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8:06: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安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講話

同志們:

黨中央決定,從20*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國家糧食局是第一批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經中央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組同意,今天,我們召開動員大會,對我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動員部署。中央指導檢查組的全體同志出席了今天的動員大會,一會兒組長徐榮凱同志要作重要講話,對我們進行具體指導。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中央對學習實踐活動高度重視。十七大閉幕不久,總書記就指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20*年上半年先行試點,奧運會后在全黨推開。在今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總書記又多次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組織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今年2月到8月,中央在全國不同層面的23個單位進行了試點,為在全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供了寶貴經驗。9月19日至21日,奧運會剛剛結束,中央就召開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和第一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會議。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深刻闡明了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現實意義和緊迫性,對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了動員部署。這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會議結束后,局黨組迅速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會議精神,對我局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進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認真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下面,我代表局黨組就如何開展我局的學習實踐活動,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于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國家糧食局擔負著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的全國糧食流通行政管理任務,承擔著全國糧食流通宏觀調控的具體業務、行業指導和中央儲備糧行政管理的重要責任,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水平、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糧食流通工作的科學發展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標的實現。通過近幾年的學習實踐,同志們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中央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活動的決策是堅決擁護和認真執行的。要把這次深入學習實踐活動搞深入、搞扎實,要求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重要講話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深刻領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現實意義,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切實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

(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思想的重大舉措。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這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提出后,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豐富內涵、完善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動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進步和發展。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化,必將引導和推動全局黨員、干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認識,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轉化為推動糧食流通事業不斷發展、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強大力量。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活動講話

同志們:

黨中央決定,從20*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國家糧食局是第一批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單位。經中央學習實踐活動指導檢查組同意,今天,我們召開動員大會,對我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行動員部署。中央指導檢查組的全體同志出席了今天的動員大會,一會兒組長徐榮凱同志要作重要講話,對我們進行具體指導。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中央對學習實踐活動高度重視。*閉幕不久,總書記就指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20*年上半年先行試點,奧運會后在全黨推開。在今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總書記又多次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組織開展好學習實踐活動。今年2月到8月,中央在全國不同層面的23個單位進行了試點,為在全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供了寶貴經驗。9月19日至21日,奧運會剛剛結束,中央就召開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和第一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會議。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深刻闡明了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現實意義和緊迫性,對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了動員部署。這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會議結束后,局黨組迅速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會議精神,對我局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進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認真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下面,我代表局黨組就如何開展我局的學習實踐活動,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于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國家糧食局擔負著黨中央、國務院交給的全國糧食流通行政管理任務,承擔著全國糧食流通宏觀調控的具體業務、行業指導和中央儲備糧行政管理的重要責任,我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水平、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如何,將直接影響糧食流通工作的科學發展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標的實現。通過近幾年的學習實踐,同志們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對中央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活動的決策是堅決擁護和認真執行的。要把這次深入學習實踐活動搞深入、搞扎實,要求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重要講話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深刻領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現實意義,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切實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

(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思想的重大舉措。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這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提出后,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豐富內涵、完善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動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進步和發展。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化,必將引導和推動全局黨員、干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認識,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轉化為推動糧食流通事業不斷發展、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強大力量。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策略

隨著云南省人口中資源和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糧食供求偏緊狀態將長期存在,云南省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要突破傳統束縛,拓展糧食來源渠道、種類、區域等,以下的思考是確保云南糧食安全的策略思路所在。

一、藏糧于田

糧源于田,耕地是糧食生產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最基本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應在確保云南省8970萬畝耕地“紅線”基礎上,通過土地整理、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措施,對農田水、土、氣、生等基本生態因子進行系統保護與改善,提高糧食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一)加強糧食耕地保護

嚴格保護耕地,是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20)》提出的明確指標,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億畝,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8970萬畝,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必須正確處理好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關系,正確處理占用耕地與補充耕地的關系,科學推進以土地整理為核心的土地開發、復墾與整理工作,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在耕地質量的整治與建設上,要大力推進以坡耕地“坡改梯”為主體的耕地綜合整治,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和產出率。

