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13:03: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區域經濟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專業設置實踐研究
摘要: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為社會提供專業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應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根據地方經濟的趨勢,從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的邊緣地帶逐步轉移至中心,融入社會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以企業為主導的區域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直接決定了是否能適應市場、社會的需求。因此,高職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應明確市場、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明確專業的針對性及實踐性,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以企業的需求為標準,保證專業設置的合理性。
一、高職院校應加強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
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連接社會需求與教學工作的紐帶,也是實現高職院校教育價值,推動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動力。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應結合地方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原本的技術領域、崗位逐漸消失,涌現出了大量的新技術領域、新崗位等,這也使高職院校必須對自身的專業設置進行調整。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符合社會人才需求,起到引導社會人才消費的效果,這也是判斷高職院校對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的標準。另一方面,適應區域經濟發展,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能有效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奠定基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緊缺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從而更好的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認識,明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理念,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二、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原則
涉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策略研究
摘要:服務區域經濟,加強特色建設,是高職院校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文以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為例,從專業定位、對接產業發展、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等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涉農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區域經濟;策略
一、引言
高職院校作為實施高職教育的學校,培養的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實用型人才,這些人才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產業發展服務,與普通教育相比較,其服務社會的能力更顯突出[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和《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一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將高等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也將高職教育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目前,高職教育在辦學質量和數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相反,對于區域產業經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卻存在人才短缺的現象[2]。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方的經濟逐漸本土化、特色化和地域化,越來越多地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所以高等職業教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源泉,可以為各類產業結構的升級提供針對性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強大的技術支持[3,4]。面對新形勢,高職院校涉農專業群如何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采取怎樣的發展策略,如何布局謀劃發展,是廣大高職院校相關專業需要考慮的問題。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原沈陽農業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沈陽經濟區唯一的開設農業類專業的高職學院。我院生物工程系農業專業群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積極務實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
二、統籌全局,合理定位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生物工程系動物生產與加工專業群的辦學定位為,“辦學方向區域化、人才培養實用化”,緊隨政府發展規劃,充分調研行業企業需求,緊緊圍繞我院地理優勢,即毗鄰東北最大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沈陽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與區域內企業建立穩定而密切的聯系。與企業緊密合作的同時,我們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構建特色專業群,打造平臺課,共享實訓基地,不斷提升師生水平,用自身的實力去贏得企業認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定位在“下得去,干得住,有技術”,培養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多年來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對教師的定位是懂生產、懂技術,定期到企業鍛煉,教師要發揮專業特長,與企業共建工作站,共同解決技術難題。
區域經濟視角專業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專業學位;研究生
論文摘要:作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文試就如何更好地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提出建議。
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批應用型高層次人才,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有效途徑。如何更好地發揮區域經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互動,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
1.區域經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關系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區域經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
1.1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高職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適應性研究
[提要]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不同,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核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在設置專業時應考慮到人才缺口和市場經濟發展狀態,專業設置是否合理關系到畢業生就業,也關系到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之間有密切聯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適應性進行分析與探究,希望通過調整結構、科學設置專業的方式,加快區域內的經濟發展,也為河北省高職院校未來發展提供借鑒。此種背景下構建的人才培養體系更符合經濟發展需求,有利于高職院校盡快完成轉型和改革,成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場所。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區域經濟;適應性
