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義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09:23: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意義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育意義論文

民族傳統文化在教育的意義論文

論文摘要:中國博大粉深的民族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學生進行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中則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論文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意義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它不僅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光輝燦爛,而且在當代也已經和正在受到亞洲乃至全世界日益眾多的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來看,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在21世紀的人才培養中,應當認真地加以弘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應當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環境、經濟模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等條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習慣和文化積淀。它既散見于經典文獻、制度規章等程式化的客體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主體形式之內,經過數千年的演繹與揚棄,這種文化積淀已深深地融進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之中,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制約社會歷史發展、支配人們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的強大力量,是中國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創造和發展之基點,當代大學生是21世紀中國文化的建設者和創造者,這是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傳承性,而要建設、創造和發展,首先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在價值,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

查看全文

剖析少兒舞蹈教育的意義論文

摘要:少兒舞蹈與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規律,都是以人體為工具,通過人體動作的語匯,表達一定思想感情的動態藝術。但與成人舞蹈相比,少兒舞蹈的動律更為歡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兒的“童心”與“童趣”,蘊含著孩子們對于“真善美”的感受與親和力。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兒的智力發展、道德養成、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等,具有課堂教育所無法代替的積極作用。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略談幾點體會。

一、有利于促進少兒智力的發展。

少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少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這些動作的內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

在少兒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我并不單一滿足于教會孩子一個技巧、一段組合,而是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創造性的空間。?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樂,配之以《雪花》的命題,讓孩子們自編自演,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結果,每個孩子都跳出了對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贊美,或喜愛,或突出其寒冷,或強調其蕭瑟……這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幫助孩子們完成了從平面形象到立體形象的升華轉換。它能培養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訓練其敏銳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感知、聯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二、有利于培養少兒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意志品質。

查看全文

德育教育管理意義論文

一、德育中管理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人們在道德教育中慣于強調社會道德規范的整體性灌輸,卻很少關注人,尤其是人的認知發展的階段性和管理性。這種“人本缺失”的德育觀,過于青睞德育在目標、內容、評估和對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齊劃一,卻忽略了接受主體在認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據人的認知與成長規律來對以上內容做相應調整的可能性。在這里,德育教育中的管理性讓位于“千人一面”式的強整體性,結果竟是這樣,德育視景中對管理性探究的擱淺和缺失,使德育實效性的發揮大打折扣。

在德育認知發展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勞倫斯?柯爾伯格看來,人的道德成長勢必要經歷一個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的有階段的連續過程。道德教育是要以人的道德認知發展規律為前提和基礎的,關注人的德育成長的富有“管理性”的逐次階段推進是德育教育不容忽視的心理學視角。很顯然,德育是分階段、分管理的,任何帶有整體主義傾向的千篇一律式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而管理性的要義主要是解決在教育的不同階段上,如何使德育目標、內容、評估和對象要求等方面和人的認知與成長規律相互匹配的問題。如此看來,突出和強調管理性在德育視景中的地位和意義對于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推動德育發展來說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實現管理之間對話和跨越的兩種途徑

發展是道德教育的目的。既然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社會和人的發展,那么德育視景中把對管理的關注點由靜態的探究和分析轉向動態的逐管理之間的對話和跨越,可以說是極為關鍵的一環。杜威指出:“沒有一種學科,它自身自然地或者不顧及學習者的發展階段,就具有固有的教育價值。”德育作為一門學科,要想獲得自身的教育價值,就得以人為切入點并與人的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緊密相聯。從這一點上說,德育在目標和內容等方面的管理性,無非都源于接受主體的道德認知發展的管理性。為此,在德育視景中探討實現逐管理之間對話和跨越的問題,實質上是在探討人的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性過渡何以可能的問題。在德育教育中,理性認知和實踐是道德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

