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分析
時間:2022-09-03 03:31:56
導語: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緊密,是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紐帶,更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基于此,本文通過調研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結果表明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基本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但存在部分失衡問題,探索其問題后,提出基于人才供應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基于市場變化提升專業設置水平、基于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加快特色專業建設等途徑,以提升中職學校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布局結構。
關鍵詞: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院校要“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1]。從歷史政策變化路徑看,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的;從服務產業看,中職學校專業目錄有高端化發展趨勢,也是適應于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表現。中職學校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培養出適應于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勞動技術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發展迫切需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主動提升產業轉型服務能力,做區域經濟發展的助力者。
一、遂寧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首先,對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現狀進行調研;其次,對遂寧市2013年到2017年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增長率與就業人數進行調研;最后,在最新的數據分類匯總基礎上,對遂寧市中職學校2018年開設的專業進行專業設置、在校生規模以及畢業生去向統計分析,深入剖析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切度,進而提高遂寧市中職教育對接勞動力市場的能力。(一)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結構分析。1.專業布點情況。依據專業與專業對接的主線,對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進行分析。據《遂寧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統計,截至2019年9月份,遂寧市有15所中職學校(其中公辦學校6所、民辦學校9所),數量占四川省中職學校的3%。《遂寧市2018年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鑒》顯示,遂寧市2017~2018學年中職學校畢業生人數、招生數量、在校生數量分別為10485人、10082人、21364人。對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進行調研發現,專業設置涵蓋了13個大類(103個專業點),其中省級專業點11個(射洪市職業中專學校3個、遂寧市職業技術學校2個、大英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個、遂寧市安居職業高級中學校1個、遂寧市應用高級技工學校3個),省級示范專業點4個、市級重點專業點22個,服務于三次產業的專業點數分別為5個、33個、65個。全市第一產業專業大類占比4.85%,第二產業專業大類占比32.4%,第三產業專業大類占比63.1%。專業大類中開辦數量占所有設置專業大類比例較高的分別是:加工制造類(26.19%)、信息技術類(14.29%)、交通運輸類(11.90%),與其他專業大類設置比例差距明顯,都是與第二、三產業緊密相關專業(見表1);專業點數重復率較高的依次為計算機應用專業(9個)、電子商務專業(7個)、數控技術應用專業(6個)以及旅游服務管理專業(6個)。2.專業規模。據遂寧市中等職業教育年度報告統計,2017年至2018年,遂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21364人,占高中階段教育人數的37.1%,與2016年相比,人數有所降幅,其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畢業生人數減少,所以屬正常波動范圍。從2017~2018年遂寧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區域看,2018年該市中職畢業生共計5409人,其中本地就業35.1%、異地就業28.3%、升學占比36.6%,與2017年相比,本地就業的學生增加10.7%,異地就業與升學的學生比例有所下降(見圖1)。從2017~2018年中職學生就業產業情況看,相比2017級畢業生,2018級畢(結)業生在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增幅較大,第二、一產業減少,形成“三、二、一”專業結構,如圖2所示。(二)遂寧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態勢。1.產業結構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遂寧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帶領下,全市產業結構由“傳統產業”轉向“新型產業”,形成“四+二”主導產業(即鋰電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與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四大成長型產業,以及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可見,遂寧市將持續以第二產業作為主導產業,而以第一、三產業為輔。“十三五”期間,遂寧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不斷提高創新發展水平與產業核心競爭力,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改造,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理念。2013~2017年,遂寧市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2013年遂寧市國民生產總值(GDP)為736.61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8:55.2:26.8。2017年,遂寧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138.06億元,比2013年增長54.5%,其中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4.1:48.2:37.7,與2013年相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分別下降了3.9%、4%,第三產業占比提高了10.9%。從遂寧市2013~2015年產業結構看,五年間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出“二、三、一”的特征,第二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第三產業飛速發展,第一產業緩慢降低。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產值逐年降低,第三產業增速較快。2.就業結構態勢。2013~2017年,遂寧市三次產業就業人員結構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2013年遂寧市就業人員為200萬人,2017年增加到208.2萬人,五年間比例增加了4.1%。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例五年間下降了9.7%,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五年間分別提高了4.8%、16.1%。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呈現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呈緩慢增長趨勢,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逐年上升。總體來看,第一、二次產業就業人員分布較為均衡,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較高,并且增速較快。
二、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結構的適切性分析
