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群眾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23:04: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貧困群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貧困群眾醫療救治補助決定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經縣人民政府第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自治縣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條修改為:本辦法所稱貧困群眾醫療救助,是指通過政府撥款和社會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種渠道籌資,對因患大病負擔醫療費用過高、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仍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貧困群眾給予的適當救助。
二、第五條第二項修改為第三項,第三項修改為第二項,其“農村特困戶(農村低保戶)”修改為:農村低保對象。
三、第六條刪除。
四、第七條改為第六條,修改為:符合第五條前四款的醫療救助對象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療,按個人實際負擔醫療費用的30%給予救助,但每人每次享受最高救助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或者給予一次性定額救助,不再享受按比例救助政策。
縣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緩解城鄉貧困群眾就醫難問題,根據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湖北省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實施方案》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的規定,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以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為主,以定點醫療機構提供優惠、減免項目收費為補充。堅持政府救助與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方針,堅持醫療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
第三條縣民政局是城鄉貧困群眾醫療救助的主管部門,負責制定醫療救助工作計劃、資金分配計劃,具體組織醫療救助工作,建立救助對象檔案以及對醫療救助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條縣財政局負責按規定安排醫療救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按規定撥付。
第五條縣衛生局負責指導并督促定點醫療救助單位設立大病醫療救助窗口,公開醫療優惠減免項目、標準,兌現減免承諾,為救助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在貧困群眾救助和災后建設研討會上的發言
同志們:
今天,把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民政局局長和救助慰問小組成員單位的領導召集起來,召開全市“抓重建、保民生”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月11日市委八屆第61次常委會議精神,迅速行動起來,對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會議的目的就是要把各項任務部署到位,把責任明確到人,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力以赴、齊心協力抓好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剛才市民政局局長謝紅生同志作的工作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災后重建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講如下具體意見:
一、充分認識“抓重建、保民生”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市黨政軍民齊心協力“抗凝凍、保民生”行動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親赴我市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已取得“抗凝凍、保民生”的階段性勝利。市委適時調整了全市工作重點,決定成立以李軍書記為組長,袁周市長為副組長的“抓重建、保民生”工作領導小組。全市突出千方百計抓重建,盡心竭力保民生這個主題?!白ブ亟ā⒈C裆崩щy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是當前抗災救災工作的當務之急,這項工作關系到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災區廣大災民的切身利益。要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抓重建、保民生”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投入“抓重建、保民生”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扎扎實實地抓好落實。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措施到位
“抓重建、保民生”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是一項量大面廣、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我們一定要把困難群眾救助和災后重建工作作為踐行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項具體行動,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讓廣大災民更充分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要切實按照李軍書記提出的“從檢驗有無黨性、有無能力、有無良知的高度”來做好“抓重建、保民生”的各項工作,保證“抓重建、保民生”災后重建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規范順利進行。
市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匯報
