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

篇1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微型企業,創業能力

隨著高校教育模式轉型和大學持續擴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凸顯的問題。2002~2015 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212 萬人上升到749萬人,再次刷新了大學生畢業人數紀錄,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的2013年剛剛落幕,史上更難就業年又接踵而至。為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加強對家庭困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發展的戰略性需求,同時也是提升貧困學生自身素質和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

一、梧州學院扶持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的基本情況與成果調查

2010年10月,梧州學院創建了占地面積為80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綜合發展中心,中心可同時為1000余名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和成長空間,每年能為3000名以上學生提供發展成長機會。為更加具體的了解我校在通過鼓勵貧困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提升起創業能力方面的成效,我們隨機對28個大學生微型企業進行調研,調研的基本情況為:一、隨機調研的大學生微型企業中法人代表為貧困大學生的有10個,占36%;二、所有參與調研的大學生微型企業中直接參與創業的貧困大學生約有100人,占38%;三、所有參與調研的大學生微型企業自籌建至今已為在在校貧困學生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為500多個;在問及創辦微型企業對于你的創業能力在哪方面提高較明顯時,有57.1%的大學生認為是“決策時的膽識和魄力”,42.9%的大學生認為是“規劃人生,確定目標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35.1%的大學生認為“管理制度能力”,26.6%和21.4%的大學生認為是“談判的能力”和“計劃管理的能力”,其他的能力如“管理信息的能力”、“ 目標管理的能力”、“ 學習能力”、“ 心態調節能力”、“ 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均占7.1%,但對于“授權能力”、“ 堅守職業操守的能力”的提高,受訪的創業大學生認為沒有明顯的提高。

通過調研我們也了解到,貧困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對于其個人能力的提高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有近半數的大學生認為人際交往能力、綜合能力(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有明顯提高,分別占84.6%和61.5%;其他的能力如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比例在38%―46%之間;只有7.7%的大學生認為在心理能力方面有提高。

二、扶持貧困大學生創辦微型企業提升創業能力的對策

1.加大貧困大學生微型企業扶持力度

(1)加大創業資金的扶持力度,設立貧困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鼓勵貧困大學生創業,設立貧困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最大限度地滿足眾多貧困大學生創業需求,使更多的貧困大學生創業者受益。

(2)降低貸款門檻,增加銀行貸款額度。針對貧困大學生創業的現狀,銀行需要適當地降低貸款門檻,為貧困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在小額擔保貸款基金中,設立貧困大學生創業基金,并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全額貼息政策,為貧困大學生創業貸款提供方便。

2.深化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1)樹立創業教育的戰略理念。高校要更新教學理念,把創業教育提高到學校的人才質量培養的戰略高度來考慮,把創業教育貫穿高校工作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切實通過大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提高,促進學生全面和終身發展。

(2)完善創業教育的課程、模擬和實訓體系的建設。通過開設、開全創業教育課程,采用導師制專門向學生傳授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專業教學管理和評估體系中,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內容的管理機制。同時,通過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業模擬活動和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基地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模擬和實訓的平臺。把創業教育列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其中一個內容。

(3)成立貧困大學生創業協會。貧困大學生創業協會的成立為貧困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交流互動平臺。協會定期開展各種培訓和活動,請專門的教師進行創業指導,并為創業貧困生聯系合作伙伴、資金支持等。成立貧困大學生創業網站與創業論壇,增進貧困大學生在創業新問題上的思想交流,通過交流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從而大大增強貧困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3.完善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創業政策

(1)完備創業促進政策。首先是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簡化貧困大學生創業行政手續,縮減創業公司注冊申報程序,降低創業準入門檻,為貧困大學生創業制造寬松、自由政策,減少創業的政策風險,促進貧困大學生創業的順利實施。其次出臺鼓勵支持貧困大學生創業政策。在創業資金、創業培訓、業務開展、信息收集、市場調查等方面給以政策支持,建立多層面、多方位、多渠道的立體式貧困大學生創業支持服務體系,為貧困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服務的平臺。最后,建立貧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有創業意愿的貧困大學生提供全程跟蹤指導,幫助貧困大學生規避創業風險,順利渡過生長和發展初期,以此促進貧困大學生創業活動。

(2)完善創業保障機制。首先構建創業文化保障機制。其次構建創業指導保障機制。最后構建信息保障機制。

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既是建設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和實現當前教育教學模式轉型的需要;又是建設和諧社會主義和實現國家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目前,高校中的貧困生人數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貧困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和創業能力的強弱,不僅關乎個人和學校的發展,更影響家庭乃至社會的安全穩定,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加強對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轉變貧困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貧困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必須加強對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進一步完善和推廣,以使更多的貧困大學生能夠從中受益。

篇2

為切實幫助我市今年已被高等學校錄取的貧困家庭高中畢業生順利進入大學深造,確保每一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都能入學,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做好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入學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實施扶貧助學工程,保障學生受教育權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具體體現。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這項工作作為近段時間的重要工作來抓,認真研究和安排部署,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真正把關心貧困群眾疾苦,關心青少年成長作為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大事抓緊抓好。

二、摸清對象,制定方案。各級教育、民政、婦聯、文明辦、扶貧辦、共青團、殘聯等部門以及各鄉鎮、街道居委會、村委會和各高中學校等要密切配合,按照“公開、公平、真實”的原則,抓緊摸清家境困難大學新生的基本情況,做到“應資應助,一個不漏”。各級各部門要將家庭困難的大學新生名單及時報當地教育捐贈中心。教育捐贈中心要建立貧困大學新生檔案庫,并及時將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名單通過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各級各部門要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實際困難,制訂切實有效的助學方案,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助學活動。

三、精心組織,確保實效。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入學工作,既要體現自愿性,也要具有組織性,更要彰顯社會公益性。各級領導干部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頭走訪貧困學生,帶頭為貧困學生捐款,帶頭為貧困學生排憂解難。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精心組織,廣泛動員,積極參與到捐資助學活動中來,努力募集捐款,確保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入學工作取得成效,確保每一名貧困大學新生都能順利入學。為確保資助對象的準確性,防止重復資助,保證資助取得實效,捐資助學對象原則上統一從當地教育捐贈中心建立的貧困大學新生檔案庫中選定,由當地教育捐贈中心統籌安排。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對資助對象確認、資金發放、制度運行等情況的監督審查。

篇3

關鍵詞: 民辦學院貧困學生 解困助學工作 和諧社會理論 具體措施

高校貧困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不能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以及購置必要的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大學生。貧困生問題已成為高校和社會日益突出的問題,是一個讓學生憂心、家長愁心、學校擔心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在大學校園中,貧困學生這一群體屬于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弱勢群體,也叫社會脆弱群體、社會弱者群體,英文為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個用來分析現代社會經濟利益和社會權力分配不公平、社會結構不協調、不合理的概念。學術界一般把弱勢群體分為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前者淪為弱勢群體,有著明顯的生理原因,如年齡、疾病等;后者則基本上是社會原因造成的,如下崗、失業、受排斥等。在民辦學院中,由于貧困學生所占比例低,這一群體尤為弱勢。此外,由于學費及生活的壓力和所處的環境,這一部分學生往往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民辦學院的貧困生更應受到更多方面的關注。以紫金學院為例, 2009年低保及家庭無生活來源等貧困學生合計為250人,而2010年人數則迅速增長為341人,做好他們的解困助學工作已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

一、解困助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高等院校的解困助學工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黨和政府在解困助學方面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自2004年以來,全國已新增審批貸款學生65萬多人,審批合同金額51.5億元;連同以前幾年辦理的國家助學貸款,全國高校累計已審批貸款學生153萬人,累計已審批合同金額122.5億元。此外,其他各項措施用于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總金額約40億元,共資助約420.3萬人次。其中用于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各種獎學金發放金額為17億元,資助學生約149萬人次;校內學生貸款發放金額為3.7億元,發放人數約10.7萬人;勤工助學資助金額為8.9億元,資助人數約138.7萬人次;特殊困難補助發放金額為4.7億元,發放人數約98.9萬人次;學費減免金額為5.7億元,減免人數約23萬人”。①國家在解困助學上的財政投入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近一段時間面對物價上漲,國家更是重點關注在校的貧困大學生。江蘇、浙江等省份先后出臺對貧困大學生發放貧困補貼的政策,盡力幫助諸多在校貧困大學生,保證他們穩定的學習、生活。民辦學院雖不是公辦院校,無法享受國家的一些財政補貼,但近些年也加大了對解困助學工作的力度,以紫金學院為例,2009年學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110個,2010年勤工助學崗位141個,而到今年崗位為則增加到141個,同時學生工作處等相關部門還簡化工作程序,積極配合好貧困學生的助學貸款工作等。應該講國家在解困助學上逐步重視、加大投入,各院校也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對貧困學生的關心和扶助,國家、地方和院校多級的解困助學體系正逐步構建。

