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探討
時間:2022-12-28 09:07:41
導語: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隨著民辦高校迅速發展成為一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本文從協同創新視角出發,通過分析豫南地區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現狀,找出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協同創新
隨著高等學校的功能從人才培養向社會服務延伸,高等教育同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的發展呈現一體化的趨勢。同時,伴隨科技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民辦普通高校不再是高等教育的邊緣補充,經過從補充型到發展型、從邊緣化到多元化的轉變,逐步演變成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強化民辦高等教育在目前高等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社會層面上,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符合社會的需求,從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到區域的產業布局,社會認可度逐步提升。但和公辦高校相比,由于各種方面的原因,民辦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科研成果極少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學校整體的發展與科研水平、教師隊伍的成長等諸多問題日益突顯,這和民辦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相背離。本文以豫南地區的民辦高校為例,探討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科研成果轉化的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最終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豫南地區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現狀
總體而言,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偏低,2021年僅為1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根據2021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匯編資料顯示,科研成果實現轉化較多的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院/所,如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等。在我國,東部地區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產生地和承接地,豫南地區科技成果水平相對較弱。科技成果產出合同金額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東;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廣東、江蘇。豫南地區民辦高校及科研院所現階段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科研成果轉化價值極低。以豫南地區的民辦高校為研究對象,根據行政區域的劃分,目前豫南地區包括南陽市、駐馬店市、信陽市3個地級市和鄧州市、固始縣、新蔡縣3個河南省直轄縣(市)。豫南地區共涉及4所民辦高校,即信陽學院、信陽航空職業學院、南陽職業學院、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其中本科院校有1所,專科院校有3所。通過對豫南地區民辦高校近三年的科研成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以上幾所院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成果總量極少,價值極低,甚至沒有,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總體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從內因上分析,是由民辦高校的自身情況決定的,是由于學校的辦學定位、學校各項管理體制和區域性限制,高層次科研型人才的匱乏等原因造成的;第二,從外因上分析,現有的科研成果與外部市場的結合不夠緊密,科研成果的產出沒有緊扣市場需求,科研成果的產生不是由行業或企業驅動的,導致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價值偏低,雖有個別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實例,但是從長遠來看,缺乏與企業合作的持續性發展條件。當前,豫南地區的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更趨向于以產學研合作方式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例如建立產業研究院,與企業共同開展一些橫向課題,而以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數量極少,有的院校幾乎沒有。在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再加上傳統的民辦高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教學型的運行模式,導致其科研成果的轉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于較低水平,部分院校轉化數量為零,科研水平發展相對滯后,長期以來忽視科研成果轉化的問題,沒有更好地體現民辦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功能。從人才結構上看,豫南地區民辦高校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較小,高質量科研型人才數量非常有限,這也直接導致了科研成果的產出量不高。從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上看,豫南地區民辦院校的大多數專任教師仍以碩士研究生為主,而相比于公辦院校,專任教師的教學工作量較大,再加上近幾年各高校的評估工作,因此花在科研上的時間和精力就可想而知。從政策層面上看,豫南地區沒有雙一流學校,民辦院校在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申報上沒有優勢。另外,有的院校盡管有不少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規范和引導,導致科技成果沒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二、豫南地區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不斷發展,國家層面上越來越重視民辦高校的發展,相關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大。盡管近年來民辦高校積極引入高層次人才、雙師型人才,科研成果數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及現實存在的各種外在條件的限制,科研成果在應用層面上普遍匱乏,科研成果的轉化問題普遍存在。現以豫南地區的信陽、南陽、駐馬店的幾所民辦普通高校為例,來分析民辦高校在科研成果轉化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聚焦教學和學生工作,科研工作缺乏動力。長期以來,豫南地區的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關注日常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相對來說科研工作的成熟度和發展速度與學校自身的發展壯大并不匹配,科研工作發展相對滯后。在組織層面上,由于屬于民辦院校,尤其是豫南地區的這幾所高校在河南省的45所民辦高校中,無論在綜合實力還是在專業特色上,都沒有太多競爭力,所以注重日常教學和學生工作依然是他們的核心工作。在個體層面上,在這些民辦高校中,廣大一線教師作為科研成果產出的主力軍,卻因為各種主觀和客觀原因,導致他們缺乏一定的動力去做科研工作。在學校對于自有專任教師的年度工作量的嚴格要求下,加之評估工作需要,教師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教學和整理評估材料,留給科研工作的時間不多。另外,部分高校對于科研工作的獎勵乏力、獎勵不及時,也直接導致科研工作缺乏動力,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完成基本任務。
(二)科研成果數量及質量有限,轉化價值偏低。如前所述,民辦高校和專任教師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上,科研工作缺乏動力,這就直接導致科研成果數量有限,科研成果質量普遍不高。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及民辦高校人才結構的特點,以科研項目為例,國家級的科研項目數量很少,每年立項數量不超過三項,大部分科研項目來源為省廳級及以下,且配套的支持經費有限。從專利授權上來看,與每所高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有關,有的高校是以文科類的專業為主,相比較理工類的專業,在科研成果的產出上數量偏少。從科研成果的產出形式上看,科研成果的形式比較單一,大量的科研成果主要是論文、專利、教材、軟著、報告等,近三年能夠成功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項目僅5項,且這些成果的應用范圍有限。從現有的科研項目情況來看,已立項項目的配套經費有限,經費用途也有嚴格限制,甚至有一些是自費。從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合作模式來看,更多的是采用共同開展技術研究、共建研究中心等模式進行,這種合作模式現都處于初級合作階段,尚未產生實質性的生產效果。總體來看,現階段科研成果轉化的價值偏低。
