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氛圍范文

時間:2023-04-06 20:4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習氛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習氛圍

篇1

我們班級的學習氛圍很好。個個都是會讀書的好學生,個個都是老師重點培養考高中的好苗子。

我們班的人下課了多數都是帶在教室寫作業、背書,很少有人會在外面玩。他們一個個都那么會讀書,又那么認真的學習,連一點點時間都不放過,這才剛開學幾天,個個都是整天坐在教室趕作業、背書、復習,等到后面作業肯定會還更多的,到那時候我估計我們班上的人有一大半以上的人是會整天呆在教師寫作業、復習功課的。哎,我雖然待在了這個學習氣氛極好的班級,可是壓力也是很大的啊。哎,不管啦,待在這個班就要好好的學習,有如此好的學習氣氛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的。我是個不甘落后的人。所以我既然已經待在了這個學習氣氛極好的班級,那么我就必須好好地學習,并考上高中。考不好就太丟臉了。

班級的學習氣氛讓我不敢放手學習,因為我只要稍稍不認真一點兒就會被人甩的遠遠地,所以我只能好好的學習。雖說要好好地學習,可我也是會允許自己適當的放松放松心情的。不然我就會因讀書而讀傻了。嘻嘻。

班級極好的學習氣氛讓我有了巨大的壓力,正所謂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啊。所以我把壓力轉化成動力。

篇2

1、提高寢室的衛生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寢室內的衛生水平和寢室的學習氛圍有直接聯系,只有把寢室衛生做好了,同學們才愿意在寢室里學習。

2、制定寢室規章制度,形成約束力。一種為明文規定,用文字表示出來,它來源于每個人的不同習慣及大家對合理寢室氛圍的共同追求;另一種為習慣規定,沒有用文字表示,它來源于生活中養成的共同習慣。

3、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寢室學習氛圍的營造它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與科學有效的管理,需要老師學生會組織的正確引導。4、個別同學的推動與組織,社會行為具有傳染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話說:“興趣是一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事物有充分的興趣,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進行教學,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東西在我們的學習任務里面,不斷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當老師把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出來的有梯度的學習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可以更好的調動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分層剝析,培養學生對知識學習的主動性,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對學習內容的認知,更強化了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同時,要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必須要科學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例如我們在對說明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般都只是對文章的內容感興趣,讀過之后對閱讀能力和怎樣提高我們的水平束手無策。針對學生出現的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具有感染力的活動課“感受說明文”,讓學生在課下自行準備各種工具,上課的時候我們進行一個有關制作的一個小比賽,然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短暫的口頭式的交流,用更加精準的語言來表達在比賽環節中會出現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及其相關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讓學生說明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再者我們在進行議論文教學時就可以采用課堂辯論賽的形式進行,小說教學時就可以以一場相關的課本劇為核心展開。這些都能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和主動鉆研精神。

三、在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所以重要的學習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方法的掌握會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受益匪淺。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三步曲”來進行合理的方法傳授,第一,課前預習工作的開展;第二,津津樂道的授課過程;第三,課后鞏固,加強。在這過程中首先,課前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并傳授給學生什么是科學和高效的預習方法。學生預習的過程是學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表現,但是如果方法不對學生在進行預習時往往得不到很大的效果,教師應該針對這一情況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怎樣去做好課前預習。再者,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注重文本的教學為本,不斷的加強自主學習方法的指點和傳授,文本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融入一些學習技巧在我們教學中慢慢地使學生懂得學習技巧和怎樣運用學習技巧,使學生可以不斷的豐富自身的知識和對學生個性的正確發展。最后,我們要教會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對自主學習方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之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去反思和感悟,哪些知識已經掌握了哪些還有不足之處,讓他們自己去懂得學習的重點和怎樣強化自己的知識。等等。

