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引言
消防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通信技術對消防信息進行采集、儲存、處理、分析和挖掘,實現消防信息資源和基礎設施高質量、高效益的共享與共用的過程,其實質是各級公安消防機構在各項消防工作實踐活動中對消防信息資源進行廣泛而深入地開發利用,為防火、滅火等各項工作提供決策性地信息支持。在消防工作的實踐中,隨著消防標準化和法制化的長足發展,信息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國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的信息化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消防標準化和法制化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信息化管理機制不完善、數據庫設計不合理、信息化平臺不健全等方面。因此,為了有效解決消防部隊在實際工作中的困難,有力推動我國的消防標準化進程,促進法制化建設發展,亟需開展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方面的深入研究。
1我國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公安部消防局根據《“金盾工程”總體方案設計》的要求,并結合消防工作實際,制定了《全國公安消防系統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進一步加強消防信息化建設的問題。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建設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1.1推進消防標準化和法制化進程目前,我國形成以消防法為主干,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消防技術規范、標準為枝干,以地方性消防法規和政府規章為補充的消防法律法規體系。消防工作已形成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局面,為推動消防行政執法工作沿著法制化軌道健康、順利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我國消防標準化工作中普遍存在標準和規范制修訂工作不協調、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制修訂周期長和采標不及時等問題,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化建設不健全。無法及時了解最新的發展動態,更新已有的知識儲備,難以將我國現狀與國內外發展情況相結合,協調各部門間的工作安排,促進標準化的進程。同時,在消防法制化走進千家萬戶的今天,對于消防執法人員和消防主體來說,學習和運用法律知識是公正公平執法的必要手段。在使用法律過程中,能夠快捷高效地找到適合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標準規范,為監督執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和技術保障,將大大加快消防法制化的步伐。因此,消防信息化以其高效快捷的特點,必將為推進消防標準化和法制化的進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1.2提高消防部隊工作效率消防信息化的目的是實現資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傳遞,以提高工作效率。近年來,我國已完成了消防信息網絡的基本建設,各地相繼實現了消防三級網聯網,建立了網站主頁,開發應用了一批消防信息管理軟件,并實現了網上公文收發、網上執法、網上數據傳輸和網上消防宣傳等電子政務體系。以消防信息局域網為基礎的消防信息化建設,大大增強了消防部隊快速反應能力,提高了消防行政決策水平、滅火指揮能力和消防監督管理效率。然而,消防標準和法律法規作為消防執法的基本法律依據和準則,是消防監督執法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實用性最強的法律標準依據。其信息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對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的準確查閱和優先選用,將極大地提高消防部隊工作效率。
2我國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建設存在問題
2.1信息化管理機制不健全我國消防標準和法律法規是由不同的機關實施,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統一管理和專門的機構進行組織協調,無法形成合力,促使工作脫節。以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消標委”)為首的消防標準化組織成立了標準規范處,專門負責消防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宣貫、協調等工作。針對基層普遍反映消防標準規范資料查找不便、無法實時跟蹤采標等問題,“消標委”及時轉變傳統管理模式,在公安網和互聯網上開設網站,及時標準規范信息,為社會公眾和消防部隊提供標準規范制(修)訂信息服務以及常用技術規范目錄查詢功能。然而,由于缺少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管理,“消標委”開設的網站已經很少有信息更新,使公眾對消防標準化的工作無從了解,特別是使消防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沿用傳統印發、征稿等方式,落入繁瑣低效的工作盲區。在我國,消防標準規范制(修)訂工作主要包含制、修訂標準的立項計劃、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送審稿、標準草案報批稿四個環節。在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完成以后,將由項目組所在單位相關專業專家審查討論并修改后,印發到“消標委”相關的分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及通訊委員和相關的科研、生產單位廣泛征求意見。在制(修)訂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和分歧,對于該技術標準和規范的絕大多數使用者來說,是不可見、不透明的,更無法有效參與到標準規范的制(修)訂過程中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2.2標準法律數據庫不規范我國現行消防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共40余部,涉及消防管理、監督職責等方面。消防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270余項,涉及消防術語、符號、基礎實驗方法、固定滅火系統、滅火劑、消防車泵、消防器具、個人防護裝備、消防逃生救援器材、消防電子、阻燃防火材料、建筑構件耐火性能、火災鑒定、消防管理、滅火救援工作等具體專業領域。公安部作為主編部門制定的消防規范共31部,主要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在消防安全布局、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建筑耐火等級、安全疏散、防火分區、防煙分區、消防給水、消防設施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在共計410余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中,涉及內容廣泛,往往對同一問題進行多次規定。以《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和《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汽車庫規范》)為例。在《建規》第2.0.1條中將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分為四級,而《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第3.0.2條將汽車庫、修車庫的耐火等級分為三級;《建規》第5.1.1條和第5.1.3條規定的建筑防火分區間每層允許的最大建筑面積與《汽車庫防火》第5.1.1條存在明顯差異。消防部隊在監督執法中,查閱標準規范及法律法規時,資料匱乏,查閱難度大,一般只能依靠于消防部隊配備的標準規范圖書和下發的法規文件。在《消防技術標準目錄光盤》中,附有類似的軟件。該軟件普及性不夠,與用戶交互性不強,只能作為一個標準規范的簡單查詢之用。中國消防在線的消防規范網,標準范圍較寬,且使用過程中提供的查詢條件較為單一,仍需注冊用戶方可使用,查詢便利性不足。因此,消防工作人員在遇到相對復雜的問題時,往往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進行準確查詢和優先選用。
2.3消防標準及法律信息化平臺不健全國外的消防信息化建設已經很完善。以美國最大的消防標準制修訂機構美國消防協會(NFPA)為例。其信息化建設非常完善。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后,往往分散地在各個消防網站上。在消防實際工作中,難以快速查閱和準確選用,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監督執法不便。近年來,“消標委”很少動態信息,更新速度較為緩慢,不能及時反映“消標委”的工作動態和消防標準規范的制修訂信息。在“消標委”信息化系統中,包含國家標準化動態、消標委動態、已頒布標準目錄、標準制修訂計劃、新頒布標準等11個模塊,但其中近半數為灰色鏈接,不可用;其他亦可歸結為標準化動態新聞和標準制修訂進程兩個方面。網站更新速度緩慢,數據庫內容單薄,暫時沒有提供與訪客交流的互動平臺。可以說,我國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