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辦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專業設置不僅與職業院校的發展有所關聯,還會影響到畢業生的就業和生源穩定性。高職院校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專業設置,基于實際合理設置專業。事實上,影響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因素相當復雜,最為突出的就是經濟結構。作為職業教育大省,河北省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協調性會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應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專業設置,保障高職院校可以為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服務。下文主要就專業設置和區域經濟適應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與探究,并嘗試性地提出了對策。
一、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現狀
(一)專業名稱設置不規范。目前,河北省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與辦學規模不斷提升,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社會的崗位需要,高職院校的專業數量高達數百個。但是這些專業本質上并沒有區別,只是在名稱上做出了改變。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的過程中,存在名稱模糊的問題,使用相似的說辭對專業進行描述。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育部進行了多次改革與創新,河北省高職院校的專業名稱也借助專業目錄規范這一契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專業名稱設置不規范的問題仍然存在,突出表現為定義與目錄完全不一致。不同的專業之間差距較大,劃分依據、就業崗位、所學內容之間都有一定的差別,所以說各個專業之間不可能出現相互替代的問題,也無法用一個名稱來形容大多數的專業。所以說不規范的高職教育不僅給專業設置,還給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和專業定義帶來了負面影響。(二)專業規模較小。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增加專業設置數量,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和數控技術等專業,均為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河北省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過程中存在布點過多的問題,且規模普遍偏小,從長遠來看,這會給高職院校的發展和區域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帶來不利影響。例如,河北省只有幾所院校擁有設置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資質,但是近些年來這一專業比較受歡迎,所以前后有多所院校開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這些院校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現狀并不適合設置該專業,最終導致異質專業結構的現象發生。雖然說短期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會給高職院校的后續發展帶來嚴重阻礙。此種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辦學成本會不斷增加,且無法形成理想的專業規模,是資源利用率和教學質量下降的直接因素。另外,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數不足20人,這些均是專業規模較小、缺乏規模化的重要表現,嚴重地浪費了教育教學資源。(三)專業內涵不一致。雖然,河北省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專業名稱,但是還有很多高職院校會按照標準和要求規范的設置專業。為了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水平,高職院校會通過設置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核心能力的方式開展辦學工作,雖然說教育部已經就專業目標制定和人才培養制定了統一的規范和標準,但是在專業內涵上仍舊存在不一致的問題。
二、河北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會計類專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
摘要:教育的發展肩負著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的重任,而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反過來又能為各類人才搭建起成長的舞臺。二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本文從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實現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措施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會計類專業;區域經濟;互動發展
一、會計類專業人才培育的現狀簡析
山東地處環渤海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之一,近年隨著灣區經濟的發展不斷加速,對于會計類專業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會計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沒能更好地承擔起為灣區經濟的發展提供會計類人才的重任。其體現的問題主要如下:一是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改善。目前的會計類專業教學中,重知識而輕能力和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傾向還比較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不足,未能很好的適應實際工作的要求。二是人才培養的目標未能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開展精英式教育是目前眾多高校的目標定位。但是,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服務于特定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區域經濟發展脫節,導致了供需之間出現矛盾。三是會計類專業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浮于表面、形式主義是目前教學評價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這種淺層的教學評價達不到真正考核學生學習效果,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目的。教師無法找出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學生也很難用評價的結果來指導自己糾正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使學習效果更上一層樓。
二、實現會計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策略探析
(一)以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為依據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區域經濟發展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摘要:本文對北部灣經濟區財會專業學生就業前景作了簡要分析,并從多方面對如何培養中職財會專業學生,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財會專業學生;北部灣經濟區
長期以來,中職財會專業學生如何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一直是熱議話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職的擴招,中職學生的就業問題更為突顯。本文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中職學校應如何培養財會專業學生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進行了探討。
一、就業前景
隨著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及北部灣經濟區的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迎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大量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家對北部灣經濟區不僅有政策上的扶持,還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為各類型企業創造了平臺,減輕了稅負,降低了費用。這些企業輕裝上陣,更加充滿活力。會計人員的需求亦呈上升趨勢。因此,各學校應抓住機遇,創新方法,努力培養企業滿意的會計人才,為北部灣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
獨立學院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的適應性分析
內容摘要:本文對甘肅省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現狀以及甘肅省區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認為甘肅省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基本能適應甘肅省區域經濟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應積極探討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建立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設立符合經濟發展的特色專業,對甘肅省獨立院校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專業設置;區域經濟
一、甘肅省獨立學院專業設置基本情況
