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本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3:19: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貨幣本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貨幣本質分析論文
1.貨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日常生活中,任何經濟主體都不可能同時擁有滿足他自己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資源。為了生存和發展,各主體不得不用自己相對富余的資源,換回自己缺少而又必需的資源,即交換是主體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客觀需要。然而交換的對象卻是千差萬別的,所以,為了順利實現交換,客觀上就要求存在一種能夠將世間萬物按一定的標準(買方所需要或關注的因素:體積、重量、某種有效化學成分等)折合成同一種社會經濟學量的量存在,使萬物之間具有可比性。這個社會經濟學量就是價值。貨幣就是用來量化、反映和記錄這種價值的,如按美元計價、按黃金計價、按人民幣計價等,具體即表現為價格。所以說,價值、價格、貨幣都是客觀存在的,就象重量和千克、長度和米、電流和安培、電壓和伏特等自然科學界的物理量一樣,價值、價格和貨幣是社會經濟學界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2.貨幣的本質是債權
人類社會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交換,如1只羊換2把斧頭等,但這種交換方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即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同時需要對方的物品時,交換才能實現。物物交換方式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交換難以實現,交易者急需的物品難以及時換回,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此后逐漸產生了以羊、金、銀、銅、紙幣等充當交換的媒介,使世間的商品交易變得輕松、便捷。但不論用何種物品充當交換的媒介,交換時,賣方賣出商品的根本目的都不是為了直接消費交換媒介,而是想通過交換媒介的周轉流通作用,最終換回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另一方面,賣方賣出商品時,必然會要求買方留下相應的憑據,以劃清相互間的風險、收益,確認相互間因物品轉移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從原先的意識上有,到憑據化、書面化),以免以后發生不必要的糾紛。這個憑據便是交換的媒介。可見,交換媒介的本質屬于債權。此后,當賣方再將這個憑據轉讓給他人,用以換取他人物品時,這個憑據便成了通常意義上講的貨幣。所以說,貨幣不是一般的普通商品,它是買方開給賣方的表明商品所有權轉移,確定和確認雙方存在一定量債權債務關系的憑證,即貨幣的本質是債權,而充當貨幣的物品則屬于可用于流通的債權憑證。
3.防偽性是選擇和推動充當貨幣物品不斷演變的根本原因
防偽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①技術上,難以復制;②經濟上,取得(制造或復制)的成本不低于它所代表的債權價值,或者是制造者將會面臨嚴重的懲罰。
貨幣本質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貨幣的起源、演變及交換者的角度,分析、論證了貨幣的本質是債權,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是債權憑證。
關鍵詞:貨幣本質債權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currencyorigin,theevolutionandinterchangersangle,theanalysis,hasproventhecurrencyessenceiscreditorsrights,actsasexchangemediumthecurrencyisthecreditorsrightscertificate.
Keywords:CurrencyEssenceCreditorsrights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關于它的本質問題,理論界存在不同的觀點,如“金屬貨幣論”、“貨幣名目論”和“一般等價物”理論。但從貨幣的起源、演變及交換者的角度來看,貨幣的本質應該是債權,而充當貨幣的物品則屬于可用于流通的債權憑證。
1.貨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現在狹義電子貨幣本質準貨幣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文獻回顧;電子貨幣層次的構想;電子貨幣本質的界定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絡上執行致富的“儲值”和預支付機制、廣義電子貨幣、狹義電子貨幣、國際清算銀行對電子貨幣的定義、電子貨幣定義為具備價值儲藏職能的電子貨幣、流動電子貨幣、政治經濟學對于貨幣的界定、從電子貨幣層次看電子貨幣的本質、廣義電子貨幣、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銀行有關的借記卡是否屬于電子貨幣的存儲工具、飯卡中儲存的價值載體,都是狹義的電子貨幣、電子貨幣若要實現對傳統貨幣的完全替代,必須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而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等,具體請詳見。
內容摘要:電子貨幣在我國尚處于萌芽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電子貨幣的日益成熟必將對個人以及社會造成深遠影響。本文通過對電子貨幣的層次構想,界定現在的電子貨幣只能算狹義電子貨幣,認為其本質只能是準貨幣,不可能替代傳統貨幣。
關鍵詞:貨幣層次電子貨幣本質
1文獻回顧
關于電子貨幣的定義,巴塞爾委員會(Basle,1998)提出:電子貨幣是指在零售支付機制中,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絡上執行致富的“儲值”和預支付機制。歐洲中央銀行在《電子貨幣》的報告(1998)中認為電子貨幣是“以電子方式存儲在技術設備中的貨幣價值,是一種預付價值的無記名支付工具,被廣泛用于向除電子貨幣發行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支付,但在交易中并不一定涉及銀行賬戶”。