3消防標準及法律法規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篇2
[關鍵詞] 檔案信息化; 管理; 信息資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42
[中圖分類號] Q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2)06- 0089- 02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檔案與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檔案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檔案信息是國家重要的信息資源,隨著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提出,檔案信息化不僅是適應國家信息化戰略的必然趨勢,也是全面提升檔案工作為社會更好服務的必然要求。在國家制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戰略中,特意把信息安全列入到構建和完善因素之中,可見信息安全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的研究課題,同樣也適用于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因此,構建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就具有必要性。
1 基礎設施安全體系的構建
檔案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檔案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前提和基礎,并制約著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水平。與檔案信息化建設一樣,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建設也應從基礎設施安全體系建設入手。
1.1 硬件設施安全體系建設
檔案信息化硬件基礎可以用信息化經費投入總量占檔案館經費比例、人均計算機擁有量、數字化設備的數量、存儲設備的數量、數據遷移和備份設備的數量等指標來衡量。檔案信息化硬件設施安全主要體現在通信線路的安全、物理設備的安全與容災能力、抗干擾能力與設備的運行環境等方面。因此,構建檔案信息化硬件設施安全體系要從上述安全因素出發,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具有防自然界非確定因素安全體系。自然破環屬于不可抗力,只可預防不可阻止。信息化時代導致微電子網路設備和硬件設備得到普遍應用,也易遭受雷擊影響,所以,檔案館或機構應具有綜合防雷方案,以備不時之需。綜合防雷方案包括直擊雷的防護和感應雷的防護,以防止潛在風險。除此之外,電子文件安全防護設備除具有調溫、調濕、防水、防盜、防光、防蟲等功能外,還應具備防磁、防磨損等能力,以確保檔案信息化信息安全。
(2) 計算機機房環境控制體系。適宜的溫濕度不僅能夠保證機房安全,也能延長計算機壽命。本文結合其相關資料,把計算機機房環境指標分為溫度、濕度、照明、噪聲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標準分為A、B、C三級。檔案信息化主服務器環境至少要達到B級標準,甚至有條件的話要達到A級標準,以達到計算機硬件設施安全。
1.2 網絡環境安全體系建設
檔案信息化網絡環境指標可以用館內計算機上網比例、網絡性能、網絡建設水平、政務網建設水平和公眾網建設水平等指標來衡量。檔案信息化網絡環境安全體系建設主要體現在網絡安全通訊、網絡資源的訪問控制、數據加密、遠程接入的安全、路由系統的安全、偵測非法入侵和網絡設施防病毒等。結合檔案信息化網絡安全體系安全因素,檔案信息化網絡環境安全體系建設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全網數據安全備份體系。對數據進行備份是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消除系統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顧之憂。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檔案信息化的發展,也導致檔案數據業務量的增加。數據備份體系一直是預防災難、保證檔案信息化信息安全的一種手段。檔案信息化中信息不僅包括主服務器上的信息,而且包括網絡節點上的信息,所以,數據備份不僅要備份主服務器上的數據,而且也要備份節點上的信息,建立全網數據安全備份體系就成為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數據保障體系。我國浙江省舟山市檔案館在館內建立病毒入侵防御系統、雙機熱備與災難備份系統確保這些原生性檔案數據安全與使用就是數據備份的例證。
(2) 網絡設備安全體系。信息技術的發展由傳統的信息保密性向信息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多方面發展。檔案信息化正是借助于先進信息技術,檔案信息化也由信息保密性向其他方面發展。除了在傳統信息技術注重系統本身防范外,還應在網絡出口配備防火墻設備。防火墻通常設置于某一臺作為網間連接器的服務器上,在內部網與其他網絡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使訪問者無法直接存取內部網絡的資源,保護網絡資源免遭其他網絡使用者的擅用或侵入。檔案管理部門可以通在信息傳輸和存儲方面采用加密技術和身份認證技術等方式,對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做出及時的反應,以構建網絡設備安全體系。
2 標準規范安全體系的構建
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是檔案信息化業務、技術應用和應用系統建設的規范,也是其核心能力與競爭力的體現。統一的標準規范建設不僅有利于檔案信息化的過程,而且有利于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與管理。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不僅要對已經頒布的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進行監督和指導,同時要制定符合檔案信息化的標準規范安全體系。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可以用檔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現有的檔案信息化標準和規范的應用和所制定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總數及有效度來衡量。本文從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的管理性、業務性和技術性3個方面建立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安全體系。
2.1 管理標準規范安全體系
檔案信息化法律法規應覆蓋檔案信息化建設整個活動范圍,其管理標準規范主要體現在國家或地方機構對檔案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針對我國目前檔案信息化法規現狀,檔案信息化管理標準安全體系建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國家的綜合性法律或檔案信息化管理法規,應結合當時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以及檔案信息化發展水平,及時對法律法規做出相應的修正或修改。
(2) 地方性法規應結合國家方針、政策,根據地方檔案管理特色以及地方檔案信息化現狀,對當地的檔案信息化法規做出有益的補充與修正,以達到保護檔案信息資源的目的。
2.2 業務標準規范安全體系
檔案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檔案工作的效率,其業務標準規范主要體現在國家或地方機構對檔案工作的專門性法規上。結合我國檔案信息化法規現狀,檔案信息化業務標準規范安全體系建設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檔案信息化法規應該是檔案信息化活動的法律保障,檔案信息化法規應覆蓋檔案信息化活動的6個方面,因此,檔案信息化法規應具體、詳細地制定檔案信息化六方面具體的建設標準,并制定相應的信息安全標準,從法律上約束檔案信息化的信息行為。
(2) 檔案管理部門應制定檔案信息化工作專門性規范,提高檔案信息化法律的專指度和可操作性,否則,不同的工作模式和不同的標準就會導致檔案信息的通用性不強,不僅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也會對檔案信息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2.3 技術標準規范安全體系
檔案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檔案信息載體形式、提供服務形式以及保管形式都發生變化,相應的技術標準規范約束有利于檔案信息化開展。結合我國檔案信息化技術標準規范體系現狀,我國檔案信息化技術標準規范安全體系建設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信息技術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信息技術在檔案學的應用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檔案信息化技術標準規范安全體系建設應根據當時的信息技術條件,實時制定相應的檔案信息化技術標準規范。
(2) 檔案信息化技術標準不僅要結合信息技術行業標準,而且也要結合檔案信息化自身特征。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電子文件產生,但電子文件元數據的采集標準、電子文件數據的鑒定和保存標準、電子數據的長期保存標準缺乏相應的法律或法規規范就是很好的證明。
3 人才隊伍安全體系的構建
