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17:39: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小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失分歸因分析
摘要: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的出現旨在引領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前進方向。積極探索各種突破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失分困境的有效策略是應對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的必經之途。歷史教師應通過重視專題學習、建構“完整的歷史”,厘清答題流程、構思“完形的答案”,品析范文成果、借鑒“完好的創作”,解讀評分標準、明晰“完美的尺度”等策略助力考生順利應對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專題學習
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年年有變化,然而變的是外在的“包裝”(材料呈現方式),不變的是內在的“產品”(考察學生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歷史小論文題以其“獨特、新穎、開放、綜合”的外在表征首次出現在2001年上海高考卷中,后來頻繁出現在全國卷的第42題,該題型的出現旨在引領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前進方向,考察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水平達成的境況,指導高中生日常的歷史學習方式。基于此,歷史小論文既是體現歷史高考改革創新成果的重要表征,又是精準測量學生歷史核心素養落地情況的常規題型。對于高考歷史小論文題,所有師生在平時教學中用力頗多,但是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失分慘重的現實成為每屆師生心中永遠無法撫平的“傷痛”。那么,考生臨場應答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又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有哪些比較好的教學策略呢?本文擬以近幾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42題為例,著力深挖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失分歸因并探索應對高考歷史小論文題的有效策略。
一、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的失分歸因
1.選題問題選擇適切的論題是順利完成歷史小論文的關鍵而且是第一步。選擇適切的論題一般要堅守三個原則:一是“宜小不宜大”。這里的“小”和“大”是指論題的范圍,包括論題涉及的領域、時空的跨度、內容的多少等等。在歷史高考中,考生往往因“選題過大”而在小論文論述過程中“泛泛而談”失去目標,或者“蜻蜓點水”失去深度。例如,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卷Ⅲ)第42題,題目要求考生自擬一個論題,有的考生選擇了“改革開放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這個論題,這個選題范圍太大,論述時難以駕馭。二是“宜新不宜舊”。這里的“新”和“舊”是指論題選擇的視角,論題選擇應該有新發現、新視角、新層面,而不能使選題“老調重彈”“落入俗套”。三是“宜易不宜難”。這里的“易”和“難”是指向考生對論題的熟悉程度,論題選擇應該立足于自己熟悉的歷史知識、立足于自己感興趣的時政熱點和生活熱點,而不是一味地為了“求新求異”去選擇從自己陌生的層面或角度尋找歷史論題。2.論證問題論點、論據、論證、結論是小論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四個要素[1]。論點是歷史小論文闡釋的具體觀點或者看法,相當于寫作文的標題;論據為論點服務,一般用史實或作者自己的解釋來說明、支撐論點;論證是按照一定的思維邏輯運用相關理論來闡釋論題;結論是緊扣選題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和升華。考生在論證方面一般會出現的失誤有四:一是論點不明確、閃爍其詞,如2019年歷史高考(全國卷Ⅱ)第42題,材料呈現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歷史發展的認識,對此認識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皆可),但不少考生在論證時模棱兩可,具體反對什么,支持什么,贊同什么,不贊同什么,旗幟不鮮明、立場不夠堅定;二是論據素材單一、不典型,或與觀點不吻合;三是論證過程缺乏學科知識的邏輯性;四是結論丟失,或者雖有結論但缺失“點睛之筆”。據此,論證問題方面的失誤是考生在歷史小論文題型失分的又一重要原因。3.表述問題高中生撰寫歷史小論文要求文字語言表述精練精辟,切中要害,層次分明[2]。然而,由于平時對史學閱讀與理解不夠重視、對歷史抽象概念的理解淺嘗輒止、對歷史學科話語體系置若罔聞、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支離破碎,使得高中生不管在平時練習中還是歷史高考過程中,都難以用較為精準的歷史術語或歷史概念組織語言闡述具體的歷史問題。高中生在表述層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表述“無中心”,缺乏主旨意識。比如,2020年歷史高考(全國卷Ⅱ)第42題,考點涉及的是“歐盟”這個區域性組織,但是不少考生在論述過程中沒有緊扣“歐盟”這個主題,而是隨心所欲地寫成其他國際性組織或區域性組織。二是表述“無語序”,缺乏一定的邏輯性。歷史事物本身具有“萌芽→發展→繁榮→衰落”的過程,而且人們認識或研究歷史現象、歷史問題也都是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及抽象的。這兩個過程便是歷史學科的邏輯性。表述缺乏邏輯性就是忽視了歷史事物本身的發展邏輯,也忽視了對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的認知邏輯。比如,2021年高考歷史(全國乙卷)第42題,學生在具體敘述自己所選的“黨歷史上的兩次會議”時,出現了時空顛倒的問題,哪個會議在先,哪個會議在后,自己寫著寫著就迷失了方向。
