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追求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3:54: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價值追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價值追求

中學生人生價值追求論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引起中學生思想觀念、道德行為、價值取向等發生深刻的變化,也引起中學生人生追求全方位的、多層次的變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突出職業追求,淡化事業追求

中學生的理想選擇和前途設計大多向金錢、享受傾斜,以掙錢多少、收入高低評論職業優劣,以追求實惠、安逸的工作為奮斗目標。這必然導致愛業、敬業、勤業和創業意識的談化。

二、突出個人追求,淡化社會追求

突出個人追求的思想和行為輻射到中學校園,使部分學生競爭意識被扭曲,自我意識膨脹,片面強調自我權利的維護,不顧對他人利益的損害,個體游離于集體之外,紀律觀念,集體主義觀念淡化,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突出人才追求,淡化人格追求

查看全文

民法中理性及其價值追求

[摘要]理性是一切合理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合理的政治、法律秩序得以確立的最終源泉。理性推動著民法的發展,同時也推動著一個自由式市民社會的成型和發展。從民法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理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章通過分析認為,民法中的理性可分為國家理性、社會理性和公民理性。理性在民法中的價值追求可歸納為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對現代市場經濟活動的規范以及對人文的關懷。

[關鍵詞]民法;理性;價值追求;民法總則

一、理性在民法中的作用及價值追求

(一)理性在民法中的作用

民法由羅馬法中的市民法發展而來,世界各國的民事立法不同程度地受到羅馬法的影響。由于我國封建統治者長期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沒有民法觀念據以生長的土壤,因而我國歷史上并沒有對法律部門的劃分,即沒有單獨的民事立法,一般的民事關系主要由習慣法調整。直至清末進行法制改革,現代意義上的民法才得以產生?,F代意義上的民法是法律體系中重要的部門法之一,其作用在于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從民法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來看,理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可分為國家理性、社會理性和公民理性。從國家理性來看,民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從世界歷史來看,制定者是君主制國家的皇帝,或者是資本制國家的立法機關,或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機關。但不論上述哪一種情形,民法的制定和實施均體現制定者的理性,而制定者代表著國家,制定法律是為了維持國家的良好運轉,為了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的社會秩序,因此民法的制定從根本來說體現著國家理性。

從社會理性來看,法是由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即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為法律的制定方向提供基礎和依據。面對紛繁的社會關系,需要以理性的方式加以作用和規范,運用邏輯推導的范式加以調整。故民法的制定和實施是對當前社會經濟的反映,并對社會的交往秩序加以調整,維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社會主體以規范的民事行為進行交易和往來,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不斷引發新的社會矛盾,經過一般抽象化和立法技術,最終導致民法的補充、修改和廢止,體現了社會理性對民法的作用。從公民理性來看,公民的理性行為產生習慣,習慣經過長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認可成為習慣法或者成文法。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離不開公民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及法律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具體到民法領域,民法的制定和運行離不開公民民法觀念的形成,如個人自由、平等、權利、義務等觀念的形成和認同。同時,民法以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了對公民理性活動的反映。

查看全文

青少年價值追求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價值追求主流價值觀

[論文摘要]青少年價值追求的分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交往關系拓展的必然結果。社會價值的統合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在訴求,青少年所處的道德社會化和政治社會化的特殊人生階段則為社會共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青少年價值觀的統合應基于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建設和發展共識及美好生活追求為共同愿景,尊重主體價值,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基于現實更應著眼未來,促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動。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應“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這些論述為我們在市場化、信息化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解決包括青少年群體在內的價值追求多樣性中的統合問題,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從而樹立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明了方向。

