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7 07:4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法律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法律素養(yǎng)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yè)家們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增強企業(y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使企業(yè)在生產經營中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我鎮(zhèn)在2020年10到11月,多次組織司法所同志深入企業(yè)進行法治宣傳,現場解答企業(yè)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和困難,發(fā)放法律讀本1000余本,普法手提袋800余個。
二、深入溝通交流,加強政企聯系
我鎮(zhèn)定期召開企業(yè)家座談會,了解企業(yè)發(fā)展方向,鼓勵企業(yè)發(fā)揮優(yōu)勢,壯大品牌,爭優(yōu)創(chuàng)先,壯大自身實力。
三、設立獎勵機制,表彰先進企業(yè)
篇2
[關鍵詞]模擬法庭 高職實訓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D9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4-0172-02
高職法律教育,不僅促使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各高等院校只注重書本理論知識的灌輸,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美國診所式法律教育,讓學生在司法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法律實務技能,對學生提高學習律師的職業(yè)技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其教學目標的單一和中外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這種方式不能適應我國法學教育模式。模擬法庭教學吸收了診所式教學的優(yōu)點,根據我國地方法院審理案件的模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職業(yè)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職業(yè)道德和綜合素質。
一、模擬法庭教學是高職法學實踐教學的必然要求
國家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qū)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我國傳統法學教育一直注重法學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教學的空洞、晦澀、枯燥,背離了教學目標,與實踐相脫節(jié)。學生畢業(yè)后,不能很快進入角色,往往需要實習一段時間后才能適應法律實際工作的要求。高職學生在文化理論基礎、理解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與普通高等法律院校的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因此高職院校更應該比普通高等法律院校注重模擬法庭實訓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澳M法庭”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案件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等,以司法審判中的法庭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的教學活動。“模擬法庭教學”就是以模擬法院開庭審理的方式,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法學理論知識、司法基本技能等綜合運用于實踐,活學活用,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之教育目的的教學模式。模擬法庭教學把真實的法庭審判引進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一個個生動、典型、復雜的案例模擬審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運用到實際之中,有助于學生掌握并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模擬法庭實訓中,克服了傳統教學使用呆板、落后教學方法的不足,促進了學生用法律的思維思考問題,使學生學到了法律條文以外的實際知識,能力和技巧。模擬法庭教學是對學生法律素質的一次系統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真正目的,引導學生更加重視培養(yǎng)適應未來生活、學習與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與素質,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模擬法庭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對某類刑事案件審判時,運用法學知識、刑法條文、刑訴法知識、刑訴法條文、司法解釋、證據學知識、司法文書、法醫(yī)學知識等,經過搜集資料、整理文本和審判訴訟過程,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高了自身的實踐運用能力,由“要我學”的被動教育,變?yōu)椤拔乙獙W”的積極效果。
(二)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模擬法庭實訓中,學生作為法官、檢察官、律師或者當事人,他會主動考慮自身所扮演角色的利益,身臨其境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追求最佳結果。模擬法庭實訓過程中,由教師作實踐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學和實踐的機會和條件,提高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運用法律的能力、調查取證的能力、對證據材料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制作司法文書的能力、記錄能力、口才表達能力、法庭辯論能力等。
(三)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技能,提高團結協作意識
通過模擬法庭訓練,學生了解實體法和程序法如何在實際法庭審理的具體運用中,注重案件事實的調查和案件材料的事實證據,既要符合法律程序又要切合案件事實,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必須把獲取的第一手資料進行調查研究并著手整理符合案件的證據材料,以事實為依據,剝繭抽絲,才能完成案件的調查、取證、審理工作。同時,模擬法庭實訓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往往需要同學之間團結協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整個模擬法庭實訓活動。
(四)培養(yǎng)學生從事法律工作職業(yè)行為能力,加快學校與就業(yè)崗位的對接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等應用型人才,不僅僅限于培養(yǎng)合格的律師,而且需要為社會輸送各種各樣的法律人才,如法官、檢察官、警察、其他行政執(zhí)法官和法學理論研究人才等。因此,法律職業(yè)能力,尤其是法律操作能力,是高等法律職業(yè)院校學生必備的能力,模擬法庭實訓教學的開展是實現高等法律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舉措,它可以使學生畢業(yè)后能很快地適應法律職業(yè)工作。
(五)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加強依法治國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模擬法庭教學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實際案件存在的問題,而且通過模擬法庭實踐,理解和消化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既得利益。人人爭做學法、知法、守法的公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堅持依法治國的理念,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自由的高度法制國家。
三、模擬法庭教學如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一)制定實訓教學計劃,保障模擬法庭教學正常進行
在教學大綱和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明確規(guī)定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和實訓的具體安排,包括時間和場次安排。模擬法庭實訓教學開課學期應安排在第三到第七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法學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對法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此時安排模擬法庭實訓教學,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四學期安排一到兩次模擬實訓為佳,主要側重點是在熟悉法庭程序安排與起草案例文書等方面下功夫。第五、六、七學期增加到四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和學習的機會,這時主要側重于法庭舉證、訴訟辯論、法官掌控庭審進度等方面的工作。在四年時間里,保證每個學生輪流扮演每個訴訟角色,進行各個角色的模擬演練。
(二)設置真實法庭環(huán)境模式,營造逼真的法庭教學環(huán)境
在教學法庭前懸掛國徽,擺放審判桌椅,設置書記員、原告、被告、旁聽座席,訴訟參與人員標牌,配置法官袍、檢察官服、律師袍、法警服、訴訟參與人員服裝及法槌等道具。有條件的可購置電腦、投影機、相機、攝像機、DVD機和音響等設備,印制主要法律文書文本,購買法庭實錄光盤等相關資料。通過布置模擬法庭環(huán)境,盡可能地營造出與真實法庭相同的氛圍,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法庭的神圣和威嚴,樹立對法律的崇敬感和職業(yè)的自豪感。
(三)精心選擇合適的案例
在選擇案例時要考慮各個程序、各部門法、新出臺法律等各方面因素,還要注意高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分析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邊發(fā)生的真實案例,作為教學范本,看得見摸得著,簡便易行,容易操作?;蛘哌x擇法院審判的案例,作為模擬法庭審判的腳本,難易要適當,讓學生在既簡單又復雜的庭審過程中,學習律師答辯的技巧和能力。在案例選好后,要帶領學生到公證處、法院、檢察院等地復印各種證據和訴訟材料。案件材料要齊全,以便雙方當事人在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時發(fā)揮應有的水平。
(四)學生分組和角色分配
在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活動中,由于出庭角色不多,盡可能地充分利用所有資源。老師可將全班同學分成法官組、原告組、被告組、第三人組、證人組、書記員組等。法官組包括審判長、審判員、陪審員等;原告組、被告組、第三人組包括當事人、法定代表人、訴訟人等。每個學生必須加入一個組擔任一個角色,做好開庭前的準備工作。即使不能當庭參加審判,也要一起做好前期準備,進行案情的分析和討論,并在其他同學庭審時進行觀摩學習,做好記錄。經過、受理、庭審幾個過程,使學生熟悉審判的程序,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應對庭審活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將遇到知識結構、理解深度、靈活運用等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把預演的全過程通盤考慮,理清重點,抓住案件的關鍵問題,把握案件審判各個階段及審判工作的難點等。
(五)實訓活動要及時進行總結
教師根據實訓活動中學生表現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也可以請出席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律師等進行專業(yè)點評,學生做好記錄。點評既要對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加以表揚和充分肯定,又要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并幫助其改正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議。總結實訓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一定要全面,從案件的選擇到訴訟過程,從控辯焦點到適用法律程序,從案件的定性和量刑到依法判決等。不足之處應該分析其原因,以期在下一次實訓時得到改進和提高。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檢自評,加深實體法和程序法的了解,并在具體運用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努力學習,進一步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職業(yè)院校模擬法庭實訓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需要學校在時間安排、制度保障、實訓場地方面鼎力支持,安排有經驗的老師指導實訓,聘請地方法院的工作者到學校來交流或者上課,有利于學生畢業(yè)后迅速適應崗位的要求,避免了“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尷尬局面,提高了社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漆思劍,蔣萬庚.模擬法庭教學與法科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第10期.