2電子貨幣層次的構想
外匯儲備的貨幣本質研究
1蘇聯解體和日本經濟衰退的前車之鑒
在冷戰當中,蘇聯與美國大搞軍備競賽,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軍事當中,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軍工行業占到國內GDP的80%。蘇聯每年通過對外出口石油等資源獲取美元外匯,然后用這部分外匯去交換國民生存所需的農產品還有一些自己無法生產的零件。但當油價下跌時蘇聯出口同樣多的石油資源卻只能獲得少于之前的外匯收入,蘇聯在國際上的購買力下降。同時美元貶值,這更加削弱了蘇聯外匯收入的購買力。蘇聯此時能交換到所需商品數量大幅減少,國民基本生活需求因而得不到保障,大量軍工產品由于缺少關鍵零件而成為廢鐵,一系列的經濟問題最終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再看日本的經濟衰退。戰后的日本經濟飛速發展,逐漸擁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商品,并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而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加。美國迫使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解決其巨額的貿易逆差。隨著美元的貶值,日本的出口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同時日元在協議簽訂以后的10年間,日元平均每年升值5%以上,導致許多國際資本流入到日本股市和樓市,給日本經濟構筑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但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經濟泡沫破滅,日本陷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停滯。蘇聯和日本的經濟問題,都是在經過商品交換后,其所擁有的商品數量和種類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不相匹配。蘇聯大量投資軍工行業,使得其他行業產品的生產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從外買進。而軍工產品主要用于國防事業,無法和其他商品進行交換。能用來交換其他商品的石油資源卻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幣值、供給量、需求量等,這樣它能換取的其他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日本的經濟模式依賴于商品的出口,通過這種方式消費由于國內低內需所剩余的產品。一旦這些剩余產品無法交換出去,而國內需求又不高,日本就陷入了通貨緊縮。中國目前GDP號稱世界第二。其GDP的70%以上來自于對鋼筋水泥的投資,這些和蘇聯的軍工產品一樣不能用來交換其他中國沒有或數量不足的商品,但不同的是,軍工產品用在了國防事業上,而鋼筋水泥的投資卻能帶動整個中國內部已有商品的交換。中國靠著制造業所創造的外匯收入取代了當年的日本,成為外匯儲備第一的國家。而中國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用一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去交換,而中國則是依靠沒有技術優勢的加工產品去交換。人們無法拒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卻可以選擇不同的加工產品。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主要來自于貿易順差,是中國的加工產品依靠低成本優勢大量外銷的結果。而這些低成本的加工產品卻消耗掉大量中國寶貴的土地、能源等資源,壓榨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最終的結果是一堆紙把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一旦某天中國的加工產品不再具有價格優勢,而又不能像日本商品那樣具有技術優勢,同時國內的商品還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經濟也將進入“失落年代”。由于中國人口基數龐大,經濟問題誘發的社會問題將是更加劇烈的,那時我們面對的不僅是衰退還有動蕩。
2外匯儲備對中國的影響
2.1石油
2001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2121.65億美元,當年的原油價格按每桶25美元計算。201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34426.49億美元,石油價格按每桶95美元計算。如果用能買到的石油的量來衡量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雖然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了15倍,但能買到石油只增長了3倍。中國的外匯儲備劇烈攀升,然而其能換到的其他商品的數量卻無法和外匯增加量相匹配,也就是說中國相當大的一部分財富被吞噬了。這就好比過去國際上欠了中國1單位的石油,中國收到了美元欠條。而現在中國拿著這張欠條去兌換石油時,只能換到0.3單位的石油,一堆美元廢紙就這樣換走了我們大量廉價的制造業產品。
2.2糧食
小議貨幣的本質及發展的階段
貨幣"商品論"曾剝下了貨幣神秘的外衣,但在不兌換紙幣和其它現代貨幣形式出現之后,人們又在貨幣的"迷宮"中徘徊。如果象貨幣"商品論"那樣,將貨幣的本質最終歸結為"商品",我們發現那些不是商品的東西可以完全獨立執行貨幣的職能;如果象貨幣"工具論"那樣,把貨幣的本質歸結為一種流通工具,顯然又沒有揭示出決定貨幣成為價值流通工具的本質屬性,它不過是對貨幣功能的描述而已。據對諸種貨幣現象的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就本質而言,貨幣從來都不是商品,它只不過是在一定歷史階段采取了商品的形式;貨幣發展過程中,按幣值的形成機制劃分,可將其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是商品貨幣階段;第二是貨幣不附依于商品而獨立存在的階段。在第一階段,貨幣基本上采取商品貨幣的形式存在;第二階段貨幣以獨立的形式存在。不兌換紙幣的產生標志著貨幣從第一階段發展到第二階段。為敘述方便,下文用紙幣代表不兌換紙幣和存款貨幣。
