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生申請表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生申請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
您們好!
我是xx工程學院xx工程xx班的學生xx,xxx年出生于xx省、xx市、xx礦區、xx鎮的一戶農民家庭,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我們四口和爺爺、奶奶住在同一個家里。爸爸媽媽都沒有工作,只能靠著家里的兩畝來地勉強的維持生活,收入十分的微薄,為了我和弟弟能夠好好的學習,家里一年省吃儉用的錢都供給我和弟弟上學讀書用了。家里也欠了不少錢,所以從小我和弟弟倆個人就知道不亂花錢。
在我六歲的時候,爸爸在我們村附近的一個小煤礦上班,剛開始家里還挺好的,有爸爸在煤礦上班,家里還有剩余,結果好景不長,畢竟小煤礦的安全不好,在一次夜晚,小煤礦發生了瓦斯爆炸,那一次事故死了好多的人,爸爸也被引起的火災燒成了重傷,整半個身子都被燒傷了。許多人都被送到了醫院里治療,醫生要把燒毀的皮膚全部都剝下來,那時候媽媽整天在醫院里照顧爸爸,我和弟弟只好被姥姥照顧,經過幾個月的治療,爸爸恢復了一點,也能下床走路了。出院后又修養了幾個月,終于恢復的差不多了,但一直沒有敢干重體力活。
爸爸、媽媽沒有文化知識,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從小他們就嚴格要求我們兄弟兩要好好的學習,將來要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不要像他們一樣在農村沒工作。我們兄弟兩也很爭氣,在學校學習一直名列前茅,在我們看來只有以優異的成績才能使爸媽高興,才能回報他們的苦心。直到XX年的高考,我終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學-xx理工大學。當時家里一片歡騰。
XX年是高興的一年也是家里爺爺奶奶不幸的一年,他們年過七旬,身體又不是太好,經常生病吃藥。我知道我們兄弟兩的費用增加了家里的負擔,但是更不幸的是爺爺在六月份的時候摔倒在地,被家里人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結果是爺爺偏癱,這一結果很讓人意外,爺爺也哭喊著讓醫生幫忙治療,醫生用針灸的方法給他治療,效果挺好,好點后考慮到家里的情況,還是決定出院慢慢鍛煉治療,鍛煉了一段時間爺爺可以下地拿著拐棍走路了。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奶奶的心臟病犯了,又被送到了醫院,家里又比得安寧,又得忙著去醫院照顧奶奶,還得照顧爺爺,等他們的病都好點了后,家里也花了不少的錢。我知道爸爸犯愁了,他開始四處奔走到處借錢,在我開學的時候爸爸把錢借夠了,我拿著錢來到了學校。上大學一年來,我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我一直很刻苦,一有時間就去圖書館學習,看自己喜歡的專業知識,我認為這是對家人對自己最大的回報。我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同學,從來不亂花一分錢,我省吃簡用化壓力為動力,化愛為能量,無時無刻不再努力著,各門功課均達到優良水平,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熱情幫助同學,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我的家人寬慰,用良好的成績來回報幫助過我的親人和朋友,來回報國家和社會。
現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這讓我這樣的學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滿懷熱血感謝黨和國家對貧困學生的關心,當然,我也知道還有不少同學的家境更困難些,無論我是否申請到了這筆助學金,我都要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的培養,也衷心的祝愿各位領導、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但我相信如果我能申請到這筆貧困生助學金,我將作出一定的成績以無愧于這貧困助學金。
此致
篇2
關鍵詞:B/S架構;高校資助管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及社會各界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如各種形式的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生活補助等,涉及的學生數量眾多,金額龐大,牽涉的面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面臨的困難很多。為此,有必要通過信息技術,設計出一套功能完善、易于操作、運作精確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高校學生資助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高效化,使資助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和助困作用。
一、系統的需求分析
傳統的資助管理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書面形式進行流轉,效率較低,耗時較多。確定高校學生資助信息管理系統目的在于實現資助管理的無紙化、信息化、高效化、透明化。通過在網站資助信息,學生登錄網站,根據資助條件判斷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在網上填寫相關資料進行申報,數據提交后保存在數據庫;然后由學院相關人員提取數據庫保存的申報數據,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提交給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審批,符合的進行公示,并辦理相關手續。學生可登錄網站隨時查詢審批過程及結果。根據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際需要,系統主要應實現以下功能:貧困生管理、勤工助學管理、助學貸款管理、獎助學金管理、系統后臺管理五大部分。系統總體功能如圖1所示。(圖1)
(一)貧困生管理。貧困生數據庫是整套資助管理系統運行的基礎,因為助學金、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都是針對貧困生開展的資助項目。此功能中的貧困生申請和審核工作是各項資助工作順利開展和發揮作用的前提。所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均有權申請進入貧困生庫,系統可以實現學生注冊登錄提交數據,學院及學校分級審核,自動生成學生的貧困等級。
(二)勤工助學管理。主要包括勤工助學崗位的信息查詢、申請、審核等功能。所有貧困生在規定時間內均有權進行勤工助學金申請,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然后學院、學校相關機構及工作人員進行審核,最后會自動生成批準或未獲批準的信息,并保存在數據庫中。
(三)助學貸款管理,主要包括助學貸款的申請與查詢、審核等功能。學生登錄后可以進行助學貸款的申請及查詢,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然后學院、學校相關機構及工作人員進行審核,最后會自動生成批準或未獲批準的信息,并保存在數據庫中。
(四)獎助學金管理,主要包括獎助學金的申請與查詢、審核、發放等功能。學生登錄后可以進行獎助學金的申請及查詢,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然后學院、學校相關機構及工作人員進行審核,最后會自動生成批準或未獲批準的信息,并保存在數據庫中。
(五)系統管理。系統管理的功能較多,包括學生信息管理、資助學生信息管理、角色及權限管理、用戶管理、信息審核及、數據統計分析等,是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用戶管理、權限分配、資助項目、數據安全等的重要管理模塊。其中,學生信息管理主要進行在校學生信息導入、添加、修改、刪除等功能,形成資助管理系統的初始數據。
系統用戶主要有:(1)學生(貧困生),可以查看資助通知,申請資助項目,查看申請狀態等;(2)輔導員,可以查看貧困生信息,對提交申請的學生資助項目進行審核,查看審核歷史數據等;(3)學院審核人員,可以查看貧困生信息,對輔導員審核通過的學生資助申請項目進行復審,查看審核歷史數據等;(4)學校審核人員,可以查看、審核學院審核通過的學生資助申請項目及貧困生信息,查看資助項目審核歷史數據等;(5)管理人員,可以對系統初始數據進行處理,審核資助信息,分析統計資助信息并生成報表,對系統用戶及權限進行管理等。
二、系統的總體設計
根據高校資助管理的政策規定,結合當前傳統管理方式的運作過程,通過系統分析,理清了高校資助管理系統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可以確定系統的總體結構和數據庫的概念模型。
(一)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1、貧困生管理子系統。學生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輔導員登錄系統后進入貧困生審核頁面,系統自動將該輔導員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學生申請信息顯示給輔導員,輔導員審核學生填寫信息和上交的證明文件是否相符,若信息不屬實或不符合條件則返回未批準通知;若確定信息真實有效且符合貧困生條件,審核修改系統判定的貧困等級,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將審核信息提交至數據庫。輔導員審核工作結束后,依次由學院審核人員和學校審核人員對貧困生認定申請進行復核和終審,批準則將貧困生信息保存至數據庫;不批準則返回未批準通知。
