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精髓和方法范文

時間:2023-07-11 17:5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價值投資的精髓和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價值投資的精髓和方法

篇1

關鍵詞:人力資本價值;關鍵業績指標;平衡計分卡;EVA;模糊層次分析法

一、人力資本價值的界定

現代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人舒爾茨,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了題為《人力資本的投資》的演說,首次正式提出了人力資本的概念。他認為“人力資本的增長積累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比物質資本和單純勞動者數量的增長重要,現代經濟生產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是凝聚于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積累的結果”。從微觀經濟的角度分析,貝克爾提出人力資本投資收入效應理論。國內外學者都對人力資本價值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普遍學者均認為,人力資本是指人們花費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開支所形成的資本,是獲得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可以在未來特定的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主體帶來剩余價值獲取利潤收益。

二、人力資本價值測評方法

在經濟活動中,人力資本能夠為經濟主體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其貢獻將遠超物質資本。但是人力資本具有不確定性、易變性等特點,使得人力資本較難具體測評,下文將以四種非貨幣測評方法進行說明。

(一)平衡計分卡測評方法

1990年羅伯特?S?卡普蘭和戴維?P?諾頓在一項課題研究成果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平衡計分卡,并創建了一套用于評價企業戰略經營業績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體系,以實現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競爭狀況綜合、全面、系統地評價。

平衡計分卡主要是實現全方位的“平衡”,將企業戰略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并保持在動態的調整中向目標前進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以達到四個方面的平衡:一是短期和長期目標間的平衡,引導和約束員工的行為使其自身目標與企業目標相一致,在員工自我實現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價值,以充分體現人力資本對企業的價值;二是外部衡量和內部衡量間的平衡,企業只有平衡了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才能在創造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時實現企業價值,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不能缺少對人力資本的利用;三是成果與動因間的平衡;四是可以實現財務方面與非財務方面之間的平衡。

該方法對人力資本價值的測評僅是平衡計分卡方法中的一個平衡方面,其精髓是將全方位的因素綜合考慮其對企業的價值。因此該方法始終無法全面、系統的解讀人力資本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并且需要分析能力較強的復合型管理者解讀測評結果,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該方法,體現其精髓所在。

(二)關鍵業績指標測評方法

關鍵業績指標是通過組織內部流程的關鍵參數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戰略目標分解為工作目標的工具。該方法將企業業績指標與企業戰略相結合,并將企業戰略目標細分至企業的業績指標。但是該方法忽略了將目標分解到幾層管理者及操作人員的環節,同時該方法沒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對操作具有具體指導意義的指標框架體系。

(三)經濟增加值(EVA)測評方法

1982年斯特恩提出了EVA的概念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模式,使EVA方法在財務策略和資本負債結構等方面到了運用。EVA是公司業績的度量指標,其目標是通過激勵來提高企業價值。EVA是公司經過調整后的營業凈利潤(NOPAT)減去該公司現有資產經濟價值的機會成本后的余額。EVA全面調整了公司的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數據,它克服了會計報表上沒有全面考慮資本成本(包括債務和股權資本的成本)的缺陷。EVA是對一個企業真實經濟利潤的判斷,代表了扣除權益資本成本后的盈余,考慮了股東的機會成本,因而比單純的會計利潤更能反映一個公司的盈余狀況。EVA指出,企業價值等于未來各期EVA折現值加期初賬面投資,未來各期實現的EVA越多,企業價值就越大。EVA衡量了公司在何種程度上增加了股東價值。如果公司的人力資本強調并重視EVA,那么他們將在一個最大化股東財富的平臺上為企業效力。

該方法的運用能更好的體現企業人力資本投資所創造的價值,更注重人力資本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增量”,使人們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人力資本給企業所創造的貢獻。該方法的計算是基于每年的實際收益額,不必對未來收益進行估算,較好的體現了客觀性。

(四)模糊層次分析方法(FAHP)

20世紀70年代,運籌學家A?L?Saaty提出了一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即層次分析方法。該方法通過明確問題,建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計算分析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綜合評價值,并以結果選擇最優方案。模糊層次分析方法將模糊數學的方法與層次分析方法相結合,建立模糊層次分析結構模型最終得出一個模糊一致性。

與其他的方法相比,其精髓在于能較好的迎合人力資本自身不確定性、易變性的特點。FAHP通過建立一種模糊層次分析模型衡量人力資本價值,并最終能夠確定出人力資本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能夠用較簡潔的方法得出科學的結論。但是FAHP始終算是一種數學分析方法,不能單獨運用其分析人力資本的價值,需要與其他測評方法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值。

三、人力資本價值測評的瓶頸

目前對人力資本價值的測評方法分為貨幣性計量和非貨幣性計量,由于人力資本自身的特點,該方法的計量難度較大且測評復雜,因而在實踐中較少應用貨幣性計量。相應的,非貨幣測評方法因其操作性強,在實踐中運用較為廣泛。同時該方法是從較主觀的角度入手分析,所以如何保證測評結果的客觀性,這是需要關注的問題。同時每一種方法分析的角度或是側重點不同且都具有局限性,所以在分析時中需要將測評方法相結合,有利于得出一個較綜合、全面、系統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張萍,許光紅.人力資本理論及測度研究綜述[J].社會與法制,2008,(2).