四、結合個人實際構建合理的自主學習模式

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進行不同的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構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由于學生智力、認知能力、思考角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可能對課堂同樣的論題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分享等步驟強化課堂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自主學習,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這個時候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團隊合作的偉大力量,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老師應注意三點:第一,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小組成員以及進行合理的人員分配;第二,重視小組成員心態的鍛煉,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第三,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理解的內容,老師要及時憑借自身豐富的經驗進行課堂論題的總結、講解和點評。

五、善于擴大語文學習的知識面

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個體的發展以及綜合素養,那就要求所進行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在進行授課時,教師要加強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教會學生關注社會,為語文教學增色添彩,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語文的學習當中來使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不斷提高的自身的文學素養和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對于世界名著的閱讀,讓學生通過對世界名著的閱讀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精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地汲取精神營養。有目標的組織學生去進行一些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對社會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社會活動感受社會現象,再通過學生對材料的收集去寫篇意義深刻的文章,通過社會實踐去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篇4

關鍵詞:大學生;班級;學習氛圍

在大學里,不同專業的學習特點、方法各不相同。中文專業學習的特點,一言以蔽之——慢。因為這是一門需要以大量閱讀、思考作底,以冷靜觀察、細心體味為臺階,一步步登高,方能厚積薄發的學科。

在我看來,學習知識并非一件被動應付的事情,也非朝夕可成,更不是死讀書、讀死書,需要本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萬事萬物的廣泛興趣,隨時隨地關注自己、他人和世界,才能有所收獲。在學習方法上,不僅要具備勤學好問、踏實認真的基本素質,還要多與他人、世界交流,天地萬物、人情世故,都是中文專業學生應該關注、體察的對象。對于學習上的問題,爭取在第一時間解決,每天都力求不留問題,努力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和思路。

博學廣識,方能三省吾身;登高望遠,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對大學生而言,學習的意義便是如此。有些學生把自己鎖在書齋里一味讀書,不愿踏出自己那方小小的天地,這固然是種清心寡欲、恬淡平和的境界,但我并不贊同。大學生的本質是“學”,既然要“學”,就不能只與自己為伍。獨學者無友,孤陋者寡聞。我們需要靜心思考,但更要學會與身邊的世界共處,在與現實世界的不斷碰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至2013年夏,我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已有三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以上所提到的學習態度能夠被同學們接納、認可,并力求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促進班風、學風建設。為此,我將自己的心得總結為四句話:細心負責不怕煩,幽默風趣掛嘴邊,以身作則不懈怠,順暢溝通問題遠。

一、細心負責不怕煩——擊敗“拖延癥”

對于“90后”學生,網絡是生活必備品,如今網上“拖延癥”之風盛行。何謂“拖延癥”?百度百科解釋為:“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發現自己患上了嚴重的拖延癥,任務已經確定但遲遲不想進入工作狀態,并因此心情惡劣,等到火燒眉毛時才不得已開動。”這股風氣不僅彌漫于職場,也彌漫到了大學生身上。因為“拖延癥”,加上專業作業量大,許多同學常常等到作業截止日的前一天才匆匆忙忙著手,其結果是:作業敷衍潦草,無法按時上交作業。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幫助同學們有步驟、有節奏地完成作業。

其一,時刻貫徹“細心”宗旨。平日里老師布置的論文、作業,我一字一句認真記錄,包括內容、字數、有何特殊要求、截止日期等。每位老師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有的要求引經據典,字字珠璣;有的要求只談感想,不必拘泥。這些“個性”讓許多沒有細心記錄作業要求的同學陷入混亂,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會在了解老師要求的基礎上,盡量準確地將作業要求傳達給大家,幫助同學們高質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其二,在上述基礎上,為了解決部分同學“不知作業都是啥,不知什么時候交”的問題,我制作了“作業大禮包”。所謂“作業大禮包”,其實就是一份EXCEL表格,我在表格里詳細標明科目、作業類型(論文、讀書筆記或感想)、特殊要求(內容范圍、字數、是否打印等)及最重要的——截止日期,同學們可以根據詳細情況制訂計劃,在截止日之前完成作業。之所以取名為“大禮包”,是因為作為學生,我很清楚寫作業其實是件苦差事。“大”表明這份作業表內容豐富,而“禮包”則是我的善意小幽默,苦中作樂,學生本色,小幽默一把可以緩解大家的憋悶心情,給大家在完成作業之余增添樂趣。