一、紙幣可以完全獨立執行貨幣職能,說明貨幣的本質不是商品
同一事物的本質,在該事物的存在期間是不改變的,改變的只能是它的表現形式或存在形式;當一種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便說明該事物已轉變為另外一種事物。這一原理在我們認識貨幣本質的過程中告訴我們,若能證明紙幣或任何一種貨幣形式在本質上不是商品,便是證明貨幣的本質不是商品。因貨幣的本質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是一樣的。
要證明紙幣是能夠獨立執行貨幣職能的貨幣,而不僅僅是一種價值符號,這就需要它自身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這兩個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具有流通手段職能,這已被人們普遍認識。因此,剩下的問題只是看紙自身有沒有價值尺度、能否獨立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我們認為: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客觀存在的,并由其自身運動規律直接決定,不需要也不可能由外部規定;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可知的,完全可獨立將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其中紙幣的價格尺度的內在性是決定紙幣自身具有價值尺度職能的最主要因素。
(一)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客觀存在的
紙幣價值尺度的客觀性,就是紙幣代表商品價值的客觀性。紙幣與商品的交換,是遵循紙幣代表的價值量與商品的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的。
貨幣和金融的本質與金融學
摘要: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當中人和人之間的交易契約一般都是通過貨幣交易和金融來展現的。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下流通一般都是靠貨幣和金融來實現了,如果是要對其進行很好的了解和運用,那么就必須要理解其本質,所以就貨幣和金融之間的本質進行相關的探討和分析,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來可以很好的看出這一研究的重要性。且金融的思維方式必須要著眼于未來,將金融當中的各種問題都考慮全面,從而才可以有效的去實現金融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貨幣;金融;本質;金融思維方式
0引言
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下,一個企業想要進行有效的轉型,金融業在這期間應當進行怎樣的支持呢?如果是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不良和得不到融資等問題,那么是否應當立刻找到銀行進行解決呢?怎樣去解釋當前新興企業在股票市場當中業績不好,且又能有效的實現現市場高盈利的情況呢?根據這樣的情況在當前的金融體系當中,傳統的思想和觀念已經對這樣的現在并不能進行有效的解釋,那么這個時候就必須要從金融的本質上出發,將金融思學的思維方法作為基礎來對當前日益復雜的金融現象進行解釋和考慮。
1貨幣的本質
長久以來,人們都將貨幣看作為等價交換的物品,在一般的情況下等價物品的相關特征貨幣也是具有的,正因為如此,貨幣才可以在當前的社會當中有著較高的流通性。如果是在沒有交易成本出現的前提下,一般在市場當中就不需要貨幣。貨幣的出現是因為在以前交易資源緊缺的條件下出現的。從開始一般都是由私人發行,伴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展,貨幣已經成為了國家強制發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性對于貨幣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可見貨幣和人性的本質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何貨幣從最初私人發行轉變為國家強制發行呢?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如果是用金融的層面上來講的話那就是交易雙方都有著對利潤分配上不公且使得他們出現不信任對方,如果是想要對這樣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那么就必須要在雙方的交易過程當中構建起一個雙方都可以信任的貨幣來作為等價交換的媒介。所以,貨幣的本質也是信任和信用的體現,信用是對有著較強購買能力和購買力長時間可以保持穩定做出置信的承諾,且在實踐當中去實現這兩者。還有就是,信用也可以有效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是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關系。
狹義電子準貨幣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文獻回顧;電子貨幣層次的構想;電子貨幣本質的界定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電子貨幣是指在零售支付機制中,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絡上執行致富的“儲值”和預支付機制,廣義電子貨幣、狹義電子貨幣、流動電子貨幣、政治經濟學對于貨幣的界定、從電子貨幣層次看電子貨幣的本質、分析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與銀行有關的借記卡是否屬于電子貨幣的存儲工具、人們利用傳統貨幣購買儲值卡或對儲值卡充值,然后使用卡上存儲的電子貨幣支付服務費用等,具體請詳見。
內容摘要:電子貨幣在我國尚處于萌芽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電子貨幣的日益成熟必將對個人以及社會造成深遠影響。本文通過對電子貨幣的層次構想,界定現在的電子貨幣只能算狹義電子貨幣,認為其本質只能是準貨幣,不可能替代傳統貨幣。
關鍵詞:貨幣層次電子貨幣本質
1文獻回顧
