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大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3:54: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辦大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辦大學學風建設對策
1、引言
學風是一所大學重要的無形資產,優良的學風也是大學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具體體現,是大學的一張重要名片,更是民辦大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2、民辦大學學風問題
2.1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很多大學生誤以為大學就是個玩游戲和談戀愛的天堂,四年對他們來說似乎長的看不到盡頭,可以肆意地揮霍,不用考慮之后的生活。于是,整天渾渾噩噩,無故曠課、早退、遲到,沉迷于網絡等也就隨之而來。2.2外表的叛逆掩飾內心的自卑。部分學生對于自己考入民辦院校心里一時間接受不了,表面上瞧不起學校、瞧不起老師、瞧不起同學,用曠課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認為自己在這樣的環境里不會有發展的機會,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索性破罐子破摔。2.3缺乏自律性和吃苦精神。民辦院校的學生雖然學習基礎相對較差,但是多數學生還是主觀上要求上進的,同時也重視團隊性的,期待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許。但是由于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從小養成了懶惰和畏難的習慣,導致開學初期有很強的積極性,但一旦遇到困難就會表現出懈怠情緒。2.4不能嚴肅面對考試。考風是學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考風不正必然導致學風不正,總有那么一些學生,平時缺乏學習,到考試時就想方設法作弊,在學習上搞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甚至有學生通過作弊通過了英語等級考試、拿到獎學金。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學生并不把作弊當回事,甚至連沒有作弊的學生也不會對作弊學生有任何道德上的非議。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3、學風建設的主要對策
3.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民辦院校的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讓學生從思想層面深刻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及其重要性。高校大學新生正處于人生定位與理想選擇的時期,具有可塑性。輔導員通過年級大會或班會等途徑及時地讓新生了解學校的歷史、特色以及取得的成績,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到上大學的意義,并正確引導學生們在大學期間學習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學習的關鍵在于提高自身能力,乃至于出生社會后能夠承擔一份責任。同時,高校的輔導員應該帶領學生認真學習學生手冊的要點,在平常學習中可以導入評獎評優等文件的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認識到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提升對學科競賽和課外實踐活動的興趣,輔導員還應該加強學生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使學生消除對大學生活的錯誤印象,及時糾正“遲到早退、逃課是正常現象,上課玩手機、睡覺沒人管”等錯誤觀念。另外,輔導員應該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對學生滲透就業形勢和就業指導,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3.2發揮優秀朋輩的模范帶頭作用。要擅于運用榜樣的力量,在學生群體中應該著重培養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對個別尤為突出的學生給予嘉獎,將其優異的成績表現作為案例加以表揚,甚至可以將其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為其在同學樹立榜樣,引導他們在學風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然后在通過各種分享形式將其學習經驗和成長經歷分享給大家,讓同學們都明白優異的學習成績不是弄虛作假,也并非考前突擊,而是通過自身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習出來的,然后,把他們所獲得的優異成績通過視頻、微信、微博、海報等形式在學生中廣泛宣傳,形成榜樣效應,讓對民辦大學沒有信心的學生看到在這所學校里也能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出類拔萃的學霸就在自己的身邊,只要肯努力也有機會成為這樣的人。指引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才是重點,把興趣投放到課程學習中去,誠信面對各科考試,養成一種良好學風。通常評選出來的榜樣在學風建設中都應具有獨特的優勢,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平常生活中,高校環境中他們與同學接觸廣泛而又緊密,上課一起學習,課外一起生活,在大學期間充分地掌握同學們各個方面的情況。學生們之間在各方面都更能了解學生們自身需要的是什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更好的處理各種問題。所以,在學生群體中建立這樣一支隊伍在高校的學風建設中開展工作更恰當,更能讓同學們接受其思想。3.3以考風促學風。一方面,監考教師應該嚴格監考,不給存僥幸心理的學生可乘之機;學校應盡量安排教師跨學院監考,避免監考教師因為與學生熟悉而留有情面。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創設新的評價體系和標準,不完全以一張卷紙的分數判斷學生該課程學習的好壞。民辦大學應結合本校的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確立以實踐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法,比如酒店管理專業的《客房管理》就可以將實踐考核的比重增大。3.4鼓勵學生參加學風建設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技能競賽。3.4.1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邀請從本校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向新生傳授學習經驗,或請他們到宿舍、自習室與新生交流等,從不同角度幫助新生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改進學習方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3.4.2設專業學習型社團。