(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論文:小議保障糧食安全的思路

本文作者:華冰工作單位:中共漯河市委黨校

現階段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農業穩定與農民增收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次鎖定“三農”。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點措施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與農民持續增收,其中包括進一步增加農業農村投入、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等。這足以說明中央對三農的重視。在價格比較穩定的條件下,糧食產量增長必然會導致農民收入增長,農民的持續增收才能更好地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進而保障國家的糧食穩定與安全。(二)是適應我國糧食供求平衡的需要當前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糧食產需缺口擴大。據估算,到2030年,我國人口如能控制在15億,人年均糧食消費量如能控制在500公斤,則需要糧食7.5億噸,與現有產量相差1.8億噸,這也是我國農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國家非常重視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我國新研制的超級水稻畝產900公斤,創造了世界雜交水稻史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三)保障糧食安全有利于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只有糧食充足了才能使人們有充足的精力從事各種生產活動,才能保障市場物價的穩定,可見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經濟安全的根本。要保證一國的國民經濟健康運行,就必須保障糧食安全。(四)保障糧食安全有利于社會穩定及構建和諧社會“民以食為天”,這是古人對糧食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今天對一個國家來說,糧食更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只有糧食充足了,每個人有飯吃,人民才會安居樂業,社會才會穩定,所以,糧食又是社會賴以穩定的基礎。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保障弱勢群體的糧食供給。目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2300萬,城市下崗失業、收入水平低、需要救助的人口近2200萬。這些弱勢群體收入低,食物時常得不到保障,這與那些高收入富裕階層相比形成明顯的不協調,導致社會的不和諧。弱勢群體食物供給的不安全不僅會導致社會的不和諧,而且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因此政府應實行糧食救濟措施,滿足其基本需要。所以,為了滿足人民的第一生活需要,保證社會穩定,為了保證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保障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

嚴格保護耕地,這也是貫徹中央一號文經濟/件精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嚴格保護耕地要從兩個內涵上理解,其一是保護耕地的數量,同時更要關心耕地的質量。一個時期以來,人們為了高產,用地而不養地,以至于耕地質量普遍下降。其二是耕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和林地、草地一樣,國家應對耕地實施動態監測,應該對耕地土壤在多年沒有普查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全面普查。二是我國農業的基礎設施很薄弱,靠天吃飯這個局面也很難改變。我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約占2/3,糧食單產不穩定,年際間波動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所占比例不足47%,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未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雖然國家在預算內的資金和國債投資對主產區的農田水利建設包括農業科技、技術推廣、農業組織方面的建設,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就總體而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低,抗災減災的能力不強仍是一個突出問題。由此不僅會增加農產品成本和農業經營風險,還會影響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甚至妨礙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農業大省吉林為例,該省現在的農業基礎設施大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建。目前,全省灌區骨干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三是由于種糧的比較效益低,激勵農民和地方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不能夠因為目前糧食形勢的好轉就對我們國家長遠的糧食安全掉以輕心。盡管國家多次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價,但目前糧食生產比較效益還是不高,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隨著經濟的復蘇,企業對農民工需求增加,種糧比較效益將進一步下降。例如河南省———我國糧食產量最大的省份,據該省統計局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對全省40個縣(市、區)120個鄉鎮360個農戶的糧食生產成本及收益狀況的調查,2009年農民種植小麥的畝均成本為590.8元,比上年增加42元,增長7.7%。按全省平均單產387公斤/畝、均價1.7元/公斤計算,每畝小麥的主產品產值為657.9元,比上年增加77.4元,畝均收益約為232元(主產品產值扣除生產成本加種糧補貼,下同)。依據同樣的計算方法,2009年河南農民種植玉米的畝均收益是279元。按目前河南農民戶均承包5畝耕地計算,若兩季只種小麥和玉米,戶均年種糧收入為2500多元,僅大致相當于一個農民工外出打工兩個月的收入。

現階段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新思路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探究論文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

有人問:農民收入增幅下降,糧食保護價政策影響何在?要精確的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模型計算。我個人的判斷,如果按保護價但不是敞開收購,糧食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不會持續這么長時間,也就是說市場糧價的回升點可能會出現得早一點。但就目前農產品供求總體狀況看,農民要想從農業獲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難。

這些資源如果不種糧食而種其他農作物會不會使農民獲得更好的收入?這其實很不確定。現在有些人認為,過去幾年的糧食政策,對糧食生產造成了相當數量的無效供給,造成了嚴重的庫存積壓。這種認識隱含的前提就是糧食生產浪費了部分資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費”就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這要看其他農產品是否存在短缺現象。現實情況是,除糧食之外的其他農產品也基本沒有短缺,而且絕大多數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所以,即使這幾年少種一點糧食、改種其他農作物,問題依然存在。