但是由于多方面問題,目前這一體系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這些問題在民辦學院的解困助學工作中更為突出。

(一)經濟層面

首先,雖然每年國家對解困助學投入相當資金,但由于貧困生絕對人數過大,資金還是不足。另外,目前解困助學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這一單一形式,缺少民間組織募集等其他形式。而對民辦學院而言,這一問題就更加突出,由于民辦學院并不是國家解困助學資金投放的重點,因此學生在獲取國家解困助學資金上就困難了。其次,勤工儉學崗位數量少,普通高校都有相當數量的勤工儉學崗位提供給貧困學生,這也是解困助學的一個常規方法。但目前,貧困生連年增加的數量已大大超過勤工儉學崗位的數量,與普通高校不同,由于民辦學院特殊性質,更不可能有很多的勤工助學崗位提供給需要幫助的貧困生,這就使得民辦學院中勤工助學的貧困同學數量很有限。

(二)社會層面

社會性排斥的存在,“社會排斥是指某些個人、家庭或社群缺乏機會參與一些社會普遍認同的社會活動,被邊緣化或隔離的系統性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多維特點,并表現為被排斥者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心理諸方面的長期匱乏”。②主要從關系層面、空間、個人、群體層面等微觀視角體現。高校貧困學生群體在學校環境中遭受著嚴重的社會性排斥。從關系層面看,貧困群體由于受到社會接觸、社會關系和群體身份的限定和限制而成為邊緣性的和被打上恥辱烙印,在社會地位上被排斥出其他個人、群體。從空間層面來看,貧困群體在校園的活動環境也常常有別于其他群體,這種空間環境的限制包含雙向的過程,即其他群體主動的排斥和貧困群體自我的排斥。從個體層面來看,排斥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語言輕蔑、有意回避、人格侮辱等行為中。而這種社會排斥現象在貧困生比例更低的民辦學院學生中往往更容易發生。

(三)心理層面

幫助貧困學生解困助學,除在經濟上進行資助外,還要對其心理進行關懷和指導。當前解困助學工作過分強調經濟、物質層面的關懷,而忽視了貧困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問題的疏導。導致貧困學生出現諸多問題:心理焦慮、交往障礙、違法犯罪等極端偏差行為等。

二、解困助學工作的理論依據:和諧社會理論

(一)和諧社會內涵

十六大以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重大的戰略任務。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表述,和諧社會就是“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所謂和諧社會,就是社會系統中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

(二)和諧校園建設重要性

1.和諧校園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

高校是一個社區,而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所以和諧校園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組成部分。

2.和諧校園建設意義

社區是各種矛盾的匯集點,社區承擔了重要的公共服務功能,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安全閥”。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區,承擔著許多功能。貧困學生群體是高校工作不得忽視的一個問題,而解困助學工作直接關系到這一弱勢群體在校園中的生活質量,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的立足點之一。

三、解困助學具體措施

總結以往解困助學的不足就在于過分注重經濟層面,忽視了社會、心理層面。所以要完善目前的解困助學的措施,尤其是在民辦學院,在解困助學過程中,更應以經濟層面解困助學為主體、兼顧貧困學生群體社會、精神方面和心理問題的解困,構建更加全面完善的綜合解困助學體系。

(一)物質方面

第一,在依靠國家財政投入的同時,倡導社會互助,充分發揮民間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通過多種渠道,努力拓寬解困助學資金來源。第二,民辦學院貧困學生的貸款應適當放寬。以紫金學院為例,按照江蘇省相關政策,目前僅有江蘇的學生可在當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一家金融單位辦理助學貸款。今后,應建立完善的國家資助、社會資助、學校資助和校友資助體系,給予大學生以較全面的物質資助。

(二)社會方面

加強對貧困學生的關愛,倡議企業、社會團體等積極主動地為大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與學校建立貧困生“對口支援”關系,同時建立相關優撫措施,如搭乘交通工具享受優惠等,通過多種社會關心、關愛,讓貧困學生主動融入社會,避免其社會邊緣化。

(三)學校方面

1.成立專門解困助學機構

(1)成立貧困生救助中心。在校內成立貧困生救助中心,使其職責明確、機構健全,適時地對各種資助政策進行研究、調整和改進。為貧困生建檔,將貧困生的生源地、個性特點、心理素質、個人愛好、家庭人口的基本情況、家人職業收入、經濟狀況、貧困證明和以前受資助的情況進行調查登記,對這些資料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區分貧困程度,建立相應的貧困生檔案,給予相應的資助。構建起全校貧困生數據庫,便于校方準確地了解本校貧困生的基本情況,為制定解決貧困生問題的決策提供相關依據,體現其工作的嚴密性、規范化、透明化。

(2)建立高校勤工助學中心。針對貧困生的勤工儉學,應建立專門機構。這樣可以更有加有序地對解困助學工作進行管理,也可以提高解困助學工作的效率。

2.精神方面指導

物質幫助是有限的,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和形勢的發展,正確認識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走出金錢小圈子,正確處理眼前困難與人生發展的關系。

(1)扶貧先扶志。

(2)堅持資助的效益原則。

(3)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并使之積極運行。

(4)發揮同類的作用,進行典型模范的引導作用。

(5)為貧困生營造健康的氛圍。

3.心理方面

貧困生是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也比較復雜,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入手,保證既不對其造成進一步傷害,又取得良好的效果。

(1)開展心理衛生指導。心理衛生是解決心理疾患的良好方式。

(2)對貧困生進行及時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對貧困生進行敢于挑戰貧困,自立、自強的教育。

(4)讓貧困生正確認識自己。

(5)努力提高貧困生心理自助能力。

貧困生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發展中的問題,是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而來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副產品。在民辦學院中,解困助學這項工作比普通公辦院校工作量要小,但我們絕不可以忽視它,要明白其意義重大。我們深信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有國家政策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種機構和有識之士的幫助,有學校一系列扶貧解困的措施,民辦學院的解困助學體系一定會不斷完善,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

注釋:

①2005年8月29日,教育部召開的介紹以國家助學貸款為重點的高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新聞會。

②石彤.社會排斥:一個研究女性劣勢群體的新的理論視角和分析框架.王思斌主編.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編.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張長偉.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網絡:現狀與對策.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2]劉華東.合作教育: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的戰略途徑.現代教育科學,2004,3.

[3]甄翠敏.高校貧困生形成原因及救助對策.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2,2.

[4]張東海.高等教育大眾化:誰來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交通高教研究,2004,2.

[5]吳慶.中國城市貧困大學生救助政策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3.

[6]李從松.我國大學生貧困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2.