篇3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學習能學到什么知識,能解決什么問題,能具備什么技能是教學宗旨。以經濟糾紛的解決為例,知識與技能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談判、調解、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掌握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掌握談判的方式和方法(協商);掌握協議書、調解書、狀的書寫。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方法是指教和學的方式。過程就是怎么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及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學什么。具體地講,方法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教師的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法、引導自學法等,學生的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等。以經濟糾紛解決為例,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就是先用大情景引出經濟糾紛解決方式有談判、調解、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六種,然后用流程圖將這六種方式串聯在一起,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六種方式之間的關系,接著對六種方式進行實訓演練,最后總結實訓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及六種方式的優(yōu)缺點。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先學情景,然后由大情景聯想出經濟糾紛的解決方式,接著思考采取某種方式應具備的條件,最后選擇最適合當事人的方式。教師的教學方法依次用到了案例教學法(或情景模擬法)、分組討論法(或角色扮演法)、講授法、總結歸納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用到了探究學習法、自主學習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主要指學生的學習興趣,價值包括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以經濟糾紛解決為例,情感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探尋解決糾紛的有效方式;價值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充分認識守法的重要性,樹立以法律約束自己行為的世界觀,同時感受到法律的威懾力,提高“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意識。
二、任務驅動法實訓模式構建
(一)大模塊(整章)情景假設
在此,筆者將大模塊情景簡稱為大情景,也就是能引起或串聯整個模塊知識內容的情景。在教學中,大情景應貫穿模塊課堂教學的始終。對于大情景的選取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問題的層層設立,引出本模塊學習的主要內容,接著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組織有目的學習,此即問題導入法;二是尋找生活中已有的典型案例,使學生由典型案例聯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一系列案例,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從而學得新知識,此即案例教學法。以經濟糾紛解決為例,問題導入式:大家在出現經濟糾紛時怎么辦———唇槍舌戰(zhàn),拳腳相加/賠禮道歉/談判協商/找第三者調解/打官司(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仲裁/行政復議———以上方式是否都合法———結合自身條件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各方式的流程(怎么做)———總結各方式的優(yōu)缺點。案例引入式:張三花費5000元在A商場買了一部蘋果5s手機,銷售人員明確告知他該手機為原裝正版手機,可張三沒用幾天就出現了黑屏現象,他拿到蘋果手機專營店進行檢驗,檢驗人員檢驗后告知張三該手機為山寨手機,只要花3000元就可買到。顯然,此案例涉及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雙倍賠償”的知識,如果張三想退手機能實現嗎?如果找A商場索要10000元是天方夜譚嗎?如果張三想退手機或索要錢,他該用什么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理清子模塊(各節(jié))之間的關系
此部分內容重在系統地讓學生了解通過本模塊內容的學習,能“立體、縱向”地感受到大模塊、子模塊、子模塊中的具體內容之間存在的脈絡關系:透過樹根(大模塊標題)就能看到樹干(各子模塊標題),通過樹干能看到整棵樹上的枝條(各子模塊具體內容)。這部分知識筆者采用流程圖的方式予以表示,以明確各知識之間的內部聯系。以經濟糾紛解決為例,談判、調解、仲裁、民事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之間的內部聯系(流程)是什么。
(三)子模塊(各節(jié))實訓步驟
大模塊是由子模塊構成的,理清子模塊知識,大模塊知識也就清晰明朗。因此,子模塊實訓的構建是任務驅動法實訓的關鍵。在這一實訓階段,教師和學生既要完成法律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生活實踐,培養(yǎng)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認識子模塊。
主要是對子模塊知識的概述,使學生先從宏觀上了解知識,然后重點講解子模塊的概念、特征、應具備條件。以談判為例,就是講解談判是什么,談判應具備的什么條件。
2.子模塊情景假設。
通過子情景(案例或問題)引出子模塊中所要講解的內容,即子模塊中的具體知識。以談判為例,就是假設上例中張三想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糾紛。
3.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參與下討論所要解決的問題,各抒己見提出多種觀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階段,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發(fā)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為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搜集知識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搜集知識———對搜集到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辯論———解決問題。以上述張三案例為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如果張三想通過簡單的談判方式解決糾紛,他需要怎么做?談判中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如果談判成功了,張三想通過協議書的方式將他們的談判結果法律化,協議書怎么寫?如果沒成功,他還可以怎么做。
4.子模塊所涉法律知識講解。
通過上述的討論,講解所涉的法律知識。比如談判條件、談判技巧、談判組織、談判協議書的制作等。
5.分角色演練。
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和“子模塊所涉法律知識講解”,將學生分角色進行演練。以談判為例,應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代表商場A,另一組代表張三,兩組學生展開激烈辯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深刻體會自己怎么談判,也能看到對方同學怎么回應,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
6.評價實訓效果,強調注意問題。
教師應對“分角色演練”的過程和結果予以評價,并指出在談判過程中雙方應注意談判的技巧、對方立場等問題,以及制作協議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張三的代表小組未注意到上場人員的情緒,談判的技巧、調解協議書的制作、證據的收集、狀的書寫等。
7.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的布置要堅持“高效、鞏固、實用”原則,做到“適當、適量、適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談判為例,布置一個作業(yè)題“假設張三和商場談判成功,為其制作一份協議書”。
(四)大模塊知識歸納總結
篇4
[關鍵詞]經濟法基礎知識 教學情境設計 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
[作者簡介]楊波(1969- ),女,遼寧海城人,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學。(遼寧 鞍山 114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136-02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體是教師,教師教學圍繞著學生轉,以灌輸知識為主。隨著職業(yè)教育的大力發(fā)展,著眼于學生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升的需要,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學生大大有別于本科院校,因此除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外,重點應落實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技能提升上。近年來,筆者對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實踐加以總結并根據課程特點創(chuàng)設了一整套完整的課程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學情境,初步形成了一套立體課堂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該課程采用流程式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學情境的必要性
1.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職業(yè)教育是面向社會的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應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同時把經濟法知識有效融入學生未來工作實踐之中,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F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認真學習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應用型特點?!敖洕ɑA知識”課程實踐性強,在傳統的重理論傳授、輕實踐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要點。這種方式因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溝通,極大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實踐感知性差,慢慢導致學習信心不足,失去對課程的學習興趣。“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是一門實踐能力要求極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應重視基本理論與專業(yè)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3.現代教學方式要求打造立體課堂。拘泥于傳統的教學規(guī)范、教學制度、教學觀念的限制,以往“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課堂基本以講授為主,雖有在課堂上模擬真實生活的案例,講授一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但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離學生的認知特點還有距離。因此,從整體上按照授課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情境,即從課前、課中、課中加課余、課后、畢業(yè)前等環(huán)節(jié)入手,創(chuàng)設出該課程的立體課堂、設計完整的“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流程式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學情境,能適合職業(yè)教育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
二、流程式實踐、實訓教學情境的具體環(huán)節(jié)及實施
“經濟法基礎知識”實踐、實訓教學情境模式設計,整體上按照授課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情境如下:
1.課前:學習方法指導、課前五分鐘演講。(1)課程網頁上的學習方法指導?!敖洕ɑA知識”課程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省級精品課,已經建立了該課程的網站,因此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可以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在課程資源欄目中專門設計了學習指導項目,教師授課前可以指導學生課前在網上查閱學習。(2)課前五分鐘演講。有演講實施方案和環(huán)節(jié):實施的目的和意義、預期目標、演講方案、總結和評估,教師點評指導意見;學生上交演講稿,教師反復指導;每次課課前可以采用學生自己自薦或者集體或者教師推薦進行演講;演講后學生上交演講感想。
2.課中:案例引導教學法。采用“任務驅動”方式。比如,在講解某一個章節(jié)內容時,流程如下:舉具體案例實例(選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體內容―指出問題(可以從教者指出也可以讓學生指出,同時可以進行互動)―教師講解本章節(jié)具體內容―再進一步解決所舉的具體實例―發(fā)散思維舉相關案例,提高學生能力。