2、勤工助學管理子系統。首先由學院相關人員錄入崗位信息,再由學校系統管理人員審核后。接下來,貧困生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選擇勤工助學管理,進入勤工助學申請頁面,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并將申請表提交,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輔導員登錄后進入勤工助學審核頁面,系統自動將該輔導員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學生申請信息顯示給輔導員,輔導員審核學生的申請信息,若不批準則返回未批準通知,若批準則將審核信息提交至數據庫。輔導員審核結束后,由學院或學校審核人員登錄系統,系統自動將輔導員審核通過的學生的申請信息按照院、校級別顯示給學院或學校審核人員,若批準申請則將勤工助學信息保存至數據庫,并返回工作通知,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請則返回未批準通知。
3、助學貸款管理子系統。貧困生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后,選擇助學貸款申請,進入助學貸款申請頁面,按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并將申請表提交,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輔導員登錄系統后進入助學貸款審核頁面,系統自動將該輔導員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學生申請顯示給輔導員,輔導員審核學生的申請信息,若不批準則返回未批準通知,若批準則將審核信息提交至數據庫。輔導員的審核工作結束后,由學院審核人員進行復審,最后由學校審核人員進行終審,若批準申請則將助學貸款信息保存至數據庫同時發送給相關銀行系統,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請則返回未批準通知。
4、獎助學金管理子系統。貧困生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將申請信息保存至數據庫。輔導員登錄系統后進入助學金審核頁面,系統自動將該輔導員管轄范圍內的所有學生申請信息顯示給輔導員,輔導員依次進行審核,若不批準則返回未批準通知,若批準則將審核信息提交至數據庫。輔導員審核結束后,由學院或學校審核人員登錄系統,系統自動將輔導員審核通過的學生的申請信息按照院、校級別顯示給學院或學校審核人員,若批準申請則將獎助學金信息保存至數據庫,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請則返回未批準通知。
5、系統管理子系統。管理員登錄后,通過學生信息管理導入學生數據;通過用戶管理可以實現系統角色的管理及權限分配,對用戶信息進行添加、查詢、修改和刪除等操作;通過信息審核與,可以在指定的時間內,向所有用戶相關的資助信息,以便貧困生申請,同時控制審核工作的及時進行;通過數據統計與分析可以對資助項目、資助學生、資助金額等進行匯總統計,跟蹤執行結果,及時發現問題。其他用戶登錄后,通過系統管理子系統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碼。系統總體結構圖如圖2所示。(圖2)
(二)數據庫設計。數據庫的概念模型主要通過E-R圖來表示,根據E-R圖進行表的設計,然后選擇不同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表的物理結構。通過前面的分析,系統所涉及的實體集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個:貧困生、輔導員、學院審核人員、學校審核人員、管理人員、資助項目。系統的E-R圖如圖3所示。(圖3)
數據表的設計要體現冗余少、靈活、有必要的約束規范等原則。主要的數據表(貧困生基本信息表)的邏輯結構設計如下:貧困生基本信息表(學號、姓名、性別、民族、身份證號、出生日期、學院編號、專業編號、班級號、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寢室地址、月生活費、密碼、是否貧困生、家庭戶口、家庭人口數、家庭人均收入、家庭聯系地址、家庭郵政編碼、家庭固定聯系電話、家庭移動聯系電話、家庭經濟來源、家庭欠債情況、是否有經濟情況調查表、自然災害情況、意外事件情況、是否低保戶、家庭失業情況、其他情況說明、已獲資助情況、是否獲得助學金、是否助學貸款、是否勤工助學、申請認定理由、輔導員意見、貧困等級、學院審核人員意見、學校審核人員意見)。其他數據表可根據E-R圖進行相應的設計。
三、系統開發
(一)采用B/S架構。由于資助管理系統需要滿足學生、審核人員等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進行訪問,實現資助信息的查詢、資助項目的申請、審核等工作,因此有必要采用B/S架構來進行開發設計。B/S(Browser/Server)架構即瀏覽器/服務器架構,是當前主流的信息系統實施模式。它是一種三層結構,即所謂的“瀏覽器-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三層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端不需要安裝任何用戶程序,用戶只要能上網,就可以通過WWW瀏覽器隨時隨地去訪問Web上的頁面,而頁面數據主要由Web服務器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與數據庫服務器鏈接,并從中提取需要的數據由Web服務器生成,數據主要存放在數據庫服務器中。B/S結構的優點主要就是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原因就在于客戶機把事務邏輯大部分都給了應用服務器,不再負責處理復雜計算和數據訪問等關鍵事務,只負責顯示部分,所以維護人員不再為程序的維護工作奔波于每個客戶機之間,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應用服務器的程序更新上。
(二)選用數據庫。可根據情況選用Access、SQL Server2000、Oracle等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議選用SQL Server2000來進行數據存儲。
(三)選用開發環境。可用ASP、Java、C#等進行代碼設計,最終實現高校資助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四、結束語
高校資助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由于面臨的學生眾多,需要提交及審核的數據龐大,傳統的紙質材料申報及審核方式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適應,因此高校資助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項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有必要對高校資助管理的需求進行認真梳理,對其流程進行規范,并采用適合各高校自身實際的開發技術,特別是通過B/S架構,實現高校資助管理的網絡化、透明化、規范化及高效化。
(作者單位:1.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西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篇3
為了幫助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大學新生入學,共青團*市委、國和集團、處州晚報決定在*市聯合開展以“傳遞愛心、成就你我”為宗旨的“國和學子”大學生愛心助學行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資助對象及名額分配
1、資助對象為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新生;
2、資助名額50名。50名貧困大學新生由各團縣(市、區)委、市直學校團委上報,市本級和每個縣(市、區)各5名。
3、貧困大學新生的申報條件:
(1)*年高考成績優秀且被大學錄取;
(2)自愿簽署《愛心接力承諾書》的貧困生;
(3)父母一方或雙方亡故或喪失勞動能力,無其他收入來源的農村特困生;
(4)父母一方或雙方為下崗職工且尚未再就業的城鎮特困生,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
(5)家庭遭受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災害,經濟困難的特困生;
(6)沒有獲得其他獎學金、助學金的資助;
(7)同等條件下孤兒或殘疾人子女(含本人殘疾)優先,同等經濟困難條件下高考分數高者優先。
二、資助標準
貧困大學新生資助標準:每人一次性3000元。
三、貧困大學新生申請資助的程序
1、資助對象實行本人申請制。
2、各縣(市、區)符合資助條件的申請人,憑大學錄取通知書、家庭經濟狀況證明,向家庭所在地的團縣(市、區)委提出申請,并填寫《“國和學子”大學生助學活動申請表》。經所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章證明后,由團縣(市、區)委對申請人進行實地考察,情況屬實的由團縣(市、區)委簽署審核意見并上報團市委。
3、市直學校符合資助條件的申請人,憑大學錄取通知書、家庭經濟狀況證明,向所在學校團委提出申請,并填寫《“國和學子”大學生助學活動申請表》。經所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章證明后,由所在學校團委對申請人進行實地考察,情況屬實的由市直各學校團委簽署審核意見并上報團市委。
4、團市委匯總申請人基本情況后,根據資助條件,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復核,主辦單位最后確定資助名單。
四、助學金的發放管理
1、助學金的發放采取屬地原則,即何地申請就在何地領取,團市委確定資助名單后,將助學金撥至各團縣(市、區)委,市直學校資助的貧困生統一到團市委領取助學金。
2、各團縣(市、區)委要嚴格發放管理,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助學金的發放,在助學金劃撥到位一星期內,由受助學生憑有效證件領取。由于特殊原因學生本人不能領取者,可由其父母代領并辦理簽字手續,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領學生助學金。
3、各團縣(市、區)委在發放助學金時須填寫《“國和學子”大學生助學行動助學金領取簽名冊》(一式三份),按簽名冊要求記錄各項內容。《“國和學子”大學生助學行動助學金領取簽名冊》由團縣(市、區)委、團市委和國和集團各留存一份。
五、相關要求
1、受助生所在地的團縣(市、區)委、市直學校團委,必須按照受助條件對受助生的受助資格嚴格審核把關,對資助對象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
2、各團縣(市、區)委在做好助學金發放的同時,指導受助生做好復信工作。
篇4
一、基本狀況