專業學習型社團可以將有志于某一學科、專業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與興趣自愿組織而成的學生群眾性團體,在課堂學習之外給學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實踐機會及廣闊的科研實踐平臺,在傳播專業知識,營造學習氛圍,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激發學生關注、研究專業問題的興趣,在引領良好學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4.3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比賽,就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例如全國飯店技能大賽、全國導游員大賽等,專業教師給予學生競賽期間專業指導,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可以折算學分計入該專業成績。3.5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專業實踐機會。參加社會專業實踐,將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所學知識,并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增加社會經驗,鍛煉他們人際交往、處理問題的能力。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各地酒店定崗實習之后,普遍能夠發現自己在學業上的不足,找到自己與一名職業酒店人的差距,例如有的學生在酒店接待外國客人時才真正發現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再回到學校會更加珍惜學習機會。3.6對于全勤學生給予獎勵。大學除了對于學生曠課、早退、遲到等違紀行為進行扣行為養成學分、通報、處分外,也應該對于嚴于律己、遵守校規的學生給予鼓勵,除了獎品獎狀外,可以在評選學習獎學金上給予一定的加分。這樣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能夠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表現是看在眼里的并且是引以為榮的,這會促使他們再接再厲。3.7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良好學習環境的熏陶下,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應該有效地利用學院的宣傳欄、教學樓的教室和走廊,將這些都當作學風建設的宣傳陣地。例如每學期開學讓全班學生在教室的后墻貼上自己本學期要實現的目標,以經濟學專業為例,可以在教學樓里每周更新一句經濟學家格言,更新一張寓意深刻的圖畫等。短期看可能對于學風建設的作用并不明顯,但只要有學生在漫不經心地看到之后有所觸動就是一種成功。
民辦大學提高學生黨建建設
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的社會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且波動較大,起伏不定,容易情緒化,易受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所以,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就民辦高校而言,其辦學條件和管理隊伍、師資隊伍均不及公辦院校,而且黨建工作基礎差、底子薄、經驗不足。為保證辦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民辦高校應加強學生黨建工作來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班風、學風、校風和校園文化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工作必須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達到教育效果必須找到合適的途徑和載體,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
民辦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和師資水平的同時,加強黨員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發揮學生黨員在學校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大學生黨員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使學生黨員正確對待名與利、得與失、享受與奉獻,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力爭用黨員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力量去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提高學生黨員在生活中的影響力。當前我們要繼續抓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繼續鞏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活動,通過政治理論學習、上黨課、舉行教育活動及外出實踐等活動,把“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工作重心貫穿于各項業務工作之中,不斷提高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并注意以效果檢驗工作。我院經濟系在學生思想教育中推行“三進”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06級本科6個班,原來只有幾名學生黨員,后發展到80多名,在學風建設中,他們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和表率作用。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廣辟教育途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深入社會實踐
在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的同學,為增強學生黨員切身感受以接受生動的和現實的教育,我院黨委廣辟教育途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深入社會實踐。為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進一步加強我院精神文明建設,我院黨委邀請貴州省國防教育藝術團于2010年5月18日晚上為我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表演樂大型現代紅色歌舞劇《紅軍魂》。現場觀眾無不被女紅軍的精神所感動。演出結束后,來自經濟系的張同學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要好好學習紅軍舍己為人、甘于奉獻、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
民辦大學工作方式策略論文
[摘要]民辦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本文試就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今后民辦高校的學生工作進行幾點思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工作思考
隨著民辦高校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凸顯出來。由于民辦高校的辦學時間較短,體制和機制與公辦高校有所不同,因此民辦高校的學生工作多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在此,筆者試就結合從事學生工作的實際,略談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思考。
一、民辦高校學生工作遇到的困難