二、高考歷史小論文題型失分的應對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課小論文寫作研究
摘要:在現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怎樣才能應對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保證本學科的科學性的同時,還突出體現時代的特征;既要充分堅持教育教學的基本方向,同時還要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通過在課堂中融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斷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培養現代教育中的創新性人才,是現代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針對這一問題,結合現代高中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更應該積極探索,特別是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對小論文寫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這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全面推進高中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小論文;寫作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寫作應該是語文學科的特征和專利,其他學科就是對習題進行反復練習。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利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掌握和理解,特別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其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不僅包含社會的經濟、政治和相關的文化現象,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有著很大影響。通過寫小論文的方式能及時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中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認識問題的深度。基于此,本文就將結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實際教學情況對小論文的寫作展開研究,希望對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參考[1]。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曾經提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加強對國家先進發展理念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地投入到社會生活和發展過程中,通過學習和探究,逐步形成完善的學習理念,提升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樹立起正確的發展思想,為今后的發展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礎[2]。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點就是對高中生展開思想教育,從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和素質。那么,通過日常對思想政治常識的學習,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不僅要對其言行進行關注,同時還要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在政治常識的引導下展開詳細的研究,對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反省。因此這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現階段所講到的知識點進行綜合,通過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適當地寫出政治小論文。這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檢驗,同時也是考察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一個良好方式。比如教師在講《政治常識》中的“我國的政黨制度”時,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對書本中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了解,教師可以布置《我心中的中國共產黨》為題目的論文,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更好地對自身認識進行表達,從而讓學生對國家和政府建設起到更多的共鳴。在對這篇論文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能發現很多學生在舉例說明的過程中都運用到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災等重要事件,通過這些生活實例的列舉,教師更能明確地認識到政治課程在學生思維發展中的積極影響,對進一步開展之后的教學和指導工作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3]。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畢業論文格式5
封面
一,篇名:
1.「篇名」包含「主篇名」與「副篇名」兩部份.主篇名在前,副篇名在后,其間以「--」連接.
2.主篇名統一名稱為:「《⊙⊙⊙⊙》研析」.其中「⊙⊙⊙⊙」即為小論文中所討論研析的書籍標題.副篇名自訂,副篇名所指稱的乃小論文議論之題旨.
3.例如:《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研析--無奇不有的人性.