篇4

焦景華同志,現年40歲,隆回縣三閣司鎮中學的教師,自2018年開始幫扶三閣司鎮友誼村以來,牢記幫扶責任人的神圣使命,認真細致規范貫徹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按照“真扶貧,扶真貧”的總要求,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真心真意為貧苦戶排憂解難,真正做到了助人用真情,幫扶有成效。

焦景華同志對于幫扶對象望聞問切查窮根,不管平時工作多繁忙,她堅持一個月至少一次來到幫扶貧困戶的家庭中和田間地頭上,與幫扶對象及其村干部進行細致交談,望聞問切查窮根,為對癥下藥治頑疾夯實基礎,通過細致扎實的工作,全面了解了幫扶對象的基本信息與基本情況,做了詳細的走訪記錄,為精準扶貧準備了第一手的參考,為制定完善精準扶貧規劃和政策體系提供有益依據,將貧困戶的困難當成自身的困難來解決、來處理,為貧困戶真心實意的排憂解難,同時她積極發揮自身資源、人脈優勢,為貧困戶制定的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貧困戶倍感振奮,為他們樹立起了脫貧致富的良好信心。

焦景華同志在學校除了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外,還擔任了學校的“扶貧專干”,為了做到精準扶貧,為了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扶貧政策,將黨的關懷播撒到為人民服務的厚土里,她頂著各方面的壓力,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與村干部和家長多方面溝通,對于貧困學生的數據一再仔細核查,確保不漏掉任何一個貧困學生。她利用自身的資源,在2019年和2020年,她對接了隆回縣“紅心林”志愿者聯合會先后為100名貧困學子捐贈了牛奶及生活物資。目前,還在策劃44名貧困學生的“微心愿”活動。她讓這些貧困學子的臉上綻放出了美麗的笑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 貧困生 心理幫扶體系

[作者簡介]潘玉琴(1965- ),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組織部部長、人事處處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蘇 常州 213164)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SJB190001)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6-0099-02

目前,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在校人數也不斷增加,由此貧困生人數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為緩解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政府和高校已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獎、助、補、貸幫扶措施。據調查,在校貧困學生除了經濟上的拮據,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如何在經濟上幫助貧困學生的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能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貧困生心理援助體系成為擺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學校針對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著手,探索建構高職貧困生心理援助體系,有效地引導他們客觀、積極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完善自我,成為素質過硬、受社會歡迎的現代化建設的藍領人才。

一、高職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構建

高職貧困生的心理援助應著眼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正確面對自卑感上,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完善的人格為心理幫扶體系的設計準則。

1.科學準確評定貧困學生是構建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前提。目前,在校申請貧困生的學生人數逐年攀升,筆者所在學校有的專業申請貧困學生的比例近40%,面對如此之多的貧困學生申請者,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定并確定等級是貧困生幫扶工作的重要環節。據調查,隨著國家對貧困生經濟資助力度的加大,有些學校助困金的額度已大于了獎學金的額度。因此,有些學生覺得學得好還不如一紙貧困證明,這種價值導向使得一些學生在貧困生申請動機上出現偏差。學校要通過民主評議、實際調查等手段最終確定申請者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并依據貧困的程度分成特別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三個等級。整個貧困生認定過程要做到有據可依、有情可查,要建立規范的、透明的認定審核程序。每學期還要再次進行評議,動態管理貧困生庫,最終目的是讓不同程度貧困的學生享受不同的補貼,以減少由于貧困補助的不公引起的心理上的不適,甚至引發矛盾。

2.建立完善的電子檔案是構建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基礎。一個科學、詳細、動態的貧困生心理檔案庫的建立對客觀掌握貧困生現狀有著重要的幫助,學校依據詳細的信息才能全面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況,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心理援助。(1)學校專門建立每一位貧困生的心理檔案。新生入學后,在建立新生心理檔案的基礎上專門建立貧困生心理檔案。檔案內容除了一般學生共同填寫內容外,還要添加貧困生的家庭情況、經濟來源等資料和一些特殊的心理量表測試,使貧困生基本信息更加翔實,更有利于相關管理人員、教師的了解和查閱,但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檔案的保密工作。(2)教師隨時監控貧困生的心理狀態。各班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一些隱瞞自己家庭和心理情況的學生要加倍關心,說服他們配合學校完善資料,更要引導他們從心理上接受學校和教師的幫助。教師還要及時掌握貧困生入校后家庭出現的變故情況,實時更新貧困生檔案。(3)學生及時反映貧困生的心理異常。每個班級配備專門的心理委員,時刻關注自己班級里的貧困生,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一旦發生心理異常,及時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班主任聯系,學校在第一時間了解心理異常同學情況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干預。

3.滲透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是構建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重點。對貧困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不僅是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更需要全校各個職能部門和全體師生共同關注,要把貧困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滲透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心理學理論的掌握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是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的重要舉措。為更扎實地推進心理健康工作,也為更好地提升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筆者所在院校將心理健康必修課普及到全院學生,這一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有利于大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完善人格。必修課的開展為包括貧困生在內的在校大學生心理知識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每學期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頭戲,圍繞“5?25”心理健康教育周和主題教育月在貧困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自立自強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等各種主題教育活動,營造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奮斗目標。主題教育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如講座、團體輔導、主題班會、座談會、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各類文娛活動等,也可結合朋輩咨詢與輔導等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貧困學生參與活動,并在活動中積極悅納自我,重新認識社會及周圍同學,獲得更為積極的心理和更完善的人格表現。(3)組織社會實踐。正確的心理觀念和意識的形成光靠教育很難實現,要在社會的應用中內化成自己的主觀感受。這種內化的實踐能讓貧困學生真正去了解社會、感知社會,體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品質的重要性。這些活動包括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志愿活動中可以組織貧困學生去幫助貧困兒童和特殊學校的孩子,感受不同環境和不同的境遇,也可組織社會公共志愿活動,讓其體驗作為社會主人的責任感與自豪感;在三下鄉活動中貧困學生更能體會不同地區人文及生活條件的差異等。(4)滲入專業教育教學活動。對貧困生的心理輔導不僅是學生工作系統的事情,更是一個系統教育工程。學校在開展相關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的同時,還要鼓勵專任教師在第一課堂教學中結合自己學科和課程特點適當進行心理健康相關輔導。學科教學活動中創造性的心理輔導有時比專門的心理教育更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公共教育課堂亦是如此,比如體育課中,讓貧困生進行大負荷的訓練活動,可以培養他們挑戰自我、克服困難的精神。

4.引導貧困學生心理自助是構建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關鍵。(1)通過心理社團進行自助心理探索。貧困生和其他在校學生一樣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去探索自我,他們內心更渴望知道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和特長,也渴望知道自己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怎樣戰勝經濟困難,怎樣獲得好的學習成績,怎樣去與人相處,甚至怎樣吸引異性,如何戀愛,等等。這些自我探索的實現需要自己主動體驗,而學生心理社團作為學生的自發組織,有著很大的自主性。學生自己可以選擇關注的話題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自助心理探索。比如心理社團可以定期組織貧困生圍繞特定主題排演心理劇,讓貧困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解答學習生活中的困惑。(2)通過身邊榜樣的示范作用進行自助心理激勵。自助心理激勵是經常自己鼓勵自己,或者相互之間給予理解和鼓勵,使貧困生在積極的鼓勵下能以更加陽光的心態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與一般學生相比,貧困生更容易情緒低落,在心情不好時,能有身邊較為優秀同伴的理解、尊重和鼓勵,會使他們產生生活的動力和激揚的斗志。學校可以組織讀書會,一些勵志書籍能使貧困生獲得精神食糧。學校還可以組織事跡報告會,讓貧困學生聽取自己身邊一些無名英雄的典型事跡,使自己獲得更為豁達的人生態度,擁有更為堅強的生活勇氣。

5.有機結合短期長期的心理干預是構建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的保障。對貧困生的心理干預主要采取方便學生的面談的形式,同時輔以電話、網絡等形式進行。干預的過程要視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方式。對于家庭突發變故的學生,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干預的重點放在調整情緒上,使他們的心理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大多數貧困生表現出的自卑、焦慮甚至恐懼等不良情緒,那么對他們的心理干預則是一個需要不斷支持的過程,關注的重點是要讓貧困生認識到自身認知中的不足和非理性因素,重新塑造他們思維中理性和自我肯定的成分。學校要針對不同情況建立不同等級的預警及干預機制,除了對貧困生本人心理因素進行干預外,也要了解其家庭背景、親朋好友等社會支持系統的情況,并致力于發展貧困生在原有社會支持系統基礎上的更為深入和廣闊的社會支持,以使他們一旦遇到心理矛盾和困惑,可以有更多的社會支持,能通過更為廣泛的途徑進行轉移和解決。