1.信息化技術給傳統學生工作提供新手段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也給傳統學生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首先網絡信息的快捷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特點,使得從學校獲取知識的權威性受到懷疑。其次,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使得網絡成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傳播地。有些不良信息使得大學生難以判別和低御,帶來比較負面的影響。
2.社會環境的復雜和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學生工作難度增大。現階段大部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居多,很多由于家庭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很多存在逆反心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偏移,理想觀念淡薄,講實惠、追求金錢、貪圖享樂思想迅速滋長,加上在人際交往中功利性因素增多,原則性逐步淡化,容易產生不服管的問題。
民辦大學產權保護法確立的相關問題論文
摘要:民辦高校突出的問題論文就是產權的不明晰。民辦高校產權的明晰歸根結底需要依靠法律的保護,只有通過法律的健全與完善來明晰民辦高校產權,才能保護民辦高校不同主體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民辦高校舉辦者的積極性,解決因民辦高校產權不明晰所引發的約束民辦高校產權運作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產權;分析;法律保護
一、民辦高校產權現存問題及其影響
民辦高校存在的問題表現在民辦高校的產權不明晰,產權的不合理分割,產權要素重組的不對稱,部分產權要素主體虛設和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產權不明晰制約了民辦高校的發展。
1.產權不明晰的因素分析
由于民辦高校資源的稀缺性,使得不同的主體在使用著不同渠道的民辦高校資源以及同一民辦高校資源具有的不同屬性。這一復雜的現狀使得現實中的民辦高校產權顯得十分復雜,不同主體擁有的民辦高校產權既受到多方的限制,又難以得到明確的界定。主要表現在:
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論文
一、名稱問題
用“民辦”來命名非公有制的教育體系,概念不清,弊端頗多。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結構由單一的公有制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包含集體所有制和私有經濟制的各種組成部分。教育體制改革也從原來政府包辦教育的辦學體制轉變為多層次、多樣化的辦學體制。經濟結構中的民營企業的名稱逐步稱為私營企業。然而,對非公有制的學校校名始終忌諱“私立”的名稱。1993年8月17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的《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的第二十二條特別指出:“民辦高等學校校名要根據國家關于高等學校名稱有關規定確定,一般應與其辦學層次相符,同時須在校名前冠以‘民辦’二字”。殊不知中央和地方辦的高等學校是否須在校名前冠以“國辦”或“省、市、自治區辦”?校名應與其辦學層次相符是正確的,而冠以“民辦”二字,給人以“另類”的感覺。名稱問題反映了民辦高等學校的地位問題。至今,民辦高等學校沒有像公辦高等學校按其層次和性質有對口的領導部門。成立較早的“民辦高等學校委員會”是個學術團體,不是直接屬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而是下屬于中國成人教育學會,據說發起者為此花費了很大口舌才得以批準。依我們看,“民辦教育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但現實離此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由于“民辦”的概念不清,導致了冠名的混亂,也導致了辦學體制上的混淆,出現了“公辦轉制的民辦學校”、“國立大學”設置的民辦二級學院,甚至國營企業離開主營業而舉辦的各類“民辦”學校。它們實際上是國有資產,也是各級政府財產的延伸。從十年來全日制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幾乎涵蓋了公有制、集體所有制、上市公司、社團乃至公民個人舉辦的高校,這給“民辦”大學的界定上造成極大的混亂。在對外宣傳上,“民辦”的概念用“社會力量辦學”、“非政府財政經費辦學”,而極力避開國際通用的“私立”學校名稱,造成了在國際交流中,對民辦大學性質難以準確鑒別。
一些學者論證用“民辦”較之于“私立”更確切、更科學、更廣泛,并非僅僅是私人所辦,私人所立,更非私有之意,這有別于資本主義國家“私立學校”,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現。
所謂“公立”和“私立”,或者“公辦”和“民辦”是從資產的所有權來鑒別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發展,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私立高等學校在所有權上早已不再是個人所有者的稱謂,而是從辦學經費的來源區分,主要來自政府的學校叫“公立”學校,主要來自民間的學校叫“私立”學校。那些以創辦人命名的私立學校,早已失去學校資產歸于個人所有的概念,而是屬于學校所有的社團法人——董事會,并建立“基金會”以實行對私立學校的資產管理。像美國的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私立大學的名稱僅僅具有一種歷史的紀念意義,它們不是個人或家族的私人財產。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創辦人大隈重信和慶應義塾大學創辦人福澤諭吉的銅像樹立在校園里,是表彰他們的歷史功績。擁有大學最高決策權和領導權的董事會(理事會)成員來自創辦者、學校領導、社會名流、出資者、熱心教育的各界人士,一般并非終身制,私立大學已成為社會教育資源。
對促進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幾點看法
摘要:本文根據所有制的屬性和國際上大學通用的命名原則,提出將“民辦”改稱“私立”為宜。強調教育的“公益性”,反對民辦教育“營私性”的思潮。指出世界著名私立大學創辦人都有正確辦學理念,教育質量是大學的生命線,對困擾民辦大學的辦學經費問題提出了探討性的解決辦法。認為正確處理好民辦大學董事會“領導”和校長“負責”的關系,是民辦大學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并具有活力的關鍵。
關鍵詞:民辦大學;高等教育;發展
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民辦教育立法列入九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草案)》,歷時近四年,于2002年6月至10月先后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最近報導的審議過程中,存在不同的意見和分歧,如何辦好民辦大學,談一些我們的看法。
一、名稱問題
用“民辦”來命名非公有制的教育體系,概念不清,弊端頗多。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結構由單一的公有制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包含集體所有制和私有經濟制的各種組成部分。教育體制改革也從原來政府包辦教育的辦學體制轉變為多層次、多樣化的辦學體制。經濟結構中的民營企業的名稱逐步稱為私營企業。然而,對非公有制的學校校名始終忌諱“私立”的名稱。1993年8月17日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布的《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的第二十二條特別指出:“民辦高等學校校名要根據國家關于高等學校名稱有關規定確定,一般應與其辦學層次相符,同時須在校名前冠以‘民辦’二字”。殊不知中央和地方辦的高等學校是否須在校名前冠以“國辦”或“省、市、自治區辦”?校名應與其辦學層次相符是正確的,而冠以“民辦”二字,給人以“另類”的感覺。名稱問題反映了民辦高等學校的地位問題。至今,民辦高等學校沒有像公辦高等學校按其層次和性質有對口的領導部門。成立較早的“民辦高等學校委員會”是個學術團體,不是直接屬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而是下屬于中國成人教育學會,據說發起者為此花費了很大口舌才得以批準。依我們看,“民辦教育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但現實離此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師德建設宣傳工作途徑分析
