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2:20: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教育案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環境藝術的實際教學中應用工程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近年來,國內教育學術界在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應用了案例教學法,結果證明案例教學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該文分析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環境藝術專業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因此而受益。
關鍵詞:工程教學;案例教學法;環境藝術;教學策略;策略應用
環境藝術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創造性較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兼具實踐能力與專業理論水平,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有所用。在實際的環境藝術教學過程中,應用工程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文章闡述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與對策,以此促進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創造性較強的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開展知識理論教學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這也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于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需求。在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度,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在以往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部分教育機構是以教師為主開展教學的,教學過程較為程式化,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而這兩點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不能缺少的,因此,以往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服務意識,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這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可以重點組織學生討論和學習各種典型的工程案例。這里的“典型”,除了包括成功案例,還需要涉及一定的失敗案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應用工程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做好設計工作,引導和督促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專業學習,這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未來的教學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工程案例教學法在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現狀與改革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對文化藝術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藝術課程,旨在培養人才的創新素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應盡快改革當前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探討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途徑,不斷培養創新型人才,通過學以致用的方式來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現狀;改革;途徑
由于我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起步較晚,相比于西方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多元化潮流背景中,我國應關注文化藝術的培養,促進藝術設計學院的發展。高校藝術設計主要包括環境設計、視覺設計等。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出了更多要求,學校應基于時代背景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
一、當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旨在培養藝術創造、制作等專業人才,學校需要將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相融合,使學生在基礎知識達標的情況下具有創新能力。近年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環境中,某些學習對學生的培養還停滯于依據專業理論與技術培養上,并未高度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老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僅僅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只是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評判學生的優秀標準還停留在考勤、期末成績等方面,忽視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意識培養,因此,某些高校藝術設計人才綜合素養不高。(二)招生制度不科學。高校關注藝術設計人才招生力度,從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設計學院學生增長。通過分析藝術設計專業招生情況發現,多數院校過于關注學生的專業藝術課程,譬如美術、體育等,不關注文化課程的成績,只是需要達標即可。在招生制度的影響下,某些高中成績不佳的學生選擇藝術課程,而忽略了對文化課程的學習,導致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管理不當,應加強改革力度。(三)課程設置守舊。由于高校藝術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專業較強,同時必須具備實用性特征。就當前來看,高校課程設置具有滯后性,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同時不符合時展的理念。就教學方法來看,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課程設置來看,某些教師運用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學習,依據書本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授,不關注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此外,在當前藝術教育環境中,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包括:講解知識不夠具體,學生難以理解;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豐富性;實例滯后,難以反映當今藝術形態等。人文化教學屬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關鍵詞,藝術教師必須落實到位,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四)理論實踐聯系少。結合時展,高校學生藝術設計課程理念應具備創新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改善不足之處。當前環境中,由于高校藝術課程實踐較少。學生接觸的實踐活動多數停滯于學校,難以在社會上開展實際運用。譬如在視覺設計專業中,學生在企業中根據具體情況講解設計活動,并非依照提前做好的PPT來完成;在服裝設計專業中,學生基于學院內容能理解服裝設計的基礎理念,但是教師如果不引導學生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學生設計的產品難以獲得大眾認可。某些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而忽略了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途徑
班主任學習討論心得
對自身素質要求很高的工作,經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應具備一定的技巧和素質。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樣的學生。
收獲很大,兩天的培訓。感觸頗深。講座的四位優秀班主任都是年省十佳教育創新班主任。演講來自她平日工作中的第一手資料,沒有半點虛假,很有學習和借鑒意義。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班級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班主任在實踐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怎樣創建和諧、有序的精神家園?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于教育,而班級教育引導學生,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精神情感水平從一個層次引到另一個層次得到全面發展。下面我簡單的說一說我參加了這次培訓后的一點感受。