自開展學生資助工作以來,我校切實做到及時、全額將資助款發放到每一位受助學生手中,無一遺漏。建檔立卡學生150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85人,他們享受的各項資助款全額打到學生監護人農商行銀行卡賬戶中。
二、主要做法
(一)宣傳政策,摸排狀況。
為掌握貧困學生資助的第一手狀況,學校要求班主任老師在接手新的班級后,在一周內通過班會、調查、家訪等形式,摸清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填寫貧困學生調查表,并向全體學校宣傳國家資助政策,由學生本人或監護人填寫申請表,校評審小組對提出申請學生狀況作出審核,最終確定資助名單。
為使有限的資助資金發放到最需要資助的學生手中,我們通過辦專欄、寫標語、發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對貧困生資助政策進行大力宣傳,讓廣大貧困學生、家長、社會全方位了解資助政策,熟悉資助申報程序,即提出申請、教師調查走訪、評審委員會審核、社會公示、名冊上報、資金發放、后期監管,從而營造了全社會關注貧困生資助、關心貧困生成長、學習的良好氛圍。
(二)領會精神,落實制度
1,認真學習并堅持落實執行上級有關文件,規范建立相關檔案。
2,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學生資助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嚴格資助流程,為資助管理工作帶來強有力的保障,使我校的資助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學校在認真研究國家有關學校資助管理工作精神基礎上,制定貧困生工作制度;并認真做好學生資助計劃、經常開展學校資助工作自查。
(三)嚴格程序,規范檔案
按照縣教體局學生資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學年對學生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摸底,認真規范建立貧困生檔案,規范管理公示原材料,嚴格按上級要求,做到公正、公開、透明及監督。
三、存在問題
我校學生資助工作歷來嚴格按照程序、規則進行操作,以公正、公開、透明為原則,受到家長、社會的肯定與好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受經費制約,學生資助工作的硬件設備不行,辦公條件較差。
篇5
關鍵詞: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認定工作規范化 資助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收費改革、高校擴招、物價上漲和經濟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問題日益突出。首先體現在困難學生基數大。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2011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例,信息學院2011級共有本科生750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有245人,占總人數的32.67%,比2010級增長近4個百分點,其殊困難有60人,占貧困生人數的24.49%,占總人數的8.05%。在貧困生基數增大的同時,貧困生家庭情況也愈加復雜,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父母去世、沒有經濟來源或無其他親屬給予經常性經費資助的孤兒;單親家庭且家長失去生產或者生活能力的學生;父母都已經高齡、身體有殘疾(有市、縣民政部門頒發的殘疾證)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又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的家庭子女;城市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失業且已經民政部門認定(憑市、縣民政部門相應證明文件)或者是學生家庭純收入低于家庭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并且需要領取最低生活保證金的家庭;有兄弟姐妹,并且在其中同時有兩人以上就讀于大中專院校;學生或學生家庭成員突發變故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1]。目前,切實地解決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等問題,已經成為保證學生特殊群體穩定的重要工作。近年來,中央和各級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和幅度逐漸增大。資助工作最重要的環節是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認定工作是困難學生資助的基礎和依據。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內涵、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妥善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我國建立了以“獎、貸、勤、補、減”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體系,以便緩解貧困生供需之間的矛盾。2010年國家進一步大幅上調了對高校貧困生的獎助力度,社會和個人對貧困生的資助種類和金額也有所提高[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擁有了更多接受資助的資源和渠道,這有效保障了他們不會因為經濟困難等原因放棄學業,但是在客觀上卻增加了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指以一定的依據和方法,對在校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所做的評價,它是高校貫徹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的前提和基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問題既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資助資源稀缺事實的衍生,也是完善評定系統尚未建立的必然產物。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工作流程大致分為以下四步:第一步: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并出示相關證明材料(《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調查表》和《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第二步:以專業或班級為單位,審閱材料并進行民主評議;第三步:組建評議小組,由小組成員審核材料并給出推薦意見;第四步:學校學生資助部門審批。
雖然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比較周全,層次分明,既有基層民主評議又有上級部門監督審查,但是經過實踐不難發現,現行的認定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高校對貧困生認定工作宣傳的力度不夠。
在進行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之前,應當對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整體安排、被學校認定為貧困生之后應盡哪些義務并享有哪些權力和獲得資助的種類等相關政策對全體學生進行宣傳。目前出現的情況是: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只知道填表、寫貧困材料,但是對于自己作為一名貧困生究竟享有哪些資助,對學習成績有什么要求等一無所知。很多家庭經濟條件稍好的學生對于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不關心、不知道,但當貧困生受到資助,尤其是物質上的資助時,有意見有看法。還有些學生家里很貧困,但是不懂得也不清楚如何申請貧困生認定。
(二)生源地民政部門審核不夠嚴格。
由于大學生的生源地分布比較分散,高校不可能對每一位申請貧困資助的學生都進行實地調查認定,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因此由學生本人所填寫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調查表》便成為高校判斷其是否貧困的重要依據。《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調查表》需要學生生源地所在政府的民政部門對其填寫的內容真實性進行核實,若無出入,便蓋章以示證明。通過實踐不難發現,學生想要獲得此類貧困證明非常容易。究其原因:第一,提供生源地貧困證明沒有具體的名額限制,也缺乏有效監督,對當地民政部門不構成任何不利影響;第二,基層的民政部門出于保護本地生源在校享受國家資助,存在一定“假貧困證明”[3]。以上問題使得一些“虛假貧困生”成為高校資助的對象,不僅使得高校貧困生的數量虛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真正貧困的大學生的受資助情況,同時也為之后各類助學金和資助金的公正評定帶來了困難。
(三)基層民主評議的方式存在缺陷。
篇6
【關鍵詞】中職 貧困 認定 援助
目前,我國中職教育已占據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職學校學生規模不斷擴大,中職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隨之大幅增加。2007年5月國務院專門下發文件《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明確提出了“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各項助學政策,擴大受助學生比例,提高資助水平,從制度上基本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因此加強中職學校貧困生的援助與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援助的效率。