一、研究把握民辦大學師德建設的特殊性
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辦學伊始,便確立了“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辦最負責任教育”的教育理念、“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并注重在踐行這一理念的過程中把握民辦高校生源特點和師資隊伍構成等方面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民辦高等教育興起后,多數民辦高校生源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有關于國家時事的熱情,但政治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政治鑒別力,對深層次問題的認識比較模糊;二是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但功利思想比較突出,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和定位比較膚淺,注重眼前利益,心理素質不太強,心理成熟度不夠高;三是有為社會做貢獻和為他人獻愛心的道德信念,思維比較活躍,但出現問題時缺乏理性思考,立場不夠堅定,容易跟風、盲從,經不起誘惑。師資隊伍基本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師資隊伍呈現“兩頭多,中間少”的局面,即剛從大學畢業或入職不超過五年的年輕教師和學校從公辦大學聘請的離退休教師,占學校整體師資力量比重較大,而在校工作時間較長、對學校有一定歸屬感且具備較強工作能力的中年教師比重較小;二是受生源質量影響,教師的價值感、事業心較差,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足;三是受體制影響,民辦大學教師專業思想不夠穩定或歸屬感不強。綜合這些特點,需要民辦大學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既要保持傳統的工作方式,又要創新出適應不同年齡群體易于接受的現代方式。在新形勢下,發揮新聞宣傳工作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對推進高水平民辦大學的改革與發展,尤其是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二、明確民辦大學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任務
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做好師德建設宣傳工作首先要明確其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一)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是落實辦學理念,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實現辦學目標的需要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經過22年的探索,形成了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師是落實辦學理念,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和實施者。這不僅要求教師深刻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而且要求教師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的辦學目標提出,在2020—2030年,使華外與國際接軌,進而建成百年大學。要建成百年大學,培養一流人才,必須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突出學術成就、優良教風和有團結協作精神的教師隊伍。因此,宣傳學校實現百年大學的教育夢想,宣傳“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辦學理念,為廣大教師樹立職業理想和奮斗目標,增強教師的教育使命感,是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二)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是學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現實需要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為高學歷和高職稱,更表現在高尚的職業道德上。師德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正確處理中西方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文化差異,堅定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因此,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學校當前工作重心,積極配合學校黨委和工會組織的師德建設工作,主動設計,專題策劃,開展豐富多樣的師德宣傳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是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三)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多年來,學校致力于用端莊的辦學思想建設華外,用優質教學服務打造華外,用良好的形象展現華外,培育出了“敬業愛生、博學善導”的教風和“自強自律、求是求新”的學風。如何使這良好教風和學風發揚光大,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準則,關鍵在教師,教師的關鍵在師德。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加強教師的教風建設,以教師的良好教風,促進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是學校發展前進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的廣泛宣傳,挖掘優秀教師的生動事跡,堅持立德樹人,讓青年教師學習優秀事跡和踐行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讓青年學生感受優秀品質和踐行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是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
三、探索民辦大學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有效途徑