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班主任的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進行修養與鍛煉形成的。在一些案例的學習中,我都能感覺那些案例的真實性,因為在我的工作中就有著很多和案例中相同的狀況,比如留守兒童、問題學生、班規的制定、比賽失敗、選班委會、與家長溝通聯系等等,只是自己都沒能那么科學地去處理,因而也就沒有收到自己當時預想的效果。而這次學習卻能給我把這些課補上,讓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再遇到類似事情時也會用案例學習中學到的相關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同時也使自己意識到班主任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一)提高自身素質重要方法就應該是努力學習。常常聽到我的同行們在說這樣一句話:“沒見過這樣的學生”。其實這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現在的學生的確與原來的學生不一樣,想讓學生再回到以前的狀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現在的學生視野開闊、思路敏捷,遇到問題總是窮追不舍,教師只用簡單的說教去規范學生,學生是不買帳的,更何況現在提倡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因此班主任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努力學習,樹立自身形象,贏得當代學生的信任和尊敬。要學習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要學習專業知識和其他各門學科知識,班主任不僅要具有精深的所教知識,而且還就具備廣博的其他各門學科的知識上,具有廣泛的文化素養和興趣愛好;要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他人的經驗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虛心學習,從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二)提高自身素質要善于提煉總結。有人說:“班主任是教育藝術家,而不是工匠。”在學習模塊中的案例時,我才意識到要經常對自己工作實際中的來自學生的各種案例進行深思,不可以草草而過,要對比較突出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深思,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并養成提煉總結的習慣,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二、始終要有責任心。
大學生思政與藝術教育的一體化研究
一、正確認識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聯系
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實踐型、應用型和綜合型的學科,通過思政教育能夠讓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規律,用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意識、道德準繩約束自己,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做出符合社會規定的行為選擇。隨著社會的進步,思政教育應與時俱進,做到從簡單的“政治教育”轉變到“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為更順利地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門應結合藝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藝術修養,提高審美判斷能力、陶冶情操、拓展智力、開拓視野等優勢,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通過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意識、價值觀,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藝術技能學習的興趣,努力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做一個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與復合型人才。
二、高校課堂中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現狀
(一)藝術教育在高校中的實施情況
高校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的重要場所,是今后學生進入職場前的重要訓練場所,因此,高校十分重視理論教學,通過理論教學使大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系統,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構建全面的知識框架。而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理論課程上融合藝術教育是現今高校推崇的、提高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二者的有機融合,活躍了思政理論課沉悶的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課程。目前,許多高校相繼開設“美術鑒賞”“舞蹈鑒賞”“色彩原理”“園林藝術”“中外經典電影評析”等藝術理論選修課程,同時還結合學校、地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開設具有地方色彩的藝術選修課程,如南方城市的高校開設越劇、昆曲等音樂鑒賞課,北方高校則開設京劇、魯劇等鑒賞課;有的高校還開設“民族舞蹈鑒賞課”“風俗評析課”“地方特色美食鑒賞課”。總之,藝術教育在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二)高校正大力推行文化建設活動,做好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學藝術理論
一、教學藝術是我含義
《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律基礎》這門學科的教學藝術就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運用適宜的教學環境,創設巧妙地教學情境,精心的組織主體之間活動交往中表現出來的藝術性,是老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展現。老師在教學中有了一定的教學藝術就會形成一種特有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是老師的個性特征與自己的教學藝術結合并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后的結果。老師在思修和法律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追求藝術教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把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要看著虛有圖表,實際上沒有什么實用價值。
二、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不管哪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教學規律和方法,很多老師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討,總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并進行嘗試,為這門學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升級和活力,比如,活動型教學法、研究型教學法、對話性教學法等。從教學方法這方面而言,不管是教學方法是傳統落后的還是現代先進的,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整本教材的教學需要多種教學方法去完成,有的時候一個章節會需要多種的教學方法相互融合,這些都需要老師的靈活把握,融會貫通。比如,筆者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時,在緒論這一部分就采用了多種方法,先拿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觀看大學生和高中生的生活學習片段,喚起學生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接下來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對中學到大學在生活和學習上的變化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研究怎樣去適應生活的變化,怎樣轉變角色等,下一步就是有個小組對本次討論的結果進行陳述,老師進行總結,說出自己的觀點,最后要為學生留下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作業題。在這節課中就運用了討論型、活動型、研究型等教育方法,學生在學習中表示出自己的看法,是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是現實教學藝術的重要手段。