二,撰稿:
杭州市政治課改革經驗得到專家肯定
針對近年來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只講理論不聯系實際、學生“聽無味、學無用”等問題,杭州市全面推廣以“小課堂、大社會”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改革。這種做法得到了參加,97全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研討會的專家與代表的高度評價。北師大教授、全國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賀允清等專家認為這一改革解決了中學政治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途徑和操作上探索了一條新路子,提供了好經驗。
自1992年11月開始,杭州市進行了政治課教學改革,以課堂時政演講、材料進課堂、課外實踐活動和撰寫小論文、改革原評價機制為“結構評分制”促“知、情、意、行”統一等為配套措施進行了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至今,課堂內5分鐘時政演講已有時政要聞、時政追蹤、時政專題評析、時政知識或背景材料演講等序列化的4種類型。杭州市教委要求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引進活材料,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材料包括三類,即有關黨和國家最近時期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措施的材料及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規定每個教師每學年必須做100張卡片,并選送5張給市教研室。每張卡片均有原理觀點、材料內容、使用說明三個項目。在此基礎上市教委教研室匯編了初中、高中《教學素材集萃》各一冊。
杭州市組織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思想教育與品德養成和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兩種類型,開展了“我身邊的共產黨員”、“我家15年的變化”、“從蔬菜價格的變化看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等活動。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和小論文,將課堂學習的理性知識與實踐活動成果相聯系,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寫小論文——課堂宣講”的教學活動系列。杭州市已建立了兩年評選一次中學生優秀政治小論文的制度。近幾年,獲全國性中學生小論文一、二、三等獎5篇。同時,杭州市將學生學業成績分成行為成績、平時成績、期末卷面成績三項,按一定比例賦值進行評價機制的改革。其中行為成績由班級學生組織行為考評小組認定。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和參加業余黨校的表現納入學習成績的考核。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與邏輯學研究
(一)邏輯觀念的要求邏輯作為一門研究推理或論證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維科學,它在現實生活中是以實用為價值基礎的。學好邏輯,可以培養認識世界的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交際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培育人文精神,培育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培育邏輯意識與素質,理解認識不同文化之間思想方式的溝通是如何體現邏輯精神的[2]。因此,在邏輯教學中,要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持續地體會邏輯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有效說理、溝通”的。比如,讓學生體會前美國總統杰弗遜曾經說過的“在一個共和國,由于公民所接受的是理性與說服力而不是暴力的引導,推理的藝術就是最重要的”,歐文•柯匹、卡爾•科恩在《邏輯學導論》中所說的“邏輯學就是研究推理的學問。邏輯學研究致力于闡釋、說明與論證關于正確推理的多種原理,展示它們的效用,從而為人們更好地進行理性思考提供幫助”,以及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所說的“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說,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說,它絕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么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由此,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持續地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分析、評價、批判都必須是“邏輯的”分析、評價、批判。通過這樣的教學,我們就是要解決如下兩個問題:邏輯學是什么?邏輯學有什么用?(二)技術方法的要求邏輯學具有全人類性的性質,從這個意義上講,邏輯就是大家分享規則。這些規則就是邏輯學中一系列抽象掉思維內容的技術方法。即使是對非形式邏輯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模式化的技術方法。因此,學習邏輯、運用邏輯,實際上就是學習、運用這些技術方法。而邏輯學的工具學科性質也決定了這些技術方法是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加以掌握、通過具體的實踐加以鞏固的。