1.中職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現狀
1.1 在貧困生認定方式:主要包括學生生源地認定和家庭困難程度認定兩種方式。學生生源地認定主要是由學生生源地鄉、鎮、縣政府或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依靠當地政府提供的材料確定該生家庭是否貧困家庭,該生是否應該為貧困生和特困生,換言之,學校在確定該生是否為貧困生和特困生時,幾乎完全依據生源地政府的“貧困證明”來判斷。家庭困難程度認定是學校通過學生提供的家庭困難證明,如低保證、殘疾證、下崗證及重大疾病證明。結合學生在校的消費情況,經過班級評選,最終確定貧困生人員,從而確定其是否應該受到資助和應該資助的程度。
1.2 貧困生認定程序:首先由個人填寫《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申請表》提出書面申請,并在申請書后附上盡可能提供的貧困證明;其次由班主任組織班級民主評議小組依據學生提交的各種貧困證明及學生的日常表現預審、評議、排隊、認定;最后由學校學生資助中心審核認定。
1.3 貧困生認定依據:學生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門加蓋公章的貧困證明,加蓋政府部門公章的家庭經濟調查表,監護人喪失勞動能力證明、無經濟收入證明、殘疾證明或受災證明等證明材料,以及學生的表現和日常消費行為等。
2.中職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學校在貧困生認定上都總結出了一定的可借鑒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貧困生認定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類:
2.1 各類證明不能反映學生貧困的真實情況。由于各級政府沒有貧困學生證明的規范化規定,中職學生所持有的證明材料不盡相同。在貧困生認定的實際操作中,貧困證明處于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如有的家庭背景好,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因一紙證明,而能享受資助;而邊遠地區的家庭確實困難的學生想開家庭貧困證明則遇到困難。而學校又沒有有效的方法來辨別這些貧困證明的真偽。所以,學校在眾多的貧困證明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另外,貧困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生源地和學校所在地之間存在地區經濟差異,地方基層組織開具的證明只能證明該生在當地是貧困的,但該生在學校屬不屬于貧困生還不能完全確定。
2.2 不良的申請風氣導致認定難度增加。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貧困生的幫扶力度,加之政策宣傳到位,影響力度大,讓一些即使能籌集到資金支付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也開始不再主動克服困難,紛紛爭取貧困生的認定名額。另外,由于地區生活水平差異、計算方法不同等原因,學生能否承擔得起學費及基本生活費用,學校也很難準確認定,“僧多粥少”的現象讓人一籌莫展。
2.3 班級民主評議并不代表學生的真實意愿。每到確定貧困助學金時,都有學生向班主任講得“聲淚俱下”,班主任也頗感無奈,認為同學們互相接觸多,班級測評應該是最好的辦法,讓申請助學金的學生上臺“演講”,通過演講告知同學其貧困程度,然后由同學投票來決定“國家助學金資助給誰”。在這種環境下,有的貧困生為不愿泄露隱私而自動退出參評;有的貧困生因為自卑心理,平時和同學接觸少,人緣差,即使同學知道他困難,但投票時票數仍然不高;相反,平時人緣好的人都上了“貧困榜”。
3.解決中職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3.1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認定標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必須制定一個比較全面的評定體系,綜合各方面的標準來認定貧困生。首先,對能提供城市低保證、農村特困證、烈士證、孤兒證、家人重病醫療憑證、多子女在讀學生證的學生優先予以認定。因為這些證明有的是政府部門經過嚴格審核發放的,有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來就有的,證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證。同時,還要參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消費支出進行調查,與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對比,確定貧困生及貧困程度。
3.2 要建立規范嚴謹的監督體系,保障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公平。貧困生認定工作應該是一個包括前期的調查、認定和后期監督處理的系統工作。對貧困生的監督包括家庭經濟基本情況的監督和學生基本情況的監督。首先,學校每學年應定期對全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一次資格復查,并不定期地隨機抽選一定比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信件、電話、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核實。其次,資助中心老師和班主任應該加強和貧困生的溝通,及時掌握貧困學生的生活狀況,監督資助資金的使用情況。此外,學生監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為他們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最為親密,相對比較了解他們的日常情況。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監督作用。對弄虛作假現象,一經核實,立即取消受資助資格.并收回資助資金。對于情節嚴重的學生,學校將依據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并在其檔案中留下記錄,以增強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嚴肅性。
3.3 要加強貧困學生的誠信教育。誠信問題一直是干擾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重要因素。偽貧困、虛假證明材料等問題的出現都與誠信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只有加強道德約束,轉變學生的價值觀和消費理念,尤其是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甚至杜絕偽貧困的現象發生。通過誠信教育,使學生明白貧困生的資助是國家、社會及學校對家庭生活困難學生的關懷,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表現。對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沒有主動申請的貧困生,通過各種渠道調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導工作。對于家庭一般貧困的同學,引導他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友善禮讓的優良傳統,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做到實事求是,客觀陳述家庭經濟狀況,從而使學校降低貧困生認定成本,提高認定效率。
3.4 規范生源地有關部門的認證工作。一是要規范生源地基層部門認證工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核查認證工作應納入其職責范圍,制訂相應的工作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二是要明確生源地中學的職責。學校要組織學生學習有關資助政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并向當地民政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建立家庭經濟困難考生的檔案。再次,生源地縣(市)資助中心要建立已被學校錄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檔案,負責申請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的審核確認工作,出具家庭經濟狀況的證明。最后,要保證學校與生源地有關部門之間信息的對稱性,做好信息傳遞和工作對接。
3.5 研究學生消費行為,嚴把審核關。學生消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實反映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目前,部分學校通過學生校園一卡通來了解學生在校園消費情況,并以此認定貧困生。這種方法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校內的消費情況,但對學生在校外消費情況卻不能全面真實地了解。我們不否認,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使自己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而另一方面,一些假貧困的學生,在校內消費雖然不高,但在校外消費卻大得驚人。因此,應通過學生同班級同學,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并進行認真甄別。要進一步完善班級的審核機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測評體系,通過學生班級同學對學生的了解,堅持“個人申請――班級評義――班主任審核――學校審批”的認定程序,把好審核關,增強貧困生認定的真實性。
4.實施多元化的援助項目