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是檔案信息化的成功之本。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檔案信息化人才向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影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其他各要素。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可以用人員構成和信息化培訓兩個主要指標來衡量。本文從人員構成和信息化培訓兩個因素來構建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安全體系。
3.1 檔案信息化人員構成安全體系
信息技術促使檔案信息化人員結構的變化,檔案人員構成在檔案信息化影響下,應以檔案專業人才、計算機專業人才為基礎,以復合型人才為重點。檔案信息人員構成可以用信息化人才培養經費占檔案經費的比例、本科及以上學歷館員的比例、掌握專業信息技術的館員比例、專職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比例等指標來衡量。檔案信息化人員構成安全體系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加大培養具有計算機和檔案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時展不可逆轉的潮流,檔案學作為信息專業,也應根據時代要求,增加信息技術的相應課程,適應檔案信息化的要求,做好人力上的準備,間接地維護檔案信息安全。
(2) 增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檔案信息化對檔案學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檔案信息化的支柱,也為檔案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3.2 檔案信息化人員信息化培訓體系
檔案信息化使檔案信息應用系統,檔案信息上網系統以及數字檔案館應用系統應運而生。檔案工作人員需要運用其應用系統進行檔案信息服務,所以就需要對檔案信息化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檔案信息化人員信息化培訓可以用管理層非信息化人員接受信息化的比例、非專業人員接受信息化培訓的比例以及非專業人員接受信息化培訓的時間等指標來衡量。檔案信息化人員信息化培訓體系包括:
(1) 新技術運用能力培訓體系。信息技術不僅使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產生,也使各種信息設備產生。檔案信息人員除了應熟練操作檔案信息軟件外,還應具有使用新型信息設備的能力。因此,檔案館或相關的檔案單位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訓,以減少人為操作失誤,維護檔案信息安全。
(2) 業務能力培訓體系。業務能力培訓目的是為了使檔案工作人員了解檔案工作程序、規范和操作方法。檔案部門要針對不同崗位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素質要求,制定相應的培訓與教育方案,例如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檔案管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育,使他們掌握檔案工作程序、規范和操作方法;要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從檔案管理工作的實際出發,進行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知識教育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訓,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檔案工作者具有運用檔案計算機管理軟件完成檔案存儲、編輯、檢索、利用等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只有檔案工作人員正確按照檔案工作程序、規范和操作方法去實施,才能從人力因素上杜絕人為安全因素的風險。
4 結 語
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建設關系到檔案信息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如何構建一種全面、合理的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是目前檔案界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涉及到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技術因素,還涉及到管理因素、政策因素、人才因素等多種非技術因素。本文從以上角度出發,構建了檔案信息化安全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l] 王朝陽. 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優勢及安全問題[J].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6(l):29-31.
篇3
關鍵詞:檔案信息化 建設 組織管理
引言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信息資源是二十一世紀最為重要的資源,為我國的經濟轉型提供了較大的發揮空間,成為了我國進入現代化的重要支持。信息化建設細化到我國檔案管理方面,就是對檔案的形式以及內容進行信息化轉變,促使檔案管理工作更具效率,實現檔案的優化共享。
1.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發展
1.1以電子文件管理為核心
從檔案數字化過渡到電子文件歸檔管理是未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的發展方向。第一,應完善檔案數字化相關技術的標準,實現數字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第二,應開展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工作,盡早實現檔案工作與電子政務的融合,深化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把電子文件歸檔管理作為檔案工作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信息檔案部門在采購信息設備時,必須充分考慮設備存儲功能和存儲容量[1]。應明確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的標準,健全完善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的相關制度。
1.2高效整合檔案信息資源
首先,合理利用并整合檔案信息資源有助于充分發揮檔案信息的利用價值和深入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檔案信息化建設在信息資源開發時,應同其他相關部門聯合,促進溝通交流。政府部門應加強業務指導,規范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相關標準,保證今后各地檔案管理部門的信息資源開發工作依據標準規范有序開展,促進區域資源共享。其次,利用 VPN 虛擬網合理有效地整合各地區檔案管理部門已建立的信息資源,最大程度地利用檔案館之間豐富的可靠的館藏信息資源,逐步建立起全國范圍的檔案綜合數據庫,為各檔案管理部門提供便捷、準確和安全的檔案信息資源。
1.3加強維權和信息安全意識
檔案信息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著作權、發表權、公布權、公民隱私權、網絡傳播權等各種權利的維護意識。在檔案數據庫系統匯編作品時,往往會涉及到著作權的問題,應當使著作人權利在受保護的情況下加強知識與信息在更廣泛的流動與服務。信息安全問題深刻而直接地影響著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因此,重視檔案信息內容的安全尤為重要,它涉及到個人隱私、商業秘密、國家安全等內容,關于這些,在開發利用時要特別留心。另外一方面是要數據庫信息和保障操作系統的安全,利用安全系數較高的操作系統,對數據庫信息進行備份,避免信息數據的丟失。檔案部門要提高檔案信息網絡安全意識,提高警惕,采用專業的訪問控制技術多網絡檔案實現全方位保護,并不斷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制定有效可行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增強檔案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
2.信息法規體系建設發展
2.1出臺滿足需求的標準規范
由于地域差異使各地區檔案信息化的實際需求各異,地方人大或常委會可以自主制定地方性的相關法規和規章,出臺的標準規范可以從檔案信息化設施標準,檔案信息化工程建設規范,檔案信息化項目質量監控等方面出發,以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國家立法的原則,出臺的法律規章要有強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化每一份規范的在實踐中的實際指導意義。
2.2普及全國性的法律法規
普及全國性的法律法規,有利于推動檔案工作信息化進程。然而我國許多地區的檔案組織管理缺乏對完整的而成熟的檔案信息化法規體系的認識,因此,普及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已迫在眉睫。地方立法應緊緊抓住本地區檔案事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做到“拾遺補缺”,集中力量解決制約地方檔案事業發展的重大情況,應抓住機遇,帶頭示范,由點到面,開展推廣試點,宏觀性和全局性的進行規范統一,推出符合現代檔案管理水平的地方性規范,積極配合國家檔案信息化法律法規的實施[2]。