3.課中+課余:自擬案例、相關實訓項目。第一,自擬案例。(1)流程包括:方案設計(教師在課堂布置,學生也可以上課程網站自學方案查看實例)―學生根據方案分組操作―上交自擬案例材料―教師講評―課堂反饋。(2)方案設計如下:項目創(chuàng)意,通過所學的法學理論知識上升為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考查環(huán)節(jié):教師基礎理論講授―學生吸收―學生分小組自編案例―小組討論―集體評議―教師講評。(3)案例選取要求:選取的案例范圍應圍繞教師已經講授的知識內容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案例選取的內容必須貼合實際,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案例也可以是親屬的實例;案例描述可以圍繞一件事或一系列的事件來展開,應完整;案例的分析評價應有理有據,觀點和策略要集中、正確;(4)自擬案例涉及環(huán)節(jié):案例題目自擬,每一案例材料包括四個部分內容――背景、案例描述、分析、反思。在表述時,四部分內容可分可合,由作者視行文的需要而定。(5)采取形式:每班級以五人為單位分小組進行,每個同學有發(fā)言,有小組結論,基本上采用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小組結論類似法官判決。(6)教師講評:從法律規(guī)定和案件處理兩個方面進行。
第二,相關實訓項目。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設計了8~10個相關實訓項目。訓練目的和任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糾紛的能力,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展學生的執(zhí)業(yè)能力,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主要項目有:討論并制作一份企業(yè)設立策劃書、進行公司審批申請及登記注冊、簽訂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設計、所得稅或產品質量法解讀與運用案例討論、書寫訴狀等。以簽訂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設計為例,該實訓項目包括:項目能力培養(yǎng)目標、實訓內容、訓練方式、項目考核辦法等環(huán)節(jié),同時配備實訓項目考評參考樣表。
4.課后:網絡考試測試系統和網絡“教、學”研討與交流。(1)考試測試系統。通過“經濟法基礎知識”網絡課程,針對測試知識掌握情況設計了網上考試系統,測試項目有選擇、名詞解釋、簡答、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題型,學生可以在線測試知識的掌握情況。(2)“教、學”研討與交流。訓練方式:由教師精選有代表性的案例,同學們需結合所學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從提供的案例中選取一到兩個進行自主分析,由教師進行評價和指導。最終學生可以登錄網頁查詢到各個題目的參考答案?!敖?、學”研討與交流這種方式就是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交互互動。
5.課余: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等。(1)辯論賽。訓練流程如下:關于辯論理論規(guī)則和辯論技巧的培訓和講解;選辯題,擬選用辯題――抽辯題,經參賽班級選手現場抽簽,確定對壘班組;觀摩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光碟并分析;擬定辯論賽賽程,確定指導教師;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程序過程;總結表彰。(2)法院旁聽:庭審實例這種方式生動、形象、鮮活,受到大學生的歡迎。法院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實踐教育,在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塑造大學生完美人格方面,有著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人民法院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個有效途徑。(3)模擬法庭。模擬法庭環(huán)節(jié)應按照庭審的實際環(huán)節(jié)進行,流程如下:前期準備、庭審現場、庭審過程、合議庭評議以及宣判。學生在課余的演練環(huán)節(jié)應包括:制訂模擬法庭實訓活動方案―法院旁聽觀摩―學習參考劇本―確定擬用劇本―安排角色―反復演練―實際進行模擬法庭―效果評估與反饋。(4)專家講學。專家講學采用講座教學法,定期聘請法官、檢察官、律師、企業(yè)法律顧問等就有關法學實踐具體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專家的實際辦案經驗與經濟法相關理論密切結合,通過極富感染力的講授,切實增強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知識的感性認識。(5)校園法律咨詢平臺。課程籌建了一個網上與學生能夠實時互動的溝通渠道――校園法律咨詢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給學生傳遞法律信息,而且能夠做到普及法律常識、提高法律意識、解決法律疑問,同時增加學生課程學習的實用性。(6)社區(qū)法律咨詢活動。成立社團或者法律咨詢小組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進社區(qū)開展如以“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社區(qū)”為主題的法律咨詢活動。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更能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充分鍛煉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
6.畢業(yè)前:學生寫經濟法方面的畢業(yè)實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寫作是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檢驗。幾年的實際運作證明,這種調查報告的模式十分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例如我系學生寫過《海城地區(qū)商標侵權現狀調查》,調查主要是選取了海城地區(qū)的夜市、商場、箱包市場來進行,對調查到的第一手資料分析運用,采取的形式和選取的資料都具有實際性。這樣的調查報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三、實施流程式教學情境應注重的問題
1.注重實踐、實訓環(huán)節(jié)的全流程實施。“經濟法基礎知識”這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實現教學目的,因此一定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全流程實施教學情境模式。第一,樹立“教師教會學生學”的理念,切實轉換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是“教師教、學生學”以及“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教師教學生學”較比“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脫節(jié)的狀況較有進步,但是相對于“教師教會學生學”的模式仍有不足?!敖處熃虝W生學”,教師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全面把握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全流程實施落到實處。利用有效手段將課前、課中、課余等環(huán)節(jié)有效實施。僅以課前五分鐘演講環(huán)節(jié)為例,該項目僅占用課前五分鐘,但是教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該項目需要大量時間。教師指導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講解項目實施的目的、意義、項目實施的預期目標;對課前演講方案予以指導;學生演講結束后的總結和評估等。學生自主完成的內容包括:組建組織機構,選擇學生負責人,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拔人員,選取演講稿,課下準備,課上演講。課前五分鐘演講環(huán)節(jié)同時為課余環(huán)節(jié)的辯論賽提供有效預熱。第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和自治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構建學生領導機構和小組以及評價機制,在實訓環(huán)節(jié)中切實貫徹運用。以自擬案例實訓環(huán)節(jié)為例,大量訓練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完成,效果展現需要在課堂實施。實際操作過程中,為充分利用學生的業(yè)余時間以及方便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可讓學生以寢室為單位進行分組操作,以班委成員為領導機構監(jiān)察實施效果;在課堂檢驗實施實效時,各分小組模擬采用法庭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即學生以分小組形式展現,各模擬組模擬法官發(fā)言,小組結論類似法官判決;各模擬組實施結束后由評議組評價、現場打分,教師重點講評完成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自治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提升。
2.注重教學效果的實效性。實踐、實訓教學情景模擬把學生置于真實或近乎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一,注重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學生親身參與司法流程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模擬法庭環(huán)節(jié):聘請法院的法官實地指導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經過前期準備、庭審現場、庭審過程、嘉賓點評、模擬法庭效果評估與反饋等過程,以實戰(zhàn)檢驗學生所學法律理論知識,學生組織能力、善辯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在實戰(zhàn)中取得實效。第二,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在實踐、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時,引導和積極調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例如調查報告寫作是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檢驗,這種實踐調查報告的形式最適合考查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水平。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科學選題,選取具有實際性的資料、針對性和應用性強的調查報告寫作,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注重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由于實踐、實訓情景模擬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共同參與,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容易形成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加強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教師應很好地予以引導和把握。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新穎豐富的多樣化實踐、實訓教學模式,通過個人或集體搜集資料、整理與思考的過程凝聚集體的力量,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
3.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維評價,考核方式多元化。(1)注重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道德評價。在模擬真實實踐、實訓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身臨其境地模擬各種角色,遵循實際能力培養(yǎng)的程序、方式方法具體操作,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得到鞏固和擴大,同時充分發(fā)揮潛能,在職業(yè)能力訓練中綜合素質潛移默化得到培養(yǎng)。實踐、實訓中學生分小組進行,集體討論,團隊合作,增強群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方面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養(yǎng)成工作主動、負責、真誠、守信、保密、沉穩(wěn)、機敏的職業(yè)規(guī)范。(2)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考核學生的實訓成果。以往的考核方式學生單純?yōu)榱藨犊荚?,重結果不重過程,而實施流程式實踐、實訓教學情境方式,注重加強過程監(jiān)控,強調過程評價??梢哉{整整門課程的理論考核比例,輔之以考核技能的文書擬寫等題型,實踐環(huán)節(jié)應對課前、課中、課余環(huán)節(jié)項目均設定一定相應的分值。考核內容包括技能分,輔之以態(tài)度、形象、團隊、創(chuàng)新分值等。教師考核學生實踐、實訓成績的依據應包括:學生的自我管理、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設計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
總之,“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通過課前、課中、課余、課后到畢業(yè)前等環(huán)節(jié)全程流程式設計實踐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全方位立體課堂培養(yǎng)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將這些環(huán)節(jié)加以貫徹,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高職教育重素質培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潔琦.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體系重構探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2).
[2]廖旺榮.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高教論壇,2011(10).