4.1 建立貧困生檔案,認定貧困生。建立貧困生資料檔案,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獎懲情況、困難原因、困難程度、個人信譽、心理健康狀況、獲得資助等各方面信息。加強對貧困生的追蹤教育和管理;準確確認貧困生,依據貧困程度采取區別對待,突出資助重點和工作重點,以加強貧困生工作的針對性。資助工作中充分保證特別困難學生在勤工助學崗位上優先安排,在發放困難補助上優先考慮,在評定獎學金方面適當照顧,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4.2 積極引導貧困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在注意做好經濟資助工作的同時,學校針對貧困生在校內設立一些通過學生自身的勞動來獲得相應報酬的助學崗位,大力加強對貧困生勤工助學的指導和支持。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勤工助學中心,制定了《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加強對貧困生勤工助學的管理和協調。在學校內充分挖掘潛力,廣泛開辟勤工助學崗位,幫助一部分貧困生走出困境。
4.3 突出自強教育、關愛教育和感恩教育。堅持“扶貧更要扶志、立志才能解困”的工作思路,在助學育人的過程中,通過開展一系列送溫暖活動給予學生經濟上的資助。同時,適時教育和引導,啟迪學生心靈。開展“愛心奉獻,回報社會”的教育活動,使他們在得到獎勵和資助的同時,能夠感激國家、社會和學校對他們的關愛。
篇7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于救助貧困家庭學生就學的有關規定,保障我區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和正常完成學業,保證中小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進一步完善助學金制度,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省、市關于救助弱勢群體的有關規定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及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義務教育的基礎性、平等性和發展性原則,鞏固“雙高”普九成果,圍繞一個目標(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強化兩個管理(貧困生檔案、救助資金)、拓寬三個渠道(政府專款、社會救助、個人資助),依托四種形式(現金救助、物品救助、兩免一補、結對幫扶),確保我區在校生年鞏固率保持在以上,促進基礎教育積極、均衡、持續發展。
二、救助對象
⒈蘭山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城市低保)、特困家庭和農村特困戶的在校學生。
⒉家庭經濟困難的革命烈士子女、殘疾兒童、少數民族兒童。
⒊因天災人禍造成家庭重大經濟損失的貧困學生。
⒋父母因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學生。
⒌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等原因造成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
⒍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進城務工人員的在校子女。
⒎其它特殊原因造成經濟特別困難的在校學生。
三、評定原則
⒈學校依照民主、公平、公開的原則,每學期評定一次。
⒉助學金的評定只根據學生家庭貧困程度,不與學習成績掛鉤。
⒊確保對殘疾兒童、特困家庭子女實行“兩免一補”(免雜費、書本費,補助住校生食宿費)。
四、申請程序
⒈申請。每學期開學時,由學生或家長持戶口本、低保證等貧困證明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同意后,填寫《蘭山區貧困學生申請表》,家庭所在社區或村居填寫意見并蓋章后,連同貧困證明一并交給學校。
⒉核查。學校根據學生提供的貧困情況,通過詢問學生本人及同學、走訪學生家庭和村居(社區)等辦法對學生貧困情況進行核實。
⒊初定。學校把核實后符合條件學生情況提供給全校教師,經過全校教師民意測評后,由學校領導班子討論確定申報名單。
⒋公示。對確定救助的學生在學校和村居(社區)張榜公示。學校對公示無異議者的登記表蓋章。
⒌上報。學校將貧困學生登記表和相關貧困證明向區教育局逐級上報,村居(社區)向鎮、街道、區政府逐級上報,由主管部門審批。
⒍審批。區教育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救助金總額和資助標準,確定資助總人數,認真審查核實,依據資助對象分配原則,確定各單位資助對象。并通過新聞媒體公布,接受社會監督,保證救助工作的高度透明。
五、救助方式
⒈政府專款。區里設立“救助基金”啟動基金不少于萬元,并且逐年增加。區民政局每年在救濟款中撥出一部分,用于救助貧困學生,各鎮街道均要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助學金”專項帳戶,每年撥付一定經費救助貧困學生,確保助學金專款專用。
⒉社會資助。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捐助。
⒊學校減免。各中小學可從雜費、借讀費等預算外收入中提取部分經費用于資助貧困學生。
⒋結對幫扶。區里安排一個單位幫扶一所學校,區直機關幫扶一批貧困學生,科級干部、縣級干部幫扶個貧困生,確保每一名貧困家庭學生正常完成義務教育。
六、管理使用
助學金由區教育局統一管理,專項使用,在每學期初根據貧困生分布情況,撥發至區直學校和鎮、街道中學、中心小學。資金一律由學校統一管理,不直接發放給學生本人,專項用于受資助學生的書本費、作業本費、學習用具費、寄宿生活費及雜費減免。區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對助學金的發放,使用情況和減免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對審計結果進行通報。
七、工作措施
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實施“中小學貧困家庭學生救助”,是鞏固“雙高”普九,提高國民素質,確保教育公平和社會穩定,促進基礎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為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區里成立由分管副區長任 組長,區政府辦、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團區委、婦聯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救助貧困學生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教育局,具體負責專職接受社會捐款,確認扶助對象,落實國家安排的助學金,整合區內各類助學行為,助學金發放的統籌安排和組織協調工作。各鎮街道、學校也應成立相應機構,抓好這項工作。要強化監督檢查,切實管好、用好救助物資,充分發揮其效益。同時,各單位要重視精神鼓勵,定期跟蹤了解貧困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使之切實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溫暖,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養成不畏艱苦、勇于進取的良好品質,刻苦學習,報效祖國。
篇8
[關鍵詞]醫學院校 貧困生 資助
[中圖分類號] G46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9-0142-03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并軌制度的改革和偏遠落后農村山區子女升學率的提高,高校內的貧困生也在與日俱增。“貧困生”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和高校關注的焦點,“獎、助、貸、勤、補、減”等資助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家庭經濟困難生完成學業。然而,在實施資助的過程中,醫學院校在積極開展資助的同時,卻忽視了資助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沒有對資助所產生的效果進行事后追蹤。作為一線資助工作人員,筆者結合醫學院校的工作實際,對貧困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
2007年5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的意見》,目前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內容有:1.以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為主的貸款制度;2.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為主的獎學金制度;3.以國家助學金為主的,以勤工儉學、臨時困難補助為輔的助學制度;4.校內優秀學生獎學金、其他社會資助獎學金為補充的獎學金制度;5.逐步完善減免學費制度和綠色通道制度。這些制度很好地保證了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二、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存在誤差
所謂貧困生,就是指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學費或支出有困難的學生。貧困生一般分為一般困難生、困難生和特別困難生。在醫學院校內,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程序是:1.學生申請;2.學生出具鄉鎮市級民政部門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證明;3.填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4.學生日常生活消費等。結合以上條件,依據家庭狀況、孤兒、烈士子女、父母殘疾、年老多病、經濟來源、自然災害、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和貧困地區等量化指標,結合班級評定小組評議,評定貧困生的等級。在現實操作中,很多因素很難具體量化,認定工作不好把握,存在誤差,不受校方控制的貧困生證明很難把握其準確性。有現象表明:一些不貧困的學生手持貧困生證明,要求申請國家助學金;一些家庭確實貧困的學生,因多種原因,無法出具貧困生證明;還有一些貧困生,因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不愿意表露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加上在資格和等級評定過程中,缺乏具體的量化指標,導致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未能得到及時資助,不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較好的學生得到了國家的資助。