其三,收作業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大學和中學時代不同,除學習之外,每個人都有許多其他事情要忙,有不同生活重點要顧及,因此,同學們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把作業忽略掉,到最后一天才去著手,這顯然不是明智的辦法。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了“不怕煩”策略。老師布置作業當天,我會將作業詳細內容要求發給大家,而作業上交前一周,就要進行“連環提醒”了:提前一周提醒一次,提前三天提醒一次,提前一天再提醒一次并說明“過期不候”,三年下來,我們班同學極少忘記交作業。此外,雖然班級只有30人,但少收一份,就會影響到全年級的作業情況。收作業當天,我會將作業按照學號排列整齊,對于沒有交作業的同學,一個一個用電話確認情況,收齊了才能一起上交。就這樣,全班的學習氣氛慢慢好了許多。

二、幽默風趣掛嘴邊——打倒“無趣味”

“90后”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誘惑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生活的快節奏剝奪了許多人平心靜氣坐在書桌前讀一本書的能力,中文系的“慢”成了一把冰冷枷鎖。我所能做的是順其道而行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敲打”大家不要忘記“學習”這件大事。

無論布置作業、私下交流,還是在社交網絡上,我都努力做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一方面在于幽默風趣本就是我性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也期望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大家的學習態度,傳遞學習“正能量”。

比如,收某一科目的作業時,我會說:“今天下午張老師的課要當堂交作業,大家務必與自己的作業一起去上課,不要把自己忘在宿舍。”同學們因遲遲不能查到修辭學的成績而焦急時,我會及時安撫大家說:“近日,本年級修辭學成績依舊未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得安定。已有多位同志內心焦慮難以自持,在這里,我要鄭重地告訴大家,你不是一個人,放心吧。”而當老師對交作業的時間進行更改時,我就用飛信通知——“《作業法修改條例》:茲有文字學作業改到第18周周三交,望大家適應新的現實情況。”“幽默”是生活的劑,打倒了“無趣味”,大家才能開開心心地面對學習任務。

三、以身作則不懈怠——變身“領頭羊”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深以為然。自己若不能以身作則,搞好“學習”這件事,又怎能帶動別人,促進班級的學習呢?

首先,加強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從筆記、作業到考試,我都認真完成,希望能夠給同學們帶個好頭。我認為,付出相應的努力,才能讓他人信服,因此我只求日有所進,每天都能超越自我,一直督促自己保持前進狀態。

其次,開展“學術討論”。作為年輕學生,比起學者,因為尚不具備相應的學識和學術素養,我們不可能整天開展佶屈聱牙的學術討論。我采取的辦法是:學習時下流行的美劇《生活大爆炸》的編劇方法,將每天學到的知識放在生活中和同學進行趣味討論。例如:我們常常以生活中的語言為素材,用現代漢語的知識分析句子結構、修辭手法。在宿舍里,我們會為某些問題爭論不休,不同觀點的碰撞,讓每個人都能在探討中完善自己的觀點,學習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再次,我每天都在自己的微博、QQ空間讀書后做的摘抄及感想。隨著我的堅持,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自己的摘抄和心得。同時,閱讀其他同學的學習心得同樣是一種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在進步。

四、順暢溝通問題遠——遠離“不明朗”

我發現,許多矛盾都是源于信息不對稱、“不明朗”,如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及時通知大家,情況有變而許多同學還被蒙在鼓里,同學與同學之間交流的不通暢等。“不明朗”會導致猜疑、不信任,繼而情緒淤積,問題爆發,這是我不愿看到的。因此,我盡力做到“順暢溝通”,在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之間“牽線搭橋”。

首先,在老師和同學之間牽線。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老師布置的作業與同學們的能力范圍不符,這會導致許多人消極抱怨。在聽到大家的不滿時,我會將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主動找老師商量,將同學們的看法報告給老師,也方便老師做出更加合理的決定。