三、把握適宜的教學環境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教學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境包含教學設施等方面的硬性環境,還有學院的文化環境等軟性的環境,但是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而言,做好教與學這種雙邊關系,就是怎樣把握好師生關系,通過師生的關系層面做到窺一斑而知全豹,有利于把我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是一個多因素的社會關系體系,不僅反映了社會的道德、政治經濟關系,也有情感行為產生的心理關系,等等。現在的教育注重的是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和學生智力的開發,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共同提高的一個過程,師生關系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果。在教育過程中,師生處于一種信任和平等的狀態中,它所營造的教學氛圍就會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人格上的平等,交往是民主的,相處是和諧的。讓師生的心靈相互接納,讓師生形成一種真摯情感關系。他說的宗旨是以學生自主精神為主,讓他充分發展自身的人格。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關鍵在老師。身為老師應結合自身的工作性質,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素養,以過硬的素質和高尚的品格去感化學生,學生會被老師講課魅力所征服。
美術學專業平面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視覺傳達類平面設計課程與美術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實踐存在一定關聯性,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強兩者之間的銜接聯系,導致課程在過去的教學成效不夠顯著,而“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則能體現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安排,與社會需求、工作實踐緊密結合。本研究以“人本主義”為教育理念,從分析本課程特色入手,結合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特點,對當前相關課堂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共創工作坊”新教學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設計出適合于本專業學生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方案。
[關鍵詞]美術學;平面設計;共創工作坊;教學改革
美術學專業的全面穩步發展帶動了各類文化產業的興起,使得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傳承與推廣受到社會公眾的推崇與重視,而文化藝術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藝術品展覽策劃、文藝評論、展品宣傳與推廣、文宣衍生品的包裝等,從專業屬性和特點可反映出視覺傳達設計基本能參與到每一個工作環節。作為本專業的大學生,如果未能熟練地掌握視覺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那么將來的學業和工作都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藝術院校普遍開設了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務求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設計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設計課程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側重基礎理論,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識,卻忽略了實際操作的技能,當參與到企業項目時便遇到許多困擾,這讓學生對設計課程的安排產生顧慮,也難以意識到當前教學安排與將來工作的聯系性。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將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教學成效不顯著。因此,探討適合文化藝術管理方向學生未來發展和就業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新模式,改進現有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實現教學內容與當今社會的需求緊密聯系,就成了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問題。
一、藝術高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大部分藝術院校平面設計基礎教育受到造型藝術教育理念的影響,亦受到20世紀歐洲包豪斯“三大構成”教學體系的束縛,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學媒介和軟件工具,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的視覺表達技法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學習軟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單位的培養成本。另一方面,盡管“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為主”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各類設計課堂中,然而縱覽各個藝術院校,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命題設計的訓練方式來驅動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由于缺乏對學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期望,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導致在平面設計基礎教育中,課程內容與課程設計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相當部分的學生課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在操作技能方面較少達到熟練的程度,所能獲得的設計方法及技巧與社會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階段平面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倡采用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分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他們感興趣的設計知識與技能,依據目前就業市場的發展動向和需求情況,重新設置課程的教學方案,甄選就業市場所需要的平面設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平面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方法,從而全面提升美術學專業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水平,這正體現了“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中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平面設計作為人文學院美術學專業文化藝術管理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作用是讓學生掌握視覺傳達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表現技法,為四年級的畢業展和未來的工作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及圖形創意的表達水平。因此,本課程亦作為本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方面都緊扣培養目標,課堂的授課方式及訓練安排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總體而言,目前本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課程注重基礎理論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平面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的從業技能。由于平面設計涉及多個分支學科,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會涵蓋應用面較廣的字體設計、圖形設計、色彩設計等多個領域。2.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學內容方面增加軟件的學習環節,教師在理論講授后布置命題給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課程中需要運用計算機輔助軟件進行設計實踐,以其創作的作品來驗證所掌握的知識點。3.課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認知與探索。由于本課程的基礎內容基于“三大構成”的知識體系,在課程教學過程的前期會引入平面構成及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點,力求使學生更快地理解設計的基礎理論,為之后的設計實踐環節提供前提條件。
二、“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引入及其意義
高校公共藝術課思政思想創新路徑