篇2

在解決學習問題的時候,高考狀元們的視角與一般學生完全不同。這些狀元們都是各省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滿分750元,他們往往超過700多分,他們的答案幾乎就是標準答案。他們的學習方法被認為是適合中國學生、能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習方法。他們的方法實用性、操作性強,能夠直接鎖定每門功課的核心知識點、必考點,精辟分析知識的用法和考法。學生這邊看完,那邊就能用得上,效果令人振奮。編委之一著名高考研究專家王薇薇教授被稱為教育奇人,她的方法精髓完全奉獻在這套方法里面。

《狀元高分學習法》光盤由北大博士、專家和高考狀元主講英語、數學、語文等每一門學科最精妙的學習方法,只看一遍就能提高學習成績,只需10天就能讓孩子脫胎換骨,直接模仿或套用即可掌握,效果立竿見影。實用性強:日常學習+復習沖刺+考試技巧,學習手冊內容是各科重點、考點的精辟解析,光盤和手冊配合使用,每天僅需30分鐘,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瘋狂愛上學習,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參加《狀元高分學習法》應用實驗的1250名畢業生中,在高考中有1173人考入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升學率高達93%,其中兩人成為高考狀元,創造了驚人的神話!《狀元高分學習法》是適合中國孩子的學習方法,應試教育體制下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最快,考試得分最高,學習只要稍加應用,成績即可得到不可思議的迅速提高,《狀元高分學習法》自問世以來,已經讓上百萬名學生魚躍龍門,圓了夢想!

《狀元高分學習法》分小學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小學版(1本書+8張光盤)、初中版(1本書+12張光盤)、高中版(1本書+12張光盤),每個版本原來的定價都是498元,本刊讀者購買特別優惠價只收298元,您只需一天少抽一盒煙,少喝一瓶酒,就能迅速提高您孩子的成績,讓您的孩子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徹底改變您孩子的命運,您還在等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最有價值的投資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對孩子的投資。匯款購買時請注明版本。

郵購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號附1號農村百事通讀者服務部

篇3

一、精益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一)精益管理的內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為精簡、精細、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為趨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僅要關注降低成本,同時還要以創造價值為目標“做正確的事”。簡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創造價值的目標下不斷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對煙草企業的特殊意義

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卷煙市場消費能力持續下降,同時政府控煙措施不斷強化,煙草企業面臨外部市場萎縮的風險,要繼續保持利潤處于較高增長水平就必須實現管理轉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財務管理。

二、精益化財務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財務管理涉及到財務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細節的精細化,也是總體目標的最優化。精益化財務管理在企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成本管理等過程中,要求消除每一個環節、流程的誤差和缺陷,不斷關注并優化財務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資源、較短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達到效益最大化。

精益化財務管理有助于企業建立無間斷流程,實現全面動態管理。精益化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建立精準有效的財務數據庫和數據鏈,從而幫助企業及時把握生產經營動態指標,以便于“圍繞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去適時的調整生產經營管理策略。

三、煙草企業推進精益化財務管理的實施要點

煙草企業要深化精益化財務管理措施,強化關鍵性財務指標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潛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經營目標實現和良性發展。在具體實施中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一)推進財務流程優化再造

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整合、優化關鍵業務流程,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式,理順內部資源整合優化與業務協同,建立完善的會計基礎規范和核算制度、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風險管理、會計監督等制度體系,重視過程控制的精細化和財務監控,構建精益化財務管理長效機制。

(二)建立投資評價指標體系

煙草企業把投資目標和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根本目標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投資標的、方式和渠道。根據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設計評價投資方案的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和計算方法,從更多的方面和更細的層次分析投資項目的可行性。

(三)強化現金流管理

?⒆式鴯芾硤岣叩膠誦哪勘輳?強化資金時間價值觀和現金流量觀,提高貨幣資金保值增值水平。不僅要側重于企業賬上的現金或現金流,更要拓展到整個產業鏈條上,運用供應鏈金融工具,將上下游的現金流打通,提高調動資金資源的能力。同時,優化資金使用結構,提高資金利用率,堅持節流與開源并重,管好錢,用好錢,建立全省統籌的資金營運增收機制,提高資金資本運作水平。

(四)統籌平衡應付應收計劃

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適當、精準、合理的持有現金額度,運用理財方法,統籌平衡應付應收計劃,保持適當的存貨規模和數量。僅僅把“現金為王”作為一句口號已遠遠不夠,資金管理者應該調查現金的來源和走向,獲知現金赤字或者盈余的時間軸。

篇4

關鍵詞:價值投資;安全邊際;金融市場理論

一、價值投資策略的產生和發展

美國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證券分析》一書,證券市場價值投資理論及策略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該理論的基本假設是:盡管證券的價格波動很大,其內在價值穩定且可測量。短期內證券市場價格會經常偏離其內在價值,但市場存在自我糾偏的機制,長期來看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趨同。價值投資的精髓是在市場價格明顯低于內在價值時買人證券,在顯著高出時賣出。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間的差額——安全邊際越大.投資風險就越小。預期收益就越高。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出發,通過分析資產價值、盈利價值和成長性價值來計算投資對象的內在價值。關于備受爭議的公司成長性價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給投資者帶來利潤的成長是那些資本回報超過資本成本的增長,只有具備經濟特許權(企業受壁壘保護,對手難以進人該行業)的成長性才是有價值的。格雷厄姆投資思想是價值投資理念的啟蒙和經典,其實質便是選擇買人被市場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時賣出。

《證券分析》出版之際,正值1929年-1933年美國股災結束,華爾街處于歷史性的熊市,市場中充斥著股價跌破凈資產的股票,是價值投資的大好時機。此時,通過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格累厄姆及其追隨者找到無數符合價值投資理念的股票,并在隨后的反彈行情中獲得巨額收益。但是此后數十年,隨著公司財務信息日益透明,投資者素質提升,想在美國證券市場找到被嚴重低估的優質股票已經日趨困難。到20世紀70年代大牛市中,市場中已很難找到傳統價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稱隨著市場越來越有效,投資者運用傳統的價值投資策略很難再獲得超額利潤。然而此時及以后的數十年間,沃倫·巴菲特等價值投資者繼承和發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并創造出一系列極其成功的投資記錄。巴菲特認為選擇股票的本質是選擇上市公司。他的投資策略便是以合適的價格購入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超級明星企業股票并長期集中持有。在權益證券評估方法上,只認可現金流量貼現模型,即任何證券的內在價值取決于其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貼現率貼現的現值之和。