(三)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高校自身內部機制的問題,尤其是民辦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如缺乏相應的組織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目前,民辦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無論從轉化的輸入端上,還是從輸出的結果上看,轉化過程的相應操作缺乏統一的引導和規范,各項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在科研成果轉化的源頭上,相應的組織機制和運行機制不健全,學校層面上缺乏相應的轉化流程和具體措施。現階段,很多科研成果是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評職稱的一項重要內容,很多成果僅是為了項目的結項,與市場關聯度并不大,從項目的申報開始就忽略與市場的對接,忽視市場容量大小等問題。在科研成果轉化的結果上,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不健全,科研成果及轉化的獎勵額度有限,對于科研成果的產出者沒有激勵效果,對于轉化后期的評價機制也幾乎不涉及。
三、豫南地區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策
協同創新下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的實質是實現不同知識鏈的知識創新的循環過程,主要是提倡組織應充分利用外在的資源條件,將現有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能夠更好地面向市場、服務社會。協同創新視角下,通過借助外部資源的形式,企業科研成果轉化模式通常有引進吸收式轉化模式和聯合創新式轉化模式。不管采用哪種模式,科研成果各轉化主體在合作期間都應遵循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
(一)強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投入力度。為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該重點圍繞豫南地區關鍵領域的現實發展需求和加強高層次科研型人才的引進,著力提升科研成果的源頭供給能力。在謀求學校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示范點等進行全鏈條設計和一體化實施。在現有的科研成果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很多科研成果并沒有與市場接軌,缺乏意向合作企業,需要完善進一步推進和加快科研成果展示的方法及相關的流程,強化科研成果研以致用。在科研成果的應用方面,進一步創新市場化操作模式,可在豫南地區集中建立一個統一的成果展示平臺,展示科研成果,融合不同的創新要素,不斷探索科研成果的展示、交易、轉化、產業化的新機制。為了更好地突出科研成果的研以致用,需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可在信陽市建立一個集中轉化的服務中心,在各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設立相應的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小組,配備專人及相關領域專家負責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逐步形成一個協調高效的服務網絡。
(二)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逐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價值。民辦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應逐步完善科研成果的轉化流程,從科研項目產生、立項評審到后期科研項目評價,強化以科研項目成果的輸出及應用為導向,實現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的有機結合。同時,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融合創新機制,逐步打造按照市場化機制運行的創新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圍繞豫南地區的重點區域和優勢產業,建設一支政產學研、創新創業與孵化育成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圍繞科研成果轉化主體、中介機構、市場需求等主要環節,建立健全以科研成果輸出為導向的長效服務體系,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逐步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從而提升科研成果轉化價值。當前民辦高校科研勢力相對薄弱,缺乏一個統一的區域性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基于知識協同創新的理念,高校應及時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為廣大教師及科研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條件,逐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價值。一方面鼓勵廣大教師參加校外學術交流,建立外向型科研活動體系,加強對外交流;另一方面在學校層面上,加大科研活動經費的支持力度,拓寬使用范圍,尤其是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階段的經費支持力度,通過搭建的合作平臺,尋找意向合作企業,加快促成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科研成果轉化價值。
(三)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制,推進成果快速轉化。目前,幾所民辦高校普遍缺乏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制,近幾年雖有出臺相關政策,但鑒于科研成果數量偏少,現有的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制沒有落到實處。民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管理機制可以從組織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著手,逐步構建完善的協同創新管理機制,同時通過不同的渠道共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組織機制上,民辦高校應建立多維結構的外向型網絡組織,加強社會網絡組織的外部社會網絡的建立,加快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轉化的速度。近年來,幾所高校都有積極引進雙師型人才,通過綜合型人才引進方式促進科研與教學的雙提升。在運行機制上,可以從信任機制、協調機制、決策機制等方面著手,逐步構建一個資源協同、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模式。在激勵機制上,可以逐步進行科研成果的權屬改革,將科研成果轉化的收益獎勵分發給成果創造者的單位及個人共同所有,在成果分配時應適當向個人傾斜,加大對科研成果直接創造者的獎勵額度,以便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及轉化價值。綜上所述,豫南地區民辦高校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存在科研工作缺乏動力,科研成果數量有限、轉化價值偏低,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健全等主要問題,需要從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的投入力度,搭建外向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逐步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價值、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轉化的管理機制、推進成果的快速轉化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提高區域性民辦應用型大學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提高科研成果轉化價值,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夢溪,劉家源,李安娜.地方高校創新創業項目成果轉化機制研究[J].農家參謀,2018(03).
[2]謝學軍,盧淑雯,唐曉東,等.新時代科研成果轉化理念之辯證觀[J].黑龍江科學,2018(09).
[3]劉萬民,秦牡蘭,王偉剛,等.科研成果向教學實驗的轉化設計與實踐成效[J].化學教育,2022(04).
[4]王杜春,時玉坤,于晴.東北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01).
[5]張玉華,楊旭淼,李茂洲.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績效提升路徑研究——基于38所高校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中國高校科技,2022(01).
[6]杜明月,范德成.區域R&D成果轉化效率差異分解及空間格局演變——以高技術產業為例[J].科研管理,2022.43(02).
[7]蒲永鋒,孫博華,馬芳武.高校科研團隊組建模式與運行管理機制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22.20(02).
作者:畢小萍 單位:信陽學院
- 上一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探討
- 下一篇:金融支持未來鄉村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