實踐是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道德功能的發揮和意義的展現離不開道德實踐層上“怎樣做”的問題。道德的發展有賴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它不是個體自然本能的展開,也不是單純環境強化的產物,而是個體與社會道德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在此問題上,馬克思強調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不懂得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實踐意義,也就不可能確實把握人的道德發展的源泉和機制。杜威的名言“教育即生活”更充分地回答了個體社會道德體驗對道德發展的意義。柯爾伯格認為道德的發展乃源于社會沖突情景中的社會性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哈貝馬斯還提出“商談(話語)倫理”主張通過交往行為過程中的對話和相互理解來達到實現道德發展的目的。所有這些,盡管名目繁多、形色各異,但都充分肯定了道德實踐對道德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說,社會實踐構成了道德發展的“助推器”,沒有實踐活動的介入與推動,道德的階段性發展也就不會實現,從而本文所提到的管理之間的對話與跨越也就無從談起。

查看全文

教育的生命意義淺析論文

教育是人類進化的重要途徑,教育催化著人的生命的發展。教育的功能在于: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生命智慧,激發人的生命活力,開發人的生命潛能,創造人的生命質量。真正的教育,就是把教育過程變為具有價值意義的生命享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去探求教育的生命意義,去實現教育的生命意義,努力凸顯教育的本質,讓教育為人類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教育是人的生命質量不斷提升的全過程

教育應是人的生命質量不斷提升的全過程。教育要關注人的生命,把人受教育的好壞與生命質量緊密聯系起來,使教育飽含生命理念,滲透生命意義。這更能抓住教育的本質。教育要通過“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育人過程,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呵護生命的尊嚴、提升生命的品質、展開生命的智慧、實現生命的價值,從而達到擁有并享受美好人生,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的目的。

我們要堅持“生命質量”這一基本教育理念,要賦予教育以生命意義。我們要認識到,人的生命質量不是用成績、財富、地位及勞動分工來衡量的。人生活的幸福指數和為人類所作的貢獻率,應成為評價人生命質量的重要指標。我們要以關注生命這個根本點來認識教育、實施教育、提升教育,充分體現教育的生命意義。這樣,教育就不會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就不會單一重“智”而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就不會用僵化的模式來評價所有的學生而阻礙人的個性發展。

第一,教育要強化生命觀念。要樹立生命至上的教育觀,樹立生命獨特性與超越性的教育觀,樹立生命美好的教育觀。教育一定要遵循以人為本、以生命為本的思想,樹立起科學的生命觀念,用對每一個鮮活生命負責的態度來實施教育,而不能急功近利,用阻礙多數學生發展的方式,換來所謂“升學率”的“虛榮”。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生命的良好發展。

第二,教育要對學生再認識。教師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教育要對學生生命狀態進行了解和把握。教師的重要任務是要激活學生生命天性與個性,要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會成功,哪怕他們成功的時間、途徑、方式會有不同。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起生命發展的平臺。

查看全文

中小學教育研究意義論文

摘要: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到底有什么意義,卻還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有不少人認為:教育科研工作自有專家學者去研究,我們教師不就是按照書本教書嗎,還搞什么教育科研?其實這就是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目的意義不理解的一種表現。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越來越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現實。怎樣做到教育“與時俱進”,使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轉變我們的教育理念,提高我們的教育科研水平。廣大的中小學教師,雖然教育科研的理論水平沒有專家學者的高,但卻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是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還是普通中小學教師的研究結果,它都必須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作為中小學教師,不管你對教育科研有沒有興趣,你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了問題怎么辦?難道你不去解決嗎?而這個解決的過程不正是你的教育科研的過程嗎?就這一點說,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教育科研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科研

一、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們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意義,其實也就給我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學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因此,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應注重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小的課題研究為主,做到一個課題能解決一個教學實際問題即可,切忌貪多求大。這是因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查看全文