其次,在同學和同學之間搭橋。我以自己的微博、空間為公眾平臺,發表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請大家來討論。同時,有什么學習方面的消息、資料,我會及時發給大家并讓大家共享。

篇5

【關鍵詞】氛圍 營造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03-01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在良好的英語氛圍中,才會樂學好學。也只有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教師究竟應該為小學生營造什么樣的英語學習氛圍呢?怎樣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樹立一種要把英語學好的信念,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學生很可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進而喜歡上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與自己和諧相處,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以達到一種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本文將從以下幾點論述教師對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

一、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在這個學習環境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不再是讓學生聞聲會抖的嚴厲教育者,讓學生對他們時時保持唯唯諾諾的態度。他們應該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讓學生和教師拉近距離,感覺老師既像慈母,又如好朋友一般。因為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很多問題。如果學生對自己不懂的地方由于懼怕根本不敢問老師的話,會讓他們的問題越積越多,造成他們的學習興趣降低。

二、為學生營造一種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英語學習氛圍。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會有很多不懂得東西。如果完全等待老師一人來解答的話,可能不能完全兼顧。但如果教師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的話,效果就會很好。好的同學可以經常給后進的同學講解不懂得地方。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生動有趣的、讓學生感覺無比快樂的英語學習氛圍。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為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合理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學愛學。而不是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興趣而言。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教師的教學就會十分不利。學生的學習也不會有任何成效。現在許多學校都有了電子白板,我們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和老師較好的互動起來。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了,體驗了,收獲了成功、快樂和喜悅,就能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積極,更踴躍。

四、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聽、說氛圍。英語學習中,聽與說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學生聽不懂別人說什么,就談不上去和別人交流。如果光會聽,而無法用口語表達出來的話,也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好的聽說氛圍。多讓學生聽錄音、廣播,模仿純正的英語發音,鼓勵同學們在教室里盡量用英語和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

剛開始多以簡單的日常問候語為主,慢慢地可以加大問題的難度。只要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學生的聽說水平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英語、語調上也會有不小的進步。

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閱讀氛圍。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多讀一些英語小短文、報紙、雜志或是觀看英語動畫片。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很多的詞匯,熟悉很多英語句型的運用。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自己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好詞、好句摘抄或將之打印出來,張貼在班級文化墻或是英語角,讓全班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共同閱讀學習。這將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書寫氛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習作。可以是對話的形式,也可以是短文的形式。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是簡單的幾句話,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加,可以將文章適當加長。學生剛接觸寫作,肯定會有許多的錯誤,但教師要多多鼓勵,不可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即使剛開始錯誤很多,但寫的多了,他們總會有進步,有提高的。

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適時對學生進行文化的滲透。要讓學生學好英語的同時,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將一些英語國家的重要節日或是文化習俗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慢慢了解,加深印象。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自己上網查閱,并和同學相互交流自己對英語國家文化學習的成果。

八、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受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小學生喜歡刺激,因此如果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加入一些競爭的形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榮譽感。讓每個同學都會為了自己或小組的榮譽而努力拼搏,在班級里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不甘落后的學習氛圍。這將對學生的學習十分有利。因為只要學生有了斗志,他們就會立志達到一定的目標。為了目標的達成,他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怎么會學不好呢?

總之,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應不斷努力探索更多好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來輔助自己的教學。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充滿樂趣、歡笑。讓學生每節英語課都能夠收獲知識、收獲快樂,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如果教師的課學生絲毫不敢興趣,不愿意參與進來的話,教師的教學就是失敗的。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吧,相信我們小學英語教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陳愛娣.《讓英語課堂教學活起來》,福建教育.2003