經過大半個世紀的發展,雖然價值投資方法的本質依然是通過判定證券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偏離而尋求投資機會,但具體的投資策略卻有著極大發展并各有特點。證券的基本面分析成為了價值投資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從宏觀經濟、行業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證券定價的三步定價法。從過去僅僅側重于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到關注報表數據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術領先程度和管理層品質等);從過去地關注上市公司歷史和現狀分析,發展到現在兼顧公司未來成長性分析;指標分析上亦從側重于市凈率和分紅派息,到現在對一攬子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市盈率、價格銷售額比率和經營性現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價值評估方法逐步得到優化,內在價值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地得以擴大,分門別類的價值投資也有著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邊際的留存,使得買入的股票相對比較便宜,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值相對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較少;(2)更傾向于中長期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短期波動相對不敏感;(3)投資組合相對集中;(4)更適用于相對成熟的證券市場。

二、金融市場理論對價值投資策略的解釋及爭議

金融市場在整個20世紀有著長足的發展,分門別類的金融理論和投資策略亦層出不窮,各有發展。時至今日。證券市場的主流投資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論的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基于空中樓閣理論的技術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場假設的指數化投資。而行為金融學自20世紀80年代誕生起便逐步異軍突起,成為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興金融理論。

成長投資和價值投資同屬于基本分析范疇,二者都強調嚴謹的獨立分析,在理論的內在邏輯上趨于一致,但實際投資風格差別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業的發展潛力,認為股票價格不斷上漲的動力來自于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盈利高速增長,當前股價的高低并不是考慮的第一要素,所選擇股票往往市盈率較高。在成長投資者看來,價值投資利用市場波動在安全邊際下購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標值較低,風險固然相對較小,但投資風格顯得保守單一,得不到高增長企業帶來的超額回報。從美國股市運行的實證分析結果來看,在過去的25年間,價值投資和成長性投資各有其風行周期,呈現周期輪動的態勢,各自在其風行周期中的表現均好過對方,但從長期回報來看。價值投資收益要明顯高于成長投資,而收益波動卻小于對方。

相對于基本面分析理論,空中樓閣理論認為證券的價格波動是由大眾心理預期的變化所決定,聰明的投資者所要做的僅僅是購入大眾認定可以漲價的股票,并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即可。在此理論依據下,技術分析方法僅從證券的市場行為來分析證券價格的未來變化。技術分析師認為價格變動受長期趨勢影響,對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確的反應,而是逐漸反應,因此投資者只需計算未來的趨勢,沒有必要進行基本面分析和價值投資分析。但大多數對歐美證券市場弱有效性的檢驗結果證實,證券價格并不按照一定趨勢變動,技術分析的前提假定條件難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場假設的現資理論認為,在所謂的半強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市場價格能夠迅速反映公開市場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價值投資分析不能為投資者帶來超越市場的額外收益。然而在歐美市場上的大量實證研究并不能證明證券市場完全有效,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非有效性證據,包括風險溢價的時間序列相關性、市盈率效應、賬面價值/市場價值比率和日歷效應等。同時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價值投資群體的長期超額業績回報也從實踐上對半強式有效市場進行了極其有力的反駁。

在統計分析實證研究對現資理論提出挑戰的同時,行為金融學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誕生。該理論以心理學對人類決策心理的研究成果為依據,以人們的實際決策心理為出發點,研究投資者非理性決策對證券價格變化的影響。行為金融學認為,投資者并非如有效市場理論假設的那樣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種偏差會使人們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著“過度反應”,從而導致證券價格的非理性波動,證券價格偏離價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資者身上出現的類似認知偏差還有:過度自信,反應不足和損失厭惡等等。這個發現驗證了價值投資理論的前提假設:從短期來看,市場只是一個投票機,股票價格不僅決定于基本面因素,還受影響于投資大眾的心理認知偏差。證

券價格的非理性波動,使得價值投資策略利用市場波動尋求套利成為可能。來自基本面的邏輯因素決定了股票的內在價值,而心理因素則影響其短期的市場價格。

三、價值投資策略的實踐效應

價值投資方法所具有的科學性和穩健性使其逐漸成為歐美成熟證券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美國華爾街90%的證券分析師都聲稱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隨著證券分析業的不斷發展和走向成熟,歐美證券市場上越來越難以發現內在價值被明顯低估的股票,特別是在幾波大牛市中,市場中多數股票都被嚴重高估,此時價值投資者只能選擇有所不為。難以分享證券市場空中樓閣所帶來的超額投機收益。當證券價格普遍達到甚至超越其內在價值,股市若長期處于高漲狀態,堅持價值投資策略的機會成本也較大。

另外,在買人證券之前的價值評估環節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來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時也不高,已有信息中,無形資產等項目的價值也難以確定,由此造成其資產價值難以判斷;另一方面,企業未來的盈利和增長更是不易預測,很多復雜和隨機的因素都會導致原先的預測結果和實際值相差極大,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價值投資者雖然在單個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確度卻未見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夠的安全邊際在抵消風險和獲得盈利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如此一來,一些未來成長性極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資者往往只能選擇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凈率的股票,近似達到和實現價值投資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將利潤增長率指標結合考慮,提供一個新的價值指標公式:K=增長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資回報愈大,這樣能夠兼顧分享到成長型公司的業績回報。

來自歐美、日本以及新興證券市場的實證研究表明,從長期來看,堅持價值投資方法是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的[(JosefLakonishok和AndreiShileifer(1994);Fama和French(1997);Hart和Slagter(2001);Chan,Hamao和Lakonishok(1991)]。我國學者對于內地A股市場的實證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郝愛民,2006)。價值投資的業績不僅超越純粹的技術分析投資,也明顯超越了成長投資和指數化投資。與此同時,其遭遇風險而損失的可能性卻小于成長投資,穩健性更是明顯好于對方,尤其是在熊市中,價值型投資組合能夠表現出更強的抗跌性。

篇5

古董收藏越來越受到關注,成為更高精神追求的一種象征,并逐漸發展為一種特殊的投資產業。收藏者中不乏真正的雅士,但就中國目前而言,能真正解讀古董價值的又有幾人?更多的是盲目附庸以及投機者。因此,打算收藏并投資古董,必須有一個理性的開始。正處發展過程中的中國藝術品投資產業,我們會一直關注。本期從古董家具的收藏談起。