我大體的經驗判斷是:根據目前糧食生產水平和消費水平,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大體上需要保持在16.5—17億畝之間。低于16.5億畝,當年生產的糧食就難以滿足需求,糧價會上漲;超過17億畝,則會供過于求,糧價下降。因此,從總供求的角度看,糧食播種面積也就只有5000萬畝左右的調整余地。

這幾年糧食庫存多了,確實可以適當減少糧食生產。估計糧食播種面積在一兩年內低于16.5億畝問題不大,因為有庫存;但連續3年以上我認為就會出問題。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分析論文

一、確保糧食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糧食是人民群眾生存和生活必需品,是特殊商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糧食安全是關鍵。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社會安定、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對糧食安全,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樂清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縣市,應該認真對待糧食問題。“無工不富、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確保糧食安全任重道遠。樂清市存在著“人增、地減、糧食消費水平提高”的變化趨勢,隨著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大量外地來樂務工的人口流入,糧食需求量越來越大。國際國內糧食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全市糧食購銷工作就會陷入被動,120萬人民有飯吃、吃好飯就難以保障,就會影響全市社會發展和穩定。所以說,確保糧食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二、樂清市糧食安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糧食產量減少,糧食消費劇增,產需缺口擴大

近幾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和經濟建設的加快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樂清市糧食播種面積逐年下降。由于種植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比種糧的經濟效益成倍提高,于是,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隨著城鎮擴容和流動(旅游)人口不斷增加,糧食需求量日益擴大,按人均日消費成品糧0.3公斤計算,凈增1萬人口,年凈增原糧消費110萬公斤。即使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重視、鞏固或略有增長的情況下,糧食產銷缺口仍逐年增大。預計“十一五”未全市糧食總產將低于15萬噸,總需求為35萬噸,需求缺口將達到20萬噸。雖然通過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能力有所增強,但不確定因素很多,糧食安全仍是樂清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體系構建思考

我國實行糧食市場化改革后,糧食生產、銷售、儲備以及管理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使我國的糧食安全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探索糧食安全體系的構建,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具有現實意義。國務院采取十項措施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是應對國際農產品市場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們一定要看到面臨形勢的嚴峻性,增強預見性,提高自覺性,積極探索有效提高國家糧食安全能力的新途徑、新方法。筆者認為,構建國家糧食安全體系應做到堅持一個原則,建立和完善“六大體系”。

堅持“立足國內、偏緊平衡、適量儲備,市場運作,宏觀調控、引導消費、搞活流通”原則。立足國內:我國的糧食安全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穩定生產來解決,爭取糧食的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力爭國內的糧食生產保持5000億公斤至5500億公斤左右。偏緊平衡:總供給量與總需求量之間基本實現平衡,大體維持在5000億公斤水平上并適當利用國際市場做一些調劑。適量儲備:儲備糧食的數量保持在供應量4個月為宜,主要由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組成,企業儲備現在大量減少,要采取措施逐步恢復。在儲備結構上也要加以調整。市場運作:運用市場機制形成市場價格,刺激糧食生產,引導糧食消費,實現產銷平衡,供需接軌。宏觀調控:改進、完善、加強宏觀調控,包括儲備糧的吞吐調節,最低收購價的實施,進出口的調劑等。引導消費:我國人均糧食只有370公斤左右,要創造適合我國國情、有利于人民健康的膳食模式,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糧食之風。搞活流通:要著力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以帶動糧食產業化、流通現代化的發展。要形成以大型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為依托、分工合作、布局合理的企業群體,構筑新型收購網和銷售網,為糧食的有序流通服務。總之,國家糧食安全體系是個科學的系統工程,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把握以上原則,不斷改革創新,才有可能走出一條適合我國糧食安全實際情況的新路。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和糧情的糧食生產體系。一是建立穩定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開發商品糧生產基地,要統籌規劃,保持適度規模,使其生產能力與糧食需求相適應,確保糧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同時,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優化糧食區域布局,提高糧食質量和種糧效益。要轉變傳統的糧食安全觀念,樹立食物安全的觀念,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糧食生產向優質化和營養化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扶持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龍頭企業,與糧食生產者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建立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四是保護農業資源。加強耕地資源保護力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糧食市場貿易體系。這是促進糧食流通、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糧食市場越開放,市場交易越規范,糧食就越安全。一要培育國內糧食貿易市場。立足全國糧食大市場,規范產銷區市場銜接,減少流通中間環節,穩定和拓展糧食供給渠道。要重點抓好省級糧食批發市場和區域性糧食批發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強化市場功能,把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結合起來,使流通渠道多樣化、效率化、競爭化,形成高效有序的糧食市場網絡體系。二要建立國際糧食貿易市場。入世以來,我國不僅保持了糧食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糧食進出口上呈現出有進有出的新態勢。在確保國內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應充分利用國際糧食市場,進行品種調劑,彌補部分糧食缺口,搞好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