(二)資助中出現“拜金主義”的現象
國家助學金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而醫學院校內優秀學生獎學金最高1000元,其差別太大,這種差異性,吸引了不少學生的眼球。他們認為,只要家庭經濟困難,提出申請,就很容易獲得;只要學習一般化,無掛科現象,次年依舊申請,就可以繼續享受國家無償資助;加上受資助的貧困生那種“等、靠、要”的依賴現象,更加刺激了他們。對于新入學的學生來說,申請的學生相對能反映出其家庭的真實情況,但到了二年級以后,這些學生很快意識到,國家對貧困生資助力度比較大,資助金額較高,而且是一種無償資助,比辦生源地助學貸款更實惠。在學生們中出現了“學習好的不如家庭困難的”這種“拜金主義”思想后,他們會利用學校對家庭困難學生出具的證明難以驗實這種情況,在班級評比時活動一下,拉一下關系,成為“假冒貧困生”,想方設法騙取國家資助。
(三)資助后的貧困生缺乏監控和反饋體系
貧困生得到國家和學校資助后,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受影響。在輔導員們的引導和同學們互助下,他們能順利完成各學期的課程學習,能積極參加院系文體活動,能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但仍然有部分貧困生在得到資助后,在學習上出現曠課、遲到、早退,甚至考試不及格的現象;生活上懶惰,不能積極面對生活,面對人生;交往方面閉關自守;活動方面出現消極的思想,無集體意識、奉獻意識等。在他們心目中,國家資助他們是應該的,他們無需回報社會,他們憑借“家庭困難”這張令牌可以繼續享受國家資助。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其一是學校資助中心沒有制定要求系部和輔導員對資助后的貧困生的表現進行監控和反饋制度;其二是學校對資助后表現不好的貧困生缺乏相應的處理措施;其三是從事一線資助工作的人員無法開展資助后貧困生的處理和教育。
(四)貧困生的心理幫扶不夠完善
貧困生是由于家境困難而獲得資助的,這一家境狀況往往對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貧困生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他們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尊重,渴望別人承認他們存在的社會價值,渴望得到學習、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樂趣。在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和資助時,醫學院校的輔導員和領導都能考慮到貧困生的心理,也能積極去引導、去幫扶,但仍有許多地方不夠完善,這主要體現在:一是資助的貧困生比例較大,加上評定時諸多事務纏身,一線輔導員與貧困生的心理交流不夠完善;二是對貧困生的思想上脫貧引導不夠完善;三是開展自信自強的貧困生主題活動不夠鮮明。
三、醫學院校資助存在問題的優化對策
(一)完善醫學院校貧困生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的機制
貧困生的資格認定和等級認定是醫學院校資助工作的首要任務,其真實性直接影響到國家資助貧困生的意義所在。醫學院校在完善制度方面應該考慮到以下幾點:第一,就貧困生相關材料的真實性而言,要建立追究制度,對情況較為嚴重的,要及時聯系出具相關證明的部門和單位,杜絕虛假材料出現。[1]第二,建議地方資助中心對貧困生的認定要從中學時代開始實施,逐步發展為中學—大學一體化的貧困生認定體系。上大學后,學校根據中學的貧困生檔案,以及地方民政證明等材料進行貧困生資格和等級認定,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認定的準確性。第三,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誠信是做人之本,是個人成功的基石,是我國民族之魂,完善貧困生認定工作,必須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教育學生要求真務實,在申請國家助學金的過程中人人講誠信。
(二)完善和加強醫學院校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力度
國家資助政策不是每位學生都熟悉的,受“拜金主義”思想侵蝕,一些同學只注重“錢”的概念,而忽視了國家提倡的教育平等的理念,在申請國家資助時,學生的誠信意識、愛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缺乏。因此,醫學院校在實施國家資助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求一線輔導員對國家資助政策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和解讀活動,讓學生們理解國家資助的內涵和現實意義;其次,開展主題鮮明的“愛心奉獻”活動,讓學生們感受愛的溫暖和愛的偉大;第三,開展資助“誠信守信”、“誠信承諾”活動,讓學生們體會誠信是一種美德,是高尚品質的體現;第四,開展社會品德活動,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友善禮讓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讓他們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放棄視同資助別人;第五,開展對騙取國家資助的“非貧困生”進行良心拷問倡議,讓他們慢慢地從思想上體會到國家資助的真諦。
(三)完善醫學院校資助后的貧困生監控和反饋體系
實施國家資助的目的是確保貧困生大學生在校享受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的發展。[2]由于沒有相應的監控和反饋體系,致使資助后的貧困生沒有把得到的資助用于學習和生活,學習不努力,出現違規現象,違背了國家貧困生資助制度的初衷和意義。為了完善資助后的貧困生的監控和反饋體系,醫學院校首先要建立學校舉報體系,對那些享受國家助學金的貧困生在生活中出現抽煙、酗酒、請客和違反校紀校規等情形的,如有舉報經確實后,均取消其本學年的貧困生資格,且不得參加以后的國家資助申請。二是建立資助后貧困生承諾制度,讓享受資助的學生有承諾內容的約束。三是建立系部考核反饋制度,為更好地幫助貧困生全面發展,系部應該從受資助的貧困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進行考核和反饋,告誡他們國家資助的本意是為了讓他們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讓他們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如有出現考核不合格或違規現象可取消其享受資助的資格。
(四)完善醫學院校貧困生的心理幫扶工作
貧困生由于其家庭經濟困難,在學習、生活、工作和社交中,常常面臨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相對家庭富裕的學生來說,貧困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3]調查結果表明,貧困大學生在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非貧困大學生,[4]因此學校和系部除了對貧困生進行經濟上的資助外,更要注重對其精神上的輔導和心理上的幫扶。醫學院校的學生學習任務重,學習科目多,學制長,因此醫學院校更應該對資助的貧困生進行有效的心理關注和幫扶。首先,引導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確認識現實,引導貧困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脫貧”,讓他們懂得,“真正的貧困是缺乏知識,缺乏信息和獲得信息的手段,懂得擁有知識和運用知識就是財富,并且是人類最寶貴的、永不枯竭的財富”等,做好貧困生自力更生的基礎性工作。其次,輔導員應與貧困生建立不定期的溝通交流活動,多督促貧困生參加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適,克服自卑心理,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心態。第三,輔導員要建立貧困生心理變化檔案,對心理問題較大的貧困生,要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消除消極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四,輔導員要充分利用海報、板報、征文比賽、班會主題等形式開展貧困生自信自強活動,引導他們培養自立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生存能力,積極疏通貧困生的負面情緒。[5]
醫學院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是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它關系到國家資助政策執行和貫徹,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公平,關系到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的發展,作為一線的醫學院校資助工作人員,筆者有責任、有義務發揮個人能動性,從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資助實施細則和體系,幫助真正的貧困生不僅得到國家經濟上資助,而且得到精神上的資助,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早日成才,早日回報社會。
[ 參 考 文 獻 ]
[1] 姜潔.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1(29):181-183.