2004年秋,南京一位趙姓人士,傾其家財以26萬元人民幣從兩個文物販子手中購得一件自稱是祖傳的明代紫檀木臥榻,如獲至寶。但經專家鑒定竟是贗品。近年來,這類事件屢有發生。

當今,在全世界藝術品投資熱潮中,中國藝術品的價值在國際市場不斷升溫,古董家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高檔名貴的硬木與傳統國粹文化的融合使它成為高品位和高價位的代名詞。收藏古董家具已經成為一樁頗為風雅且迅速流行的活動,致使許多原本就缺乏起碼鑒賞力的人難以保持冷靜和理性;古董家具市場亦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本期,我們采訪了三位古董家具的業內專家,聽聽他們解讀古董家具的收藏價值與投資誤區。

收藏投資古董家具的成熟期

馬未都(北京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著名文化學者,古董家具收藏鑒賞專家)

我們現在所說的古董家具,一般意義上就是指紫檀木、黃花梨木以及紅木家具這三種硬木家具。紫檀木家具在同時代、同品種的家具中賣價最高,其次是黃花梨木,再次為紅木。

解放初期,由于經濟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古董家具的收藏并非是一種投資行為,僅限于民間的少量流傳和交易。“”時期,古董家具被錯誤地認為是腐朽文化象征,遭到肆意破壞。在六七十年代,許多有眼光的外國人來到中國收集古董家具,許多珍品流失海外。

70年代,黃花梨木古董家具國內也就幾十元一件,在當時美國索斯比拍賣行拍到了十幾萬美元。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人們對于古董家具的熱情空前高漲,更多百姓開始關注古董家具。一張紅木八仙桌如今可賣到1萬元以上。而且現在的舊家具市場,能看到的也只是木箱、梳妝盒等小件器物,大件的像桌案、柜櫥、床等極為罕見。據業內人士分析,古董家具在短短的十年間,價格翻了近五倍。

現在收藏家收藏古董家具大多還是為了裝飾和使用。古董家具存世少,不可復制。加之本身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藝術文化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增值迅速而穩定。可以說,現在是收藏投資古董家具成熟期。

收藏投資免入誤區

張德祥(中國古典家具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保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專家)

現在民間珍藏的有價值的古董家具可謂鳳毛麟角,其價值與日俱增。正因為如此,許多不法的商販將目光投向古董家具市場,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借機謀取暴利,這是造成古董家具市場比較混亂的根本原因所在。

收藏古董家具主要還是靠經驗,當然不可能要求每一個收藏者都是專家,可以掌握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看家具中最不起眼的“四足一底”。首先看家具外表陳舊的顏色是否自然、花紋是否豐富。其次,四條腿腳應該是糟糗的,一般新做家具都是外觀舊,中心硬。所以,只舊不糟一定不是老家具。

收藏古董家具切忌貪圖便宜,要想在市場上買到又好又便宜的古董家具是不可能的。不要盲目收藏,只有藝術價值高并具有較大升值空間的古董家具才具有真正的投資價值。因此,進入市場之前應該先多讀些與古董家具相關的書籍,先在理論上多做準備,然后再去市場。初涉收藏者購買家具應該首選拍賣行,那里可以保證家具的質量。

古董家具市場潛力巨大,但風險也很大。要保持理性,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古董家具投資和收藏中免入誤區,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

藝無古今,要以創新的精神對待傳統文化

夏振南(香港偉邦集團董事長,佐丹詩紅木首席設計師)

家具行業一直有一種說法,古董家具是一種永恒的時尚,是主人身份和品位的一個重要的外在體現。

然而,作為古董家具制作材料的珍貴木材已經砍伐殆盡,有的也成為瀕危樹種被相關機構嚴加保護。古董家具上那些傳神的雕刻都是手工完成的,但現在精通木材雕刻的人才越來越少。古董家具傳世的畢竟少數,而且隨著年代的推移,其數量只會越來越少。喜愛和收藏古董家具并非是個人可以企及的夢想。

篇6

關鍵詞 持有至到期投資 實際利率法探討

一、實際利率法相關理論

在購買債券時,除票面價值外還有一個票面利率。票面價值和票面利率相乘就是債券每年應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總額。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不同,票面利率是債券規定的名義利率,債券持有者可以根據債券的票面價值與票面利率向債券發行者領取利息,作為對放棄資金流動性的補充,而實際利率卻考慮到企業持有債券的成本,從而確定一個合理的收益率。在債券存續期內企業將以這個收益率和債券攤余成本來獲得投資收益。

債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債券價格的易變性也就越大。在實際利率提高的時候,票面利率較低的債券的價格下降較快。但是,當實際利率下降時,它們增值的潛力較大。當債券票面利率高于實際利率時,投資者樂意購買這樣的債券,因為可以獲得高于同期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而籌資者卻不愿意為此付出較高的利息費用,要使這種高利率債券發行成功,就要以超過面值價格發行,也就是投資者除了支付面額外,還要多支付一些資金。這就是溢價發行。當債券票面利率低于實際利率時,籌資者樂意以較低的利息費用來發行這種債券,而投資者寧愿將其資金存入銀行,獲得同期較高的銀行存款利息收入。要使這種低利率債券發行成功,就要低于債券面值的價格發行,也就是投資者按低于票面的金額購買。這就是折價發行。溢價看似多收或多付,折價看似少收或少付,其實,他們都是在債券存續期內對投資者利息收入和籌資者利息費用的一種平衡調整。溢價,是投資者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得利息而預先付出的代價;是籌資者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付利息而預先得到的補償。折價,是投資者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得利息而預先得到的補償;是籌資者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付利息而預先付出的代價。