建立健全完善規范的糧食市場管理體系。根據新形勢下糧食安全和供求平衡的要求,改變糧食市場管理辦法手段,由過去以行政命令為主轉向以經濟手段為主,進一步加快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糧食市場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糧食市場準入制度、市場交易制度、價格管理制度,完善對糧食市場的監管。進行糧食立法,把糧食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制定旨在保護基本農田、規范耕地管理、保護糧食主產區農民利益的法律,保護糧食生產能力。另外還要按照市場要求,制定糧食流通、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依法管理糧食流通。同時,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減少行政干預。

建立和完善高效靈活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一是合理確定糧食儲備規模與結構,建立多層次的儲備網絡。除中央戰略儲備、地方儲備外,還要建立社會儲備,包括生產者余糧儲備和經營者經營儲備等,對糧食安全多加一道保險。二是建立合理的儲備糧收購機制。可直接向出售糧食的農民收購,也可按實際情況向糧食批發市場收購,確保儲備糧源。三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儲備糧管理機制。在儲備糧的收購、經營、輪換上,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既做到儲備糧保值增值,減少財政負擔,又起到調控糧食市場,保持市場穩定的作用。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入庫要把好質量關,充分發揮糧食部門在檢驗技術、設備上的優勢,對入庫糧食嚴格按照國家糧食質量標準要求進行鑒定,車車抽樣檢驗,依質論價,確保質量良好,杜絕不符合儲備糧標準要求的糧食入庫,這是確保儲糧安全的前提,也是確保儲糧安全的基礎,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儲存把好科技關,努力提升科學保糧水平,堅持利用一切現代科學手段改善糧食儲存環境,制約庫存糧食的變劣因素。采用機械通風、自然降溫和適時地密閉隔溫等防護措施抑制糧食品質變劣,同時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儲糧技術,做到延緩糧食陳化、確保儲糧品質安全。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出現的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危機,簡要分析了糧食安全的概念,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和現狀。進一步提出面對目前的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關鍵字:糧價上漲糧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近年來全球糧價飆升,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世界銀行相關報告顯示截止今年二月底,過去三年里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181%,食品價格上漲83%。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目前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達成共識,面對糧食危機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并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糧食安全的概念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質資料,糧食的生產和分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6年11月,《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中重申:“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包括:(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穩定食品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獲得食品。

查看全文

從糧價上漲審視糧食安全

近一個時期國際糧價漲速過快引起全球廣泛關注。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較好地抑制了糧價過快上漲,但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隱憂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筆者認為,應審慎應對糧價上漲,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糧價上漲并不可怕

受諸多因素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呈下降之勢。其根本原因在于,糧價低而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種糧收益差。據我們調查,在湖南,*年,早稻生產成本達到了每擔68.3元,中稻生產成本每擔達到了64元,晚稻生產成本每擔在70元左右。在上市收購旺季,每擔利潤在14元左右,農民種一畝田利潤在100元左右,產量低的可能還要虧本。毋庸置疑,糧食生產直補政策推行之初,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近些年糧食生產直補的功效已被農資漲價所淹沒,加上糧價過低,收益與勞動成本的不對稱,農民除滿足自我口糧需求外,不愿多種,現在種一季稻的農戶越來越多,拋荒現象有增無減。

糧食安全首要取決于農民提供糧食的商品量,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尤為重要,而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保持,最終要依靠種糧收益的持續增加來維護。應該說,糧價上漲對農民絕對是利好消息,把糧食價格放開,給糧食合理的市場價格,才是對農民最大的補貼。政府千方百計希望農民增收,而農民有了增收的機會,何不就勢讓農民得利呢?政府為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給予適當補貼,這一政策導向是正確的。因為,農業畢竟是基礎產業,現階段也是弱勢產業。筆者想說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激勵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就算是給農民補貼,也不能簡單地按田畝數量補貼,而應該按提供糧食的商品量補貼才合理。