二、高職貧困生心理幫扶體系建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心理幫扶尤其要注重貧困生的隱私保護。幫助貧困生是一件好事,但好事就要辦好,我們在給貧困生經濟援助時,要適當保護其隱私,不應大張旗鼓。對貧困生的心理援助更應如此,能否保護貧困生的隱私往往是心理援助能否成功的關鍵。比如,在心理普查和建檔這一初始環節,遇到需要關注的學生,首次約談來訪者尤其要注意保護其隱私,否則反而會造成更為不利的結果。有時,保護隱私不光要針對第三者,還要針對約談者本人,比如統一說約談的對象為隨機抽取,讓其不應有心理負擔。對于建立的貧困學生心理檔案要專人專管,尤其注意保密,心理咨詢記錄的內容也應嚴格保密,嚴禁教師或學生泄露。總之,給予貧困生寬松的人際和輿論環境有時比幫扶本身更重要。

2.心理幫扶要遵循自愿參與原則。在上述貧困生心理援助體系中詳細述說了相關的方法與措施,這些措施中包括開展的系列活動,在這些活動的組織中首先應本著貧困生自愿參與的原則,千萬不可以學校名義要求學生硬性參加,更不可讓一些學生組織自主去組織,這樣一旦組織不當,極易挫傷貧困生本來敏感、脆弱的神經。本來團體心理輔導和訓練活動的前提就是參與者自愿原則,如果違背這一原則,即使活動組織得再好,也不會給參與者帶來心理上的啟示與幫助。只有主觀想改變自我的同學參與這些教育活動后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否則只能流于形式,甚至帶來負面效果。

3.正確看待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誠然,如今在校的貧困生出現了不少心理上的問題,但這是一個群體的概況研究,不是每個貧困生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在學校,有的貧困生雖然在生活上遭遇困境,但他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不斷成長,表現非常優秀的例子也很多。所以,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主觀上給貧困生“戴帽子”,這樣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因此,鑒別工作是進行貧困生心理援助的基礎工作,我們要細心、耐心、用心,真正做到普遍關懷,必要指導,區別對待。

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關乎學生成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建立完善的幫扶體系去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更需要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內的各個組織的協同幫助。只有把學校援助體系和社會關懷大環境集合起來,才能在更大、有效的平臺上對貧困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讓貧困生在更為陽光、更為廣闊的大學舞臺上收獲成功。

[參考文獻]

[1]陳建偉,蘇煜.論高校貧困生工作體系化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20).

篇6

關鍵詞 高校 資助體系 社會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ng Social Fund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Full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Funding

WANG Meijiao, WANG Xiangju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in Changzhou Campus,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Providing financial funding for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by all colleges, every college are also striving for social fund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governmental funding. Social funding has enormous potential,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existent in social funding for colleges, analyze its reasons, explore an innovative social funding mode, and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social funding.

Key words colleges; financial aid system; social funding

隨著高校擴招和全面并軌收費,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實現自己的大學夢。但是,高校昂貴的學費、住宿費、書本費,生活費等等費用,給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學生帶來沉重的負擔,阻礙他們的大學夢步伐。盡管目前高校已經形成了以“獎、助、貸、勤、減、免、補”政府資助為主的,社會資助為輔的較為完善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較大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的經濟負擔,但是僅僅政府和學校的力量還不足以解決所有貧困學生的問題。因此,分析社會資助的實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索發揮社會資助潛能的方式方法,發揮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力量,充分實現社會資助的資助育人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當前高校社會資助的現狀及問題

1.1 社會資助資源短缺,社會力量參與不夠

目前我國高校對貧困學生的資助,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支出的國家勵志獎學金、助學金以及校園地和生源地的國家信用助學貸款幾種方式。社會資助資源,除了若干國內知名大學以外,非常短缺。社會資助在解決高校困難生的學習生活問題上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社會資助的主體主要包括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龐大的資源庫。社會資助有著巨大的潛能,目前這個潛能還有待開發,社會力量參與社會資助的力度還遠遠不夠。

1.2 社會資助周期短,穩定性差

社會資助是社會團體或者優秀個人,出于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出于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支持,出于對貧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關愛而發起的自愿無償行為。由于缺乏相應規范的約束和管理監督制度和條文,這種資助一般隨意性較大,通常只是和學校建立一種口頭上或者書面上協議,資助周期往往較短,沒有連續性和穩定性。有些企事業單位自愿每年捐出一定數額的資助金在高校設立獎助學金,持續地對學生進行資助,但是,往往也會由于種種原因,資助金不能準時到位,使這些獎助學金的評定工作缺乏穩定性。個人對學生“一對一”或“多對一”的資助一般以學年為單位,由于資助個人的情況異動,或者團體工作人員的變動等因素,在資助的時間上會出現斷斷續續的現象。

1.3 資助形式單一,資金資助為主

社會資助的形式包括直接的經濟資金援助,即直接給予學生經濟援助或者設立獎助學金;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給學生實習鍛煉的機會,同時獲得報酬;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即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學習期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由單位負責提供,學生利用節假日參與企業的生產實習。作為回報,在畢業后到該單位工作一定年限。①目前高校社會資助基本以直接的經濟資金援助為主,是一種典型的“輸血”型的資助形式。對于一些成功的個人或者企事業團體,一方面,他們想體現自身的價值,貢獻他們的愛心,履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他們自身事務繁多,不愿花費過多的精力,所以直接的經濟資助這種操作簡便的資助形式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方式。

1.4 學生依賴性強,感恩意識缺乏

貧困學生,多數來自老少邊窮地區、農村或少數民族,出具鄉鎮民政部門或縣教育局蓋章的困難證明,經過學校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組的認定后就可成為貧困生。對于貧困生,我國政府、高校在本著“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失學”的宗旨下,對貧困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對他們實施了各種方式的資助措施,以解決他們的困難,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不管是國家層面的獎助學金,還是學校層面的各種減免、困難補助,以及社會資助的無償捐助,基本上都是以直接的資金補助形式給予,學生獲得這些資助,僅僅是因為自己貧困生的身份,資助的獲得輕而易舉,缺乏主觀的努力,來之不易的東西才會倍加珍惜,所以使得學生對所獲的資助不知珍惜,更別說充滿感恩之情了。多數貧困生認為憑借貧困證明就可以“坐享”獎助學金,這種觀念甚至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心理。認為依據自身的“貧困條件”,獲得資助理所當然。

目前高校社會資助的操作模式基本是學校作為中間方,根據社會資助單位或個人的要求推薦篩選受助學生,直接接受資金資助。受助學生與資助方由于受時間和空間條件的限制很少直接接觸或單獨見面,進行情感溝通和交流,有的只是通過電話進行簡單的詢問或學習生活的簡單匯報,學生感受不到真真切切的情感支持和社會的關心,對社會沒有產生期望的感恩值。

2 高校社會資助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美國人熱衷于捐資興學,稅收政策上的優惠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美國的稅種名目繁多,如個人收入稅、房地產稅、購物稅、遺產稅等,并且法律對納稅有嚴格的規定,人們有很強的納稅意識,同時,法律也鼓勵人們對教育事業或其它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或成立各種非營利性的基金會,并規定對這部分資金實行減免稅收政策。②因而,社會資助資金成為大學生資助資金的重要來源,豐富了大學生資助資金的籌措渠道。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針對大學生資助政策的立法,沒有對相關社會團體、組織和個人進行教育資助的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目前對社會資助的相關規定基本體現在各省市的一些相關捐贈捐助文件里,而且在對哪些組織或高校進行捐贈能夠減免稅收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就大大限制了名單外的學校或者某些高校異地辦學的校區吸收社會資助的能力。

2.2 高校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缺乏專門的組織結構。目前,很多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社會資助機構,負責社會捐助的組織、協調工作或社會崗位的尋找與管理等工作,這些工作多包含在現有的資助工作中。③其次,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高校對于社會資助資金沒有設置專門的賬戶,對資金的管理表現出隨意性。沒有建立對所捐款款項使用情況的完善的反饋機制。再次,學校領導對社會資助不夠重視。多數學校單獨依靠國家財政下撥的資助款項,對社會資助缺乏積極主動性,只是被動接受來自社會的零星的資助,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認為到處“伸手要錢”,會損害學校的聲譽。