新會計準則規定:“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持有至到期投資”項目主要反映的也是攤余成本。所謂攤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資成本調整應計利息和溢價攤銷以后的余額。在其賬務處理中,按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面值,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按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利息,借“應付利息”,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銀行存款”等,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為其初始入賬成本減去已償還本金和已計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后的金額,再調整溢折價攤銷金額確定。

二、實際利率法具體的應用及相關賬務處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銀行存款207259元購買某4年期債券,并準備持有至到期。該債券面值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還本,該債券的實際利率為4%。

【正確處理】購入債券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券面值2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7259

貸:銀行存款207259

各期的攤余成本、溢價攤銷、票面及實際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調整。

2007年12月31日賬務處理:

借:應收利息10000

貸:投資收益82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1710

以后各期賬務處理同上,到2010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利息時的賬務處理:

借:應收利息10000

貸:投資收益8078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1922

至此,“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的7259元已經全部攤銷。

借:銀行存款10000

貸:應收利息10000

2011年1月1日收回本金時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200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券面值200000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銀行存款193069元購買某4年期債券,并準備持有至到期。該債券面值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還本。該債券的實際利率為6%。

【正確處理】購入債券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債券面值2000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6931

銀行存款193069

各期的攤余成本、溢價攤銷、票面及實際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調整。

借:應收利息10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1584

貸:投資收益11584

借:銀行存款10000

貸:應收利息10000

以后各期確認投資收益及債券到期收回本金的賬務處理同上。

總之,只有加深對實際利率法理論精髓的理解,牢牢把握住其運算的內在規律,才能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

參考文獻:

[1]曾艷芳.談長期債券投資溢、折價攤銷的實際利率[J].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3).

[2]王金鳳,徐廣成,吳光華.巧用Excel實現融資租賃業務處理———出租人會計處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6,(07).

篇7

作為一代宗師,他的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大批頂級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產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1.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被譽為”美國股神“,“價值投資”理念最偉大的踐行者。他是格雷厄姆的學生,他認為自己的投資理論中,有85%來自于格雷厄姆。他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他說:“57 年來,我一直遵循著兩位恩師闡述的投資路線圖。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再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方法。”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積增長361156%,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積增長幅為6479%。

2.約翰?內夫(John Neff)

約翰?內夫是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他是格雷厄姆學生的學生,非常重視“價值投資”。

他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余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記錄。在承擔遠小于市場平均風險的情況下, 溫莎基金在超過30年的時間里平均每年領先市場超過3%,能夠長期取得這樣成績的只有巴菲特等少數幾人。

他是對格雷厄姆的“投資者應該在牛市開始時就拋出股票”這一觀點實踐得最好的投資大師。他認為賣出股票不能等到股價漲到頂點,要給其他投資者留有賺錢的余地。

3.約翰?博格(John Bogle)

約翰?博格是基金業先驅,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第一只指數型共同基金建立者。他被譽為為“指數基金教父”。他被《財富》雜志評選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被《時代周刊》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右影響力和感召力的100人“之一。

截至2010年6月,先鋒集團旗下共有160只基金,規模最大的4只基金都是指數基金;先鋒集團管理的凈資產規模達1.4萬億美元,居美國各基金管理公司之首。

格雷厄姆曾提出:“金融分析師只要恪守相對不神復雜的良好投資規則即可,并不需要成為挑選股票或預示市場走勢的行家。”約翰?博格非常贊同格雷厄姆的觀點,他本人也是遵循平衡、多樣化和著眼長遠的簡單原則。

4.歐文?卡恩(Irving Kahn)

歐文?卡恩是華爾街最長壽的投資人,他在107歲的高齡依然擔任卡恩兄弟集團主席,投資者如果在1978年向卡恩兄弟投資100萬美元的話,如今這筆資金已經上漲至4000萬美元。

他與沃倫?巴菲特一樣,是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的碩果僅存的幾位投資大師之一。他曾經擔任格雷厄姆的助手長達27年之久。

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凈流動資產價值”概念的嚴格實踐者。他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格雷厄姆。他認為自己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抵御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

5.馬里奧?嘉貝利(Mario Gabelli)

馬里奧?嘉貝利被華爾街稱為基金業“超人馬里奧”。他是嘉貝利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在1997年被晨星公司評選為“最佳基金管理人”。

他是一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從1977年創立嘉貝利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就執著于價值投資理念,公司的王牌基金嘉貝利資本基金在成立后的20多年時間里保持了優異而穩定的業績,平均年利潤率超過20%。

他一貫秉承價值投資理念,他認為價值投資的精髓,并不在于發現價值,而在于發現價值的變化,這對于劇烈變動的新興市場更有借鑒意義。

6.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沃爾特?施洛斯是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伙公司的創立者,該公司在經歷了18次經濟衰退后,仍為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復合回報率。

沃爾特師從格雷厄姆,是比巴菲特更堅定的“格雷厄姆”追隨者。他被巴菲特稱為“超級投資人”。他長期堅守簡單的價值投資原則,在九十歲高齡時仍保持著高度機敏的投資嗅覺。

沃爾特說;“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于,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

7.邁克爾?普萊斯(Michael Price)

邁克爾?普萊斯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他于2006年入選《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他1976年開始成為共同股份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當時基金管理資產只有500萬美元,截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支基金資產達130億美元,20年間成長了2600倍。 2001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基金。現在他管理著16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錢。

他是典型的價值投資者,他認為只要做對三件事,價值投資即可成功:股價低于資產價值 ;公司經營階層持股越高越好 ;干凈的資產負債表,負債愈少愈好。

8.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

塞斯?卡拉曼是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邊際》已成為重要的投資經典著作。他還是《證券分析》第6版的首席編輯。

他仿效沃倫?巴菲特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專注于購買低估的股票和破產或者出現財務危機企業的證券,并且通常不會使用杠桿和做空。 他相信,格雷厄姆和多德學說的基本原理在如今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仍然能起到指路明燈的作用。

他的基金從建立起到2009年12月的27年間年均收益率為19%,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僅為10.7%。1998―2008年,這只基金的年均收益率為15.9%,而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為1.4%。