3.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方式
對于檔案信息化管理來說,管理手段的現代化與保護技術的現代化是提升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徑,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應當做好下列幾項工作:
3.1加強橫向聯合
加強橫向聯合,有效的實現資源共享。檔案、圖書以及治療等都屬于文獻范疇,其共同工程了社會的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資源共享能夠使檔案與圖書之間分享自身的資源,方便使用者快捷的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且還能夠避免重復建設,節省了大量資源,更好的滿足社會的需求。
3.2加強管理團隊的建設
團隊的建設應當建立在正確的人才觀的基礎的上,部門的領導者應當有大局意識,在選定人才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按照專業的知識掌握的情況決定,還應當考量人才的多重能力,選擇復合型人才。此外,在選定人才的過程中,應當按照個體的變化以及人才選擇標準的變化進行,要在變化中樹立“動態”意識,將人才的建設當做流動的過程[3]。除了加強選拔人才的建設外,還應當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對于檔案管理人員的“再教育”以及“再培訓”是檔案管理隊伍建設的關鍵之一,在職人員只有加強二次學習才能夠滿足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對于在職員工的培訓通常包括實習培訓、專題討論以及知識講座等,培訓的過程一定要正規化以及程序化,還可將培訓的成績列入績效考核的范圍內,以此激發員工積極參與培訓。
3.3加強宣傳
隨著檔案管理法律法規的逐漸形成,信息化建設將會成為改變我國傳統檔案工作的新形勢,在建設檔案信息化的過程中,將會動用大量的財力物力,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采取相應的政府法規來對檔案信息化進行引導,加大宣傳力度,為信息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
3.4建立數據庫
數據庫通常是指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于歸檔的資料進行合理的存貯。想要建立檔案數據庫就應當在前期做好準備,加強檔案的標準建設。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化通常體現在基礎業務的建設中,假如基礎業務建設不達標,就會影響檔案數據庫的建立。因此,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應當做好基礎工作,將歸檔的標準以及規范進行整合,保證檔案數據的準確性。在建立數據庫的過程中,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避免盲目建設,可制定檢查驗收辦法以及工作流程等,保證數據庫的建設能夠有序的進行。
參考文獻
[1] 謝朝暉,袁樹青,張飛李,岳慶明.信息化建設推動檔案工作全面發展――全省檔案信息化建設現場會推介汩羅經驗[J]. 檔案時空. 2013,(12)
篇4
關鍵詞:會計法律 責任制度 問題 完善措施 分析
要想對我國現行會計法律責任制度存在的問題及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進行總結與研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點在于:何謂會計法律責任。從理論上來說,會計法律責任是指包括企業單位以及個人在內的會計主體因從事違反會計法律法規(包括現行《公司法》、《會計法》、《證劵法》、《所得稅法》以及《保險法》等等在內,側重于《會計法》)相關規定而必須擔負的法律責任與后果。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會計法律責任制度的落實與完善能夠有效抑制行為主體在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當中的各種不正當行為,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本文以《會計法》為出發點,在對現階段會計法律責任制度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的基礎之上,著重針對會計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措施進行了系統分析與研究,現對其作出詳細說明。
1 現階段會計法律責任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會計法》中相關標準規范的問題分析。最顯著的缺陷在于:現行《會計法》雖對企業會計責任主體加以了明確規定,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當中將單位負責人視作責任主體,然而在司法實踐應用過程當中,具體責任人的落實長期處于“有憑無據”的尬尷處境當中。董事長雖說是公司制企業的會計法律責任主體,然而企業總經理缺失企業經營管理的最直接執行人員,會計信息的失真也是收到了總經理的直接受益。這樣一來,會計違法行為的責任直接追究于董事長是有所不妥的。
1.2 《會計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協調性問題分析。該問題突出反映在《會計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執法標準的差異性上。這部分法律法規對于會計違法行為應罰款金額的規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執法機關并非無法可依,而是有法難易,各種差異性規定之間的漏洞也在無形當中滋生著會計違法行為的蔓延。
2 會計法律責任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
2.1 《會計法》中相關標準規范的完善措施分析。首先,現行《會計法》應當針對會計法律責任加以明確。具體而言,企業有關董事長、總經理以及監事會負責人為代表的各類經濟責任主體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所肩負的會計職責以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應當在《會計法》相關條款當中作出明確規定;其次,視會計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以及其所導致的經濟責任后果,健全相應的民事及刑事責任追究制度,配合賠償責任制度的健全確保相關會計違法行為能夠得到刑事及經濟方面的嚴厲懲處。這就是說,現行《會計法》當中應當依照會計違法行為的類型對會計責任的舉證范圍、舉證標準以及訴訟時效等相關問題做出明確約定。最后,現行《會計法》應當結合《刑法》中的相關規范性標準,制定各類會計違法行為的界定標準與量刑標準,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2 《會計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相協調的完善措施分析。一方面,現行《會計法》應當為其他相應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基本操作與專業性支持;另一方面,其他相應經濟法律法規也應當為會計違法行為的界定與懲處提供民事、刑事責任追究及執行的支持。在《會計法》與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相協調的基礎之上,確保會計違法行為難逃法網。
2.3 建立健全會計監管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作為控制會計信息失真,確保市場經濟參與主體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所在,健全完善的會計監管制度同樣能夠為徹查會計違法行為提供有力保障。首先,應將會計舉報制度落實到實處。政府相關經濟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面向社會大眾公開會計違法行為的舉辦方式,對舉報人的信息加以保密,配備相應的有償性舉報獎勵機制,確保各類型會計違法行為能夠大白于社會大眾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當中;其次,應構建相應的重大會計事項報告責任制度。企業作為會計信息的創造者與提供者,應當以其在一定經營管理時期當中所上報的會計報表為載體,在報表附注位置對企業該期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加以披露與說明,重大事項的制定與執行應當及時向相關監管部門進行上報。
3 結束語
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會計問題因其能夠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發展程度加以闡述與表示,因而受到了各方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與重視。然而現階段我國有關會計法律責任制度的落實程度還不夠到位,這使得會計違法問題無法得到了有效的追蹤、界定與懲處。這對于企業參與之下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本文針對中國會計法律的責任制度及完善措施這一中心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進而維護整個市場經濟運行發展的穩定性與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徐華.葉生英.單位負責人潛在會計法律責任風險的規避與防范[J].前沿.2010.(14).99-101.
[2]張忠民.論會計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5.(05).24-27.