師德建設宣傳工作即利用宣傳形式和輿論載體,開展觸及教師思想深處的有效方式,激發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進教學改革和創新,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進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實現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所以,積極探索民辦大學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有效途徑,方能發揮其積極作用。(一)完善宣傳工作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建設,加強宣傳隊伍和宣傳媒介的建設,確保宣傳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新聞宣傳工作在師德建設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在辦學歷史不長的民辦高校,往往是宣傳工作的組織機構相對薄弱,難以保證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注重宣傳工作秦和校長看望學校派送到韓國慶南大學留學的學生的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制度建設的完善,通過成立由學校行政和黨委雙重領導的新聞中心(宣傳部)、教師發展中心、大學生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組成的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機制,制定新聞宣傳工作管理制度,明確校內宣傳、對外宣傳、校園網絡建設以及信息上報等工作的管理辦法和運行模式,為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組織保證和工作指導;通過組建以新聞中心為核心,由校報編輯部、網絡中心、廣播站和電視臺等部門組成的新聞宣傳機構,配備專職、專業的人員,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充分發揮了校園網、校報、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媒介的傳播功能;通過構建以大學生記者協會為主體,由負責廣播、電視傳播內容的華外傳媒學生隊伍、各單位宣傳信息員、各學生社團的宣傳隊伍等組成的新聞宣傳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學生記者的主力軍作用,采取對宣傳信息員和學生記者進行業務培訓和定期考核的方式,在提高他們的新聞素質和寫作水平的同時,提升他們對師德建設典型事例的關注度,提升學校的新聞宣傳工作整體水平,加強與各單位宣傳信息員和各學生社團的宣傳隊伍之間的聯系,同時負責與學院內外新聞媒體的聯絡與溝通,深入挖掘基層的優秀人物和事跡,提供即時信息并落實采訪工作,為保證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有效落實,奠定了基礎。(二)高舉公益旗幟,確保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校園主旋律。在師德建設宣傳工作中,學校堅持高舉公益性辦學旗幟,以端莊的辦學思想指導、感染、推進師德建設工作,使廣大教師統一認識,明確目標,增強教育合力。學校新聞中心圍繞秦校長的公益辦學理念,確立了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主旋律,即圍繞“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博學善導,求真務實;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遵紀守法,樂于奉獻”這一師德建設內容,宣傳秦和校長的先進辦學事跡以及學校科學的頂層設計和端莊的辦學思想,使廣大教師了解華外“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使華外成為中西合璧之橋梁,中華兒女走向世界之橋梁”的辦學理念,明確百年私立名校的遠大目標;宣傳學校“簡單做人、踏實做事”的作風,宣傳學校日臻完善的管理體制、機制,為廣大教師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使老教師們在民辦教育的崗位上再次煥發激情,使年輕教師們以飽滿的精力投入教書育人的實際工作中,全心投入,實現人生理想和自我價值;宣傳教師隊伍中的先進事跡,樹立師德典范,以真實的工作事跡教育人,以真誠的教育情懷感染人,以堅守的公益精神引領人,從而使廣大教師以培育優秀人才為己任,成為熱愛學習、終身學習和銳意創新的楷模,成為學生們努力學習的典范。(三)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圍繞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主旋律,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一方面通過校園網、校報、廣播、電視臺、微信、微博以及宣傳欄等載體,發揮新聞宣傳的輿論導向作用,結合社會時事熱點,加大教育方針、辦學理念和育人思想等正能量的宣傳力度。比如,學校及時關注社會動態,于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開展學習號召,并針對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重要學習指示通知要求,提供相關學習材料,組織講座、報告等學習活動,使廣大教師能夠深入理解會議精神,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后,為深入學習貫徹講話精神,學校黨委在教師中廣泛開展了學習活動,通過座談、研討等形式,學習講話精神,交流心得體會。校報、校園網、微信、微博等媒體,對學習活動進行報道,刊發學習心得,進一步增強了學習活動的影響力。2017年2月下旬,省委、省政府決定追授黃大年同志“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并在全省廣泛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之后,學校黨委立即對學習黃大年活動進行了安排和部署。5月,對黃大年事跡重要指示發表及接到省高校工委關于在高校師生中進一步做好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通知后,學校黨委立即發出通知,要求以學院為單位組織師生認真學習的重要指示、教育部決定、省委省政府決定和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學校專門印發了重要指示、教育部決定和省委省政府決定,以及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并通過召開座談會、學習討論會、撰寫學習體會等方式,聯系個人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暢談學習體會。學校還通過校報、校園網等對學習活動廣泛進行了宣傳,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黨員領導干部組織開展宣傳活動,面對面地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加強廣大教師教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學校組織開展了自我教育和讀書活動,提倡教師讀一本提高教師素養或師德建設的書,撰寫一篇文章,交流一次思想;組織法制教育、校規校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學風和學術規范教育,對輔導員等德育工作者進行師德教育專題培訓等,以學習促進提高,以交流營造氛圍。(四)策劃“立德樹人”等師德建設主題宣傳形式,引領校園文化在師德建設宣傳工作中,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通過主題策劃“立德樹人”等師德建設主題宣傳形式,不僅樹立先進典型,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還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領校園文化風尚。