糧價適度上漲,對工作在城市里的高中收入群體的影響,其實微不足道。真正需要政府照顧的,是低收入群體。只要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不下降,糧食漲價就無傷大局。面對糧價上漲,政府最應該作為的是補貼低收入群體。政府不應該、也沒必要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給高中收入者額外福利。那樣,看似公平,卻有違公平分配原則。

現代糧食安全概念,不光指糧食生產能力和流通能力,也包含糧食質量安全和消費者足夠的購買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消費安全關系著人們的消費心理預期和社會穩定。在市場競爭中,一部分弱勢群體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是他們應有的權利,也是社會應盡的義務。公共財政理應為他們埋單。建立糧價關聯機制,隨著糧價波動,補貼水漲船高。這不僅可以解決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壓力,還能穩定他們的消費心理預期,避免搶購、囤積,更有利于糧價走勢平穩,確保糧食市場信號的真實性。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研究

摘要: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各級各部門(單位)貴在高效落地分級分區分行業責任(簡稱“三分”責任)。即要合理分級分區,明確目標重點,完善考核體系;盡早細化方案,指導基層實踐,搶占工作主動;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制度保障,務求整體實效。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把握時間節點,及早謀劃部署;明確目標重點,完善指標體系;加強指導協調,整體協作推進;完善法規政策,落實扶持措施;加強輿論引導,營造濃厚氛圍。

關鍵詞: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落實“三分”責任

2018年8月6日,國家發改委、糧食和儲備局等11個部門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認真開展2018年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對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進行全面部署。《通知》進一步簡化了年度考核任務,突出了考核重點,優化了評分標準,科學設置6大方面、14個重點考核事項和27項年度考核《評分表》,同時繼續對部分重點考核指標實行倒扣分制度,充分體現了從嚴考核和發揮考核導向、“指揮棒”作用等要求。隨后,各省、市、縣也相繼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實施意見,指導本級本地的糧食安全責任考核有序推進、穩步實施。細讀國家層面的《通知》《評分表》和地方層面的實施意見,筆者認為,貫徹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意見,關鍵在于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顧全工作大局,及早細化各省(市、縣)級層面的具體方案,高效落地分級分區分行業責任(簡稱“三分”責任),細化任務目標,完善工作措施,加強調度協調,嚴格兌現獎懲,順利推進開展,形成整體合力,務求工作實效。

一、合理分級分區,明確目標重點,完善考核體系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多元,山川密布,河流縱橫,地貌多樣,耕地稀少,主要種植稻谷、小麥、玉米、大豆、高粱、馬鈴薯等大宗糧食或小雜糧品種,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創造了人類歷史一大奇跡。同時清醒看到,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耕作技術等自然環境及所在地域、城市鄉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居住主體等社會因素存在差異,我國糧食生產的地域區位、功能分區、品種布局等也存在明顯差異。一般講,按區域糧食生產能力、產銷供求形勢、平衡余缺等情況可分為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基本平衡區三大類,進一步細分還可分為主產區中的主銷區、主銷區中的主產區、基本平衡區中的產區或銷區等。按經濟發展程度、生活水平和消費習慣等劃分,又可分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部經濟發展地區、西部內陸欠發達地區、沿海沿江沿邊地區與老少邊山窮地區等。不同分類標準各有不同特點、特征和要求。另外,建國以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實行的是中央集權與地方政府分級負責的組織管理模式,從管轄范圍層級看,一般可分中央政府、地方的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和基層村(居)群眾自治組織等6個層級,不同管理層級既被賦予不同職能職責權限,又有不同管轄范圍。在區域范圍、管理層級等方面各自既保持相對獨立,在功能分區布局、生產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又存在融合或交叉。但不管怎么劃分,都必須確保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各項目標最終在縣(市、區、旗)這一層級得到貫徹落實。因此,推進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落實,就必須首先正視我國地域明顯差異、東西南北跨度巨大、責任目標層級管理逐級落實等實際,準確理解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的實質要求,準確把握我國糧食生產、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目標的不同地域、區位、層級及部門、行業、單位差異顯著等特點,堅持立足當地,著眼長遠發展,準確把握特征,有效分級分區,突出行業特點,制定目標重點,完善考核體系,扎實推動糧食安全責任考核,確保有序實施,取得實效。

二、盡早細化方案,指導基層實踐,搶占工作主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