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德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1:28: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品德德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品德德育論文

思想品德課德育論文

小學一年級學生年少幼稚,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說,他們正處于學習與游戲分化的最初階段,對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認識都是蒙朧的。所以,思想品德課要讓一年級學生理解觀點、明白道理,教師就要講究教學方法,就要在課堂上創設有利于學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環境。我認為上好一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鉆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

有些教師認為,一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說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慮教學方案、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結果教學收效甚微。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范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首先要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然后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牋如教《我上學了》一課中的“我將在這可愛的學校里學習、活動”一句,成人看來簡單,但對不到七歲的一年級學生來講,上學是生活的轉折點,是一件大事。他們頭腦中會產生各種想法,有新奇,有高興,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帶有疑問。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開學第一天,校門口“歡迎新同學”的橫標,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他們,并把他們領到教室等情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寓教于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論文:思想品德課雜談

摘要: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既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帶來了無限生機,又使學校德育面臨著許多挑戰。社會變遷所造成的舊價值觀念逐步解體,新的價值觀念尚未有效重構,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學校德育陷入了迷惘,這些困惑、迷惘,不僅反映在理論上,而且也反映在學校德育的具體實踐中。從德育的影響源的角度看,社會、家庭和學校在德育的影響方向、影響性質、影響內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影響力。面對諸多困惑,我們認為,學校德育除了應著力解決學生的道德認識問題,更為重要的,還要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力,而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力的重要途徑在于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關鍵詞:學校德育道德生活泛化主體性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社會全面進入轉型加速期。尤其是思想觀念,伴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帶來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以及由社會全面改革開放帶來的西方的科學技術、價值觀念的源源不斷地輸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人們領略到了這場偉大變革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徹底解放和物質財富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們也為社會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反常”現象所困惑,是偶然還是必然?是發展市場經濟所必須的“代價”,還是為社會機制運行本身所固有,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所有這些,就學校德育而言,都意味著德育環境的變遷。而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學校德育一方面必須完成社會所交付的道德教化的任務,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學校德育也不可能完全擺脫社會對其自身的制約。如此,人們對當前社會道德狀況的憂思乃至困惑,反映在學校德育的諸多方面也就近乎必然了。

一、錯綜復雜——學校德育面臨的環境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論文:心理環境與幼兒品德教育

兒童時期是心理衛生的黃金時期,其思維、個性、道德觀念的形成,感覺、知覺、注意、想象、記憶、情感、意志的發展,無不需要教師的密切注視和科學的教養。因此,教師應了解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衛生特點,做好幼兒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環境對于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的社會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幼兒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一般來說,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態度、教育方式、方法、內容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祖輩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上關懷備至,父輩則在智力方面予以較多關注。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祖、父輩也會因價值觀念、歷史觀念、文化素質、道德水準及判斷的差異而不同。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待兒童品德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要協調一致,都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幼兒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家庭的氣氛也影響著幼兒,溫馨、和睦的家庭易養成幼兒謙和、友愛、禮貌自信的品格;吵鬧不休,婆媳不合,父母離異,等等,會導致幼兒孤獨,產生怨恨、猜疑、固執、粗魯等心理和攻擊性甚至違紀行為。

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凡事不聞不問,只忙于自己進修、提職,或忙于發財、享樂,甚至為圖省事,從小就將孩子交給“電視機”,讓孩子在“電視機”旁長大。這樣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語言能力較低,親子關系疏遠,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緒上的障礙,出現恐懼、膽小等現象,嚴重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完善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

其次,幼兒園對幼兒道德品質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幼兒教育從功能上來說是一種環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兒園環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師和幼兒群體。

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待人接物,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交往,被教師所影響,并按照教師的做法,學習限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以好雨潤物細無聲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園中,集體生活對幼兒形成教育和影響是其最大的特點和優越性。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對待集體和他人的態度上往往表現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群體活動,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堅持“著眼高”(即從小培養幼兒愛祖國愛人民、將來為祖國作貢獻)、“起點低”(即教育從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創設幼兒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學內容)等原則,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及道德品質。

查看全文

班主任德育論文-關于思想品德課的課題研究

一、思想品德課題的特點

縱觀思想品德課教學軌跡,仍是通過課題與課題的教學,漸趨推進和教學累積而運行的。按照教學大綱編寫的六年制全套思想品德課教材,總共有140多個課題。從總體看,這些課題有些什么特點呢?