每年教師節期間,學校組織開展師德師風主題宣傳活動,以慶祝教師節和表彰優秀教師為契機,整合校園多個媒體的傳播特點,集中開展師德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彰的“三育人”先進個人、師德標兵等典型開展宣講報告和座談,重點宣傳“愛教育、愛華外、愛崗位”的感人事跡,弘揚高尚師德;在每月三期校報中開設固定的師德建設欄目,如“立德樹人,璀璨華外”“特色課堂”“黨建創新”“華外論壇”“公益華外”等,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跡;舉辦“最美教師”評選活動,通過在校報開專欄,制作專題視頻等,展現我校優秀教師的精神風貌;召開各種層面座談會和舉辦師德論壇,促進師德建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師德建設工作實現科學化、制度化、宣傳工作常態化;開展“感動華外”“最美華外”等征文和攝影大賽活動,為廣大師生開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空間;及時關注校園網以及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的輿論動向,適時宣傳引導,加大正能量的傳播力度。通過典型人物事跡的宣傳,加強了學校優秀教師及工作經驗的廣泛傳播,加大了榜樣的示范作用。幾年來,學校涌現出了一批國家、省、市、校級師德建設先進個人和師德標兵,在2017年吉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評選中,秦和校長牽頭的教育學院教師團隊光榮入選。優秀教師的生動事跡通過校園媒體,在校內外得以廣泛宣傳,在廣大教師、學生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學校黨委還策劃組織教師節專題宣傳活動,通過校園媒體,以專欄、專版的形式宣傳師德典范,報道師德建設活動,傳遞執教心聲,表達從教情懷,正面宣傳與側面報道相結合,為師德建設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使師德建設工作深入人心。2014年9月,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師德。師德是教師素質中最首要的品性;宣傳工作是傳遞正能量,提升師德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探索師德建設宣傳工作的創新途徑,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宣傳工作,是推進高水平民辦大學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僅為學校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和發展環境,也通過校園網、校報等媒介,將優秀民辦教師事跡向社會廣泛宣傳,為社會各界了解民辦大學的教育宗旨和目標,建立百姓的口碑,擴大社會影響力,搭建了橋梁;同時,也為民辦大學教師確立了引以為榮的學習榜樣,在全體學生心中樹立了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為培養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端正做人、做事的態度,鼓勵他們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方式的轉變。在網絡環境下,民辦高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樹立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本文首先分析網絡環境下民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然后診斷網絡環境下民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嘗試探索有效運用網絡資源構建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關鍵詞:網絡環境;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民辦高校學生自身原因、社會對于民辦院校的偏見,民辦院校學生心理上呈現一些特征。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民辦高校應該充分整合網絡資源,為心理健康教育構建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一、網絡環境下民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民辦高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普遍關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下文并《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民辦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漸重視,紛紛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
一、高等院校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現狀
1.普通院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方式也在為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而做著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由于受各種外在和內部條件的制約,對于培養出優質的管理類人才還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的,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還是更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對于創新能力這一重要的部分還是有很大的缺陷。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于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考試的時候按照筆記來背這門課的知識內容,為求得成績合格而學習,在實踐環節往往只留于形式,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般也很少主動的提問和互動,只傾向于老師抽人回答問題的傳統模式,這些都導致了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脫節,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達不到工作崗位的要求。一般的高校專業課程學習的流程基本相同,都要學習財務、人力、會計、運籌等方面的知識,但對專業技能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專業的教學特色更是無從談起的,最后導致學生們對本專業的知識都是只知片面,而形成不了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最重要的是畢業后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出現了畢業等于失業的慘淡現象。
2.民辦院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現狀
民辦院校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手段也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育則是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傳遞知識的方法還是傳統的以口述的方式來講解相關知識,而且,民辦院校較普通本科院校的不足還在于師資力量的薄弱,民辦大學的學生由于資金的缺乏和教學資源的不足,相對于學生規模擴大的速度而言,專任教師的數量則明顯不足,這也影響了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程度。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鍛煉。民辦大學由于資金和現實的一些原因,其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書本的講解內容多,具體的方法少,具體的業務少,教授的知識實用性不強,與現在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不夠,對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缺乏有效地途徑和手段。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主要依托于公立大學,而公立大學能它提供的教師則大部分是閑置師資和退休教師,而隨著國家擴大大學教育的規模,公立大學的學生人數大幅度的增加,民辦大學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師資聘用問題,缺乏穩定的師資力量。