一、青少年價值追求的分化趨勢

發達的市場經濟、完善的法治、自主個性的弘揚是當代社會的追求,但這些理想化的狀態中,仍然不能或缺的是道德。一個社會除了經濟價值外,還要有維持其運轉的社會價值,正如一個人除了物質需要外,還需要精神的慰藉,才不致迷茫和空乏。青少年作為社會的生力軍和物質、精神文明的傳承者,他們的道德狀況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在市場社會、開放社會、網絡社會和全球社會條件下,他們的思想道德又呈現出新的特征:市場經濟引發了人們價值觀的沖突與變革,網絡促成了社會價值的多元共存格局,開放社會則使個體的價值選擇具有了相對的自主性。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以“主流價值”為支柱的學校德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客觀地講,青少年群體確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所謂“信仰危機”。

新時期我國青少年所面臨的信仰危機還具有以下特定涵義:這里所談的信仰危機是被界定在“當前我國現代化全面推進”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來考察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結構已進入由深刻變革向逐步穩定、逐步定型化發展的過渡時期。對個人而言,道德價值在開放社會、市場社會和信息社會里,已經由過去政治價值統攬的形態變遷為以政治價值主導、生活價值為取向的多樣化狀況。在這種狀況下,人們自覺的道德學習、道德修養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個人生活質量,也就是說,個人將會更多地從生活價值方面來考慮道德學習、道德修養。

查看全文

歷史條件黨的價值追求挑戰及應對

摘要: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對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我黨的歷史使命和現實責任。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諸多挑戰,如改革開放的艱巨性、長期性,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的負面現象,西方的“價值滲透”,黨內的不良現象或傾向等。基于此,我黨應重視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導,加強黨內法治建設,重視完善黨的選賢任能制度,營造良好的黨內民主氛圍和環境,以真正實現黨的理想目標和價值追求。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挑戰;應對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實踐活動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服務的使命和責任。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黨的價值追求必須立足的現實。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表現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間的矛盾。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我黨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黨政治生活的主題和基本的價值追求。

一、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的意蘊

一個政黨的價值追求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對政治世界的認識所形成的觀念,包含人們對某種政治系統及與其相關的政治活動的規范的看待、評價,還包括由此形而成的政治主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選擇規范”[1]。政黨的價值追求直接影響著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信念、信仰、立場及行為。政黨的價值追求具有一定的階級性和民族性,也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它終會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政治文明的推進而不斷演變?!包h的根本性的建設是黨的政治建設,也控制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及效果?!盵2]黨的政治建設蘊含黨的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與黨的歷代領導集體一樣,十分重視黨的政治建設。許多新的思想、觀點及理論被逐漸提出,充分反映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要放在首要的位置;而始終不忘黨的價值追求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新時代黨的性質和宗旨即“為人民服務”始終不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不變,這是黨的根本價值追求。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一系列新矛盾、新困境、新挑戰也隨之顯露出來。中國共產黨應該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和使命,從容應對國內外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價值追求必然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的挑戰

查看全文

青少年價值追求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價值追求主流價值觀

[論文摘要]青少年價值追求的分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交往關系拓展的必然結果。社會價值的統合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在訴求,青少年所處的道德社會化和政治社會化的特殊人生階段則為社會共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青少年價值觀的統合應基于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以建設和發展共識及美好生活追求為共同愿景,尊重主體價值,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基于現實更應著眼未來,促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動。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應“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這些論述為我們在市場化、信息化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解決包括青少年群體在內的價值追求多樣性中的統合問題,形成社會思想共識,從而樹立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明了方向。

一、青少年價值追求的分化趨勢

發達的市場經濟、完善的法治、自主個性的弘揚是當代社會的追求,但這些理想化的狀態中,仍然不能或缺的是道德。一個社會除了經濟價值外,還要有維持其運轉的社會價值,正如一個人除了物質需要外,還需要精神的慰藉,才不致迷茫和空乏。青少年作為社會的生力軍和物質、精神文明的傳承者,他們的道德狀況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在市場社會、開放社會、網絡社會和全球社會條件下,他們的思想道德又呈現出新的特征:市場經濟引發了人們價值觀的沖突與變革,網絡促成了社會價值的多元共存格局,開放社會則使個體的價值選擇具有了相對的自主性。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以“主流價值”為支柱的學校德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客觀地講,青少年群體確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所謂“信仰危機”。