例如,目前社會各種有關邏輯的考試中,包括MBA、MPA、MPAcc、GCT、國家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等,其題干的內容設計,往往涉及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現實問題。這些現實的問題,廣泛涉及自然和社會各個領域,而這些問題在論證結構上都可以化歸為一定的邏輯結構。因此,這些試題并不是考查這些不同領域的專門知識,而是考查考生快速閱讀文字材料,正確敏捷地理清這些問題所具有的邏輯結構,進而利用邏輯的技術方法,準確把握其觀點與論證結構,正確把握邏輯關系,運用邏輯思維迅速找到正確答案的能力。亦即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即使這些試題在內容設計上出現一些非常繞口、繞人的東西,甚至會設置一些思維陷阱,但只要掌握一定的邏輯的技術性方法,將邏輯的觀念與方法統一在技巧性的實踐中,就可以一一化解那些繞口、繞人的東西。因此,理解并掌握了技術性方法,就理解、掌握了現實生活中分析、評價、批判的根據是什么。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持續地體會在現實生活中,任何邏輯的分析、評價、批判都需要分析、評價、批判的“邏輯”,并借此解決如下問題:怎樣學好與用好邏輯?(三)觀念只有與方法結合在一起才是現實的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開始于問題。其實,“一切思索都開始于問題。在懷疑精神的基礎上,懷疑的心理機制能夠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考也就開始了。其所能帶來的是在接受一種事物或認識時的不確定和再思考。這是對盲從的一種主體性覺醒。一個事物或認識只有被懷疑,才會被關注,被思考。一些懷疑通過思考走向肯定和認同,一些懷疑則因思考而深化,并通過批判而達到創新。因此,懷疑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具有懷疑精神是防止思想僵化、停滯、狹隘、片面,是思維保持內在活力的主觀動力。具有這種動力,批判性思維就開始了它的歷程。”[3]208尤其是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信息,我們是照單全收,還是有選擇地接受?我們能否適時提出自己的疑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能否養成問“為什么這樣”、“是不是這樣”的習慣?怎樣既批判性地認識問題,也批判性地認識自己?這些都是批判性思維所要回答的問題。但批判性思維仍然是以邏輯學的原理和運用為學理基礎的,與心理學、倫理學、哲學等學科廣泛交叉融合,屬一門廣義的邏輯學和以思維問題為核心的交叉思維科學方法論。①其性質按我們的理解,不但可以強化對亞里士多德的“智力訓練、交際會談和增加哲學素養”[4]355的傳統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強化認識邏輯的批判與批判的邏輯,是一個以邏輯學為基礎,融貫問題意識、批判精神、創新精神的,對思維的對象所包含的判斷和論證進行解釋、分析、評估、推理、說明和自我規范的綜合認知能力的過程。學習、了解批判性思維的作用、意義、目的,可以改善邏輯思維形式化的單調局面,是邏輯思維具體應用的深化,從而起到以下作用:1.可以培養懷疑的素質與意識。即“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呂氏春秋•疑似》)。孔子所認為的君子要思考、反省的有9件事,其中之一就是“疑思問”(《論語•季氏》)。否則,“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明代學者陳獻章就將隨時質疑當作認知的一個方法論原則,他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宋代朱熹也以“精思歸約”系統闡述了釋“疑”的途徑和意義。他認為“有疑”是解決問題的起點,可以使人深入研究,有所長進。所以,精思歸約的過程是一個質疑的過程:“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子語類》卷八)懷疑是人類認識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沒有懷疑,就不能發現新的真理。笛卡爾在《哲學原理》的第一章“人類知識原理”中開篇就說:“要想追求真理,我們必須在一生中盡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懷疑一次。”[5]1這樣才能在懷疑精神的基礎上批判性地解決“天真的心靈所抱的態度是簡單的,它十分信賴地堅持大眾所接受的真理”[6]3的問題。2.可以培養問題意識。愛因斯坦所說過,正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7]323。因此,要想有一個高質量的“合理的追問”,邏輯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3.可以培養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對懷疑精神、問題意識的繼續和超越。它作為一個“評論是非”的中性詞,雖然本身并不意味著正確和真理性,但它卻意味著可能是從不正確走向正確的一個契機或新的開始。因為,“在科學認識的道路上,有時一個積極的否定遠比一個消極的肯定更有助于我們真實地認識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性”[3]216。4.可以培養平等交流的精神。作為思想的交鋒,平等交流是思想的互補和互動,“既是自己觀點的輸出,也是他人觀點的輸入”[8],是一個尊重和維護真理正確性和論證有效性的重新認識的過程。5.可以培養理性分析、探索的精神。理性分析、探索是思維主體在自覺意識、科學勇氣和心靈自由的指導下,以深厚的知識背景和智力為支撐的“發現”、“創新”過程。6.可以培養寬容的精神。寬容就是要做到以一種積極的自由,在承認自己也是一種有限理性的基礎上,隨時準備接受可能的被批判。7.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就是在批判舊模式、舊理論、舊方法的同時,提供新模式、新理論、新方法,并最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總之,將批判性思維嵌入到邏輯學的課程學習中,可以將“邏輯學是什么”、“邏輯學有什么用”、“怎樣學好和用好邏輯”等問題,具體地體現在觀念與方法的統一中。觀念只有與方法結合在一起才是現實的。故此,我們在教學中,就針對邏輯學的每一個知識點,嵌入相應的批判性的問題加以討論,使邏輯的分析、評價、批判與分析、評價、批判的邏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充分體現邏輯的理性工具效能就在我們現實的學習、生活中。也就是說,在教學中,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堅持觀念、意識和能力的統一,將邏輯知識的應用現實化,從而在現實的應用中體會邏輯是生活的邏輯,是實用的邏輯。同時,為了給學生課外撰寫課程小論文提供啟發,給同學們提供了有現實的批判性問題實例分析的課件。