甘肅省現有5所獨立學院,2015年底,甘肅省獨立學院在校生已達48,950人,占全省普通高等本科在校生人數的11.13%。按照學科分類,包括2所工科類院校、2所財經類院校和1所師范類院校,共涉及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9個一級學科、專業數81個,專業布點數(各專業在學校開設數量)達到145個。各院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近年來設置了很多具有廣闊前景的新專業,這些新增專業主要涉及機械類、電子信息類、經濟學類、管理類、藝術類等近40個專業,如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投資學、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視覺傳達設計等專業,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甘肅省5所獨立院校中有2所是工科類院校,且甘肅省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的影響,高新技術類專業將越發重要,因此工科專業的數量積點較大。2所是財經類院校,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相應也逐漸成為學生選擇的熱點。專業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布點數從2010年的98個增長到2015年的145個,增幅為47.9%,校均布點數達29個。同時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和趨勢以及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靈活增減專業。有些“過熱”專業已逐漸被一些院校認識到其相對過剩的現狀,開始控制招生數量。
二、甘肅省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甘肅省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十二五”期間,甘肅省的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4119.46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790.32億元,年增長率為10.5%,保持了兩位數的較快發展態勢。人均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6,172元提高到2015年的26,100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從產業結構來看,全省三次產業比重總體呈現出一產穩中略降、二產明顯下降、三產快速上升的趨勢。在經濟發展規律、宏觀政策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的共同作用下,甘肅省從2013年開始經濟增速與全國同步呈現出放緩趨勢,從12%以上的高速增長回落到8%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增速換擋調整的態勢十分明晰,體現出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從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來看,推動第二、三產業優化升級,仍然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信息知識時代,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就業結構的調整取決于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和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及高智能的管理策略。因此,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高等學院的積極配合。
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分析
摘要: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緊密,是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紐帶,更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基于此,本文通過調研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結果表明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基本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但存在部分失衡問題,探索其問題后,提出基于人才供應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基于市場變化提升專業設置水平、基于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加快特色專業建設等途徑,以提升中職學校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布局結構。
關鍵詞: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院校要“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1]。從歷史政策變化路徑看,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的;從服務產業看,中職學校專業目錄有高端化發展趨勢,也是適應于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表現。中職學校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培養出適應于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勞動技術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發展迫切需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主動提升產業轉型服務能力,做區域經濟發展的助力者。
一、遂寧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首先,對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現狀進行調研;其次,對遂寧市2013年到2017年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增長率與就業人數進行調研;最后,在最新的數據分類匯總基礎上,對遂寧市中職學校2018年開設的專業進行專業設置、在校生規模以及畢業生去向統計分析,深入剖析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切度,進而提高遂寧市中職教育對接勞動力市場的能力。(一)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結構分析。1.專業布點情況。依據專業與專業對接的主線,對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進行分析。據《遂寧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統計,截至2019年9月份,遂寧市有15所中職學校(其中公辦學校6所、民辦學校9所),數量占四川省中職學校的3%。《遂寧市2018年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鑒》顯示,遂寧市2017~2018學年中職學校畢業生人數、招生數量、在校生數量分別為10485人、10082人、21364人。對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進行調研發現,專業設置涵蓋了13個大類(103個專業點),其中省級專業點11個(射洪市職業中專學校3個、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2個、大英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個、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1個、遂寧市應用高級技工學校3個),省級示范專業點4個、市級重點專業點22個,服務于三次產業的專業點數分別為5個、33個、65個。全市第一產業專業大類占比4.85%,第二產業專業大類占比32.4%,第三產業專業大類占比63.1%。專業大類中開辦數量占所有設置專業大類比例較高的分別是:加工制造類(26.19%)、信息技術類(14.29%)、交通運輸類(11.90%),與其他專業大類設置比例差距明顯,都是與第二、三產業緊密相關專業(見表1);專業點數重復率較高的依次為計算機應用專業(9個)、電子商務專業(7個)、數控技術應用專業(6個)以及旅游服務管理專業(6個)。2.專業規模。據遂寧市中等職業教育年度報告統計,2017年至2018年,遂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21364人,占高中階段教育人數的37.1%,與2016年相比,人數有所降幅,其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畢業生人數減少,所以屬正常波動范圍。從2017~2018年遂寧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區域看,2018年該市中職畢業生共計5409人,其中本地就業35.1%、異地就業28.3%、升學占比36.6%,與2017年相比,本地就業的學生增加10.7%,異地就業與升學的學生比例有所下降(見圖1)。從2017~2018年中職學生就業產業情況看,相比2017級畢業生,2018級畢(結)業生在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增幅較大,第二、一產業減少,形成“三、二、一”專業結構,如圖2所示。(二)遂寧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態勢。1.產業結構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遂寧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帶領下,全市產業結構由“傳統產業”轉向“新型產業”,形成“四+二”主導產業(即鋰電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與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四大成長型產業,以及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可見,遂寧市將持續以第二產業作為主導產業,而以第一、三產業為輔。“十三五”期間,遂寧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不斷提高創新發展水平與產業核心競爭力,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改造,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理念。