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

時間:2022-08-14 09:50:00

導語: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可行性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迅猛發展,其業務收入已占總收入的60%左右,有的甚至達到80%以上,表外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管理的重心。而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以存貸款業務為主,雖然表外業務有所發展,但大部分僅局限于低收費或不收費的項目,發展十分緩慢。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幅度的減少、信貸資產質量的下降、運營成本的增加和資產報酬率的降低等,通過存貸款盈利的空間十分有限,大力發展表外業務已成為銀行業務創新、適應外部金融環境變化、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利潤來源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SheetActivity,簡稱OBS業務)是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外,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為社會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包括無風險的結算、、咨詢等業務和有一定風險的擔保、承諾、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等業務。

表外業務具有不運用或少運用資金;無風險和低風險;委托;低成本和高盈利等特征。所以發展表外業務對商業銀行而言,既可以獲取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增加銀行的優質客戶群體。

我國商業銀行大力拓展表外業務的必要性

1、適應利率下調,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需要

199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降低存貸款利率,6個月以內的短期貸款利率從1997年的7.65%降低為2002年的5.04%;6個月至1年期短期貸款利率從1997年的8.64%降低為2002年的5.31%;1年至3年期的中長期貸款利率從1997年的9.36%降低為2002年的5.49%。3年至5年期的中長期貸款利率從1997年的9.9%降低為2002年的5.58%。銀行的低利率降低了銀行資金的邊際利潤,使銀行存貸利差不斷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獲利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必須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去開拓各種非利息業務,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化解不良貸款,減少金融風險的需要

從銀行信貸資產的質量來看,世界前20家銀行的平均不良資產率僅為3.27%,其中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分別為1.4%和0.85%。而我國銀行業2001年按新的貸款分類法統計,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仍在25%左右,除了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居高不下外,新興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也在急劇攀升。銀行業顯露和潛在的金融風險已十分突出,再加上缺乏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的有效措施,嚴重阻礙了銀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利用表外業務來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

3、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產報酬率的需要

隨著銀行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單純的傳統業務已難以滿足客戶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和銀行收益的保證。國有商業銀行由于規模過大,分支機構和從業人員過多,人均創利1.19萬元,人均費用卻達8.58萬元。其他商業銀行由于分支機構和從業人員過少,人均創利40多萬元,人均費用也高達18萬元之多。所以銀行必須降低運營成本。如果要在不增加或降低運營成本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多元化、國際化的服務,表外業務因具有低成本和提高資產報酬率之功效,不失為理想之選。

4、利用表外融資技術,增加資金來源的需要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企業從市場上籌集資金,直接以機構投資者身份與經紀商進行股票和債券交易,不再完全依賴商業銀行貸款。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快速發展,分流了一部分商業銀行的資金。為了競爭資金來源,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開展表外融資技術,如貸款出售、發行備用信用證等業務,增加其資金來源。

5、通過業務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商業銀行的業務包括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三個方面,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表內業務,而且也要重視表外業務的發展,搶占適應持續發展要求的空間。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拓展,是其銀行經營國際化、資本證券化、業務表外化的三大發展趨勢之一,也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商業銀行大力拓展表外業務的可行性分析

1、加入WTO和金融的逐步對外開放為表外業務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國際金融環境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根據有關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達成的協議,加入后兩年允許外資銀行為國內企業開辦人民幣業務;五年內允許外資銀行具有完全的市場準入;五年內允許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零售業務;外資銀行在指定的地區可享有中國內地銀行相同的權利;五年內取消地區限制和客戶限制等規定。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并享有中國內地銀行相同的權利,大部分國外銀行已經實現了集成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具有強大的業務處理、客戶服務、管理決策支持功能,業務處理和管理決策有機結合,客戶服務和信息分析有機結合,建立了完備的數據倉庫,具有開展表外業務的強大優勢,在沖擊中國銀行業同時,也為我國銀行業帶來了可資借鑒的表外業務管理模式。