關于邏輯學課程小論文寫作的思考與體會
如果說批判性思維的嵌入式教學是“講邏輯、用邏輯”的理論學習,那么鼓勵同學們撰寫邏輯學課程小論文則是“講邏輯、用邏輯”的實踐應用。由于每門學科都會有許多需要討論、厘清的問題,而且社會生活中每天也會發生許多引發爭議的問題,那么對于這些問題,是人云亦云,抑或情緒化宣泄?還是適時理性地提出“合理的追問”?我們的做法是,在第一堂課結束時,就要求同學們在系統學習邏輯學的基礎上,在現實生活中養成“找毛病”的習慣。告訴同學們,只要感覺有別扭之處,就一定存在著邏輯的問題,就需要用所學的理論的邏輯去分析、評價、批判,寫出小論文。只要能夠說明問題所在,幾百字、千把字即可。同時,對于正確使用邏輯學知識點的范例,也可以通過分析、評價,正確理解理論邏輯的實際效用。對于這些“自己找問題”撰寫的小論文,我們也必定對每一篇都進行批改,寫上自己的看法、體會,然后再返還學生。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有如下幾點體會:(一)建立了師生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大學生通常會有一種看法,即在大學學習期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太少。許多老師并不知道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想法是什么,存在什么問題。由于缺少必要的互動,所以雙方都有一種倦怠感。各自在對方的心目中,往往是一片過眼煙云,忘之可也。而在我們的教學改革中,小論文的寫作,不但是“講邏輯、用邏輯”的實踐應用,而且以此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利用邏輯學知識批判與再批判的意識與能力,使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由課堂延展至課外,在思想互動的同時,也增強了感情交流。因此,小論文的寫作是一個很好的師生互動溝通的良性循環平臺。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同學們非常喜歡這個平臺,基本上能夠踴躍地通過這個平臺展現自己的知識運用能力。同學們通過實際應用,解決了學習中的畏懼心理,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體會,并且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理解了邏輯思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提高是永伴一生的。(二)基礎性與引導性強通過幾年來的小論文審讀,發現同學們所撰寫的內容五花八門,涉及各種不同學科問題和社會問題。通過溝通與交換意見,教師還可以按照所涉問題深化對邏輯學各分支學科知識的認識,如數理邏輯、現代歸納邏輯、法律論證方法、邏輯哲學、哲學邏輯、語言邏輯、邏輯史、哲學、哲學史、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等。因此,這種溝通平臺的良性互動,可以促使教師不斷了解邏輯學發展的歷程以及邏輯學研究的現狀。與此同時,我們還為有興趣繼續學習的同學們提供有關邏輯學各分支學科的課外閱讀書目。(三)應用性與互學性強從這幾年小論文寫作內容看,同學們所涉內容五花八門,有對各自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分析與評價,有對辯論賽辯題的邏輯分析,有對學習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分析與評價,有對國際、國內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與評價,等等。在對小論文所涉內容交換意見的過程中,同學們提高了自覺運用邏輯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教師也能夠不斷思考一些新的問題,提高自己對邏輯的認識,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對邏輯學的知識、能力、認識的統一角度講,在理解“如何有效說理、溝通”的意義框架下,雙方都是受益者。(四)創新性強審視小論文的撰寫、審讀及交換意見,可以發現,不同學科的許多同學在對邏輯學的學習思考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邏輯學與批判性思維這一工具學科,把各學科所產生的理論創新轉化為各學科實踐的方法創新。這是因為,邏輯的分析、評價并不是批判的最終目的,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求思維主體在對客體(認識對象)的本質、屬性和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于客體,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再分析,進而發現問題,并通過理性的批判性思考,通過縝密的思維、嚴謹的分析、深刻的判斷、豐富的想象,以科學的態度以及廣博的知識,深入到事物內部去尋求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機理,并力圖找到改進的可能性和可行的方法。也就是說,在批判舊模式、舊理論、舊方法的同時,提供新模式、新理論、新方法,并最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邏輯思維及其引申的批判性思維,是以問題意識開始,以創新結束的,這也展現了邏輯思維乃至批判性思維的整個思維流程、邏輯機理、邏輯順序與精神。