數學教育意義分析論文

一、優化智能結構智能結構是數學教育所培養和形成人的素質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通過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與概率、方程與關系,運籌與優化各個領域的學習,了解現實世界,認識到數學是從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又廣泛地應用于實踐。學生通過對數學活動的參與,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觀察實驗、嘗試猜想、合情推理、嚴格論證等,建立和增強數學意識如化歸意識、抽象意識、推理意識、符號意識、量化意識等。這些方法和意識將使人長期受益。思維品質是智能素質的核心內容。按奧加涅相在《中小學數學教學法》中所說,數學思維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具體思維(指與事物的具體模型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種思維)、抽象思維(指擺脫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一般性質的研究的思維)、直覺思維(指越過中間階段,從整體上考慮問題、迅速接觸到問題答案的一種思維)、函數思維(指從數學對象、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認識事物的一種思維)四類。這些成分比較全面地體現了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及辯證思維的主要特性。經常性的數學思維訓練可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維品質表現為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批判性、廣闊性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表現為轉向及時,不過多地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善于從舊的模式或傳統的思維軌道上擺脫出來。數學中提倡“一題多解”,這是培養思維靈活性的一條有效途徑。思維的嚴謹性表現為考慮問題嚴密有據。數學中,問題的解決允許運用直觀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觀的認識水平上;運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邏輯論證;運用定理時強調定理成立的條件;以及正確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問題等等。這些都體現出思維的嚴謹性。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對已有的數學表述或論證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從。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東西,也要謀求改進使其更臻完美。數學中常用到的構造反例駁倒假命題,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具體表現之一。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對一個事實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形式表達,對一個問題能給出各種不同的解法。思維的創造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創新程度,表現為分析、解決問題時的方式、方法和結果的新穎、獨特。善于發現、解決并延伸問題,是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體現。這些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必將逐步提升為一種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適應環境,贏得學習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它在人的素質形成中起著調節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應該包括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能經受挫折,具有耐心與恒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往往源于好奇。從瓦特觀察沸水現象,到現在一些復雜的科學發現,無不發端于好奇。美國一家科普雜志曾調查了當代75位著名科學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興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現得最為突出,隨著人的年齡增大,反而漸漸失去了這種可貴的天性。數學是一門充滿神秘與奇趣的學科,著名的“七橋問題”“四色問題”“哥德巴赫問題”等,誘發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們無盡的智慧。數學的抽象性使得數學問題的解決經常伴隨著困難;會使學生體驗挫折和失敗。而這正是磨煉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時機,愈挫愈奮、百折不撓的良好心理素質不會在一帆風順中形成。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三、增強審美意識數學美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正如人們所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藝術美,數學美是一種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沒有一定數學素養的人,不可能感受數學美,更不能發現數學美。數學以其簡潔性、對稱性、和諧性、統一性、奇異性為特征表現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來復雜得令人眼花繚亂的對象,一經數學的分析便顯得井然有序,從而喚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又如,1,i,e,π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數居然以eiπ=-1這樣簡單的形式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它被認為是充分顯示數學內在美的一個公式。至于黃金分割體現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賞心悅目。對稱美是數學美的核心。數學圖形及數學表達式的對稱不僅給人視覺上的愉悅,也給人們的理解和記憶不少便利,例如二項展開式系數,互為反函數的圖象等。數學命題結構上的對稱給人以最好的啟發,由此及彼,可以類比推出新的命題,如從命題“若三角形的周長一定,則當這個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時,面積最大”,可以對稱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則當這個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時,周長最斜。一方面,數學美給人們以精神享受,從而激發起學習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對于數學美的追求,又會給數學的發現帶來積極的影響。數學中的審美原則在數學發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與直覺緊密相關,審美能力越強,則數學直覺能力越強,從而數學發現與發明的能力也就越強。數學中充滿美,絢麗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需要人們去發現,只有發現才可能欣賞和享受,數學教學如果沒有美的挖掘和欣賞,無疑是一種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質數學教育家辛欽說過,“根據我的多年經驗,鉆研數學科學會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漸進地培養出道德色彩明顯,并進而能夠成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點”。數學教人誠實和正直。只要一個命題沒有被證明,它就暫時不能納入到真理寶庫中去,人們就有理由去懷疑,而不管提出命題的人的資歷和聲望。倘若命題得到證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認同,并被普遍采納和執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輕的現象。據說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里學習許多數學知識,這不是因為律師工作與數學有多少直接聯系,而是出于這樣一種考慮,那就是經過嚴格的數學訓練,能夠使之養成一種獨立思考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受過良好數學教育的人,在數學的學習和訓練中所形成的品質,會對其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數學的精確、嚴格,使他們在工作中減少含糊籠統、不求甚解。數學的抽象分析,使他們善于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數學中精辟的論證、精練的表述,使他們的談話和行文簡明扼要。我們不應把數學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素質。學生進入社會后,也許很少直接用到數學中的某個定理和公式,但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中體現出的精神,卻是長期起作用的。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數學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質。