摘要:思政思想的融入是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教育公共藝術課思政融入要把握好素材、手段與效果等主要內容,切實保證思政思想融入的效果。同時,要持續踐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緊隨時代,著眼于興趣學習、終生學習。在視野、素材和價值等方面不斷引入創新思考,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總體目標。
關鍵詞:公共藝術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育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引領和“三全育人”的要求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單是思政課程的事情,而與各專業、各課程、各授課教師都密切相關,公共藝術課程也包括在內。
1思政融入高校公共藝術課的重要性
1.1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
公共藝術課的思政思想融入是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每天都會接收各類信息,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十分重要。“藝術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發揮其教育作用,在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和藝術修養,梳理人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相對于藝術專業課程,公共藝術課所面對的學生更為廣泛。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樣,公共藝術課中思政思想的融入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補充。“德智體美勞”是一個綜合的育人目標,在“課程思政”工作中,“德育”為目標之首,其重點內容是倡導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而美育對塑造人的品格和素質有著廣泛作用,可以提升人的藝術素養,還可以提升人們對于品德美的意識[3]。應該說美育對德育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對人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受教育者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寓德于美,以美養德。美育與德育是“理性+感性”的結合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缺少了美育這個環節,高等教育立德樹人就陷入“語句式”“填鴨式”的困局,缺乏美育教學的生動案例,教育效果也會打折扣。以美育人,是高等教育美育探索的落腳點,與立德樹人二者有著邏輯上的必然性。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多元化探究
摘要:多元化時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可以通過樹立多元一體化教學結構,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協作式教學模式等方面來實現。進行多元化教學的探索,還需著眼于師資及教學需要進行教師職能分配并開展教師之間教學協作,整合教學和專業實踐,建立實踐教學平臺。從而培養具有工程項目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研究能力的復合人才。
關鍵詞:實踐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藝術設計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現狀
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主要引用包豪斯式的教育模式,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一個重要縮影。他的設計理念主要以設計理論、設計表現、設計思維三大模塊構成,現代主義設計由此誕生。對于中國設計教育來說,是以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成立為標志,尤其是80年代以后,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也基本健全,設計理論、表現和思維等課程構成了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體系的基本內容。目前各高校的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操作內容還沒有與國際現代藝術設計接軌,普遍滯后,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與個案分析脫節,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是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課程的不足之處,也是我們今后教學工作的努力方向。針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狀況,提出如何才能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強化從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對策入手,站在宏觀角度提出了多元化教學方法、建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設想。藝術設計需要的是不斷創新,只有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觀念、新的觀點以及新的想法,才能設計出有創意、別出心裁的優秀作品。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探索、變革與創新。多元化時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可以通過樹立多元化一體教學結構,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協作式教學模式等方面來實現。藝術設計專業學習需掌握基礎理論的篇章和實訓實操篇章兩個環節。以廣告設計專業為例,基礎理論篇章是將知識點進行提煉教學,便于消化吸收;策劃與創意實訓篇章是以實際的廣告作業流程為模塊,將教學案例、知識點、作業程序、貫穿其中,讓學生能清晰地掌握廣告設計專業的知識和方法。真正培養出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
二、運用集體討論法將學習變成愉快的創意思維訓練
經過幾屆入學新生的調查、研究、對比,越來越多的設計生源藝術追求較低,藝術素養較差,鮮活的創意思維更是可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力被長期繁重的中等教育所遏制。所以我們建立以班級為單位的多個“集體討論小組”有助于學生創意思維的訓練。在傳統的中等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拓展有一定的閉塞作用,使得多數學生一有問題就會沿著固有的思維路徑去思考和處理問題。還有一種思維弊端就是“從眾”心理,即服從眾人,順從大伙,隨大流。而這種思維方式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致命的。“集體討論法”能夠弱化和破除定式思維,使學生靈感迸發,展現多個創意視角,有助于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和矯正。使學生在愉快的討論中愛上學習,建立對藝術設計專業的興趣和學習自信心。
藝術設計教材編輯探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藝術設計類教材已經開始逐漸擺脫過去純理論的形式,而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不斷的融合,但從發展和創新的角度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優化空間。本文重點對藝術設計類教材的編輯過程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藝術設計類教材的創新提供參考,促進藝術和技術的融合,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也為關心這一話題的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材;編輯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推進,藝術設計類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青睞,而藝術設計類教材的編輯成果將直接影響對學生的教育情況。盡管藝術設計類教材已經逐漸擺脫過去“紙上談兵”的現象,但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和優化空間,并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進行創新性發展。因此,本文對藝術設計類教材的編輯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對其發展具有重要社會現實意義,也希望能夠切實促進其發生質的進步。
一、關于選題策劃的針對性思考