新時期我國青少年所面臨的信仰危機還具有以下特定涵義:這里所談的信仰危機是被界定在“當前我國現代化全面推進”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來考察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結構已進入由深刻變革向逐步穩定、逐步定型化發展的過渡時期。對個人而言,道德價值在開放社會、市場社會和信息社會里,已經由過去政治價值統攬的形態變遷為以政治價值主導、生活價值為取向的多樣化狀況。在這種狀況下,人們自覺的道德學習、道德修養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個人生活質量,也就是說,個人將會更多地從生活價值方面來考慮道德學習、道德修養。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辨析與價值追求

摘要:高等教育的本質在于探索和傳播高深學問、追求真理,培養造就高級專業人才,而社會服務只是其本質職能的延伸而非本質。凡是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價值原則而從某種現實的、暫時的利益出發,尋求短期的政治或經濟效益,弱化或喪失高等教育的本質,即是一種功利化傾向,即應及時予以糾正。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高等教育至少應從五個方面確立自己的價值追求: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致力于知名學者的培養和優秀學術成果的創造,致力于名牌學科的建設,致力于高層次的社會服務,致力于大學精神的培育和時代精神的引領。

關鍵詞:高等教育;本質;功利化;辨析;價值追求

在知識經濟逐漸成為主導型經濟形態的當今時代,作為發明、創造和傳播知識的高等教育機構,大學擔負的責任越來越重大,人們熱切期待著它能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站”。然而洶涌而來的卻是公眾不斷的批評與質疑之聲。有人說:“大學里一切都有了它的價格,但人們卻忘記了它的價值?!雹?。也有人說:“高等院校普遍染上了實用唯學、急功近利的通病?!雹诙摹板X學森之問”更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③。其中“功利化”、“大學精神的缺失”則成為其中的熱詞,受到更多非議。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怎樣實現功利化糾偏而使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呢?筆者認為,只有準確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質,清楚地辨析高等教育的功利化問題,確立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價值追求,并以此為基點,有所持守,有所選擇,有所創造,有所超越,實現大學精神的重構,中國高等教育才能最終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發揮好“動力站”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本質探尋

高等教育的本質是什么?這是自大學產生以來人們一直在討論的問題,但卻一直眾說紛紜。而今,隨著經濟與思想的更加活躍,人們對于高等教育的認識愈加多樣,伴隨而來的還有種種教育亂象,這促使我們不得不正本清源,重新認識高等教育的本質。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說:“大學是一個由學者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團?!雹倜绹逃液螝J思認為:“大學是從事高深學問的學習、進行專業教育和研究的機構?!雹谖覈逃也淘嘁舱f:“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③盡管各家表述不同,但實質是相通的,他們都把大學理解為對真理、對高深學問的學習、探究、傳播的學術機構。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曾說:“教學、科研和服務都是大學的主要職能。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所州立大學,它必須考慮每一項社會職能的實際價值?!髮W為社會、州立大學要為州的經濟發展服務。”④由于這一理念的科學貫徹和取得的巨大成功,威斯康星大學迅速成為美國的知名大學,社會服務的大學理念即“威斯康星理念”也傳遍了全世界。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和巨大的就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大學越來越強調經濟效益和社會服務。這是否意味著高等教育本質的改變呢?筆者認為,這實際上有一個“源”與“流”的問題,教學、科研是“源”,社會服務是“流”。因為“本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屬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它既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又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之上的、培養專門的高級人才的教育,那么它的教育內容無疑應該更加高深。故而,高等教育的本質應是探索和傳播高深學問,追求真理,培養造就高級專業人才。教學、科研便是它的本質職能,而其本身就包含著服務社會的功能,只是在很多情況下,它是一種間接的、隱性的服務;而社會服務只是其本質職能的延伸,是以直接滿足社會的需要為目的的,因為這種服務更具顯性,因而被單獨提出來。但這決不意味著高等教育本質的改變。因而,只有扎扎實實搞好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高校才有可能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反之舍本逐末、急功近利,則只能導致高等教育的畸變。