篇5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文件相關規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誠信的原則,甲、乙雙方就_______(工程)勞力施工承包事宜協商達成一致。訂立本合同。
第一條 工程概況
工程名稱:______________
工程地點:______________
第二條 工程承包范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條 工程工期
1.計劃開工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計劃完工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總日歷天數_______天;
2.主要節點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方應無條件執行甲方的進度計劃安排(包括新調整的進度計劃)。
第四條 工程質量標準
所承包工程范圍內的工程質量必須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條 組成合同文件及解釋順序
組成本合同的文件及優先解釋順序如下:
1.本合同;
2.本合同附件;
3.招投標文件;
4.本工程施工圖紙及國家現行或行業標準規范;
注:上述文件應互為補充,在合同中出現含糊不清或不相一致時,按上述順序解釋,不能清楚解釋時,在不影響工程正常施工進度的情況下由雙方協商解決。
第六條 標準規范
本合同適用標準規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條 甲方責任和義務
1.負責統一制定各項管理目標,組織編制施工計劃、物資需用量計劃表,實施對工程質量、工期、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計量檢測、實驗化驗的控制、監督、檢查和驗收。
2.負責與業主、監理、設計及有關部門工作聯系,協調現場工作關系。
3.根據工程情況要求乙方增減施工人數,滿足施工生產需要。對施工質量底劣、技術差、不服從指揮、有違法亂紀行為的人員予以清退。
4.及時提供由甲方供應的施工機械設備、周轉材料。
5.按本合同約定,向乙方支付勞動報酬。
6.統籌安排、協
10.甲方在資金暫時不到位,業主未能按時拔付工程款的情況下,乙方不得因此而影響正常施工,不得聚眾鬧事,做到對甲方的諒解。
第九條 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
1.甲方應集中組織對乙方進場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境保護以及公司相關制度等方面的教育;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公司相關規章制度、監督、監控乙方的相關工作實施情況,使其體系有效運行。
2.乙方應遵守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有關管理規定,嚴格按安全施工標準進行施工;加強對現場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認真落實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隨時接受安全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由于自身安全措施不力及違章操作造成事故,承擔一切責任后果和經濟費用。
發生安全事故,乙方應按有關規定立即上報甲方有關部門,同時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對事故進行處理。
篇6
[關鍵詞]受災檔案;檔案搶救;檔案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8—0079—02
家園被毀、房屋倒塌,可以重建,檔案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毀,不能再生,可能造成歷史空白。因此,災害中及時搶救、科學施救,是保護檔案資源、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的有效之舉。
一、受災檔案搶救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檔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著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一)檔案搶救與修復技術實施要求不規范、不統一
不同地區、單位對檔案搶救修復技術實施要求的規范不統一,許多措施在實施時偏離檔案保護技術的要求,沒有完全達到長期保護的目標。這就要求加強保護技術和保護技術管理方面標準或規范的建設,加強技術實施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技術水平和技術實施及質量需要評估,保證檔案保存的環境條件符合保護的要求。
(二)檔案搶救與修復技術人員缺乏
搶救修復技術人員缺乏是目前限制國家檔案保護工作推進的又一突出問題。檔案搶救工作主要包括檔案修裱、去污、加固、字跡恢復、更換卷皮(卷盒)、復印、縮微、數字化、翻譯、匯編出版、高標準仿真件的制作等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有些工作技術性較強,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有些工作則較為簡單,通過短期培訓就能達到工作要求。檔案搶救工作的成敗,主要取決于技術性較強這部分工作質量的高低。據調查,全國絕大多數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沒有配備完全勝任檔案搶救修復工作的技術人才。檔案保護工作人員在從事無法勝任的工作時,一會影響檔案搶救工作的質量,搶救后的檔案很難達到《檔案修裱技術規范》的要求;二會將檔案搶救工作暫時擱置,錯失搶救的最佳時機,影響搶救工作的開展,沒有達到檔案搶救工作的目的。
(三)檔案搶救與修復工作缺少統一標準
在檔案搶救工作中,對搶救修復工作應該有具體的要求,應該有系列標準規范整個過程或活動,統一技術操作,統一修復質量標準,系統培訓修復人員,以確保檔案的搶救修復工作從經驗修復逐漸轉變為科學修復,從技術性修復轉變為技術加管理性修復,從數量考核轉變為逐漸加大質量考核的比例,通過檔案搶救修復技術規范的研究和制定促進保護技術的長足發展。
二、檔案保護對策分析
檔案的保護對策分為三個層面,即預防性保護、治理性保護、管理和社會層面保護。
(一)預防性保護
預防性保護是指通過對檔案周圍環境的監測和控制,使檔案在保管和利用過程中始終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減緩檔案的自然老化,降低其出現損壞的可能。
預防性保護包括溫、濕度控制,防光,防空氣污染,防蟲,防霉,防火,防盜,裝具,包裝材料,展覽,運輸,設備的選擇,庫房的維護,檔案的定期檢查,突發性災難的應急及搶救措施與方案,與此相關的是為預防檔案保管環境的不適宜變化而制定的管理政策、管理制度、人員配備、監督檢查、質量評估、財政投入評估、財政投入檢查等。預防性保護貫穿于檔案保護的整個生命周期,是一切保護的前提。前端控制可以增加文獻自身對惡劣環境的抗性,提高文獻遺產的耐久性,延長文獻遺產的壽命。為保存好文獻,進行前端控制十分必要。全程管理是伴隨著文獻遺產的生命周期而開展的一切保護管理活動。后期的監督包括保護技術活動的評估、人員技術水平的評估、財政結算、開展保護活動后的總結報告、制定規范、標準或建議、提供參考性的開展保護活動的經驗、方式或模式等。
(二)治理性保護
由于時間、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檔案會遭受外界的侵害而導致損壞。檔案保護就進入了治理階段,即當某些檔案遭遇突發性事件而面臨損毀,必須通過治理技術或修復技術進行處理,即治理性保護,從而恢復其原貌。
(三)管理和社會層面保護
篇7
【關鍵詞】:園林工程;質量管理;問題;方法
【引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環境的建設,也越來越關注園林工程。園林工程的規模逐漸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轉變,因此,園林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其質量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的。基于此,本文對園林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提高管理水平的方面,希望可以促進園林工程行業的發展。
1、 園林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園林工程被稱為“朝陽企業”。因為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園林工程行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現階段園林工程質量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阻礙著園林工程行業的發展,例如:專業執業資格體系不健全、相關的規范體系不夠完善等。為了促進園林工程行業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下面對園林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1.1 專業執業資格體系不健全
1.1.1 施工方面。
園林綠化項目經理取消后,綠化專業一直未納入注冊建造師管理序列,且注冊建造師也無法在園林綠化企業注冊。這樣導致目前各地對園林工程項目經理管理沒有統一的標準,準入和教育培訓管理處于混亂狀態。作為施工單位派駐項目第一責任人,缺乏系統規范的教育培訓管理,給項目質量管理埋下了隱患。
1.1.2 監理方面。
由于監理企業資質序列中未將園林專業列入,園林工程監理工作往往由具有綜合資質或者市政資質的監理企業承擔,派駐現場的監理工程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對園林工程專業缺乏深入了解,對施工中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導致工程質量水平低和景觀效果差。
1.2 @林工程專業檢測、標準規范體系不夠完善園林工程起步晚、發展速度快,但配套的專業檢測規程、驗收標準規范體系還不能夠滿足工程質量管理的需要,園林工程質量管理缺乏科學規范的手段和數據指導。目前,園林工程專業檢測規程未建立,部分省市雖然也出臺了一些規范性管理文件,但全國缺乏統一的標準;大部分省市有自己的驗收規范,但更新速度慢,遠不能滿足園林行業發展的需要,而住建部的《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82-2012)》對硬質景觀、木結構等方面的規定還比較籠統。
1.3 園林工程專業技術工人專業水平不高
目前,大部分園林施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專業水平普遍不高,企業資質和施工管理水平不對等。由于園林工程行業目前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作環境差、收入水平低,導致很多園林專業高學歷人才未經歷現場實踐便進入管理層。處于一線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齡較大的農民成為工程施工主力,其對設計理念的理解和執行力都比較差,施工技術含量難以保證,施工工藝難以改進。