關于電子貨幣的定義,巴塞爾委員會(Basle,1998)提出:電子貨幣是指在零售支付機制中,通過銷售終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以及在公開網絡上執行致富的“儲值”和預支付機制。歐洲中央銀行在《電子貨幣》的報告(1998)中認為電子貨幣是“以電子方式存儲在技術設備中的貨幣價值,是一種預付價值的無記名支付工具,被廣泛用于向除電子貨幣發行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支付,但在交易中并不一定涉及銀行賬戶”。
2電子貨幣層次的構想
高中政治教案:貨幣
高中政治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貨幣的職能;闡釋價格、商品流通、紙幣、通貨膨脹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世界現行貨幣的調查、了解并結合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說明應正確認識貨幣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和辨證的思維習慣。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與哲學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完成了他的重建形而上學工作。由此,他把政治經濟學當作一種價值哲學來研究,他的政治經濟學中的每一個范疇都體現著他的價值哲學思想。本文著重以其中的貨幣、價值屬性和商品拜物教三個范疇分析馬克思有關價值存在、價值主體性和價值意識的原理。
【摘要題】價值論
【英文摘要】Marxrealizedthere-constructionofthemetaphysicinhiscritiqueofthepoliticaleconomy.Therefore,hemadehisresearchesofthepoliticaleconomybelongtothephilosophyofvalue.Inhispoliticaleconomy,allofthecategoriesembodyhisideasofthephilosophyofvalue.Thispaperemphaticallyanalyzesthreecategoriesofthem:money,charactersofvalueandtheFetishismofcommoditiesforrevealingMarx''''sprinciplesofthebeingofvalue,thesubjectivityofvalueandtheconsciousnessofvalue.
【關鍵詞】馬克思/價值哲學/形而上學/政治經濟學/Marx/philosophyofvalue/metaphysic/politicaleconomy
【正文】
中圖分類號:B0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600(2003)04-0010-07
唐代貨幣思想歷史論文
大致說來,貨幣思想是指人們對貨幣的起源、本質、職能、作用及管理等問題的認識。這些問題和認識在我國封建帝制時代大都有統治階級中的人士思考并提出,屬于統治思想和統治理論。有唐一代,貨幣思想有哪些主要內容,達到了什么樣的認識水平,產生了怎樣的社會影響?以下擬對此類問題加以探討。
(一)關于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唐代對貨幣起源的認識仍然囿于《管子》的“先王制幣”說(亦稱“貨幣國定說”)。此說在《管子》一書中多處言及,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見于《國蓄》篇,曰:“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漢,珠玉起于赤野,東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絕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三幣,握之則非有補于暖也,食之則非有補于飽也,先王以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這一觀點產生以后影響至巨,幾成定論,成為貨幣起源說上的主流認識。
唐代堅持此說的以張九齡、陸贄、白居易、楊于陵等人為代表。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三月,張九齡在所擬《敕議放私鑄錢》中指出,“古者以布帛菽粟不可尺寸抄勺,乃為錢以通貿易”。[1]德宗貞元十年(794),陸贄在《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中說:“先王懼物之貴賤失平,而人之交易難準,又立貨泉之法,以節輕重之宜。”又說:“錢貨者,官之所為也。”[2]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指出,“夫天之道無常,故歲有豐必有兇;地之利有限,故物有盈必有縮。圣人知其必然,于是作錢刀布帛之貨,以時交易之,以時斂散之”。[3]穆宗長慶元年(821),戶部尚書楊于陵認為,“王者制錢,以權百貨,貿遷有無,通變不倦”。[4]
這些言論從便利商品交換的技術角度及維護政權統治的實際需要出發,來解釋貨幣的起源,認為貨幣乃是帝王賢哲人為設計制造出來的,在認識上是一種“非常膚淺的觀點”,[5]也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看法。它把貨幣的產生解釋為是政治權力和統治利益的產物,從而混淆了貨幣起源與商品交換之間的內在聯系,也進而阻止了對貨幣本質問題的正確認識。這種觀點認為貨幣實際上是人君之權柄,是統治階級治國安邦的一個工具,根本不可能看到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自發產生的,是用于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的本質所在。總而言之,貨幣起源論上的膚淺和錯誤,決定了貨幣本質論上的想當然和謬誤。這樣的認識水平,與西漢司馬遷所持“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6]的貨幣自然發生說相比,無疑在正確的認知道路上是相去甚遠的。司馬遷雖未認識到貨幣本身即是一種特殊商品,但他把貨幣的產生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聯系在一起,認為“龜貝金錢刀布之幣”是“農工商交易”發展的結果,提出了關于貨幣起源的正確的和客觀的觀點。唐代統治階級則僅僅是接受《管子》的成說,并沒有去認真地加以思考研究。
(二)關于貨幣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