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是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構建和諧社會歷史進程的重要任務?;鶎狱h組織服務貧困群眾的實踐與探索,既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途徑。積極實踐和努力探索基層黨組織服務貧困群眾工作,對于新時期黨的建設,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從延吉市基層黨組織服務貧困群眾的實踐來看,創新三項機制,是確保工作實效的有益探索
近年來,作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城市的延吉市,從邊疆民族地區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先進性建設四個長效機制精神,堅持以“送溫暖、辦實事,促和諧”為主旨,創新三項機制,全方位關懷幫扶貧困群眾,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為主體服務群眾的新路子,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1、創新管理機制,暢通聯系貧困群眾的渠道。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為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掌握貧困群眾的情況,我們通過與民互動的方式方法,采取五項措施,做到了“三清”,即人數清、貧困程度清、所想所需清。一是在組織部和鎮、村、街道、社區建立困難群眾臺賬。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民政局、黨工委和各鎮、村、街道、社區開展拉網式的貧困群眾入戶大調查,對全市所有貧困群眾的基本情況、家庭住址、收入情況、困難程度及原因、需求、聯系電話等一一進行詳細登記,全部進入微機程序,實施專業化管理。二是建立困難群眾情況定期上報制度。市委統一制發了《困難群眾幫扶統計表》,平時由各基層黨組織每半年將貧困群眾的基本信息逐級報送市委組織部,做到情況變化有記錄、變化之后有聯系。三是建立黨員幫扶反饋制度。要求所有包保黨員每季度至少入戶一次,全年不少于5次,每次入戶黨員都要將入戶幫扶情況進行認真登記,經幫扶對象簽字后上報本級黨組織。四是對貧困群眾和幫扶黨員實行動態管理。對經過黨組織和黨員有效幫扶已經脫貧的群眾及時進行更換,對因各種原因導致新致貧的及時納入受幫扶隊伍之中,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擔任幫扶任務的黨員,重新安排其他黨員接替,確保換人工作不斷線。五是開通“民聲通道”。在市委組織部和各鎮、街道設立貧困群眾服務站和專線救助電話,并向全社會公開,保證了24小時全程提供服務。目前,全市家庭人均月收入處于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和因各種原因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群眾共計11748戶,25000人。不論他們分布在農村還是城鎮,是固定還是流動,都能為有效開展貧困群眾幫扶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2、創新幫扶機制,拓寬服務貧困群眾的途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重要職責,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為更好地服務于貧困群眾,有利地調動黨員服務群眾的積極性,適應新形勢下服務貧困群眾工作的新要求,我們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構建了一系列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一是聯動幫扶。為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服務群眾的聯動效應。一方面,將困難群眾幫扶工作納入全市溫暖工程的整體部署。在市委層面成立了幫扶工程領導小組和工作辦公室,出臺了《延吉市困難黨員群眾幫扶工作實施辦法》,將所有在籍貧困群眾分門別類地納入再就業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優惠就醫工程、助學工程、愛心超市工程之中,并按不同戰線分別由工會、勞動、民政、衛生、教育、房產等職能部門牽頭落實。各職能部門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近年來先后投資1.38億元為3469戶貧困農戶翻建和新建房屋,拿出676萬元為3600名群眾參加了低保,出資400萬元設立了低保群眾醫療救助金。另一方面,大力開展“雙千雙聯”活動。以“千名黨員干部牽手千家貧困戶,聯結黨群關系,聯系脫貧道路”為主要內容,建立三級包保責任制和主要領導負責制,即市級、正局級領導包兩戶貧困戶,副局級領導和內設中層干部包一戶貧困戶,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重點幫助貧困家庭解決生活、就醫和子女就學以及就業等問題。目前,全市已結成1237對幫扶對子。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走訪貧困家庭2527次,捐送慰問款物折合人民幣近111萬元,通過幫扶已經脫貧75戶,自謀職業158人。二是分類幫扶。按需所給,因人施幫。采取上門慰問的方式。針對患病殘疾孤寡的困難群眾,堅持在重大節日和黨的紀念日上門慰問,每季度定期走訪看望,并發放愛心救助卡,使他們在乘車、保險、醫療救助等方面享受優惠。為確保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經常化、制度化,我們將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黨員奉獻社區日”,組織全市在職黨員深入居住地所在社區,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目前,全市在職黨員共12000人次參與了社區義務勞動,參加活動的在職黨員占全市在職黨員總數的96%,其中,有2000多名在職黨員認領了志愿者服務崗位,1000多名在職黨員與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為社區居民群眾辦實事3200多件,為社區和貧困家庭捐款物折合人民幣10萬余元。采取技能援助的方式。針對下崗失業、無業的困難群眾,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政策宣傳,重點開展就業指導、提供就業信息。目前,已舉辦各種培訓班51期,受訓人員4260人次,實現就業3580人。采取特情特助的方式。對遭遇重大災害、突發事件、重大疾病的困難群眾,提供資金、人力等各方面的緊急救助,幫助渡過難關。兩年來,全市先后捐獻扶貧款89萬元,助學款5萬元,糧食、豆油、衣服等幫扶物資折合人民幣103.5萬元人民幣,為143名貧困家庭的中小學生減免學雜費1.8萬元,為15戶貧困家庭中的精神病人捐助資金9000元。