2、 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園林工程作為城市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豐富的園林植物、完整的綠色系統著稱的。因此,要想使城市建設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就必須重視園林工程,它不僅能夠沒換城市的環境。還能夠改善城市的生態系統。園林工程可以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休息、游覽、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的園地,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高質量的園林景觀和良好的城市環境又是吸引投資、發展旅游事業的基礎條件,園林工程關系到每一個市民,滲透各行各業,覆蓋全社會。
3、 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水平的方法
為了順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必須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健全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園林工程專業檢測、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和推進園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只有這三方面齊頭并進,才能有效的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管理的水平。下面對這三方面措施進行具體的分析:
3.1 建立健全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園林工程質量管理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障,只有依靠法律法規,才能夠實現園林工程質量依法、長效和規范管理[1]。一是根據目前園林工程所存在的項目負責人專業執業資格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出臺相應的政策,規范園林工程項目負責人準入、教育培訓和考核管理,通過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保障工程質量。二是根據目前園林工程監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建議建立園林工程專業監理資質,確保園林工程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3.2 加快園林工程專業檢測、標準規范體系建設
通過統一園林工程專業檢測要求、細化園林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規范,可以使園林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在質量管理中有據可依,明確參建各方職責,科學合理地規范工程質量控制,從而有效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2]。
3.3 推進園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應結合目前園林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的專業水平現狀,做好調查研究,建立健全園林專業技術工人培訓體系,以質量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緊抓執證培訓,達到“提高一人、帶動一批、促進一片”的效果,推動農民工加快向產業技術工人轉變,并嘗試建設園林技術工人人才流轉基地,規范產業工人管理、保障其合法權益,以點帶面促進園林產業工人隊伍專業水平的穩步提高[3-4]。
結語:
根據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我國園林工程在施工時面臨的困難。但是應社會需求,我國必須克服上面的困難來按期完成園林工程。其實只要細點心,想要克服施工方面、監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難,只要我們在施工前期,各部分在設計時及時溝通、科學的制定出相關的設計方案并且在施工時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是可以保證工程的工期和質量的。在這個基礎上,還應該提高園林工程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致力于打造出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團隊。
【參考文獻】:
[1] 孫晶.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管理[J].現代園藝,2015(14):188-190.
[2] 吳衛忠,何云中.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展望,2014(12):117.
篇8
一、領導重視與參與是強化審稿業務的前提
編校質量是出版物各項質量指標中的核心指標,也是出版社提升整體質量的關鍵環節。審稿工作是編輯的基本功,也是確保出版物編校質量的根本環節。我社領導班子一直非常重視質量管理,社長擔任質量領導小組組長,總編輯擔任常務副組長,配備有專人負責日常質量管理。日常工作中,重視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與完善,建立有科學嚴謹的編校工作流程與全面細致的編校工作規則,通過嚴密的組織、嚴格的機制和稱職的隊伍在圖書出版的各環節嚴把質量關。每年新編輯入社,領導班子成員中分管業務工作的領導都要擔任新編輯導師,新編輯入社培訓中,總編輯要親自授課;總編輯牽頭組織質量領導小組定期開會,研究質量問題,通報質量事故;年度編校質量抽查時,班子成員中副高職稱以上的同志會至少親自審讀1本圖書。
二、建章立制是強化審稿業務的基礎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國家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提高我社出版物的整體質量水平,我社圍繞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相關機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其中與強化審稿資質、業務指標、流程、獎懲等相關的制度有《編輯系統管理辦法》《選題管理規定》《圖書質量管理辦法》《編輯發稿和復審、終審管理辦法》《精品圖書、重點圖書管理辦法》《關于執行國家出版行業相關法規規章及標準規范的責任落實方案》《編校差錯率分類認定細則》《版權管理辦法》《音像電子出版物編輯加工及其費用標準管理辦法》《出版物評獎辦法》《獲獎出版物及論文獎勵辦法》《出版物封扉版以及相關標識格式》等近20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編輯人員的質量意識,規范了編校工作的業務流程,提升了對審稿工作的質量要求。
三、規范審稿流程是提高編校質量的重要保障
1.嚴格落實“三審制”,規范審稿流程
作為全國優秀出版社,我社一貫嚴格遵守《出版管理條例》,并根據新聞出版總署的《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和《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制定有本社的《編輯管理辦法》和《圖書質量管理辦法》。在這兩個辦法中,對于初審、復審、終審、加工整理、外審等環節的任務、標準和流程有具體的規定,并且在《質量管理辦法》設定了三審逐級檢查、印前質檢、社內專項抽檢、社外專家編校質量抽檢等質量控制措施。
2.細化初審要求,有效提高初審質量
為提高編輯初審質量,避免初審人員疏忽重大事項的審查,規范編輯初審工作,我社設計有格式的“初審報告表”,要求編輯發稿時在稿檔中要附此表,這份格式表中詳列了初審人員需要明確注明的15類問題,如“書稿內容是否符合《出版管理條理》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八條規定”“書稿是否符合選題列選時確定的書稿編寫提綱及組稿過程中進一步明確的詳細編寫要求,包括讀者對象、編寫內容、書稿特點和篇幅等”“書稿內容在取材、論述詳略和論述深度等方面,是否從既定的讀者對象出發,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書稿結構、層次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晰”“書稿的插圖、表格是否符合要求”“書稿的索引、參考文獻等是否缺漏”“書稿是否在技術規范、名詞術語、物理量符號和計量單位等方面體現了新標準、新規定”“書稿是否根據讀者對象和選題意圖確定取舍標準,寫出鮮明特色”,等等。
3.規范審讀工作重點,提升編輯審讀技能
在收到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一屆全國優秀審讀報告評選活動通知后,我們感覺,主辦方抓審讀報告評選抓到了編輯業務的核心,審讀報告不僅是編輯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三審工作落實程度的標尺,我社高度重視,積極動員編輯參加。編輯撰寫的審讀報告初稿成稿后,總編輯安排分管總編辦工作的副總編專門給編輯講解了審讀工作的業務要求和審讀報告的撰寫結構與要點,經過兩次修改后附詳細三審記錄成稿上報。這份審讀報告不僅全面評價了書稿的思想性、科學性,詳細闡述了書稿的出版價值和文化價值,分析論述了出版的意義和理由,還就修改書稿的要求分別給作者提出了大量建設性建議(如書名問題、語言風格問題、署名問題、篇章結構問題、體例問題、圖表問題、量和單位問題等),所附的三審記錄更是詳盡全面地記錄了三審編輯在三審過程中所做的細致的加工整理工作。該稿在第一屆評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此事大大激勵了我社的年輕編輯,在其后的工作中,大家相互學習,對編輯加工整理工作和審讀報告的撰寫更加重視,有效提升了我社青年編輯的審讀技能。
四、加強業務指導與培訓是優化審稿質量的有效途徑
1.把業務經驗積淀內化為業務指南
“萬丈高樓平地起”,2016年1月1日,我社將迎來60歲生日,建社60年來,我社幾代出版人一貫重視編校質量,長期以來形成了許多優秀的歷史傳統,在審稿具體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業務經驗。比如,1985年組織內部資深人員編寫的《作譯者須知》,經過多次改版及內容擴充與創新,目前已形成了所有編輯的案頭工作指南,其中對審稿人員需掌握的各類出版物內容特點、出版物各構件技術要求、審稿工作流程和要點等各項具體業務細節進行了分類講解,并編制有具體示例和工作模板。
2.充分發揮“傳、幫、帶”及業務培訓的作用
我社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新編輯“導師制”,每位新編輯到社后都要選擇一位副編審以上的老編輯擔任導師,負責在選題策劃、組稿、審稿、加工整理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培養。師徒簽訂一年的代培協議,期滿后,經考核合格方可獨立從事加工整理及初審等工作。
為了提高編輯人員各項業務水平,社人力資源部和總編辦每年均要制定詳細的編輯業務培訓計劃,針對語言文字、圖表公式、政治性問題、審稿實務、出版標準等專題開展業務培訓,針對教材、圖集、工具書、畫冊等不同類型的出版物的審稿細節開展專題業務研討。同時,積極選派新編輯參加編輯學會和版協組織的編輯業務培訓,新編輯入社經過導師一年培養后,都要參加社外的專業培訓。
五、落實行業法規標準是提升審稿質量的關鍵環節
