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學常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01:54: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文學常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文學常識

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研究

摘要:內容體系的構建是開發一門課程的關鍵部分也是教學的核心部分。根據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所需的語文能力構建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聽說讀寫、文學鑒賞、人文素養等語文綜合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關鍵詞:藝術設計類專業;語文課程;教學內容

一、明確課程性質

在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開設的大學語文課程,一般是一門以人文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文化必修課,它應當具有工具性、知識性、基礎性、思想性、審美性、人文性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重要工作,大學語文教學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母語的能力,因此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要求。此外,語文是思想、情感傳達的載體,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都是通過語言文字來傳達的,因此人文性、思想性和審美性更是大學語文應當重視的。針對藝術設計專業性質,大學語文課程尤其應當注重審美性和人文性。大學語文課程還應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鑄造一定的人文精神為主旨,通過課程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進一步增強文學素養,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專業學習、為今后就業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1]。

二、確定課程目標

根據現代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理念要求,大學語文的基本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語文知識指語文這一學科中關于言語及語言的知識。根據藝術設計職業崗位特征,大學語文課程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文字、文學基礎知識,了解中外文學的發展歷程;進一步掌握小說、散文、詩歌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欣賞常識和技巧;學習并掌握藝術類(如電影欣賞、美術欣賞、音樂舞蹈欣賞、創作隨筆等)文章的欣賞常識與技巧;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常識與技巧;學習并掌握文學藝術評論類(如小說和詩歌、電影等)文章寫作的常識與技巧[2]。語文能力是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以語文的專業知識進行言語表達交際的收提箱出的一種綜合能力。根據藝術設計職業崗位特征,大學語文課程能力目標要求學會如何去分析、賞評文學作品,進一步提高文學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主要是文學作品、藝術欣賞、學術類著作及難度適中的文言文);鍛煉并提高學生文學藝術評論類(如小說和詩歌、電影等)文章寫作能力;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演講、辯論等);以語言、文學學習為基礎,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語文素質是指在進行言語表達交際時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性、審美性、人文情懷等綜合的素養。根據藝術設計職業崗位特征,大學語文課程素質目標要求了解和學習中外優秀文化,接受現代人文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文學藝術作品的熏陶,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學生具有較高的文藝審美意識和較寬的文化視野[3]。

查看全文

貧困地區中學執行文學藝術教育

在許多偏遠的農村初級中學,由于交通、通訊落后,經濟欠發達,致使學生知識面窄、閱讀量小,眼中只有語、數、外等基礎學科知識的掌握,缺少必要的藝術常識和藝術素養。大部分學校用于藝術教育的設施陳舊,設備稀缺,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藝術教育。針對這種現狀,只有從所需設備與設施較少的語言藝術(即文學)教育入手,通過日常的課內課外學習、生活,用師生心智的交流來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歷經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文學藝術常識浸染,指導學生建立正確向上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寓教于學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反映的范圍非常廣,宇宙之大,芥豆之微,千里之遙,萬年之長,文學都可以反映,不受任何限制。它既能狀物,又能敘事;既能抒情,又能議論;既能繪聲,又能繪色;既能觸及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又能細膩地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它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甚至影視綜合藝術的表現力還要強無數倍。但是,面對這門如此博大精深的藝術,我們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讓學生從何學起,不知道應該教給學生多少東西才恰當。其實,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教授文學藝術的基本常識,再指導學生去組合這些常識,文學藝術教育這塊“堡壘”還是不難突破的。

初中一年級在講授“選材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時,就可以拓展到“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層次,使學生初步明白作家寫作必然要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和集中,必然要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加以虛構和想象,而不是對生活原樣照搬,否則就失去了它的藝術性。為以后學生樹立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學審美觀奠定基礎。

在初中二年級的詩歌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古典到現代的階梯狀遞進。古典詩詞重點講授它的和諧連貫的音韻美與整齊規則的形式美,淡化和現代生活相隔太遠的意象,突出古典詩詞對現代詩歌的影響。這樣既保留了學生對傳統詩詞的美好印象,又避免他們因年齡小、學識少而對“意象”糾纏不清,重復前人窮經皓首的老路;而現代詩歌的教學則重點講授它題材的廣泛性、形象的多樣性、情緒的包容性等特點,并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現實與朦朧、直覺與形象、感受與文字等基礎知識,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詩心藝眼,這以后更系統地感知詩情畫意、詩風藝苑播下“種子”。