[2] 王廣飛.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中體現教育公平 [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5):114-119.
[3] 張曉松.芻議高校貧困生心理教育工作及其對策 [J].華章,2011(27):120.
篇9
1 目前資助體系在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 資助體系的落實是一個繁雜的過程,國家要求高校建立專門的資助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但是很多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資助管理機構,一般由學工人員兼任處理資助過程中的問題,造成資助工作落實不到位。
1.2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難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高等學校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認定,由生源地所在鄉鎮民政部門蓋章證明。然而,有些地方出具的證明水分較大,對于一些家庭真正困難,由于信息閉塞或沒有“門路”的家庭卻開不出證明。學校僅憑學生申請和地方證明進行認定,難免出錯。
1.3 國家助學金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家為了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業,設立國家助學金,但由于數額較大,且申請條件較籠統,容易產生負面影響。首先,家庭經濟條件并沒有臺階的差別,簡單人為分檔定級使得因名額受限而未能享受到助學金的那部分學生心理失衡。其次,國家助學金與高校設立的獎勵產生沖突。國家助學金最高額度為四千元,遠高于高校設立的榮譽獎勵,無形之中使得不少學生產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個貧困證明”的想法。
1.4 國家助學貸款申請辦理難 助學貸款是資助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學生助學貸款小額分散、成本又高,沒有信用制度保證,還款的風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申請貸款手續比較繁雜,審查辦理耗時長,名額有限等各種原因,造成部分學生未能得到貸款資助。
1.5 勤工助學落實效果不理想 勤工助學是大學生自立自強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很少,報酬低,滿足不了貧困生的需求。勤工助學崗位管理不規范,經常出現崗位信息渠道不通暢、人情崗、一人多崗的現象,沒有輪換競爭上崗,致使每次參加勤工助學的都是固定人員,而別的貧困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勤工助學。
2 應對資助體系落實問題的對策
2.1 健全資助工作管理監督機制 為了讓資助體系落實到位,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資助流程,健全學生資助機構,設立專門人員負責審查、監督和實施,明確職能,提升意識,完善資助程序。
2.2 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系統 大學有較先進的網絡資源,對實現資助體系的網絡化非常方便,通過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系統,實現學生資助信息的動態管理。
為了規范合理配置資助項目,使得每個貧困學生都能獲得與其困難程度相稱的經濟資助,可借鑒美國資助包政策[2],把所有資助項目混合成一個“包”。資助包的計算可以在管理系統中完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系統主要流程圖如下所示:
圖1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系統流程圖
①學校資助項目信息。學校將一年中所有資助項目公布,公開相關評選要求、名額、金額、申評時間、發放時間等內容,并提供一般學生的上學成本,上學成本=學雜費+食宿費+交通費+其他費用(包括書籍、計算機等)。②貧困學生填報相關個人信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網上填報相關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情況、家庭成員情況、個人收入情況等,這些信息將用于計算學生的預期家庭貢獻。預期家庭貢獻=父母貢獻+學生本人貢獻(個人積蓄);父母貢獻=(家庭收入產生的可用收入+家庭財產產生的可用收入)*貢獻系數/當年供養的大學生人數,貢獻系數為家庭收入可用于高等教育的比重。同時,為了審核學生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學生還應提供紙質的貧困證明(需加蓋生源地民政部門公章)和貧困生認定申請表給學校。在認定貧困生資料時,如果發現弄虛作假,取消該生所有資助項目。③老師和同學反饋貧困生在校表現信息。除了客觀計算家庭經濟困難生的資助需求外,還應適當主觀考慮學生在校表現。老師和同學可以通過系統反饋學生在校的綜合表現,可包括消費水平、學業成績、文體表現、思想表現等信息。④系統分析,評定資助對象,為貧困生形成資助包。系統根據公式計算學生的經濟資助需求。經濟資助需求=上學成本-預期家庭貢獻。工作人員綜合分析學生在校表現,為學生匹配相應的資助包。⑤實施資助,動態更新學生受助信息。當實施完一項資助后,就要及時動態更新學生的受助信息,完善數據庫,以便為以后的資助作參考。當學生獲得額外資助或家庭經濟有較大變故時,要主動報告,學校及時調整學生的資助信息。
2.3 改變國家助學金的發放方式 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沒有特別巨大的差額等級,而國家助學金的等級差額較大,這樣就會造成評助學金的時候那些因為困難等級低一檔而少拿或不拿的學生產生心理落差。為了稍微改變這種心理失衡狀態,可以嘗試采用變“無償”資助為“有償”資助,讓受助的學生參加一定數量的公益勞動,也許會取得較好的資助效果。
篇10
關鍵詞: 云南省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問題 建議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簡稱學生)發放的,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學生入學戶籍所在縣(市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機構申請辦理的,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的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不需要擔保和抵押,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
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自2009年啟動以來至2011年6月,全省共發放貸款金額5.28億,資助學生9.6萬人。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對于幫助家庭經濟貧困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辦理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過程中,依然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和困難。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學生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存在的實際問題,探索改進和完善助學貸款工作的方法,我們選取了云南民族大學申請辦理過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在校本專科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50份,收回有效問卷404份,回收率為89.7%。其中男女生比例為4∶6,大一、大二、大三的年級比例為4∶4∶2,生源地戶口城鎮與農村比例為2∶8。
一、問卷調查結果基本情況及分析
(一)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限額6000元基本符合在校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總額。
目前每生每年申請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原則上不超過6000元,用于解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問題。在被調查的404人中,學費和住宿費加起來總額在4000―6000元的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64%,10000元以上的約占調查總人數的21%。
(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能基本解決大部分高校困難學生上學難問題。
在被調查的404人中,認為自己家庭經濟條件能全部承擔學費和住宿費的學生為5%,能承擔一半的為37%,能承擔一半以下的為30%,完全不能承擔的為18%。140人申請過1次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占被調查人數的35%;114人申請過2次,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8%;39人申請過但沒成功;116人沒有申請過。學生申請貸款的成功率達63%,這說明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62%的同學打算申請2011―2012學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說明很大一部分學生希望通過貸款幫助其完成學業,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所以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進一步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一條有效途徑。
(三)學生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相關政策的途徑多種多樣。