2.3 宣傳力度不夠,資助渠道不夠暢通

除了政府財政撥款和信用助學貸款外,社會團體和個人蘊藏的巨大的能量,需要我們充分挖掘。但是,我國目前尚缺乏一個良好的資助環境和氛圍。除了政策方面的限制外,對社會資助的宣傳力度不夠,電視臺、報社等大眾媒體對社會資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傳不夠,對國家的高校助學政策、理念和措施的宣傳欠缺,甚至對國家一些重要政策只字不提。高校考慮到自己學校的聲譽和生源,重點宣傳的是學校各類獎助學金設置,以吸引家長和學生的眼球,而不愿過多渲染學校貧困生資助面臨的資源不足的境況。部分高校貧困學生一方面想接受資助,一方面又不愿讓人得知,高校考慮到貧困學生的自尊,在對資助的宣傳方面猶豫不決。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那些想要表達一份愛心,盡一份社會責任的社會團體和個人因為不了解資助政策,沒有暢通的資助渠道,欲實施資助卻因不知如何操作而放棄了資助。

3 創新高校社會資助模式,充分發揮社會資助潛能

3.1 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資助主體

社會捐助是一項無償行為。但是它對于貧困學生和家庭來說,意義重大,若社會團體和個人積極進行社會捐助,對國家教育事業給予支持,必然使國家教育事業再上新的臺階。國家如果能夠在政策上對社會資助行為加以支持和引導,必然能加大捐助者的捐資積極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規定。國家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公益事業進行捐贈。但在有關捐贈免稅制度中,只有對農村義務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和紅十字會的捐贈才準予全額扣除個人所得稅。④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進一步采取實質性的措施,減免社會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團體對學校資助部分資金的稅收,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支持教育事業。廣泛籌集和吸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資金,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教育的投資支持。

3.2 加強高校重視程度,完善管理制度,增強自身籌款能力

一個高校吸收社會資助數額的多少,對本校貧困學生問題的解決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對國家財政補助不足的一個重要的解決出口。高校負責資助工作的人員,尤其高校領導要提高對社會資助工作的重視程度,完善對社會資助工作的管理制度,增強高校自身的籌款能力。國內外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都設有專門的社會資助機構,主要負責社會助學資金的募集、策劃宣傳和管理工作,促進社會資助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我們應積極學習這些學校的做法。首先,高校應建立專門的社會資助管理機構,由專門的領導、人員負責,負責社會捐助的組織、捐助資金的管理、協調工作。制定規范的社會資助的管理性文件,使社會捐助的流程和資助款項的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高校領導要重視社會資助工作。社會資助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吸收大批的捐款,只靠被動等待社會資助肯定是不行的。各高校領導要擺正心態,充分利用自身廣泛的人脈和關系網,主動出擊,為貧困學生解困工作開辟廣闊的道路。

3.3 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各個高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擁有了一支龐大的校友隊伍,部分校友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努力,在各自的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領頭人物或主要負責人。他們情系母校,心系校園,時刻關注著母校的發展和變化,關心著學弟學妹們的學習生活環境,時刻不忘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愿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一份心,為母校的建設添磚加瓦,為學弟學妹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所以,高校在籌集社會捐助資金的工作中,校友無疑是首先應該考慮的群體。

3.4 擴大有效宣傳力度,暢通資助渠道

社會助學是一個需要大力提倡的行為,需要政府、高校、媒體協同合作,為社會資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社會助學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學校和學生,所以,(下轉第42頁)(上接第19頁)首先,高校應該主動出擊,利用各種場合和手段,宣傳包括貧困生問題在內的高校建設和發展過程面臨的困難,吸引社會各界的重視。其次,在征得資助團體或個人和受助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媒體廣泛宣資助者的事跡,弘揚他們扶貧濟困的高尚情操,對資助者給予盡可能的榮譽,如以捐贈團體或個人的名字命名校內建筑、獎學金,頒發榮譽證書等,激發他們捐助的熱情,同時產生示范效應,吸引更多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助行為。

同時,各大媒體、電視臺等也應重視對社會資助工作的宣傳作用。首先,對政府、各省市的資助政策進行廣泛宣傳,使有捐贈意愿的社會團體和個人了解相關的政策和激勵措施,增強他們的捐贈意愿。其次,加大對高校貧困生情況的宣傳。很多團體或個人對高校的貧困生基本情況缺乏了解,包括貧困學生的數量、比例,政府和學校對貧困生的解困措施和方法,解困覆蓋的范圍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意欲對高校貧困生進行捐助,在捐助標準和捐助形式方面也缺乏相應的參照標準。再次,對于大額的捐贈團體或個人,媒體應給予大力的宣傳報道,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擴大其社會影響,激發更多團體和個人的捐助意愿,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良性的社會資助的氛圍。

3.5 多種資助形式結合,靈活多樣

社會資助工作要走得更遠,不能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資金資助。單獨的金錢資助使得學生不勞而獲,容易使學生滋生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自我價值感、不懂得感恩。社會資助主體,如各種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等,他們除了提供無償經濟資助外,還可以提供各種勤工助學崗位,或與高校、學生簽訂聯合培養協議,高校貧困生一般來自農村和邊遠地區,他們普遍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這些形式,在解決他們學習生活困難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既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艱辛,珍惜勞動成果,又使他們在工作中與資助方接觸溝通,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

注釋

① 和珊珊,徐粽藝.高校貧困生社會資助必要性和資助形式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09(19):88.

② 李超慧.中美大學生資助政策比較研究][D].東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篇7

一、調研的方法及過程

(一)對象

調研對象為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721份,收回有效問卷696份,回收率達96.53‰

(二)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共有30個選擇題和開放式問題,內容涉及貧困生基本情況、獲得資助的基本情況、資助效果、資助工作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心理問題等方面。

我們還隨機選擇了家在寧夏南部山區、川區、銀北地區的10名貧困生進行家訪,對20名貧困生做了電話回訪。

二、結果與討論

(一)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貧困生占在校學生總數的3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根據教育部《2016年全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執行情況》公布的數字顯示:2016年,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達到527萬,占高校學生總數的23.06%,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166.1萬,占高校學生總數的7.27%。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目前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校貧困學生的比例高達46.19%,而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經濟困難學生人數的一半以上。貧困生中回族學生居多,女生居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學院貧困生中回族學生占61.56%,女生占72.37%,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寧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城鎮學生有7.8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寧夏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農村學生有24。32‰雖然大部分貧困生通過國家資助解決了學費和生活費,但家庭無力給予學生其他所需。調查顯示,化工學院學生的月平均生活費低于5D0元的在校生比例為13.73%,這部分學生的生活費僅夠用于伙食和生活必需品。

(二)國家資助政策極大地減輕了貧困生的壓力,促進了受助貧困生的學業和綜合能力發展

高校貧困生問題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的重視,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同時頒布了系列配套實施辦法。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包含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師范生免費教育、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畢業生赴基層就業學費補償等多種形式的國家資助,以及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和社會捐資助學等輔助措施。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校貧困生中,89.19%的學生的學費來源于助學貸款:10.81%的學生的學費來源于助學金;13.21%的學生獲得了學費減免。學院有17.42%的貧困學生完全依靠國家資助政策讀大學,其家庭基本沒有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國家資助政策緩解了貧困生的經濟壓力,減輕了其家庭經濟負擔,為貧困生搭建了“助飛平臺”。

根據國家政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享受國家資助的力度比其他院校要高。目前寧夏大學由政府、學校和社會企事業團體設立的獎助學金有30多項,主要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寶鋼教育獎學金、明德獎學金、華藏孝廉獎學金、寧夏大學校級綜合獎學金、燕寶助學金、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助學金、豐田助學金、應善良助學金等。調查統計顯示,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生在校期間辦理了助學貸款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49.79%,有81%的學生在校期間獲得過各類獎助學金:有0.28%的學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6.1%的學生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46.88%的學生獲得過國家助學金,24.27%的學生獲得過校級綜合獎學金,有47.99%的學生獲得過寧夏燕寶基金捐助的燕寶助學金等。

各類獎助學金激勵了貧困生刻苦學習,讓他們有精力和時間集中發展自己的綜合素質。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受資助學生中,有21.02%的貧困生專業排名較靠前;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實驗、科技競賽的貧困生占貧困生總數的15.02%;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的貧困生占貧困生總數的83.78%。