9.約翰?鄧普頓 (John Templeton)

約翰?鄧普頓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 “全球投資之父”,2006年,他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他的投資特點,是在全球范圍內梳理、尋求已經觸底但又具有優秀遠景的國家以及行業,投資標的都是被大眾忽略的企業。他經常把低進高出發揮到極致,在“最大悲觀點”時進行投資。

篇8

首先,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有效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相對原制度而言,《企業會計準則》中引入了新的計價模式核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能更好地反映資產、負債的現時價值;《企業會計準則》壓縮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抑制了關聯方操縱,限制了企業調節各期利潤的操縱空間,能有效遏制盈余管理行為;《企業會計準則》簡化了會計科目,取消了部分過渡性科目,如將銷售環節以外的應收款項全部歸入“其他應收款”,能提高會計信息清晰度,使報表使用者能夠更清楚地看到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的輪廓與線條,清醒地評價過去,準確地預測未來。

其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的實行,會計人員必須改變原來會計制度下較少運用職業判斷的思維方式。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會計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日益增多,而我國會計標準日趨簡略,會計職業判斷空間不斷增大,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能力才能如實地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的價值和當期損益等財務狀況,才能正確積極地運用職業判斷。

二、關于股權投資核算的相關問題及思考

(一)部分股權投資重分類為金融資產帶來的核算變化

《企業會計準則》不再按持有期間劃分投資,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與“長期債權投資”科目。除單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外,《企業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中定義了四類金融資產,分別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賬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投資重分類的難點在于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資產的劃分,對這三類金融資產的歸類將導致后續計量的截然不同。例如,某企業支付100萬元購買隨時可進行交易的尚未到期的3年期國債,該國債購買后可以進行以下三種歸類:(1)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則要按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將其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項目。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2)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要按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將其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3)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則在資產負債表日要計算本會計期間因持有該項投資而實現的利息收入。我公司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把經股權分置改革的原法人股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公允價值的變動應計入當期損益,同時在處置該金融資產時,應將計入當期損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轉回。例如某公司持有的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為100萬元,年終時該項資產公允價值增漲20萬元,此時會計分錄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假定該公司處置該項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凈現金流量為130萬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3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投資收益 30

以上是制度規定,如此轉回處置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好理解。若為上期或更前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已結轉到當期利潤分配科目。本人認為轉回時應沖減(增加)留存收益更符合會計期間匹配的會計原則,否則在公允價值出現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情況下會出現很難讓報表使用者理解的情況。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不是計入當期損益,而應計入所有者權益,同時在處置時將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轉回。與前幾項金融資產不同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置時公允價值的變動是從所有者權益科目轉回的,對當期損益不構成影響。即,在經營利潤一定的情況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增加將導致資產和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增加,從而導致凈資產收益率降低,反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減少將導致資產和凈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從而導致凈資產收益率增加。同時,不論持有期間其公允價值如何變化,處置產生的凈現金流量與原始投資金額的差額全額反映在處置當期損益中,即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額等于持有期間的累計收益。

目前,證券交易市場價格是公認的最為公允的價值,但在資本市場尚欠成熟的情況下其公允性仍然值得質疑,如2007年大家公認的股市泡沫就是很好的佐證。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追溯調整時歷年的公允價值取值問題值得商榷。在全流通時代到來之前,原法人股是沒有活躍交易市場的,在股權分置改革中,原法人股東向當期流通股東支付了或多或少的兌價。顯然在此之前,法人股公允價值低于同期同權流通股的市場價格。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的追溯調整期間大都是股權分置改革前期或法人股限售期間,其公允價值的取值依據就值得研究。若高估或低估,以后計入當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就不僅限于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關于投資等資產減值的規定讓執行者難以把握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七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九條規定存貨的減值可以轉回,兩項準則不一致。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資產的賬面價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即“去向唯一”。《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盡管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但公允價值變動的去向為資本公積,而未進入損益,故仍需計提減值準備。

《企業會計準則指南》指出,確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科目。同時,按應從所有者權益中轉出的累計損失,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解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已同公允價值變動掛鉤,因此減值損失的計量過程應當是將公允價值變動由資本公積科目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這兩者又不太統一。

《企業會計準則指南》還指出,在隨后的會計期間,已確認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債務工具公允價值上升的,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已確認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權益工具公允價值上升的,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與《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又不一致。

(三)關于所得稅的規定與稅收法規存在分歧,執行難度太大

長期股權投資的時間跨度較長,涉及的一些納稅調整事項不能用簡單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進行概括,所得稅納稅調整十分復雜。自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以來,稅收法規沒有跟上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已繳納了所得稅,按稅法規定投資企業不能調增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因此在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投資企業按表決權資本計算應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份額沒有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顯然違背了稅法公平、合理、不重復納稅的原則。 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和分配利潤本是相互聯系的事項,《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企業按凈利潤確認收益,而稅法規定分回的利潤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利潤進行納稅處理,使得投資企業只能將這兩事項分開進行納稅處理。

自財政部1994年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來,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并存。絕大多數公司采用了簡單的應付稅款法,因此許多會計人員對納稅影響會計法的處理相當生疏。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只允許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執行難度很大,尤其是規模小的集團三級控股子公司幾乎不可能實行。

(四)關于股權投資和合并報表的規定讓人費解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了對子公司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但要為編制合并報表調整為權益法另設完整的賬簿記錄。這就造成了一項投資母公司個別報表上的確認與合并報表上的確認方法不同。還有,《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第二十四規定:“合并現金流量表應當以母子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為基礎,在抵消母子公司之間和子公司相互之間發生的內

部交易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后,由母公司合并編制”。這種編制方法在我國屬首次提出,會計人員確實不知道具體該如何操作,如何設計合并現金流量表的工作底稿。

三、更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對策與建議

(一)從人著手,加強培訓,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

《企業會計準則》需要會計人員在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和長期費用攤銷、收入確認、借款費用資本化、追溯調整法和未來適用法的運用等方面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學習的能力,不斷訓練,長期積累并不斷提高這種職業判斷能力。