篇6

1正確評價學生,營造班級良好學風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正確評價學生,正視我們這個班學生的基礎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處理方法,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比如早自習默寫單詞,如果規定優等生默寫20個,中等生可默15個,后進生可默10個,這樣分層次要求學生,會使學生分層達到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我們不能在沒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我們不少老師總是埋怨工作的辛苦,埋怨現在學生水平低、素質差、難教好。其實,埋怨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首先,埋怨體現了我們沒有信心;其次,埋怨會削弱我們工作的積極性;再者,如果我們的埋怨傳到學生耳朵里,那對學生性格、情感及自信心的影響更是可想而知。因此,首先我們要做到少埋怨,多動腦。要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使學生在平等、寬松、活潑的情形之下,在教師的關懷與鼓勵中,不斷獲得人格上的尊重,體驗到學習的進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這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與手段,當然也是營造良好學風不可或缺的。

2布置教室 ,感受英語文字美

在我們教室的四周,有一些小黑板,在上英語課之前,我拿出一些彩色粉筆,要學生自己布置一些溫馨的標語或是用英漢互譯形式寫的鼓勵口號,如:Welcome to our class.(歡迎來到我們班。)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There is no end in learning…(學海無涯)等等,讓學生在教室里,感到一種與英語對話、交流的親切感。學生們都非常喜歡自己動手,動腦。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加強了他們對英語的熱愛。

3巧用激勵,和諧促學風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行為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許多教師和班主任都非常重視這種關系的建立,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路的引路人。”師生彼此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促進,是一種朋友式的關系。在與學生交往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任何時候都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用他們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他們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用他們的感情去理解周圍的事物。

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而不要因為學生所犯的一些小的錯誤而去惡意地批評,我們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性情來要求學生,而是時刻要為學生考慮,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渴求得到贊揚。而激勵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之產生快樂的內心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推動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教育實踐證明,運用激勵的方式,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為實現既定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人都渴望得到贊揚,尤其是正在進步的學習困難生。得到贊揚后,人心情愉快,對學習、生活會信心倍增,從而奮發向上,取得更大的成績。因此,教師要經常贊美學生,要用放大鏡去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大張旗鼓的表揚他們,讓他們信心百倍地鼓起前進的風帆,朝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目標前進。

4巧設提問,營造和諧氛圍

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常以聊天的形式引出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 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呈現本堂課的新知識點, 使同學們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掌握和運用語言。例如, 我在教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日期表達法) 一課時, 在輕松活躍的值日報告之后, 我引入了這樣一個話題: 猜猜我的女兒有幾歲。我告訴同學們: I have a daughter.Do you want to know how old she is? Can you guess out how oldshe is? Let me see who is lucky enough to guess it out first. 在同學們躍躍欲試的激情中, 我讓他們猜我女兒在哪年、哪月、哪日、上午、下午、晚上、雨天還是晴天出生的。當他們猜出時, 新句型be born, 介詞用法的難點一一攻破, 如: in+year / month, on +day/a rainy day/a rainy morning, on +themorning of 。……幾乎每一個同學不止一次運用上述句型和介詞短語參與了討論。當同學們猜錯時, 我進行比較提示,又讓學生感受了比較級句型。大家始終興趣盎然, 師生之間無間的情感交流和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在此得以張揚, 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也在這“似教非教” 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出來。

5舉行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篇7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 創設 參與氛圍 學生 自主學習 條件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中,怎樣的教學課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才能是一堂成功的課?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學得主動輕松,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這樣的課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怎樣創設積極參與氛圍,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投入到學習中呢?筆者認為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

一、重視氛圍營造,讓學生參與數學

心理快樂能使人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信心,都想主動參與。老師是一節課的組織者、引導者,一節課的開始從老師“上課”的一聲“起立”開始,教師有一個好心情,面帶微笑進課堂,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們說話,學生自然就親近老師,這樣自然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我是這樣融洽師生關系的:課前我會問: “你們準備好了嗎?可以開始了嗎?”即將下課的時候問:“這節課,你快樂嗎?”課后反思教學行為,有益于學生的繼續發揚,對學生不利的及時改正。對于應用題的解答,我盡可能尊重學生的理解方法,讓我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樣的體驗是幸福而自信的。課堂上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營造環境,為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從課堂中去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幸福的,大家的參與也是積極的。