為提升出版質量,加強規范管理,我社制定了《關于執行國家出版行業相關法規規章及標準規范的責任落實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下發的同時,我們為所有編輯部門配備了相應的標準及文件匯編作為案頭工具書。“方案”中分別明確了與內容質量、編校質量、設計質量、印制質量、環保質量5項指標相關的58項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標準規范的責任落實人員和部門,要求我社全體從業人員切實擔負起執行現行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標準規范的責任與義務,要求第一責任環節和相關責任環節的業務人員必須加強對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和標準規范的學習,并負責在業務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這些內容中與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控制直接有關的有37項。
六、完善獎懲機制是強化審稿業務的有效手段
為提升編校質量,強化審稿業務,我社在《圖書質量管理辦法》中制定了詳細的獎懲細則。如:差錯率小于等于0.25/10000的出版物,會分別獎勵責任編輯、三審人員和責任校對較為豐厚的獎金;差錯率大于1/10000且小于等于5/10000,以及差錯率大于5/10000時,責任編輯、三審人員均要按程度不同接受不同金額的處罰,除接受本條處罰外,造成經濟損失的相應處罰按照質量事故成本考核及處罰制度執行;一年內出現抽檢品不合格率大于等于50%的部門,處以部門負責人較高金額的罰款。一年內抽檢品差錯率小于等于0.25/10000的品種數超過總抽查品種數50%且無不合格品的部門,給予部門負責人較高金額的獎勵;等等。這些措施,對提升編校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篇9
[關鍵詞] 區域旅游 信息 整合
隨著旅游信息化的發展及“金旅工程”的實施,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但旅游信息資源分散、共享性差、開發利用程度和服務質量低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嚴重制約區域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進行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勢在必行。對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進行集成和整合,使之有序化,達到為區域旅游業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
一、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
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是將本區域多種形式、來源、分散的旅游信息資源,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篩選、融合、類聚、排序等重新集成與組合,構成一個高效能的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體系,以便全面、完整、有序、準確揭示區域旅游信息資源。同時,搭建統一的旅游信息查詢、檢索、平臺,提高區域旅游信息資源的使用率,實現旅游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層面用戶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二、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內容
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旅游信息主體,包括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旅行社、酒店、景區、社會媒體等,且旅游信息分散、載體多樣。但鑒于旅游信息從產生到使用一般都經歷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等過程,由此,進行區域旅游信息整合,只需根據旅游信息流程,對旅游信息源、信息采集過程、信息處理方式方法、信息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整合,就可實現全區域的旅游信息整合。所以,本文從旅游信息流程角度,采用系統分析方法,探討區域旅游信息整合內容。
1.旅游信息源整合
旅游信息源包括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信息源、旅游企業信息源及其他信息源等三大類。旅游信息源的整合就是將旅游相關部門、旅游企業、社會媒體、中介機構等旅游信息源整合成一種統籌兼顧、指揮靈便、職責清晰、運轉便捷的系統機制,以便形成推進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的合力,而這種機制確立的前提就是以法規、行政和市場的方式建立協調紐帶、處理好相互配合關系。同時,按照旅游信息分類和單位性質,通過行業管理規定明確各信息源提供旅游信息的范圍和內容:
(1)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信息源以提供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行業行政、市場規則、形象宣傳、行業信息和行業動態等政務、公益、執法、管理信息為主。
(2)旅游企業信息源包括與游客旅游活動有關的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服務企業。其提供的信息包括兩大類,即旅游服務信息和旅游經營信息。
(3)其他信息源包括社會媒體、中介機構等,他們利用各自的優勢和條件,以契約的方式,提供大量有價值的旅游信息。
2.信息采集渠道整合
旅游信息源經整合后,使區域內所有的旅游相關部門都成為了旅游信息采集部門,為了構建快速、有序的區域旅游信息采集機制,此時還需對旅游信息采集渠道進行整合。旅游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就是采用標準化的信息格式,對各信息源需提供的、相對固定的旅游信息,如各種統計報表等進行標準化的統一采集,匯入到區域旅游信息平臺中。通過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形成高速化、網絡化和層次化的信息采集渠道,保障區域旅游信息的及時、快速、完整、有序采集。
3.信息處理方式整合
信息處理方式整合就是對各信息源匯入到區域旅游信息平臺中的數據進行統一篩選、過濾、分類、存檔等,以形成有序的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體系和信息資源數據庫供全區域共享使用。
4.信息渠道整合
信息渠道整合就是通過建立良好的信息機制,規范區域旅游信息渠道,使區域內各旅游相關部門各司其職,與自身相關的各種旅游信息:
(1)地區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區域旅游綜合信息。
(2)各旅游企業負責本單位信息。
(3)社會媒體等按照法規和政府工作部署旅游信息。
另外,旅游信息在遵循統一、真實、高效的原則下,信息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原則上統一從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數據庫調用,經一定的權限審核,由統一的區域旅游信息查詢、檢索、平臺,以便統一區域旅游信息的出口。
三、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策略
1.標準化策略
目前旅游各相關部門信息資源整合存在的問題,不少都涉及到行業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而且在信息化建設中,也由于缺乏標準規范,致使大量異構資源的出現。因此,在進行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時,要高度重視標準規范的研究和使用,這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合作,采取“聯合、共建、共享”的運作模式,促進標準化建設的全面展開。具體措施是: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標準規范的重要性;政府相關部門對標準規范建設進行統一把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制定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標準規范;制訂標準規范的實施辦法,使制定的標準規范得以廣泛利用。通過標準化建設,推動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的持續發展。
2.各旅游信息主體通力合作策略
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是為了消除信息孤島,滿足社會共享需求。但任何一部門都不可能提供滿足社會所有需求的旅游信息,各部門僅能提供己有的有限的,就某些方面的旅游信息資源。所以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要求各旅游信息主體通力合作,共同參與信息資源整合,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旅游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區域旅游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旅游信息資源利用率,促進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
3.應用信息技術策略
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最終是靠信息技術來實現的,所以只有技術的進步,才能真正解決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的效率問題,從而提供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旅游信息。因此各旅游相關部門都要積極使用新技術,共同推動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當然,整合技術的發展是逐步實現的,不管怎樣,它將最終促進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的實踐進程。
參考文獻:
[1]Robinson, Greg. Using the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Utility Automation & Engineering T&D, Jan2008, Vol.13Issue1,p56~67
[2]Nambiar, Ullas; Nie, Zaiq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the Web. AI Magazine, Winter2007,Vol.28Issue4,p128~128
[3]Zhang, Hong; Kishore, Rajiv; Sharman, Raj; Ramesh, Ram. Agile Integration Modeling Language (AIML): A conceptual modeling grammar for agile integrative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Nov2007,Vol.44Issue1,266~284