篇5
關鍵詞:國際商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3-0119-02
“國際商法”是從西方國家引進的一門課程,在一些西方國家,很多高校都將“國際商法”設置為法學、經濟及管理等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益發(fā)展,“國際商法”課程的實用性凸顯出來。國際商法不僅可以促進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加快本國外向經濟的發(fā)展和本國企業(yè)國際化進程。[1]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各高校的法學、經濟管理等專業(yè)相繼開設了“國際商法”課程,但除了法學專業(yè)將之作為專業(yè)課程開設,其他專業(yè)如經濟管理、商務英語等專業(yè)都不是將之作為專業(yè)課程開設,有的專業(yè)甚至將之設置為選修課,也沒有為這門課程配備專門的師資隊伍,導致教師、學生對這門課程都不夠重視。
一、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在教學、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繁多且課時偏少,教師無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學界并沒有達成共識,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應包括:國際商法基本理論、商事組織法、國際商事法、國際商事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法、國際票據法、國際產品責任法、國際知識產權法及國際商事仲裁法等。非法學專業(yè)一般將“國際商法”作為非專業(yè)課程設置,一般安排為三四十個課時,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是承擔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面臨的一個普遍難題。
2.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效果不佳
各高校沒有為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配備專門的師資隊伍,一般由法學專業(yè)的教師或是經濟管理專業(yè)的教師承擔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這些教師沒有進行專門研究,直接照搬法學專業(yè)或是經濟管理專業(yè)的一些常規(guī)教學法。大部分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的任課教師采用的是講授教學法,因為“國際商法”雖然屬于應用法學,但是法律知識的應用以掌握理論知識為前提,而學生對“國際商法”理論知識的掌握主要靠教師講授獲得。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堆問題,但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導致學生無法參與討論。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學法,但授課教師將案例教學法變成了案例演示,即在講授了基本理論、概念和規(guī)則之后,再舉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解釋、驗證,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2]案例演示都是教師一人在操作,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實訓環(huán)節(jié)薄弱
“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法學專業(yè)的學生開設“國際商法”課程一般比較注重實訓,至少有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庭等實訓環(huán)節(jié),而非法學專業(yè)開設這門課程,由于學生沒有訴訟法基礎,教師一般對實訓部分不重視。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幾個案例就視為實訓。案例分析是實訓的一種,但實訓絕不止幾個案例分析。任課教師不注重實訓環(huán)節(jié),雖然能較系統地將“國際商法”理論知識講授完畢,但沒有經過實訓實踐,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4.考試方式簡單、單一
有些高校的非法學專業(yè)將“國際商法”設置為考查課或選修課,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通過考試很容易。有的高校雖然將“國際商法”設置為考試,但考試題型無非是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題等常規(guī)題型,而且一般沒有實訓考試,讓學生覺得沒有新意。一般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輕松通過考試,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不重視。因此,在考試方式上“國際商法”有待改革。
5.缺乏專業(yè)的師資隊伍
目前各高校非法學專業(yè)的法律類課程包括“國際商法”缺乏專門的師資隊伍,直接從法學專業(yè)教師中選擇或是由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教師擔任。法學類的專業(yè)教師具備深厚的法學專業(yè)背景,但對非法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背景不一定熟悉,而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教師雖具備本專業(yè)的知識背景,但法學功底不夠深厚。不管是哪個專業(yè)的教師授課,都存在一定缺陷。
二、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鑒于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必要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效果,起到開設這門課程應有的作用。
1.整合教學內容,講義編寫具有針對性
非法學專業(yè)開設“國際商法”課程首先要合理選擇教材,最好選擇適合非法學專業(yè)的通用教材。目前我國有多種針對經濟管理等專業(yè)編寫的《國際商法》通用教材,這些教材在編寫體例上深入淺出,強調實用性。在撰寫講義時,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yè)對教材內容作相應取舍,要重點突出。各高校一般在國貿、商務英語等專業(yè)開設了“國際商法”課程,對于國貿專業(yè)來講,之前開設了“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經濟法”等法律類先修課程,而且該專業(yè)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結算”等課程在內容上與“國際商法”有所銜接,因此,教師撰寫講義時應突出重點,對其他課程中學過的內容,如國際貿易術語、國際結算方式等內容,在“國際商法”中可簡略講解或是交給學生自學,而對國際商事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應作為重點內容來講解。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因為之前只學過“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在撰寫講義時應注重面面俱到,同時又要突出重點,這樣學生才能較系統地掌握國際商法知識。
2.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增強教學效果
作為非法學專業(yè)開設的法學類課程,直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法,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缺乏民商法基礎,但在學習“國際商法”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民商事法律關系及民商事法律行為,教師可通過講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除講授式教學法外還應該采用一些教學方法。
(1)案例討論教學法。案例討論教學一般有案例引入、案例討論、案例總結三個環(huán)節(jié)。在選取案例時,應結合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不宜選用涉及過多法律概念和過多訴訟程序的案例,而應選取一些與實務密切聯系的案例。[3]在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所有學生分組參與討論。學生得出不同的結論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并指出學生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
(2)重點教學法。重點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明白哪些教學內容是重點,從而重點學習。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由于內容繁多,課時安排又少,授課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將所有教學內容詳細地教授完畢,只能根據本專業(yè)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有重點地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也能根據授課教師的教學思路有重點地學習。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如學習“國際商事合同法”和“國際貨物買賣法”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操練國際商事合同的訂立過程,親自體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知識理解深刻、記憶持久,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蘇格拉底式教學法。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也稱為問答式教學法,一般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采用一問一答式,在問與答之間掌握《國際商法》的有關知識。采用這種教學法需要教師提前布置任務,學生有所準備之后教師再提問,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5)雙語教學法。在一些對英語水平要求較高的專業(yè),如國貿專業(yè)、商務英語專業(yè)等可以開展“國際商法”雙語教學。采用雙語教學法,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把握中、英文講授的比例,不宜一開始就大幅度用英文講授,而應采取“漸進式”雙語教學,先減少英文講授比例,等學生適應了這種教學方法之后,再慢慢擴大英文講授比例。[4]
此外,還有的學者從中外合作辦學的角度,借鑒西方國家的教學方式、中西方教師相互出國考察及交流教學心得、相互利用教學資源的方式[5],開展“國際商法”教學,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加強實訓環(huán)節(jié)教學,鞏固教學效果
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有必要開設實訓課。實訓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具體運用操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及應變能力。根據非法學專業(yè)的具體專業(yè)背景,可以通過不同形式開展實訓。
(1)案例討論式實訓。如在商務英語專業(yè)可采用這種實訓方式,因為該專業(yè)學生的法學及貿易實務基礎較薄弱,教師在系統講授了理論知識后舉出幾個典型案例,將學生分組,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總結,使學生在熟悉國際商事法律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2)組織實訓項目。如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可以采用這種形式進行實訓,因為這類專業(yè)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學基礎,同時又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類課程,可以綜合運用、國際貨運保險、國際結算方面的知識,模擬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訂立,從訂立合同談判到爭議解決,所有這些環(huán)節(jié)都由學生親自完成,最后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學生撰寫項目報告。這種實訓形式可全面檢驗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同時又與國際貿易方面的知識銜接,具有實踐操作性。
(3)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審理經濟類案件。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教師可組織學生到當地法院旁聽經濟類案件的審理,使學生感受庭審現場氛圍,聆聽原、被告陳述、辯論,了解案件審理的基本程序。
(4)模擬國際商事仲裁庭。在學習了國際商事仲裁法之后,教師可選擇一個典型案例,組織學生模擬國際商事仲裁庭審理案件。從仲裁員的選任、仲裁程序到最后仲裁裁決的作出,讓學生親自感受這一過程,掌握仲裁的基本流程,鞏固國際商事仲裁法的基本知識。
4.考試方式多樣化
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除傳統單一的理論考試外,應增加實訓考試。實訓考試可以就平時的實訓項目打分,也可以平時以小實訓項目的形式進行,期末再組織一次綜合實訓,學生的最后成績由期末成績(50%)+實訓成績(30%)+平時成績(20%)構成,比較客觀、合理。
5.建設一支專門承擔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教學的師資隊伍
各高校應重視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的設置,并建立一支專門承擔非法學專業(yè)法學類課程教學的師資隊伍。對此,各高校在招聘人才時可以設置一些條件,要求一方面具備法學功底,同時又取得相關專業(yè)學位等。專業(yè)師資隊伍建立之后,應定期與其他院校的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推進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改革。
三、結語
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在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亟需進行教學改革。各高校首先應重視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課程的設置,充分考慮課時安排、任課教師的選任等問題。同時,任課教師要聯系非法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背景,合理選取教材,確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重視實訓,不斷推動非法學專業(yè)“國際商法”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論《國際商法》在經管類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S2):66-67.