企業應加強會計人員《企業會計準則》的培訓,使會計人員對《企業會計準則》的精髓以及在實務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還應該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后續教育,使會計人員徹底拋棄以過去為重心的理論體系和觀念,建立面向未來的會計觀念和理論體系,以適應《企業會計準則》的需要。

(二)加強內部監管,更新企業系統,保證良好的執行環境

在提高會計隊伍素質的同時,還應加強企業管理,樹立風險觀和戰略觀,讓企業所有員工共同參與企業的全面控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數字網絡技術和辦公現代化技術等作為完成基本工作的手段,更新企業的系統,保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情況下能夠以有效率的、兼顧成本與效益、及時的和適合持續操作的方式生成數據信息。

(三)加強公司治理,推動《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

加強公司文化治理、行為治理和財務治理,并且促進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進程。只有在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下才可能充分發揮公司治理的作用,從而推動《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33號《企業會計準則 (2006年)》

[2]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人民出版社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財會[2006]18號,《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4] 姜美華: 實施《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暫行規定(試行)》的建議,《財會月刊》,2006/21。

[5] 范翠玲:“不同情況下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會計處理”,《財會研究》,2006年第6期。

篇9

“時間”就是金錢

現如今,懷表也好,腕表也罷,它們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計時,而成了彰顯個人風格、生活品質、品味喜好的“道具”,所以,手表的收藏價值與投資價值也日益突顯。

國外數據表示:這兩年人們的熱情以及居高不下的價格已經使手表成為了與紅酒、古董車和藝術品并列的可投資產之一。可見,女孩對手表的愛,除了它本身的魅力,也驗證了一句常用的諺語――時間就是金錢。

歲月就像“百達翡麗”

20世紀70年代,石英表的誕生與普及一度使機械表行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但隨著80年代越來越多的人將機械表作為身份和生活品質的象征,鐘表行業迎來了新生。近年來,投資者的追捧促使鐘表制造商們不斷推陳出新,制造出功能齊全又兼具藝術美感的機械表。

20世紀80年代,鐘表收藏剛剛興起的時候,許多鐘表每年的升值幅度都達到了50%。隨后,鐘表的價格漲勢趨于平緩,但基本上一直保持向上的趨勢。

以百達翡麗為例,在20世紀90年代的價格漲幅達到了200%~300%。一塊產于1939年的萬年歷加三問白金腕表,1981年的售價為152000美元,2003年拍賣成交價為1715000美元,13年間超過11倍的投資回報絕對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有金融分析家經過計算得出,投資手表的年回報率可達兩位數,當然這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只有經典才能永恒

許多人以為價格越貴的鐘表就越高級,這是一個誤區。價格僅僅是鐘表價值的體現,而不是“高級”的體現。要界定一個品牌鐘表是否高級,主要看它是否擁有品牌歷史、品牌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以及對鐘表藝術性的探索,當然還包括它對鐘表業歷史所做出的貢獻。

手表收藏要素

手表的收藏價值,一般以五個方面來評估:款式、外形、牌子、年代及機芯的完好狀況。手表的升值潛力有大有小,有的款式潛力還很大。面對琳瑯滿目的手表,你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財力,收藏某一類型或專題的手表。

1.專收名表中的經典名作,這是一般人所難以企及的大手筆。因為身為“名表”本身售價極高,若是經典名作其價格更是高得驚人。

2.專收同一類型的表。有如集郵中的專題集郵,如專用運動表、萬歷年表、軍用表、水手表、珠寶表等。

3.專收同一材質表。有人喜愛18K金的雍容,有人喜愛白金的高貴,有人喜愛不銹鋼的沉穩,還有人喜愛塑料的輕靈。

4.專收特殊材質的表。隨著科技的發展,表已不再拘泥原有的制作材料,現在已有木質表、紙質表、玻璃表、花崗石表等。

5.專收有特殊功能的表。許多表已突破了單純的計時功能,因此,收集有其它功能的表如電視表、傳呼表、對講表、血壓表、測病表等,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6.專收同一品牌的表。這種收集有利于對該品牌的研究,收集好了,就是一部該品牌的生產發展史。

7.專收各種紀念表。紀念表通常具有歷史意義,且代表了各廠商的傳統精髓,如日本西鐵城公司為紀念生產標準型手表20周年而特制的超薄型手表。為重大事件生產的紀念表多數有編號,一些特殊編號常被收藏者追逐,如1226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表。

8.專收造型獨特的表。各名表廠家都有一套專門設計藝術表的創作班子,這些表或造型獨特、或圖飾別致。收藏這種表,可以純粹藝術的眼光鑒賞設計師的創意和制表大師的工藝。

可選的第一款表:

推薦一

卡西歐技術實力雄厚,設計時尚,手表質量一流,更是推出了10年電池系列的高科技腕表,價格還蠻合理。

浪琴,在1869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中首次為世人所認識,做工考究,質量一流,設計風格適合我們東方人佩戴。

天梭的運動款觸摸屏手表令人垂涎!