藝術設計類的教材編輯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其編輯的最終成果必須符合教育的終極目標,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并且同時考慮到藝術的多樣化特點,開闊事業,引發思考,這就要求在藝術設計類教材編輯的過程中需要注重選題策劃的重要性。(一)專業特點。藝術設計學科與傳統的學科具有較為明顯的差別,本身作為藝術和技術在相互制約條件下融合產生的專業類學科,其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工業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環境設計等,也正是由于藝術設計本身的廣泛性,其教學目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原則均區別于普通學科,在一定范圍內更突出個性化的表現,也就要求在選題策劃方面具有一定的多樣性,符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二)關于教材屬性的差異。藝術設計類教材的屬性區別于傳統課程的教材,在其具體的教材內容安排上需要切實考慮到學校本身的特性、與其他課程知識點的結合、學生本身的特征以及發展期許等,個性化因素的體現更為突出,并且在內容表達上,藝術設計類教材在理論闡述講解之后,往往需要添加對比性的實際案例,讓整體內容更容易理解,也讓抽象的理論能夠切實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激發自己的思考,符合該類教材的“通識性”特征。(三)教材的選題判斷。關于藝術設計類教材的選題判斷,大多從過程中和過程后進行,也就是選題過程中對其價值進行的評估,以及在選題確定后的市場論證,其中后者具有更強的反饋性。所謂“選題確定后的市場論證”主要指的是在選題確定之后,針對未來的目標客群進行市場論證,從潛在客群的需求出發對教材進行修改和完善,并且在保持與教師、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根據獲取的最新需求特征、理論知識等不斷提升教材的品質和使用價值。(四)教材的內容編寫。藝術設計類的教材編寫最終要能夠切實幫助培養專業性的設計人員,并且提高所有學習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編寫過程中,首先要注重自身定位的準確,根據未來的學習對象所處于的不同層次進行精準定位;其次,教材的編寫需要具有務實的特征,編寫的內容需要落地和詳實,在理論講授的同時配比最新的教學案例和對比素材;最后,教材的整體編寫和排版過程需要科學合理,提高教材的可讀性。
二、關于編輯加工的正確性探析
美術學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視覺傳達類平面設計課程與美術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實踐存在一定關聯性,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強兩者之間的銜接聯系,導致課程在過去的教學成效不夠顯著,而“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則能體現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安排,與社會需求、工作實踐緊密結合。本研究以“人本主義”為教育理念,從分析本課程特色入手,結合美術學專業學生的特點,對當前相關課堂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共創工作坊”新教學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設計出適合于本專業學生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方案。
[關鍵詞]美術學;平面設計;共創工作坊;教學改革
美術學專業的全面穩步發展帶動了各類文化產業的興起,使得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傳承與推廣受到社會公眾的推崇與重視,而文化藝術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藝術品展覽策劃、文藝評論、展品宣傳與推廣、文宣衍生品的包裝等,從專業屬性和特點可反映出視覺傳達設計基本能參與到每一個工作環節。作為本專業的大學生,如果未能熟練地掌握視覺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那么將來的學業和工作都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藝術院校普遍開設了平面設計基礎課程,務求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設計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設計課程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側重基礎理論,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識,卻忽略了實際操作的技能,當參與到企業項目時便遇到許多困擾,這讓學生對設計課程的安排產生顧慮,也難以意識到當前教學安排與將來工作的聯系性。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將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教學成效不顯著。因此,探討適合文化藝術管理方向學生未來發展和就業的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新模式,改進現有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實現教學內容與當今社會的需求緊密聯系,就成了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問題。
一、藝術高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當前大部分藝術院校平面設計基礎教育受到造型藝術教育理念的影響,亦受到20世紀歐洲包豪斯“三大構成”教學體系的束縛,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學媒介和軟件工具,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的視覺表達技法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學習軟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單位的培養成本。另一方面,盡管“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為主”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各類設計課堂中,然而縱覽各個藝術院校,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命題設計的訓練方式來驅動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由于缺乏對學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期望,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導致在平面設計基礎教育中,課程內容與課程設計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相當部分的學生課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在操作技能方面較少達到熟練的程度,所能獲得的設計方法及技巧與社會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階段平面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倡采用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分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他們感興趣的設計知識與技能,依據目前就業市場的發展動向和需求情況,重新設置課程的教學方案,甄選就業市場所需要的平面設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平面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方法,從而全面提升美術學專業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水平,這正體現了“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中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平面設計作為人文學院美術學專業文化藝術管理方向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作用是讓學生掌握視覺傳達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表現技法,為四年級的畢業展和未來的工作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以及圖形創意的表達水平。因此,本課程亦作為本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方面都緊扣培養目標,課堂的授課方式及訓練安排都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總體而言,目前本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課程注重基礎理論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掌握平面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的從業技能。由于平面設計涉及多個分支學科,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會涵蓋應用面較廣的字體設計、圖形設計、色彩設計等多個領域。2.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學內容方面增加軟件的學習環節,教師在理論講授后布置命題給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課程中需要運用計算機輔助軟件進行設計實踐,以其創作的作品來驗證所掌握的知識點。3.課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認知與探索。由于本課程的基礎內容基于“三大構成”的知識體系,在課程教學過程的前期會引入平面構成及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點,力求使學生更快地理解設計的基礎理論,為之后的設計實踐環節提供前提條件。
二、“共創工作坊”教學模式的引入及其意義
- 上一篇:財務合規風險管理范文
- 下一篇:拳術教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