二、普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
獨立學院競爭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運用SWOT分析法對獨立學院外部機遇、外部威脅和內部優劣勢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獨立學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立足和服務于社會,培養高等專業型、應用型人才,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高水平民辦大學。【關鍵字】機會;威脅;優勢;劣勢,趨勢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市場化和多元化發展給獨立學院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正確分析獨立學院的競爭態勢?一、導論(一)SWOT分析方法簡介SWOT分析法來自企業戰略,是一種綜合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達到正確估計形勢,選擇最佳戰略的方法。S是指企業的內部優勢(Strengths),W是指企業內部的劣勢(Weaknesses),O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T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威脅(Threats)。(二)獨立學院的界定獨立學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利用公辦母體高等學校的部分資源,實行嚴格的獨立辦學,是社會力量與國家高等教育資源的有益結合,它的性質是公辦大學和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學校,按照民營機制來運行的,重點在于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條可探索的新路。本文將運用SWOT分析法,對獨立學院競爭態勢進行分析,試圖探求獨立學院發展趨勢,指明獨立學院的未來歸宿。其中機會是指環境中對獨立學院發展有利的各種因素,威脅是指不利的因素,優勢和劣勢是指獨立學院所具有的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的各種資源優劣因素。二、外部機會(一)時代機遇1.高等教育大眾化為獨立學院的發展提供了的空間。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任務的提出,獨立學院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到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各類在學學生的規模將達到3000萬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25%以上。早在2004年,公辦全日制本科院校校均規模已達14000人左右,專科學校校均規模8000人左右。整個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均辦學規模已經達到10000余人,師生比為1:18。公辦普通高校的學生容納能力已經趨于飽和,擴張能力有限。公辦高校正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提高型”發展模式轉變。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任務將主要由獨立學院、民辦高校和職業學院承擔,獨立學院將因其特殊模式將優先獲得發展。2.高等教育市場化趨勢為獨立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教育市場化是當前國際教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中國高等教育也將以某種方式接受教育市場化觀念并納入教育市場化過程中,只是時間早晚和程度差異而已。獨立學院教育是適應高等教育市場化而發展起來的,獨立學院教育正經歷著高等教育市場化過程。相對于公辦高等教育而言,獨立學院教育對市場化顯然具備較強的適應性。3.多元化發展是未來高等教育需求的趨勢。過去30年里,我國高等教育需求與供給不平衡,需求大而供給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高等教育需求是一種“機會需求”,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教育提供了滿足這種“機會需求”的供給,“機會需求”提供了獨立學院發展的空間,使得民辦高校形成了一種粗放式發展模式,得到了較快發展。(二)發展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國是窮國辦大教育,形勢要求高等教育要進一步加快發展,但加快發展又將面臨教育經費投入滯后、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巨大困難。這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國情。不少公辦高校把發展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因此,高等教育規模要繼續有發展,必須要有新思路和新舉措。總的趨勢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必然的選擇。獨立學院順勢而生。(三)各方扶持獨立學院的發展普遍得到了大學、投資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許多地方政府認識到,獨立學院的發展對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學率、優化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等的巨大好處,也紛紛在土地使用、校園規劃、資金貸款、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以政策支持。三、外部威脅(一)公辦院校無論高等教育怎么樣發展,公辦院校的辦學實力、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的優勢不言而喻。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民眾的高等教育需要將會從“機會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競爭高等教育機會轉變為競爭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二)民辦大學民辦大學是在公辦高校因體制和機制原因所致的空隙中發展壯大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市場長利基者。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仍將處于公辦高等教育的補充地位,民辦高校一般定位于: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教育,占領低端應用型人才市場,做中國高等教育的基座部分和補充。(三)公辦高職院校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藍海。