(三)優秀的輔導員隊伍和堅強有力的班級評議小組是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得到肯定的關鍵,資助工作還需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主要包括認定貧困生身份和劃定其所屬貧困等級。寧夏大學的認定標準是以銀川市當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作參考,結合學生日常消費情況予以綜合評定。其認定程序是:學生申請一班級評審小組評議一學院審核一公示一上報學校復審一學校公示一上報上級部門。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70%的學生均是老少邊窮地區生源,90%的學生在入校時都帶來了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為此,寧夏大學對貧困生的認定重點依靠學院審核小組和班級評審小組:學院審核小組由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全體輔導員為成員;班級評審小組由年級輔導員、班主任、1名學生黨員、1名學生班干部、1名普通學生組成,班級評審小組會在平時關注同學們的日常消費情況,在評審時參考日常消費水平決定資助學生和等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化學化工學院有76.42%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貧困生認定程序合理,有73.79%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班級貧困生評選公平公正,有75.03%的學生認為本班貧困生的消費水平與其貧困生身份符合或基本符合。由此可見,提升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能力,重視學生干部工作作風建設是高校提升國家資助工作執行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時,高校還應建立《學院資助工作監督考核制度》,促進資助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

(四)困生的心理壓力較大,在計算機、外語、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方面需要學校給予幫助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貧困生多來自農村地區,他們在普通話、計算機、英語、人際交往、文體特長等方面與城市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難免會有自卑感和較大的心理壓力。高校的資助工作者要高度關注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中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建議這類學生積極進行個人心理咨詢、選修心理類公選課,通過舉辦心理講座和團隊輔導活動,培養貧困生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心態,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組織領導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有56.16%的學生希望在計算機學習方面給予幫助,有73.87%的學生希望在英語學習方面給予幫助,有67.27%的學生希望在就業指導方面給予幫助。可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資助工作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資助和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上來,要強化“資助”與“教育”并舉,“助困”與“育人”并重的資助宗旨。

(五)西部少數民族貧困生家庭存在重男輕女思想,各高校應加大對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重視貧困生家訪和回訪工作

據調查,造成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生貧困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學生家庭在中西部經濟落后或貧困地區;第二,部分專業學費的增加超過了貧困生家庭所在地人均收入的增加幅度;第三,學生家庭因病、因災、因意外事件致貧;第四,學生家庭人口多,父母年齡較大或身患重病。

在走訪中發現,許多回族農村女生的家庭并不是特別困難,盡管家庭負擔重,但實際勞動人口多,而全家人掙來的錢主要用于給家里的男孩娶妻蓋房或治病,對女大學生的關注和支持基本沒有,從而導致女學生在校消費水平低,自立自強,打工掙錢,被班級評審組定為貧困生。為此,高校資助工作要重視貧困生回訪工作,堅持通過新生家長會、電話回訪、給家長一封信等家校溝通形式,宣傳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動員家長多關心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及對家庭的貢獻,從而給予女大學生更多的家庭幫助。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僅有3%的在校學生對國家資助政策“非常了解”,有20.6%的學生“比較了解”,有48.3%的學生“一般了解”,另有28.1%的學生對國家資助政策“不了解”,因此,要更進一步加強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尤其是對新生和少數民族學生,以確保學校資助政策有效公平地進行,同時幫助新入學貧困學生科學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

篇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江蘇南京211156)

【摘要】貧困學生勤工助學工作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民辦高校學生勤工助學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闡述了民辦高校勤工助學開展現狀,分析了目前的問題以及提出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 民辦高校;勤工助學;貧困生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走向社會化、大眾化,這也導致了一些社會問題的不斷涌現,比如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對此,2007年,國家推行新的資助政策體系,使得所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1]

1當前民辦高校勤工助學體系的內涵與特點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創新的產物,同時民辦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中扮演得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據教育部網站中對全國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統計顯示,2013年全國有民辦獨立學院292所,其中在校學生2758465人。[2]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民辦高校學生不再只是來自于條件富裕的家庭,貧困生人數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為了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多年來,各民辦高校也通過國家撥款及自籌資金等方式,逐步完善了獎學金、勤工助學、減免學雜費等措施相互補充的完善的經濟資助體系。[3]勤工助學作為資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助困和育人的雙重作用,是貧困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4]

2民辦高校勤工助學體系現存的障礙

2.1民辦高校勤工助學管理體制有待規范

當前,各民辦高校基本都設置了大學生勤工助學管理機構,但是由于經費限制、人員編制等問題一般都是掛靠在學生處(學工部)下,由工作人員兼職管理。此外,各民辦高校由于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人數多、辦事人員少、勤工助學制度不完善、學院與勤工助學學生溝通不暢等問題,常常出現大量管理漏洞,比如對學生管理不力、考核體系不清晰,工作人員效率低下等,這些也都導致勤工助學工作難以得到高效發展。[5]

2.2民辦高校勤工助學崗位數量少、層次低

民辦高校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熱情高、人數多,不僅是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積極申請勤工助學崗位,很多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也希望通過校內兼職,得到鍛煉自身能力、提高職業意識的機會,但這樣也導致了勤工助學崗位“僧多粥少”。以江蘇省民辦學院JC學院為例,目前在校學生13200人,其中貧困學生庫中人員總數為1536人,2015年各系部、職能部門“職場訓練營”計劃中可提供崗位數為135個,但這個數目與有勤工助學需求的學生人數之間仍有較大差距。此外,“職場訓練營”的崗位主要為圖書館管理員、系部值班員等,相對技術難度小、層次低,而真正能夠充分鍛煉學生專業知識、技術能力的崗位較少。

2.3民辦高校勤工助學款項缺口較大

民辦高校學生學費、學雜費較高。以江蘇省民辦高校為例,人文社科類專業學費14000元/學年,理工類專業為15000元/學年,藝術類專業為16500元/學年,但是民辦高校依靠國家助學貸款解決學費的學生比例與公辦院校比相對較低。同時,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各省生源地助學貸款金額均不超過6000元/學年,這也使得助學貸款申請金額與學費直接差額較大。此外,國家、省市各類獎助學金額為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國家助學金2000元,江蘇省助學金2000-4000元不等,這些獎助學金雖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生的生活費用,但是與民辦高校相對高昂的學費比起來,貧困生的生活費用相對拮據。

3民辦高校勤工助學體系的思路與舉措

3.1完善管理辦法,構建勤工助學教育教學體系

勤工助學作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首先可以按照“立足校園,鍛煉團隊的思路”,積極整合勤工助學資源;其次可以建立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專兼職教師指導為輔的管理機構,負責勤工助學的組織和監督;另外各民辦高校可以考慮把勤工助學作為考核學生社會實踐課的內容,把勤工助學與評優評獎、入黨等相融合,讓大學生重視勤工助學。民辦高校可以通過考試、考查等多重方式,以學分制的形式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把勤工助學納入到教育教學體系中去。

3.2提升崗位內涵,勤工助學與專業學習相融合

民辦高校可以參照學校的管理制度來提升助學崗位內涵。譬如在圖書館、后勤等部門設置“職場訓練營”崗位,把具這些崗位交給具備相應實際技能的勤工助學同學承擔,通過招聘、面試、輪崗等多方位激勵形式促進勤工助學的效果。這樣使得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在崗位鍛煉中提高職業素養,同時民辦高校也可以達到減員增效的效果。

3.3拓寬渠道建設,勤工助學與就業實踐相結合

在當前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僧多粥少的現實情況下,民辦高校可以推動學生走向社會、走向企業。民辦高校可以積極聯系對應的大學生實踐、就業基地,開發校外勤工助學基地,著力開發具有科技型、智力型、專業性的崗位,促進勤工儉學專業化建設。

3.4創新思想理念,建立勤工助學創業教育體系

民辦高校可以在校內創業孵化園培育創業型勤工助學教育體系,這樣,一方面可以由學校解決場地、經濟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可以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經營,建立專業實習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勤工助學實體。民辦高校設立勤工助學創業型實體,既可以提升勤工助學的層次,又可以增加貧困生的勞務報酬,也可以同技能實踐、就業創業相結合,一舉多得。

4結論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勤工助學工作政策性強、教育效果深遠。民辦高校需要針對自身發展特點,完善困難生資助體系,優化勤工助學效能,建立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勤工助學制度,能夠既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又能鍛煉他們的實踐、專業能力。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勤工助學體系在民辦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彰顯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逐步完善[N].人民日報,2007-09-13.

