高低、資源供應及采購成本的變化、通貨膨脹率的高低等。經濟環境成本會計應及時計量、記錄和報告由重大經濟環境變動所引起相關成本的變動情況,如由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決定的企業投資成本的大小、資源供應成本重大變動所導致企業產品成本的變動情況等。企業也有必要對國內外經濟環境成本進行全面和深人的分析和預測,做出正確的判斷,為制定有利的成本戰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