二、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辨析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法律價值追求論文

內容摘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戰略任務和奮斗目標,也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提出了更高的價值追求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首先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但和諧要求必需公正,公正未必都能和諧。由于社會矛盾的復雜多樣性,法律規范的相對穩定性和滯后性,決定了單純的公正執法并不能實現和諧。應當以《決定》的精神為準則,在公正執法大前提下,更要注重以人為本,化解矛盾,促進人的心理和諧,用靈活的執法活動彌補法律自身的缺陷,為構建和諧社會自覺做出貢獻。

關鍵詞:和諧社會法律價值

※※※※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稕Q定》開宗明義第一句話:“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边@清楚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已經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深化認識。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戰略任務和奮斗目標,充分顯示了以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非凡的執政能力,是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歷史性跨越,開始了新的戰略追求的偉大實踐。也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提出了更高的價值追求目標。

法律價值,是人們通過積極、能動的法律實踐所追求的效果;它是主觀評價與客觀現實的統一,是法律實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一。一般意義上講,法律通過體現公正實現社會的秩序與正義的目標?!?】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特別是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必然帶來許多新的問題,機制的變革、利益的重組、思想的活躍,因而各種矛盾和糾紛增多也是難以避免的。越是處于這樣特殊的時期,越需要社會的和諧,才能保證黨的各項中心工作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法律作為掌握政權的工人階級意志的最高體現,其價值的最高體現必須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早在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就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指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2005年2月19日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對和諧社會的特征進行了清晰的概括:“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同志關于和諧社會特征的概括,為我們探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機制,提供了基本的輪廓和方向。法律作為調整社會利益、規范權利義務、整合社會資源、促進安定有序、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無疑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強有力保證。

查看全文

人民法官價值追求統一論文

【摘要】正義是法律的基礎價值,公正則是司法的靈魂所在。公正司法,不僅體現在實體上,更要在程序上實現司法公正,即“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正”。廉潔是人民法官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重要評斷標準,也是實現公正的基本保障。司法工作要廉潔,關鍵要求司法人員嚴格自律。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司法工作的具體要求,是執政為民在司法的具體表現,也是“三個至上”指導思想的自然延伸。司法為民要求工作中常懷愛民之心,想為民之策和練為民之功。司法核心價值觀的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人民法官的精神品格與追求,成為推動人民司法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

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提出了人民法官應樹立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在新形勢新任務下,這既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為司法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司法核心價值觀包含“公正、廉潔、為民”三個方面,內容明確具體,結構嚴謹,層次清晰,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有機的、系統的整體。它總結了成功經驗,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現實的迫切需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和形成全體人民法官的共識。筆者作為基層法院的一名審判員,下文將從“公正、廉潔、為民”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對司法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以及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自覺樹立司法核心價值觀。

一、公正是司法價值觀的靈魂

正義是法律的基礎價值,公正則是司法的靈魂所在,“以公正的邏輯代替武力的邏輯是法律本質的全部所在”。無公正,則無司法。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以來,公平正義是人類的永恒追求。人民法官只有公正司法,才能真正發揮法律的矯正功能,從而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糾正失范,制裁不法,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消除不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價值的追求與創新

摘要:高校教育價值一直是大眾熱議的話題,“讀書何用”、“高校教育價值何在”……類似問題值得探索,本文著重探討在創立高校教育的特色性、專業化發展角度上,研究高校教育價值的追求與創新。