小論文的撰寫可以培育這種意識。(五)人文性強教師與學生通過小論文的撰寫、審讀與交換意見的互動,不但可以深刻認識邏輯學與批判性思維的毋庸置疑的科學精神與求真作用,而且還可以深刻認識邏輯學與批判性思維的人文精神與求善功能[9]。通過這種互動,師生同學們可以培育邏輯理性精神與平等的批判性精神,拒絕分析、評價問題過程中的情緒化。通過這種互動,師生可以共同體會:邏輯學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在現實的思維論證過程中,邏輯學不僅是求真的工具,而且是求善的工具。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錯誤的認識,到處都有靠詭辯的那種“假裝聰明而實非聰明,而且是用表面上的聰明而非真正的智慧去賺錢的人”[10]15。那些靠詭辯的人往往“以任意的方式,憑借虛假的根據,或者將一個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將一個虛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像真的一樣”[11]7。同學們通過撰寫小論文進行理性的分析、評價、批判,從而識別錯誤、反駁詭辯,進而提高溝通交際中的人文素養,并從中思索為何人的內在生命力提供了邏輯思維的能量,而人文環境則提供了邏輯思維的方向,即思維什么、怎樣思維和為什么思維的問題。這樣才能在展現邏輯思維所具有的擴散價值的同時,不但真正認識我們面前的這個現實世界,同時還要“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彖》)。也正是肇始于蘇格拉底的道德理智主義所認為的那樣,符合理性的行為是善的,而出于激情的行為往往是惡的。所以,有德之人必定時時處處用理性規范自己的行為。理性是道德的最高法則[12]41-43。同學們通過小論文的撰寫,也可以體會休謨所認為的:“一切道德思辨的目的都是教給我們以我們的義務,并通過對于惡行的丑和德性的美的適當描繪而培養我們的相應的習慣,使我們規避前者,接受后者。”[13]23用孔子的話講,就是“正名以正政”,“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百姓無措手足”(《論語•子路》);用公孫龍的話講,就是“正名實而化天下”(《公孫龍子•跡府》);用《墨經》的話講,就是“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墨經•小取》);用荀子的話講,就是“以正道而辯奸,猶引繩墨以持曲直。是故邪說不能亂,百家無所竄”(《荀子•正名》);用羅素的話講,就是邏輯的傳統“實質上是一種啟蒙和解放的運動,其目標是使心靈擺脫愚昧無知的束縛。它將世界展現為可由理性來把握的東西,從而消除了對不可知的恐懼。它的工具是邏各斯,它的意愿是在‘善’的形式下對知識的追求。利害無掛于心的探索本身就是倫理的善”[14]155-156。因此,通過邏輯學課程小論文的撰寫、審讀與交換意見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師生的人文精神境界。
撰寫邏輯學課程小論文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發現同學們大多數能夠非常積極踴躍地自己找問題撰寫邏輯學課程小論文。但問題是,由于小論文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教師審讀并批注上自己的看法、意見后,還需返還學生,因此教師就必須有付出更多勞動的思想準備。幾年來我們每周都要花費至少兩天時間認真審讀小論文,為此曾向同學們調侃自己:“洛陽親友若相問,就說我在看論文。”比如,本院的班級,人數一般為60人左右,若平均一個人每學期寫6至7篇小論文,一個學期下來有400篇左右,尚可接受。如果是全校性的公選課程,一個班200人左右,平均一個人寫3篇,就是600篇左右。這樣,勞動量太大,占用教師時間太多。如何控制數量,既不影響同學們的熱情,又達到延展教學互動的平臺,的確是一個新的值得思考的問題。四、結束語綜上,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說是最難的學科之一,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像幾何學的題材那樣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并活動于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學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熟悉的規定,而這些規定是最簡單、最初步的,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但是,這種熟知反而加重了學習邏輯的困難。感覺了的東西,不一定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因此,我們應不斷改進邏輯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教學相長,共同促進對邏輯知識、能力、認識的統一的體認,共同培養、提高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的素質。
本文作者:張曉芒田立剛工作單位:南開大學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解析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驗素養,是科學實驗的啟蒙課程,對未來物理和化學等學科的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本文針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進行了具體的研究,并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教改策略,旨在幫助小學科學教學朝著更好、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素材
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動腦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如何才能確保科學實驗合理有效地開展呢?