初三的“小說”單元教學,是進行文學藝術教育的最佳切入點,這個單元的教學時間、教學容量可以擴充到課本容量的三到五倍,結合影視文化,從課本內容延伸到文學的起源、文學的源泉、文學的美感作用、文學的認識作用、文學的社會作用等,使學生對文學藝術的認識有一個粗略、大致的框架,激發他們的文學審美情趣,引導他們遠望文學藝術殿堂之門,為高中階段更深入了解文學語言藝術作好“引航標”。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傳記文學教學研究論文

[內容]

傳記文學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

現行的高中語文課本全6冊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傳記文學共有13篇。傳記文學占整個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強,足見編者對傳記文學這種源遠流長的文體的重視程度。從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大部分選自傳記文學。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閱讀文學作品的常識”和“我國文學史的常識”,“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文言文,高一語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點”,“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這從知識掌握的范圍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聯系傳記文學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掌握文體常識。

傳記文學主要是指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學,又是歷史,是文學和歷史結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傳、雜傳、散傳、自傳、專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6篇就是史傳;《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等為雜傳;《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都是別傳;《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是專傳。另外,《史記》還創立了一個“列傳”的概念,是指與“本紀”相區別的,記載人臣士庶的傳記,如課文《屈原列傳》。

查看全文

語文傳記文學教學論文

傳記文學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

現行的高中語文課本全6冊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傳記文學共有13篇。傳記文學占整個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強,足見編者對傳記文學這種源遠流長的文體的重視程度。從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大部分選自傳記文學。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閱讀文學作品的常識”和“我國文學史的常識”,“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文言文,高一語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點”,“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這從知識掌握的范圍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聯系傳記文學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掌握文體常識。

傳記文學主要是指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學,又是歷史,是文學和歷史結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傳、雜傳、散傳、自傳、專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6篇就是史傳;《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等為雜傳;《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都是別傳;《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是專傳。另外,《史記》還創立了一個“列傳”的概念,是指與“本紀”相區別的,記載人臣士庶的傳記,如課文《屈原列傳》。

在教學中,應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傳記文學文體的一些基本常識。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傳記文學教學策略論文

傳記文學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

現行的高中語文課本全6冊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傳記文學共有13篇。傳記文學占整個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強,足見編者對傳記文學這種源遠流長的文體的重視程度。從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大部分選自傳記文學。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閱讀文學作品的常識”和“我國文學史的常識”,“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文言文,高一語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點”,“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這從知識掌握的范圍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聯系傳記文學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幫助學生掌握文體常識

傳記文學主要是指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學,又是歷史,是文學和歷史結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傳、雜傳、散傳、自傳、專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6篇就是史傳;《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等為雜傳;《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都是別傳;《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是專傳。另外,《史記》還創立了一個“列傳”的概念,是指與“本紀”相區別的,記載人臣士庶的傳記,如課文《屈原列傳》。

在教學中,應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傳記文學文體的一些基本常識。

查看全文

語文傳記文學教學論文

傳記文學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

現行的高中語文課本全6冊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傳記文學共有13篇。傳記文學占整個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強,足見編者對傳記文學這種源遠流長的文體的重視程度。從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大部分選自傳記文學。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閱讀文學作品的常識”和“我國文學史的常識”,“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文言文,高一語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點”,“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這從知識掌握的范圍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聯系傳記文學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掌握文體常識。

傳記文學主要是指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學,又是歷史,是文學和歷史結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傳、雜傳、散傳、自傳、專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6篇就是史傳;《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等為雜傳;《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都是別傳;《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是專傳。另外,《史記》還創立了一個“列傳”的概念,是指與“本紀”相區別的,記載人臣士庶的傳記,如課文《屈原列傳》。

在教學中,應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傳記文學文體的一些基本常識。

查看全文

語文傳記文學管理論文

[內容]

傳記文學既是我國文學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又是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樣式之一。

現行的高中語文課本全6冊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傳記文學共有13篇。傳記文學占整個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強,足見編者對傳記文學這種源遠流長的文體的重視程度。從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大部分選自傳記文學。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閱讀文學作品的常識”和“我國文學史的常識”,“能比較熟練地閱讀一般的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于文言文,高一語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點”,“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這從知識掌握的范圍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兩方面對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聯系傳記文學的教學,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掌握文體常識。

傳記文學主要是指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學,又是歷史,是文學和歷史結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傳、雜傳、散傳、自傳、專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6篇就是史傳;《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記》等為雜傳;《記王忠肅公翱事》、《梅花嶺記》都是別傳;《譚嗣同傳》、《柳敬亭傳》等是專傳。另外,《史記》還創立了一個“列傳”的概念,是指與“本紀”相區別的,記載人臣士庶的傳記,如課文《屈原列傳》。