推薦三:

西鐵城(日本)。

西鐵城的光動能手表覆蓋正裝表和運動款手表都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二

機械自動表,人工動能表的代表品牌:精工(日本)。

推薦理由:

自動追時!依靠利用表殼里自動盤的旋轉來驅動電能,并利用IC控制儲存能量。與自動機械表相類似之處是,也需要利用平常手腕的運動來保持能量的產生。除此之外,當久未佩戴使用的時候,為省能量,手表本身會自動停止指針運動,同時并記憶時間的運行。當再次佩戴當手腕運動而產生能量的同時,所有指針將會立即旋轉至佩戴時當下的時間,并繼續運行。

小貼士:

世界名牌手表系列排名

百達斐麗(Patek Philippe - PP)

江詩丹頓(Vaucheron Constaint - VC)

愛彼(Audermars Piguet - AP)

積家(Jaeger Le-Coultre - JLC)

寶璣 (Breguet - BG)

寶珀(Blancpain)

萬國(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 - IWC)

勞力士(Rolex)

篇10

仔細分析下來,這一輪的太陽能租賃模式并非看起來那般單純,它或許已經構建成為光伏產業的一套新興的價值鏈體系。在此次的租賃業務中,最大的創新不在于政策或者技術,而是金融。

習慣了杠桿化的美國投資機構,是無法容忍沒有杠桿的商業模式,而這一次金融杠桿的支點卻來源于政府的補貼。

對比中日美三國看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補貼

在中國,雖然政府沒有對光伏生產企業給予直接補貼,但是“兩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和“出口退稅”成為了兩項最主要的間接補貼。此外,還有各地方政府給予光伏企業的新能源優惠政策、稅費返還等。目前,光伏電站項目的增值稅為8.5%,僅為普通增值稅稅率的一半,且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細則也即將出臺……總之,從我國目前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以上政策最終使光伏生產企業得到了實質上的優惠補貼。

在日本,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于2012年7月開始實施,使用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的電力,日本政府規定10家大型電力公司有義務在未來20年內全量購買利用,10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的收購單價為42日元/千瓦·時。

在美國,為了促進設備投資,聯邦政府制定了投資稅減免制度(ITC,減免額為系統安裝成本的30%)及加速折舊優惠(適用5年折舊期,而非15—20年)等稅收優惠政策,雖然美國財政部現金補貼計劃(1603計劃)已在2011年末到期,但稅收抵免政策和加州太陽能計劃(CSI,美國最大的電力用戶分攤補貼法案)都將延續至2016年到期,此舉有效保障了補貼政策的延續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側重于向生產制造環節進行重點補貼,這種方式最為直接也最有效率,可以快速形成生產制造集群;日本的再生能源固定價格20年全量收購制度,是以建立電價保障機制的模式催生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群體的擴大;而美國的模式則是對安裝商實施聯邦稅收抵免而非直接給予制造商,這一政策則強化了中間商的角色地位,相對于中日兩國一頭一尾的補貼,更具產業和市場的橋接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對這一政策的運用對光伏產業價值鏈進行重構,可形成一項新的金融產品—稅惠權益融資基金。

租賃融資機制:美國太陽能產業價值鏈核心

在太陽能租賃業務中,太陽能發電系統租賃公司只有依靠真實的安裝需求才能獲得政府補貼,而真實需求的表現則體現在兩個方面:真實的交易和真實的合約。

通過真實的交易,太陽能發電系統租賃公司通過融資手段獲得資金以購買太陽能發電系統,隨后進行安裝、維護,太陽能發電系統租賃公司在收取租金的同時也獲得了賦稅減免。但存在的問題是,這種簡單生產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因為它無法對整個光伏產業形成快速助推作用。

但通過真實的合約,太陽能發電系統租賃公司將這些屋頂太陽能發電服務租約打包成有價證券,最終形成了“稅惠權益融資基金“,不僅可以出售給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可以直接出售給個人,這其中也包括租用發電系統的那些用戶們。近日,Solar Mosaic的三個新太陽能項目獲得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準,項目審核時間之快超出了業界之前的預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該公司從事的項目非常新奇”。這種“次級太陽能貸款”充分發揮了杠桿效應,解決了租賃公司的采購資金來源問題,將極大助推光伏產業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這將形成光伏產業價值鏈的核心。

太陽能租賃企業的這種租賃融資機制使用了美國國家稅務局和財政部的相關規則,目的是盡可能地讓每次安裝都成為有價值的稅收資產。但事實上,在實際操作中,要將合約打包成為有價證券,又必須將租賃的結構設計成真正的以物為標的的財產租賃,而不能設計成為以稅為導向的資本租賃(即融資租賃),避免與美國公平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和通用會計準則(GAAP)規則中表外融資的會計核算方法相沖突。

因此,太陽能租賃的結構必須設計成為“運營租賃”,此結構具有避免觸發“融資租賃”的特性。通過加州一個大型租賃企業所申請專利中描述的金融結構,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設計必須滿足如下要求:

1.遵照合同的租賃付款不得超過設備公平市場價值的90%。如果按照3.5萬美元的系統,即總的租賃付款不得超過3.15萬美元。

2.租賃期限必須短于光伏系統使用壽命的75%。用于租賃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壽命一般預期為15-20年,即一般約在15年左右。

3.租賃期結束后,承租人不能獲得所有權。即使在租賃失效后,租賃企業仍可保留系統的稅收折舊和系統的剩余價值。

4.如果承租人需要取得系統的完整所有權,則購買價格必須約等于市場公平價值。

對于潛在投資者,次級太陽能投資項目可配置成長期投資,盡管風險較低,回報率卻相當穩定。并且,隨著光伏技術日趨商業化,太陽能的成本、持續時間和回報率也將變得相當透明。

雖然將太陽能租賃企業合約打包形成有價證券這種融資機制目前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但這一設計的精妙之處在于將生產商、終端用戶、安裝運維商和金融機構有機串接到一起,可謂在“光天化日”之下便可以完成光伏產業價值鏈的系統化構建。

后續的思考:現代制造業是否在“制造”

筆者認為,現代制造不僅僅是生產,更在于“組裝”,而“組裝”的精髓在于匹配性的組合可具操作性的“概念”以形成完整的價值鏈體系—這正是美國人在光伏產業中所做的事情。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美國對中國太陽能板征“雙反稅”是真的想摧毀中國光伏的制造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美國必須要掌握定價權,必須要宣誓它作為定價權人的存在,為了維護尚有薄弱之處的光伏產業價值鏈,美國必須加強光伏發電系統的價格可控性,它急需這樣的定價權,否則上述在美國本土的整個光伏產業價值鏈將可能會發生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問題絕對不會導致系統的崩潰,因為中國不會允許自己的光伏產業倒掉—可以說,美國這條產業價值鏈已經將中國光伏企業緊緊地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