3、創新保障機制,確保聯系和服務貧困群眾的長效性。要把工作抓好做扎實,必須建立健全黨組織聯系和服務貧困群眾的長效機制,不斷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更好地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落到實處。為做好工作,我們采取了五條措施:一是領導干部牽頭抓總機制。落實市級領導聯系點制度。每位市級領導聯系一個村、一個社區、一個學校,將79個基層黨組織分別與市級領導結成黨建工作聯系對子。僅去年,市級領導就深入聯系點185次,為基層群眾辦好事、實事190余件。落實“一把手”責任制度。把做好聯系和服務貧困群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全市各級黨組織層層簽定目標責任狀,推行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幫扶工作定期述職制,做到了領導有責任,人人有任務,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整合幫扶資源。加強基層黨組織對基層政府、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的領導、指導和引導,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采取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打殲滅戰的措施,將工會、民政、婦聯、殘聯、農牧等相關部門的政策、資金、培訓機構等統一使用,幫助他們共同規劃開發各種服務項目,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構建一個在黨的領導下、多主體參與、合作協商、充滿活力的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目前,全市78個部門已經聯手行動,與54個行政村、2個農場結成幫扶對子,提供各類款物累計達385萬余元。三是籌建幫扶基金。市委通過黨費劃撥、財政撥付、黨員和黨組織自愿捐贈的形式籌集了13萬元的幫扶基金,為提高使用效益,出臺了《延吉市幫扶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把分散、隨機的慰問幫扶常態化和規范化。四是建立考評體系。把幫扶貧困群眾納入基層黨組織抓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員評議的內容,嚴格進行考核。市委組織部每季度對困難群眾幫扶工作進行一次督導,年底進行全面驗收。為確保工作落實,依托市督查局進行長年跟蹤督查,在全市范圍內選配了15個副局級專職督查員,聘請了915名專職、兼職督查員及和諧社會監督員負責該項工作。兩年來,共督辦各類事件9864件,辦解領導批示事項268件,通報表揚148個部門,通報批評74個部門,其中民防局因連續三次被通報批評,一把手被降為副職,有效地促進了幫扶工作的落實。五是做好接待群眾工作。堅持和完善市級領導干部接待上訪日制度、開通領導熱線電話,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解決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在農村村部設立“農民說事”辦公室;在城市社區設立“人民調解室”,堅持干部輪流坐班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加以解決;受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解決的,耐心細致地向群眾做好解釋工作,及時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遇到的困難。發揮社區、村屯、出租車行業協會聯系群眾的優勢,建立信訪事項站96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將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第一時間反饋到信訪部門,相關部門限期將處理意見反饋給上訪人。
“扶貧日”系列活動工作總結
按照《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縣2018年“扶貧日”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鎮高度重視,積極開展“扶貧日”系列活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開展扶貧日捐贈活動
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我鎮積極組織干部職工開展貧困戶走訪慰問,分別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宣傳國家、省、市、縣相關扶貧政策,鼓勵貧困戶增強脫貧信心,激發內生動力,努力實現脫貧致富,并在全鎮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扶貧、關愛困難群體,關心扶貧事業,形成全社會關注扶貧的良好氛圍。在全國第五個扶貧日之際,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向貧困群眾捐贈物資、資金,并建立了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對外公告扶貧日活動信息,公布社會各界參與情況和捐贈資金情況,接受公眾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增強了活動感召力和社會公信力,此次扶貧日募捐我鎮機關干部共31人參加,籌集善款4700元。
(二)開展中秋佳節“茶話會”活動
中秋佳節前,為幫助貧困戶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中秋佳節,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安排下,縣級幫扶干部及我鎮全體幫扶干部分別紛紛帶著月餅、水果等慰問品,組織貧困戶、村、組干部在各村委會或貧困戶家中開展歡度中秋佳節茶話會,和貧困戶一起歡度佳節,一起話脫貧成效,了解他們生產生活最新動態,給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以及黨和政府的關懷。熱情勉勵貧困戶群眾再添措施、再鼓干勁,以吃苦勤勞的精神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為力爭如期實現全面脫貧這一宏偉目標而努力。
人大辦第一書記先進事跡材料
,身為第一書記,他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勇于奉獻,把黨的事業筑牢在脫貧攻堅一線,曾經帶傷帶病堅持工作,心系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深受群眾好評。
愛崗敬業,踏實肯干