查看全文

文學教育分析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固然有語言文學的含義,全國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也占到了約四分之一,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南師附中高中正在使用該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更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但就中學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看,文學教育一直處于低幼水準,高中學生對文學的隔膜與淺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學性缺乏癥常常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實在不能讓人樂觀。

如果從整個當代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的匱乏這個大背景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語文教育正在做的與其本身應該負載的功能不相對稱的原因,同時也就不難理解文學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的缺乏的必然性。一句話,學習是為了高考,高考不考文學,學它何用?每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中不是必有“不得寫成詩歌”這一條嗎?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從能力上來說,一個能夠寫出一篇漂亮的敘事詩與能夠寫出一篇記敘文孰優孰劣真的那么明顯?再說,一個習慣于用哲理詩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人卻不得不用枯燥無味的語言寫一篇議論文(當然不必枯燥無味,但這樣更為保險,江蘇語文閱卷點主任何永康教授每到一地講座,不是必談“保險文”嗎),這不是趕鴨子上架是什么?

然而,我們縱使撇開文學教育的修身育人功能不談,僅從高考這一淺近的角度來看,文學教育也到了一個我們必須重視的時刻了。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高漲,高考模式已經順時應勢作了一定的調整,語文試卷的改革也勢在必行,今年已有教育行內行外的多家報刊消息說2000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比重將占一半,且要增加對考生作文文學性的要求,這就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進行文學教育?如何進行應試文學教育?考,當然就得有一個明確的評分標準,而因為文學教育本身的個性化、非標準化特征,必然給應試背景下的文學教育帶來極大的難題。要考,又沒有標準,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調和的悖論。

二、文學教育的特點

查看全文

增強高中語文文學性提高學生文學綜合素養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在高考壓力下,往往忽略對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國內幾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一些文學性的內容,所以無法滿足對于我們文學綜合素養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從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幫助我們高中生建立文學體系、讀寫結合,全面提高我們學生文學素養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性;文學綜合素養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備受質疑,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學習語文只是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網絡詞匯的流行,造成很多同學語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同學口語表達淺薄、書面語言單一。很多同學不再熱愛讀古典名著,而去閱讀網上那些網絡小說。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要有責任提升自我,改變當下同學們的這種現象,讓同學們重讀過去的經典讀物,從而提升文學素養。

一、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

中國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文學作品一方面展現了中國歷史進程,另外一方面它們自身又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那么必然就無法領會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和價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閣序》中的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這個典故就是來自于《論語•季氏》里面孔鯉聆聽父親孔子的教誨。如果不了解這個典故,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文中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識,那么我們根本無法正常閱讀文言文。中國文學藝術所取得的價值以及彰顯的精神,是通過《詩經》、《論語》、《大學》、《中庸》、《楚辭》、《史記》等一篇篇鴻篇巨制堆積而成,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知識,那么就不可能出現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一批文學家。因此高中語文文學的文學性,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藝術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學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

查看全文

高中學生文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國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高考壓力下,往往忽略對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國內幾個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一些文學性的內容,所以無法滿足學生文學綜合素養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從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文學體系、讀寫結合,全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學性;文學綜合素養

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備受質疑,尤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學習語文只是為了考高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興起,網絡詞匯的流行,造成很多學生語言能力的退化,很多學生口語表達淺薄、書面語言單一。很多學生不再熱愛讀古典名著,而去閱讀網上那些網絡小說。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有責任提升自我,改變當下學生的這種現象,讓學生重讀過去的經典讀物,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了解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

中國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文學作品一方面展現了中國歷史進程,另外一方面它們自身又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如果學生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那么必然就無法領會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和價值,比如古文中的常用典故。《滕王閣序》中的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這個典故就是來自于《論語•季氏》里面孔鯉聆聽父親孔子的教誨。如果不了解這個典故,可能就無法領會這句話的意思,不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識,那么學生根本無法正常閱讀文言文。中國文學藝術所取得的價值以及彰顯的精神,是通過《詩經》、《論語》、《大學》、《中庸》、《楚辭》、《史記》等一篇篇鴻篇巨制堆積而成,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知識,那么就不可能出現李白、杜甫、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等一批文學家。因此高中語文文學的文學性,學生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從而領會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藝術精神。

二、建立初步的文學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