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性特點論文
時間:2022-09-11 03:39:00
導語: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性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從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高校;德育;誠信;素質拓展;德育論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問題,深入研究和探討高校德育工作的問題與措施,對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維系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個人發展,塑造國民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的根本途徑。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堅持辦學方向,全面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保證;就個人而言,她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及素質的提高起方向、動力和保證作用。
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近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曾經有過“重智輕德”的傾向。愛因斯坦說過:“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很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們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人生價值有所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鮮明辨別力......”。2001年,在韓國召開的“21世紀文明社會與大學道德教育”學術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國的與會學者申明:①面對人類的道德危機,大學教育應當有所作為,不應成為“職業訓練所”;②新一代大學生應當成為“有德性”的人才,他們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改變人類的現代愚昧,建設2l世紀的新文明;③2l世紀的大學教育,更多地思考自身傳承文明與道德教養的功能,并在辦學理念、課程結構、評價體系等方面有所體現;④大學要設計道德教養課程體系、大學生道義實踐的途徑與環境,以及結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等閉。可見,高等院校不應成為單一的“知識發送站”、“職業訓練所”、“準就業機構”,而應該融專研學問、積累教養、準備就業三種功能為一體,培養一代有德行的高等人才。這種人才觀不僅是高等院校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也是2l世紀世界高等院校發展的新定位、新趨勢。
三、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l、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德育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高創造性與現實德育隊伍狀況錯位:高校德育是促進大學生思想品德社會化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要傳授科學的德育理論,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而且要從根本上轉變人的思想,塑造和培養大學生的完美人格。要實現德育目標的高難度,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相應的高水平素質,要真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目前,從總體上看德育工作隊伍是較好的,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成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德育工作隊伍思想不穩定,信心不足,對德育工作的價值認識不夠;不少輔導員、班主任精力投入不夠,沒有把德育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做;少數輔導員、班主任人格形象欠佳,不能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生工作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解決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工作效果達不到要求。
(2)德育方法機械、呆板、缺乏靈活性: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方法,在現實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滿足于一些道德理論、價值觀念的講授,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培養,這就阻礙了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實踐轉化,從而導致實踐中出現了德育考試高分而實際表現卻不如人意的雙重人格現象。
(3)德育途徑和手段單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著只注重課堂教學的作用,而忽視隱性課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現象。所謂隱性課程,一般指以“課外間接的、內隱的、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非特定心理反應發生的教育影響因素”。隱性課程發揮的作用是間接的、潛在的、隱蔽的能起到顯現課程難以發揮的作用。在實際德育工作中,往往對隱性課程的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不能在各學科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不能全面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員育人觀念,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班集體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功能,從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徑陳舊、單一。
2、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原因:許多大學生獲得的信息,并不完全來源于課堂,而是來源于大眾傳播媒體,但學生已形成的基本觀點以及僅有的生活經驗,并不具備處理眾多信息的本領,特別是他們對社會的了解太少,這是當代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貧血病”。
(2)社會及歷史原因:我國改革開放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們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放松了對青年的道德教育,導致了“一手硬一手軟”,加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教育重至于輕德育,造成了教育實踐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實的現象;目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承認個人對利益的追求帶來了社會進步,由于對利益追求合理性的承認,青年對金錢、義利等重大問題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成就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平等意識、效率意識逐步形成。但注重個人奮斗,過分追求個人利益,過于講究實惠功利等消極現象也隨之產生;以及社會上的大眾媒體、不良社會風氣、網絡等都對大學生產生著負面影響。
(3)家庭原因:現在的青年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使許多家庭過分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做人”方面的道德品質教育,家長對孩子的獎懲也是重物質獎勵輕精神鼓勵,使孩子產生道德方面的錯覺。
四、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教育正承擔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重任,能否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與時俱進,培養出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是當今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問題。
1、加強管理隊伍
康德說:“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換言之,即只有自身受過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作為德育主體的輔導員、班主任必須時時、刻刻、處處加強學習德育理論,使自己具有堅定的道德信念和優良德行。
2、創新德育內容
德育創新既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也是德育具有實際意義并不斷發展,走向科學化的本質要求。德育內容要創新就要作到四個轉變:由重灌輸向灌輸與滲透并重轉變;由主觀的生硬說教向民主說服引導轉變;由單一性向多樣性轉變;由傳統式向現代化試轉變。
3、優化德育環境
大學德育工作離不開特定的環境,他必然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良好的德育環境既是一種客觀的教育力量,又是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前提條件,所以要不斷加強對德育環境的預測、分析和研究;努力營造全員育人的德育氛圍;建設科學、健康、高雅的育人涵義和科學、人文精神深厚的校園文化;強化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四位一體的教育。公務員之家
4、充分合理利用網絡技術
由于網絡隱蔽性的特點,他是大學生真實道德水平的主要表現場所,也更是大學生道德修養的至高境界和重要方法之——慎獨的重要處境。因此網絡提供了道德修養和道德訓練的新的重要途徑。我們應加大網絡文化建設,如網絡上論壇、QQ、博客、E-mail等。
并通過網絡文化的建設引導大學生磨練道德意志,進而形成道德行為,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實現美好的道德理想。
5、建立德育論文答辯制度
為能較好的改變目前許多高校“重理論教育輕德育教育”的現狀,可以在以往畢業論文的同時要求大學畢業生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做出認真的回顧和分析,并形成個人總結德育論文,將大學幾年來的成長歷程在德育答辯中進行自我陳述,如“大學中我最難忘的是遇到的第一個挫折”;“我最大的一次失敗是什么?”;“我最無法忘懷的是那次考試有一門功課''''掛''''了”;“在我取得的這些成績中,我最享受的是大家一起參加比賽時的過程”......通過德育論文答辯可以全面考核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情況,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不斷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從2003年起開始啟動畢業生德育答辯,每個畢業生結合自己的大學經歷撰寫3000至5000字的德育答辯論文,回顧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學院負責人、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答辯委員會,為每個學生的答辯進行評判。德育答辯的最終成績由現實表現、書面總結、同學互評以及交流答辯等幾部分成績組成,分為優、合格和待考察,成績評定為待考察的同學還有二次答辯的機會,每名學生德育答辯的最終成績將記入學生成績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正在醞釀將北理工的經驗在全市推廣,合適的時候在全市高校中實施。
6、實施素質拓展學分制
素質拓展學分制目前在一些高校已開始實施。把德育工作納入學分制,賦予德育情況一定的學分并與畢業證掛鉤。也可以使大學生自覺的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行為。
總之,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共同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使大學生能真正的在德、智、體、美、勞中全面發展,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劉利才。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5(6):107.''''
[2]王保軍。加強高校德育工作,培養有德行的大學生[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45.
[3]方壯華。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現狀及對策[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2):81—83.
- 上一篇:房地產投資風險因素分析研究論文
- 下一篇:學校德育教育在轉型時期的特色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