二、創設生活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我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把一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使學生學會在生活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例如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某移動公司的A類手機收費標準是:每月交租費15元,另外每通話1分鐘交費0.20元;B類手機收費標準是:沒有月租費,但每通話1分鐘交費0.30元,(不滿1分鐘按1分鐘計算)。在什么情況下選擇A類收費標準劃算?在什么情況下選擇B類收費標準劃算?這樣的例子,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兩大方面,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自然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三、創設應用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數學課堂中創設應用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能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知識的獲得過程、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對問題深入地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如:某居民小區搞綠化,要在一塊矩形空地上建花壇,現征集設計方案,要求設計的圖形由圓和正方形組成(圓和正方形的個數不限),并且使整個矩形場地成軸對稱圖形,請畫出你的設計方案。學生在自己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圖形后,再相互探討、共同參與,最后加工成了15種方案。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樂在其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情感得以交流,個性得到張揚,自主、實踐、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輕松活潑,學生學得扎扎實實。

四、巧評價創設成功氛圍,成功喜悅引領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成功的體驗有著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好好地學習。在數學的學習中,我們應該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不停地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氛圍,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自主學習課堂中,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地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于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并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動機、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注意有效地創設氛圍,將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各種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參與的能力,以滿腔的熱情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瑩 《應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代教育,2008年,第1期。

篇8

關鍵詞:興趣 樂學 人文性 參與

興趣是人們愛好某種活動或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這種傾向和一定的情感聯系著,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由于學習興趣的產生,促進了智力、能力的發展;智力、能力的發展,又增強和鞏固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一定要從興趣入手,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能力與水平是人們的交往、交際所必不可少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高低。這樣學生明白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自然會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積極參與,培養興趣

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對學習真正感興趣,必須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主人。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就必須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教學中建立合作互愛的師生關系、創造生動愉悅的教學氛圍、設計新奇有趣的探究情境,是教師誘導學生積極參與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參與所有的教學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廣泛深入的參與過程中產生興趣。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他們看來,學習在也不是被動的聽、寫那種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而做學習的主人。由于學生的興趣濃厚,自愿的、自覺地去學習,無形中也就達到了教學的最終目的――能力的培養。比如在小說教學中,可以在教學完成后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把課文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這樣每個人都主動參與到了課文學習的延伸拓展中,既增強了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我們說語文教學應該注重語文知識教育,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但是,絕對不能僅僅就此進行教學,還要把語文的人文因素充分的挖掘出來。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操和情趣,培養學生的靈性與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教讀詩歌,要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美。體會到詩歌是較好地把語文的美特別是語言的美與意境的美結合起來。強化人文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余地及在陶冶性情的同時,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在語文學習時候,增強對社會理性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理論修養。因此,語文教學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充分挖掘依附其上的人文精神,去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對他們進行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從而使他們的智能得到發展、情操得到陶冶、興趣得到激發。

三、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課堂導語,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愿望。要想使課堂導語生動有趣,妙語連珠。就需要教師認真研讀課文,精心設計。如在講《皇帝的新裝》時,可以這樣設計:“有這樣一個人,一天他戴著一頂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來了個富翁,嘲笑著說:‘吆,你腦袋上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嗎?’這個人并不因此難過、自卑,而是反唇相譏:‘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腦袋?’這個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對,是安徒生!18世紀末19世紀初,丹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封建統治者卻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面對這樣的現實,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筆鋒,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進行了控訴。現在就讓我們來學一下這篇膾炙人口的童話《皇帝的新裝》。”故事導入新課往往會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欲望,課堂效果更佳。

四、創設情境,激感

語文教材有很多篇目是充滿激情的作品。教讀這些作品時,必須激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在感情上的共鳴。從而使他們趣味盎然,積極主動參加到學習語文的活動中來。激感,必須創設情境。而創設情景,必須以“課文情”為基調,以真摯的“教師情”來誘發、激勵、喚起“學生情”。教師應設法來一個“一枝一葉總關情”,達到“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境界。音樂作為一種訴諸人的聽覺藝術,是一種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的藝術。它對渲染情境、創造氣氛能發揮很好的作用。教讀《春》時,插放帶有鳥兒嬌聲啼鳴的一段音樂設置情境,就能有很好的感染力。學生陶醉于春天的“鳥語花香”之中,就會極有興致學習這篇文章。