查看全文

中醫傳統養生學教育意義探究論文

摘要:通過開展中醫傳統養生學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表明養生不只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不斷修正的適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養生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是實現生命意義的本體方式。同時也宣示了廣泛開展中醫養生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醫養生學;傳統;現代;價值

現代化的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臨伴隨而來的弊端。人們無法回避現代化的高科技與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間的矛盾,必須尋求解決的途徑。筆者希望通過開展養生學的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闡明傳統養生學教育的現實意義,探求中華民族傳統養生學的當代價值,尋找現代社會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體現自然生命的價值,實現生命的意義。

一、尋找現代化高科技與自然健康生活之間的平衡點

在現代化進程中,一方面,各個領域現代化的高科技給人們帶來了紛繁多樣、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們不得不面臨現代化高科技產物的嚴峻的現實弊端。城市化的快速進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卻也帶來了諸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自然與社會環境問題。工業化帶給社會可觀財富的同時,也使自然資源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諸如耕地減少、淡水匱乏、溫室效應等等。世界衛生組織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福利安康:健康問題綜合報告”表明,生態系統的惡化將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料的嚴重威脅。信息化的閃電發展,互聯網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產力,縮短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沒有了疆界,卻凸現出新的始料未及的問題。某天,“一塊烏云遮住了太陽,爺爺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燈),開啟后在臉上投射具有振奮精神的藍光,讓爺爺隨時隨地地補充‘自然’光線”。15歲的喬治不去戶外或體育館,卻得到了身體鍛煉,“他在房里戴著虛擬實在的裝備,在一臺‘千奇百怪’的跑步機上跑著、走著。這些‘酷斃了’的裝備使喬治看起來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獸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過草地追逐美麗的少女”。在這樣的現代化環境下,人們或許會懷疑自己究竟還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這一切,直接影響著人類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覺地以犧牲生存環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為代價。同時,這一切,不斷挑戰著人類的自然療能。于是,人類不可逃避地陷入兩難抉擇的窘境:現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棄日新月異的高科技,這顯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拋棄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們必須直面這樣的窘境,必須尋求解決的途徑。能否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在使用現代化“器械”的同時,是否可以給人們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賴以生存生活的綠洲?在現代化進程中,能否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適應環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體現自然生命的價值,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