近年來,公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速。雖然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大多數由中等專業學校改制升格而來,其辦學實力、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雖然還有一個不斷改善和提升的過程,但在這些方面,公辦高職院校與民辦大學和獨立學院相比并不遜色,隨著公辦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品牌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將會從某種程度上擠壓獨立學院的空間。(四)資金問題[1][2][3]教育本身屬公益性的事業,是非贏利性的事業,雖然《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可以有合理回報,但實際上這種回報將不會是很大的。是大學就必須以公益性為獨立學院的基本價值定位。這要求投資方要在公益性與逐利性、事業與產業之間找到平衡點,解決如何在辦學公益性的前提下,處理好資本天然所固有的逐利性特征,處理不當勢必會對獨立學院的持續發展產生影響。四、內部優勢(一)性質優勢獨立學院是戴著紅帽子的民辦大學,適合中國的政治形態、意識形態和百姓的文化心理。獨立學院的發展如此迅速是獨立學院的性質決定的。獨立學院的性質定位既不姓“公”,也不姓“私”,而是姓“社”、“社會資本”的社,服務社會的“社”、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的“社”。(二)定位優勢獨立學院填補了“高等學校分類體系空擋”,是“應用型和教學型的結合”。在母體高水平本科院校紛紛向教學科研型或研究型大學邁進,出現“教學型”空擋;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原行業部委院校在體制改革中劃歸地方為主管理后向綜合性邁進,出現“專門學院”空擋;職業技術學院學制由三年向二年轉變,出現“高層次應用型”空擋。獨立學院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學型學院”,發展空間很大。(三)特征優勢獨立學院有三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優、獨、民”字。“優”字是獨立學院的一個很好的特征,也是獨立學院的優勢所在。名牌獨立學院如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和寧波理工學院,都是充分利用大學和社會力量的優質資源組合,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樹立的新典范。在市場上,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表現在:第一是成本優勢,即生產同樣產品的成本比別人更低;第二是產品優勢,即產品的差異化優勢;第三是品牌優勢,即在技術性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愿意為品牌多付錢。教育是一個品牌價值很高的行業,獨立學院可以授予本科的文憑與學位,利用母體的品牌優勢;民辦的運營機制又可以發揮獨立學院培養人才的成本優勢。因此可以說獨立學院占據著計劃字眼和市場機制的二重利惠,享有品牌與成本的雙重優勢,這必定會對其他提供同類服務的辦學機構帶來很大的沖擊。五、內部劣勢(一)管理體制問題1.由“資本營利性”產生的問題。我國《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許多獨立學院實行的是股份制、提出的是公司經營的觀念;出資人又來自教育外部,制度約束及理念限制較少,有些出資人要求對學費按一定比例事先進行分配;獨立學院直接辦的是本科教育,市場需求較大,一些出資人為縮短投資周期想盲目擴招生。這些行為是不符合教育規律且還有可能突破有關教育法規的規定。實踐中出現的招生欺詐行為等問題就是由此而生的。2.由“獨立性”產生的問題。獨立學院要健康發展,需要規范管理,要真正獨立于母體學校。為了保證獨立學院的質量,教育部2003年8號文件又規定母體學校“對獨立學院的教學和管理負責,并保證辦學質量”。事實上,許多母體學校直接控制或投資于獨立學院,使獨立學院更像是母體學校的下屬單位。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不獨立不符合規矩,太獨立又不利于保證辦學質量。于是“脫鉤”“扶持”“營利”與否的問題出現,這直接導致母體學校對獨立學院的發展出現三種態度:一是極為支持;二任其發展而收取管理費;三是限制支持。(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師資隊伍構成不合理。在學校與教師的關系方面,獨立學院自主師資數量少,臨時聘用的教師多,年輕教師和退休教師多,且采用的基本是“計件工資制”,教師與學校的關系簡化為金錢關系,教師歸屬感差,流動性大。這就很難保證學校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對管理人員而言,他們一般包括來自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或者是新近留校的年輕人,雇傭意識強,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缺乏創新性和開放性。六、未來趨勢獨立學院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產物,既享受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又承載著社會資本的期盼,還必須遵守市場經濟的規則。如同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獨立學院的競爭態勢進行全面的分析的結論一樣,教育部頒發的《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中強調了“試辦”二字,獨立學院的未來還未有定論,但通過分析已經一個清晰的思路:1.獨立學院這一新的辦學模式將會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2.由于內生機制的缺陷和外部環境的影響,獨立學院的發展將會面臨諸多困難和考驗,甚至還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如果獨立學院舉辦各方失之于對形勢的正確估計,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未來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的風險也是存在的。3.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獨立學院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辦學體制,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高水平民辦大學才是其應有的歸宿。七、結語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出現的獨立學院這一新的辦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多層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和[1][2][3]政策支持;其次是申辦方和合作方共同的遠見卓識、恪盡職責;再次是獨立學院自身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合理的辦學定位、清晰的辦學思路和科學的內部管理。盡管獨立學院的發展和成熟可能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但是,通過政府、社會的關心支持以及獨立學院自身的不斷完善,少數追求教學質量、注重辦學特色的獨立學院將會脫穎而出,成為民辦高校中的典范。【參考文獻】[1]吳健安.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邁克爾·波特.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06]31號).[4]甘德安.獨立學院“熱”發展的“冷”思考[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