五、設疑問難,激發興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程頤也說過:“學者先要會疑”。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教會學生抓住文章的疑點,恰當地為學生設置懸念,提出問題,揭示矛盾,破解疑團,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矯正他們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習慣。教學《綠色的辦公室》時,教師先設“疑”:同學們,你們到過老師或者父母親工作的辦公室嗎?辦公室里都有些什么?發現這些辦公室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然后揭題:世界上就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特別的辦公室,它叫作“綠色的辦公室。這樣巧設疑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有障礙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學生思而不解,欲罷不能,頓生強烈的求知欲。

篇9

關鍵詞:創生情景;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不能很好的自覺地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得想方設法地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沒有學生實實在在的參與學習,就沒有扎扎實實的知識。特別是數學教學,教材中沒有有趣的故事情節,也沒有精彩的圖畫,教師更需要積極創設情境、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其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發揮。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學習氛圍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的重要條件。可見,問題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而對情境的有效性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揭示所學內容的主題,是否有利于建立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密切聯系,學生能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引發其思考和自主探究。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問題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去“同化”或“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好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可以鍛煉出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探究氛圍,培養參與能力

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好多老師走形式化,在教學過程中,動不動就讓學生分組討論,多數學生湊湊熱鬧而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討論、交流的能力,并隨時發展學生的智力。如果離開了正確的教育方式僅熱鬧地、形式地在一起進行表面討論、交流,學生不真正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可讓學生覺得討論、交流是發自內心需要的情境。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明確應該怎樣參與,怎樣進行討論交流,才能達到培養參與能力的目的。

三、創設成功氛圍,感覺成功的快樂,激勵再次參與

在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每個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夸獎。他們渴望獲得成功,那樣就能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尤其是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需要成功的喜悅體驗。這就需要教師給每個學生創設成功氛圍。例如:簡單易答的問題讓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復雜難答的問題留給成績較好有潛力的學生回答。回答后教師再適當的表揚、鼓勵幾句,比如說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你進步的真快!這時學生會獲得一種巨大的力量,增強了自信心,也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好好地學習。因此,教師應不停地為學生經常創設成功的氛圍,讓學生積極的動腦、動手,主動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每個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創設故事情境,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做游戲、聽故事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在教學中,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游戲中解決,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就快樂的獲取了知識。也可以把一些數學問題放在故事中,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打電話”這一個生活經驗,在課堂上開展“打電話”的游戲。讓學生在電話的對話之中交流學習的感覺,并在打電話的情境中掌握和鞏固知識技能。教學時,教師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對學生說:“我這個電話是打給蘭蘭的,請問18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蘭蘭也做著打電話的姿勢回答說:“18里面有一個十,8個一。”然后讓同桌之間做這個游戲。這樣學生在游戲中不僅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而且使學生在這個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規律。學生學的輕松又愉快。

又例如,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教師可以講一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說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有一次,師父口渴了,就讓豬八戒找水渴。八戒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水,就在這時,八戒眼前一亮,他發現了一個大西瓜,可把他樂壞了,摘了西瓜抱著就往回走。他邊走邊想,我得多吃些。到了師父歇腳的地方,豬八戒嚷嚷道:“可把我累壞了,我得多吃些,西瓜是我費了好大的力氣找來的。”悟空聽后就痛快的答應了。并說我不吃了,那你就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吧。八戒不樂意,非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高興的把西瓜的四分之一給了八戒,又分別分給師父、沙僧西瓜的三分之一,還剩一小塊,悟空自己吃了。八戒一看,撅起了大嘴,大聲嚷嚷道:“說好了讓我多吃些,怎么我的還不如師父他們的多呢?死猴子準是你又作弄我。”故事講到這里教師隨機提出問題: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再讓學生匯報結果,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同分子分數比大小”的方法。這樣做,學生輕松愉快的得到了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的編講有趣的故事,給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必須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分數應用題)之后,可以給學生出一道這樣的題目:王老師帶著一些錢去給學生買桌椅,她帶的錢如果只買桌子,恰好買60張,如果只買椅子,恰好買120把。那么,她帶的錢能買多少套桌椅?(一套桌椅中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讀題后學生就會找到這道題和工程問題的聯系,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解決了問題。從而工程問題得到了拓展。以上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思考這類問題時,就要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從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10