[2]教育部.全國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基本情況[EB/OL].moe.edu.cn,2014-12-14.

[3]勤工助學在高校資助體系中的特點及作用[J].科教文匯,2010(07).

[4]幫困與育人相結合,健全高校資助工作體系[J].教育理論研究,2010(04).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庫;建設

一直以來,國家和各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在資助金額和資助方式上給予了很大的扶持。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4年,全校為在校貧困生提供獎勵、資助、勤工、減免、突發事件補助及生源地貸款等服務,共計金額1200余萬元,就一所在校生近一萬人的高職院校而言力度是非常大的。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由學校資助中心根據各類貧困生扶持項目的要求以通知的形式下發各二級學院,這就給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院分管領導、輔導員及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又要保證所有的貧困學生得到應有的補助。筆者根據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認為建立貧困學生信息庫并實施動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職院校貧困生信息收集現狀

眾所周知,以科學的方法認定貧困生身份是開展各項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用合理且科學的依據來評判貧困生的困難程度,才能有效地分配資助資源。開展貧困生資助的基礎就是對貧困生信息進行收集。目前高職院校基本的做法就是以學生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政府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或者是家庭直系親屬低保證明、傷殘證明等作為依據,從事勤、補、助、貸工作的輔導員收集這些證明材料,基本確定其貧困生的身份。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發現,這些證明的真實性、可靠性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隨著政府、高校對貧困生扶持力度的加大,不少學生家長在利益的驅使下通過各種關系、手段來獲取貧困證明等相關材料,收集虛假證明作為衡量貧困生身份的基礎信息,嚴重影響了資助工作開展的公平性。

二、高職院校建立貧困生信息庫的必要性

經濟困難學生是高職院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大多來自于偏遠地區或者是經濟落后省份,進入高校后只能靠自身的努力來立足。對于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的收集是評定其身份的重要依據。作為高職院校,要管理并服務好這部分學生,必須要充分重視信息收集這一工作,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貧困生信息庫。

(一)建立貧困生信息庫是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對新生入學后均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同時對篩選出來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甚至由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進行一對一的心理疏導,高職院校尤其重視這一工作。就貧困生這一群體而言,進入高校后面臨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與同樣來自城市的學生相比,盡管大家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但是在生活水平、消費觀念、事物認知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差距,這會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巨大、自卑、消極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將會通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表現反饋出來。在貧困生信息庫中,除了加入學生基本信息外,還需要通過班主任、班級心理委員以周為單位反饋學生的日常異常表現,由負責心理疏導的輔導員進行歸整,進而對行為異常的貧困生進行心理疏導,確保這些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建立貧困生信息庫是確保資助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依據

“絕不讓一個貧困大學生因繳不起學費而輟學”,這是黨和國家的承諾。目前高職院校也根據要求建立起了“獎、補、助、貸、減免”等方面的資助體系。但是,如何確定貧困生的身份以及公平、公正地開展資助工作,必須要有學生的基本信息作為基礎。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有少數學生上交的“貧困證明”等相關證件并不能說明其貧困程度,因此,貧困生信息庫內就必須加入學生日常消費信息。以蘇州經貿學院為例,學生日常基本以個人一卡通形式進行消費,學校數字化管理中心可以根據學生學號查詢其一段時間內的開銷。通過對這部分學生一段時間內(基本以一周為單位)的消費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結合班主任、主要學生干部的描述,基本能確定其是否符合貧困生要求,最重要的是為衡量貧困生的困難程度提供了支撐。

(三)建立貧困生信息庫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貧困生群體因為其特殊的原因,吃苦耐勞的能力較強,以蘇州經貿學院為例,從2012―2015三年的學校及各學院主要團學組織的統計數字看,貧困學生占了近4成的比例。但是,也有少數貧困生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出現了價值觀的偏移。強化貧困生個人信息庫的建設,了解他們在學校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思想教育工作,不僅能引導部分貧困生加入學校正常的管理中去,以榜樣的身份影響周圍同學,同時又能從根本上杜絕部分學生盲目攀比、心理失衡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貧困生信息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貧困生信息庫為高職院校扶貧幫困提供重要數據支撐,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貧困生信息庫建設工作面臨面廣、量大、專職人員少等一系列問題,這為確保貧困生資助工作做好、做實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一)高職院校錄取門檻低,導致貧困生人數增加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的生源數據比2014年將減少兩萬多人,在本科學校不會減少招生計劃的同時,高職院校將面臨著生源緊張的問題。各高職院校在招生途徑上下工夫,但仍然無法排除錄取分數線低的問題。以2014年蘇州十家公辦高職院校為例,只有蘇州經貿學院、蘇州職業大學理科生最低錄取分數線在省控線以上。錄取分數降低導致生源的整體素質下降,持貧困證明、低保證明、殘疾證明等相關材料的學生明顯增多。

(二)高職院校省外計劃增多,導致貧困生相對分散

從2013年開始,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針對省內生源逐年下降情況,開始要求各高職院校多在外省投放招生計劃,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3―2014年,有招生計劃的省份增加到14個,招生計劃增加到526人,占總計劃數的15.7%,再加上教育部要求教育發達省份對西部、內陸省份增加招生計劃的要求,省內高職院校省外生源逐年增加。因為生活水平有所差異,外省生源的貧困比例較高,因各省份間對于貧困生資助政策不一致,導致高職院校資助工作比較復雜,難度增大。

(三)學生管理人員緊張,資助工作細致化程度受影響

全省各高職院校針對大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視程度非常高,除了設立專職機構大學生資助中心外,每年還對資助工作進行問卷調查,推選資助育人典型等。但是從實際開展工作的程序來看,基本由職能部門下發通知、資助計劃、資助金額,實際操作此項工作由各院系專職輔導員來承擔。高職院校每個專職輔導員均承擔著多項學生管理層面上的工作,并負責年級管理,繁瑣的日常工作影響了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開展,同時因為班主任群體工作認真細致程度和責任心差異明顯,導致貧困生信息庫建設工作很難具體、細致。

四、高職院校貧困生信息庫建設的解決辦法

(一)充分發揮優秀學生力量,實行基礎數據整理

高職院校的管理理念中一直涉及的是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能力的提升,貧困生作為高職院校一個重要的學生群體,需要動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的力量,進行貧困生信息庫建設小組化,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基礎信息的整理與收集。

(二)強化對班主任工作責任心的培訓

班主任隊伍在高職院校學生基層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資助工作主要涉及到貧困生的切身利益,如何保證貧困生信息庫信息的真實,確保資助工作中不會出現吃空額、占名額的現象,必須要強化班主任工作的責任,以制度的形式要求資助工作必須有班級學生干部參與討論并公示,確保程序公開透明。

(三)強化管理信息化建設,支撐貧困生信息庫建設

目前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非常普及,主要涉及到教學管理,但在職業類院校學生管理實現信息化的比較少。以蘇州經貿學院為例,自從引入了“奧藍學工軟件”這一信息管理平臺后,通過逐步操作培訓,已經對信息平臺內子項目的相關操作有了了解,在具備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貧困生信息庫建設的要求進行適當的增補。由于各管理人員權限設置的要求,專職輔導員可以要求班級主要班干根據班級貧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信息處理,實現貧困生信息庫建設的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 鄧艷欣.高校貧困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傳承,2012,(10).