[2]楊林生.國際商法案例教學探討[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83.
[3]王莉娜.國際貿易專業(yè)背景下《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研究[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
篇6
關鍵詞:準備;規(guī)則;安全教育
一、計算機實訓課前準備
(一)教師的準備
實訓課程的指導教師應在實訓前做好計算機的安全檢查準備、安全教育提示、實訓課程設備安全運行等各項保障工作,管理制度提前審核掛在墻上。上課前應向學生講明本實訓課程設備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注意事項,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并根據實訓內容做好設備的安全演示和調試。
(二)學生的準備
學生實訓課程前認真預習課程內容,明確實訓目的,進入實訓機房前帶上預習報告,嚴格按照實訓課程內容實習,不做與實訓課程無關的事情,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尊重實習指導教師,服從安排。實訓課程前檢查清理好所需的用具,如有缺損,應立即向教師報告。嚴禁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亂扔臟物等不文明行為,保持安靜整潔的實訓環(huán)境。
二、實訓課程實驗室規(guī)則
(一)進入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二)實訓場所內,禁止食物進入,水放在板凳旁邊的地下,或者自己的包里。衣衫不整,背心、拖鞋等不符合實訓課程穿著的同學,禁止進入實驗室。
(三)明確實訓目的,不做與實訓課程無關的事情。
(四)實訓室公用物品用完之后放回原處,不得擅自帶到其它實驗室,參照實訓室5S管理規(guī)范。
(五)實訓期間,愛護計算機,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不得使用與實訓無關的軟件和設備。計算機發(fā)生故障、損壞等特別情況,應立即向實訓教師報告。嚴禁擅自拆卸、搬弄計算機,因個人原因造成的設備損壞,應做出書面檢查,等候處理。
(六)實訓中要注意安全,如儀器設備出現異常氣昧、打火、冒煙、發(fā)熱、響聲、振動等現象,應立即向教師報告。個人需要使用非計算機用電源時,必須經過教師的同意方可使用。使用電器設備時,嚴防觸電,遠離開關電閘,有需要告訴老師,如設備或儀器發(fā)生故障或意外事故,應立即停機,并及時報告實驗室負責人,以便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
(七)熟悉安全器械的所在及使用方法(緊急噴淋,滅火器等),講解安全疏散的地點和方法。
(八)每次實訓課程結束,學生應負責將設備整理還原,桌面、凳子收拾整齊,按要求整理好實訓儀器設備及工具,關閉電源和窗門,將個人物品和廢紙雜物帶離實訓室,并由實訓指導教師安排同學留下打掃實驗室衛(wèi)生,經教師檢查確認后方可離開,給下一個班級留下良好的實習環(huán)境。
三、實訓課程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貫穿于實訓的全過程,實訓前集中動員教育,實訓過程中注意事項提示,實訓結束后進行安全問題總結。每一個班級實訓課程前安排安全教育談話,由實訓課程的實習指導教師利用上課前十分鐘,講解計算機實訓課程相關的安全知識。對學生實訓安全管理貫徹“教育為先、明確責任、管防并舉、確保安全”的方針,努力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并妥善處理好實習實訓過程中發(fā)生的安全事故。
(一)實訓過程中注意事項的提示
在按實訓操作規(guī)程、實習計劃進行安全教育的基礎上,實訓指導教師結合每一次實訓課程的具體要求,制定出相應的安全要點,利用課間或課余時間,宣傳教育到每位學生,使學生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二)下課前五分鐘談安全總結
由實訓課程的實習指導教師進行總結,表揚和提出整改的意見,為下一次實訓課程做指導。
四、實訓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故,采取如下應急處理措施
(一)當發(fā)生學生人身傷害時,在場指導教師應立即聯系實訓部門的負責人和醫(yī)療機構進行緊急救治,并及時報告學院及有關部門。
(二)當發(fā)生一般財產損害時,在場指導教師與學生應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實訓部門并視情況報告學院及有關部門,請求調查處理。
(三)當發(fā)生火災事故時,在場指導教師與學生首先要報告消防機關,請求救援;同時視事故發(fā)展動態(tài),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必要救災。
(四)當發(fā)生重大事故時,系部應第一時間向學院領導報告,并會同實習單位和相關部門做好事后處理工作。
(五)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或自然災害而發(fā)生的事故,其責任鑒定及處理程序,按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因違反實訓紀律和安全規(guī)定而造成自身傷害者,責任由學生本人自負;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傷害的,由學生本人承擔經濟和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1]李金峰,繼龍,宋麗.關于計算機專業(yè)實訓課程教學的思考,電子世界.014(19):170-170.
篇7
論文摘要:《經濟法》課程是高職院校經貿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由于該課程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眾多,覆蓋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識點眾多,且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又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邏輯概括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對尚未投身社會的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本文從《經濟法》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如何結合高職院?!肮W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論文關鍵詞:經濟法;工學結合;教學目標;分層次教學;案例教學;實訓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高職院校遵從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凝煉發(fā)展特色、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育人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世界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共同取向?!督洕ā氛n程作為高職院校經貿類專業(yè)的必修課,由于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眾多,覆蓋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識點眾多,且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又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邏輯概括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因此,對尚未投身社會的學生而言,學習難度是較大的。如何切實增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使高職學生真正達到能懂會用的目的,確需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討,改革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程序設計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此,筆者就如何契合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高職經貿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高職經貿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開設的現狀
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提出了“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這不僅符合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也適應我國全面推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基本方略的客觀需要。與此相適應,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過程中,在大多數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中,經濟法都是被作為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安排的。特別是在會計、金融、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經貿類專業(yè)中,基于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適應經貿部門或企業(yè)經營管理第一線需要、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定位,其在知識的結構中,就必然要包括企業(yè)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競爭法律制度、勞動用工制度等法律在內的非常廣泛的市場經濟的法律知識,通過加強對我國以及主要貿易國經濟領域的法律制度的認識和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預防經濟糾紛發(fā)生的能力為重點,使其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具有初步掌握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符合現代企業(yè)對員工的基本素質要求。因此,經濟法課程已成為各類高職院校經貿類專業(yè)培養(yǎng)既懂經貿知識、又懂法律知識的高素質經貿人才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
二、高職經貿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未能突出重點,不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
《經濟法》課程由于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眾多,因此,對于非法學專業(yè)的高職經貿類學生而言,在學習中不僅會處處遇到抽象、專業(yè)的法學專有術語的問題,還經常感到知識點太多,難以掌握,從而容易滋生畏難情緒,影響了對學科學習興趣的產生。此外,經濟法屬于法學體系中的內容涉獵很廣,覆蓋了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既需要掌握法學專業(yè)知識,又需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的知識。因此,如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根據經濟法學科的結構體例逐章講解,而不是根據課程開設要達到的使學生能真正掌握必備的法律實務技能,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最終形成處理職業(yè)中的法律事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實務能力,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專業(yè)技能人才的目的來安排教學,突出實用性技能方面內容的教學重點,必然使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經濟法》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最終使該課程開設的目的不能達到。
(二)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理論聯系實踐不夠