學生主要通過學校錄取通知書里附上的材料(65%)、生源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37%)和學校宣傳(30%)等途徑了解這一政策。學校和生源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應加強運用網絡、電視、廣播和報紙雜志等媒體對政策進行宣傳和詳細解讀,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政策的細枝末節,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四)學生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提出的希望和建議。
調查中,29%的學生希望“能夠一次性申請,連續幾年放貸”。此外,學生期待程度的排序為:生源地學生資助中心及學校能及時通知自己是否申請到貸款和其他基本情況;貸款總額能更大一些,除了學費和住宿費外,還能貸生活費;手續能夠更簡化,有關單位工作效率能提高,服務態度能改善;加大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政策變更能及時告知;銀行方面能提供個性化的還款方式等。
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相關政策了解程度不夠。
在被調查的404人中,“完全不了解”的為6%,“了解一些”的為66%,“聽說過但不了解”的為16%,“深入了解過”的為10%。正因為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了解程度不夠,學生對申請信用助學貸款就存有顧慮和擔憂。據調查數據顯示,51%的同學最擔心“貸款名額不夠而不能申請貸款”,17%的學生最擔憂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時,錯過辦理時機”;8%的學生最擔憂的是“對還款方面的注意事項一無所知”。所以必須加大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政策解析和宣傳工作,才能促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順利開展,才能讓更多高校困難學生成為這一項政策的真正受益者。
(二)所需證件過多,辦理程序復雜。
2010年與2009年相比,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添加了網上注冊申請,其程序和所需證件為:
1.網上進行申請,信息填寫正確后導出申請表打印(一式兩份)。
2.學生持申請表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簽字并加蓋公章(一式兩份)。
3.學生持申請表和符合貸款條件要求的有效的貧困證明、在校學生需要所在高校出具的未辦理過國家助學貸款的證明材料和其他證明原件復印件(一式兩份)學校到資助中心現場確認,并簽訂4份合同。(貸款資格由學生資助中心進行審查)。
4.學生持貸款合同和貸款證明到學校辦理回執。并將回執(一式兩份)寄回當地資助中心。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由于很多同學家住農村,辦理所需證明材料需要從家到縣城來回跑3次左右,才能成功簽約。在被問及“如果不打算申請2011―2012學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原因”時,30%的學生是因為“貸款手續麻煩”,39%的學生是因為“希望獲得助學金、學費減免等資助”。所以只有簡化辦理程序,縮短辦理時間,才能提高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效率。
(三)申請貸款的學生較多,但名額有限,申請率遠遠大于成功簽約率。
調查結果顯示,55%的同學認為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遇到的實際困難是“生源地名額有限,申請貸款的學生較多,擔心爭取不到名額”。獨立性是當代大學生的顯著特征,很多同學都想通過貸款繳納學費以此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很多為了顯示獨立性但家庭可以支付學費的同學,還有存在“不貸白不貸”心理的同學也加入申請大軍中來,促使申請人數較多,導致信息掌握不全、不了解辦理程序的部分貧困學生沒有爭取到貸款名額。
(四)高校與生源地學生資助中心協調度不夠,導致辦理時間較長。
在整個辦理過程中,高校的工作是提供在校未辦理過國家助學貸款和在校表現情況的證明材料、回執證明材料。但在辦理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有:學校宣傳不到位;辦理工作人員不夠,高峰期人員擁擠,辦理時間較長;學校出具的證明材料不符合相關規定,導致補辦或生源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審核不通過。
三、改進和完善生源地助學貸款的建議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詳細剖析和解讀政策。
1.高校對于入學新生繼續采取在錄取通知書里加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相關材料的方法,確保入學新生和家長第一時間內了解到相關政策。對于在校學生,應及時告知相關政策的變更、辦理程序及注意事項,以便能更快更高效地申請到貸款。
2.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與高校相配合,積極組織專業人士在高校進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的相關解讀及剖析,分析利弊。特別是還款方面,要讓每一位想申請貸款的學生清楚了解貸款及還款的程序和注意事項,增強學生理性貸款的意識。
3.生源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紙,以及網絡進行政策宣傳。特別是充分利用當地電視節目進行專場政策宣傳,介紹辦理程序注意事項,確保貧困學生可以第一時間掌握辦理信息,真正受益。同時也加深家長對政策的了解度,為日后催款、還款工作奠定基礎。
(二)減少申請所需材料,簡化辦理程序。
《財政部、教育部與銀監會關于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通知》(財政[2008]196號)明確規定:“高校在讀學生在高校獲得了國家助學貸款,不得同時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目前,國家助學貸款申請名額較少,但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時必須提供在校未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證明材料。這一點就造成了材料的冗雜和手續的多余。各高校可以主動將在學校辦理過國家助學貸款的同學名單和詳細情況告知生源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即“提供少數,避免大頭”,這樣就減免了一份材料和一道手續。
(三)提供個性化服務窗口,提高工作效率。
1.辦理回執時,高校應提供咨詢窗口,告知學生辦理回執的所需材料和程序。
應增設“回執代寄”窗口,幫助同一生源地學生集中代寄回執給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節約郵寄回執的費用,而且能方便生源地資助中心統計回執情況。可以聘用學生作為臨時工作人員,按學院,分時段分批進行辦理,避免擁擠現象,提高工作效率。
2.資助管理中心可以提供咨詢窗口、網上申請窗口、材料復印窗口和等候休息區等。據調查,65%學生建議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應增加辦理人員和窗口,提高服務態度和質量。部分新生在高中時接觸網絡較少,網上申請窗口可為其提供方便。
(四)完善貧困學生評判標準,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審核。
現行的助學貸款制度是通過鄉鎮級民鎮辦和街道辦事處開具的貧困證明和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來評定的。相關單位在開具證明材料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相關民政部門普遍存在“誰來都蓋章,誰來都簽字”的情況,這樣學生所提供的貧困證明材料就缺乏有效的真實性。生源地學生資助中心由于人員少,工作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的貧困程度進行深入摸底考察,在審核的時候也只能根據其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申請者中存在許多偽貧困學生。相關單位如民政辦的領導應重視嚴格審核貧困證明材料,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確保貧困材料的真實性,確保在有限的貸款名額內,讓真正貧困的學生申請到貸款,順利入學,促進教育公平。
(五)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合理按需分配貸款名額。
作為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應聯合當地教育局、財政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進行實地情況調研,根據地方經濟狀況,合理增加貸款名額,確保“應貸盡貸”的落實。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剛剛起步,存在實際困難是正常的。只有不斷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促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順利開展,使更多的貧困生享受到這一惠民政策,順利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云南省教育廳、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行.關于開展2010-2011學年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云教貸[2010]27號.2010-07-19.
[2]王新國,姜旭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現狀研究[J].2009-09.
[3]柯尊韜.全面推行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可行性研究[J].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