二、中醫傳統養生學的當代價值

查看全文

數學教育與素質教育意義論文

數學教育的意義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養數學家,而在于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一、優化智能結構智能結構是數學教育所培養和形成人的素質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通過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與概率、方程與關系,運籌與優化各個領域的學習,了解現實世界,認識到數學是從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又廣泛地應用于實踐。學生通過對數學活動的參與,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觀察實驗、嘗試猜想、合情推理、嚴格論證等,建立和增強數學意識如化歸意識、抽象意識、推理意識、符號意識、量化意識等。這些方法和意識將使人長期受益。思維品質是智能素質的核心內容。按奧加涅相在《中小學數學教學法》中所說,數學思維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具體思維(指與事物的具體模型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種思維)、抽象思維(指擺脫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一般性質的研究的思維)、直覺思維(指越過中間階段,從整體上考慮問題、迅速接觸到問題答案的一種思維)、函數思維(指從數學對象、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認識事物的一種思維)四類。這些成分比較全面地體現了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及辯證思維的主要特性。經常性的數學思維訓練可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維品質表現為思維的靈活性、嚴謹性、批判性、廣闊性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表現為轉向及時,不過多地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善于從舊的模式或傳統的思維軌道上擺脫出來。數學中提倡“一題多解”,這是培養思維靈活性的一條有效途徑。思維的嚴謹性表現為考慮問題嚴密有據。數學中,問題的解決允許運用直觀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觀的認識水平上;運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邏輯論證;運用定理時強調定理成立的條件;以及正確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問題等等。這些都體現出思維的嚴謹性。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對已有的數學表述或論證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從。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東西,也要謀求改進使其更臻完美。數學中常用到的構造反例駁倒假命題,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具體表現之一。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對一個事實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形式表達,對一個問題能給出各種不同的解法。思維的創造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創新程度,表現為分析、解決問題時的方式、方法和結果的新穎、獨特。善于發現、解決并延伸問題,是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體現。這些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必將逐步提升為一種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適應環境,贏得學習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它在人的素質形成中起著調節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應該包括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能經受挫折,具有耐心與恒心。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往往源于好奇。從瓦特觀察沸水現象,到現在一些復雜的科學發現,無不發端于好奇。美國一家科普雜志曾調查了當代75位著名科學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興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現得最為突出,隨著人的年齡增大,反而漸漸失去了這種可貴的天性。數學是一門充滿神秘與奇趣的學科,著名的“七橋問題”“四色問題”“哥德巴赫問題”等,誘發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們無盡的智慧。數學的抽象性使得數學問題的解決經常伴隨著困難;會使學生體驗挫折和失敗。而這正是磨煉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時機,愈挫愈奮、百折不撓的良好心理素質不會在一帆風順中形成。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如果學生在學校里沒有機會嘗盡為求解而奮斗的喜怒哀樂,那么他的數學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敗了。”三、增強審美意識數學美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正如人們所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藝術美,數學美是一種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沒有一定數學素養的人,不可能感受數學美,更不能發現數學美。數學以其簡潔性、對稱性、和諧性、統一性、奇異性為特征表現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來復雜得令人眼花繚亂的對象,一經數學的分析便顯得井然有序,從而喚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又如,1,i,e,π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數居然以eiπ=-1這樣簡單的形式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它被認為是充分顯示數學內在美的一個公式。至于黃金分割體現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賞心悅目。對稱美是數學美的核心。數學圖形及數學表達式的對稱不僅給人視覺上的愉悅,也給人們的理解和記憶不少便利,例如二項展開式系數,互為反函數的圖象等。數學命題結構上的對稱給人以最好的啟發,由此及彼,可以類比推出新的命題,如從命題“若三角形的周長一定,則當這個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時,面積最大”,可以對稱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則當這個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時,周長最斜。一方面,數學美給人們以精神享受,從而激發起學習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對于數學美的追求,又會給數學的發現帶來積極的影響。數學中的審美原則在數學發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與直覺緊密相關,審美能力越強,則數學直覺能力越強,從而數學發現與發明的能力也就越強。數學中充滿美,絢麗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需要人們去發現,只有發現才可能欣賞和享受,數學教學如果沒有美的挖掘和欣賞,無疑是一種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質數學教育家辛欽說過,“根據我的多年經驗,鉆研數學科學會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漸進地培養出道德色彩明顯,并進而能夠成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點”。數學教人誠實和正直。只要一個命題沒有被證明,它就暫時不能納入到真理寶庫中去,人們就有理由去懷疑,而不管提出命題的人的資歷和聲望。倘若命題得到證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認同,并被普遍采納和執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輕的現象。據說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里學習許多數學知識,這不是因為律師工作與數學有多少直接聯系,而是出于這樣一種考慮,那就是經過嚴格的數學訓練,能夠使之養成一種獨立思考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受過良好數學教育的人,在數學的學習和訓練中所形成的品質,會對其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數學的精確、嚴格,使他們在工作中減少含糊籠統、不求甚解。數學的抽象分析,使他們善于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數學中精辟的論證、精練的表述,使他們的談話和行文簡明扼要。我們不應把數學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素質。學生進入社會后,也許很少直接用到數學中的某個定理和公式,但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中體現出的精神,卻是長期起作用的。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數學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質。