法律課程由于涉及到眾多的法律概念和具體的法律條文,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注重概念的解釋,特別是對于非法律專業(yè)的經貿類學生,為便于學生理解陌生的法律專業(yè)術語,老師理論知識的講授時間一般較多。但這種傳統的以法律概念、特征、作用為主要知識點的理論講授模式,使學生每節(jié)課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講授的大量概念,不僅在知識消化上存在一定難度,使學生作為一個初學者在接觸新概念、新知識時可能產生種種錯誤和不解;而且由于不能將抽象的法律概念、法律條文與具體的實踐生活、社會現象相聯系,結果往往使學生不能理解法律的抽象與社會生活的具體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習者在學習經濟法過程中對經濟法知識性的了解和掌握與經濟法的實際運用存在著一定差距,理論聯系實踐不夠,法律的適用性、操作性不強,導致課堂講授的知識缺乏說服力。
(三)教學手段單一,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老師一本教材、學生一本課一本筆記本,由教師向學生灌輸教材內容,且偏重于理論部分,學生采用的是“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考試考筆記”的應試學習方法,處于一種盲目跟從的地位,缺乏自主思維和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偏少,最終導致培養(yǎng)出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知識面窄,綜合素質較低。由于《經濟法》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而單純的法律條文又十分枯燥,如果單靠老師一味地說教來講解,學生就永遠只是課堂的配角和被動的接受者,這樣,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結果往往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所以在講授《經濟法》課程中,教師一方面需要用大量的案例作為輔助來幫助學生理解法律條文,調動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應該積極探索其他新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
(四)缺少實訓內容,未能體現高職院?!肮W結合”的教學要求
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是其重點,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根據課程的特點,結合課程開設的目標,將實訓內容引入到課堂當中,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實務應用能力。但從目前各高職院?!督洕ā氛n程的講授情況來看,由于相當部分授課教師本身缺乏具體從事經濟法實務工作的經驗,甚至由欠缺法學背景的授課者來擔當授課教師,由于授課者本身欠缺實際的經濟法規(guī)訓練,往往把經濟法教授成單純的法律條文解釋學,更談不上指導學生結合實際具體運用相關法律知識。無論有多么科學的教學大綱、適合的教材、先進的教育技術,如果在教學模式中未能加強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尤其是那些動手實踐性很強的一些專業(yè)技能,單靠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的話,學生應用能力和實務技能的培養(yǎng)都只能是一句空話。 轉貼于
三、改革高職經貿類專業(yè)《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一)要明確課程性質,確定教學目標
《經濟法》課程的開設,是旨在通過經濟領域主要法律制度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未來在企業(yè)中工作時需掌握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技巧,最終形成處理職業(yè)中的法律事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實務能力。因此,在課程開始講授之前,就必須向學生明確課程的性質,即該課程是屬于應用型的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開動腦筋、勤思考,多總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不僅掌握各種法律法規(guī)的基本原則,而且逐步提高應用具體法律規(guī)定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能夠學以致用,為參與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課程開始講授之前,我就首先明確,經濟法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法律學科,死記硬背沒有用,最終,還是要通過掌握法律知識解決實務問題。由于課程的性質、特點以及作用等問題明確,教學目標清晰,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了課程的基本體系與結構,明確了課程在整個專業(yè)教育中的地位,并特別注意與其他緊密相關課程的銜接與配合,這就為切實增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要抓住教學重點,采用分層次教學
由于《經濟法》課程包括了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業(yè)法律制度、個人獨資企業(yè)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對外貿易法律制度、勞動法律制度等,因此,所包含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對初學者來說,往往因課程的內容廣泛而在學習中易于混淆,影響了教學的實際效果。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抓住重點,分層教學”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體做法是,根據《經濟法》課程的內容特點,將課程內容和要求學生所應掌握的學習內容分為“了解”、“掌握”以及“能用”三個層次。對于經濟法的一般原理、概念和功能,要求學生達到“了解”;對于簡單而較次要的法律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掌握”;而對于學生今后工作、生活中要運用到的重要的法律知識,則要求學生達到“能用”。例如,在講授合同法律制度時,基于商事主體參與經濟活動基本是通過合同的方式進行,因此,合同法律制度作為重點講授的章節(jié),在教學時,我就對教學內容劃分了不同的層次,如合同法概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等內容即屬于“了解”層次;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屬于“掌握”層次;而合同的內容、違約的補救方法等則屬于“能用”層次,是課程的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對整個課程的教學層次有清晰的了解,在學習重點和分配學習精力上就能有較好的把握,能注意區(qū)分重點與非重點,合理分配和使用力量,從而取得了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要以實務為主線,進行案例教學
法學課程,可以說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基于法學課程的特性,在《經濟法》課程的講授中,要以實務應用為主線,以學生未來在企業(yè)中工作的實際需要為重點,拋棄以往法學教學單純羅列法條,深奧、枯燥的理論知識較多的教學方式,采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由淺漸深的案例教學,不僅使課堂教學氣氛生動,師生交流活躍,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合同法律制度的教學中,為了使缺乏合同實務知識的學生能掌握好這一以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知識,從合同的訂立程序、合同的內容、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違約救濟這一整個合同業(yè)務流程的法律講解中,筆者共運用了30多個案例進行案例教學,基本上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都相應配備了一個案例。使學生通過從每一知識點的導入案例的思考,到帶著問題聽知識點講授,到開動思維代入角色分析個案、解決個案,起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學邊積累實務經驗的作用。
篇8
關鍵詞:案例教學改革;案例研討;技能訓練;模擬法庭訓練;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103-02
法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社會科學,法學教育應當緊緊聯系立法與司法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改革。
一、“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基本構想
“法學案例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各類案件糾紛解決過程的親身體驗,是一種體驗式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革設計了以下三種施教方案。
1.案例研討旨在使學生通過對案情的梳理,準確把握案件的爭議點,通過對爭議點的分析,增強學生對案件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法律運用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指導下的課堂討論為主。在課后,一般要求學生選取案件爭議的一個焦點,就雙方各自的觀點、證據、理由進行闡述與分析,并給出自己的結論。教師根據學生所提交的作業(yè)質量進行考核。
2.技能訓練旨在使學生在熟悉案情的基礎上,鍛煉法律文書寫作能力和案件綜合分析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指導下的文書訓練為主,同時,在規(guī)范文書寫作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尋找案件的焦點。在訓練結束時,應要求學生從“狀”、“答辯狀”、“詞”、“判決書”,或者“申請書”、“答辯書”、“意見”、“仲裁裁決書”中選擇一種文書進行撰寫,并以此對學生進行考核。
3.模擬法庭訓練旨在使學生能夠對各類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有一個全面把握和感性認知。在實體方面,能夠快速提煉出案件爭議的焦點并對其進行法律分析。在程序方面,能熟練掌握整個糾紛解決過程并合理運用相關規(guī)則。此外,通過模擬法庭訓練的角色扮演,使學生了解法官(或仲裁員)、原告(或申請人)及其律師、被告(或被申請人)及其律師在整個糾紛解決過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這三種“角色”在探求案件事實、分析法律問題、陳述法律意見時的不同特點,從而掌握實踐中不同“角色”的“扮演”方法。
二、“法學案例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要求
“法學案例教學模式”要從紙面構想走向教學實踐,必須具備一定的運作條件。其中,對授課教師和學生的素質要求、對案件選取和整理的要求、對硬件配套設施的要求,以及對具體施教方案的要求,都是該教學法能否成功運作的關鍵。
(一)對授課教師和學生的要求
授課教師應熟悉案情,諳知各類案件的實務操作,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學生則應具備一定的法學理論功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依照我國目前法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案例教學的對象主要應是大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課時安排最好是在大學三年級下學期或者大學四年級上學期,以保證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特別強調授課教師和學生的動態(tài)參與性??梢哉f,授課教師的指導對該教學方案的順利實施起到關鍵作用。在筆者設計的案例研討、技能訓練和模擬法庭訓練三類方案中,均力圖使學生逐層深入到教學過程,結合課前閱卷、收集相關法律法規(guī)資料、分組討論、課后總結等方式,穩(wěn)步實現教學效果。其中,課前準備是基礎,課堂討論是重點。
(二)對案件選取、整理的要求