關鍵詞:教育專業化;高校;教育價值;創新特色

高校教育價值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社會各界紛紛追問:讀書何用、高校教育價值到底何在?高中畢業生輟學了、父親反對女兒上學,稱讀大學不值等事件屢屢發生,其中《財富中文網》中的女孩家境不錯,考上了某所重點大學,但其父不允許其去讀大學,因為她父母算了一筆粗賬:讀四年書花費8萬,高中畢業打工掙8萬,來回就是16萬,讀完大學,即便找到了一個工作,月薪也就兩三千元,浪費錢和時間卻是四年。可見關于讀大學的意義、高校教育的價值問題亟待思考,本文從教育專業化視角出發探討高校教育價值的追求與創新。

一、教育專業化

專業(profession)不同于一般的職業(occupation),表示的是一種在某個領域內所擅長的技能,是指對一種事物的了解達到非常透徹的程度。奧爾托加•加塞特撰寫的《大學的使命》鄭重指出大學必須把普通學生培養成為“專業人才”———醫生、法官、數學教師或歷史教師等。教育專業化是指把整個教育行業變成一種“專業”,可以向社會提供某種具有一定獨特性的公共服務。具體可以包括教育者專業化、教育內容專業化、教育方法專業化等,本文著重于討論的是“教育內容的專業化”。教育內容的專業化重點突出的是教育內容的獨特性,追求的是教育內容的卓越,高等院校的教育專業化所要達到的是一種“高”、“精”、“尖”的狀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成為某個行業的佼佼者,處于領先地位,并且是其他院校學生所不具備,因此高校之間的存在也是一種競爭狀態,可以借用奧爾托加•加塞特的話來說就是讓整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形成的是一種高度的“競技狀態”,人人具備“奧林匹克精神”,但是這種狀態也會出現弊端,嚴重的時候會回歸原始社會的“弱肉強食”,因此要求高校教育價值要不斷進取、不斷創新。

二、高校教育價值的追求與創新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個性化追求的應用價值

一、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基本原則

藝術設計是個性化的設計,但它不是天馬行空,無所拘束的,在凸顯個性化的同時還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其一,藝術設計有一定的局限性。雖說藝術設計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但都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觀,與所在地區的社會文化、經濟條件相適應。如青島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體現1919年爆發的“”的導火索----青島的主權問題的歷史背景,以螺旋上升的風為造型,整體火紅色,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民族精力量。此雕塑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實現個性化,區別于其他城市,讓游客對此印象深刻。又如戲曲化妝,是戲曲的個性化表現之一,它不僅追求美感,同時又有夸張的色彩,使用較艷麗的色彩,清晰的線條,彰顯人物個性,對視覺有較大的沖擊力,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運用在戲曲中十分符合觀眾的審美,但若將戲曲化妝實踐于生活中,就顯得突兀了,只能運用在戲曲里面,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二,藝術設計符合人的審美觀。因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對美的認知也不同,為滿足不同的人群,就形成了或傳統或現代的形態各異的藝術表現形式。任何藝術形式在尋求個性化的同時,也應符合人的審美觀。藝術個性化的作用是使其與眾不同,有區別于其他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的利用夸張等手段吸引消費者,不考慮人的審美心理。

二、個性化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藝術設計的獨創性,決定了個性化設計的必然性,藝術設計的個性化設計在各個領域不斷地推陳出新,推動著藝術設計的發展。

1、個性化設計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網頁設計是平面設計與現代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網頁設計的個性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主題創意上的個性化設計。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不再是簡單的將圖片和文字平淡的組合在一起,而是更多的將平面設計中的創意技法運用在網頁設計中,使網頁的頁面設計具有更多的意義和趣味。排版布局的個性化設計。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沖破傳統的上中下、或左中右的網頁布局而更多的采用曲線、斜線、自由式等非規則的布局,使網頁具有韻律、節奏等輕松、活潑的特點;網頁配色上的個性化設計。通常一個網頁只采用一個色系,通過調整色系中的深淺來達到網頁色彩的協調,個性化設計會采用更靈活的方式搭配色彩,大膽的采用對比色、互補色、黑白灰等進行搭配,在搭配時采用同色線條間隔、面積調和、色彩優勢調合、色彩面積調合等方法達到色彩的調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