作為鎮村第一書記,多年在脫貧攻堅一線,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他組織群眾發展肉雞養殖和能繁母豬生產,發展庭院經濟、蔬菜種植增加收入;落實三建五改,為群眾修建出行道路;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多次開展以購代扶活動,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肉雞等農副產品,增加收入;組織志愿者隊伍幫助缺勞貧困群眾助耕;為貧困學生送去愛心幫扶,助力志智雙扶。在他的努力下,村67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聚焦短板解難題,動員社會力量促幫扶。2018年10月11日,協調民建市委愛心人士給村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送去了農用噴霧器、床上用品、雞苗和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價值5萬余元。
村6組深度貧困戶王志華危房改造存在資金困難時,聯系長銀行支行,落實為其捐贈1.6萬元,動員區公安分局贊助0.5萬元,幫助貧困戶完成了危房改造。貧困戶唐章朋、羅德云存在附屬土坯危房,幫助協調落實了危房改造,15組貧困戶附屬房存在安全隱患,爭取幫扶單位資助2000元,落實了改造整治,貧困戶住上了安全的住房。
圍繞群眾增收做文章,以購代扶來幫忙。多次組織企業和其他社會愛心力量,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促進貧困群眾增收。2018年12月,在“以購代扶”活動中,聯系長銀行支行職工幫助貧困戶銷售養殖的肉雞30余只,實現群眾增收5000余元。
脫貧攻堅“主題活動周”活動總結
根據《市脫貧攻堅“主題活動周”實施方案》文件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指示精神,市統計局于5月2日下午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會議。會議緊密圍繞5月2日上午市大干50天誓師大會市領導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工作部署,確保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走穩走牢?,F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是幫助貧困戶做好春耕生產工作。
深入貧困戶家中,準確掌握貧困戶春耕前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準備情況,確保每戶貧困戶不誤農時。及時解決貧困戶春耕備產資金短缺、勞動力不足、技術跟不上、設備不夠等難題。
二是為貧困戶整治人居環境。
全系統干部深入到包保貧困戶家中開展了3天的集中勞動,為貧困戶打掃庭院、種樹,全面改善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共整治環境衛生3戶?;顒娱_展以來組織全局捐贈衣物,針對貧困戶廚房進行了墻壁粉刷,更換了碗架柜、被褥、炕革等。
三是加強扶貧宣傳,跟進落實情況。
扶貧辦整村推進工作匯報
整村推進是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也是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更是一項事關貧困群眾解決溫飽、脫貧致富的綜合扶貧工程。為此,我縣精心組織,科學謀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縣整村推進工作進展順利,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實現?,F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十二五”期間,我縣有29個村被列為扶貧重點村,占行政村總數的22%。為切實做好整村推進的示范作用,我縣以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公路、水利、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借《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好政策之風,大力實施危舊土坯房改造及村莊環境整治,從而有效轉變群眾觀念,增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和水平。2012年,我縣整村推進共實施公路建設、水利設施、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土坯房集中建設點基礎設施等149個項目,其中土坯房建設項目35個,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均已全部完工;向上級爭取財政扶貧資金964萬元,其中土坯房建設資金420萬元。
二、主要做法
(一)依照程序完成重點村項目。根據各重點村扶貧規劃落實情況,堅持“在重點村范圍內選擇項目、按規劃選擇項目和按程序申報項目”的原則,保質保量完成了每年度重點村項目申報工作。
(二)著力加強重點村基礎設施實施。瞄準重點村困難群眾最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活、生產基礎設施難題,我縣本著“打基礎管長遠”的思路,整合各方資源,捆綁其他項目資金,著力加強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扶貧工作實踐及路徑優化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推進扶貧工作,實現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是當下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湘西州是湖南省扶貧攻堅主戰場,其貧困程度之深、扶貧任務之重,使得如何做好當前扶貧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湘西州的重大民生工程和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就非常重視該地區的扶貧工作,從1984年將武陵山定為全國貧困片區之一,予以重點扶持;到2011年將湘西州劃為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重點扶持,湘西州在國家的重視和關懷下,其扶貧方式經歷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取得一定扶貧成效。但由于歷史、地域、民族等多種復雜因素,湘西州在實際推進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導致部分地方“年年扶年年窮”的局面。因此,認真剖析湘西州扶貧工作實踐產生問題的原因,深入探索湘西州扶貧工作路徑,對加快湘西州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1改革開放以來湘西州扶貧工作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湘西州一直將扶貧視為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認真貫策落實國家和湖南省的各項扶貧政策,極大地推動了湘西州扶貧方式的轉變,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1.1湘西州扶貧方式在實踐中轉變。