關鍵詞:營造;有效;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高效與否,首先在于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有研究表明:學生從事適當的學習任務所花費的時間會影響其學習效果。學生用于積極主動學習的時間越多,其學業成績就越好。因此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如何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

一、明確任務,關注時間

課堂教學前教師應明確教學任務,在任務明晰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學習效率、學生掌握有關學習內容的知識背景和學習材料的基礎上,審慎地布置學習任務,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并設置全體學生必須實現的教學目標。上課伊始,教師應告知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緊迫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樹立較強的時間意識。

以任務為導向,鼓勵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的制定要根據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分步驟,有的放矢。每個階段所需時間要條分縷析:導入的時間、學生精力集中和分散的時間、聽老師講授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時間等等,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任務完成后,教師還應該再通過提問、反饋等手段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程度,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在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

二、進入角色,完成挑戰

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還要不斷激勵學生持續置身于任務學習中。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活動需要,包括對游戲活動和合作學習的需要,但由于受到性格特性的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還不穩定,易走神,易倦怠,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各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自覺學習,增加他們專心學習的時間。教師可運用角色代入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不斷變換角色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如,可采取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忙于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等不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不斷進入角色,最大限度地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同時,給學生安排一些能帶來學習挑戰的有意義的活動也很有必要。例如,在講解《燕子專列》一文時,筆者針對人類與動物的關系設計了一次辯論: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正方,認為人類在積極保護動物;一組為反方,認為人類一直在傷害動物。兩組學生分別用事例來論證各自的觀點,在激烈的辯論中,學生不僅進行了合作學習,而且聯系了生活的實際,又從正反兩種不同的觀點審視了人類與動物乃至自然的密切關系,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張揚個性,發掘潛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學生不同的關注和幫助,讓學生在課堂上飛揚個性,才能不斷地發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授《荷花》一課時,筆者讓學生交流、匯報自己對荷花的感受,學生都從不同角度抒發了對荷花的喜愛之情,這時有一名男生卻大聲說他不怎么喜歡荷花,因為荷花太淡了,他只喜歡鮮艷的花朵比如玫瑰。一時間教室喧囂一片,大部分學生都在反駁他,男孩也仿佛做錯了什么,紅著臉低著頭不出聲,還有一部分學生持觀望態度。筆者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談自己喜歡的花朵,理由是什么。在熱烈、民主的氛圍里孩子們的討論不斷深入,最后筆者讓那名男孩總結這次討論的結果,他說:“看來每一種花都有它獨特的美麗,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欣賞角度。”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給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么語文學習就會變成充滿樂趣的創造活動。

四、人格魅力,感召學生

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除了上述三點以外,還離不開教師自身所具有的語文素養和人格魅力。一個好的教師上課時必須做到有心、有情。有心就是要靜下心來認真上課,融入學生之間,有情就是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教學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他們每一種語言的變換和示范,都應該表現出對學生興趣的極大關注,這樣才會出現融洽的課堂氛圍。很難想象,一個語言乏味、動作呆板、表情冷漠的教師會對學生產生感召力,他的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也不可能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認同感,甚至真誠地為教師著想。

營造有效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更好地達到預定學習目標,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當然,營造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筆者的上述觀點,相信每個教師都可通過對自己教學模式的分析,找到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積極有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威廉?威倫,賈尼絲?哈奇森.有效教學策略[M].李森,王緯虹,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