2、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為表外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我國經濟一直維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對外經濟往來持續上升,利率和匯率市場化進度的加快,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人民幣的逐步國際化等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為表外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人民幣的匯率、利率風險毫無疑問將上升為企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的重點,與匯率、利率相關的表外業務項目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國家逐步放松對銀行業的管制和行政干預,以及大力提倡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為表外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較寬松的政策環境。3、銀行市場化運作機制的逐步建立和經營自主權的擴大為表外業務的拓展提供了保證

商業銀行長期在計劃經濟和有計劃商品經濟條件下運行,缺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求發展的動力,缺乏業務創新的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銀行經營機制的轉軌和適應市場能力的增強,不斷開拓和創新業務的能力也隨之增強,這為表外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保證。

4、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推出為銀行開展表外業務提供了可操作的對象

1984年提出建立金融市場至今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從原來只有少數國債和金融債券品種的市場發展為目前包括上千個品種的市場。就股票市場而言,從90年代初的幾十家發展到上千家,參與者已達6000多萬人,籌資達4000多億元,國內股票市值2.65萬億元,相當于GDP的32%左右。商業銀行除進行國債、企業債券的投資外,還允許向證券公司發放股票質押貸款。也有許多銀行開始通過銀證合作形式參與金融市場。又隨著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大批投資基金的設立、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進入市場,使市場主體迅速膨脹,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非常迫切,按照資本市場的開放和遠期外匯市場發展的要求將逐步推出股票指數期貨和期權、利率期貨和期權、債券期貨和期權、外匯期貨和期權、可轉換債、認股權證等產品。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國金融市場的興起與發展,對表外業務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客戶對金融服務性需求的增加為表外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商業銀行的客戶包括公司客戶和個人客戶兩大部分,公司客戶具有因行業、規模、經營狀態等不同情況之分,個人客戶也有因不同的收入水平、職業身份、受教育程度、地區習俗之分。對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和種類、服務形式和手段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客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呈多樣化趨勢。

從公司客戶來看,以前單純依靠銀行貸款,對銀行主要是資金、結算等方面的需求,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公司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經濟向信息化、國際化、網絡化的發展,企業對銀行的金融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單純的存貸款業務需求逐步向收付、現金管理、管理咨詢、資信評估、融資擔保、票據發行便利、委托理財、信息服務等綜合性服務的金融需求發展。

從個人客戶來看,隨著個人金融資產的多樣化,個人對銀行的需求開始從單純的存款業務轉向收付、個人理財、基金投資、國債投資、證券買賣、購買保險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發展。客戶對金融服務性需求的增加為表外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6、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廣泛應用為表外業務提供了技術支持

因為電子計算機、電子通訊、信息處理等被廣泛應用于金融業,改變了銀行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增強了銀行處理業務的能力和技能。

我國從80年代起開始建設全國金融衛星通訊網,至91年正式聯網成功。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建成衛星小站600多個,使全國電子聯行業務覆蓋了全國省、地市以上分行,已在全國25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以網絡傳輸或磁介質交換為傳輸手段的同城清算系統,以及7個大城市的同城票據自動清分系統,基本實現了同城清算的半自動化。

對個人客戶的服務項目中采用了自動出納機(ATM)、銷售點終端機(POS)、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等。

在公司客戶的服務項目中推出了全國銀行信息通訊系統、電腦賬務處理等;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廣泛應用,使金融業有條件為客戶提供優質低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為不斷開發金融產品和新的金融服務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持。

總之,隨著我國加入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生存壓力的增強和競爭的日益激烈。通過拓展表外業務提高利潤水平、吸引優質客戶、迎接外資銀行的挑戰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已非常迫切。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自己在發展表外業務方面的優勢,如龐大的分支機構網絡、雄厚的客戶基礎等,抓住機遇,積極拓展表外業務,使之逐步成為銀行業務的支柱。

參考文獻:

1、戴國強《商業銀行經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2、胡章宏《歐洲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變化及其啟示》(《金融與保險》2002、4)

3、等《發展銀行中間業務迫在眉睫》(《金融與保險》2002、1)

4、朱雁萍等《關于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幾點思考》(《金融與保險》2002、3)

5、陳虹等《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表外業務的思考》(《金融與保險》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