2013~2017年,遂寧市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2013年遂寧市國民生產總值(GDP)為736.61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8:55.2:26.8。2017年,遂寧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138.06億元,比2013年增長54.5%,其中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4.1:48.2:37.7,與2013年相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分別下降了3.9%、4%,第三產業占比提高了10.9%。從遂寧市2013~2015年產業結構看,五年間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的特征,第二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第三產業飛速發展,第一產業緩慢降低。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產值逐年降低,第三產業增速較快。2.就業結構態勢。2013~2017年,遂寧市三次產業就業人員結構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2013年遂寧市就業人員為200萬人,2017年增加到208.2萬人,五年間比例增加了4.1%。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例五年間下降了9.7%,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五年間分別提高了4.8%、16.1%。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呈緩慢增長趨勢,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逐年上升。總體來看,第一、二次產業就業人員分布較為均衡,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較高,并且增速較快。
二、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結構的適切性分析
區域經濟發展高校專業建設思索
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批復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黃三角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而占地和人口均超過區域1/3的濱州正處在開發建設的主戰場,這為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職院校及其專業建設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濱州職業學院作為濱州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搶抓機遇,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契機,成立服務“黃河三角洲大開發”領導小組,舉辦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論壇,提出實施“五個一工程”,即:“叫響一個品牌、搭建一個平臺、組成一個智囊、出臺一批成果、培養一批人才”,為學院服務區域經濟,培育市場急需人才,推動產業發展拉開了帷幕。專業是“人與職業關系”的紐帶,而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與社會聯系的橋梁,是高職院校辦學的邏輯主線,也是內涵建設的邏輯主線。教高[2010]16號文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要“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在“對接兩區規劃謀求跨越”中專業建設與改革理應承擔重任,為此,濱州職業學院開展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論壇和服務黃藍經濟調研等一系列活動,在認真學習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對學院專業建設機制的現狀及不足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在挖掘產生不足根源的同時,初步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并進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1對接區域經濟,做好超前謀劃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規劃即將成為山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點,為更好的把握兩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化學院專業建設與改革,必須切實做好市場調研,結合濱州市乃至山東省未來建設計劃,做好學院專業調整和布局,使學院“與市場共舞”培育雁型人才落到實處,使學院做到既對接兩區發展,還要融入兩區發展。
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和山東省對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也紛紛出臺。濱州市擬爭取的循環經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都已納入國家規劃。國家將在黃三角建設全國重要的循環經濟示范區、重點建設濱州等四個港口、完善水利設施、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提升發展傳統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發展升級各開發區、創新土地管理體制、創新人才培養和集聚機制、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擴大對外開放……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有力推動濱州市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
濱州市將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現代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全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生態建設。濱發[2010]2號《關于實施“1010”工程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通知》指出,2010年全市重點項目安排主要分為支柱產業、新興產業、服務業、“三農”、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節能減排、文化旅游、民生工程、展會活動10類,每類10個項目,共100項(簡稱“1010”工程)。其中支柱產業項目主要有宏誠家紡高檔家紡織物生產線、愉悅家紡永久抗菌銀絲棉項目、濱陽燃化高硫重油綜合利用項目、中海瀝青含酸重質油綜合利用項目等10個項目;新興產業項目有長星集團年產量500臺2MW風力發電設備項目、千山藥業項目、西港園區造船項目等10個項目;服務業項目有中聚能源物流項目、京博物流遷擴建項目、黃河三角洲(鐵路)物流園等10個項目;“三農”項目有沾化國家一級漁港建設、華特希爾育種公司續建項目、濱城休閑觀光農業、山東濱州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10個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有濱州港2X3萬噸級碼頭及方波堤一期工程等10個項目;城市建設項目有舊村改造等10個項目;民生工程有醫療衛生保障工程等10個項目;其它還有節能減排工程、文化旅游項目和展會活動三個大類。
區域經濟協發展下的高職專業建設
一、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措施與方法
1.掌握產業發展需要,明確學院專業定位
職業教育的經濟屬性和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在服務經濟中發展自我[5]。2012年,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了能夠在目前生源減少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認真分析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找準企業的崗位特點,從宏觀層面測算出區域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趨勢,其結果如表1所示。根據深入細致的分析結果重新確定專業群或專業定位,并及時調整老專業、設置新專業,使高職院校把人才培養納入到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劃中,實現專業結構與區域的產業結構相對接[6]。
2.重新解讀職業標準,使標準與課程深度融合
國家職業標準是根據具體的職業活動內容對從事該工作的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水平所做的規范性要求,對其知識、技能、態度的要求是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開發的主要參照標準,它具有影響和規范職業教育的作用[7]。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開展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重新解讀專業所要求的職業標準,進一步明確了職業崗位與職業標準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和優化。如數控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制定過程中詳細解讀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鉗工、銑工、車工、磨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數控機床維修工等工種的初級、中級、高級的職業標準,并將具體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文件。
3.理清學生學習現狀,開展理實一體教學改革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區域規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