湘西州的扶貧方式隨著國家扶貧戰略的實施,也在不斷發生轉變,總體而言,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形成了三個模式為主的扶貧實踐方式。一是救濟式扶貧。它是指政府向貧困對象輸送基本生活物資,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其特征是缺啥送啥。這種方式雖然暫時緩解貧困群眾眼前的困難,但不是長久之計。二是開發式扶貧。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從經濟發展層面展開了全國性反貧困行動,并制定和實施了大量扶貧政策,湘西州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經歷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是全面啟動扶貧開發工作(1984-1993年)。1984年,湘西州貧困人口為156萬,面對嚴峻的扶貧形勢,湘西州把扶貧作為中心工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向貧困宣戰。第二階段是實施扶貧攻堅(1994-2000年)。1994年,為貫徹落實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省委、省政府將湘西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主戰場。第三階段是推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2001-2010年)。扶貧開發逐步形成了以點帶面發展、由外向內深入的發展思路。三是精準式扶貧(2013-2020)。2013年,考察湘西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思想,此后該思想向全國輻射。在精準扶貧科學思想的指導下,湘西州治窮脫貧的希望正在逐步實現。1.2湘西州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湘西州積極貫徹落實視察湘西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產業扶貧助增收、教育扶貧拔窮根、基礎建設補短板,積極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努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致富路,取得良好成效。三年來,全州共減少貧困人口43.09萬,農村貧困人口下降到30.08萬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648元,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為12%,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1]。人民收入不斷增加、教育條件逐漸改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是狠抓產業助增收。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讓支柱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村;積極培育產業鏈,不斷拓寬貧困群眾致富增收渠道;發展鄉村生態文化游,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就地就業。二是狠抓教育斬窮根。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湘西州把教育扶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不讓貧困戶子女因貧困失學,從根源上打破“代際傳遞”;實施城鄉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等教育“四大工程”,極大地改變了貧困地區學校布局和辦學條件。三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針對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實施“六到農家”,著力改造農村道路、水電、網絡、住房、環境,并投入整合資金18.8億元,用于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1.3湘西州扶貧工作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近年來,湘西州扶貧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視,為其制定了大量的扶貧政策強支撐,投入了大量的扶貧資金強振興。但在扶貧工作實踐中,湘西州扶貧工作面臨扶貧資源均衡化、扶貧策略漫灌式、扶貧模式輸血式、扶貧成效人均化的障礙,嚴重制約了湘西州脫貧工作的推進。(1)扶貧資源強調“普惠分配”湘西州以往的扶貧方式較為粗放,在長期扶貧中,扶貧成本高、質量低、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扶貧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優勢部門有資源,弱勢部門就要四處跑項目。主要領導的聯系點,錢多到不知道怎么花,而有的村卻連幾萬塊的小項目都要不到;另一方面扶貧資金使用“天女散花”,導致年年扶年年貧;某些重點縣舍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占用浪費國家扶貧資源;貧困對象摸底不清,關系扶貧、人情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不公現象,甚至滋生腐敗,使得扶貧效果十分有限。(2)扶貧策略采取“大水漫灌”湘西州傳統的扶貧策略采取漫灌式的扶貧思路,簡單的來說就是依靠政府把扶貧資源傳遞給貧困地區的貧困戶,如給資金、給項目,資金和項目粗放、漫灌,導致扶貧針對性不強、質量低、效果差、不公平問題。這種漫灌式的扶貧方式沒有從實際出發、不對接市場、不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注重精細化管理,容易因信息、措施不精準而導致扶貧工作效果不佳,貧困人口返貧現象嚴重,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3)扶貧模式偏重“輸血”湘西州傳統的扶貧模式偏重“輸血”,不少地方依然年年扶年年貧,把扶貧當成簡單的給資金、送物資,認為扶貧就是單純的救助和救濟,雖然暫時緩解“肚子的一時饑餓”,其結果往往是“被脫貧”“數字脫貧”養懶漢,滋深“等靠要”惰性思想,效果甚微。這種直接把扶貧資金投放到貧困戶手上的“撒胡椒面”式的扶貧,從表面上看,貧困群眾暫時是受益了,但這只能解決一時之需,根本不是治本之策,它忽視了貧困群眾的主動性的發揮。實踐證明,這種扶貧模式是不可行的。(4)扶貧成效注重“人均”湘西州的扶貧成效看重的是人均值,往往只看到數字表面上的東西,而實際效果怎么樣、好不好,則無法知曉,富人還是富人、窮人依然為窮人的現象普遍存在。貧困戶是否達到了脫貧目標,并不是數字說了算,而是要深入群眾當中多傾聽百姓心聲,多問困難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及困難群眾對扶貧干部、扶貧工作措施的客觀評價,多舉措落實扶貧成效。