一、從生活中獲取實驗素材
素材是實驗的基礎,素材的選取直接決定著實驗效率的高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也同樣如此,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獲取到的實驗素材有很大的不足,很多素材與改編后的教材有較大的出入,也有些素材已經無法滿足現如今的實驗要求,是維持原樣浪費更多實驗的時間?還是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來摧毀學生的自信心?我想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從生活中獲取實驗素材,確保每一個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熱在金屬條中的傳遞”是“熱傳遞”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從實驗中學生可以清晰地感知熱傳遞的具體過程,實驗材料包給學生準備了鐵架臺、酒精燈、試管夾、火柴、蠟燭油、鐵絲等素材,實驗過程相對簡單,學生只需要用蠟燭油將火柴粘在鐵絲上,并將火柴粘在下懸的方向上,這時候加熱鐵絲的一端,先受熱的火柴就會往下掉落,由此就可以直觀的看到熱從鐵絲較熱的一端傳向了較冷的一端,這時將熱傳遞無形的過程轉化成了有形的過程,學生理解起來相對簡單。我自認為這樣的實驗并不會出現大范圍的問題,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多數學生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竟出于同一個細節上,在用蠟燭油將火柴粘在鐵絲這一環節,很多學生反映蠟燭油粘不住火柴。雖然蠟燭油在受熱之后可以黏住物體,但是時間太短了,在還沒有粘住火柴的時候就已經凝固住了,看來實驗包里的蠟燭油是一個無效的素材,我就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能夠代替蠟燭油的素材,突然有一個學生靈機一動:“粘在鋼珠里的黃油可以代替蠟燭油嗎?”不少學生想到了修自行車的場景,還有的學生想到了各種軸承上的鋼珠,我笑著點了點頭,全班學生開始歡呼雀躍起來,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黃油,用黃油來代替蠟燭油,從而成功的完成了本次實驗。可見,生活處處有素材,學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科學實驗,從生活中去獲取更多的素材,以此來完善他們的實驗包。
二、鼓勵自主性探究實驗
命題研究歷史論文
歷史小論文,集論述、論證和評析于一體,作為一種訓練題型,能較全面地考查《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各項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幫助學生加強思維訓練的重要作用。這種題型,高考中雖然尚未出現,但是全國高考歷史試卷中已出現的人物評述題和史料評論題,卻與之有相通之處。特別是頗具特色的上海市高考試題,其中的分析論證題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歷史小論文的特點。根據上述理由,可以認為,歷史小論文在高考試卷中出現是有可能的,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本文著重探討歷史小論文的基本特點和訓練技巧。
一、基本特點
歷史小論文,實際上就是“小型的政論文”,篇幅不大,強調史論結合,具體地說有以下特點:
1.議論的方式,有立論與駁論之別
①立論題,就是從正面論證某論點的正確性,或談談對某一正確觀點的理解與認識。如范文瀾先生說過:“腐爛了的封建主義決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請結合鴉片戰爭前后的中國情況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②駁論題,就是對錯誤的觀點或立論進行反駁,否定對方的錯誤之處,以辯正是非,形成正確的認識。如,趙爾巽在《清史稿》中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國危亡,實兆于此。”這一觀點對不對?請圍繞階級斗爭的進步作用,結合太平天國革命作一小論文。
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寫作-準備階段教學模式的構建
【摘要】畢業論文是開放教育試點各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畢業論文的教學不應只是集中在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上,而應貫穿于從入學教育開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從平時的積累和準備入手,從根本上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才能真正把這一教學環節落到實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心理、知識、技能、選題和材料四個方面,對構建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寫作準備階段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開放教育畢業論文準備階段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各專業的教學環節之一,是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從開放教育學生畢業論文的總體情況來看,令人難以樂觀。如何加強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提高論文質量,減少并杜絕抄襲、剽竊現象,是困擾我們的大難題。如果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就很難保證畢業論文寫作這一教學環節的真正落實。
結合幾年來畢業論文工作的實踐,我們對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如何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認識和做法。我們認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上,而應該把這項工作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要克服目前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必須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平時的積累和準備;二是寫前的輔導和引導;三是寫中的指導和反饋;四是寫后的監控和管理。這四個環節構成了畢業論文寫作的完整的教學模式,本文僅集中探討第一個環節的教學模式構建問題。