第一,案例選擇必須具有真實性與代表性。目前,“法學案例實訓實驗室”所選取的案例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且法律關系較為復雜的真實案件。為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興趣,筆者有意識地選取了不同類型的法學案例作為教學標本。需要說明的是,如果選取的案件來源于仲裁,那么,基于仲裁的保密性原則,無論是授課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對所選取的案例嚴守保密義務,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案卷材料整理要充分。“法學案例教學模式”能夠順利開展,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授課教師對案卷材料的充分整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建立完整的卷宗管理系統。這是筆者設計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亮點之一。該系統主要包括五大欄目,分別為原告(或申請人)材料、被告(或被申請人)材料、原告人(或申請人人)意見、被告人(或被申請人人)意見、法庭判決及其他文件(或仲裁庭裁決及其他文件)。其二,制作細致的教學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用于教學的類別(案例研討、技能訓練或模擬法庭訓練)、教學目的和要求、案情報告、教學課件等。其中,教學課件的制作極為重要,其又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對案件進行歸納整理,以利于學生準確掌握案情;二是列出案件的主要爭議點,以引導學生分析案件;三是對案件中的關鍵證據進行提煉和分析,以增強學生對證據的判斷能力;四是對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規(guī)進行整理,以供學生討論及法律適用時參考。
(三)對硬件設施的要求
為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閱卷室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能夠提供電腦閱卷。第二,配備電子法律法規(guī)庫和網絡,便于學生在閱覽案卷時查閱相關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通過投影儀介紹基本案情,學生可以在需要時通過投影儀演示其搜集到的材料、持有的觀點,以及完成的相關訓練,以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直觀、高效、深入。
(四)對具體實施方案的要求
1.案例研討。一個完整的案例研討方案通常在2課時內完成,學生人數大約40人。在課前,老師可將相關的案情報告發(fā)至班級公共郵箱,并要求學生預先對案件的爭議焦點做出思考,撰寫爭議焦點的初步提綱。在課堂,授課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施,將已發(fā)至公共郵箱的案情報告以及相關證據材料再次投影給學生觀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手中的材料,對案情中認為模糊的部分提出疑問,由授課教師解答。案情介紹后,即進入討論階段,討論階段將采取“抗辯式”訓練法。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還可結合所討論案例,歸納出在實踐中尋找案件焦點的基本方法,進行具有普適性的指導。在課后,授課教師可要求學生每人選擇一個焦點問題,以書面形式對該問題的觀點、證據、理由從一個或多個角度展開詳細論述。
2.技能訓練。一個技能訓練方案的完成一般需3課時,學生總數為30人左右。在該類訓練中,可將所有學生分成三組(A、B、C組),每組10人。其中,A、B組同學應就案件事實、雙方爭議焦點以及自己的主張進行有理、有力、有據的論述;C組同學應圍繞案情概況、當事人的請求、雙方當事人的觀點、庭審認定的事實及理由等撰寫判決書(或裁決書)。
3.模擬法庭訓練。在筆者所設計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中,模擬法庭教學法是重要的施教方案之一。該方案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充當各種角色,根據所提供的背景資料,進行模擬性實踐。需說明的是,由于準確提煉案件爭議焦點對模擬法庭訓練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授課教師在正式模擬前,應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庭審中,學生如果出現程序錯誤,除非較為嚴重,授課教師一般不進行現場糾正,而是在最后點評時指出。在庭審結束前,應當公布判決書(或裁決書),由于課時限制,判決書(或裁決書)無需全部宣讀,僅選重點即可。
三、“法學案例教學模式”改革的效果及創(chuàng)新經驗
筆者所設計的“法學案例教學模式”已進行了三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施教效果。該課程所表現出的“真實性、互動性、主動性、職業(yè)性、技能性”的特點使其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深受學生喜愛。
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激發(fā)。三年來,“法學案例教學模式”的運用充分證明了實踐性教學的優(yōu)良效果。通過案例進行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方式的過程,或者說是有意義的問題求解過程。為了做好案例分析,學生會主動查找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并尋求相應的制度原理,這些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開發(fā)和培養(yǎng)。通過實踐技能的訓練,學生可以鞏固理論知識,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明顯提高。各類案件的審理需要參與各方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在筆者設計的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研討方案培養(yǎng)了學生準確尋找案件爭議焦點的能力,技能訓練方案使學生熟悉了各類糾紛解決機制中各類法律文書的寫作特點。通過課堂討論,尤其是模擬法庭訓練方案的實施,學生的現場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以明顯提升。
經過三年的教學與創(chuàng)新,“法學案例教學模式”改革日漸成熟和完善,這三年教學與創(chuàng)新的經驗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實訓的前提須有真實的案件素材,假造以及虛構的案件無法實現教學的效果。注重實訓案件的全貌再現,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通過案情介紹,將涉案證據全面、完整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認識到實踐中各類案件的復雜多樣,是本案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色。這樣的實訓方式可以訓練學生尋找案件主要矛盾、辨別案件關鍵證據的能力。
篇9
開發(fā)區(qū)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前沿陣地和利用外資的重要基地,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外商投資企業(yè)帶來了先進職業(yè)教育理念和員工培訓模式;其次,高新技術產業(yè)云集,產業(yè)升級迅速,可以引領區(qū)域職業(yè)教育不斷提升;再次,技術人才的需求大,是推進職業(yè)教育與經濟產業(yè)緊密結合、實現校企合作辦學的最佳區(qū)域。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培養(yǎng)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有效載體,政府的統籌是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建立和有效運作的關鍵。
一、政府統籌存在的問題校企共建只有在各級政府統籌和支持下,企業(yè)和學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與機制,校企合作才能夠真正實現,達到雙贏的目的。然而,目前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統籌狀況并不令人樂觀,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1.政府認識不足。認為校企合作屬市場行為,是學校與企業(yè)之間的事情,不需要政府來管。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是政府的職責,市場的配置,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應排斥職業(yè)教育。
2.法規(guī)制度不足。法律法規(guī)缺失、剛性規(guī)范不足是主要原因。這方面的立法多半是以“決定”、“意見”、“通知”、“辦法”等形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出現,往往只有規(guī)范的內容而沒有規(guī)定法律責任,流于形式,效力層次較低。
3.運行操作不足。沒有建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協調機構以負責設計、監(jiān)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很多項目難以獲得企業(yè)主管單位、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充分協調。
4.政策機制不足。經費撥款的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等極為缺失,財政金融的稅收,引導企業(yè)行業(yè)能夠積極參與職業(yè)教育辦學的積極性并不高。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離不開政府的統籌,政府應通過創(chuàng)新法律、制度、政策和機構集群,讓行業(yè)和企業(yè)積極地參與到實訓基地的建設管理中來。建立起政府統籌、行業(yè)指導、企業(yè)主導、學校主體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實現共建共管共贏。
二、政府統籌集群建構原則
1.體系完善。以《職業(yè)教育法》為總法,建立健全職業(yè)教育法律體系。一是國家立法,即由人大常委會專門的立法機構立法;二是地方立法,發(fā)揮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地方的優(yōu)勢,制定適合地方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職業(yè)教育法規(guī),促進校企合作。
2.操作性強。法律條款明確、法律權利義務具體、剛性規(guī)范。通過完善法律、法規(guī)、制度,規(guī)范校企合作行為和學生實習實訓。
3.激勵保障。一是強化校、企雙方的主體責任和義務,使職業(yè)教育真正變成校企合作、企業(yè)為主的教育體制,保證企業(yè)把職業(yè)教育作為“企業(yè)行為”來看待;二是要建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基金。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為主,從教育附加或企業(yè)的職教經費中提出適當比例,專項用于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中央投入的專項資金給予配套,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yè)給予稅收與政策優(yōu)惠等,調動其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4.互利共贏。對學生在企業(yè)實訓過程中,企業(yè)有權重點培養(yǎng)、優(yōu)先留用、部分淘汰,降低用工成本;學校在合作中了解企業(yè)人才需要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利用企業(yè)的現有資源與條件對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降低培養(yǎng)成本,并能及時把握企業(yè)、行業(yè)的最新需求,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這樣既可以調整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又提高實訓管理水平。
5.組織協調。職業(yè)教育與行業(yè)、企業(yè)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聯系,這是校企合作的基礎所在。但企業(yè)在合作過程中注重經濟和社會效益、長遠和眼前利益、短期和持續(xù)發(fā)展相協調是很難做到的,必須通過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組織協調和強有力的工作,才能溝通行業(yè)、企業(yè)和職業(yè)學校的合作教育。
6.評估監(jiān)督。建立運行效果評估機構,定期組織內、外部評估,重點評估基地的利用率、服務覆蓋面和其他社會效應。定期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接受監(jiān)督,確保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率。只有通過地方政府的評估、監(jiān)督,才能促進職業(yè)學校主動和企業(yè)、行業(yè)合作,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三、政府統籌集群建設內容