(一)專業設置覆蓋面廣,基本符合該市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從遂寧市15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現狀的調研情況看,全市專業設置的種類比較齊全,除資源環境類、石油化工類、醫藥衛生類、體育與健身類、司法服務類外,其他專業均有涉及,覆蓋率達72%。中職學校中設置較多的專業依次為加工制造類11個、信息技術類6個、交通運輸類5個、財經商貿類4個,能夠滿足遂寧市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且隨著部分專業的調整,學生畢業后在本地就業的比例提升較大。(二)專業設置聚集度過高,資源結構布局不合理。根據對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遂寧市三次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為第二產業,達48.2%,而該年就業人數占勞動力結構的62.92%,但中職學校畢(結)業學生在第三產業中就業結構卻占比70.70%,可以看出專業設置與區域勞動力市場存在著一定的結構錯位。如第二產業相對應的專業設置較少,而第三產業相對應的專業設置較多,造成了結構性人力資源浪費。通過遂寧市2018年中職學校專業大類布點在三次產業占比情況看,全市服務于第一產業(涉農)的專業設置過少,服務于第二產業的專業設置也相對較少,專業設置主要集中于第三產業。通過數據對比,全市中職學校在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數控技術應用以及旅游服務管理四大專業區域出現高規模招生、廣范圍布點形勢,并且以上專業均屬于第三產業中的專業,專業同質化現象明顯,與遂寧市“十三五規劃”相比較,現代物流、特色文化產業、新能源等相關專業開辦數量偏低。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是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專業設置基本原則[2]。總體分析看,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中覆蓋率達72%,但從專業布點、畢業生就業情況看,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切性不高,導致了畢業生在異地就業比例偏高,加之專業同質化現象突出,與當地支柱性產業匹配度不高,因此,中職學校失去了對接地方產業的機遇,部分專業失去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三)傳統專業較多,新興特色專業少,難以滿足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教育部等六部門編制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鼓勵大型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舉辦或參與舉辦以服務產業鏈為目標,主要依托企業開展教學實訓、人才培養和職工培訓融為一體,產教、科教融合發展,專業特色明顯的特色學院。建立特色職業院校,需要實施校企合作,以特色專業為基礎[3]。《遂寧市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也提出人才培養將圍繞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需要,在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聚焦培養緊缺人才,在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加強人才培養保障,在文化藝術領域培養領軍人物和文化服務人才等要求,并且提出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優勢產業。從遂寧市中職學校專業布局特點看,仍是傳統的普通專業開設較多,而面向新興產業的專業較少,針對新興產業的培養能力不足。如2018年遂寧市中職學校開設的專業中,加工制造類專業中機械加工專業布點最多,焊接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等專業開辦效果則不理想,能源與新能源類僅面向石油天然氣開采專業,教育類專業集中在學前教育階段,其他服務與新興產業的相關專業還未開辦或正在起步階段,特色專業開辦形式較不樂觀。
三、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路徑探索
(一)基于人才供應需求調整專業結構。中職學校作為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之一,面對21世紀現代服務業的快速變化,必須隨著社會和市場需求而不斷革新。2010年,教育部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需求,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而適應各地、各行業服務于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人才與人力資源歷年存在的供需問題,根源就是政府在人才供求調節方面應起到主要作用,為此,限制發展過剩的大眾化專業(如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等專業大類),避免勞動力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顯現成為當務之急。同時對于智能化產業驅動下涌現的新興產業,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引導中職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加大專業建設的投資力度,適時增設與之匹配的新專業,避免“供不應求”現象。此外,由于專業設置、專業建設的滯后性,教育行政部門與中職學校應該適時監測勞動力市場變化,從需求側發展動態中獲取行業變化風向,為中職專業設置建立風向標,降低專業失衡的風險。中職學校同樣要主動進行產業規劃,深入企業做好產業發展調研,避免過度追求行業趨勢而滋生的“泡沫專業”,校企加強深度合作,掌握產業轉型發展、技能升級以及對技能型人才的特殊需求。(二)基于市場變革提升專業設置水平。提高中職教育影響力必須不斷提高專業設置水平。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水平涉及校內課程資源、師資配備、教材開發、實訓基地建設等諸方面內容。中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技能實踐為主線作為培養目標,所以,第一,在硬件方面,中職學校應加強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推進部分專業“1+X證書制度”的實施,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深化學生評價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并舉;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根據行業發展要求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同時通過引進與培養結合,提高校內“雙師型”教師比例;第三,加強專業課程模塊庫建設,形成“能力模塊+知識模塊”的基本模型,充分考慮地方學校的區域特征,根據當地產業人才需求和職業教育辦學特色適當增加部分專業模塊,將新的技術、設備、生產方式等直接體現在模塊更新上。政府、企業、學校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多方主體協同監管,堅持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的正確路徑,加強行業人力資源信息監測,不斷提高專業設置水平,從而保障區域內中職學校專業設置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提高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水平。(三)基于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加快特色專業建設。提升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切度,還應關注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積極引導區域內中職學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利用區域經濟發展優勢適時打造各校特色專業。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教育部組織開展《目錄》修訂工作以來,新興專業不斷出現在《目錄》中,如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體現出了現代產業升級大勢,即面向鄉村振興戰略、制造強國建設、現代服務業提質擴容三個主要方面。《四川省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十三五”規劃》也強調:新時期人才計劃要不斷適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行業企業開展新能源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緊缺專業人才技能培養,職業院校、職業培訓學校要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強化新興產業技能型人才供給數量等具體措施。由此可見,提高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適切性,可根據現階段當地城市發展規劃的需要,結合區域“十三五規劃”產業發展布局,根據區域重點發展產業,整合學校資源,依托地區特色逐步建設品牌專業,同時統籌區域內職教資源,以主打特色專業為主,局部帶動整體,進而擴大職校影響力,避免專業設置雷同。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中職學校要主動出擊,結合學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加強專業建設,本著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本質,提高學生就業生涯發展能力,使其發揮自身長處,提升自我價值感,服務于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辛夏夏,曾姍,閆志利.北京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12):19-25.
[2]楊陽.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適配性研究———以佛山市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8):75-78.
[3]于如,閆志利.“特色職業院校”建設目標與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4):102-107.
作者:曾露 胡光忠 蔡宗模 單位:1.四川輕化工大學 2.重慶文理學院
- 上一篇:科技創新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性分析
- 下一篇:市場經濟對孔子義利觀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