(一)品德規范性

思想品德課著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和個性心理品質教育。這就決定了思想品德課題的提煉不僅講求語言簡潔明快,而且要畫龍點睛,將相應的品德規范凸現出來。認真研讀思想品德課題群,就不難發現它集中展示了小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所應恪守的品德規范,表明哪些是可取的,應當具有的,哪些是不應當具有的,或要避免的。這種用品德規范“定格”的課題,大致有如下四種類型。第一類課題中有“要”字。諸如《要按時上學》、《要聽別人的勸告》、《要誠實》、《要尊重他人》、《要學好各門功課》、《做事要有始有終》等等,“要”字后面的詞語,是強調學生應當具有的某種認識、態度以及應養成的行為習慣。例如《要按時上學》,“要”是一種強調,“按時上學”是學生必須遵守的紀律。該課題是想從認識和情感方面引發和調動學生“按時上學”的內驅力。第二類用“不”字限定。諸如《不打擾別人》、《不說謊話》、《不嬌氣》、《不挑吃穿》、《不上當受騙》等等。“不”字后面的詞語,表明是要改變、糾正的行為,同時還有勸告性情感因素。例如《不說謊話》,用否定詞“不”加以限定,既是從道德觀點上對說謊的否定,而且攜帶有對說謊不滿意的情感因素。第一類的“要”與第二類的“不”,是分別從正負方向對學生的呼喚,以牽引他們“入范”。第三類課題語詞中嵌有“愛”字,諸如《愛清潔、講衛生》、《我愛爸爸媽媽》、《愛惜學習用品》、《愛惜糧食》、《熱愛家鄉》、《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幼小》等等。俗話說,愛由情生,情是愛的基礎,愛是情的升華。這類課題強調要培養學生對祖國、祖國的象征物、中國共產黨、集體、勞動、家鄉、他人、公共財物,勞動成果要熱愛的思想感情。第四類是用道德名言、警語、俗語、格言作課題。諸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珍惜集體榮譽》、《勞動光榮》、《我要讀書》、《集體力量大》、《身在福中要知福》、《珍惜時間》、《講信用》等等。這些名言、警語、俗語、格言是道德智慧的精髓。它把相應課文的教育主旨點明,有利于學生體認、品嘗,作為最佳道德營養吸納,有終生受益之效。

(二)展示層次性

思想品德課題是一個網絡結構。九大教學內容,猶如九條教育主線,伸展在小學各年級的思想品德課中,而課題則是綴在這些“線”上的“明珠”。它們在所屬教育主線上有確定的位置,分別展示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教育層次和坡度。例如《我愛爸爸媽媽》、《關心父母》、《孝敬父母》三個課題,均屬熱愛人民的教學內容,然而教育的層次、坡度則各不相同。低年級的《我愛爸爸媽媽》完全是口語化句子,表現了孩子對父母的親昵,洋溢著依戀之情,這一課題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父母養育兒女很辛苦,要愛父母,尊敬父母,對父母親有禮貌,要聽從父母教導。中年級的《關心父母》,按照關鍵詞“關心”的提示,情感培養內容又上升了一個檔次,它要求學生不僅從父母那里受愛,同時還要了解他們的需要和困難。這一課題主要是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平時要關心父母,主動當好“小幫手”。當父母遇到傷病時,應盡力照顧。高年級的《孝敬父母》,情意因素更濃。這一課題主要是借助元帥純真的情懷,以激發和陶冶學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他們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上述三個課題,猶如三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熱愛人民的教育主線上。我們只有以“線”馭“珠”,才能吃準每一課的教學目標。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論文:小學品德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的精神指導下,結合品德課程自身的特點,小學品德課新課程重點突出了以下幾個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是現代道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理念,《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程“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而以人為本主要是針對道德教育中“無人”的狀況提出的,即教育不是從人出發按照人的方式來進行的以成人為目的的活動,教育可能是生產、是加工、是按物的方式進行的把人變成非人的活動。比如:

在價值觀上,無人的道德教育不是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人本身的發展和完善,而是僅以工具性的眼光來看待道德教育的價值;在培養目標上,它要培養的是那種失去自尊和自主理性的奴性人格,強調人對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規則的無條件順從,以聽話和服從為目的;教育的內容則多是一些冰冷生硬的、脫離人的實際生活和現實人性基礎的呆板的教條;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不是按照對待人的方式來進行的,缺乏對學生人格尊嚴的尊重和對學生的興趣、需要及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的遵循,強調道德灌輸,以種種對待物的或其他非人的東西的方式來對待學生。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首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的身心發展應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也應構成教育實施過程中最根本的出發點,這是教育的本體性功能,是實現其他功能的基礎。其次,應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本。教育應著眼于全體學生,這是基礎教育的使命,尤其是小學,教育是普及的、大眾的而不是選拔教育或精英教育。發展應是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教育的最佳境界。不能以少數人的發展犧牲多數人的發展或以多數人的發展犧牲少數人的發展,不以某一種素質或某幾種素質的發展犧牲其他素質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應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而受到尊重,得到全面的培養,獲得全面的發展。再次,以學生為本還意味著尊重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為本。

二、主體性教育理念

查看全文

打造高校生德育評價體制平臺

多年來,高等學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全方面教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對于智育、體育的評價手段與體系而言,德育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如何評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是長期以來擺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為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為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為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為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查看全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論文

論文關鍵詞:班主任;德育;技巧

摘要: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手。是班級德育的組織者與管理者,班主任對班級德育管理的能力直接決定班風與學風,班級的班風與學風直接影響學校的校風。班主任德育論文工作,不僅關系學校德育管理,對各學科教學質量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且對整個教育工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班主任要搞好班級德育工作,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生活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用愛心對待每名學生。以身示范

愛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班主任面對的對象是存在著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能拿傳統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更不能以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他們。只有用愛心平等地對待他們,才能喚起學生心中的愛心。對于能力差、有缺點的學生不能歧視,要用愛的語言鼓勵他們;用愛的渴望調動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感染他們;用一顆真心喚醒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遵其言、信其行。

二、發揮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以自己樹榜樣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和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對待各種學生的態度、儀表、自身的能力,以及講課時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知識面的廣度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班主任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提前到校,檢查出勤、衛生、督促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努力進修,積極抓好班級工作,真誠的關心學生,一視同仁,這樣對以后的班級管理,學生的學習工作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性特點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高校;德育;誠信;素質拓展;德育論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問題,深入研究和探討高校德育工作的問題與措施,對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維系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個人發展,塑造國民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的根本途徑。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堅持辦學方向,全面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保證;就個人而言,她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及素質的提高起方向、動力和保證作用。

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技巧論文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技巧

摘要: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力手。是班級德育的組織者與管理者,班主任對班級德育管理的能力直接決定班風與學風,班級的班風與學風直接影響學校的校風。班主任德育論文工作,不僅關系學校德育管理,對各學科教學質量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且對整個教育工作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班主任要搞好班級德育工作,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生活及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用愛心對待每名學生,以身示范

愛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班主任面對的對象是存在著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能拿傳統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更不能以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他們。只有用愛心平等地對待他們,才能喚起學生心中的愛心。對于能力差、有缺點的學生不能歧視,要用愛的語言鼓勵他們;用愛的渴望調動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感染他們;用一顆真心喚醒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遵其言、信其行。

2.發揮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以自己樹榜樣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班主任自身的形象和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法、對待各種學生的態度、儀表、自身的能力,以及講課時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知識面的廣度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班主任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提前到校,檢查出勤、衛生、督促學習,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努力進修,積極抓好班級工作,真誠的關心學生,一視同仁,這樣對以后的班級管理,學生的學習工作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德育工作質量提升措施論文

摘要:本文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德育;誠信;素質拓展;德育論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問題,深入研究和探討高校德育工作的問題與措施,對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維系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個人發展,塑造國民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的根本途徑。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堅持辦學方向,全面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保證;就個人而言,她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及素質的提高起方向、動力和保證作用。

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