(一)建構法規(guī)制度集群,規(guī)范保障實訓基地的運行校企合作是職業(yè)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需要法律的支持。要改變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健全職業(yè)教育法律體系,對校企合作行為進行規(guī)范,為校企合作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律保障。
1.校企合作。制定專門的校企合作法規(guī),對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guī)定。要由政府確定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則或框架。一是企業(yè)應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參與實訓基地建設,使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與企業(yè)的要求相吻合;二是保證學生能真正下到企業(yè)一線,上崗操作。
2.經費保障。從法律的層面上規(guī)定職業(yè)教育經費來源。一是要對公共經費的投入渠道、形式和強制性經費的投入保障做出“剛性”規(guī)定。制定職業(yè)學校生均經費標準和對職業(yè)學校舉辦者足額撥付辦學經費進行監(jiān)督的法律責任;二是要對職業(yè)教育經費占整個教育經費的比例、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yè)教育的比例以及對企業(yè)職業(yè)教育投入的比例等問題做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剛性”規(guī)定;三是設立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發(fā)展專項資金對校企合作項目、參與的企業(yè)、學校、個人給予資助、獎勵。
3.師資建設。為加強職業(y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應明確以下幾點:一是制定職業(yè)學校教師編制標準和資格標準;二是鼓勵職業(yè)學校面向社會和企業(yè)聘請專業(yè)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建立起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機制;三是完善職業(yè)學校教師進修提高和定期到企業(yè)實踐制度;四是建立職業(yè)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和聘任制度,根據職業(yè)教育對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點,對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教師、實習指導教師以及“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做出規(guī)定,實行職業(yè)教育師資準入制度和“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制度;突出職業(yè)特色,突出實踐性和技能性。
4.勞動準入。建立法律和相關制度,實行培訓、鑒定、監(jiān)察與勞動力市場準入控制并舉的制度,加強市場與培訓的對接。對進入技術崗位的勞動者,凡未取得職業(yè)資格證書的,不為其辦理用工備案、勞動合同鑒證、社會保險、調動、外出務工等手續(xù)。對企業(yè)技能崗位無證人員逐一清理,確定培訓考核和鑒定時間,促其盡快達到持證上崗的要求。
(二)健全政策機制集群,引導激勵基地共建在實訓基地共建的過程中,政府是其相關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動者。通過制定政策對基地建設具有規(guī)范、導向、協調和推動作用,從而推進實訓基地的建設。
1.建立長效機制。制訂《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明確企業(yè)、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權利與義務;明確政府促進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的工作職責;鼓勵和強化企業(yè)社會責任;企業(yè)應接納職業(yè)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明確法律責任;建立預防和妥善處理實習生發(fā)生意外傷害等機制。
2.規(guī)范管理機制。地方政府部門出臺規(guī)范校企合作的文件:一是制定嚴密、規(guī)范的校企合作協議文本,由學校、企業(yè)和學生及家長三方簽署合作培養(yǎng)協議。合作協議須在主管部門備案,同時制約職業(yè)學校和企業(yè)雙方;二是制定如《校企聯合辦學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企業(yè)技術骨干教師聘任考核辦法》、《實習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專業(yè)教師到企事業(yè)單位實踐鍛煉制度》、《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學生實習期間違規(guī)違紀管理制度》等操作性文件,以此來進行規(guī)范、約束和保障;三是企業(yè)必須參與課程標準的制訂和質量監(jiān)控,課程評價標準必須將教育標準、企業(yè)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統一起來。
3.深化合作機制。統籌引導企業(yè)共享學校的生產場地、設備、師資等資源;學校共享企業(yè)的生產管理、生產項目和研發(fā)技術等資源。資助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或生產車間等合作項目;對企業(yè)接納職業(yè)學校學生實習發(fā)生的物耗能耗給予適當資助等。行政部門可以依據企業(yè)參與貢獻大小,對其進行相應的稅收傾斜和政策照顧,給予企業(yè)以稅費的減免或直接給予經濟資助,分擔企業(yè)參與職業(yè)教育的負擔。
4.評價考核機制。構建由職業(yè)特定技能標準、核心技能標準、行業(yè)通用技能標準、跨行業(yè)職業(yè)技能標準四個模塊構成的質量標準體系。根據這個標準體系,讓企業(yè)的專家、工程師、技師等參與到考核中來,以實際操作水平和工作實踐能力來考核學生的能力;建立教師入企實踐的考評機制,激勵教職員工參與到企業(yè)項目研究中來,發(fā)揮他們在專業(yè)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出臺兼職教師的鼓勵政策,鼓勵企業(yè)技術人員進校講課并給予課酬獎勵等。讓學校的教師、學生與企業(yè)的技術人員能夠在企業(yè)生產一線具體的工藝、流程中真正融為一體。
(三)建立職能機構集群,協調監(jiān)督合作運行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離不開政府的統籌,政府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機構。當前我國建立保障機構主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機構人員要選擇對校企合作起較大作用的人員;二是要使保障機構具有相應職能,對校企合作網絡進行組織、管理與監(jiān)督,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向和教學改革進行指導和咨詢。
1.建立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教育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主任任董事長,分管主任任執(zhí)行董事長,社會事業(yè)局、財政局、勞動人事局、稅務局、經濟發(fā)展局局長擔任董事。統一規(guī)劃、管理和協調區(qū)內以及與開發(fā)區(qū)相關的職業(yè)教育資源。董事們利用雙重身份隨時幫助職業(yè)學校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yè)的關系,幫助職業(yè)學校解決實際困難。
2.實訓管理中心。實訓中心是管委會下屬機構。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研究制訂區(qū)內職業(yè)培訓工作的戰(zhàn)略和政策,建立區(qū)域職業(yè)培訓體系,協調區(qū)內職業(yè)教育資源,收集整理區(qū)內職業(yè)培訓信息,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各種職業(yè)培訓服務,承擔政府主導的培訓任務。其工作目標是:依據區(qū)域發(fā)展要求,整合區(qū)域教育資源,利用政策激勵作用,建立職業(yè)培訓體系,培養(yǎng)區(qū)域產業(yè)和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
3.培訓工作協調理事會。建立溝通產業(yè)管理部門、行業(yè)協會、企業(yè)、培訓機構、人才中介的信息平臺,負責整合協調培訓資源,建立區(qū)域培訓體系;負責制訂區(qū)域職業(yè)培訓規(guī)劃,對有關區(qū)域職業(yè)培訓扶持政策及重要文件提出建議意見;指導區(qū)域培訓中心工作,審議區(qū)域年度緊缺型人才培訓目錄、項目、培訓扶持資助政策和年度培訓計劃;督促建立有效的職業(yè)培訓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優(yōu)質職業(yè)培訓資源的引進,開展戰(zhàn)略性合作,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提升區(qū)域職業(yè)培訓的規(guī)模和效益。
篇10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奔馳班”項目啟動以來,在校企合作開展上,緊緊圍繞人才培養(yǎng)這一核心,同時還在教師到企業(yè)培訓實踐、共建實訓基地、共同研發(fā)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認真總結、提煉概括和推廣。基于“奔馳班”的成功探索,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不僅是頂崗實習。目前,我國校企合作從總體上來說仍然停留在較淺、較窄層面上,主要是指學生在第三年到企業(yè)頂崗實習這一形式。頂崗實習期間,很多學校學生到企業(yè)后,只能從事簡單的重復性勞動,甚至與所學專業(yè)和技術相關甚小,企業(yè)缺乏專人來對學生的技術和技能進行指導。
對此,“奔馳班”在校企合作形式上進行了非常有益的嘗試和拓展,吸納企業(yè)參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制定,聘請企業(yè)技術人才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等人才培養(yǎng)整個過程;還開展了共建實訓基地、為企業(yè)技術工人培訓、設計開發(fā)課程、派遣教師到企業(yè)實踐等方面的合作,這些都是目前我們所欠缺而又極其重要的合作方面。
第二,重新思考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人才評價觀,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奔馳班”項目對學生在校期間評價主要考察“工作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組織能力、溝通展示能力、任務完成情況、任務質量”,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對職業(yè)學校學生的評價內容應該是復合的,與布魯姆的學習目標分類相一致,評價指標需要涵蓋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這三個領域。
第三,項目教學離不開與企業(yè)的溝通與合作。“奔馳生產班”課程以制作“Unimog(烏尼莫克)”車模為載體,學生們在車模零件的制造、加工和裝配過程中,學習機械制造的相關理論并掌握金屬加工和零件裝配調整的技能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機械制圖、機械傳動基本知識、金屬工藝、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車工、銑工、鉗工、鈑金加工和焊工等課程的知識,著重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這一教學活動,如果將車模也視為一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任務,那么無疑,它體現的是項目教學的模式,但同時,它也體現出了模擬教學法的運用,通過車模的加工和制造,使學生熟悉真車的結構、部件和裝配過程等,但畢竟車模的各部件與真車的規(guī)格和材質又是不同的。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乃是對項目的精心設計,盡可能來自于真實的工作任務,當然,這需要熟悉企業(yè)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務,從這一點上來說,項目教學中項目的設計需要校企雙方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