篇10

《晉城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實施細則》

根據《晉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晉城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辦法〉的通知》(晉市政辦[20xx]57號)精神,為做好我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工作,切實將市委、市政府對貧困家庭學生的關懷和溫暖及時送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資助對象、標準及認定要求

(一)資助對象和標準

取得經國家批準設立的高等學歷教育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正式錄取通知書的晉城市居民戶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需符合以下條件:

1.屬于城鄉低保家庭的,或屬于烈士家庭的,因見義勇為行為導致家庭貧困的,殘疾學生,資助標準為每生6000元。

2.升入全國二本B類以上院校的,屬于城鄉低保邊緣家庭的,或因公傷、父母雙亡、父母一方殘疾家庭、家庭主要成員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能力造成生活困難的,以及低收入家庭的,資助標準為每生5000元。低保邊緣家庭指人均年收入分別低于上年全市平均城鄉低保標準(以市區標準計算)1.5倍以下的家庭。

3.屬于城鄉低保邊緣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已經享受政府部門、社會、企業團體、個人捐助的大學新生或享受計劃生育困難家庭救助資助的大學新生,享受資助金額超過3000元的(含3000元),不再享受政府專項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

(二)資助對象認定要求

1.低保家庭、烈士家庭、見義勇為行為、殘疾學生均應提供相應的有效證件。未經相關部門發證認可的不予認定。

2.對僅有社區(村委)、單位證明其為城鄉低保邊緣家庭或低收入家庭,卻沒有相應輔助材料能夠充分證明其家庭屬于城《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資金申領表》鄉低保邊緣家庭或低收入家庭的,可經申報程序進入大學新生資助信息庫,根據資助工作的實際情況予以選擇資助。

3.公傷要有人社部門出具的公傷認定及單位證明,父母雙亡、父母一方殘疾家庭、家庭主要成員長期患病或喪失勞動能力造成生活困難的,需提供相應的證件或證明,證明要有相應的輔助材料給予佐證。

4.長期患病是指患重大疾病且醫療費用除醫保外仍有較大負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年以上)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正常工作、生活的情況。要提供縣級以上醫保機構或新農合出具的患重大疾病證明,以及有關的治療憑據。

5.資助對象條件中“導致家庭貧困”或“造成生活困難”是指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倍的情況。

6.開具收入證明,有單位的家庭成員要由單位出具收入證明,同時復印工資發放表。沒有單位的家庭成員要由社區(村委)通過實際了解出具符合實際收入情況的證明。證明要有兩個以上的具體負責人簽字。

二、工作程序

(一)摸底、申報

1.高中階段學校負責的事項:① 5月份完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情況摸底(包括在外復習準備高考的往屆畢業生)。②高考成績公布后,先行對達到二本B類分數線以上貧困學生進行入戶調查(7月10日之前基本完成)。入戶調查要求派兩個以上的人進行,重點是核查原摸底情況、家庭情況、收入情況等是否與其摸底、證明情況相吻合,是否分別符合資助對象的相應條件。入戶調查人員要對入戶調查情況簽字確認。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學生發放《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申請表》。③7月15日之前建立本學校的擬資助大學新生信息庫。④對在外復讀摸底遺漏的往屆畢業考生,可經學生申請,學校入戶調查屬實后納入貧困學生資助信息庫中。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完成的事項:要積極配合學校的調查摸底以及入戶調查工作,如實反映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②認真填寫《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申請表》(一式三份),并遞交相關證明材料。證明材料包括:戶口簿、民政部門認定的低保證及其銀行發放記錄,烈士證、殘疾證、死亡證明、醫療證明或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準考證、身份證、錄取通知書以及能夠確認其收入水平的證明等材料。

(二)審核、確定

1.高中階段學校負責的事項:①學校按照高校錄取批次分批入戶調查并審核無誤后,填報《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備案表》。②學校將學生填報的《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申請表》、入戶調查表和備案表等由經辦人和學校負責人審核簽字蓋章后,一式二份按隸屬關系報縣、市級學生資助中心。

2.學生資助中心負責的事項:縣、市學生資助中心收到所屬學校報送的申請表和備案表后,要及時對學生家庭貧困情況進行核查,根據需要隨機選擇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入戶抽查,實地核實該生家庭經濟困難情況。縣級學生資助中心審核確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對象。市學生資助中心負責審核確認各縣(市、區)上報的資助對象和市直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對象。

(三)公示、發放

1.高中階段學校負責的事項:①對本校確定的資助對象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和反饋公示信息,并保留相關資料。②組織受資助大學新生填報《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資金申領表》并匯總,及時將申領表和匯總表上報學生資助中心備案。③建立跟蹤管理制度。主要是跟蹤受資助學生是否正常入學、資助資金是否到位、以及該生升入大學后的主要表現、變化、動態等。如發現有資助資金未到位等現象要及時反饋到學生資助中心,如發現有領取入學補助資金后,不到學校報到注冊的,要及時上報并追回所資助的資金。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完成的事項:經公示確定的受資助大學新生到其畢業高中階段學校填報《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資金申領表》,認真填寫相關信息并簽字,準確提供個人信息,確保資助工作順利進行。

3.學生資助中心負責的事項:①縣級學生資助中心要將本縣審核確認的資助名單在本單位進行室外公示,并在本部門門戶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將本縣(市、區)《晉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申領表》及其相關個人資料、匯總表和縣級公示證明材料等報市級學生資助中心審核。②市級學生資助中心對審核確認的資助對象在市教育局和市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不少于5個工作日的公示,無異議后予以確定。

4.發放。市學生資助中心匯總全市受資助學生信息,統一到指定銀行辦理個人資助卡,縣級資助中心和市直學校到市資助中心領取資助卡,發放至受資助對象。發放過程要嚴格簽字手續并匯總上報市資助中心。

三、保障措施和管理

(一)組織管理

市、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本級學生資助的組織、協調、整理、匯總、核查、資金發放等工作。

各相關高中階段學校是學生資助審核認定的責任主體,必須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分管教學和財務工作負責人參與的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負責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資助的摸底、申報、資格審查、入戶調查、資助情況跟蹤等各項資助工作。

(二)經費保障

1.大學新生資助所需資金為市財政列入年度預算的專項資金。

2.要積極統籌社會其他用于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專項資金。

3.充分利用社會團體、企業、個人愛心捐助用于貧困大學生資助資金,積極落實國家、省、市有關企業、個人捐資助教方面的優惠政策。

(三)加強宣傳

1.各高中階段學校每年4月前向高三學生宣傳我市資助政策,確保每一個即將升入大學的學生都確切了解我市的大學新生資助政策。

2.學生資助中心通過網絡、媒體等將資助政策、社會各界捐資助學事例等向社會廣泛宣傳,形成良好的捐資助學的社會氛圍。同時每年8月20日之前向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發放宣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有關資料,喚醒、動員、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大學生資助工作。

3.主動接受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監督,把資助情況、資助典型事件、資助流程等向媒體公開,確保資助工作公開、公平和公正。

(四)管理監督

1.嚴格受助學生資格審查。各高中階段學校要負責對本校畢業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認真細致的受助資格審查。縣、市學生資助中心要對學校申報的貧困學生情況進行抽查。

2.受助學生因故放棄進入被錄取院校學習的,將取消其享受資助的資格,已經領取資助卡的,要及時追回。

3.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檔案管理。各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資助中心要建立健全學生資助檔案,將每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報及領取資助情況等相關資料歸檔備查(包括受助學生的申請表、家庭經濟情況證明、入戶調查表、錄取的高等院校錄取通知書復印件等,證明材料等,檔案一般保留五年以上)。

4.進行專項審計和監察。每年由教育、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聯合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或審計,確保資助政策順利落實,確保資助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如發現因工作失職或徇私舞弊、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等非法手段獲取資助資金的,將追回資助資金,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其他要求

1.各縣(市、區)、學校可嚴格按照本實施細則要求,認真制訂本縣區、學校的工作細則,做好責任分工,將資助工作落實做好,確保能夠及時有效完成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資助工作。

2.各高中階段學校每年10月底要將本校升入大學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進行總結并上報到學生資助中心。學生資助中心將各學校的資助情況、社會各界的資助情況匯總總結后,于年底專題報市人民政府。

3.社會、企業及個人或專項資金資助貧困大學生,有明確實施主體單位的,市學生資助中心配合做好有關資助工作,沒有明確實施主體的,市學生資助中心主動協調,按照捐資人的意愿,做好資助工作。若捐資人對捐助工作沒有明確要求的,參照市政府資助的實施細則進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