[4]Harland, C.M.; Caldwell, N.D.; Powell, P.; Zheng, J. Barriers to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MEs adrift of eLand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Nov2007,Vol.25Issue6,p1234~1254
[5]陶明華王華劉秋生:電子政務建設中信息資源整合策略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總第462期
[6]鄒嘉麟陳家訓:Web信息資源整合系統模型和方法[J].計算機工程, 2004年12期
[7]王平姜愛蓉:國內外數字信息資源整合管理系統的對比研究與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3年S1期
篇10
關鍵詞:建筑業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業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為各企業競爭的目標,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經成為各企業家的共識。而安全卻是效益的前提,因為安全的結果決定了效益的大小。為此,多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確定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頒布了一系列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目的就是為保護廣大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減少各類事故,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
二、項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與生產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矛盾的關系,安全與生產的統一性表現在:一方面指生產必須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進生產。“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工作方針,但現在仍有許多企業對安全生產不夠重視,安全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項目領導在項目管理的同時,沒有認清安全與企業效益的關系。建筑施工企業在完善企業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應建立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保證企業安全生產和創造效益,創建優良工程,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安全生產管理是施工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證。
三、我國建筑業安全管理的現狀
(一)安全意識淡薄。由于企業領導長期對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抓安全生產形式主義嚴重,漠視生產工人合法的勞動保障權益,不配備必須的勞動保護用品,肆意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工人長期處于超負荷、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必然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另外,領導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不夠,員工相應的安全意識淡薄,很容易引起因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礎薄弱。安全管理基礎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識淡薄,理不清安全與速度、安全與效益、安全與穩定的關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建筑安全技術研究工作比較薄弱,解決建筑安全生產關鍵性技術問題的工作相對滯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缺少市場化的政策導向和經濟激勵措施。施工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應用與安全防護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安全防護技術、防護用具和機械設備還相當落后.標準化、定型化和工業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和施工隊伍素質普遍偏低.安全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對安全管理知識、安全技術規范、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無法對施工隊進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落實其安全責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條款不夠具體,操作性不強;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存在著重復和交叉管理的問題;安全規章制度職責不清,管理目標不明確,導致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還不健全。目前,我國有效的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機制還未形成,與國際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安全監督方式和管理手段無法適應日益增大的建設規模,難以深入地開展建筑安全監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傳問題。建設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全體員工要對有關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內容深思熟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克服單調枯燥的方法,變傳統說教方式為寓教于樂,采用安全演講、知識競賽、報刊、安全漫畫展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并把基本精神廣泛宣傳貫徹。
(二)加強培訓教育問題。培訓教育的重點是要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并對各級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操作規章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創新和安全技術改造方面的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實現本質安全。
(三)責任問題。建筑安全生產工作要緊緊咬住安全生產目標責任不放松。建設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辦事,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將安全控制指標層層分解,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四)制度執行問題。安全生產工作離不開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因此,建設主管部門、施工企業要認真落實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等。沒有安全許可證、沒有辦理建筑意外傷害保險的企業堅決不允許施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線操作人員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少損失,分散企業風險,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會、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為記錄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問題。要控制事故的發生,就要從源頭做起,搞好專項治理。從近幾年各地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的種類來看,主要是高處墜落、施工坍塌、物體打擊、機具傷害、觸電等。故要定期開展企業項目部、班組檢查制度,要做到查問題、找隱患、對存在危險源的地方設置安全警示牌、標志牌,發揮其警示作業人員促進安全的作用。事實表明,針對薄弱環節實施的專項治理是遏止事故發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監督問題。建設施工安全,加強監督是大事。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繼續完善安全監督體系,建立健全安全執法機構,配備一定數量和專業齊全的執法監督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執法檢查;各地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應切實履行職責,監督人員要時刻牢記質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責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監管水平。要不斷提高安全監督人員的執法水平,嚴格執行"四不放過"原則,強化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培訓,提升安全監督檔次。
(七)查處問題。對施工企業和從業人員要建立安全信用體系,并對其安全生產不良行為進行記錄,凡有章不循,違規不糾,屢出事故的企業應追究法人代表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另外還要視其情節輕重及責任大小,給予降低企業資質等級、吊銷執業資格或停止投標的處罰。典型案例要進行新聞媒體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進工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焦紅,王松巖.現代建筑施工技術與項目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2]紀明波.當前我國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6):4~6.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職業倫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