2湘西州在扶貧工作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湘西州在扶貧工作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是某一方面的體制、政策造成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貧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質偏低,自身對貧困問題認識的局限性,扶貧政策的僵化,發展缺少產業帶動是其主要原因。2.1生產方式落后,自我發展能力弱。激發貧困地區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湘西州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長期貧困、信息閉塞、觀念落后,大部分村民固守傳統農耕方式小農意識強,僅僅滿足于解決溫飽,沒有形成專業化、規?;?、組織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在扶貧攻堅中,國家的推動是外因,貧困戶的自我發展是內因,是實現脫貧的重要依據。就目前來看,湘西州貧困地區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現為貧困戶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技能不強,產業開發層次低,產業結構調整意愿不強,參與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積極性不高,缺少發展生產的資金保障,導致自我發展能力弱。2.2文化素質偏低,等靠要思想根深。提高人口素質,破除“等靠要”思想牢籠,是湘西州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湘西州農村人口比重大,是湘西州人口素質偏低的直接原因,2017年底,湘西州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6.94%,高于全省所占比重。由于歷史、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此外,傳統“多子多福”觀念、教育水平滯后、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醫療衛生條件差也是造成文人素質偏低的重要因素。在貧困農村不少人甘于貧困,爭當貧困戶,長期等靠要。在調研中,了解到不少村民依賴思想嚴重,自我發展意識不強;有一些村民對村里的發展持冷漠的態度,認為與他無關;有的村民直接說:“你們來了解農村情況向上面反映,還不如帶點米、帶點油、帶點肉來得實在?!?.3資金融入過少,缺少產業發展帶動。產業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發展產業是當下湘西州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但近年來,由于投入資金與發展需求之間矛盾日益凸顯,湘西州財政投入與中央財政投入極不協調,中央財政投入不足,湘西州地方財政投入乏力,制約當地產業發展。特別是湘西州貧困范圍廣、貧困程度深、返貧現象嚴重,貧困戶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安于現狀,缺乏發展產業意識。隨著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湘西州的產業得到了初步發展,但依然存在集中度不高、規?;蛔?、市場化不明、模式化不強的問題,未能形成產業扶貧聯動機制,產業帶動能力弱。2.4創新動力不足,扶貧政策過于僵化創新是推進扶貧工作的重要支撐點。當前湘西州扶貧工作機制創新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一些扶貧政策設計太過詳細、規定得過死、限制了地方發揮創新的空間。在扶貧工作中遇到新問題、新情況,不敢進行調整,只能得過且過,有些政策明顯“水土不服”,仍然“呆板”執行,地方糾偏能力得不到合理發揮。湘西州扶貧政策過于僵化,主要表現為扶貧項目審批程序復雜,項目分塊實施,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使項目實施的進程與效率大打折扣;具有針對性、可落實的政策較少,資金分塊使用,項目跟進不及時;由于在政府資金支持方面享有優惠,貧困縣退出機制不暢。
3優化湘西州扶貧工作的路徑
司法局精準結對工作方案
按照縣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縣司法局聯系有鎮村和村,其中村為省定貧困村。圍繞縣脫貧攻堅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縣司法局立足部門優勢,充分發揮法律宣傳、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職能,特組織法律援助、公證、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法治扶貧系列活動。結合司法行政職能,經局黨組研究,現就我局開展脫貧攻堅精準結對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自身實際,落實幫扶工作重點。
一是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對幫扶對象智力支持的力度,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學文化、學科學、學法律。結合貧困村實際,采取以案釋法的形式,就各村涉及的婚姻家庭、贍養撫養、拆遷補償等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法律法規知識的講解,對群眾提出的法律咨詢進行耐心解答。二是提供經濟支持。盡管目前司法行政經費有限,但我們要千方百計克服一切困難,為幫扶對象著想,積極籌措扶貧資金,盡最大努力給予他們經濟上的支持。
二、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助力精準扶貧工作。
一是加強扶貧人員的管理。縣局抽調局機關25名干警深入幫扶村進行點對點扶貧幫扶工作??h局領導班子成員年深入扶貧村進行扶貧調研,掌握貧困原因,制定脫貧措施,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
二是普法教育宣講到位。緊緊抓住農民群眾對“精準扶貧”政策和法律知識的需求,重視群眾精神上的貧困,結合“送法下鄉”、“法律進村”等活動,通過開展法律咨詢、送法入戶等方式大力宣傳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涉及生產生活、致富創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