一篇畢業論文是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研究的總結和成果的表達,論文的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古人寫詩崇尚“功夫在詩外”,寫論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論文的“詩外功夫”,包括論文寫作本身之外的更多的東西!其中平時的積累與準備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有沒有平時的積累與準備,對最后能不能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是大不一樣的,在一定程度上說,平時的積累與準備比論文寫作本身更重要。所以,談論文的寫作,應該首先著眼于平時的積累與準備。
一、使學生及早建立畢業論文的概念,為畢業論文寫作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改革政治課教學充分發揮其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建立中小學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 “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的管理體制是指: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與時事教育、學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班主任、政教處、共青團(少先隊)干部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學校的德育任務。
“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的具體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在開學初,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召開政教主任、班主任、團總支書記(少先隊輔導員)、政治(思品)教師聯席會議,根據思想政治(思品)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校本學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計劃包括: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課哪些內容作為本學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思想政治(品德)課怎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哪些行為要求;政治思品課教師、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開展哪些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誰牽頭組織等。
(二)根據計劃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統一、內容統一、行動統一。
(三)學校德育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于發揮思想政治(思品)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自主學習式教學的安全工程論文
一、精心設計課程的自主學習方式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專業特點和日常生活兩方面將課程分為交通安全、防火與逃生、防止觸電、觸電急救、防止靜電、預防化學物質中毒、地震逃生、水災臺風中避險八個專題進行教學,通過自由組合將全班學生分為八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個專題;要求各小組在學習該專題之前一周找好與專題相關的安全知識,做成幻燈片,同時要求上網查找最近發生的二到三個與專題密切相關且有視頻展示的實際案例,對案例中產生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如何預防類似事故發生的措施;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全組任務的分配和集成;各小組在資料查找齊全后,要求在本小組內進行討論,整合材料。經過這樣的安排,各個小組都能做到主動出擊,根據任務要求相互配合去搜集資料,配合得非常好,這樣就把全體同學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二、學生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
畢竟各個小組只找了一個專題的學習資料,該組的同學又該如何來學習其他組所負責的專題知識,為此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個專題共享環節,各個小組的組長上講臺介紹本組專題的安全工作原理、預防該類事故發生的方法和措施,共同分享案例視頻,講解本組同學對案例的認識;然后組織全班同學一起討論該專題,最后老師對負責該專題的小組進行點評,肯定他們所做的工作,對不全面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指出來,加以說明解釋。有的小組幻燈片的版式設計非常有特點,有的小組案例視頻非常震撼,有的小組對案例的分析有獨到之處,這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做的好的小組組員非常開心,覺得這一段時間的忙活沒有白費,做的一般的小組就會自己去找原因,為什么在這方面沒有別的組做的好,組與組之間無形之中構成了競爭,以至于后面的專題做得越來越好。
三、實例
電氣10-5班(卓越班)第二組學生負責了防火與逃生專題,該組學生從引發火災發生的原因開始講起,闡明了發生火災必須同時存在有著火源、助燃劑和可燃物,只要切斷了其中一個就可以預防火災的發生,特別說明我們很多同學將來會到石油化工企業工作,可燃物很多,因此要特別控制好著火源,所以也能理解為什么實習時不讓帶打火機之類的火種進入廠區,從專業特點的角度提醒同學們將來在廠區工作時要定時認真檢查電氣設備的線路,操作時要注意不要產生電火花,以防引發火災。隨后該組同學又將滅火方法和火場逃生技藝進行了詳細說明,讓全班同學掌握了防火與逃生的基本知識。該組學生播放了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火災、吉林德惠禽業火災和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三個火災現場的視頻,并對火災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其中對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討論最為熱烈,火災是由電氣配電箱短路引起的,同學們學的是電氣專業,一致認為將來在工作崗位上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馬虎。通過4學時的學習,全班同學基本上掌握了防火與逃生的基本知識,對將來工作上如何預防火災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