查看全文

教育法律法規研究意義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育民事關系教育行政關系法律適用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解析教育領域內的社會關系的性質,并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反思,對教育法律法規的地位和適用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教育關系總的可以分為教育民事關系和教育行政關系,現實中出現的許多涉及教育的矛盾和糾紛可以在現行的法律框架內找到合適地解決方案,但是最終的解決和政府在教育領域內的角色轉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法》中明確規定:“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基石和先導,是塑造未來的事業,所以教育領域的法制化和法治化是非常重要的話題。

我國現已有大量的調整教育活動的法律法規出臺,而且關于教育的立法活動還在不斷進行。但是現實情況是近年來涉及教育權,教育活動的糾紛頻仍,諸如涉及侵犯受教育權、殘疾兒童的入學權、教師的懲戒權等等問題的案件不斷出現,但是從訴訟立案到判決都遇到了難題,從程序到實體都遇到了適用法律上的障礙。有的案件如齊玉苓告陳曉琪侵犯其受教育權案最終按侵犯姓名權進行判決;有的援引了行政法的法律規定;有的是作為民事關系進行了解決,各地方法院在處理同類問題時依然存在大量觀點上的不統一,這些法律適用活動仍然沒有被最終明確。究其原因是當前社會處于迅速發展和劇烈變革中,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對教育領域不斷滲透,教育主體多元,教育關系錯綜復雜,來自于社會的各種矛盾與教育領域內部的固有矛盾交織在一起,使得矛盾與糾紛叢生。

另外,從法律的價值上講,教育的法律控制的實現,不單是在于在立法上制定了多少倡導和維護教育法律關系和教育秩序的教育法律、法規,關鍵在于使這些教育法律關系和教育管理秩序在教育管理中得到全面的實現。教育法律適用過程是實現教育法律價值的過程,法律適用的概率越高,表明法律價值的實現程度越高,即法律價值化程度越高。

查看全文

誠信教育對學風建設的意義論文

[摘要]目前許多學校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誠信缺失的現象,追究誠信缺失產生的根源,不但與社會大環境有很大關系,也與學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學生的誠信程度,從大處看,是一所學校的立校之本,從小處看則直接影響著該校的學風。因此,我們在搞好學校其它各項建設的同時,必須大力推行學生誠信教育,以促進校園學風建設。

[關鍵詞]誠信教育加強學風促進建設

一、學風與誠信的辨證關系

2500多年以前,子貢曾拿如何治理政事問自己的老師孔子。孔子回答:“備足糧食,充實軍備,老百姓對政府就信任了。”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在這三項之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在這兩項之中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回答說:“去掉糧食。因為,自古以來誰也免不了一死,沒有糧食不過是餓死罷了,但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這也是我們俗話所說的“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的來由。孔子從大處著眼談信(誠信)與民立、國強的辨證關系,從小處著手,信(誠信)與學風二者之間亦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辨證關系。簡單地講,學生誠信度大,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效果顯著,學風優良;反之,學生誠信度小,學習目的混亂,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效果差,學風敗壞。

二、誠信教育對于學風建設的積極作用

1.外在規范作用。各學校教務處、學生處等職能部門,為了維持學生正常的學習,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規章制度就一定能夠規范每個學生的所有學習行為,即便規章制度約束住了學生的外在行為,學生上課心猿意馬、心思在書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誠信教育,是用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來制約學生的行為。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誠信教育,形成學生誠實守信思想,使其自覺、自愿地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規章制度與誠信教育應該相互作用,使學生“內修誠信、外修制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促學風建設的積極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